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

1 概述

1.1 现状与指导意义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 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

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的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重点之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体系,普及适宜性技术,做到早发现与及时干预。1.2 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图1)

(1)一级预防:指发病前预防。指导国民培养良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危险因素的产生;特别是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通过早期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早控制危险因素;

(2)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探寻病因和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

(3)三级预防:针对脑卒中患者加强治疗和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预防或减轻残疾,促进功

图1 脑卒中三级预防策略

预防策略

目的/效果

目标人群

能恢复。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省、地市、县区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广泛开展脑卒中的防治、高危人群筛查、早期规范干预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探索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工作一体化连续性服务模式和综合性防治措施,形成跨学科防治协作机制,为相关专业多学科协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持续的、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脑卒中筛查防治门诊和脑卒中病区(单元)。各级医疗机构应积极联合,逐步建立区域内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协作服务网,实行双向转诊协作机制,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健康指导

2.1 健康生活方式

2.1.1 戒烟①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②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戒烟咨询、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

③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动吸烟危害性的认识。

2.1.2 控制体重①劝说超重者和肥胖者通过采取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脑卒中发病危险;②体重指数(BMI)目标为18.5~2

3.9 kg/m2,2

4.0~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2.1.3 合理饮食提倡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进食谷类、牛奶、豆类和肉类等,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限制红肉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10%总热量)和胆固醇(<300 mg/d)的摄入量;限制食盐摄入量(<6 g/d);不喝或尽量少喝含糖饮料。

2.1.4 体力活动采用适宜个体的体力活动。①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体力活动之前,应考虑进行心脏应激检查,全方位考虑运动强度,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②成年人每周≥3次适度的体育活动,每次时间≥30分钟(如快走、慢跑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

2.1.5 限制饮酒不饮酒;饮酒者应适度,一般男性每日摄入酒精不超过25 g,女性减半,不酗酒。

2.2 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一般每年检查一次为宜。了解心脑血管有无异常;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高危个体应进行颅内外血管评估。发现异常应积极干预。对于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应及时接受遗传咨询,评估脑卒中风险。

2.3 重视脑卒中早期症状 脑卒中早期症状:①突发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涎;②突发视力模糊或失明;③突发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

④突发严重的不明原因头痛、呕吐;⑤突发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遗忘或记忆力障碍,尤其是伴有1~4项中任一症状时。出现脑卒中早期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应及时就医,以缩短院前延误时间。

3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3.1 脑卒中风险筛查评估 针对40岁以上人群,依据以下8项危险因素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评估(每一项1分)。

(1)高血压病史(≥140/90 mm 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房颤和(或)心瓣膜病等心脏病;

(3)吸烟;

(4)血脂异常;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活动;

(7)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 kg/m2);

(8)有脑卒中家族史。

脑卒中风险筛查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或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TIA病史者,依据个体危险程度不同,选择性进行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对其进行生活方式和适宜性技术干预。

3.2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流程(图2)

3.3 筛查方法与步骤

(1)医师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主要询问有无脑卒中或TIA的症状,既往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史、吸烟饮酒史、饮食生活习惯、家族性心脑血管病史等,测身高、体重、腹围、双上肢血压、听颈部血管杂音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

图2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流程

(2)实验室检查:根据病史、体征及既往有异常指标需进一步检查者,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

(3)脑、颈部血管超声脑、颈部血管超声包括颈部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脑、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能够判断脑、颈部血管狭窄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干预提供重要信息。执业人员应经过血管超声筛查知识、技术的专门培训。

(4)其他筛查手段: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如脑、颈血管超声发现有血管病变,可选择性行CTA、MRA、DSA等检查。

4 内科干预

针对脑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采取群体预防和个体干预的措施,及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干预。4.1 血压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应该接受脑血管评估,根据是否有脑血管狭窄或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合理控制血压。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对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早期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标。

4.2 血糖管理 有脑卒中病史/TIA或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必要时做糖耐量试验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可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但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年轻、病程短及无并发症的患者,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

对于老年人、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史以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4.3 血脂调控 定期检查血脂,异常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值。首先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脂异常的分型决定。

伴有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根据危险分层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者,LDL-C目标值<2.07 mmol/L;其他患者LDL-C<2.59 mmol/L。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注意肌痛等临床症状,监测肝酶和肌酶变化。对于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

4.4 急性期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应严格遵循溶栓时间窗及适应证治疗;在治疗时间窗内,首先考虑静脉溶栓,如不适合,经严格评估后可进行动脉溶栓;溶栓治疗须在具备溶栓条件的医院进行,医院对溶栓进行组织化管理,建立绿色通道,加强多学科合作,缩短溶栓治疗的时间延误;溶栓须由具有医师资质且接受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指南规范实施。

4.4.1 静脉溶栓 适应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小时内,推荐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

4.4.2 动脉溶栓 患者接受动脉溶栓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临床症状符合缺血性卒中的诊断,血管造影显示闭塞特点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变;②前循环卒中治疗时间窗在6小时以内;后循环缺血治疗时间窗为12小时内;③靶血管为大血管闭塞(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及M2段等)。

4.5 抗血小板治疗

4.5.1 推荐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根据Framingham 量表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6%~10%)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4.5.2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的二级预防,要加强科学的危险分层及分层管理(Essen评分或ABCD2评分)。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可以作为首选药物。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4.5.3 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脑出血的风险,在血压控制稳定后(<150/90 mm Hg)应用。

4.6 抗凝治疗

4.6.1 对于房颤不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的患者,根据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估和患者意愿,结合当地医院是否具备抗凝监测条件,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如有抗凝适应证,应常规进行抗凝治疗。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INR,新一代抗凝药物沙班类有不用监测INR的优点。

4.6.2 对于既往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缺血性脑卒中/TIA病史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

4.6.3 对于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尽早进行抗凝治疗。

4.7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强调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脑卒中病程各阶段的症候动态变化遣方用药。

4.8 其他

4.8.1 降纤治疗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

4.8.2 扩容治疗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容。对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心功能状况。

5 外科干预

5.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CEA通过外科手

段使管腔重新通畅,并防止栓子脱落及血栓形成,从而预防脑卒中发生。

5.1.1 CEA手术适应证

(1)在6个月内有过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 TIA的中低危外科手术风险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50%,并经过DSA 证实,预计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6%,应首选CEA。

(2)无症状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70%,须结合患者的并发症情况、预期寿命及其他个人因素来讨论分析手术的利弊,谨慎实施手术。

(3)高龄患者血管条件不适合介入治疗的,首选CEA。

5.1.2 CEA应遵循的原则

(1)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要全面评估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处理;

(2)对于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如果没有早期血管重建术的禁忌证,应尽早干预;

(3)围术期应给予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术前术后建议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

(4)围术期依据个体差异控制血压,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记录神经系统检查结果;

(5)建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1个月、6个月、每年进行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评估,包括颅内外动脉功能情况。

5.2 血管搭桥术

5.2.1 血管搭桥术适应证

(1)TIA或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频繁发作,遵循指南内科治疗无效,导管血管造影证实有相关血管狭窄≥70%,不适宜行血管内治疗或经血管内治疗后复发,无法再次行血管内治疗者。

(2)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脑底动脉闭塞症(烟雾病),各类炎症性闭塞,或其他原因导致颈动脉闭塞的慢性期,如慢性外伤性颈动脉闭塞。

(3)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手术行动脉孤立术,需临时或永久阻断血管者。

5.2.2 血管搭桥术应遵循的原则

(1)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拟行血管重建前,建议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病变局部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行脑血流动力学评价,了解存在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情况;

(2)术前需考虑受体血管与供体血管管径及血流量的匹配;如无合适原位供体血管,可考虑移植血管旁路手术;

(3)严重高血压合并广泛脑小血管病变者,不推荐行搭桥术;

(4)有严重的心、肝、肾、肺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及癌症等全身其他疾病,经严格评估后不宜手术;

(5)对于已行动脉血管搭桥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诊。

5.3 动脉瘤夹闭术

5.3.1 动脉瘤手术夹闭适应证

(1)低风险病例,如年轻患者,位于前循环的小动脉瘤首选夹闭术;

(2)症状性动脉瘤直径>7 mm,或年龄<70岁的健康患者偶然发现的直径>10 mm的动脉瘤,无明显禁忌证,为降低脑卒中风险应该给予处理;

(3)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的患者应及时处理;

(4)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的结构、生长情况以及基因易感性和家族易感性等)者应积极干预。

5.3.2 动脉瘤手术夹闭应遵循的原则

(1)巨大动脉瘤及瘤颈瘤体比较大的动脉瘤应综合考虑外科治疗途径;

(2)偶然发现的直径<5 mm未破裂动脉瘤可采取保守治疗。

5.4 血肿清除术 血肿清除术的基本要求

(1)患者处于脑疝早期或前期,特别是小脑出血伴神经功能恶化,脑干受压和(或)脑室梗阻致脑积水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应尽快手术清除血肿;

(2)CT见大面积脑出血和水肿,中线结构侧移≥5 mm,基底池受压。应根据患者意识、出血量、出血部位、病情进展、年龄及全身综合情况等因素确定是否手术。

5.5 脑室穿刺引流术 脑出血破入脑室、脑积水、伴神经功能继续恶化或脑干受压时可考虑行脑室穿刺引流术。在出现脑室内出血时可以同时使用溶栓药物作为脑室导管的辅助手段。

5.6 其他

5.6.1 微创治疗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病例。微创治疗包括立体定向穿刺或内镜血肿清除

(1)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特别是脑深部出血;

(2)脑室引流对出血铸型者效果不佳,可首选微创治疗;

(3)对于出血量较多的血肿应慎用微创治疗。

5.6.2 ICP监测和治疗

(1)ICH患者GCS评分≤8,出现小脑幕疝的临床表现、严重IVH、脑积水,建议在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基础上保持脑灌注压在50~70 mm Hg;

(2)意识水平下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6 介入干预

6.1 介入干预治疗适应证

(1)颈动脉支架术(CAS):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如无创性影像检测发现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70%或经导管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程度>50%,血管内操作中低危险者,CAS可作为CEA 的候选措施;②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通过导管血管造影提示狭窄程度>70%,当CEA手术风险高但血管内操作中低危患者,首选CAS治疗;③对于颈部条件不适合CEA,或CEA难以到达病变部位的症状性重度狭窄患者,某些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大动脉炎稳定期有局限性狭窄患者、CEA 术后再狭窄患者,以及放疗后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可根据病情首选CAS治疗。

(2)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症状,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无效,血管造影显示一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程度>70%,另外一侧发育不良或完全闭塞。

(3)锁骨下动脉狭窄:①血管造影证实狭窄>70%,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证实有“盗血”现象,具有明确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症状;②血管造影证实狭窄>70%,具有明确患侧上肢缺血症状。

(4)颅内动脉介入治疗: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造影证实狭窄>70%,规范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②缺血性卒中急性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

③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当外科干预风险很大时,如高龄或者伴发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解剖位置不利于手术(如后循环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的患者,可进行血管内栓塞术;对于复杂的动脉瘤,应采取联合治疗,如动脉搭桥术加邻近的责任血管栓塞术。

6.2 介入干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介入干预治疗须由具有资质的医师接受神经介入培训后,严格按照指南操作规范进行。

(1)推荐动脉支架围术期进行规范的抗血小板治疗,治疗周期取决于支架材料类型和目标血管;

(2)各动脉支架实施的危险因素控制和并发症治疗;

(3)推荐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记录神经系统检查结果;

(4)建议术后1个月、6个月、每年进行影像学随诊,包括对侧血管及全脑血管情况。

7 脑卒中康复与护理

7.1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对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7.1.1 脑卒中功能障碍的康复

(1)运动功能障碍

肌力训练:适当的肌力强化训练,可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

痉挛的防治:全身性肌肉痉挛患者,建议使用口服抗痉挛药物;局部肌肉痉挛患者,建议使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患者可采用特定感觉和感觉关联性训练以提高其感觉能力;

(3)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推荐认知训练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心理治疗来改善情绪障碍,并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4)语言交流障碍:对语音和语义障碍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5)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治疗与管理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能够安全、充分、独立地摄取足够营养及水分;

(6)尿便障碍:在膀胱、直肠功能评价基础上,为尿、便障碍患者制订和执行膀胱、肠道训练计划。

7.1.2 脑卒中后继发障碍的康复 骨质疏松、压疮、关节挛缩、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继发障碍,针对不同障碍进行预防和康复治疗。

7.1.3 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康复 持续功能训练、家庭和社会支持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

7.1.4 其他康复措施 康复工程、手术矫形、中医疗法是卒中后常用康复技术。

7.2 脑卒中护理 脑卒中护理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肢体瘫痪的护理:防止坠床、跌倒、烫伤;注意良肢位摆放;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意识障碍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维持正常尿、便功能;

(3)吞咽障碍的护理:根据吞咽障碍程度决定经口进食或鼻饲喂养;

(4)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通过心理疏导解除患者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

(5)语言交流障碍的护理:采用交流板和肢体语言进行有效交流;

(6)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维持肺与呼吸道功能,促进痰液排出;正确喂养,预防误吸;有关器具消毒、口腔护理;

(7)压疮的护理:衣物平整、体位变化、气垫床使用等可预防压疮;对已出现压疮者进行评级、换药;

(8)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早期下床活动和床上主动肢体运动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应抬高患肢、制动;

(9)大便管理:每日给予充足的水分,可增加粗纤维食物,养成每日或隔日排便习惯;

(10)泌尿系统的护理: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锻炼膀胱括约肌功能;定期更换导尿管与引流袋。

附录

起草专家名单(以姓氏拼音排序)

崔丽英 董 强 丁美萍 杜怡峰 樊东升

高培毅 高 颖 郭晓蕙 郭 力 胡大一

洪天配 华 扬 霍 勇 何志义 吉训明

纪立农 贾建平 姜卫剑 焦力群 凌 锋

刘 鸣 刘新峰 李坤成 李秀华 李 玲

励建安 缪中荣 牛小媛 蒲传强 孙宁玲

王陇德 王茂斌 王金环 王文志 王拥军

武 剑 翁建平 许予明 薛 蓉 严晓伟

杨 莘 杨文英 尹 岭 游 潮 张苏明

张 通 张允岭 张力伟 张 茁 张微微

赵 冬 赵 钢 周定标 曾进胜

收稿日期:2013-07-08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

目 录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现状与指导意义 3 二、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 4 三、组织与管理 4第二部分 健康指导 一、健康生活方式 5 二、定期体检 5 三、重视脑卒中早期症状 6第三部分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一、脑卒中风险筛查评估 7 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流程 7 三、筛查方法与步骤 8第四部分 内科干预 一、血压管理 10 二、血糖管理 10 三、血脂调控 10 四、急性期溶栓治疗 11 五、抗血小板治疗 11 六、抗凝治疗 12 七、中医药治疗 12 八、其他 12第五部分 外科干预 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13 二、血管搭桥术 14 三、动脉瘤夹闭术 14 四、血肿清除术 15 五、脑室穿刺引流术 15 六、其他 15第六部分 介入干预 一、介入干预治疗适应证 16 二、介入干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17第七部分 脑卒中康复与护理 一、脑卒中康复 18 二、脑卒中护理 19附录 1、参考文献 20 2、起草专家名单 21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现状与指导意义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 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的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重点之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要 “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体系,普及适宜性技术,做到早发现与及时干预。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介绍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介绍 一、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概况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 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残障。脑卒中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干预工程。2009年6月,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正式启动。卫生部7个司局的相关领导,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的领导和全国部分省市三甲医院的领导及专家共270余人参加。陈竺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重要意义,建议考虑将其列入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重大专项。他呼吁全国医务人员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树立预防理念,学习有关知识,多做宣传,共同为降低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而努力。 随后,卫生部印发了《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及防控指导规范(试行)》。医政司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推荐,在全国范围初选了60家三级甲等医院,作为省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积极构建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大力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捐助200万元,用于救助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开展过程中因经费困难而不能进一步筛查或治疗的患者。该会王彦峰理事长表示,支持这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呼吁更多的人奉献爱心,通过积极募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爱心基金”,让更多的贫困人群得到及时的救助,为遏制脑卒中的发病做出贡献。 2010年5月,卫生部召开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相关技术及基地建设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强调:近20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他做了《高危筛查+目标干预,尽快降低我国脑卒中发病、死亡和伤残之策》的报告,提出了构建我国脑卒中防控体系的设想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策略。 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在讲话中指出,要从医学学科发展的长远规划上,建设脑卒中筛查及防治专业化、高水平的医务人员队伍。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要积极推进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同时,以点带面,带动各级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医 疗机构的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工作。 2010年8月,卫生部成立了以陈竺部长为主任,马晓伟、尹力副部长、王陇德院士为副主任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体现了卫生部对这项工程的高度重视和开展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决心。 为进一步做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我部决定将“脑卒中筛查及干预工程”更名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并成立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

2014脑卒中筛查工作总结

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201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 脑防委: 现将我院2014年脑卒中工作汇报如下: 一、通过加强神经内科的建设,提高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能力。 1、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由原来的一个病区扩大至两个病区,病床数由原来57张增加至74张,专科医师增加至16名。 2、我院神经内科经积极发展和努力筹备后,于2014年11月向区卫计委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并获得大部分评审专家的认可。 3、2014年11月北海市成立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我院,以此加强全市、全自治区的脑卒中联合预防和诊疗工作。 二、继续加强培训学习 1、院外培训:按照脑防委要求,我院选派超声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内分泌代谢科等科室的15名医师报名参加“培训基地”组织的“201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新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其中已有5名医师分别到北京宣武医院、天津环湖医院等相关培训机构学习并完成学业,其余5名医师已作好培训计划和安排。 2、院内培训:(1)2014年我院2014年3月22日举行“脑卒中多学科联合诊疗培训”,对象为超声功能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等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并购买50张“脑卒中多学科联合诊疗技术网络培训学习卡”,发放到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上网自学。

3、2014年10月29日“世界脑卒中日”,我院举行《脑卒中防治知识》培训和学习,除本院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外,本市中医院、二医院、银滩中心卫生院等医院医务人员也踊跃参加,大大推广了脑卒中防治新技术的应用。 三、继续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 1、继续对来院就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规范化诊治。至2014年11月30日,共诊治脑卒中住院患者1250人次,门诊患者7303人次。 2、开展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继去年完成3000例筛查任务后,今年我院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会议讨论和总结,继承优点,改进不足。已于今年10月份开始对我市靖海镇和铜鼓里社区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人群的选定、筛查点、工作细节均严格按照脑防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要求进行,目前已完成筛查人数703人,其中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79例次,心电图检查55例次,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66人次,余下的筛查工作正按部就班地进行,同时经过加强宣传后,现日均筛查数在不断递增。 四、加强宣传、宣教工作 1、继续采用宣传资料、宣传画册、院内宣传栏、院报、院内网宣传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相关知识。 2、在2014年10月29日“世界脑卒中日”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前来咨询的人数达到320人次,测血压和测血糖的人数有480人次,发放我们自己印刷的宣传单、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的小册子960册,通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

脑卒中现状如何?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存活者有偏瘫失语等残障。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疗法、口服避孕药、肥胖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与卒中的关系

尤为密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的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实践脑卒中防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战略,建立并完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普及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适宜技术,切实有效地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是维护国民健康权益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针对未患脑卒中的人群,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病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减轻残疾程度的目的。 三级预防:对脑卒中患者积极开展临床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预防器官或系统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功能康

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第三节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一、脑卒中的定义 脑卒中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 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可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它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肥胖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 四、脑卒中筛查 (一)筛查标准 脑卒中筛查的人群为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8项: 1. 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 房颤和心瓣膜病; 3. 吸烟; 4. 血脂异常或未知; 5. 糖尿病; 6.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时每周≧3次、每次≧30min、

持续时间超过年。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 7. 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 8. 有卒中家族史。 注:每一项得1分。 (二)筛查与干预流程 脑卒中筛查与干预的流程是根据卒中的危险因素,按照规范的标准将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并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给予适宜性技术的治疗和严格的健康教育,预防卒中的发生或复发;对于非卒中高危人群,通过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防止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卒中发生率。附: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流程(三)筛查方法与步骤 1、医师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 重点询问有无脑卒中或TIA的症状,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史、吸烟饮酒史、饮食生活习惯、家族性心脑血管病史等,测身高、体重、腹围、双上肢血压、听血管杂音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 2、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史体征或既往有异常指标需进一步检查者,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四项、血液免疫检查等。 3、脑、颈血管超声 脑、颈血管超声是卒中筛查、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的最基本、最便捷的无创性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4、CT脑血管造影(CTA)或MR脑血管造影(MRA) 高度怀疑为脑血管病或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有脑、颈血管病变时,为辅助诊断及进一步评估病变程度,可行CTA或MRA检查。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 会议讲话稿 各位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的代表,全国基地医院院长,各位专家同 道: 大家上午好!2015 年度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会议在xx 这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召开, 同时举办 xx 国际临床(技术)论坛,值此,我谨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 程委员会,向多年来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级政府、疾控部门、专家学者 及医院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 年底发布的《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中指出,伴随中 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中 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 2.6 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 占总疾病负担的70%。慢性病中的脑血管病是国民第一位的死因,给我国居民健康带来了 沉重的负担。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经 济负担重等严峻形势,防控工作仍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从2009 年原卫生部启动脑卒中筛查 与防治工程以来,在全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基地医院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创造了条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下面我就 2015 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进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以期与大家 共享取得的工作成绩,分析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防控工作进行部署。 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进展 (一)国家一级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网络体系构建基本完成。 在 2011、 2012 两年的工作基础上,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doc

2015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 公文 2015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各位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的代表,全国基地医院院长,各位专家同道: 大家上午好!2015年度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会议在xx这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召开,同时举办xx国际临床(技术)论坛,值此,我谨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向多年来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级政府、疾控部门、专家学者及医院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底发布的《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中指出,伴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慢性病中的脑血管病是国民第一位的死因,给我国居民健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等严峻形势,防控工作仍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从2009年原卫生部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以来,在全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基地医院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创造了条件,打下了一定

的基础。 下面我就2015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进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以期与大家共享取得的工作成绩,分析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防控工作进行部署。 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进展 (一)国家一级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网络体系构建基本完成。 在2011、2012两年的工作基础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xq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了脑卒中防治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组织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地医院、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 工程委员会要求各基地医院成立由院长为组长,多学科专家为成员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鼓励院内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关注慢性病防治的交叉学科,建立了“院前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预防”、“院中高危筛查和多学科联合干预”、“院后随访管理减少发病”的规范化工作模式。同时,许多基地医院积极和当地基层医院与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打造基地医院----协作医院----基层医疗单位职责清晰、合作共赢的区域性脑卒中防控联动医疗体。今天我们将向经过各省区市推荐并考评合格的79家医院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称号。至此,286家省级和地市级区域龙头医院及20家部队综合医院已成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工作制度 为切实做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医院的学科优势,确保基地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1.基地各项工作由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2.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集中协调解决基地创建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涉及专业性的问题应提请专家组进行讨论研究,确保相关规范及标准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4.符合卫生部《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及防控指导规范(试行)》筛查条件的患者, 由筛查科室动员患者完善相关检查,由主管医师认真填写脑卒中筛查基本信息表(CRF表)。应有专人负责CRF表的收集整理。 5.急诊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应按照医院脑血管疾病绿色通道救治流程进行诊治。 6.基地办公室负责筛查科室相关医务人员脑卒中筛查和防治知识培训的组织、场地协调、人员安排等,培训师资由专家组成员承担。 7.对诊断存在困难的脑血管疾病病例,由收治科室报基地办公室,申请病例讨论,专家组成员参加讨论,共同研究诊治方案。 8.基地办公室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实施方案、工作制度等进行修订和完善。 9.各部门应各司其职,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改进工作机制,探索脑卒中防治体系的新思路、新做法。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关于开展创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的工作制度及工作计划 为贯彻和落实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防治的工作会议精神,力争通过“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的检查验收。按照“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有关任务要求,为了更好的做好基地医院的规范化建设,接受卫生部组织的相关专家检查,积极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建立并完善中国脑卒中防控体系。现结合我区和我院的实际情况,经2012年5月11日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及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一、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明确职责及工作目标,提高认识充份调动全院人员的积极性。 2、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3、各个组织及部门各司其职,根据工作计划,认真完成自己部门的相关工作。 4、医院按照工作计划分阶段进行自查自评 ㈠考评原则 ①以工作成绩为导向原则。 ②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原则。 ③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④多角度考评原则。 ㈡奖惩制度 对未按照工作计划完成相关工作及不重视的,第一次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并限期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第二次自评自查仍未按时完成工作的,扣发当月的奖金,并扣发组长的津贴。 对工作完成较好的,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奖励。 实施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3年5月-2014年5月 1、确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科室设置及相应的诊疗条件和设施,由神经内科牵头,包括神经外科、心内科、急诊科、血管外科、康复科、内分泌科、影像科、超声科、检验科、介入科、功能科、体检中心、社区医院等参与。 2、各专业应建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实施小组及临床专业队伍,指定专人完成高危人群筛查及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填写脑卒中筛查基本信息表(CRF表),

脑卒中项目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11〕236号)和《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关于做好2011年医改重大专项工作的通知》(卫规财便函〔2011〕301号)要求,2012年3月28日,卫生部以卫办疾控函〔2012〕275号印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分项目目标、组织实施、工作内容、实施步骤、监督与评估6部分。 卫生部办公厅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办疾控函〔2012〕275号 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省(市)卫生厅局: 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11〕236号)和《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关于做好2011年医改重大专项工作的通知》(卫规财便函〔2011〕301号)的要求,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部组织制定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卫生部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一、项目目标 (一)到2012年10月,在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6个省(市)的40个项目县(市、区)筛查和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80万例。 (二)研究和推广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适宜技术,建立并完善防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努力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二、组织实施 (一)卫生行政部门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会同农卫、妇社、医政等 相关司局检查评估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2.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包括疾控、农卫、妇社、医政等相关处室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和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

**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阶段工作总结 一、脑卒中工作目前现状 1.筛查与防治情况 自*年被国家卫计委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以来,我院建立、完善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并对本地区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进行了积极推进。目前,医院共筛查病人*例,其中高危及以上人群*例,随访、复筛*例,随访率达到90.58%。 2.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情况 我院于*年派谴人员至*医院学习脑卒中救治诊疗规范和静脉溶栓技术,并与2月份正式开启静脉溶栓工作,由三个神经内科轮流承担脑卒中急诊溶栓任务,由急诊科负责具体抢救工作,并探索建立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康复科共同组成的“卒中单元”。至*月份,我院共开启脑卒中绿色通道*例,其中脑出血*例,脑梗塞*例,TIA*例,开展静脉溶栓*例。 3.多学科救治情况 ①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积极开展介入诊疗技术,已成功开展颅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急性脑梗塞动脉取栓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年上半年我院共进行脑血管介入检查*例,介入治疗*例,其中独立完成6例。 ②神经外科积极开展了烟雾病血管搭桥和血运重建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③康复科早期跟进,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床旁康复训练、介入评价、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④超声科积极开展经食管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影像科已成熟开展血管CTA检查、MRI血管重建技术等。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脑卒中防治体系、框架不够健全,工作协调性差,外力推动少,未形成自动有效机制及良性循环。 2.筛查工作初筛开展顺利,复筛及随访工作进展缓慢,复筛人力不足,随访工作分

包科室随访失效,需专人随访,保证定期连贯; 3.进入溶栓绿色通道病源少,主要问题是宣传,未能及时有效进行相关知识宣传铺开。一本院医务人员和市内、县区其他医务人员加强学习了解和转诊工作,二深入厂矿、社区等群众中开展脑卒中宣教和防治工作。 4.技术发展不均衡,未能达到全面发展,干预手段教单一,康复科早期康复跟进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三、改进措施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1.脑卒中筛查,加强与省脑防委工作沟通,落实相关制度,明确任务目标,提高主动性与自觉性,在卒中筛查与数据维护上进行人员专项培训和技术指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并强化对协作医院的指导与监管;随访工作建议由随访办专职完成,强化宣传教育与二级预防,确保随访的连续、完整性,提高有效随访率。 2.推进院内脑卒中患者诊治工作,完善流程,明确筛查-随访-救治-康复等各个环节的任务职责,继续坚持神经内科急诊溶栓班轮流工作机制,规范建设“卒中单元”,提高配合与高效运作;调整机制,通过激励手段,加快脑卒中干预技术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切实提高独立开展先进诊疗技术例数。 3.加强宣传,提高脑卒中科普知识在群众中的普及,提高卒中患者就诊率,并通过召开学术研讨会形式,对下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开展经验技术交流,提高我院技术影响力,促进转诊、会诊工作。 4.提高超声、影像等科室技术诊断水平,对脑卒中病人超声诊断项目进行部分修改,加强影像处理技术的学习与提高;加强多学科会诊,提高综合治疗水平,鼓励康复科早期开展床旁康复治疗,营养科加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阶段工作总结 一、脑卒中工作目前现状 1.筛查与防治情况 自*年被国家卫计委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以来,我院建立、完善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并对本地区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进行了积极推进。目前,医院共筛查病人*例,其中高危及以上人群*例,随访、复筛*例,随访率达到%。 2.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情况 我院于*年派谴人员至*医院学习脑卒中救治诊疗规范和静脉溶栓技术,并与2月份正式开启静脉溶栓工作,由三个神经内科轮流承担脑卒中急诊溶栓任务,由急诊科负责具体抢救工作,并探索建立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康复科共同组成的“卒中单元”。至*月份,我院共开启脑卒中绿色通道*例,其中脑出血*例,脑梗塞*例,TIA*例,开展静脉溶栓*例。 3.多学科救治情况 ①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积极开展介入诊疗技术,已成功开展颅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急性脑梗塞动脉取栓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年上半年我院共进行脑血管介入检查*例,介入治疗*例,其中独立完成6例。 ②神经外科积极开展了烟雾病血管搭桥和血运重建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③康复科早期跟进,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床旁康复训练、介入评价、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④超声科积极开展经食管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影像科已成熟开展血管CTA检查、MRI血管重建技术等。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脑卒中防治体系、框架不够健全,工作协调性差,外力推动少,未形成自动有效机制及良性循环。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就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得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就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得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得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与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得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

政策。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得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得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得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得重要作用。建设健康得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得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得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与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得科学性与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得权威性与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与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各地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中将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

谷城县人民医院卒中防治中心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脑卒中工作目前现状 1.筛查与防治情况 自2018年我院被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委员会授予“卒中防治示范中心”以来,我院建立、完善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并对本县域地区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进行了积极推进。 2.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情况 近年来我院多次派神经内外科骨干医师到上级医院学习急性脑卒中救治诊疗规范和静脉溶栓技术,并多次请上级医院相关教授来院指导“卒中中心”建设,以神经内科为主导承担急性脑卒中溶栓任务,并探索建立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康复科共同组成的“卒中单元”。2019年1至6月份,我院共成功开展静脉溶栓18例。 3.多学科救治情况 ①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积极开展介入诊疗技术,已成功开展颅内外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2019年上半年我院共进行头颈部CTA检查1078例,脑血管造影检查154例,颅脑MRA检查36例,介入治疗5例。 ②神经外科积极开展了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30

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6例)及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4例)等。 ③康复科早期跟进,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床旁康复训练、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④超声科每日常规开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脑卒中防治体系、框架有待进一步健全,偶有工作协调不够完善,未形成自动有效机制及良性循环。 2.进入溶栓绿色通道病源少,主要是相关知识宣传需进一步加强。不但是在本院医务人员和县内其他医务人员加强学习了解和转诊工作,同时应多次深入乡镇、社区等群众中开展卒中宣教和防治工作。 3.技术发展不均衡,未能达到全面发展,干预手段较单一,暂时未开展介入取栓技术及颈动脉剥脱手术。 三、改进措施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1.继续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完善流程,明确筛查-干预-救治-随访-康复等各个环节的任务职责,继续坚持以神经内科为主导、多学科协作工作机制,提高配合与高效运作。 2.加强宣传,提高脑卒中科普知识在群众中的普及,提高卒中患者及时就诊率,并通过召开学术交流会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开展经验技术交流,规范转诊、会诊工作。

【知识学习】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2篇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2篇 篇一: 全市人民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 我院XX.11.被授予“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遵照《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XX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卫脑防委函[XX]xx号)的有关任务和要求,综合我院实际情况,院领导高度重视,首先(组织机构),医院成立了以xx为组长的脑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相关组织,确定参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科室,组建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具体工作计划及措施。筛选xx县第一人民医院及西关社区为基地医院,初步落实了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经费安排及工作流程等。并制定相关管理与转诊制度,努力做到医疗设备资源共享。设立脑卒中专科门诊,建立脑卒中筛查与诊治绿色通道。确定脑卒中住院病区、相关脑卒中高危因素(涉及的科室门诊和住院病区)的诊疗措施。 其次,(技术支持)XX.1.11.召开脑卒中防治工作小组会会议,认真思考各小组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1)制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及高危人群新发TIA和脑卒中报告登记制度。(专业组)(2)确定颈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数字减影(DSA)、核磁共振(mR)、手术室

等设备条件及负责管理人员。(脑防办)3)确定将脑卒中筛查纳入到健康常规体检项目,完善体检内容和档案建立。(体检中心)。XX.1.15.对我院急诊医护人员进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相关专业培训,参加人员40人。 第三(健康宣教),设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醒目标识,设立相关诊疗科室醒目的导医标识,热情为患者群众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制定服务患者,群众的路径流程和相关便民措施。 利用各种传媒资源和渠道,设立宣传栏、医院网站专栏、印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100册、健康处方、联合当地媒体开办专栏等,联合电台进行健康宣教2次,宣传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 篇二: 关于脑卒中筛查的工作总结 XX年5月21日,我们来到了xx市小店区xx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了我们毕业以来的第一份工作—社区护士,服务的是社区管辖的11600多居民,对我们而言,这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显然来到这个新的工作环境,对很多事物都那么陌生。但是工作不容我们们慢慢适应,高站长交给我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与站里的大夫护士一起参与脑卒中的筛查工作。我们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 经过上网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搜索,我们了解到目前我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附件一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准入条件和工作考评要求(试行) 按照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有关任务要求,为了争取近3年内,在全国各省、区、市至少建立起一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积极做好基地医院的规范化建设,引进竞争机制,进行评估挂牌,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建立并完善中国脑卒中防控体系,特提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的准入条件与工作考评要求,请全国各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相关医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相关措施细则,做好各项落实工作。 一、申报基地医院的基本条件 1、医院资质 省级“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地市级“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为三级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2、医院主要领导支持本院成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单位,并承诺为相关科室提供持续的、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3、具有满足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科室设置及相应的诊疗条件和设施。包括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内分泌(糖尿病)、血管超声、放射影像、体检服务、健康管理与咨询等专业;

4、医院有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所需的临床师资队伍。其中:脑血管病内科专业副高以上医师不少于4人;脑血管病外科专业副高以上医师不少于3人;超声和放射影像科室副高以上医师不少于3人;专业护士不少于5人; 5、具有独立的脑血管病内、外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及诊疗; 6、具有独立的脑血管病内、外科病房,病床各为30张以上; 7、具备开设专科脑卒中门诊、脑卒中单元病房,建立脑卒中筛查与诊治绿色通道的基本条件; 8、具备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设备条件及相关专业人员; 9、能为项目开展提供CT(24h/7天)、数字减影(DSA)、核磁共振(MR)等设备条件; 10、具有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相关专业培训所需的基本教学设施和场地。 二、申报基地医院的工作考评要求 1、基地医院应成立由院长或主管院长负责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相关组织机构,协调组织好学科专业团队,确立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 2、基地医院制定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工作计划,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制定服务患者群众的路径流程和相关便民措施; 3、基地医院能够按要求参加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医院能够积极组织开展当地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doc

2015 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 公文2015 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各位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的代表,全国基地医院院长,各位专家同道:大家上午好!2015 年度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会议在xx 这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召开,同时举办xx 国际临床(技术)论坛,值此,我谨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向多年来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级政府、疾控部门、专家学者及医院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 年底发布的《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中指出,伴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 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慢性病中的脑血管病是国民第一位的死因,给我国居民健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等严峻形势,防控工作仍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从2009 年原卫生部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以来,在全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基地医院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创造了条件,打下了一定

的基础。 下面我就2015 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进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以期与大家共享取得的工作成绩,分析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防控工作进行部署。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进展 (一)国家一级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网络体系构建基本完成。在2011、2012 两年的工作基础上,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xq 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了脑卒中防治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组织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地医院、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 工程委员会要求各基地医院成立由院长为组长,多学科专家为成员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鼓励院内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关注慢性病防治的交叉学科,建立了“院前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预防”、“院中高危筛查和多学科联合干预”、“院后随访管理减少发病”的规范化工作模式。同时,许多基地医院积极和当地基层医院与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打造基地医院 ---------------------------- 协作医 院 -- 基层医疗单位职责清晰、合作共赢的区域性脑卒中防 控联动医疗体。今天我们将向经过各省区市推荐并考评合格的79 家医院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称号。至此,286 家省级和地市级区域龙头医院及20 家部队综合医院已成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按照工程委员会制定的第一阶段三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 1 概述 1.1 现状与指导意义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 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 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的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重点之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体系,普及适宜性技术,做到早发现与及时干预。1.2 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图1) (1)一级预防:指发病前预防。指导国民培养良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危险因素的产生;特别是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通过早期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早控制危险因素; (2)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探寻病因和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 (3)三级预防:针对脑卒中患者加强治疗和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预防或减轻残疾,促进功 图1 脑卒中三级预防策略 预防策略 目的/效果 目标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