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民风民俗

绍兴民风民俗
绍兴民风民俗

绍兴民风民俗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绍兴人民丰富了这方沃土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越文化。似承、演绎百叶达数千年之久的绍兴民风习俗,就是这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至今尚在绍兴社会和人民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

旧绍兴府境内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举世瞩目,它的发现向世人昭示:早在七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土地上生息、垦殖、繁衍。骨耜,稻谷的出土,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开始从“火耕”发展到“耜耕”;筑土构木的“干栏式”建筑遗迹的发现,证实当时的建筑结构已适应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刻有各式图案、绳纹的石、玉、陶、骨、木制饰物、工具和器皿的出土,更展示出古越先民原始文化艺术风貌,已能从中窥见当时越人鸟图腾崇拜等若干民俗事象。

民风习俗本为一种非制度、不成文的文化现象,相沿成风,相习成俗。民国元年(1912),绍兴成立万国改良会,以“改良不善之风俗,摈绝无益之嗜好,增进社会之幸福,扶助世界之进化”为宗旨。据当时《新剧》杂志第一期所载,改良会执事者谢斐?等人,决定“从戏曲改良入手”,以谋“感化性情,促进道德”。于是创办绍兴戏曲改良社,组建新剧第一模范团,希冀通过戏曲的改良,谋求转变社会风气,革除不良习俗。

后人既受惠于前人的历史文化积累和良风美俗,又承担着前人遗下的沉重的精神负累,肩负着移风易俗的历史使命。今存绍兴民风习俗中某些糟粕,诸如摆阔气、讲排场(以婚嫁、丧葬为最)、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陋习,犹待大力摒弃和彻底清除。

绍兴历史绵长,幅员广袤。“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本卷所述风俗,以绍兴城区及绍兴县为主,兼及上虞、嵊州、新昌、诸暨等县(市)。

除夕

又称年三十夜、大年夜。旧时,富户及店铺多于此日索债,自昏达旦,上门逼索。范寅诗云:“寒夜凄凄道路长,孤灯无伴减辉光。履声踏破街心月,半夜匆匆讨债忙。”富户遗人外出催讨欠款,穷人则因难偿欠债而度日如年,故有“过年关”之称。自明代始,绍兴南门外鸟坞石泉庵(俗称十全庵)素有除夕演一宵躲债戏之俗。是晚,戏班邀名角演出,躲债者及戏迷群趋而观,极为热闹。按俗,凡躲债者一至戏台下,则债主不能往索。否则,必遭

众人围攻。据传,此俗系明代大学士朱赓后裔所创。旧时,穷人多于除夕之夜质当、赎当,故当铺非天明不得关门,俗称“过宵当”。

绍兴岁时习俗,以除夕礼仪最多。上午,挂神象,即于厅堂悬挂祖宗画像,旁列联对,神象前陈放烛台、香炉、桌帏及水果与茶食各4碟。午后,接门神、贴元宝、祠堂祭祖、淘年饭米等。接门神,即贴秦琼、尉迟恭神像于头门或仪门,左右各一,以豚蹄、粽子、年糕、香干等作供品,用香烛元宝祀之。贴元宝,即以红纸剪成大小元宝,贴于门窗户牖、缸瓮桶箱。大户人家,尚有包封筒、缚分场糕粽之俗。封筒,好以红纸包钱,赏赐送客来家拜年之轿夫、船夫、车夫及佣工。分场糕粽,即拜年者须以稻草所束年糕、粽子赏赐轿夫辈。此类粽子较小,以六只为准。祠堂祭祖,含给列宗分岁之意。

午后,至祠堂于祖宗牌位前遍燃香烛。未时,行祭祀,行礼者多为祠事值年者、族长及房长等人。祭毕,撤祭菜,留糕粽、果品,关上大馒头若干桶盘供之,备春节分赠族人。回家后即淘年饭米,预先淘洗好正月初一到初五日5天所需之米,并将米置灶上。俗称万年粮米,亦称隔年陈。同时,将用年糕团做成的元宝放入米缸或米桶。傍晚,接灶神。接灶时将灶神置于灶龛,龛前供以元宝、如意糕、白米红枣粽、水果、汤团与素菜。

辞岁,亦称分岁。是日晚餐称吃年夜饭。所备饭菜最为丰盛,谚云“年三十夜的吃,正月初一的穿”。年夜饭系合家团聚欢宴,一般不邀客。羁旅他乡的游子,均于是日之前,设法回家团圆。万一个别亲人因故外出未归,席上仍摆其碗筷,以示团圆和思念。菜肴不得少于10碗,且务必成双,取“十全福寿”之意。

年夜饭后,长辈将事先以红纸所包钱币分发晚辈,俗称分压岁钱。压岁钱不能当时拆封,须放于枕下过夜,于大年初一方可开拆。卑幼者领取压岁钱时,应至尊长前行礼,称辞岁。

分岁后,主妇等皆净手,围坐搓制汤团,以备大年初一清晨供神祀祖之用。

深夜,燃放爆竹,关团大门,俗称放关门炮仗。亦团从闲谈,嬉戏娱乐,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称守岁、坐长命夜。

如今,诸如祠堂祭祖之类习俗已废。但吃年夜饭仍甚为讲究。近年,绍兴城区更有合家上酒楼、饭店吃年夜饭者。饭后,人们按各自兴致特点,或燃放烟花爆竹,或观看电视录像,或边读边吃糖果糕点等等,直于深夜或通宵达旦。

春节

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始,古称“元旦”,又称“新正”、“大年初一”,为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放开门爆竹俗称“放开门炮仗”。旧时,此举寓有驱邪除疫和“高升三级”之意。绍兴民间且有“早放(爆竹)早发(财)”之说,故从凌晨三四时开始,爆竹声即此起彼落,比户不绝,以增添新春喜庆气氛。

贴春联绍俗家家户户贴春联,有“元旦书红,万事亨通”,“新正开笔,诸事大吉”之说。旧时,春联多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套语。如今,春联仍书吉语,但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

接神旧时,放开门炮仗后,即于厅堂置汤团、茶叶、水果等供品,家长率家人整肃衣冠拜天地菩萨、灶司菩萨等,祈求神灵保佑,新年万事大吉。如今,此类寓美好祝愿于偶像的迷信习俗已经少见。

吃福橘、汤团、如意糕和喝元宝茶旧时,大年初一起床后循俗先吃“烟火食”(即以柴火烧煮之食物)后方可开口说话。如今,通常以汤团、如意糕作早餐,并吃福橘。新正,主家习以元宝茶待客,茶水中循俗置金橘、橄榄、蜜枣等,寓有团圆、如意、幸福等祝愿。

拜年又称“拜岁”、“叩岁”、“贺新年”。旧时,男主人先率晚辈入本族宗祠祭拜列祖列宗,随即返归自家厅堂叩拜除夕所悬先祖遗像。然后,晚辈按辈份、排行,依次叩拜尊长。晚辈向尊长祝福,尊长回施教诲及祝愿。最后,晚辈间交拜贺年。其时,子弟一边鸣锣击鼓(俗称“敲年锣年鼓”),一边绕圆圈行走,以相娱乐。如今,拜年遗风犹存,但礼仪大为简化。

正月初二起,携桂圆、荔枝、美酒、白糖和糕点等礼品走亲访友,巷贺新禧。亲友则以酒菜盛情款待,改日再行回拜之礼。此俗大抵以早为敬。1950年起,人民政府提倡文明过节。元旦至春节期间,绍兴城乡普遍开展拥军爱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及慰问退休干部、职工等活动,同时举行各种联欢会、联谊会与文娱表演及体育竞赛等。

走喜神方正月初一开门出行,旧有“走喜神方”之俗。行前,须从历本寻出喜神所在方向,后循此方向而行。如历本言“大利东北,不利西南”,则自家门出发,向东北方向进发,而不朝西南方向举步,以此求得喜神护佑,获取佳运。此俗今废。

数罗汉旧时,有于正月初一到府城开元寺数罗汉之俗,意在卜全年凶吉,且为自娱。开元寺罗汉时,须按先跨入罗汉堂之脚,确定数罗汉方向。若左脚先跨入,则自左至右按本人年纪岁数,一岁一尊,数至与已岁数相同之罗汉,即以其名号、神态卜新年之未来。如是长

眉罗汉,便为长寿;如是伏虎罗汉,则身体健壮。

赶鸡睡实系“赶紧睡”谐音,意指正月初一夜须提早上床安睡。节前人们忙碌多日,正月初一又起庆特早,小孩亦因连日玩耍,十分疲劳,故晚饭后即提前将家禽赶进埘舍,早早关门安歇。此俗沿袭至今。

禁忌春节期间,为求吉利而忌讳甚多。如忌扫地、倒垃圾,怕扫除和倒掉财气与运气;忌动用刀、剪,怕遭皮肉病痛之苦;忌食稀饭及汤,以防出门遇雨;忌打破碗、盆等器皿,怕破财,倘有失手,则须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借以消灾自慰,还忌吵嘴,忌倒马桶、夜壶,以免亵渎神灵。最忌讳提及“死”、“穷”等字眼。大人怕小孩多嘴失言,多于年内即行训诫,并张贴写有“童言无忌”、“百无禁忌’字样之红纸条。此类忌讳多带迷信色彩。以上禁忌之俗,今已逐渐淡化。

吉语求乞往昔,绍兴有谚云:“讨饭是年初一到年三十夜”。乞丐于春节期间,以“送摇钱树”、“跳泥神”、“跳黄牛”、“羊扫地”、“讴顺流”等方式求乞。“讴顺流”,通常为两丐合演,一人提竹篮,另一人捧巨型纸质“金元宝”,于户主门前,抛接“金元宝”。

五路日五路者,五路财神也,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诞日。是日,商家均有接财神之举,祈祷财运亨通,利市百倍,并自此日起开门营业。一般人家,亦有供奉财神者。此俗今废。

迎春绍俗重农桑,每于立春前一日举行迎春牛活动。是日,“自府县以下之官吏,均高车大马而出”,“备有春牛太岁”,以“占来岁农事之如何”。春牛有鼓乐前导,差役鸣锣开道,旗伞仪仗相随,太守或知县辈“父母官”“持竿而驱行”,地方士绅鱼贯相送,观者如潮。及至农村,农民笑脸拱手相迎,以迎接“父母官”所送春牛,作为农事伊始标志。自此,农民结束春节期间娱乐,着手备耕生产。

在绍兴府城,则“于立春前一日,府县粮捕厅各官皆朝服仪从,出五云门迎春于东郊,舁芒神土牛入城,置府署。土牛之色依钦颂历本所载《春牛图》而画,黄为谷,赤为日,青为风,黑为水,以占水旱丰歉。迎春之次日,击碎春牛,乡人拾其土块归而藏之,冀得畜牧神植之兴旺。”

元宵

节期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元夕”、“元夜”、“灯节”。元宵前二日即正月十三日,俗称“上灯节”。入夜,开始悬灯挂彩,历时6天,至十八日方休,故此日又称“落灯日”。十五日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或提灯逛街。灯彩殊形异制,或模拟飞禽走兽,或仿制楼台亭榭;或使灯彩旋转,名为“走马灯”;或于灯上悬挂灯谜,任人猜射。

绍兴于元宵前后举行灯会之俗历史悠久。宋嘉泰《会稽去志》云:越中放灯街衢,观者

云集。明张岱于《陶庵梦忆》中描述万历二十九年(1601)绍兴龙山灯会盛祝:“沿山袭谷,枝头树杪,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又如隋炀帝夜游,倾数斛荧火于山谷间。”观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

近年,灯会又趋兴盛,成为大众新春联观或庆祝节日的一种形式。元宵之夜,城区主要街衢比户悬灯,琳琅满目。灯彩内容从“五谷丰登”或“观音送子”、“如来念经”等发展为表现建设成就的文字或图案;灯内的照明亦从蜡烛等改为电源灯。

乡间,则演戏自娱,俗称“灯头戏”。演戏场数无定规,一般演三五夜,多者演至月底,故绍兴有“十八天的灯头戏”之说。

民间迄今还有元宵节吃汤团(又称“元宵”)之俗。是为昔日“上灯汤团落灯糕,正月十五吃元宵”之沿袭。嵊州等地以正月十四餐吃菜年糕,以祈清目,俗称“亮眼汤”,此俗流传至今。

清明节

是为绍兴大节,习俗甚多,有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戴花、放风筝、荡秋千、焚火、蹴鞠(皮球)等。

祭祖旧时,每逢清明节,各姓宗祠均大开正门,焚香点烛,祭祀列祖列宗。主祭人行三跪九叩大礼后,按辈份大小依次叩拜。午间,则由值年者循例置办酒席,欢宴族人。宴后,各家还可领取猪肉、禽蛋、烧饼之类。祠堂祭祖之俗今不存,但偶有于家中设祭拜祖先者,俗称“拜大人”。

扫墓俗称上坟。每岁以清明前后旬日祭墓,倾家盛服而出。画船箫鼓,来往如梭,纵百里之遥,十世以上,犹必提羹酒往焉。甚为华靡,张贷《陶庵梦忆》云:“虽监门小户男女,必用两座船,必巾,必吹鼓,必欢呼畅饮”。墓前祭品亦颇讲究,山阴《平氏值年祭簿》所列:“墓前供菜十大碗,八荤二素,内用特鸡。三牲一副,鹅、鱼、肉,水果三色,百子小首一盘,坟饼一盘,汤饭杯筷均六副。上香,门霄烛一对,横溪纸一块,大库锭六百足,祝文,酒一壶,献杯三只。”今仍行扫墓之俗,但礼仪大为简化。学校亦于是日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踏青清明时节,习惯于借扫墓之机,就近游览名胜古迹。旧时,大家闺秀亦于此时破例出门。故有“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姣姣”之谚。

插柳戴花“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旧时,家家户户均于此日在门、床等处插柳枝。儿童循俗戴柳条圈,以为此举可免虿毒。妇女于发髻插柳叶,除借此免虿毒外,亦为祈求永葆青春,并寓“春留人间”之意。

放风筝风筝,俗称鹞。旧俗,清明为春季放风筝最后一日,人们多有意截断鹞线,任其远逸,俗称放断线鹞,以为此举可带走一年晦气。

绍兴民间尚有于清明吃艾饺之俗,以为此举可免染患疮毒。

立夏

立夏日,习食樱桃、竹笋(俗称“健脚笋”)、蚕豆(豌豆俗名)或蚕豆糯米饭,饮老酒,孩童吃囫囵鸡蛋。午时,大人小孩均称体重,谓可免疰夏。此俗延续至今。

旧时,俗云立夏坐门槛即会疰夏,故尚有是日忌坐门槛之俗。

端午节

节期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重午、天中节等。旧时,人们常于此日佩带香袋,大家小户均悬钟馗或姜太公像,截菖薄为剑,与艾叶同插于门窗、床铺,并贴朱书“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诸邪回避”、“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艾叶为旗,招四时之吉庆;菖蒲作剑,斩八方之妖魔”、“蒲龙献瑞,艾虎呈祥”纸条于门窗、墙壁,以雄黄染小儿之额及手、脚心,或于前额书“王”字。嵊州、新昌等山区则多于小孩手臂或手腕系五色丝线。以上习俗旨在驱邪祛病。如今,仍有喷洒雄黄酒及燃苍术、白芷、蒜皮、蓼草等烟薰室内之习。此日,食端午粽,亦有食“五黄”(黄鳝、黄瓜、黄鱼、黄酒、雄黄豆或黄梅)及苋菜、荷包蛋之习。俗传雄黄豆祛邪,苋菜可避痧,荷包蛋可免因淋雨致病。

旧习多于端午节演出《白蛇传》。绍兴城区尚有“上府山看蜒蚰螺(蜗牛)”之俗。此俗源于箔业工人端午节中餐受坊主酒席款待后,多在下午休业时涌向府山,袒胸赤膊,躺卧于山坡晒太阳,从山下远望,宛如蜗牛之蜿蜒。此时,人们竞相观看,并多以有否上府山看蜒蚰螺相询。1949年后,锡箔业衰落,箔业工人转业,此俗不存。

夏至

夏至日照最长,故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日“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

绍兴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是日,观者云集,热闹非凡。此风至今尚存。《至后九九气候歌》云:“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雪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淴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上床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饮食

主食俗以大米为主食。灿米、粳米多作饭食,糯米则用以酿酒或制作点心。山区农民以六谷(玉米)糊为主食。青黄不接时,以番薯丝垫饭,草籽干拌饭,或以番薯、南瓜、芋艿等代饭。

俗尚节俭,视吃烂粥烂饭为节约,谚日:“一年烂粥烂饭买条牛,三年烂粥饭起幢楼。”教育孩子:饭子跌落,大雷公公要来打;剩饭碗脚,来世要饿肚皮;饭子勿吃净,来世要亦麻子。

煮饭多用冷饭作“饭娘”,以提高出饭率;祀神祭祖时,才煮纯米饭。开饭时,第一碗供灶神,以后以长幼为序,先给尊长,后给幼儿。收获季节,俗尚“尝新”,以新收稻麦,做成时鲜糕、麦糕、麦果等时鲜果品,一以供奉祖宗,一以孝敬尊长。

点心用不同原料做成各色点心,主要有炒米糕、松子糕、小烧饼、榨粉干、年糕、香糕、馍糍、京团、艾糕、豆糕,面条、麦果、麦饼、麦疙瘩,六谷糕,六谷糕、六谷饼、炒六谷,番薯饼、番薯片等。

菜肴绍俗喜爱经“霉”制或腌制并带有异味之菜肴。如霉豆腐(腐乳)、霉干菜、霉毛豆、霉千张、霉苋菜梗、霉菜根头、臭豆腐干、腌菜、腌萝卜。中等农家春节前大都杀“年猪”、春年糕并腌制咸肉。

筵席用传统地方风味菜有绍虾球、绍什锦、干菜焖肉、单腐、清汤越鸡、荤豆腐(亦称

大豆腐、剪豆腐)、糟鸡、酱鸭、青鱼干、七鲜炒鸡腰、八宝姑嫂鸭、清炖鱼翅、五香田螺等。

茶酒绍俗多喜饮绿茶,饮红茶、花茶者少。春茶以谷雨前茶为佳品。夏日,乡民常于茶水中泡入“消饭花”(即刘寄奴),称“消饭花茶”,用以解暑。如受雨淋,习以生姜、红糖煎为茶,称姜茶,以祛湿。春节习以“糖茶”街客,茶内泡以蜜枣或金橘。

平原地区农民喜烧酒。以芦稷(高梁)烧制者称芦稷烧,以大、小麦烧制者称麦烧,以米酒糟烧制者称糟烧,芦稷、大小麦酿制之酒露称“麦露”,米酒酿后封坛存放者,称“闷清”。

交通

水上交通绍虞平原素“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舟船为主要交通工具。以载重与体积分小船(脚划船)、大船。船之种类,以船篷分,有篷船、袒船;以篷色分,有乌篷船,白篷船;以行船时间分,有埠船,夜航船等。

乌篷船以船篷漆为黑色得名,俗称“明瓦船”或“梭飞”。“明瓦”即船篷间有一蛎壳薄片所制“窗篷”,以遮阳避雨及采光。据船体及“明瓦”数,明瓦船又分梭飞(二期瓦)、三明瓦、四明瓦、五明瓦等。乌篷船主要用于载客访友、省亲、上坟、浏览等。旧时,惟大户自备,中等人家多租用。如今较大的乌篷船所存极少。

白乌篷,即船篷未加黑色油漆之船,多作农用船与公共交通运输船。用作交通运输的又是分埠船与夜航船。陆上交通旧时,陆上交通主要靠人力畜力抬轿、拉车。官宦缙绅所乘大轿,轿夫多至8名。商贾、医生、土人乘小轿,轿夫2名,轿子结构较简单。

花较专用于迎亲。花较制精细,装饰进究,惟中等以上人家方有贳租之力。贫民迎娶则多租用另一种三面装镶玻璃、较门以花布为帘之“文明较”。

20年代,绍兴城区出现黄包车。

如今,除偏僻山区尚可见少数眠轿外,轿子及黄包车已绝迹。通行人力和机动三轮车及汽车、火车等,使用最普遍者为自行车。

农事

敬土越谚:“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绍兴城乡庙宇中,以土地庙为数最多,习祀土地神。

撒谷籽绍兴农民习于清明前后晴天下午撒播稻种,以免烂秧。旧俗于撒种前,循例先燃三支清香,以祈五谷神呵护。

插秧立夏前后,首次下田拔秧插种,俗称“开秧门’。是日,祀土地神,食鲞、食糕,“鲞”、“想”与“糕”、“高”均谐音,寓种田“有想头”(有希望)、收成高,意在祈求丰收。

插秧结束俗称“关秧门”。是日,须于天黑前插完秧苗,如当日未完工,谓不吉利。

尝新稻表登场时,有尝新之俗。即以刚收获之稻表加工为饭、面,先祭祀天地菩萨、五谷神、灶神及祖先,后按辈份尊幼依次品尝。诸暨等地有于祭神米饭上插3株煮熟稻穗之俗。

驱灾旧时遇干旱,多向龙王菩萨求雨;遇虫灾,祈刘孟将军驱除等等。届时,均须祭祀众多神明,将其神像抬出巡行。

采茶绍兴及上虞、嵊州、新昌、诸暨等县山区盛产茶叶。适时采茶,谚日:“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女采茶,男炒茶”。

育蚕俗以生年十二月十二日为“蚕花娘娘”生日,蚕农均于是日循俗祭祀。年三十夜,择取大木红炭多枚,埋于铜火熜内使其燃至正月初一,称“蚕花火”,以求蚕茧丰收。元宵节,舞龙看灯时,蚕妇须争抢“龙须”、“龙鳞”,称“抢蚕花”。抢来后,贴于蚕房墙上,以求蚕茧丰收。诸暨一带蚕妇,于农历二月十三日,多至祠堂上供、点香,举行“踢蚕花”庙会。用竹篾丝及彩纸,制成蚕状,称“蚕花”,置之灶司前,祈求当年蚕壮茧大。

饲牛冬天,牛吃燥稻草,饮热水。初春,则在草子拌切碎稻草饲之,称“稻花草”。清明后,开始放牧,称“放青”。首次放青,多于牛角挂红丝绵以求吉利。饲牛粥、牛酒。卖牛不卖牛绳。

饲猪谚云:“百姓勿饲猪,穷了不得知。”故绍兴农家多以饲猪为主要副业。旧时,建猪团(猪舍),有请泥、木匠于舍中食点心之俗。食者须将点心全部吃完,以求此后所饲之猪“吃口好”。买小猪,须带一束猪窠稻草,称“千斤草’,以求猪重千斤。出售或宰钉成猪之后,须以酒肉敬谢“猪困菩萨”。

捕鱼如兴养鱼水域俗称“鱼荡”,养鱼者俗“大司”。一般春季放养鱼苗,至冬季则用大网“牵鱼”(捕鱼)。有俗称“温笃公”之渔民,熟谙水性,怀捕鱼绝技。能于寒冬腊月

脚划扁舟,或以一童于船尾撑楫“捉梢”,赤身泅入水底徒手捕鱼。出水后,焐入炎钵烘热之棉被,观察鱼情,待机继续作业。

养鹅书圣王羲之爱鹅故事为人熟知,绍人亦养鹅、用鹅成风。祀神用“鹅盘”,待客用“鹅酒”,结婚用“喜鹅”,扫墓用“坟鹅”,过年用“年鹅”,临近春节,则户户以精饲料肥育,俗称“栈鹅”。

“斫”果树旧时,新昌等地有正月十四日斫果树之俗,绍兴则谓“打果树’。是日,果农手持利斧于结实不良之树前,作砍斫状,每作态一次,责问果树一句,旁有一人代果树作答,应允来年多多结果。

崇祀、禁忌

崇祀绍地信仰风俗中,崇拜自然、图腾及英雄之渊源甚早。

绍俗,农历三月十九为太阳菩萨诞辰,是日,须于门首插香3支,祈年岁丰稔,全家安泰。中秋,有拜月之俗,祈阖家团圆富足。农历六月廿四为雷公生日,多集会祭祀,供米粿(“雷公粿”),祈雷神保佑一方平安。绍人亦有崇拜树神者,多为樟树,取小儿乳名多带“樟”字,以祈树神辟邪护生。如鲁迅乳名“樟寿”即此。

旧时,绍属各县均建城隍庙,祀城隍。俗以三月清明为城隍出巡之日,常按习举行庙会。

绍俗尚祀灶神、门神,店家必祀财神。

拜佛绍兴佛教徒为数不多,但信奉佛教诸神者则极为普遍。敬拜最多者为观世音菩萨及地藏王菩萨。先兆迷信旧时,绍人迷信先兆颇多。以为吉兆者有:清晨喜鹊叫,谓喜事临门;出门遇棺材或梦见棺材,谓升官发财;灯烛结花,谓预示喜事临门;左眼皮上跳下动则喜,谓“上跳财,下跳喜”;灶火爆响,谓大吉,贵客将临门等等。

生活禁忌旧时生活禁忌习俗,多与神佛崇拜相关。联姻忌门户下不当及生肖相克,忌男女年龄相差6岁。忌娶寡妇。忌婚期为单。迎亲忌两家迎亲队伍相遇,谓免“喜冲喜”。婚前忌一人独睡婚床,谓免婚后一方夭折。新婚夫妻“回门”,忌在娘家过夜。

孕妇忌食生姜、兔、蟹、犬、龟,谓免婴儿难产或病残;忌入新房、送亲、参祭,谓免不吉;忌动刀剪、堵塞锅灶、跨越绳索、翻炒菜肴、登高跳跃,谓免胎位不正或难产。妇女做产、婴儿出生未及百日和儿童种牛痘时,均忌刨镬灰;产房禁闲人进出。

民风民俗大观园

民风民俗大观园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来源于民间,是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了解民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及其文化的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在众多的民风民俗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端午,以这个点为“大观”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走进它,深入它。然后从这个点散开去,进一步体会大观。 此外,在具体点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课堂中能了解、展示多少家乡的民风民俗,更关注是否能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激发持续性的探究欲望。 教学难点: 资料的搜集方式要多样(查资料、询问、实地采访等),搜集的资料形式也要多样性(有文字的、有图片的、有声像的),资料的呈现要有效。 教学准备: 学生: 做一些调查 教师: 广泛搜集本地民间风俗的视频、文本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感受风俗 笑谈“换牙丢牙”风俗。

1.教师: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 面朝老师坐正,嘴角往上翘,露出牙笑一笑。 2.教师: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大多数牙齿已经换下了,换下的乳牙丢哪了?为什么这么做呢? (学生: 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据老辈人说这样可以使新牙长得整齐。) 3.教师: 原来还有这样的讲究啊!那么你们相信吗?(学生: 不相信!)是啊,尽管不信,但是我们还照做不误,那是因为——这个习俗寄予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一、导入、揭题 像这样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叫它民风民俗。 (课件出示文字: 民风民俗是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几秒以后在这之上出示课题: 民风民俗大观园)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民风民俗还有许许多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起去逛逛吧。(板书课题: 民风民俗大观园)二、话说端午,走进风俗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锦集八篇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锦集八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篇1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我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和新年礼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我一睁开眼,就往枕头下面摸,哇!我摸到了两个红包。原来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打开一看,啊,里面有这么多压岁钱呀!我高兴极了,大声喊道:“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永远幸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全家人都高兴地笑了。 吃完早饭,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们来到了大伯伯大妈妈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说话,而我就和大妈妈在一起看看电视,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妈妈起身走进书房里去了,我正感到纳闷。不一会儿,大妈妈出来了,原来大妈妈是去拿送给

我的新年礼物和压岁钱了呢!我打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长着一头柔美的秀发,身穿一件洁白的粉色纱裙,真是漂亮极了!我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大妈妈。”…… 离开了大伯伯大妈妈家,我又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当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喽! 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今年我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元宵灯会义卖”活动,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压岁钱为学校里生病的同学献上一份爱心。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篇2 春节里,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习俗比如。 压岁钱:春节,大人都要给小孩压岁钱。这不是没有由来的。相传,古时候的中国曾经有个怪兽叫“祟”,这个怪物经常在除夕夜到小孩家里吃小孩。于是家里的大人都把钱装在红色的包里,夜晚悄悄地放在小孩的枕边。等“祟”来到床边时,红色的包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将“祟”吓跑。因为“岁”与“祟”同音,后来,长辈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送给小孩,这样小孩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了。到了现在,压岁钱已经变成了在新年的第一天,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拿出压岁钱给晚辈。 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原本写在桃花木上,桃花木是红色的,有驱邪避难的寓意,所以选择桃花木为春联的选

关于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关于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习作提示】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 写完后先在小组里交流。要抓住所写民俗的特点,尽量讲清楚习作的内容,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倾听同学的意见,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汇报,再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习作指导】 同学们,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祖国地广人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一起感受民俗风情的源远流长和民俗文化的斑斓多姿。 一、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民风民俗有哪些,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所谓“民风民俗”就是最早流传在民间的一些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这次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这样你就会发现,我们可写的民风民俗有很多。这就需要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二、想一想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确定好自己要写的内容之后,要认真地回忆一下,自己要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写作技巧)例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作者抓住了客家民居“营垒式住宅”的构造特点,以及傣家人“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从民居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等方面介绍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那么,如果我们要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就可以选择福建泉州的惠安女服饰,抓住“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等特点介绍惠安女服饰的奇特;在写民居时,就可以选择福建土楼,抓住其“防风、防水、防震”的特点来介绍土楼建筑……总之,只有抓住所写民俗的特点,才能挖掘出民族文化的精髓。 三、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把自己所写民俗的特点清楚地写下来。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的时候民俗特点要突出,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那么习作中如何写出民俗的特点呢?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本组学过的课文,例如《北京的春节》,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春节的习俗,再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而《藏戏》,主要采用了比喻、反问、象征、夸张等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我们在

绍兴风俗习惯作文400字7篇

绍兴风俗习惯作文400字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绍兴风俗习惯作文4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绍兴风俗习惯作文400字篇1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没有去过别的地方感受当地的风俗习惯,于是我来写写绍兴,这个我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的风俗习惯。 要说到风俗,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春节。到了春节,大街上虽然不像乡下一样挂红灯笼,弄得喜气洋洋的样子,但人们脸上也洋溢着笑容,使人也忍不住受到这美好气氛的影响。 春节要贴春联,春联还是我自己用毛笔写的,怎能不激动呢?看着自己写的春联被贴在门上,心情真是无与伦比。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除了贴春联,我们还可以放鞭炮。前年我和朋友一起在小区楼下放鞭炮,那时我们一起笑着看着美丽绽放的烟花,星星般的花朵在空中一朵朵绽放,瞬间照亮了整个天空。只

可惜去年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美景了,放烟花爆竹会污染城市环境,所以政府勒令不许燃放烟花爆竹,以减少pm2.5的浓度。真可惜,放爆竹也是过节的习俗之一啊。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辞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中国的传统习俗,真是种类繁多啊!俗话说得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传统! 绍兴风俗习惯作文400字篇2绍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它东接宁波,西临杭州,距上海232公里,东北部为水网平原,西南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二,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湿度16.4摄氏度,年降水量1300毫米。 绍兴是一座杭州湾旁地方色彩特浓的水城,境内河道纵横,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桥梁4000余座。 绍兴又是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之城。在夏朝,有大禹治水,春秋战国时,有越王勾践的卧心尝胆。近代有鲁迅,秋勤,周总理等等。所以绍兴有“鱼米之乡”,“文物之绑”的美称。可是我更迷恋桥。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

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第二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这个巨大的家庭是由56族兄弟姐妹们组成的,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广东,下面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首先先绍的是我们广东人最爱的饮料凉茶,我们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因为它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在广东,如果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

传统文化作文300字12篇

《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传统文化作文300字(一): 传统文化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这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剪纸的资料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庆贺。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貌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个小孩在玩耍 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戏剧等等。怎样样,我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呀! 传统文化作文300字(二): 新年习俗作文 在童年里,有很多快乐,看书的快乐,画画的快乐但是今年我正在等待过年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享受。我个性的高兴,因为今年过年我要享受啦!以前过年我都没有守过夜,今年我还给我老妈提议守夜呢!美吧!!!! 我们住在高层,院子里的人放烟花,我们都能看见呢!去年放烟花,我们全家都站在阳台上,突然,一个烟花放了上来,让我们看起来,可真大啊!差点没把我们窗子熏了呢!那刚放上来的时候,把我们的房子照得一闪一闪的,简只太美了! 过年我们也吃饺子,父母总是叫我给长辈说祝福话,害的我这个胆小的小美女脸都红了!不要给别人说哦。 我天天盼望着过年。 我爱新年的快乐! 传统文化作文300字(三): 冬至的习俗 这天是冬至,妈妈说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是我家乡的风俗,早上吃过饭妈妈和我就去超市买包饺子用的材料。有鸡蛋和韭菜,,,,买完菜回到家妈妈就没闲着,就开始剁馅,然后我就学妈妈以前的样貌,开始和面。因为是第一次和面,首先我把一碗面倒到盆里,浇上温开水就开始和起面来,看起来有模有样的,但是完全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水少了,面太干了,就是水倒多了,和的面就变稀了,反复了好多次才把面和好,但是和的面却太多了,恐怕我们一中午都吃不完,这时,妈妈的饺子馅也剁好了,我们就忙活起来,开始包饺子了。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篇一: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篇二: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汉族民风民俗的300字作文

汉族民风民俗的300字作文 导读: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一】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二】 汉族是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

族。 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汉族人一般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饮食为早中晚三餐,主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以米食为主,而北方则以面食为主。汉族的饮食文化有很多的地方特色,俗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称。 饮料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 汉族人过节也十分的讲究,有很多的习俗和特点。例如:春节除夕,北方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则有吃年糕的习俗,还有很多地方过年时都少了不吃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正月十五的元宵,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因此我爱汉族人,同时也为自己是汉族人而感到自豪。 【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300字作文】 1.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2.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800字 3.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600字 4.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怎么写

太原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社火 社火实际上就是人俗称的红火。古老的,久传着一句民谚,那就是“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闹红火。”的红火规模大、形式多、容广,生活气氛浓烈,地方特色别具一格。主要有锣鼓、秧歌、狮子龙灯、高跷旱船、背棍、铁棍、莲花落、二人台、哑老背妻、二鬼摔跤、三推车、大头娃娃、跑场秧歌……不一而足。每年的正月十五,万人空巷,老百姓上街看红火,不亦乐哉! 锣鼓锣鼓,是指流行于地区民间的经常散见于农村、工厂演奏的那种“流水”,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相传,它始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南郊古寨村,据

浙江绍兴的风俗习惯

浙江绍兴的风俗习惯 从越王勾践算起,绍兴人过年少说也有千把年的历史了。至于绍兴人的过年习俗,说来话长,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浓郁的古都遗风和淳厚的文化氛围沧桑般地溶入喜庆、欢快、团聚、祥和的气氛当中。 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绍兴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绍兴人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不知从何时起,这碗著名的稀饭,从寺庙流传到民间,把僧俗搅和在一起,并逐渐形成了杭州人腊八日烧八寺香的习俗。过年时节绍兴香火旺,除了宗教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避难功能。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债人的老话,叫做“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想办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见面,初一见面拱拱手。”大年三十夜,以前绍兴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绍兴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拜年祝福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大年初一,绍兴人开门头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称开门炮,张帖“开门大吉”,然后拜天地神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后按辈分家人行拜年礼。比较有

趣的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拜年,需要手持名片,古称“飞片”,上面写有造访者家中全体男士按辈分排序的姓名,如某某率子侄某某,孙侄某某,曾孙某某之类,片尾注某处,老话叫注地脚。有些文墨的家庭或小康富贵之家,新年伊始,家中必备题有“题凤”或“留芳”两字的专用记名本,记其亲属或飞片;记事本的上首四栏是主人为讨吉利自己填写的,第一是寿百龄老太爷,家住百岁坊巷;第二是富有余老爷,家住元宝街;第三是贵无极大人,家住大学士牌楼;第四是福照邻老爷,家住五福楼。造访者虽是杜撰,好在杭州确有其地名可供陪衬。现在看来,这类拜年祝福的风气,已显得过于迂腐和悖时,只有敬老爱幼的纯朴民风和历史延续的地名,还留下一点点过去拜年祝福的痕迹。 过去绍兴人可供人游玩娱乐的场所,只能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杭州百姓终年劳作,只有过年才有闲暇。虽说“钱塘自古繁华”,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参差十万人家”新年公认的游乐的场所只有城隍山和梅花碑两处。 茶点小吃,鲁迅故居的奶油攀攀其中的一绝。它用奶油和油加糖制成,松脆可口,入口即化。 饮食习俗

宁波民风民俗

宁波民风民俗 宁波人过冬至风俗: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大族开祠堂门,具牲礼神祭祖,按丁分麻饼(吉饼)或分碗,女性不计在内。大户人家在家祭祖,做“冬至羹饭”。祭祀陈设禁用红色,烛用绿色,馒头盖蓝色戳子,谓可“压火”保安。冬至前夕,称“冬至夜”,出嫁女儿须回夫家。俗谚“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因冬至夜最长,夏至夜最短。是夕,睡前须洗脚,说是夕洗脚,冷天不开裂。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梦。谓“冬至前夜梦最灵”,冬至早晨相互传梦,长者为小辈“圆梦”,亦有赶至慈溪清道观(今慈城,道观毁于“文化大革命”)求梦者。冬至正时辰,抛掷萝卜至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挂壁上,俗称“冬至萝卜”,说可治痢疾。以上习俗多已不行,但冬至后民间仍视为吃补药、服补品的进补季节。 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约在

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这是崇神、信鬼、好祀的民间习俗的表现。《鄞县通志》所载“庙社一览表”的栏目,有名称、地址、所祀之神、庙社组织、建修年月、庙下(庙脚)户口、庙会报赛、地图纵横线交点、备注。在城区社庙中,庙下(庙脚)户口在千户以上的摘录于下:? 新水仙庙?在惠政镇偃月街,祀水仙渊灵侯。庙社组织分周、韩、林、江、施五堡。宋时建,郡守赵以夫撰有碑记。清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全祖望撰有碑记。咸丰十一年毁于兵,同治二年重葺。庙下户口一千四百余户、六千余人。旧例元宵灯祭,八月十五日为神诞期,演戏致祭,今皆停止。是庙,传为阿育王龙神之行馆。? 汤君庙?在清洁镇惊驾桥下,祀敕封明济侯汤华。庙社组织分仁、义、礼、智、信五柱。唐元和间建,清雍正十一年重建,乾隆四十七年重修。嘉庆四年重建,道光十八年、咸丰九年、光绪二十七年三次重修。庙下户口约二千数百户。夏历六月五日为神诞期,演戏、奉牲祭神。庙内旧有壁画。? 栎木庙?在栎木镇栎木巷,祀鄞令张峋。庙社组织分潜龙漕、仇毕、舟孟桥、荷花庄等十八堡,每两堡推委员一人,共九人主持庙事。明时建,清代屡有修葺,董沛有记。庙下户口约数千户。夏历二月十二日为神诞期,致祭演戏,八月十六日神像出巡每堡,今已停止。相传神有功翦马,今各营于中秋日设祭,谓张峋有功德于民,民故报以庙食。? 白马庙?在栎木镇李家桥(旧名李家庙桥)畔,祀神失考,惟据卢友

民风民俗大观园——叶志芳

民风、民俗大观园(第一课时)——叶志芳 [教学背景及教材分析] 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走进家乡民风、民俗的大千世界,了解嘉兴的各种风土民情,感受民风、民俗文化的璀璨光芒,体会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并引以为豪。现在的学生本身所知的民风民俗相对较少,所以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民风民俗资料,如:节庆习俗,服饰、民居、饮食习俗等传统习俗,而多媒体是最能丰富学生的收集途径的,也最能加深学生的感受、体验。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深刻的内涵意蕴,藉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2、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信息,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风民俗。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一)笑谈“换牙丢牙”风俗。 1、教师: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请你们面朝老师坐正,嘴角往上翘,露出牙开心地笑一笑。 2、教师:笑得真开心!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大多数牙齿已经换下了,还记得吗?换下的乳牙丢哪儿了?(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 3、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据老辈人说这样可以使新牙长得整齐。) 4、老师小时候,大人也是这么告诉我的。那么你们相信吗?不管信还是不信,我们都这样做了,那是因为——这个习俗寄予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叫它民风民俗。(板书:民风民俗)(课件出示)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民风民俗有许许多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起去逛逛吧。(板书课题:民风民俗大观园) 二、话说端午,走进风俗 1.走进端午习俗——包粽子 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瞧一瞧,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包粽子图片,网上收集的)说说你家是怎么包粽子的? (1)感受粽子口味的多样 吃过粽子吗?你都吃过什么口味的粽子?(肉馅的、赤豆蜜枣的、笋馅的、

描写过年习俗作文300字满分例文

描写过年习俗作文300字满分例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过年习俗作文300字篇1 春节快到了,大家以高兴的心情筹备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们家各干各的,搞扫除贴好春联,便拜神保佑来年顺景。妈妈摆好拜神的贡品,准备拜神。晚上,在远方读书的姐姐回家了,妈妈早已做好丰盛的晚饭,一家有说有笑地吃团年饭。吃完饭,妈妈忘不了包利是。 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妈妈恭喜,“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然后,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给我们利是,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我们太早起来,吃过早餐。客人来拜年了,妈妈总是倒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我摆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来款待客人。这时,大人们问好后,总是谈及他们的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这些孩子就是爱闹、爱玩。我和叔叔的女儿丽丽提着红灯笼到大街小巷玩个痛快,真有说不尽的高兴!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杏坛文化广场可真热闹,前来观看,舞龙、舞狮在空中威风地舞着,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花车到处巡回游,给杏坛增添了不少生气。 春节总令人盼望,因为我喜欢那种日子呢! 过年习俗作文300字篇2 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来庆贺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同一种祝福方式----我妈妈十几分钟就收到许多条短信,其中有一条短信我很喜欢,开头是这样的:“昨天拜年早了点儿;明天拜年挤了点儿;后天拜年迟了点儿;现在拜年正是点儿!” 今天还是去探亲拜年的好日子,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我姥姥家。当然,去那里的人不光只有我们三个人,还有我的舅舅、舅妈、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两个姐姐。吃完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穿好外衣,拿着两大包的烟花爆竹向中心广场走去...... “当,当......”12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夺目。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

民风民俗文化作文素材

民风民俗文化作文素材 闽南民风民俗 闽南独特的风土人情,传统的文化传承形成了闽南独有的民风民俗,这些带有闽南特色的民风民俗值得我们回味,更加值得我们去 深思。下面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闽南的民风民俗。 服饰习俗 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的服饰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其中,闽南服饰中独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饰,其最大特点是“衣短露脐, 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牲为“封 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众有穿 木屐、妇女、儿童戴手镯、脚镯等。 建筑习俗 建筑与百姓安居紧密相连,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风俗。如建房前择定方向,选择黄道吉日动土及上梁祭、落成祭等礼俗, 如动土前要选黄道吉日,并设案摆猪头三牲供品,焚香燃烛,燃放 爆竹,拜神灵祭土地,俗称动土祭或奠基祭。仪式后,用丰富的酒 菜款待建房的师傅,此外,还有木门槛上钉竹板、择地凿井觅甘泉 等习俗。 结婚习俗 闽南的婚姻礼俗,自古以来遵循汉族传统的周礼“六礼”的基本程序进行,即纳采(即求婚)、问名(即女姓氏)、纳吉(定婚丧嫁娶)、纳征(婚成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亲迎(迎娶)。其中,特别注 重“迎娶”这一道习俗。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亲,称 “做客”、“归字”。“做客”必须当日返回婆家,到家时又必须 是天黑,俗话为“暗冥摸,生干埔”。意即这样做就会生男孩。 寿诞礼俗

旧时由于生活和卫生环境等因素,人们能活到50岁就被认为是 长寿了。所以闽南民俗从50周岁开始逢十做寿(有些地方从60周岁 才开始做寿),也有提前一年或推迟一年做寿的(即逢9或11做寿的)。一般在寿堂上悬灯张彩,正中贴一金字“寿”字或寿星图,两 旁挂寿联,寿星着新衣或寿衣正坐高堂,接受儿张的拜祝。寿宴是 做寿的重要内容。一般在寿庆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宾客,在菜肴中 必有一道“猪脚线面”的菜,这是取猪脚意强壮,线面寿长的吉利。 民间禁忌 禁忌是民间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是一种传统的风俗。闽南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关于饮食、 衣着、起居、交往、语言等方面的禁忌,如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 因为旧时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乞讨。亦不可将筷子插在饭碗的米饭中,这与民俗中“拜脚尾饭”的丧俗有关。忌用扫帚打人,否则被 打者会倒霉,因为人们把扫帚认为是有灵性之物。忌在庭院内种植 香蕉树和榕树,传说因香蕉无籽,故不利生育。而榕树被视为神树(因它树龄最长),种在家庭小院是对神的不敬,也不吉利。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 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 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 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有灯 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 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 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 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广东民风民俗作文

广东民风民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

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民风民俗300字精选作文

民风民俗300字精选作文 【导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以下关于民风民俗300字精选作文,希望您驻足阅读! 【篇一】民风民俗精选作文现在最近的节日就是清明节,就说说它的风俗吧。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这一天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要忌使针,忌洗衣,有一些地区妇女忌行路。而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的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而清明节又名踏青节的原因是,那时正好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季节,也正好是人们春游又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在这个节日里,有些人拥有了亲人在身边的那种亲切感,有些人拥有了春游时接近大自然的那种欢悦感,让我们祝福所有的人吧。 【篇二】民风民俗精选作文过年期间,遇上建了新房的、娶了新娘的、新女婿上门拜年的、老人做寿的,竹马狮灯队会在主人家玩得更起兴、更滑稽,时间也更久。玩的把戏更有针对性,会敬称为:三星拱照、骑龙送子、五子登科、高堂拜寿之类。主人招待更客气、更丰富。由于表演的时间长,白天没玩够,晚上会有继续表演,引来村内村外更多人的欣赏。所以,春节期间我们老家一带的孩子都喜欢

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追赶着舞狮队,跟着看舞狮、看唱戏,就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最主要的活动。 故土的民俗浓郁,人们生活越来越富有,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它就像甜在我心头的巧克力,醇香甘甜,成为了家乡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每逢春节,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乡,不光是为拜年,更是为去品尝家乡这醉人的风情啊! 【篇三】民风民俗精选作文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贺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_写作技巧.doc

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_写作技巧写一个地方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福建林淑玲 【习作提示】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学习,你对一些地方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了解?请你将调查到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还可以是在别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 写完后先在小组里交流。要抓住所写民俗特点,尽量讲清楚习作内容,耐心解答同学提问,倾听同学意见,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汇报,再根据大家提出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习作指导】 同学们,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祖国地广人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民风民俗。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你调查了解到民风民俗,一起感受民俗风情源远流长和民俗文化斑斓多姿。 一、说一说你了解到民风民俗有哪些,你最感兴趣是什么。所谓“民风民俗”就是最早流传在民间一些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这次习作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或是在别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这样你就会发现,我们可写民风民俗有很多。这就需要将你调查了解到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内容。 二、想一想你要介绍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确定好自己要写内容之后,要认真地回忆一下,自己要介绍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写作技巧)例如《各具特色民居》一文,作者抓住了客家民居“营垒式住宅”构造特点,以及傣家人“多起竹楼,傍水而居”传统习俗,从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等方面介绍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客家民居和“傍水而居”傣家竹楼。那么,如果我们要写富有地方特色服饰,就可以选择福建泉州惠安女服饰,抓住“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等特点介绍惠安女服饰奇特;在写民居时,就可以选择福建土楼,抓住其“防风、防水、防震”特点来介绍土楼建筑……总之,只有抓住所写民俗特点,才能挖掘出民族文化精髓。 三、选择恰当表达方法,把自己所写民俗特点清楚地写下来。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时候民俗特点要突出,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那么习作中如何写出民俗特点呢?同

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本人为大家推荐的是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春节篇。欢迎阅读。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

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