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学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电学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电学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作者:教育人 ?[ ?标签: ?知识点总结 ?物理概念 ?]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三物理电学的知识点总结,电学是物理中的重难点,很多问题都要仔细谨慎,这篇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和理解电荷、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能、生活用电等物理概念和实际做题有所帮助! 十四、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 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初三物理电学的知识点,下一页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十五、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专题复习解析(含答案)[1]

电荷及检验、带电与导电(常考单选或填空,题目简单,注意区分带电与导电的不同,重要度1) 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 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 乙所示),金属棒中() A.电流方向由A到B B.电流方向由B到A C.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 D.始终无电流 有A、B、C、D四个轻质小球,已知C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排斥,A与C相吸引,A与D相排斥,B 与D相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球带负电,D球带负电,B球一定带正电 B.A球带负电,D球带正电,B球一定带负电 C.A球带负电,D球带负电,B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A球带正电,D球带正电,B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小军在加油站看到一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简述此规定的缘由:。 打扫房间时,小明用干绸布擦穿衣镜时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沾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镜面因____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到镜子上.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C.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D.与任何物体摩擦后的玻璃一定带正电 电流的产生与电路的构成(此知识点极少单独出题,一般会融入到电学的其他知识中考查,重要度2) 特别提示要熟练掌握通路、断路、短路、短接四个概念。 如图所示的电路,当S闭合时灯___________亮。 人们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__________定向移动形成的。在金属导体中,若10s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为20C,则导体中的电流为_________A。 如图的电路中,当开关S1、S2断开,S3、S4闭合时,灯发光,它们 的连接方式是联;当开关S1闭合,S2、S3、S4断开时,灯发光,它 们的连接方式是联;当开关S2、S3、S4闭合,S1断开时, 灯发光,它们的连接方式是联;当同时闭合开关S1、 S3时,灯发光,会出现现象. 串并联电路(此知识点是电学的重要基础,必须完全掌握各自特点,会用电流法,等效图法分析出电路构造,中考一般不涉及混连,一般也会融入其他电学知识考查,极少单独出题。重要度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闭合S后则电路里将会发生;要想使两灯泡 并联,只需将导线e由B接线柱拆下改接到接线柱上即可,要使 两灯泡串联,在原图基础上最简单的改接方法是.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填空版

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 欧姆定律: 电功: 电功率: 1、对于电功、电功率、电热三个物理量,它们无论是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都是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应灵活选取公式进行计算。如以计算电路中的总功率为例,既可以根据P=P 1+P 2,也可以跟据P=UI 进行计算,其它几个物理量的求解也与之类似。 2、用欧姆定律I= U R 求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实验得出,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但此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所谓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3、电功率求解公式P = W t与P=UI这两个公式为电学中计算电功率时普遍适用最基本的两个公式, 第一个为电功率的定义式,也常常作为用电能表和钟表测记家用电器电功率的公式。第二个公式是实验室用伏安法小灯泡功率的原理,也是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最基本公式。 4、虽然表中公式繁多,但电学基本公式只有4个,即:I= U R、P = W t、P = UI、Q = I 2Rt 。其他 公式都是导出公式,同学们可以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练习,很快就会熟悉并掌握。 5、应熟练掌握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导出公式。具体公式:在表中分别是如下八个公式(2)I = P U(5) U = IR (6)R = U I(7)R = U2 P(12)P = U2 R(13) P = I 2R (14) W = Pt (17) Q = I2Rt 这八 个公式在电学解题中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初中物理电学详细知识点 一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①电荷只________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正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③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 ____④电荷的多少称为________。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等是常见的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__是常见半导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________,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______也叫______,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________。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二、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____________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效应:________、________和化学效应 2、电流强度:____________,简称电流。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公式:____________ ②单位:________ 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1 A=____mA=____6μA 4、______是形成______的原因,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内能:物体内容所含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①质量:①状态: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_ ①热传递: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_,内能减小_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比热容 1.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_J/kg·℃ 2. 水的比热容c水= 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①,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 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①t 热机 1.热机:把__内能__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_吸气冲程_、__压缩冲程__、_做功冲程__、 _排气冲程__。 3.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___2__周,活塞上下往复___2__次,做功___1__次。 4. 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①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的是__汽油和空气__;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的是__空气__。 ①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①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1. 定义:1kg 某种燃料___完全燃烧__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__q __表示。 2.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J/m 3)。 3.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___种类____有关 4. 计算放出热量公式: Q =mq =vq 5. 热机效率:放吸Q Q η=放 Q W = 电现象 1. 物体能够 吸引轻小物体 的现象叫做电现象,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 摩擦起电 ,其本质是电荷的 转移 。 2.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3. 自然界的电荷分为负电荷和正电荷,其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正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4.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的原理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若物体带正电,与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带 正电 ,原因是 金属箔 的负电荷转移;若物体带负电,与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带 负电 ,原因是 物体 的负电荷转移。 电路 1. 基本电路的四个组成部分: 电源 、 用电器 、 开关 、 导线 。 2. 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通路 、 短路 、 断路(开路) 。 3. 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串联 和 并联 。 4. 串联电路特点: ①电流只有 一条 路径; ①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①只需 一个 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①一断 全断 ,一短 不全短 。 5 .并联电路特点: ①电流_有多条__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 ①各用电器之间 相互不 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①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人教版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生姓名 年级 九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时 2 教学目标 巩固复习电学部分 重点难点 电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电荷 1、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 原因: ?实质: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电荷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 正负电荷分开 I 能的转化:机械能-T 电能 ② 接触带电: ③ 感应带电: 3、 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 [实质: 负电荷:规定: [实质: 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 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所带的电 。 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 验电器:构造: J 作用: '原理: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 〔元电荷e 佗二 1" 10 C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 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 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导体和绝缘体: 广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1、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 与定向运动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 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 、“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 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 体。 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电路 1、组成: 2、绝缘体: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填空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基础识记 团泊镇中学李国海整理 一、内能和内能的利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 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彼此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扩散越快。夏季的公园里花香阵阵就是扩散现象的一种。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力和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气体分子之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作用力。所以气体具有性,又容易被。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5.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①②③④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将机械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将内能转化为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的过程。②热传递:热传递是热量从温物体传到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的过程。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的单位是。(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内能; ③热传递的条件:存在差。如果没有,就不会发生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7.比热容: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物理意义为: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物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比热容大。 8.热量公式:Q吸= Q放= 9、热机是利用___________的机械;内燃机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10、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______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_______ ,汽油机是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和飞轮转动_____周,活塞往复____次,对外做功____次。依靠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吸气冲程:进气阀门_______,排气阀门_______,活塞_______运动,压缩冲程:进气阀门,排气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人教版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壮壮)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10-19C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知识讲解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 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总结大全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电路的几种状态: ①、串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 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②、并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 本支路上用电器。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 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 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 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 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 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 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难题及解析

1.如图25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R3的电功率为P3,电流表的示数为I1;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R 的电功率为P3’,电流表的示数为I2。已知P3:P3’= 9:25, 3 (1)求电流表的示数I1与I2的比值。 (2)当开关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间某位置C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 c,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已知U1:U2=3:2,R c的电功率为10W,这时R3的电功率为P。通过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会形成不同的电路,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与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之比为3:1。求R3的电功率P。

解: (1)当开关S 1闭合、S 2断开,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 端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 1断开、S 2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 25 9 32232 133= ='R I R I P P 5321=I I (2)当开关S 1、S 2都断开,变阻器的滑片在C 点时,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 ∵ 23 21=U U ∴2 3113 =++C R R R R ∴3R 1+3 R C = 2R 3+2R 1 2R 3 = R 1+3 R C …………………………① 电源两端电压一定,在甲、乙电路中,根据U =IR I 1(R 3+R B )= I 2(R 3+R 1) 3R B = 2R 3+5R 1…………………………② 电路消耗功率最大应为开关S 1、S 2都闭合, 只有R 3接入。消耗功率最小应为R 3、R 1、滑 动变阻器R B 全部串联接入电路。 ∵电路总电压U 一定 ∴最小最大P P =B R R R U R U ++132 3 2 =13313=++R R R R B 2R 3 = R 1+R B …………………….……③ 根据①②③式,可得:R 3=2R C 在丙电路中,电流一定,1 23==C C R R P P P = 2P C = 2×10W = 20W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用其它方法解题,过程结论正确给分。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C )。 7、元电荷(e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10-19C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 ②电路闭合 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8.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9.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电学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②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 7.元电荷(e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e =1.6×10-19C 。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会相互抵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自由离子),人体,大地,石墨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或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 6.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8.电路图: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必须记住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9.串联: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 10.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只需一个;各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 11.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条支路之间互不影响) 12.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可以不止一个;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电流路径不止一条。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电路的几种状态:

①、串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②、并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 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用电器。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