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重点-学生-

建筑设计原理-重点-学生-
建筑设计原理-重点-学生-

第一章绪论

重点掌握内容:

●建筑构成要素及设计方针

●建筑的分类与分级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与依据

二、建筑构成要素及设计方针

三、建筑的分类与分级

1.建筑的分类:

按建筑地上层数或高度

2.建筑类别等级的划分

按建筑的耐火等级分;

五、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与依据

一)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第二章单一建筑空间的设计

重点掌握内容:

●主要使用空间设计:面积、尺寸、门的设置

●辅助使用空间设计:卫生间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过道、楼梯

●单一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2.1 概述

一、单一建筑空间及其分类

房间按作用与地位可分为:主要使用空间、辅助使用空间、交通联系空间

二、房间设计的影响因素

§2.2 主要使用空间设计

一、主要使用空间设计的内容

(一) 房间的面积

(三) 房间的平面尺寸

横、纵轴线

开间和进深

建筑平面尺寸

建筑平面尺寸标注

(四) 房间的门、窗设置

(1).门的设计

2.门的宽度

3.门的开启扇数量

4.门的数量6.门的开启方向

二、不同类型房间的设计(填空选择判断)

§2.3 辅助使用空间设计

一、卫生间设计一般要求三、公共建筑卫生间设计

1.组成

2.设计步骤

3.布置方式

4.尺寸设计

①人使用时的最小尺寸

②各使用空间基本平面尺寸

③卫生设备间距

§2.4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一、水平交通联系空间

(一)过道(走道、走廊)

1. 过道的宽度

2. 过道的长度

3. 过道的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

二、垂直交通联系空间

(一)楼梯

4. 楼梯的数量

5. 楼梯的位置

6. 楼梯间的形式

7. 楼梯的宽度

8. 尺寸设计

9.楼梯设计

(二)坡道

1. 坡道长度

2. 坡道坡度

(三)电梯

3. 普通电梯设计

⑴. 使用条件⑵. 候梯厅设计

4. 消防电梯

使用条件,前室面积

§2.5 单一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一、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二、空间的体量与尺度

三、空间的形状与比例

第三章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重点掌握内容:

●建筑内部空间平面组合形式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手法

●空间序列

§3.1 功能分析

三、功能分区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主次关系

2、序列关系

3、闹静关系

4、内外关系

5、洁污关系

6、合分关系

§3.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二、建筑内部空间平面组合形式

1. 走廊式

2. 穿套式

3. 大厅式

4. 单元式

5. 庭院式

6. 台阶式

7. 综合式

§3.3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手法

二、建筑内部空间组合设计手法

1、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2、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3、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4、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5、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三、空间序列

1、空间序列的组成

2、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

第四章建筑剖面组合设计

重点掌握内容:

●层高与净高

●建筑高度的确定

●建筑局部标高的确定

§4.1 房间的剖面形状与高度

二、房间的高度

§4.2 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的确定

建筑高度的确定

§4.3 建筑空间竖向组合方式

二、多层建筑空间的竖向组合方式

(一)、建筑竖向空间组合手法

(二)、建筑剖面空间组合形式

1.叠加

2.错层

3.跃层

4.夹层

§4.4 建筑竖向空间的利用

一、夹层

二、房间上、下空间的利用

三、楼梯

四、坡屋顶

§4.5 建筑局部标高的确定

1. 窗台的高度

5. 地面高差

6. 室内外高差第五章建筑造型设计

§5.2 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形式构图的一般规律

第六章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及群体组合

建筑(群)外部空间设计的内容:

1. 确定各建筑物的位置及其形状;

2. 动静交通组织:

布置道路网;地上地下停车场布置;集散广场

3. 绿化、美化环境;

4. 保证建筑群的环境质量:

5. 竖向设计:

§6.1 技术准备及环境质量

二、设计资料分析

㈤、规划要求

1. 用地控制-“红线”

三、建筑群环境质量

1. 朝向

2. 间距

3. 建筑群与自然通风

§6.2 场地设计

四、道路设计

1.机动车道

2.人行道

3.停车场

§6.4 外部空间设计要素

1、尺度

2、比例

3、外部空间的视觉分析

第七章无障碍设计

§7.3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出入口

坡道

走道

卫生间

第八章建筑经济

一、用地规划(总平面图)技术经济指标

二、单体建筑技术经济指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4626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卷首语 1、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性问题,运用一般性原则,阐明公共建筑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 性的问题。 2、学习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构思方法和必要的组合技巧。 3、公共建筑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 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等。 4、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 择等技术问题。 5、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题目、调查场地、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成果表达。 6、建筑分类:按建筑风格、建筑组合方式、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或高度划分。 7、建筑设计原则:经济、安全、适用、美观。 8、公共建筑:面向社会、具备公共参与性或开放性特征的建筑类型。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建筑是什么? ——建筑是为了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按照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所形成的物质环境。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时,应考虑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的问题。 内在: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a、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在共公建筑中,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需要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为人们观赏建筑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与角度。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路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b、活动场地 与室内空间的联系密切,应靠近主题建筑主要部位 c、停车场所 停车场位置,一般要设置在方便易找的地方,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但不应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为原则。 高层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在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以节约场所用地。 d、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一般为了出入方便,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1总论 1.1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 1.1.1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我国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在建筑群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上,还是在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利用上和外观造型的艺术形式等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独特而璀璨的中国民居建筑文化。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它们为刚进入就业市场的青年群体,缺少生活照料的老年群体,在家办公的商务白领群体,以及寻求独立生活的青年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居住空间环境。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型居住建筑。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仍将继续推动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的变革,

综合型居住建筑的广义特性,将会使其展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1.1.2发展概况 简略回顾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住宅建设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当今住宅和其他各类居住建筑的建设及预见今后的发展方向,皆具有重要的研究、借鉴意义。其发展轨迹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居住建筑总体的发展概况。 (1)1950-1952年,为建国初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为生活最为贫困的基层工人和市民初步改善了居住条件。 (2)1953-1957年,为我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大量城镇住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3)1958-1966年,为我国住宅建设自主探索时期,1963-1965年实行了三年国民经济调整,促进了住宅建设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发展。(4)1966-1976年,为发展迟缓时期,国内政治处于10年文革动荡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住宅建设标准自然仍以小面积、低造价、低标准为计划控制目标。 (5)1979-1990年,为我国住宅建设振兴发展时期。经历了10年文革的经济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6)1991年直至目前,为加速改革与全面发展时期,该时期正值国民经济“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实施阶段,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复习总结.doc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 ?公共建筑的类型: 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2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延仲,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3 ?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 内在因索: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4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群体建筑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5 ?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 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而的要求以及精神方而的要求 6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集散广场活动场所停车场所 7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空间是主要的,环境应与与空间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做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区间道路设置举例并说明其处理手法: 一般公共建筑总平而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岀入口冇比较方便的联系;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述有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的主要來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 9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 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1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11 ?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

建筑设计原理要点整理

精心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第一讲 ?建筑的本体逻辑是对建造的关注: –支撑、维护、分隔; –尺度、材料、色彩; 空间序列 建筑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基地与建筑的关系 ?人与空间的关系 ? ? ? ? ? ? ? ? ? ? ? ? 2012 二、公共建筑的特征性质 建筑具有艺术审美特性 (与其它艺术品异同: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建筑能跨越时代,沉淀出某个时代的艺术特色,因此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1.真实的:现实存在的,历时性,局限性。 2.形象(图象)的:同时性,完整性(信息量大、多、 自身形态、局部与整体、周围环境等) 3.意向的:语言、文字 三者+使用者的理想、公共的态度和价值综合规则、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事件=较为完整意义的建筑来源。

小结与问题: 建筑是什么? (一)各种观点: 经济、适用、美观 工程技术十人文艺术 工程技术十真善美(罗小末) 足迹、空间、雕塑(菲力普·约翰逊) 功能、结构、象征(丹下健三) (二)、以人的需求为主线 空间为主角(生活、源泉) 形式为语言 ? ? ? ? ? ? ? ? ? ? ? ? ?以 ? ? ? ? ? ?功能的高度概括化化、哲理化 ?四、功能要素: ?基本间、辅助部分、交通部分 ?(一)合适的大小和形状;(二)良好朝向 ?(三)利用率高;(四)开间、进深和层高 ?第三节空间的涵义 ?1.?“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均质空间/非均质空间 ?物理空间(均质空间) ???????特点:尺寸、形状、体积、材质、颜色…… ?心理空间(非均质空间)

最新最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研)包含课堂笔记上课讲义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2>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3>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4>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5>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 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 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 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2)环境中的空间与场所. 3)环境中的空间与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中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1>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 <2>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 作用: 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 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 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 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 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 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活动,游戏,缓冲,休闲室外空间与建筑:与主体建筑相配合,围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室外空间根据使用性质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①开敞场地②活动场地③停车场地④服务性的院落 服务性的院落: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 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停车场地: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的 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 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拐弯处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利 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公共建筑前面常常后退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的室外场地,主要原因是:形 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用来疏散人流。为了充分利用场 地,常被用作停车;人们活动之用;供人们观赏建筑之用。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摒之,嘉则收之 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概括出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3.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4.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5.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26.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27.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28.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1.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郑州市图书馆新馆调研 摘要: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使我对公共建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公共建筑的分析也不再浮于表面。对建筑物的优劣评判也更加趋于理性,这本书中对许多公共建筑案例的分析,也让我从中获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方法。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图书馆 正文: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本书,使我对公共建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公共建筑的分析也不再浮于表面。由从前的注重形式过渡到对功能更加重视。也认识到评判一个建筑的好坏并不是只看它的外观,而是要考虑其功能、经济、美观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等多方面因素。 课本主要从四个方面系统地给我们介绍了公共建筑的设计,在本书的前言部分就指出,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本文就以对郑州市图书馆新馆的调研为例,从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及造型艺术三个方面展开我对这个课的一些理解及感悟。 一、总体环境布局 郑州市图书馆新馆,坐落在郑东新区一处由客文二街、民生路等围成的扇形区域里,距CBD直线距离1公里,南临世界客属文化中心,东南方向正对着城市文化广场,西边和东北方均为居住区。 课本第一节中指出,在室外环境空间中的建筑,特别是主要建筑,常位于明显而又主要的部位。当形成一定格局后,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环境。但是,市图书馆应该是是整个郑州市标志性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应选择上面应该在靠近干道的场地,但是在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却他并不在起眼的地方,周围的环境也不是那么繁华,附近也没有明显的指示牌,说明了它的位置不够显眼。 图书馆由一座椭圆形主体建筑和一段圆弧状的附属建筑构成,圆弧包含椭圆建筑。主体建筑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图书馆外是整洁的草坪,没有围栏,全开放式的格局让人感觉亲切。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 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 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 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据资料分析,在一般住宅内,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细答案)资料

课堂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建筑的基本属性的是( A ) A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B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C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D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2、古代拉丁美洲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D ) A 木构架体系建筑 B 伊斯兰教建筑 C 陵墓建筑 D 高台建筑 3、古代印度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A ) A 佛教建筑 B 筑陵墓建筑 C 伊斯兰教建 D 木构架体系建筑 4、下列不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庙、 明堂、辟雍)、居住建筑(宅第、坞壁)、园林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等 B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已出现,斗拱在建 筑上开始广泛使用,建筑组群日趋庞大,群体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 C 多层楼阁兴起和盛行,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被独立 的、大型多层的木楼阁 所取代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5、下列不是清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园林建筑进入极盛期;藏传佛教建筑兴盛,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B 单体建筑在明代定性化基础上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筑高度程式化 C 建筑结构与建筑装饰分离,单体的建筑装饰精细、华丽,甚至由 于装饰过分而产生繁缛和堆砌感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6、希腊建筑长期的推敲改进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相互组合上,这套做法固定后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柱式:( A ) A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B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 C 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柱式 D 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复合柱式 7、自然环境构思法主要是指( C ) A 通过建筑形态、语言、符号等表达其内在的某种哲学或思想内涵, 从而使观者产生联想、共鸣或启示 B 建筑通过形象(含总平面、平面、立面及内外装饰)表达或蕴涵某 一主题思想,从而增加建筑文化含量 C 新建筑根据所处环境原有的道路、景观及建筑布局、形态、形式、 风格、材料、色彩以及特点、个性等进行构思,从而达到新旧环境与建筑的谐调平衡。 D 运用象征或隐喻的方法来表达经构思而确定 8、基本构思法的设计操作过程包括( A ) A 方案设计依据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形态设计方案设计深化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要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如何理解建筑?在文明社会建筑不仅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寒暑、防止虫兽侵害而建造的赖以栖身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载体 建筑的三要素:功能、艺术、技术;建筑的本质:空间 第二章民用建筑概述 一、建筑的分类 ㈠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㈡建筑根据高度和层数可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⑴住宅建筑:1~3层为低层;4~6为多层;7~9为中高层;10层为高层 ⑵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⑶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⑷工业建筑(厂房):分为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 ㈢按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材料分 ⑴钢筋混凝土建筑⑵块材砌筑结构⑶钢结构⑷木结构⑸其它结构建筑 ㈣按建筑的结构体系分 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 二、建筑分级 ㈠建筑物的耐久年限等级 以主体结构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 Ⅰ类 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Ⅱ类 50年,普通建筑; Ⅲ类 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Ⅳ类 15年临时性建筑;

㈡建筑物的耐火分级 耐火极限:按照规定的火灾升温曲线,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掉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三、中国基本建设程序 ⒈提出项目建议书 ⒉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⒊进行项目评估 ⒋编制设计文件 ⒌施工前准备工作 ⒍组织施工 ⒎交付使用 四、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㈠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熟悉设计任务书,搜集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前的调查研究 ㈡初步设计阶段 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主要方向的立面图、主要部位的剖面图、透视图或模型;工程概算书 ㈢技术设计阶段(扩初) ㈣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 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个方向上的立面图、剖面图、构造节点详图、工程预算书、计 算书 五、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㈠建筑设计的要求:功能要求、技术要求、经济要求、造型与空间要求、规划与环境要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感想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感想 摘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总是面对着三种建筑现象:真实的、图像的和意像的,建筑空 间的认识对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可以说建筑设计既是自然科学特征同时又有人文科学色彩的综合性专业学科。 关键词:建筑空间、空间形式的认识和构成、建筑方案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作为一名刚接触建筑的大学生,面对建筑设计我们总会一头雾水,学习一学期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课程,对建筑设计有了一些自己的了解,这本书也很好,当我自己在做建筑设计时就可以利用到里面的一些知识,它就是我现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工具书。 面对当今日益更新的世界,面对不断改变的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我们要时时刻刻携带一颗观察世界的眼睛,要把建筑设计原理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不断更新改变的建筑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需要面对许多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兴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这些建筑设计是一个多为的现象,有很对杂乱的评论和离奇的建筑理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让我们在嘈杂的建筑环境中能清楚地了解建筑,始终保持着对建筑现象的识别能力和解释能力。 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思考的方式,家族这个领域也是一样,它的语言无非就是空间、形式、比例、尺度等等,通过这本书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的语言,作为刚接触建筑的我们,面对建筑方案时更不知道怎么下手,而这本书就介绍了建筑设计过程的一般步骤、原理和表现形式,

这本书真的是开启初学者学习建筑知识的一本好书。 (一)建筑空间 我们刚接触建筑的人,对建筑都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解,而这本书正好在这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理论知识,拓展了我们的眼界,不懂建筑的我们以为建筑就是很直白的领域,是对外观美丽与丑陋的评定,学习这本书我们发现自己的额官邸啊是大错特错的。通过这本书我们就可以知道建筑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建筑设计不仅仅有立面外观的表现,还要具有内部功能的实用性,它的功能布局很重要,这就决定建筑的使用性质。我们所居住生活和活动的环境与范围都是建筑空间,建筑设计就是把原有的自然空间划分出一部分作为人们的生活居住空间。建筑空间就是人们用墙面等平面实体围合起来的空间。建筑空间形成后还需要通过许多(例如形状、形象等)来精心设计。我们了解建筑总会从它的外观形状先入手,所以认识了解建筑形式对我们建筑设计是很重要的。无论是什么建筑建筑空间,整体还是单一的,总要呈现出一定的建筑形式,而形式包含很多事物内在诸多要素的结构、组织和存在的方式,但是首先我们要吧视觉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在万千变化的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形态,但它们的最基本的要素都是一样的,都是由点移动生成线,现在生产面,面再生成体,建筑师就是使用这最基本的手法来设计建筑的外形和建筑形式,创建奇妙万千的世界,建筑是形式与空间的艺术,形式空间构成了建筑 自己本身,还传达给别人不一样的艺术思想和文 化含义,所以说一个城市的建筑是这个城市艺术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住宅:指专供居住的房屋,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职工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等。但不包括住宅楼中作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托儿所、病房、疗养院、旅馆等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 3.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4.住宅组团:在城市居住区规划和居住小区设计中,将若干栋住宅集中紧凑地布置在一起,在建筑上形成整体的、在生活上有密切联系的住宅组织形式。 5.套型: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6.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7.复式住宅:所谓复式住宅,即在住宅层高3.3-3.5m的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间重复利用。 8.点式住宅:此种住宅在进深、面阔、方向、尺寸大体相当,在住区规划图上好似一个点,故称点式住宅 9.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四、简答 1.低层住宅特点: 答:优:1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生活提供方便,一次性上楼高度小或不用上楼,使住户在住宅附近活动频率加大,加强住户之间相互交往。 2居住心理方面:小体量易形成亲切的尺度,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造型灵活,有“前院后庭”的;理想家园模式,使对住宅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因体量小,使其与地形、地貌、绿化、水体等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 第一版出版说明 公共建筑包括的类型比较多的,常见的有: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等 建筑中功能要求、技术条件与艺术形象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适用、经济、美观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建筑工作者与其说是运用构思创意与设计技巧创造美好的建筑,不如说是给人们创造美好 的环境 2?反映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最鲜明的文明标志 3?公共建筑的环境艺术,总是把“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联系起来总结:公共就爱你住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基本上属于内在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的要求,则常是外在的因素 1.1.1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 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的构成,主要是一句建筑或建筑全体的组合,而其他注入道路、广场、 绿化、雕塑及建筑小品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1?在具体布局中主题建筑常形成室外空间构图的中心,其附属建筑是室外空间组合的一部 分,应与主题建筑相配合,围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2?通过组合所形成的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例如天安门广场,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3?公共建筑所形成的总体空间环境氛围,同样是满足人们行为心理上的需求,也是单体公共建筑创作构思过程中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1.1.2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1?开场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2?活动场地 3?停车场所 1.1.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 图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总体布局 1.2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概括起来有三方面: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1.2.1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了解1.2.2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 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排除其不利因素,根据需要改造环境,甚至创造黄静,以满足设 计创意的需求,使室外空间环境更加完美。 赖特与环境融为一体,强调建筑是自然的 迈耶白色派与自然的对话,强调建筑是人工的,不应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独立开来,形成对话1.3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组合,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些类型的公共建筑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地形特点、建筑性质等),需要采用比较分散的布局,因而产生群体空间组合;二是以公共建筑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 公共建筑群体的空间环境所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中心,在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可以概括出如下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1?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

建筑设计原理工作小结范文

建筑设计原理工作小结范文 建筑设计原理工作小结范文 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 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 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 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 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 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 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 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 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 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 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 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 '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 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pdf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 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 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简单论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二) 基本概念辨析 一、建筑学的一般概念: 1、名称的来源: Architecture、Architektur、L’architetura、Apxutektypa。(均来自古希腊)本身具有艺术的含义,故又称建筑艺术 2、建筑学的含义: 建筑学是设计与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同时,建筑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3、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 艺术性和历史感是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 基本概念辨析 3、广义建筑学和狭义建筑学 围绕建筑学的中心议题是“人” 杨·盖尔的话,“如果能通过对城市及住宅区进行明智的规划设计,为户外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就不必为了使建筑物更加迷人和丰富而去刻意追求那些耗资巨大而又生硬、牵强的戏剧性建筑效果。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户外生活要比任何形形色色扭捏作态的建筑形式组合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引人入胜。 广义建筑学的本质是无所不包的环境,大到区域和城市规划,小到室内和家具设计,贯穿宏观和微观世界。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整体,一个环环相扣,有小到大紧密配合的层次关系。 4、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终极目的: 我们的建筑师应该以最优的设计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目标,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结果,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只要符合这个目的,那管它洋、中、传统抑或是现代 基本概念辨析 4、建筑学的特点: (1)建筑学反映时代精神。(社会性、艺术性) (2)建筑学反映地域性的风土人文(全球化中的地域文化 概念) (3)建筑学反映社会现象(大众参与设计,增加对建筑环 景社区或者公共空间的认同感) 5、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把想象的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的重合过程,涉及到技术 经济、美观等多方面综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 不同的建筑观念中,地位和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基本概念辨析 6、建筑师的职责(建筑学和其他专业的结合问题、建筑设计类课 程的重要性) 建筑师主要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能在各种专业人员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必要的调节,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业知识,但他对建筑工业的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他必须懂得每一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建筑设计原理(选择题)(1)

《建筑设计原理》 ——名词解释、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 一、判断题 1、所谓空间的质,就是指一定的采光、通风、日照条件.(√) 2、“墙倒屋不塌”这种建筑结构是指大跨度结构体系.(×) 3、以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埃及建筑中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4、拱的跨度愈大,支承它的墙则愈薄。(×) 5、古今中外,尽管在形式处理方面有极大的差别,但凡属优秀作品,必然遵循一个共同准则——多样统一。(√) 6、美国建筑大师莱特把自己的建筑称之为“有机建筑”。(√) 7、人们常把黑色看成是“万全的颜色”。(×) 8、工业建筑群体布局,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组织好交通运输路线。(√) 9、人们把我国古典园林比之为山水画的长卷. (√) 10、沙里宁认为“装饰即罪恶”。(×) 11、高直的尖拱和飞扶壁结构体系,有助于造成高耸、空灵和令人神往的神秘气氛.(√) 12、板梁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墙体本身既要起到围隔空间的作用,同时又要承担屋面的荷重,把围护结构和承重结构这两重任务合并 在一起。(√) 13、一切拱形结构都是人类为了谋求更大室内空间的产物。(√) 14、著名的黄金分割比为1:1.615。(×) 15、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借景”的处理手法也是一种空间的渗透。(√) 16、密斯·凡德罗认为“平面布局是根本”;“没有平面布局就缺乏条理,缺乏意志”。(×) 17、我国古典建筑由于采用木构架和玻璃屋顶,色彩富丽堂皇,所强调的是对比。(√) 18、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 19、莱特设计的“西塔里森”不仅利用了自然环境的视觉,同时还扩大到听觉。(×) 20、各生产车间的布局应考虑到如何使之尽量地符合于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如果是排出烟雾或其它有害气体的车间,应考虑它对 环境的污染,一般应将这样的车间布置在上风位.(×) 21、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松尾神社被誉为“日本第一个后现代作品”。( ×) 22、暖色可以使人紧张、热烈、兴奋。(√) 23、大跨度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把承重的骨架和用来围护或分隔空间的帘幕式的墙面明确地分开。(×) 24、以静态均衡来讲,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对称的形式;另一种是非对称的形式。(√) 25、技术美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它重视艺术构思过程的逻辑性。(√) 26、当今西方流行的后现代建筑思潮中,虚构、讽喻、拼贴、象征性等都是建筑师惯常使用的手法。(√) 27、皮阿诺、罗斯杰、福斯特为高技派代表人物。(√) 28、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有艾森曼、屈米、盖里、利博斯金德、哈迪德、藤井博已等人。(√) 29、冷色使人感到安定、优雅、宁静。(√) 30、某些单层工业厂房,由于跨度大而采光要求又高,及时沿两侧开窗也满足不了要求,于是除开侧窗外还必须开天窗。(√) 二、单选题 1.在欧洲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当稳定性的露明半框架结构是指 ( B ) A、硬山架檩结构 B、半木结构 C、榫卯结构 D、筒形结构 2.以墙柱形成空间的垂直面,以粱板形成空间的水平面的结构体系是( A ) A、墙柱承重梁板结构 B、框架结构 C、大跨度结构 D、悬挑结构 3.将承受荷载后的重力和水平推力集中于四角的拱是 ( A ) A、筒形拱 B、交叉拱 C、开放拱 D、叠形拱 4.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结构形式属于 ( B ) A、框架结构 B、框架——剪力墙结构 C、网架结构 D、井筒结构 5.本世纪初出现的主张建筑应适应工业化时代,又一次否定古典建筑的建筑设计思潮是( C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

1、空间大小:量空间形状:形空间要求:质 2、解决交通联系问题,人流疏散集中的地方,以利于安全快速疏散的要求。坡 度一般为8%~15%,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要平缓一些,常为6%~12%,坡道设计还应考虑防滑措施。坡道所占的面积通常为楼梯的四倍。 3、梯段不得小于3步,不得大于18步。直跑楼梯的特点:方向性强,指向单 一贯通空间,可不置在人流较大的大厅中表达比较严肃。双跑楼梯:可节省交通空间,紧爽简洁,使用性强,三跑楼梯:装饰性强可增加空间的活泼轻松气氛,有趣味性。 4、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 网络系统、自动喷淋以及煤气管网等。 5、作为优秀的建筑总体布局的例证和典范,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是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对比) 6、公建的功能问题中的核心问题:⑴功能分区⑵人流疏散⑶空间组成⑷与 室外环境的联系公建的功能问题中的次要问题: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 7、北京工人体育馆:辐射悬索结构(上索稳定索,下索承重索,内环,边梁构 件) 8、法国巴黎工业展览馆:218m/218m/218m的三角形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薄 壳:预制好的双曲板,在现场浇制成整体结构系统 9、空间网架结构(上海体育馆、南京五台山体育馆、首都体育馆)多采用金属 管材制造,能承受较大的纵向弯曲力,与一般钢结构比,可节约大量钢材和降低施工费用,用于大跨度公共建筑,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h=L/12~16 10、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出入口合并设置,出入口分开设置 11、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明清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进 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于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后,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成横向广庭,舒展开阔。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1、公共建筑的艺术造型问题:①多样统一。②形式美。③传统与创新。 统一与变化、对比和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视差、节奏和韵律 构图原理: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称为建筑构图原理。2、低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4~7层)高层建筑(24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150米以上) 3、电梯设计要求:⑴按防火规定要求,配置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楼梯,供电梯 发生故障时使用。⑵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空间。需设置一定的交通面积,以免造成拥挤和阻塞。(留前室,深度>1.5m)·⑶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可将电梯和楼梯靠近布置,或安排在同一个楼梯间内,相互调节,有利于集散人流。⑷在超过8 层的高层公建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电梯部数,可成组地排列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超八部为(一侧不超四部,两侧不超八部),并应于电梯厅的空间处理相适应。⑸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条光,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