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六年科学上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六年科学上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六年科学上

课时计戈「

一、导入:

1、复习: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地 球有

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

介绍吗?(地球由哪几个部分组

2、过渡揭题:今天这两节课我

们就来探索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 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一些知识。

你知道些什么?

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

总第 15节

4火山和地震(1 )

专用教室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现象。 火山和地震的具体成因。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三.自主合作探究

成?)

4、视频欣赏:通过片段你又知

道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发的原因

1、过渡:大家去过科学宫,看

过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象, 请大家再看书说说火山形成及喷 发的原因。

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模拟火山喷 发实验。

4、师生小结。

火山喷发的原因?

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经常有火 山爆放,有的地方却没有?

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 得哪些信息。

四.检测提升

二、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

教师模拟实验。(土豆泥实验)

5、拓展:学生介绍火山知

2、学生交流:学生阅读提问,

五.归纳反思

对答。

3、过渡:为了更好得解决这个

学生气球喷水实验(几名)

识。

板书设计:

4火山和地震(1)

教学反思:学生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现象。

课时计戈「

总第16

三、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情境导入

1、过渡:我们知道地震也是

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通过录

象我们已经略知一二。

三.自主合作探究2、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师介绍地震的主要类型:火

山、塌陷、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的原因:地球内部

运动产生的力。(毛巾实验)

3、研究地震的危害程度: 学生活动三:画图(地震的中心

学生活动一:水槽落子实验。与强弱)

P23学生活动二:纸箱地震模拟交流:

器实验,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

4、小结。

四、读故事说体会,谈谈安全教育:

1、过渡:在人类不断认识、改

造自然的历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

为之奉献一生,为人类的提供大量的

科学数据和宝贵经验, 还有伟大的发

明。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两种自然现象,或者其它现象?

妇献身故事,张衡的研究。)

印度洋海啸对你的启示?

你在其它灾难面前我们怎么办?

五、总结,拓展:

2、投影拓展辩论赛:

地球是运动的吗?

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是地震的

频繁地区?

板块之间的运动会产生什么

样的后果?

我国古代对地震的研究还有

何成果?

现代还有哪些地震预测仪

器?

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

地震?

为什么地震前有征兆?

四.检测提升

3、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这

2、听故事,谈体会:(科学家夫

4、安全教育:

从这两个故事中,你能告诉大

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

家什么呢?

五.归纳反思

1、总结:

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导学案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二、复习旧知: (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1、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地貌?这些地形地貌是不是永远不变的? 2、查资料后,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感受地震使北川地形地貌发生的变化。 3、自学了解火山也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4、讨论: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小组内交流、汇报。 三、探究新知: 活动一: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1、尝试解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 2、自学了解: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活动二: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合作探究: (1)找一找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图。 (2)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

(3)模拟实验: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 (4)做板块碰撞、平移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一: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书本的变化。观察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体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 模拟实验二:用泡沫块模拟两大板块的上下、水平移动,观察地形发生什么变化?如抬升的地方会形成山脉或高原,河流会形成瀑布等。 活动三: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造成地球表面的地形也在不断变化。猜测未来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我们的研究猜测结果: 。 四、收获体会: 通过自主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 五、巩固测评: (一)我能填: 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3、2007年 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在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火山和地震)。 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变化,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6、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

火山与地震教案培训资料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教材是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人类生存的地球这个领域。本节主要介绍火山和地震这两个主题。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全章重点要学习的是“变化的地形”,地形的变化有时剧烈有时缓慢,本章第二、三节的“海路变迁”和“缓慢的地形变化”主要都是以长期的缓慢的大地变化。而由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是明显剧烈的,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这样安排使学生对之后要学的缓慢地形变化较容易接受,因为这样的顺序安排很重要。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结构图火山与地震火山地震成因喷发物火山灰岩浆水汽烟雾改变地形陆地:火山丘海底:火山岛火山的弊与利类型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火山带简介成因危害预报应对措施地震带地震火山带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同学们经常会从新闻报纸上听闻有关地震和火山的报道,尤其对近年来全国以致全球各地地震频发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也有所了解。只是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它们的分布情况等知道的比较少,并且对两者都会引起地形的变化可能更未曾了解。【能力方法方面】本节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以及对生活实例的对比观察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火山地震带和地震发生前的预报和震时措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和防震抗灾意识。【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本节学习学生知道大地是不平静的,但具体的对于地形是怎么运动变化着的也有待加深认识。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和视频实验的观察以及对比分析,得出火山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并以举例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地震可以预报以及震时在不同场合的应对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火山和地震,能体会到地形是变化着的。掌握防震抗灾的科学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震的危害以及地震来时的应对措施2)火山和地震均能改变地形3)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教学难点】1)火山与地震的成因2)火山和地震均能改变地形五、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课件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讨论法、观察法六、教学器具【教学器具】PPT 教学过程<一>教学任务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奉化应该很熟悉了,那就你们对奉化的观察,觉得奉化有哪些地学生回答:平原、丘陵、盆地(学生在小学时候就已经知道一些地形知识)教师:一个小小的奉化就有这么多种的地形,可想而知地球上的地形是变化万千、各种各样,我们世界上的地形主要分为五大基本类型(课件展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够改变我们地形的两种自然现象——火山和地震(板书),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火山(板书)<二>教学任务二:火山教师:大家都开过饮料罐吧,下面我们来看个视频,当我们在打开饮料罐之前先摇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播放视频)教师:知道为什么饮料会喷射出来吗?学生: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了解回答教师:解释饮料在摇晃一下以后打开会喷射出来的原因,从而引出火山喷发的原理和饮料喷射是相似的,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提出火山的成因是由于岩浆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作用下,会沿着地壳的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板书)教师:知道了火山的成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真实火山喷发时的情景,仔细观察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物体有哪些?(课件播放视频)学生:带着问题来看视频教师:看了刚刚的视频,大家知道火山的喷发物有哪些?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回答教师:首先我们看到喷出来的浓浓的灰色这是火山灰,随后喷出来一些火红火红的物体是岩浆,伴随着火山灰和岩浆喷出来的还有水汽烟雾。我们将火山的喷发物归一下类,其中火山灰属于固体物质,那岩浆就属于液体物质,而水汽烟雾中含有气体物质比如水汽就是气体。(板书)学生:学生跟着思路一起回答教师:介绍火山能够改变地形,当陆地上的火山喷发后会形成火山丘,比如日本的富士山;那么海底的火山喷发会形成什么呢?(一般学生均能回答出来岛屿)我们给他个名字叫火山岛,最著名是夏威夷群岛还有我们台湾的澎湖列岛,钓鱼岛也属于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岛屿。(课件播放著名的火山图片)(板书)教师:火山喷发会给我们带来弊的同时还会有利的存在,下面我们以圣海伦死火山喷发带来的弊和利为例来探讨一下火山的弊与利,大家可以参看书本102 页视窗找出弊和利。(板书)学生: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转载) (2011-07-26 13:35:56) 转载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学习容分析: 《火山和地震》属于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四个方面的容。本单元就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教学容包括五个方面: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最为恐怖的自然灾害。它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无比的力量,但是,人们在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的时候,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智慧。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逐步培养敬畏大自然地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地貌,知道科学家根据一些现象推测出了地球部的构造,但是不知道地球部是运动的,充满了力量。另外这是六年级学生,能针对问题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形成的原因,知道 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以及《环境保护法》方面的相关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教学准备: 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 3、铁罐、土豆、番茄酱、酒精灯、枯树枝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提出问题 (1)让学生看一段火山喷发以及5.12汶川震的录像,用感官来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提问:通过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想知道是什么自然现象给我们人类带来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火山和地震青岛版五年制三起

6.《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并让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教学重难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及预测地震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山火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 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 2、提问:这是什么现象?你是否经历过火山喷发或地震?你是否听到过火山喷发或地震的消息?讲给大家听一听。 3、引领学生提问题:关于,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⑴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⑵火山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和危害? ⑶火山和地震有什么预兆? ⑷历史上对火山和地震有哪些研究? ⑸火山和地震时我们怎样保护自己? 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有着美好的自然现象,但是也有的自然现象会带给人类巨大的灾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一定的感知,马上切入正题。也为学生提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和埋下伏笔。 二、学习新课解决提出的问题 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推荐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资料实验研究…… 2、集体交流逐个自主解决问题 ①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 (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4)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 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 1.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4.火山和地震1-附知识点梳理

火山和地震 课程标准: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了解地震的现象。 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的: ●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 ●能够模拟地震的形成。 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层次2: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层次3: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层次2: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但不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 层次3: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 教学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看 一段录像。 (2)观看“火山和地震”的现 场情景。 (3)学生说说: ①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自然现象? ②谈谈看了录像后的感想。 (4)关于火山和地震,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5)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索和调1.确定研究的主题

查(1)小组讨论想研究哪一个 问题?并且把要研究的问题发 表在bbs上。 (2)汇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 问题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应该要 了解问题进行引导组织)。如果 有时间可以进行第二个、第三 个的研究。 2.指导研究方法 (1)我们在网上查资料可以通过四种方法进行。1,站内查找2,通过链接的网站3,通过一些如:https://www.360docs.net/doc/dc5684821.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dc5684821.html,等查找4、书本。 (2)文字和图片都可以操作通过复制、粘贴进行比较快。注意:先到学校网站查找,找不到再到外网去查找。 3.学习进行研究 (1)个人进行研究。(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新的问题可以发表在网上;快的同学可以进行第二个主题的研究) (2)小组讨论汇报、把小组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且选出代表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可以讲一下汇报后还要进行评选优胜组评选及颁布发小锦旗)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回顾和解释介绍侯风地动仪和现代地震检 测仪工作的录像和工作过程录 像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 形成原因及地震的 预防措施,知道我国 是世界上最早研究 地震的国家之一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 1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教学内容:第四课火山和地震设计人: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 (二)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教学难点: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4、教师:构建“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 5、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 预习活动设计: 收集资料:有关火山和地震方面的各种信息(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前的征兆、火山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等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 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1)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 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 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 探究的起始。 二次备课:

(2)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 害呢? 2、揭题:火山和地震 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 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3、提出探究问题: (1)提问: 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如果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 样? 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 互讨论讨论。 (2)根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项目:(学生可能涉及的研究项目有:)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4、导入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奥秘,你们想 不想去?那就欢迎你进入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究。 二、学习新课解决提出的问题 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推荐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资料实验研究……(最好通过专题网站学习) 2、集体交流,逐个自主解决问题 A、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 (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 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

火山和地震说课稿

火山和地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火山和地震》。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体系、内容 《火山和地震》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火山和地震》属于“地球的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其他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变化,如:“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关心天气》单元,“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单元,它们都为六年级研究《我们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分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的内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新课的学习,衔接自然,学生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一点了解,这时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前知识,也为下面学习火山和地震打下基础。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1、学生观看火山视频 大家刚才观看了火山喷发的录像,从火山喷发的现象中,人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 说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交流。 3、火山喷发实验 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按照大家的设想来做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教师演示,讲解实验的注意点 学生分组实验,及时记录 4、小结: 火山喷发的原因。 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冒出大量的水汽和烟尘) 5、拓展:介绍收集来的火山知识。 [设计意图]: 科学强调的是验证学生自己的假设,而不是先让学生知道结论,再让学生做实验来验证课本中的结论,探究在前,结论在后,着重体验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而验证性学习是结论在前,缺乏学生自主的

火山和地震_教案

火山和地震 【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2.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纸箱、木块、记号笔,有关火山和 地震的图片资料或者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地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过渡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知道些什么? 4.视频播放,通过看火山、地震的录像片段,又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1.过渡:大家去过科学宫,看过模拟的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像,大家再看看书,说 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2.学生交流。 3.过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分组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4.师生小结: (1)火山喷发的原因。

(2)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 (3)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5.拓展:学生介绍收集来的火山知识。 三、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过渡:我们知道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通过观看录像,我们已经略知一二。 2.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教师介绍地震的主要类型:火山、塌陷、构造地震。 (2)介绍地震的原因: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力。(毛巾实验或木条实验。) (3)介绍地震的危害。 3.做模拟地震实验,找震中,判断地震的强弱。 (1)纸箱模拟地震,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 (2)学生画图表示地震的中心,比较几次敲击纸箱箱面的震动大小。 4.小结。 四、读故事说体会,谈谈安全教育 1.过渡:在人类不断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之奉献一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宝贵经验以及伟大的发明。 2.听故事,谈体会。(科学家夫妇献身故事,张衡的研究。) 3.提问:这两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 4.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这些自然现象? 5.安全教育: (1)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 (2)在其他灾难面前我们怎么办? 五、拓展活动 投影拓展讨论题,学生交流。 (1)地球是运动的吗? (2)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是地震的频发地区? (3)板块之间的运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4)我国古代对地震的研究还有何成果? (5)现代还有哪些地震预测仪器? (6)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 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显微镜下的世界 单元分析: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 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重、难 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1.水滴里的生物 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地震和火山教学设计

地震和火山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earthquake and volcano

地震和火山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 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 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 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 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具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 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 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 三、地震的抗御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我国地形的特点有哪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吗?(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归纳] 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

《地震和火山》地理教案

《地震和火山》地理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具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 课时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 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 三、地震的抗御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我国地形的特点有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 点的成因(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归纳]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 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 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 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 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地势同时在与东侧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下 使我国地形更复杂而且还影响着我国的地震区与火山的分布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有关我国地震和火山的知识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我国是多震的国家你能从板块运动和世界地震、火山带的分布图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展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火山带分布图”让学生在明确我国的大致范围后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正是由于我国处在几大板块相互挤压的集中地区地 壳很不稳定特别是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地震带)都经过我国境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火山与地震》教案

第一节,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火山与地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和原因 教学难点: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 <二>.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 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 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 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 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 <板书> 1.火山 <1> 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 <过渡> 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 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学生阅读“小资料”,归纳 <板书> 2. 火山的分类 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 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 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那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举例: 如:①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一次著名大地震,8.5级,引起巨大海啸,掀起

六上科学小时教学设计教案

六上科学小时教学设计教 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学设计 《科学24小时》(六上) 淄川二中赵爱华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义。 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 3、品味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感悟本文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语言。 2、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当你再次聆听这熟悉的《明日歌》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走进《科学24小时》,让我们一起呼吁:珍惜时间!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梳理本文思路。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以浓郁的文学笔调,采用通俗易懂的,为读者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24小时”,并蕴涵着深厚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2)教师借助导学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读写情况,并强调重点读音和字形,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奏鸣晨曦妩媚屏息聆听普照寰宇谆谆诱导斤斤计较 (3)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三、品味语言,感悟哲理。 1.本文介绍了哪些“科学24小时”的相关知识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1)、学生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简要介绍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师生适当补充。 (明确:介绍了科学24小时的成因、特点及规律等相关知识;蕴涵着珍爱自己的和他人的“24小时”,以各自的最佳方案,最合理而有效的去使用,一分一秒也不要间断的人生哲理。) 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出喜欢的理由,并做简要分析。 可能:(1)宇宙间,似乎一直就在奏鸣着永远不会终了却又听不见的奇妙乐曲。(此句中的“一直”、“永远不会终了”、“却又听不见”,准确表达运动、时间的特点 及其永恒美、迷离美。) (2)“24小时”,不大,也不小。因为人民都把太阳正射的时刻作为登第正午12时,所以地面上的经度每隔15度,时间就差一小时;平行于赤道的一整圈地面上,经

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 2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 2教案苏教版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了解地震的现象。 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教学目的:●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能够模拟地震的形成。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层次2: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层次3: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层次2: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但不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层次3: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教学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看一

段录像。(2)观看“火山和地震”的现场情景。(3)学生说说:①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自然现象?②谈谈看了录像后的感想。(4)关于火山和地震,你想知道哪些知识?(5)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索和调查 1、确定研究的主题(1)小组讨论想研究哪一个问题?并且把要研究的问题发表在bbs上。(2)汇报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应该要了解问题进行引导组织)。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第二个、第三个的研究。 2、指导研究方法(1)我们在网上查资料可以通过四种方法进行。1,站内查找2,通过链接的网站3,通过一些如:googleZZZ,163ZZZ等查找 4、书本。(2)文字和图片都可以操作通过复制、粘贴进行比较快。注意:先到学校网站查找,找不到再到外网去查找。 3、学习进行研究(1)个人进行研究。(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新的问题可以发表在网上;快的同学可以进行第二个主题的研究)(2)小组讨论汇报、把小组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且选出代表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可以讲一下汇报 后还要进行评选优胜组评选及颁布发小锦旗)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回顾和解释介绍侯风地动仪和现代地震检测仪工作的录像和工作过程录像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四、课时安排: 1、水滴里的生物1课时 2、做酸奶1课时 3、馒头发霉了1课时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课时 一、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水样和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2、做酸奶 二、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3、馒头发霉了 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2课时教案设计

小六科学《火山和地震》教案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2、通过分组实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在危急时刻处理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地震的成因。 难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和学法】: 讲解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卷巾三条(不同色)、杉木板一小长条或长树枝一条、纸箱、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汶川大地震期间的孩子们.看完后谈一谈你的心情和想法.” 多媒体出示视频录像。 生:沉重、悲伤、想帮助他们等。 师:这一切是由于什么造成的呀? 生:地震 师:为了使地震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少,我们需要用科学知识来武装我们的

头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震。(出示课题)b5E2RGbCAP 师: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地震的那些知识呢? (学生可能说出:地震形成的原因,地震前自然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地震来临时我们如何自我保护等。) 二、探索地震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1、谈话:强烈的地震有着很大的破坏力,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威胁,你们知道地 震是如何形成发生的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个实验。p1EanqFDPw 2、实验1: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①讲解:每个同学把带来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 向中间挤压,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DXDiTa9E3d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这一层层的毛巾很像地下一层层的岩石。假如地下的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 压力,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会弯曲)RTCrpUDGiT 你在自然界中看过弯曲的岩层吗? 3、实验2: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①讲解:每组桌上有一根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压断。 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5PCzVD7HxA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想:当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 现象?(可能也会被压断)当岩层被挤压断裂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可能会发生地震, 有剧烈的震动和巨大的声音。)jLBHrnAILg 4、根据以上两个实验猜想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分组讨论、汇报) 5、讲解地震的成因 (1)、讲解地震的成因 地壳内部的岩层受到巨大的压力。压力是来自各个方向的,既有自上而下的压力,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