部编版五四制《宇宙生命之谜》文本解读

部编版五四制《宇宙生命之谜》文本解读
部编版五四制《宇宙生命之谜》文本解读

《宇宙生命之谜》文本解读

一、永恒的主题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去向哪里?在茫

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除了人类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 ,, 每个成长

中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思索。因此,无论在文学创作、影视

作品还是在科学探究中,人们对此都抱以极大的热情。这些问题既有文学的浪漫

想象,又有科学的理性追求。可以说是人类面对的永恒的主题。选入教材的《宇

宙生命之谜》就是对这个主题的回应。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内心世

界更为丰富,对于自身以及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尤为关注,他们就像一个小小

的科学家,以强烈的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因此,文章的前言说,“有位同学找

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生命之谜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这

篇文章是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被选入教材中的。文章既符合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二、“谜”是关键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这是一

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根据这四个条件,作者对太阳系除

地球以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

以存在生命。否定一切之后,作者最后提出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太空中可能存在

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

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

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三、“火星”是主体

当人们面对“谜”的时候,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解谜,仔细阅读文本,我们

会发现,作者在解谜的时候,是有所侧重的。作者只用了三句话一个段落这样非

常简省的笔墨,就排除了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六个星球

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的,是作者用了四个段落大量的笔墨分析火星,从

客观的条件分析到科学家的观测试验,详尽地分析了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最后的出的结论是火星上难以存在生命。那么,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

分析火星呢?首先在于,火星与地球非常相似,两者自转的时间和倾角相似,而且都有四季的交替。所以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大大加强。其次,科学家火星探索的过程也是最完整的,因此,作者占有的火星探索的资料也是最详尽的。

所以,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揭示了科学家探索火星的过程。既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表明:科学的猜想要通过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来证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不管是远距离的天文观测还是近距离的宇宙飞船取样,面对宇宙生命之谜,科学家显示出严谨的探索态度,并且这种探索并未停止。四、“井然有序、逻辑性强”的结构

亚里士多德有一个著名的观点: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均匀与明确。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文章,科普类的文章,要求第一遍整体感知时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所以不仅在全文的构造上要浑然一体,文章的整体与局部之间也要关系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要有严谨的安排,乃至细部,包括语言的联络照应,都

要认真考虑。如果一篇科普文章内容杂乱结构无序,那么,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

只会收获一团模糊的印象。我们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每段的开头,句子是这样的:

①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

②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

③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④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⑤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⑥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

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

观测。

⑦科学家们还发现??

⑧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 1976 年,美国又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号”

的宇宙飞船。

⑨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

在着生命。

⑩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文章每段的第一句话,个别段落是前两句话,都提示并且概括了每个段落的

含义,并且由谜开始,由谜结束,呈现了一种叙述上的“圆形结构”。早在公元

前6 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体,

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探索由谜开始,由谜结束,读者经历了一次科学

之旅,好像回到了“原点”,但又绝不是“原点”。另外,关注作者解谜的过程,

我们会发现,作者分析的星球都属于太阳系,可是文章题目并非“太阳系生命之谜”而是“宇宙生命之谜”,关注文章的开头两段与文章的最后两段的第一

句话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在这些地方将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宇宙。表明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生生不息。作为一篇科普类文章,如此清晰、明确的表述,有利于读者在初步阅读的时候就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

文章除了在整体上浑然一体,并且段落与段落之间也是相呼应的。例如:第三段的第一句提出生命存在的条件,第四段第一句根据这些条件分析行星,就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因果关系。而五、六、七、八段的第一句中如下的词语“还”、“为了揭开”、“还”、“进一步”,都表明这些段落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

哪怕在每个段落的局部,都体现了文章清晰的逻辑关系。如第二段中,为了表明作者的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的唯一天体,作者是这样说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极小的一部分;银河系是宇宙的沧海一粟。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叙述,让人们感受到,原来寥廓的银河,仅仅是宇宙中沧海一粟,那么地球绝不应该是有生命的唯一天体,这样的猜想水到渠成。接下来,

作者分析生命起源的条件时,用了一是 ,, 二是 ,, 三是 ,, 四是这样的词语,清晰

地讲述了生命起源的必要条件。并且,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与后文也是一

一照应的。如作者首先提到生命起源的条件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所以在第三段说明条件之后,第四段作者基本上是按照“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排除了除火星以外的其他天体。这体现了行文思路的严谨。对火星的探索也是层层深入的,由现象到本质,由猜测到证实。当作者先例举人们对于火星的观测(有纵深的线条和随季节变化的颜色),进而进行猜测,在猜测之后,是科学家利用宇宙飞船进行近距离观测,甚至着陆分析测试,最后得出结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这种层层递进的叙述表现出来的秩序、均匀与明确,给人带来一种条理井然、结构清晰的美感。即读者可以在整篇文章阅读的过程中,清晰而又快速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五、“冷静严谨”的阐释

科普类文章的叙述方式是客观冷静严谨的。作者的表达内容与表达形式也是高

度统一的。所以与注重渲染的诗歌、小说等文体的表达不同的是:科普类的文章

不注重渲染,而是有什么就说什么,客观冷静严谨。如文章的开篇先是引用了神话,紧接着就表明这是古人编出来的,非常冷静。在叙述生命存在的条件时,也是一、二、三、四点清晰罗列毫不拖泥带水。作者仅仅用一个段落三句话,就

干脆利落地否定了除火星之外的别的天体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的,作者

认为别的天体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认为火星“生命难以存在”,这个表

述是有差别的。前者干脆利落地表明不可能,后者则是认为难以存在,言下之意

还是有可能存在生命,因此,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作者又进一步找到实例,表明,火星的表面没有生命存在;但同时表明,火星岩层中是否存在生命还有待进步一研究。作者的每一步表述都非常严谨,没有完全否定火星生命的存在。而且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在第七段分析中,作者认为火星中生命难以存在,也讲述了四点原因,但是,这四点原因与第三段中的四点并没有按照秩序一一对应。这难道是作者的表

述不够严谨吗?仔细阅读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到,第六段中科学家解释火星中所谓

的“运河” 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植物

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风把火星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读完第六段,可以明白,作者第七段紧接着说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是承接

上文提到的“运河”和“四季变化”而提出的针对性的观

点;又因为在提到第一点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 ,所以接着作者就提到了大气,分析了火星上大气的情况,再分析火星上的温度,

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也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叙述顺序。使说明对象的特点

一目了然,冷静的叙述中彰显了科学的智慧。六、“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阅读

的趣味

我们知道,猜谜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而解开谜底却常常需要探索的精神。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面对同一片星空,我们都产生过同样的遐想。宇宙是如此

浩瀚,地球在苍茫的宇宙中多多少少显得有些孤独,我们是不是这个宇宙中唯一的

存在,这是人们不断地假设和猜想的主题。文本中作者着重通过科学家对火星的探

索,揭示了脚踏实地严谨的探究精神。我们可以从火星探索中看到这种精神,从文

中摘录如下的句子,“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

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科学家们还发现??”;“为了对火星进一

步考察??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科学家又提出??这有待进一

步研究”;“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当然,其中也有仰

望天空的浪漫想象,这两点可谓相辅相成。而这两者的结合,也体现在文章的不少地方。如开头的神话想象和结尾的探索不息就是一组相辅相成的例子。最有意思的例子是在文章的第五段。第五段首先提出,火星和地球相似,接着,作者提出了意

大利天文学家的观测和人们据此的猜测,认为火星有运河、有四季交替、

有树木枯荣。这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读到这里,好像马上就要揭晓火星人的存在。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的语言在这里突然变得生动起来,作者用了这

样的话语:“更有趣的是”、“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这些语言,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让我们感受到不管是天文学家还是一般人,对宇宙生命之谜充满了无比的兴趣,尤其是当人们发现火星与地球相似的时候,那种好像要发现同类的激动跃然纸上。所以,在第五段和第六段的开头,作者的语言一下子生动起来,但是在否定了可能性之后,作者的语言又开始变得简省冷静起来。讲

述浪漫想象的时候语言是生动的;而当作者讲述谨慎探索的时候语言又变得客观

冷静。这些好像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情感的节制,无不传递了严肃的科学精神和

科学的思索方法。

总而言之,这一篇小小的科普文章,让我们再一次仰望天空,神思飞扬。在

茫茫宇宙中,我们是不是孤独的存在,还有没有像地球这样美丽的家园 ,, 也许这

需要我们永恒的探索,这也许就是“谜”的魅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第1课:《草原》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 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 3、字词释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着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着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3、字词释义: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2、重点字词: 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3、字词释义: 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 《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精选】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阶段检测试题五四制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16-2017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阶段检测试题 (分值120分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远望,常能产生美妙的遐想。连绵的山luán,是大地的肩膀;江河的尽头,即将迎来游子归泊的双桨;浩瀚的星河,映照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远望自己的人生,还有许多惊喜,等待我们翻开瑰丽的篇章。 ①、 luán __________ ②、泊_________ 2、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丈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 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条皮鞭,它能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我们加快前进的步伐。 A.称量鞭挞鼓励 B.称量鞭策激励 C.测量鞭挞鼓励 D.测量鞭策激励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每年冬天,去玉舍森林滑雪的游客络绎不绝 ....。 B.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 ....,流下来辛酸的泪水。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养,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B.切实提高东营市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夏天的昆明,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的好季节 5、名著阅读(4分)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自号:__________。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二个即可)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

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句子中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染,不用墨线勾勒(la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在细雨迷朦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fǔ)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mú)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yán)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zhuō)了。 D·我在原野上摇拽,使原野风光更加旖(qǐ)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fù)郁。 2·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种蝴蝶和候鸟一样,冬天都飞往南方,夏天又飞向北方,每天平均飞行大约四十多公里。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4·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B·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C·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东营市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有答案)(已纠错)

山东省东营地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六年级语文试题 一、汉字书写 (5分) 把内容补充完整,并将补充部分填写在田字格内。 我好像一只牛,。 二、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宇航员在天际áo游遥望地球时发现,地球的周围guǒ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沙衣,同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但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_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 (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变换传承相映成趣 B、变幻传承赏心悦目 C、变幻传递相映成趣 D、变换传递赏心悦目 3、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余音绕( ) 囫( )吞枣 张( )李戴( )然大悟 ()炙人口( )经风霜 4、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①、风停了,山中的一切变得非常幽静。(改为拟人句) ②、房东太太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她高兴的不得了。(改成直接引用句) ③、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5、下列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①、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②、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6、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的格式相同,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2分)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一笔绿意。 仿句 7、阅读积累填空(7分) (1)、邓小平同志热爱人民、心系人民,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无比深厚的感情。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2)、有所期诺;,时刻不易。 (3)、大自然是清新而有情致的,就如刘方平笔下的“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诗人李白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 (6)、《春夜喜雨》中运用想象的手法来体现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 是,。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8、.经过小学五年的学习,现在来到了你梦寐以求的中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老师同学都希望尽快地了解你,你同样也希望尽快地了解同学,于是老师决定组织一个自我介绍的综合性活动,希望你积极参与,并出谋划策。(4分) 围绕这个活动,老师想好了两种形式,并为之取好了名字: 形式一:制作档案显个性形式二:编写报纸突全面 (1)在“形式一”中,需要有一句名言来反映你的人生追求,你的是 (2)在“形式二”中,需要给你的手抄报命名,你的是: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4分) 马诗

2017-2018学年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 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 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

六年级语文五四制上学期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五四制上学期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A.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B.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9.位以上文字你一个小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A.救助车夫 B.夜晚奇遇 C.伯父解疑 D.同情大众 10.对文中划横线句子A处理解错误的是() A.点明了天气寒冷,照应了选文的开头. B.点明了天气寒冷,突出了我年纪幼小,十分怕冷. C.点明了天气寒冷,引出我的疑问和伯父的回答. D.点明了天气寒冷,衬托伯父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同情. 11.对文中划横线句子B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B.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12.对选文最后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说“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下文却又说“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两 个矛盾的说法表明了因为年代久远,作者的记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混乱. B.“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得那么严肃”表明了一向对我和蔼的 伯父此时对我的一再追问有些不悦. C.“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表现了伯父因为救助车 夫而感到身心疲惫,不愿多说,只想休息一下. D.伯父最后深深叹了口气,既包含了对以车夫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也包含 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16题.(8分,每题2分) 天净沙·秋 【作者】白朴【朝代】元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词语练习

六下语文百词及古诗周考卷2017.3.10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扒.窃() 2.冉.冉() 3.猝.然() 4.玷.污() 5.飓.风() 6.脊.梁() 7.落.难() 8.禀.告() 9.姊.妹()10. 剽.悍() 11.拖累.()12.崭.新()13.秕.谷()14.脑髓.()15.窥.伺() 16.束.缚()17.迸.溅()18.呜咽.()19.怅.然()20.角.逐() 21.毋.宁()22.羸.弱()23.享.受()24.召.唤()25.犷.野() 26.血.管()27.湮.没()28. 蜷.伏()29.遒.劲()30.祈.祷() 31.躯壳.()32.字帖.()33.簿.子()34.亘.古()35.强.迫() 36.邮.递()37.诸.位()38.皞.鸣()39.炽.痛()40.曲.折() 41.辐.射()42.迄.今()43.载.人()44.夹.竹桃()45.面面相觑.()46.锲.而不舍()47.引吭.高歌()48.怏.怏不乐()49.获益匪.浅() 50.玲珑剔.透() 二、依据拼音写汉字 51. shē望()52.蹂lìn()53. chà异()54.天fù()55.洗zhuó()56.撤xiāo()57. chú形()58. zǔ咒()59.闲xiá()60.步lǚ() 61. shàn笑()62. lí歌()63. tì傥()64. qiánglǔ()65. xié取()66. xié语()67.怪dàn()68.污huì()69. pánshān()70. jūjǐn() 71.发yuán()72.险jùn()73. huìhé()74.真dì()75. 崔wēi() 76. yíshuāng()77.告qìng()78.禁gù()79. yán丽()80.虫zhì()81. chuí炼()82. chàng然()83.尘yuán()84. zhì息()85.红绫()86.怂恿()87.疮痍()88.庇荫()89.绮丽()90.蓦然() 91.木屐()92.犁铧()93.一泻万丈()94.花圃()95.现象迭生()96.凌空疾翔()97.白驹过隙()98.相得益彰()99.芸芸众生() 100.慧心未泯() 三、按原文填空 1.山际见来烟,()。 2.独坐幽篁里,()。 3.峨眉山月半轮秋,()。 4.谁家玉笛暗飞声,()。 5.故园东望路漫漫,()。 6.独怜幽草涧边生,()。 7.岐王宅里寻常见,()。8.苍苍竹林寺,()。9.黄梅时节家家雨,()。10.李杜诗篇万口传,()。 11. (),各领风骚数百年。12. (),闲敲棋子落灯花。 13. (),青山独归远。14. (),落花时节又逢君。 15. (),野渡无人舟自横。16. (),凭君传语报平安。 17. (),何人不起故园情。18. (),影入平羌江水流。 19. (),思君不见下渝州。20. (),云从窗里出。(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单元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别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触摸山川湖海”为主题,选编了几篇写景抒情的佳作、老含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主题:《丁香结》描墓了丁香的美丽姿态,抒发了由丁香结获得的生活感悟;《花之歌)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送花开花谢的现象,寄寓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之情:《古代诗歌三首》分别描写了夜色中的建德江、夏雨前后的西湖以及月夜下黄沙岭乡村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这些诗文,题材不同,风格各异,或打情,或言志,但均融入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值得细细揣摩。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单元。作为起始单元,其教学意义在于:通过学习这些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诗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诗文中优美活泼的语言,也是学生积累、模仿的理想对象。 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一是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如:朗读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读音的障碍,并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朗读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注意重音、停连,并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感情基调形成大致的印象。 二是欣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内蒙古草原的小丘,还是斗室外花墙边的丁香,无论是建德江中烟雾朦胧的小洲,还是盛夏时节雨中的西湖,作者在描绘时均融入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景物写得生动传神。要 学会透过精妙的文字表达,感受作者笔下的优美画面,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 将这些景物写得情趣盎然的。 三是积累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这几篇课文,没有艰难晦涩的语言,都是用易于理解的文字,表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在阅读时加以积累,丰富自己的“语料库”,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3课《五四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八上第13课《五四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1.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3.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4、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5.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还我青岛 6.张艳同学是在今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义 7.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反帝爱国运动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8.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9. 为迎接五四爱国运动胜利100周年的到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微山县某中学准备筹建一个宣传长廊,下列标语不应出现在长廊中的是() A.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还我青岛” 10. 99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dc2929828.html,BBA 6-10.BCCCA

六年级语文(五四制)上学期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六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分值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加点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溺(nì)爱蹿(cuàn)出汹(xōng)涌抻(chyi)拉 B. 惦(diàn)记象冢(chǒng)佣(yòng)人嗥(gáo)叫 C. 摩挲(suō)唏嘘(xū)贮存(zhù)瞻仰(shàn) D. 憎(zyng)恶虐(n?a)待熏(xūn)黑矜(jīn)持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脍炙人口饱经风霜长途拔涉苟延残喘 B. 不解之缘蹑手蹑脚无言以对千方百计 C. 抑扬顿错巧夺天工不落窠臼别俱一格 D. 虎视眈眈余音绕梁独具匠心跚跚来迟 3.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 这天中午,正太郎轻描淡写地走到小狐狸的窝旁,忽然听到咔嚓一声。 B. 奶奶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C. 老教授这部力作很有学术价值,但曲高和寡,买的人很少。 D. 近段时间杰森觉得学校就像暗无天日的牢笼,所以他每天都无精打采。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A. 副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动词 B. 形容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 C. 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动词 D. 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 5.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B. 同学们在外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切忌不要乱闯红灯。 C. 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是否刻苦学习。 D. 大量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见识,而且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6. 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帽子下面什么都有! B. 可是,它们怎么逃得那么快呢?刚听见一点声响就无影无踪了。 C. 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D.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7. 下列诗文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善哉,峨峨兮若江河。 B.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D.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伯牙绝弦”的故事在明代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精彩记载。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知识点-最新教育文档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 【2019版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五四爱国的运动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文解读】 【达标检测】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北洋政府逮捕北大学生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 2、五四运动的性质,最准确的表述是 A、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B、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C、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 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下列几条口号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是 A、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取消“二十一条”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南昌起义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在中国近代史上,由爱国知识分子领导的,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变化是 A.运动中心变化 B.斗争主力变化 C.斗争任务变化 D.斗争方式变化 8.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包括 ①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②收回了山东的一切权利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④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DBA CBBB

山东省2020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五四制

山东省2020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书写与卷面(5分) 1.书写(3分) 2.卷面(2分) 二、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读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chuò lì qiáo cuì huáng Cù ()泣鹤() ( ) 惊() ( )不及防 gū() ( ) ( ) ( ) ()负茁.壮酣.畅苍穹.苦心孤诣. 2.按课文默写:( 15分)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⑵,志在千里。 ⑶商女不知亡国恨,。 ⑷常记溪亭日暮,。 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⑹,青山郭外斜。 ⑺,却话巴山夜雨时。 ⑻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⑼,思而不学则殆。 ⑽“”,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⑾日中不至,;对子骂父,。 (12)弟子规,,,次谨信。 (13)身有伤,,德有伤,。 (14)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3.名著阅读:(共6分) ⑴《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它讲述了一个叫的小男孩成

长的故事。(2分) ⑵关于《爱的教育》下列故事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的朋友卡隆因为生病迟入学两年,他为人正直、厚道,常斥骂欺负别人的人。B.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很多学生帮他凑足了多余他原来的钱。 C.“你的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分队,课堂就是你的战场!”这句话是老师对“我”说的。 D.书中的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 三、文言文积累(12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 ⑴项为之强.:⑵见贤思齐.焉: ⑶死而后已.:⑷方.出神: ⑸俄而雪骤.:⑹元芳入门不顾.: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⑶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四、阅读理解(27分) (一)《论语》(8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复习课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 容整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第1课:《草原》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 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 3、字词释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3、字词释义: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2、重点字词: 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3、字词释义: 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 《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精品教案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内容。上一课是新文化运动, 下一课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因为本节课抽象名词概念较多,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资料收集 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 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动手制作 仿制五四运动时期标语和条幅、旗帜。上面书写以下文字: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 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越明年()子何恃而往()()以告富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欲之南海B. 其一贫,其一富C. 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在柏林》

15、在柏林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来源:学&科&网]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dc2929828.html,] 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过程:[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dc2929828.html,] 一、导入话题,创设情境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来源:学科网ZXXK] 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可让学生简要复述。 四、深入文本,层层剖析[来源:学&科&网]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 m]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参考: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 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 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五、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 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 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 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 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 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 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 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 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 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 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 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 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