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内通假字、古今异义整理

高中语文课内通假字、古今异义整理
高中语文课内通假字、古今异义整理

专题作业(一):课内重要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

一、通假字(要求写出本字并解释)

高一第一分册【种树郭橐驼传】

1.早缫而.绪。“尔”,你们。

2.字而.幼孩。“尔”,你的。

【促织】

1.昂其直.。“值”,价值。

2.手裁.举。“才”,刚刚。

3.两股间脓血流离.。“漓”,淋漓。

4.翼.日进宰。“翌”,第二天。

5.虫跃去尺有.咫。“又”,再。

6.而高其直.。“值”,价值。

7.而.翁归。“尔”,你的。

高一第二分册【阿旁宫赋】

1.缦.立远视。“慢”,舒缓,文中指长久。

【项脊轩志】

1.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返”,返回。

【孔雀东南飞】

1.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2.蒲苇纫.如丝。“韧”,柔软且坚固。

3.府吏见丁宁

..。“叮咛”,嘱托,告诫。4.终老不复取..“娶”,迎娶。

5.吾今且报.府。“赴”,去,往。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列.缺霹雳。“裂”,分裂。

2.须.行即骑访名山。“需”,需要。

高二第一分册【诸子喻山水】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毕”,尽。 2.知.者乐水。“智”,智慧。3.源泉混混

..。“滚滚”,水奔流不绝。4.是之取尔.。“耳”,罢了。5.正.善治。“政”,为政。6.明主不厌.人。“餍”,满足

【秋水】

1.不辩.牛马。“辨”,辨识。

2.拘于虚.也。“墟”,所居之处。

3.不似稊米之在大.仓。“太”,大。

4.人卒.九州。“萃”,聚集。

5.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毫”,动物身上的细毛。【前赤壁赋】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凭”,乘。

高二第二分册【廉颇蔺相如列传】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璧,可予不。“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廷”,

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3.召有司案.图。“按”,察看。4.设九宾.礼于廷。“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5.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穆”。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仔细。7.为一击缻.。“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谏太宗十思疏】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震”,威吓。

【新序二则】

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返”,返回。

【训俭示康】

1.酒酤.于市。“沽”,买。

【过秦论】

1.外连衡.而斗诸侯。“横”,连横。

2.合从.缔交。“纵”,合纵。

3.始皇既没.。“殁”,死亡。

4.赢粮而景.从。“影”,影子(状语,像影子一样)。

5.百有.余年矣。“又”。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呵”,喝问。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否”,表否定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逗”,阅读中的断句。

【石钟山记】

1.南声函胡

..。“含糊”,模糊不清。2.至莫.夜月明。“暮”,日落,傍晚。

【劝学】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煣”,用火烤木材,使之弯曲。

2.虽有.槁暴.。“又”,再。副词。“曝”,日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性”。资质禀赋。

高三第一分册【归去来兮辞】

1.景.翳翳以将入。“影”,日光。

【陈情表】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悯”,忧患。

2. 零丁

..孤苦,至于成立。“伶仃”,孤独的样子。

3.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秦晋殽之战】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避”,躲避。

2.以间敝邑。“闲”,休息。

3.寡君若得

而食之不厌.。“餍”,满足甘心。4.堕.军实而长寇雠。“隳”,损害毁坏。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缧” 捆绑犯人的绳子。6.乡.师而哭。“向”,对着。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砺”,磨砺。

【鸿门宴】

1.距.关,毋内.诸侯。“拒”,把守。“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忘恩。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早”,早早地。

5.令将军与臣有郤.。“隙”,隔阂、嫌怨。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表否定。

8.因击沛公于坐.。“座”,座位。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纳”,接纳。

10.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座”,座位。

【苏武传】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汝”,你。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叛”,背叛。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已”,已经。

5.头县.北阙。“悬”,悬挂。

高三第二分册【孟子二章】

1.所恶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辨”,辨别。

3.嘑.尔而与之。“呼”,呼喊,号叫。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德”,感激。“欤”,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向”,从前,早先。

6.无.若宋人然。“毋”,不要。

7.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悯”,担忧。

【国殇】

1.操吴戈兮被.犀甲。“披”,穿着。霾.两轮兮执四马。“埋”,埋没。出不入兮往不反.。“.返”,返回。

【指南录后序】

1.道中手自钞.录。“抄”,抄写。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现”,出现,显现。

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凌”,侵犯,欺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毋吾以.也。“已”,停止。

2.鼓瑟希.,铿尔。“稀”,稀疏。

3.唯赤则非邦也与.。.“欤”,吗。

4.莫.春者,春服既成。“暮”,晚。

【兰亭集序】

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趋”,往,取。

2.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犹”,如同。

【琵琶行】

1.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手拨弦。

二、古今异义词语(请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高一第一分册【种树郭橐驼传】

1.既然

..已。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2.不抑耗其实

..而已。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若不过

..焉则不及。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4.吾小人

..辍飧饔以劳吏者。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5.虽曰爱之,其实

..害之。那,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6.已去.而复顾。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促织】

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此指科举及第。今义多指卖出。

2.无出其右.者。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今义指右边,与“左”相对。

高一第二分册【阿房宫赋】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宫室建筑的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一宫之间,而气候

..不齐。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4.可怜

..焦土。可惜;今义:怜悯。

【黄州快哉亭记】

1.至于

..赤壁之下。到,到达。今义多为连词,另提一事。

2.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屈指计数。今义多为名词。

3.窃会计

..之余功.征收钱粮等公务;今义:财务工作人员。

4.将何往而非病.。心情悲伤;今义:疾病。

5.使其中坦然

....,不以物伤性。他的心中;今义:在中间。心情舒畅;今义:心里平静,无顾虑。

【项脊轩志】

1.室仅方丈

..。一丈见方今:庙宇里的住持。

2.墙往往而是。到处今:经常。

3.雨泽下注

..。向下流今:赌博术语。

4.余自束发

..。表示成童今:扎头发。

【孔雀东南飞】

1.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

2.虽与府吏要.。约。今义:需要。

3.可怜

..体无比可爱。今义:同情人家。

4.却.与小姑别。回头。今义:转折连词。

5.千万

..不复全。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

6.何意.出此言。料想。今义:心意。

7.奄奄

..黄昏后。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

8.蹑履相逢迎

..。迎接。今义:奉承、拍马。

9.叶叶相交通

..。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10.媒人下床

..去从座位上起来。今义:离开床。床:古指一种坐具。

11.多谢

..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谢谢。

12.便可白.公姥。告诉。今义:一种颜色。

13.为仲卿母所遣.。打发,此为休,指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今义:派遣。

14.。否泰

..如天地。:坏运气和好运气。今义:否定;平安,安定。

高二第一分册【秋水】

1.至于

..北海。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百川灌河.。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4.东面

..而视。脸朝东。今义,东边。

5.计中国

..之在海内。黄河流域一带。今义,即指中国。

【前赤壁赋】

1.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游褒禅山记】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不平常,不一般;今义:很,十分。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4.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泛指求学的人。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高二第二分册【廉颇蔺相如列传】

1.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2.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寿命,岁数等。

3.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近亲及姻亲,内亲外戚。今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成员。

4.请指示

..王。。指给……看。今: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5.于是相如前进

..缶。。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走。

6.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今义:国家宣传的事。

7.布衣

..之交。平民。今义:布衣服。

8.左右

..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目光..欲刃相如。左右的侍从。今义:方位名词。9.鄙贱

短浅。今义:卑微。

10.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名词,约定、契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1.臣等不肖

..至蔺相如门谢罪。门客。今..,请辞去。不才。今义:品行不好。12.因宾客

义:客人。

13.还,不过

..三十日。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4.明年

..复攻赵。第二年。

【谏太宗十思疏】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

..以纳下。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5.承天景.命。大。今义:景色

6.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指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

【新序二则】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脸色,表情。今义多为颜色。

2.虽然

..,吾心许之矣。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

3.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出使;今,聘请

4.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5.此吴之宝也,非所以

..赠也。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训俭示康】

1. 世以清白

..相承。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

2. 吾不以为病.。缺点;今义:生病。

3. 或三行.五行。行酒,给客人斟酒;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4. 然后敢发书.。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

6.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少;今义:指食物鲜美。

7.公虽自信

..清约。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

8.石崇以奢靡夸.人。炫耀;今义:夸奖。

9.聊.举数人以训汝。姑且;今义:聊天。

10.当以训.汝子孙。教诲,劝诫;今义:训斥。

11.枉道速.祸。招致;今义:速度。

【过秦论】

1.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赢.粮而景从。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3.以为

..桂林、象郡把……作为。义:认为。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天下之士。吝惜。今义:喜欢,爱护。用来招致。今义: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后果。

【师说】

1.古之学者

..必有师。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今义:没有,否定副词。

5.吾从而

..师之。跟随、而且今: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6.今之众人

..。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

..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石钟山记】

1.自以为

..得其实。那事情的真象;今义,说明真实情况。

2.虽.大风浪。即使;今义,虽然,表转折的连词。

3.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今义,离地表较高的空间;天空里面。

4.余方心动

..欲还。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

5.有大石当中

..流。处在……中间

6.与风水

..相吞吐。风和水;本义,相地之术

【劝学】

1.金.就砺则利。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指黄金。

2.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广博地学习。今义:指知识、学识的渊博。

3.假.舆马者借助,利用。今义:与“真”相对。

4.蚓无爪牙之

...利。爪子和牙齿,或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今:指坏人的党羽、帮凶。

5.輮以为

..轮。把……做成。今义:认为。

6.声非加疾.也。快,此指宏大。今义:病。

7.用心

..一也。因为心思。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安置,安身;今义:某人某事物上。

高三第一分册【归去来兮辞】

1.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2.问征夫

..以前路。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3.悦亲戚之情话

..。知心话。今义:男女之间表示爱情的话。

【陈情表】

1.九岁不行

..。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7.拜臣郎中

..。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8.寻.蒙国恩。不久。今义:寻找。

9.除.宦洗马。授予官职。今义:去掉,不计算在内。

10.晚有儿息.。子今:气息;停止。

11.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拳拳。今:少;不重要。

12.人命危浅.。不长。今:和深相对。

13.日薄西山。迫近今:轻微,少。

【秦晋殽之战】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

2.穆公访.诸蹇叔。咨询。

3.蹇叔之子与.师。参加。

4.无礼则脱.。粗疏。

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买卖。

6.以乘韦

..先。四,牛皮。

7.为从者之淹.。停留。

8.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恩惠。

9.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10.秦伯素服郊次.。停留,等候。

【鸿门宴】

1.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

..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4.将军战河北

...。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鱼和肉,指被欺凌。今义:鱼的肉。

6.再拜

..献大王足下。拜两次;今义:又一次。

7.沛公居山东

..时。肴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8.而听细说

..。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说。

【苏武传】

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我丈人

..行也。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3.欲因此

..时降武。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

..。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5.卧起操持

..。.同义复词,拿着。今义:料理,办理;筹划,筹办。

6.以货物

..与常。财物,礼品。今义:出售的物品。)

【伶官传序】

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

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3.原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的原因。

高三第二分册【论语七则】

1.叶公问子路于孔子,子路不对

..。没有回答。

【孟子二章】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疲倦。

【指南录后序】

1.穷饿无聊

..,追购又急。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2.以至于

...永嘉。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连词。

3.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十分激烈。今:大方。

4.为巡船所物色

..。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5.几彷徨

..死。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6.国事遂不可收拾

..。挽回今:整理

7.不复顾利害

..。.个人安危今:利益安危

8.众谓予一行

..为可以纾祸。走一趟的意思。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9.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可以用。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10.死生

..,昼夜事也。偏义复词,“死生”偏“死”。

11.而境界

..危恶,层见错出。境况,情景。

【左忠毅公逸事】

1.涕.泣谋于禁卒。眼泪。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2.向.之所欣。过去,从前;今: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3.引以为

..流觞曲水。把……作为。今义:认为。

4.所以

..游目骋怀。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俯仰

..一世。社会人事的应酬。今义:低头、抬头。

6.或取诸怀抱

..。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7.亦将有感于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

【琵琶行(并序)】

1.元和十年,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今义:方向,和右相对。

2.明年秋

...,送客湓浦口。第二年。今:今年后第二年。

3.因为

..长句。因此创作。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暮去朝来颜色

..故。神态、脸色、姿容。今义:色彩。

5.老大

..嫁作商人妇。年龄大。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6.凄凄不是向前

..声。:从前,刚才。今义:往前。

7.曲终收拨当心

..画。在……中心。今义:小心,留神;胸部的正中,泛指正中间。

8.铁骑突出

..刀枪鸣。冲出来。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9.整顿

..衣裳起敛容。整理。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秋声赋】

1.有动于中.。内心今:方位名词

2.黟然黑者为星星

..。点点白发今:比喻细小的、分散的点儿或别的东西

桃花扇 (1963)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于明王朝覆亡的前夜,当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关内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关外的清兵也虎视眈眈,随时欲乘机而入。1643年春,复社文人写了一篇留都防乱公揭来声讨他。时复社领袖之一、河南侯朝宗正旅居南京,被大家推为领衔。一日,南京文士群集孔庙祭祀,阮大铖也想来趁机活动。见树上所贴公揭即撕下,因而引起公愤,遭到一通痛打。正值阮的盟弟、和复社文人也有交往的杨龙友走来上前解劝,阮大铖遂得借机会逃跑。当夜,杨龙友置酒为朝宗洗尘,河面上起伏着一片笙歌女乐,朝宗不禁随口吟哦“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诗句。时秦淮名妓李香君所乘画舫正好经过,香君闻声有感,低声地漫答:“不知亡国恨的岂只是商女”,引起朝宗极大的注意。第二天,杨龙友偕侯朝宗到媚香楼去拜访香君,时香君正与姐妹们做“盒子会”,例不见客。朝宗受香君养母李贞丽之教,将扇子抛到楼上。香君见扇破格相见,款待殷勤。龙友见状乃怂恿朝宗梳拢香君,并愿代为筹措妆奁花销。阮大铖知道此事,便请杨龙友代赠侯朝宗白银300两。朝宗不明底细,听凭龙友一手筹办,乃与香君定情。定情之夜,朝宗题诗扇上,赠与香君作定情之物。定情次日,香君向朝宗问及妆奁花销,闻系龙友所赠,颇感诧异。适逢龙友来访,询问后方知阮大铖所赠,香君立时摘下珠翠,卸下罗衫,请龙友退还阮大铖。1644年5月,崇祯吊死煤山,阮大铖勾结凤阳总督马士英拥立福王在南京继位,大权在手,对复社文人大肆搜捕。朝宗被迫离开南京,与香君告别,去投奔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阮大铖为泄私愤,借着马士英想笼络淮阳督抚田仰的机会,献计买李香君送给田仰作妾。香君情属朝宗,誓死不嫁,以头触桌,昏厥于地。龙友爱莫能助,只得劝香君养母李贞丽代替香君嫁给田仰。杨龙友见朝宗的定情诗扇溅了斑斑血迹,随手把它点染成几枝桃花。时香君师傅苏昆生前往扬州,香君便将溅血诗扇托他带给朝宗以代书信。马、阮为了迎合福王的意旨,大抓秦淮歌女来排演阮大铖所编写的《燕子笺》,香君也被抓去。这时,侯朝宗已离扬州重返南京。

他到媚香楼寻找香君,为缇骑所发现,被逮入狱。某日,阮、马观赏香君演出《燕子笺》。香君就《燕子笺》原腔韵,自编新词,痛骂马、阮。马、阮大怒,欲置之死地,幸龙友在坐,婉言求情,遂被软禁。1645年4月,清兵攻破扬州,史可法殉国,南京城里一片混乱,福王和马、阮仓皇夜遁,香君得同伴相救逃至栖霞山葆贞庵避难。光阴荏苒,转瞬八年,香君日夜思念朝宗,不觉恹恹成疾。一日,朝宗突不期而至,久别重逢,香君不禁喜出望外。不意朝宗一卸风衣,呈现一衣清装,业已蕹发易服,依附清朝。香君大惊,知已变节投敌,乃严词斥责,并撕碎定情诗扇,以示决绝。朝宗自惭形秽,乃黯然而去。

这是一部历史故事片。它以“复社”文人侯朝宗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涉及到明末的一些重大事件,既昭示出南明覆亡的历史教训,也表现了原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

影片赋予李香君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好佞强暴的高尚品格,她的坎坷命运与情操相当感人。全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侯、李爱情是铺衍情节、展开社会描写的一条线索,而诗扇作为贯穿全剧的道具,则既是侯李定情的标志调又是他们离合的象征。

该片以悲剧结局,能不落大团圆的窠臼,标志了该片艺术上的新探求。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精选.)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总结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 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义:刚一。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今义:态度不坚定) 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古义:与众不同。今义:不依赖他人。) 23.地方: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古义:松懈、轻忽。今义:冷淡不热情)25.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恢复。今义:略。) 26.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27.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言行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8.分布:(陆)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古义:到处布置。今义:散布在一定区域内。)29.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男子的配偶。) 30.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 31.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32.扶老:策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33.风流: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杰出的人才。今义:生活放荡)34.感激:三顾至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略。) 35.港口: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古义:河的支流相交汇的地方。今义:供大船停泊的地方)36.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37.故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38.更衣: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古义:上厕所。今义:换衣服。) 39.诡辩: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谎言。今义:略。) 40.豪杰: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高中语文中最常见的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中最常见的古今异义 1.亲戚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外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义:妻和子女。 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4.非常 今义:十分、极。 古义:意外的变故。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②表原因的虚词。③用来……的,靠它来。例: ①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7.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8.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卑贱鄙陋。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辞。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9.其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 例: 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遗黄琼书》) 10.春秋 今义:①春季、秋季,泛指岁月。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②四季的代称,一年。③书名。 例: 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③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 11.宣言 今义:①(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通假字通假字(必修1~5)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教师版) 1、B 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不好今义:坏。古义:①不美。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②不喜欢。例如:不好交接俗人。《张衡传》 不行今义:不可以。古义:不能走路。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2、C 春秋今义: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汉书》)②一年。例如: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③书名。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报任安书》) 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握着,拿着。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古义:①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例如: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张衡传》)②举动。例如:从容中道。(《中庸》) 从而今义:连词。古义:从:跟随;而:并且、而且。例如: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3、D 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①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东面今义:东边。古义:脸朝东。例如:东面而视。(《秋水》) 大方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大风今义:风力很大的风。古义:麻风病。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怠慢今义: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古义:松懈,轻忽。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4、F 风流今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古义:①杰出,英俊。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②英雄的功绩,流风余韵。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例如:遥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非常今义:副词,十分,极。古义:名词,意外的变故。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手杖。例如: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 反复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古义:书信往返。例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逢迎今义:奉承,拍马屁。古义:迎接。例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并序)》) 5、G 感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古义:感动,奋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

高中语文常见古今异义

常见古今异义如下: 1亲戚、2妻子、3中国、4所以、5无论、6更衣、7殷勤8卑鄙、9其实、10春秋、11结束、12约束、13中原、 14烈士、15牺牲、16虽然、17不好、18根本、19学者 20地方、21山东、22县官、23致意、24从容、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怜、29以为、30从而、31至于、32祖父、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进、37即使、38向来、39因为、40老大 (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的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 1、表示疑问 (1)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 (2)何所……?(所……的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未辞也,为之奈何” (4)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如太行王屋何?” (5)孰与……?(与……相比,哪个……?)如:“事孰与城北徐公美?” (6)安……乎?(怎么……呢?)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7)独……耶?(难道……吗?)如:“公于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8)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 2、表示反问 (1)何……哉(也)?(怎么能……呢)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何……为?(……干什么呢?)如:“何辞为?” (3)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宋何罪之有?” (4)如之何……?(怎么能……呢?)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5)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如:“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6)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不亦……乎?(不是……吗?)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非……欤?(……不是……吗?)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9)宁……耶?(哪里……呢?)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10)顾……哉?(难道……吗?)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独……哉?(难道……吗?)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1)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2)直(特)……耳!(只不过……罢了!)如:“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惟……耳!(只是……罢了!)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4)一何……(多么……啊!)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亦……哉!(也真是……啊!)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6)……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示揣度 (1)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如:“求,无乃尔是过欤?” (2)得无(微)……乎?(该不是……吗?)(兼表反问)如:“若辈得无苦贫乎?” (3)……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如:“其可怪也欤?” (4)……庶几……欤?(……或许……吧?)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高中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至五【通假字】总结归纳梳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 48、蒲苇纫如丝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叮咛。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壁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56、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通“缭”:连结,盘绕。)《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 相对)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冥”通“溟” 109、而征一国“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四(通“又”) 1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高中语文必修古今异义归纳.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 那人。今义:妻子。 《荆轲刺秦王》:1.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泛指金属货币。今义:特指黄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处境艰难,不得志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6.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7.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这种想法。今义:有“故意”之意。 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裸露出一条肩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9.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0.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 12.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14.左右乃曰古义:左右大臣。今义:①表两种方向。②表大体范围。③控制。 15.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掷击。今义:拿着。 三鸿门宴 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①指结婚的事。②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①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②程度副词,十分,极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编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⑤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⑧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⑨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 《诗经·氓》 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

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 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契阔谈讌讌: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必修三 《蜀道难》 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劝学》 ⑤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集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蜯: 同“蚌”;河蚌。“民食果损蜯蛤。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暴:同“曝”;晒。动词。“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 桮: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 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同金生皆被绮绣,” 被: 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逃避。动词。“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不会。副词。“王曰:‘不也’。”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 通“才”仅,只。副词。“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训练集锦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之一 1.行李:古,,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 师徒:古,,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4.左右:古,,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5.致死:古,,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7.其次:古,,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8.行政: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9.象人:古,,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 ,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15以致:古,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21人事:古,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22扶老:古,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27学者:古,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8从而:古,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30不必:古,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荆轲刺秦王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鸿门宴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3、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 5、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必修2 赤壁赋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兰亭集序 1、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 2、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3、或取诸怀抱古:兼词,“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 4、曾不知老之将至古:读zeng ,竟今:读zeng 多作姓 5、向之所欣古:过去、原来今:常用义为方向 6、终期于尽古:至、及今:无此义 7、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游褒禅山记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不寻常的今:很 离骚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高中通假字大全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19?椎床便大怒。(椎,通“捶”,捶打)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通”锤”,兵器。名词。第二个椎:通 ”锤”, 用铁锤 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 如同) 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名词。) &匪来贸丝, 猝。形容词。) 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 10.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说,通“脱”) 11.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泮,同“畔”) 12.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莫,同“暮”,年末)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15.忳郁邑余挓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 16?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通“服”,保持) 17.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

20.蒲苇纫如丝。 21 ?府吏见丁宁。(纫,通“韧”,柔软结实(丁宁,通“叮咛”) ) 22.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23.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24.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吾灵尚依旁汝也。"旁:通”傍”依附,接近, 动 词。 25.契阔谈燕。(燕,通“宴”饮宴、玩乐) 燕:通"宴”;安逸,安闲。形容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2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已:同”以"。”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已:同"矣",了。语气助词。“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难已”"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27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8 ?夫晋,何厌之有。“暴秦之欲无厌。”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默而知之, 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29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30.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31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 32.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欺凌。)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 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3. 无能为也已 4. 秦伯说 5、荆轲刺秦王 1. 秦王必说见臣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 秦王还柱而走 5. 卒起不意 6、鸿门宴 1. 距关,毋内诸侯 2. 张良出,要项伯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 令将军与臣有郤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悦——矣——返——环——猝——震——供——拒——纳——智——邀——早——背——隙——彰——必修二 4、《诗经》两首 1. 氓之蚩蚩 2. 匪来贸丝 3. 于嗟女兮 4. 犹可说也 5. 隰则有泮 6. 岁亦莫止 7. 彼尔维何 5、离骚 1. 偭规矩而改错 2. 忳郁邑余侘傺兮

3. 何方圜之能周兮 4. 延伫乎吾将反 5. 进不入以离尤兮 6. 芳菲菲其弥章 6、《孔雀东南飞》并序 1. 箱帘六七十 2. 蒲苇纫如丝 3. 终老不复取 7、诗三首 1. 契阔谈 8、兰亭集序 1. 悟言一室之内 8、赤壁赋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山川相缪 3. 举酒属客 4. 举匏樽以相属9、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非——措——宴——吁——返——晤——脱——奁——凭——畔——韧——缭——暮——娶——嘱——甫——罹—— 必修三 4、蜀道难 所守或匪亲 8、国人之于国也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古代诗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古代诗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清单一常见古今异义词一览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 1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高中语文通假字一览

高中语文通假字一览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