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土挤密桩试桩方案

灰土挤密桩试桩方案
灰土挤密桩试桩方案

G310洛阳市境(市区段)改建工程NO:08标合同段

(K56+018.6)

灰土挤密桩试桩施工方案

河南豫通盛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G310洛阳市境(市区段)改建工程08项目经理部

3:7灰土挤密桩试桩方案

一、编制依据

1、G310洛阳市境(市区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G310改建工程8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及投标文件;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5、《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二、编制范围

适用于G310改建工程8标K56+018.6段软土地基处理。

三、灰土挤密桩设计要求及试桩目的

1、设计要求:

该工程为3:7灰土挤密桩,桩直径为0.5m,桩中心间距为1.3m,桩长6米,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体压实系数不小于0.96。

2、试验目的

通过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确定桩体填料高度,夯击次数等各项参数,以达到桩体压实系数不小于0.96的设计要求,指导大面积施工。

四、试验段的选定

拟选定K56+018.6段为灰土挤密桩试桩范围,桩径50cm、桩间距1.3m、桩长6m,按照设计要求试桩不应少于3根,每组试桩采用正三角形布置。

四、试验段施工准备及工艺

1、施工准备

(1)试桩前,对K56+018.6段6m深度范围地基土的含水率、饱和度进行取样检测,确定地基土的最大干密度。当地基土的含水率小于12%时,在4~6d前对处理范围内的土层通过设置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渗水孔进行增湿;

(2)原材料:桩体使用的白灰块径不得大于5mm,夹石量不得大于5%;使用的土符合设计要求且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灰土采用现场机械拌合,按设计配比集中拌和;

(3)现场取土样和白灰,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确定3:7灰土的设计配比;

(4)机具、人员配置见下表。

投入的主要施工机具:

人员组成:

a、项目部人员安排

现场负责1人:常萌技术负责1人:郭琦

施工负责1人:王俊生质量监察员1人:王立新

实验负责1人:袁天兴

b、施工作业人力组织

每组每班含机长1人,桩机操作手1人,填料工1人,记录员1人,计4人。

拌料组:拌合机操作员1人、铲车上料员1人

2、施工工艺

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

(1)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采用推土机或平地机清除场地内的杂物,并将场地碾压整平。

(2)测量放样:技术人员用尺量确定出桩位相对位置,并用白灰标志出桩位中心点,(如下图)自检合格后,通知现场监理,并做好施工记录。

(3)成孔桩机就位:检查洛阳铲垂直度,其偏差不大于1%,并做好施工记录。

(4)成孔至设计深度:采用机械洛阳铲成孔,使用Ф50的洛阳铲头通过卷扬机提升至一定高度对地面冲击成孔。成孔后孔壁光滑平整,挤密效果良好。成孔时应控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同时检查成孔后的桩深、桩径不小于设计值,并做好施工记录。

(4)孔底夯实:成孔后采用机械卷扬机式夯实机对孔底先进行夯实、夯平,检测合格后,按照夯填要求进行桩体灰土的夯实,并做好施工记录。

(5)确定夯填量与锤击数:由于每层填料的数量固定不变,各层土的压实系数将随夯实机的锤击次数及重锤提升不同而变化。成孔后,从孔底按一定数量使用小推车向孔底填料,首先重锤提升2米,轻击3次(重锤所产生的单次重力势能=900*9.8*2=17640J);然后提升高度 4.5米,重击8次(重锤所产生的单次重力势能

=900*9.8*4.5=39690J),依次填至离桩顶1米处,1米以上部分由于提升高度变短增加锤击次数,轻击7次,重击12次。

重锤所产生的重力势能公式:E=mgh(E代表重力势能、m代表重锤的质量、g=9.8、h代表重锤提升的高度)

夯实平行试验桩数为3根,根据设计桩间距按正三角形布置,且对比试验时各个试桩的数据应基本接近。

夯填后,在全桩长范围内,在桩心附近采用钻机取样,每1米取出原状夯实试样(如下图),分别测定其干密度,并计算该桩的平均

压实系数;同时在任意三孔间形心点、成孔挤密深度内采用钻机取样,每1米取样测定干密度(如下图),并计算该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

式计算:

平均试样数不应少于6组。

孔之间土的平均密实系数,宜为0.90~0.93。

ρdmax—轻型击实试验确定的桩间土最大干密度(kN/m3)

试验用的填料、施工机械和工艺,应与施工时所用的相同

(6)由以上检测数据成孔3根,机械移位。检测灰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五、施工注意事项

1、地基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应对土层进行增湿到最优(或塑

限)含水量。

2、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使用时应过10~20mm筛,混合料含水量应满足土料的最佳含水量,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

3、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必须夯实。填料应分层匀速填入孔内,并要求随填随夯。

4、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应尽量缩短存放时间,如存放时间较长应采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5、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测成孔及回填夯实的质量,并应做好施工记录。

6、填料前应抽样检查桩孔的直径、深度、垂直度。

7、桩孔中心的偏差不应超过桩距设计值5%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

8、打孔遇到障碍物时,应在其四周补桩,不得漏桩,减桩。

9、施工中尽量避免孔内缩径、堵塞、坍塌等不利情况的发生,若发生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10、抽样检查数量不得少于桩孔数的1%,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不合格的必须补桩。

12、应采取防雨、防冻措施,防止土料和水泥受雨水淋湿或冻结。

13、灰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设计要求。

14、如地基土质与勘查资料不符,应及时上报,以便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六、安全保证措施:

1、悬挂桩锤的钢架,吊钩上必须有放松脱掉保护装置。

2、作业前,应检查重锤与连接螺栓的紧固性,禁止在螺栓松动或缺失状态下启动。

5、作业后,应将桩锤放至最低处。

6、进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非施工作业人员严禁进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