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教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 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掌握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二、教材特点

1.重视运算性质和公式的发生和归纳过程

本章整式乘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乘法公式的得出过程,一般都是从数的运算,归纳得到的运算性质,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过程. 2.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安排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整式乘法和乘法公式部分内容中,采用给出几何图形的方式来直观地表示运算法则及公式,体现了代数与几何的内在联系和统一.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材安排了九个“探究”栏目让学生体验研究、解决问题和归纳得出一般结论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思考”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和共同发展的空间.“观察与猜想”栏目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4.重视学生基本运算能力训练

教材提供大量的基础运算练习,让学生能及时得到充分训练.

三、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5.1 整式的乘法——————————————————— 4课时 §15.2 乘法公式———————————————————— 2课时 §15.3 整式的除法——————————————————— 2课时 §15.4 因式分解———————————————————— 4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 2课时 四、教学安排

§15.1 整式的乘法(4课时) 总体说明:

1. 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a m ·a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数)

注意: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 指数相加. 底数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或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如:(3a+2b)2·(3a+2b)3=(3a+2b)5

,底数就是3a+2b.并且理解同底数幂相乘法则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

同底数幂相乘,即n

n

n n n n n

n a a a a +???++=??????2

1

2

1

(n 1 ,n 2 ,…,n n 都是正整数)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双向应用.

2.掌握幂的乘方公式:(a m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数) 推广: 3

213

2

1

])[(n n n n n n a a = (m, n 都是正整数数)

注意: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 指数相乘.同上幂的底数a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多项式,如[(x+y)3]2

二次幂

的底数为(x+y),底数可以是一个多项式,[(x+y)3]2=(x+y)6

,运算过程不要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相混淆,学会双向应用幂的乘方运算公式.

3.掌握幂的积的乘方运算公式:(ab)n =a n b n

注意: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理解积的乘方法则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乘方的积,即

(a ·a ·a ·…·a )n = a n ·a n ·a n ·…·a n

(m, n 都是正整数)和积的乘方运算公式的双向应用.

§15.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适用范围 解决过程:

环节1:回顾幂的相关知识 a n 的意义:a n

表示n 个a 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做底数,?n 是指数. 环节2: 创设情境

1.问题:课本第141页.(让学生直观感觉) 环节3:引入新课 2.计算下列各式: (1)25×22 (2)a 3·a 2 (3)5m ·5n (m 、n 都是正整数) 3.引导学生得出运算特点并归纳得到结论:

(1)特点:这三个式子都是底数相同的幂相乘.相乘结果的底数与原来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幂的指数的和. (2)结论:a m ·a n 表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幂的意义可得: a m ·a n =()a a

a m 个a

·()a a

a n 个a

=a a

a (m+n)个a

=a m+n

a m ·a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即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分析:底数不变,指数要降一级运算,变为相加. 注意:底数不相同时,不能用此法则(两种情况除外) 环节4:巩固训练 例1:计算: (1)x 2·x 5 (2)a·a 6 (3)x m ·x 3m+1

例2:(1)2×24×23 (2) a m ·a n ·a p

练习:课本P142练习 环节5:拓展训练

1.我们刚才讲到,只有底数相同时,才可以用此法则进行运算,但有两特例,这节课我们先涉及其中的一个:底数互为相反数。例:计算:(-a )2×a 6 练习:(-a )2×a 4 (-

21)3×(2

1

)6 2.当底数为一个多项式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

例:计算 (a+b )2×(a+b)4×[-(a+b)]7

练习:(m-n )3×(m-n)4×(n-m)7 a 2×a ×a 5+a 3×a 2×a 2

环节6:小结:

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a m+n (m, n 是自然数)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本章中的第一个幂的运算法则,也是整式乘法的主要依据之一.学习这个法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先弄清楚底数、指数、幂这三个基本概念的涵义.

(2)它的前提是“同底”,而且底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或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如:

(2x+y)2·(2x+y)3=(2x+y)5

,底数就是一个二项式(2x+y). (3)指数都是正整数

(4)这个法则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即a m ·a n ·a p ....=a m+n+p+...

(m, n, p 都是自然数).

(5)不要与整式加法相混淆。乘法是只要求底数相同则可用法则计算,即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如:x 5·x 4=x 5+4=x 9

而加法法则要求两个相同;底数相同且指数也必须相同,实际上是幂相同系数相加,如-2x 5+x 5=(-2+1)x 5=-x 5

而x 5+x 4

就不能合并。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过程:

环节1:回顾同底数幂的乘法 a m ·a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 环节2:自主探索,感知新知 6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62)4

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a 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a 2)3

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环节3:推广形式,得到结论 1.(a m )n 表示_______个________相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即 (a m )n = ______________(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 2.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

归纳:幂的乘方,底数 不变 ,指数 相乘 . 环节4:巩固练习

例:计算:(1)(103)5 (2)[(

3

2)3]4

(3)[(-6)3]4 (4)(x 5)2 (5)-(x 4)3 (6)(a m )3 练习:P143 练习

例: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1)a 5+a 5=2a 10 ( ) (2)(x 3)3=x 6 ( ) (3)(-3)2·(-3)4=(-3)6=-36 ( ) (4)x 3+y 3=(x+y )3 ( )

(5)[(m -n )3]4-[(m -n )2]6=0 ( ) 环节5: 综合运用

例:计算 23×42×8

3

例:计算 (x 3)4·x 2 2(x 2)n -(x n )2 [(x 2)3]7 例:计算 5(P 3)4·(P 2)3-2 (P 2) 4·(P 5)2

训练:1若(x 2)m =x 8,则m=______ . 2.若[(x 3)m ]2=x 12,则m=_______ . 3.若x m ·x 2m =2,求x 9m 的值. 4.若a 2n =3,求(a 3n )4的值. 5.已知a m =2,a n =3,求a 2m+3n 的值. (七)附加练习

[(x+y)3]4 (a n+1)2×(a 2n+1)3 (32)3 a 3×a 4×a+(a 2)4-3(a 4)2

环节6:小结:幂的乘方,(a m )n =a mn

,(m, n 都为正整数)运用法则时注意以下以几点:

①幂的底数a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多项式。如[(x+y)2]3

三次幂的底数为(x+y),是一个多项式,

[(x+y)2]3=(x+y)6

②要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相区别,不要出现下面的错误。如:

(a 3)4=a 7; [(-a)3]4=(-a)7; a 3·a 4=a 12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幂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环节1:回顾旧知识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环节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104c m ,?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环节3:自主探究,引出结论

1.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1)(ab )2=(ab )·(ab )=(a·a )·(b·b )=a ( )b ( ) (2)(ab )3=______=_______=a ( )b ( ) (3)(ab )n =______=______=a ( )b ( )(n 是正整数) 2.自主分析: (1)(ab )2 =(ab )·(ab )= (a·a )·(b·b )= a 2b 2, (2)(ab )3=(ab )·(ab )·(ab )=(a·a·a )·(b·b·b )=a 3b 3; (3)(ab )n =()()

()ab ab ab n 个ab

=()a a

a n 个a

·()b b

b n 个b

=a n b n

3.得到结论: 积的乘方:(ab )n =a n ·b n (n 是正整数)

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也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幂的乘积. 4.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 a n ·b n =(ab )n (n 为正整数) a n ·b n =()a a

a n 个a

·()b b

b n 个b

──幂的意义

=()()

()a b a b a b n 个(a b)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a·b )n ──乘方的意义 同指数幂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 环节4:巩固成果,加强练习 例:(1)(2a )3 (2)(-5b )3 (3)(xy 2)2 (4)(-2x 3)4 练习:P144 的练习 环节5:综合练习

①2(x 3)2·x 3-(3x 3)3+(5x)2·x 7 ②(3xy 2)2+(-4xy 3) · (-xy) ③(-2x 3)3·(2

1x 2)2

④(-x 2y)3+7(x 2)2·(-x)2·(-y)3 ⑤[(m-n)3]p ·[(m-n)(m-n)p ]5 ⑥(0.125)7×88 ⑦(0.25)8×410 ⑧2m ×4m ×(

8

1)m ⑨已知10m =5,10n =6,求102m+3n 的值

环节6:小结:1.总结积的乘方法则,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2.幂的三条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

3.积的乘方(ab)n =a n b n

,(n 为正整数)运用法则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与前二个法则的区别:积的乘方等于将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即转化成若干个幂的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②积的乘方可推广到3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如:(-3a 2b)3 如(a 1·a 2·……a n )m =a 1m ·a 2m ·……a n m

教学目标: 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知识回顾:回忆幂的运算性质:

a m ·a n =a m+n (a m )n =a mn (ab)n =a n

b n (m ,n 都是正整数) 环节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应用实际问题引入书本第144页思考:

问题1:光的速度约为3×105

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大约是5×102

秒,你知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吗?

问题2:如果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即ac 5·bc 2,如何计算? 环节三:实践探索

1.计算:(1)2c 5·5c 2;(2)(-5a 2b 3)·(-3b 2c)

2.归纳得出结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环节四:巩固结论,加强练习

课本第145页例:计算: (-5a 2

b )·(-3a ) (2x )3

·(-5xy 2

练习:P145 练习1,2 附加练习:

1.小民的步长为a 米,他量得家里的卧室长15步,宽14步,这间卧室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2.3222(2)a bc ab ?- 323

(3)x x -? (-10xy 3

)(2xy 4

z) (-2xy 2

)(-3x 2y 3

)(4

1

-xy) 3. 3(x-y)2

·[154-(y-x)3][ 2

3-(x-y)4

] 4.判断: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一定是单项式( )

两个单项式相乘,积的系数是两个单项式系数的积( ) 两个单项式相乘,积的次数是两个单项式次数的积( )

两个单项式相乘,每一个因式所含的字母都在结果里出现( ) 5.计算:0.4x 2y·(

2

1

xy )2-(-2x )3·xy 3 6.已知a m =2,a n =3,求(a 3m+n )2的值. 7.求证:52·32n+1·2n -3n ·6n+2能被13整除 环节五:小结

环节一: 知识回顾: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环节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本145页问题:三家连锁店以相同的价格m(单位:元/瓶)销售某种商品,它们在一个月内的销售量(单位:瓶),分别是a,b,c.你能用不同方法计算它们在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的总收入吗? 另一种方法是先分别求三家连锁店的收入,再求它们的和 即总收入为:________________ 所以:m(a+b+c)= ma+mb+mc

提出问题:根据上式总结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吗? 得出结论: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m(a+b+c)= ma+mb+mc 环节三: 实践探索

例: 2a 2·(3a 2-5b) (-4x 2) ·(3x+1) ab ab ab 2

1

)23

2

(2

?

- 环节四:巩固练习

书本练习:P146 练习1,2

1.若(-5a m+1b 2n-1)(2a n b m )=-10a 4b 4,则m-n 的值为______ .

2.计算:(a 3b)2(a 2b)3 3. 计算:(3a 2b)2+(-2ab)(-4a 3b) 4. 计算:)34232()25-

(2y xy xy xy +-? 5.计算:)22

7

(6)5)(3-(2222y xy x y x xy -+ 6.已知,3,2==b a 求)232()(32

2

2

2

a a

b a ab ab ab b a ab -+--+的值 7.解不等式:12)23()1(22

2

-?+--+x x x x x x

8.若m x x +-322

与22

-+mx x 的和中不含x 项,求m 的值,并说明不论x 取何值,它的值总是正数 环节五:小结

环节一:回顾旧知识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环节二: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书本第147页问题:为了扩大绿地面积,要把街心花园的一块长a 米,宽m 米的长方形绿地增长b 米,加宽n 米,求扩地以后的面积是多少?

2. 提问:用几种方法表示扩大后绿地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果:

方法一:这块花园现在长(a+b)米,宽(m+n)米,因而面积为(a+b)(m+n)米2

方法二:这块花园现在是由四小块组成,它们的面积分别为:am 米2、an 米2、bm 米2、bn 米2

,故这块绿地

的面积为(am+an+bm+bn)米2

(a+b)(m+n)和(am+an+bm+bn)表示同一块绿地的面积, 所以有(a+b)(m+n)=am+an+bm+bn 环节三:新课讲授

1. 引导观察:等式的左边(a+b)(m+n)是两个多项式(a+b)与(m+n)相乘 ,把(m+n)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两个多项式(a+b)与(m+n)相乘的问题就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2.过程分析:(a+b)(m+n) =a(m+n)+b(m+n) ----单×多 =am+an+bm+bn ----单×多 3. 得到结论: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环节四:实践探索

课本147页例: )y x y -y)(x (x y)-8y)(x -(x 2)1)(x (3x 2

2

++++ 练习:)32)(2(2

2

y xy x y x -+- )65)(52(2

+-+x x x

P148 练习1

例:先化简,再求值:(a-3b)2+(3a+b)2-(a+5b)2+(a-5b)2

,其中a=-8,b=-6 练习:1.化简求值:)32)(12()1)(1(3)3)(2(-+--+++-x x x x x x ,其中x=

5

4 2.一块长m 米,宽n 米的玻璃,长宽各裁掉a 米后恰好能铺盖一张办公桌台面(玻璃与台面一样大小),问台面面积是多少? 环节五:深入研究

1.计算:①(x+2)(x+3);②(x -1)(x+2);③(x+2)(x -2);④(x -5)(x-6);⑤(x+5)(x+5);⑥(x -5)(x-5);并观察结果和原式的关系

2.结合P148练习第2题图引导学生分析,直观认识规律,并完成此题. 附加题: 1.?

?

?++?+-?+-++)2)(5()6)(1(22

)1()3)(2(x x x x x x x x

2. 求证:对于任意自然数n ,)2)(3()5(+--+n n n n 的值都能被6整除

3. 计算:(x+2y-1)2

(x-1)2+(x+3)(x-3)+(x-3)(x-1)

5. 小明找来一张挂历画包数学课本.已知课本长a厘米,宽b厘米,厚c厘米,小明想将课本封面与封底的每一边都包进去m厘米.问小明应该在挂历画上裁下多大面积的长方形?

环节六:小结

§15.2 乘法公式(2课时) 总体说明: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两数和乘以它们的差公式(即平方差公式)、两数和的平方公式(即完全平方和公式)的特点,并能得出两数差的平方公式(即完全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a+b )(a-b)=a 2-b 2

完全平方和公式:(a+b )2=a 2+2ab+b 2

完全平方差公式:(a-b )2=a 2-2ab+b

2

2.掌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和公式和完全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明白数形结合的思想.

3.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或混合运算并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和科学计算问题.

4.初步掌握公式的互逆运算.

§15.2.1 平方差公式(1课时)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教学过程:

环节一:发现规律,得到公式 课本151页探究: 1.计算:(1)(x+1)(x-1)(2)(m+2)(m-2)(3)(2x+1)(2x-1)(补充)(4)(x+3y )(x-3y ) 2.提出问题: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后,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总结特点,得到结论 (a+b )(a-b )=a 2-ab+ab-b 2=a 2-b 2. 即 (a+b )(a-b )=a 2-b 2 环节二:熟悉公式

下列哪些多项式相乘可以用平方差公式?

)32)(32(b a b a -+ )32)(32(b a b a -+- )32)(32(b a b a +-+- )32)(32(b a b a --- ))((c b a c b a +-++ ))((c b a c b a -+--

环节三:运用公式 1.直接运用 第152页例1:(1)(3x+2)(3x-2)(2)(b+2a )(2a-b )(3)(-x+2y )(-x-2y ) 2.简便计算 第152页例2:(1)102×98 (2)(y+2)(y-2)-(y-1)(y+5) 环节四:巩固练习: 第153页 练习1,2补充练习1:

①)2)(2(x y y x +--- ②)25)(52(x x -+ ③)25.0)(5.0)(5.0(2++-x x x ④22)6()6(--+x x

补充练习2:简便计算: ① 100.5×99.5 ② 99×101×10001

环节五:平方差公式的直观几何意义: 第152页思考

附加题:

1.证明:两个连续奇数的积加上1一定是一个偶数的平方

2.求证:2

2)7()5(--+m m 一定是24的倍数

环节六:小结

§15.2.2 完全平方公式(2课时)

教学目标: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实践探究

1.课本第153页探究: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p+1)2=(p+1)(p+1)=_______; (m+2)2=_______; (2)(p-1)2=(p-1)(p-1)=________; (m-2)2=_______; 2.分析结果,得到公式

(a+b)2

=a 2+2ab+b 2 (a-b)2=a 2-2ab+b 2 即: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环节二:完全平方公式的直观几何意义: 第154页思考 环节三:运用公式 1.直接运用

例: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4m+n )2 (2)(y-12

)2

(3)(-2a-b )2 (4)(b-2a )2 练习:P155 练习1,2 2.简便计算

例: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022 (2)992

练习:计算: 50.012 49.92

附加练习:

计算: 2

)4(y x - 2

2

2

)43(c ab b a - -x 5( )2= 4

210y xy +-

)3)(3(b a b a --+ 2)1(x x +

2)1(x

x - 在下列多项式中,哪些是由完全平方公式得来的?

442+-x x 2161a + 12-x 22y xy x ++ 2

24

139y xy x +

-

环节四:小结

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

§15.3 整式的除法(2课时) 总体说明:

1.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即:a m ÷a n =a m-n .(0≠a ,m ,n 都是正整数,并且m >n )

2.两单项式相除,将系数及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5.3.1 同底数幂的除法(1课时)

教学目标: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原理和应用,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培养探索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学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课本159页问题: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8K ,一个存储量为26M (1M=210K )?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片? 环节二:实践探究

1.计算:(1)( )·28=216(2)( )·53=55(3)( )·105=107(4)( )·a 3=a 6 2.再计算:(1)216÷28=( ) (2)55÷53=( ) (3)107÷105=( ) (4)a 6÷a 3=( )

3.分析归纳:得到公式: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 ÷a n =a m-n .(0≠a ) 注意:指数n m ,之间是否有大小关系?(m ,n 都是正整数,并且m >n ) 环节三:巩固练习

例:(1)x 8÷x 2 (2)a 4÷a (3)(ab )5÷(ab )2 练习:P160 练习1,2,3

环节四:深入探究指数为0的情况 课本第160页探究:

总结得:a 0=1(a ≠0) 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推广: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n (a ≠0,m 、n 都是正整数,且m ≥n ). 环节五:巩固训练

1.计算:3

5

)()(c c -÷- 23

)()

(y x y x m +÷++ 3210)(x x x ÷-÷

2.若1)32(0=-b a 成立,则b a ,满足什么条件? 3.若4910,4

710==

y

x

,则y x -210等于? 4.若0

)52(-+y x 无意义,且1023=+y x ,求y x ,的值

环节六:小结:

利用除法的意义及乘、除互逆的运算,揭示了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运算法则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15.3.2 整式的除法(2课时)

教学目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和它们的运算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提倡多样化的算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教学重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课本161页问题:木星的质量约是1.90×1024吨.地球的质量约是5.08×1021吨.?你知道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多少倍吗?

2.仿照上述的计算方法,计算下列各式: 8a 3÷2a 5x 3y ÷3xy 12a 3b 2x 3÷3ab 2. 环节二:归纳分析特点

(1)单项式相除是在同底数幂的除法基础上进行的.(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可以分为系数相除;同底数幂相除,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三部分运算.

总结单项式相除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数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环节三:巩固练习

例:(1)28x 4y 2÷7x 3y (2)-5a 5b 3c ÷15a 4b (3)(2x 2y )3·(-7xy 2)÷14x 4y 3 (4)5(2a+b )4÷(2a+b )2 练习:P162 练习1,2 附加练习:

1.计算:5

4

5

7

166y x z y x ÷ 235

3)21()5.0(b a b a -

÷- 2335)3()4

1

(21a b a b a -?-÷ )15(523xy y x -÷ 3

22

34)36(y x z y x ÷ 2.化简求值:求][

{

})

2(42

2333

43

5

xy y x y x y x y x ÷÷÷÷的值,其中3,2=-=y x

环节四:小结: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

①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

②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

③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

④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第二课时:

环节一:巩固复习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环节二:实践探究 课本第162页探究

计算下列各式,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am+bm)÷m;(2)(a 2+ab)÷a;(3)(4x 2y+2xy 2

)÷2xy. 环节三:引入新课

以(am+bm)÷m 为例对照乘法分配律分析:

m

bm am m

bm am 1)()(?

+=÷+ -------除法转化成乘法

= --------乘法分配律

归纳总结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本质: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环节四:1.巩固认识

课本163页例:(1)(12a 3-6a 2+3a)÷3a; (2)(21x 4y 3-35x 3y 2+7x 2y 2)÷(-7x 2y ); (3)[(x+y )2-y(2x+y)-8x]÷2x 2.巩固练习:P163 练习1,2 补充:(1) 243

223292

1)3(2)3(y x y xy x x xy ÷??

?

??

?-- (2)

[]x y x y x y x 6)(4)2)(2(2

÷-+-+

(3) [

]

x x x y y y x 28)4()2(2

÷-+-+

(4)化简求值:已知20082=-y x ,求[]x y x y x y x y x 8)25)(2()23)(23(÷-+--+的值

环节五:小结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

①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

②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

③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

④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⑤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15.4 因式分解(3课时) 1.理解公因式的概念.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且能够理解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提公因式的概念和公式的结构特点,并且会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 4. 掌握运用整式乘法来检验因式分解的正确性. 5. 因式分解的公式:

平方差公式:a 2-b 2

=(a+b )(a-b)

完全平方和公式:a 2+2ab+b 2=(a+b )2

完全平方差公式:a 2+2ab+b 2=(a+b )

2

注意: (1)在以上公式中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包括单项式或多项式.

(2)应用公式来分解因式关键是要弄清楚公式的形式和特点,即从它们的项数、系数和符号等方面掌握它们的特征.

(3)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符合公式特点的多项式才能用公式法来分解因式.

§15.4.1 提公因式法(2课时)

教学目标:因式公解的概念,和整式乘法的关系,公因式的相关概念,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学会逆向思维,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1. 因式公解 2. 公因式 3.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提出问题,感知新知

1.问题:把下列多项式写成整式的乘积的形式

(1)x 2+x=_________ (2)x 2-1=_________ (3)am+bm+cm=_ _ 2.得到结果,分析特点:根据整式乘法和逆向思维原理,

(1)x 2+x=x (x+1) (2)x 2-1=(x+1)(x-1)(3)am+bm+cm=m (a+b+c ) 分析特点:等号的左边:都是多项式 等号的右边:几个整式的乘积形式

总结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注意联系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是整式乘法的相反方向的变形 注意: 因式分解不是运算,只是恒等变形

环节二:1.概念强化训练:下列代数式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 (1)x 2

-3x+1=x(x-3)+1 ;

(2)(m +n)(a +b)+(m +n)(x +y)=(m +n)(a +b +x +y); (3)2m(m-n)=2m 2

-2mn ;(4)4x 2

-4x+1=(2x-1)2

(5)3a 2

+6a=3a (a+2);(6)x x x x x 3)2)(2(342

++-=+-

(7))1

1(1x

x x +

=+;(8)18a 3bc=3a 2b ·6ac 。 2.介绍分解范围:在不同的范围内,分解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例如:44-x ,在有理数范围里是:)2)(2(2

2-+x x

在实数范围里是: )2)(2)(2(2

-+

+x x x

环节三:讲授新课

1.例题(铺垫): x 2+x am+bm+cm

(1)中各项都有一个公共的因式x ,(2)中各项都有一个公共因式m 我们把每一项都含有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2.课本第166页例1,2 3.认识公因式

例:多项式 3

3

2

2

3

28714n m n m n m -+的公因式是? 环节四:1巩固练习:把下列各式分解公因式:

①c ab ab b a 3222834+- ②532)32(21)32(14)32(7y x y x y x -+--- ③xz xy x -+-

22

12

④yz x z xy z y x 223323153510+-- 环节五:小结

第二课时

环节一:回顾旧知识

1.因式分解

2.公因式 环节二:强化训练 例1:因式分解:

①2a (b+c )-3(b+c ) ②3x 3-6xy+x ③-4a 3+16a 2-18a ④6(x-2)+x (2-x ) 练习:P167 练习1,2 例2:简便计算:

7

622110-74125.21-76135.1074175.31???+? 巩固练习:5

1

4013-132.04.24136.2551????+?? 课本第167页练习3

附加练习

①ax x a ax +-2

23 ②3

2

3

3

4

52015y x y x y x +-- ③xy xy y x -+-2

2

④)2()2(52

x a x -+- ⑤)()()(2

3

y x y x y x ---++

⑥)23)(5()7)(32(a b y x y x b a --++- ⑦)3()3()3(-+---x c x b x a ⑧72.46241.23?-? 14.37.014.35

4

14.31.2?+?-? 求证:若n 为正整数,则n n 33

2

-+能被24整除

环节三:小结 提取公因式的方法

§15.4.2 公式法

教学目标:

1. 能较熟练地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初步会用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并能说出提公因式在这类因式分解中的作用.3.知道因式分解的要求:把多项式的每一个因式都分解到不能再分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进一步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公式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并理解因式分解的要求.

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你能叙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定义吗?

问题2: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步骤是什么?

问题3:你能将多项式x2-4多项式与多项式y2-25分解因式吗?这两个你多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环节二:导入新课

把整式的平方差公式(a+b)(a-b)= a2-b2反过来得到a2-b2=(a+b)(a-b)

a2-b2=(a+b)(a-b)的项、指数、符号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最后得出下列结论:

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的平方.

环节三:复习巩固

填空:(1)4a2=()2;(2)4

9

b2=()2;(3)0.16a4=()2;

(4)1.21a2b2=()2;(5)21

4

x4=()2;(6)5

4

9

x4y2=()2.

环节四:讲授新课

课本167页例分解因式:

(1)4x2-9 (2)(x+p)2-(x+q)2

课本168页例分解因式:

(1)x4-y4(2)a3b-ab

小结:

(1)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果要化简.

(2)在化简过程中要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并注意合并同类项.环节五:巩固训练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6(x+y)2-49(x-y)2 (2)(x-1)+b2(1-x)(3)(x2+x+1)2-1 (4)

2

()

4

x y

-

-

2

()

4

x y

+

练习: 本P168练习1、2.

环节六:小结

1.如果多项式各项含有公因式,则第一步是提出这个公因式.2.如果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第一步考虑用公式分解因式.

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能较熟悉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用提公因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并能说出提公因式在这类因式分解中的作用.

3.灵活应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4.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通过知识结构图培

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根据学习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经验和方法,?分析和推测什么叫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能够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具有什么特点?

问题2:课本169页思考

你能将多项式a2+2ab+b2与a2-2ab+b2分解因式吗?这两个多项式有什么特点?

将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反过来写即是分解因式的平方差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导出法则:

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环节二:导入新课

巩固概念, 熟悉公式结构特征

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1)a2-4a+4(2)x2+4x+4y2(3)4a2+2ab+1

4

b2(4)a2-ab+b2(5)x2-6x-9(6)a2+a+0.25

结果:(1)a2-4a+4=a2-2×2·a+22=(a-2)2

(3)4a2+2ab+1

4

b2=(2a)2+2×2a·

1

2

b+(

1

2

b)2=(2a+

1

2

b)2

(6)a2+a+0.25=a2+2·a·0.5+0.52=(a+0.5)2

(2)、(4)、(5)都不是.

方法总结:分解因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左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其中有两个数的平方和还有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或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的相反数,符合这些特征,就可以化成右边的两数和(或差)的平方.从而达到因式分解的目的.

环节三: 讲授新课

课本169页例题

例分解因式:

(1)16x2+24x+9 (2)-x2+4xy-4y2

课本170页例题

例分解因式:

(1)3ax2+6axy+3ay2(2)(a+b)2-12(a+b)+36

环节四:巩固训练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练习:课本P198练习1、2. 环节五.课时小结

本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x 5 + x 5 =x 10 (B)(a-b)3·(b-a)2 =-(a-b)5

(C) x 3·x 5 ·x= x 8 (D)a 3·(-a 2)= -a 5

2. 若m 、n 、p 均为正整数,则()

=?p

n

m x x 2( )

(A)np mp x x ?2 (B)mnp x 2 (C)np x mp +2 (D)p n m x )(+ 3.下列各式由左到右的变形中,不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x(x-2)+1=(x-1)2 (B)a 2b+ab 3=ab(a+b 2

)

(C)x 2+y 2=(x+y)(x+y) (D)a 2b 2

-1=(ab+1)(ab-1)

4.若k 为常数,要使4x 2

+kx+1成为完全平方式,那么k 的值是( ) (A)4 (B)8 (C)±4 (D) ±8

5. 已知1a + a = 4,则1a

2 + a 2

的值为( )

(A)16 (B)14 (C) ±14 (D) 2

6. 若a 、b 和c 都是常数,而且 x 2 + ax + b 能化成(x + c )2

的形式,那么b 的值是( ).

(A)a 22 (B)2a 2 (C)a 24 (D) 4a 2

二.填空题

7.请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①2x 4y 3+6xy 5= ②x 2-4x+4= ③6x 3y 2÷2xy 2

8.简便计算:()8120092-= .

9.如果5x n-1y m+2与2x 3y 4-n 相乘的结果是2x 5y 7

,那么m= ;n= .

10.已知长方形面积是5a 2-5b 2

,如果长方形的一边长是a+b ,那么宽是 .

11. 如果a+b =9, ab =14,那么3a 2+3b 2

= . 12. 请把下列计算不正确的编号填写在横线上: .

(1)(x+5)(x-5)= x 2-10;(2)(x 2-1)÷(x+1) = x-1;(3)(m-n)2 = m 2-2mn-n 2

(4)(a+b)2 = a 2+2ab+b 2;(5)(-9m 3n 3+3mn 2)÷(-3mn 2)=3m 2

n-1 三. 解答题: 11. 计算:

①(-3x 2+5xy-4y 2)(-2xy ) ②(12a 3-6a 2+3a)÷3a ③(-x 2y 2)÷(-xy 2)(-3xy 3

④(21x 4y 3-35x 3y 2+7x 2y 2)÷(-7x 2y ) ⑤[(2x+y )2-2(2x+y)-y 2

]÷2x ⑥(x-y )(x+2y-1)

12.分解因式

①- 14 xy 2+xy-x ②3xy 2-27x ③xy 3-2x 2y 2+x 3y ④16(m-n)+(n-m)3 ⑤x 2

-4+(x+2)(x+4)

13. 先化简,再求值:[(x-y )2

+(x+y )(x-y )]÷x ,其中x=5,y=2.

14. 如果△ABC的边长分别为a、b和c,且a2+b2+c2=ab+bc+ac.试证明: △ABC是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八年级数学讲义 第11章 三角形 一、 三角形的概念 1. 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ABC 中,边:AB ,BC ,AC 或 c ,a ,b . 顶点:A ,B ,C . 内角:∠A ,∠B ,∠C .. 二、 三角形的边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 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2.1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2.3三角形的中线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A C B A D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三、三角形的角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2.2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2.3外角个数: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 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 四、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 五多边形及其内角 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多边形最多有3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 ※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 5、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8、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b-c)(c-a)=0,试判断△ABC的形状。 9、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试判断△ABC的形状。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好的

设计者:方礼花 使用班级:初二一班 姓名: 寄语: 同学们一定要努力,争取期末取得优异的成绩 !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共5页,每页61份)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三边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两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交于外部一点)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其交点称为重心。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运用于未安装好的窗户加一条木条)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经常用于角度计算中)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经常用于证明两个角度比较大小)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6)正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用(2)n -·180°除以n,每个外角度数:360°除以n 。

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人教版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1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2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轴对称 13.2画轴对称图形

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13.3等腰三角形 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3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14.2乘法公式 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 14.3因式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4 第十五章分式 15.1分式 15.2分式的运算 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吧 15.3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5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 做分式(fraction)。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a^-n=1/a^n(a≠0)这就是说,a^-n(a≠0)是a^n的倒数。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 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归纳与练习

第一单元 三角形 【知识归纳】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2.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 ?? ?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 ?????? ?)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 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 多边形定义:在平面内,由不共线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组 成多边形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多边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外角. 8. 多边形按其组成图形的线段的条数分类,一个多边形由n 条线段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 就叫做n 边形. 9.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的正整数) 10. 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11. 正多边形:如果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相等,各边也都相等,那就称它为正多边形. 12. 正多边形与镶嵌 可以进行镶嵌的条件是:一个顶点各个内角和是360°。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是三角形的( ) A 、角平分线 B 、中线 C 、高 D 、两边中点连线 2. 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2 4cm S ABC =△,则B E F S △的值为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上)(含思维导图)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

(2)提负号; (3)全变号; (4)换元; (5)配方; (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 (7)灵活分组; (8)提取分数系数; (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 (10)拆项或补项.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com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 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交点的位置规律。作业: 课本69面3、4;70面8、9题。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https://www.360docs.net/doc/dd16650799.html, 〔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2 、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改变。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 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 (2)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四、课堂练习3、课本68面练习。作业:69面5;70面10题。 11.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 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投影1] 图1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①剪下∠A ,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 ②把和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B ∠ C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基本方法步骤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 的平方根。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 一、三角形相关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 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 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A、∠ B、∠ 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 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 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 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 a、b、c 的不等式有:a+b>c,b+c>a,c+a>b. 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 a、b、c 的不等式有:a>b-c ,b>a-c ,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