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课件整理

唐诗研究课件整理
唐诗研究课件整理

《唐诗研究》绪论

一、唐代诗歌繁荣的盛况:黄金时代、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

1.作品数量:

《全唐詩》收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詩歌。《全唐诗补编》补录六千三百二十七首(句一千五百零一条)

2.作家数量:

《全唐诗》收录唐诗作者二千二百余人。《全唐诗补编》收录一千六百余人(新见者九百余人)。

3.体式:——终体皆备,多样化发展

4.风格:

老杜沉郁顿挫,李白之跌荡迅快,郊寒岛瘦,元轻白俗……

5.影响:

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文学自身的发展(借鉴经验,汲取教训):

齐梁及陈隋,众多等蝉噪。——韩愈《荐士》

自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李白《古风五十九》之一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宗武生日》

2.文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1)政治上的庶族特色与开放风气:

唐太宗的体貌特征:

(A)洪腹大肚:

(B)浓髭:“唐文皇……人号髭圣。”

(C)虬须。“(太宗)虬须上可挂一弓”。

唐皇室的“怪异”举动:

1.李承乾好说突厥语,好穿突厥衣。曾扮演突厥可汗诈死,令下属按突厥丧仪发丧。甚至表示一朝有天下,当亲率万骑,到草原打猎,然后解发为突厥人(《通鉴》卷196)。

2.高祖武德年间,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与庶母尹德妃、张婕妤私通。

3.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建成、元吉),纳弟妻杨氏为妃。

4.唐太宗的儿子又迷恋上他的才人武则天,后立为皇后。

5.玄宗纳其儿媳杨玉环。

唐室大有胡气。——鲁迅《致曹聚仁》(1933年)

唐源流出于夷敌。——朱熹《朱子语类》卷116。

皇室世系:李虎(八柱国之一)——李昞(妻独孤信女,鲜卑族)——李渊(妻窦氏,鲜卑族)——李世民(妻长孙氏,鲜卑族)

2.经济:

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3.文化:兼容并包

1.儒家:2.道教:3.佛教:4.音乐舞蹈:太宗时“十部乐”,包括燕乐、清商乐、西凉、高丽乐、扶南

乐、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高昌乐。

奇特人生:

第三节贺铸

二、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的词:

1、带有英雄豪气的词

2、带有儿女柔情的词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珠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贺方回状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俗谓之贺鬼头。

叶梦得《石林居士建康集》卷八《贺铸传》:长七尺,眉目耸拔,面铁色。

第四节、周邦彦

一、生平:

倾向变法派;性格耿直

二、创作:——注重思索安排,以思力入胜

1.内容:

(1)羁旅行役:(2)咏物:

2.艺术:

(1)章法——跳跃性回环往复式结构: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

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

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

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2)句法:(A)自铸伟词。(B)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同己出。

(3)音律:精严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淑世情怀

一、解题:

(1)何为淑世情怀?

(2)何为知识分子——不等于“知道分子”

1)知识拥有者

2)淑世情怀(公共关注,主要是批判意识)

3)超越品格

二、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

1.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性:

A.超越性:——以“道”为依归

B.尊严感:——“道尊于势”

2.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剧:

A.“道”的现实政治色彩:“道”与“势”的紧张

B.“道”的体制保障性缺乏:

C.利益对“道”的诱惑性扭曲:——“道”的失落

D.主体性的丧失:

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E.肉体的痛楚乃至毁灭:

3.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自救努力: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从唐诗到宋诗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第十四章引贝特森语:“我的论点是,一首诗中的时代特征不应去诗人那儿寻找,而应去诗的语言中寻找,我相信,真正的诗歌史是语言的变化史,诗歌正是从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

一、从古诗到律诗——历史的追溯:

二、宋诗的特点:

三、以文为诗溯源:

孟浩然“韵高而才短”平议

一、前人之评价:

明皇世章句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之尤,介其间能无愧者,唯吾乡之孟先生也。——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宋许顗《彦周诗话》

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才料耳。——《历代诗话》引苏轼语

二、才短之体现:

1.从诗体看,孟长于五言而短于七言;五言之中,又长于短制而拙于长篇。

2.从题材范围看,孟诗题材狭隘,基本上都是山水田园之作。

3.从对偶与用典看,对偶数量少且多不工稳,用典数量亦少。

孟浩然的被纯粹隐逸化

二、孟浩然栖心隐逸之被强化:

1.喜剧之序幕: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2.史籍之“实录”: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新唐书·孟浩然传》

3.后世之“美化”:

金銮消息远相招,雪满吟鞍过灞桥。处士本无经世志,强将诗句杜清朝。——元王恽《孟浩然灞桥图》……政(正)在灞陵风雪里,管是襄阳孟浩然。官家放归殊不恶,蹇驴大胜扬州鹤。莫爱东华门外软红尘,席帽乌鞾老却人。——元好问《灞陵风雪》

明主怜才若赐官,奔驰微禄负家山。狂吟一首笑归去,满路秋光上醉颜。——宋末郑思肖《孟浩然归隐图》

西风驴背倚吟魂,只到庞公旧隐村。何事能诗杜陵老,也频骑叩富儿门!——高启《题孟浩然骑驴吟雪图》4.孟浩然墓之“迁址”: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新唐书·孟浩然传》

孟浩然故居在襄阳鹿门山。——明顾道洪《襄阳外编》引《一统志》

孟浩然墓在鹿门山故居。——《明一统志》卷六十《襄阳府·陵墓》

孟浩然宅,在襄阳县东南鹿门山。——《嘉庆重修一统志》卷347《襄阳府》

襄阳城郭春风起,汉水东流去不还。孟子死来江树老,烟霞犹在鹿门山。——陈羽《襄阳过孟浩然旧居》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

岘山自高水自绿,后辈词人心眼俗。鹿门才子不再生,怪景幽奇无管束。——施肩吾《登岘亭怀孟生》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空余岘山色,千古共嵯峨。冢穴应藏虎,荒碑祗见苔。伊余亦惆怅,昨日郢城回。——贯休《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罗隐《孟浩然墓》鹿门埋孟子,岘首载羊公。——齐己《过鹿门作》

每每樵家说,孤坟亦夜吟。……亲载鹿门树,犹盖石床阴。——张蠙《吊孟浩然》

《文选》卷一五张平子《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李周翰注:“衡游京师,四十不仕。顺帝时,阉官用事,欲归田里,故作是赋。”

扬州鹤:《渊鉴类函.鸟.鹤三》引南朝梁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以"扬州鹤"形容如意之事。

金马门:汉代宫廷中学士待诏之地。

北阙:汉代上书奏事谒见之所,以北阙为正门。

羲皇:古代传说中三皇之一伏羲。

颍阳:颍水之北,传说古高士巢父、许由隐居之地。在襄阳

中圣:《太平御览》第844卷引用了鱼豢文化史知识的《魏略》一书:“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

一、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旧唐书·孟浩然传》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新唐书·孟浩然传》

青年时慕汉庞德公高风,与张子容同隐襄阳县东南鹿门山。——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前言孟浩然久居襄阳鹿门山——陈贻焮《唐诗论丛·孟浩然事迹考辨》

二、孟浩然真的隐居鹿门山吗?

1.孟浩然之隐居地是涧南园: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答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尝读《高士传》,最喜陶征君。日睹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余复何为者?恓恓徒问津。中年废丘壑,十上旅风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朝列,吾慕颍阳真。——《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京还赠张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侍御》

北涧流常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北涧浮舟》

2.孟浩然到鹿门山是“到此一游”: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题鹿门山》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

3.孟浩然的朋友曾隐居鹿门山: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相失。——《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白云先生王迥见访》

三、孟浩然未曾隐居鹿门山:

开元二十八年……终于南园,年五十。——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

《唐才子传》记载之失误: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诗篇唱答颇多。——《唐才子传·张子容》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孟浩然《寻张子容白鹤岩隐居》

四、孟浩然隐居鹿门山“神话”之产生:中唐

窃见故鹿门孟处士浩然……前日,辨觉佛寺岘首亭恭睹明公,垂意拳拳,将墓文表燧封起窀穸,阖境

缙绅,瞥闻嘉声,风动兴感,偕至踊跃。——《从樊汉南为鹿门孟处士求修墓笺》

襄阳城郭春风起,汉水东流去不还。孟子死来江树老,烟霞犹在鹿门山。——陈羽《襄阳过孟浩然旧居》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

岘山自高水自绿,后辈词人心眼俗。鹿门才子不再生,怪景幽奇无管束。——施肩吾《登岘亭怀孟生》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空余岘山色,千古共嵯峨。冢穴应藏虎,荒碑祗见苔。伊余亦惆怅,昨日郢城回。——贯休《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罗隐《孟浩然墓》鹿门埋孟子,岘首载羊公。——齐己《过鹿门作》

每每樵家说,孤坟亦夜吟。……亲载鹿门树,犹盖石床阴。——张蠙《吊孟浩然》

唐代的古体诗

一、古体诗的概念与范围:

1.概念:古体与古风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一:“今考唐人集录所标体名,凡效汉魏以下诗,声律未叶者名‘往体’。”2.范围:

A.狭义之古体诗: 狭义的古体诗主要指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

B.广义的古体诗: 广义的古体诗包括四言诗、乐府诗、楚辞、五古、七古、杂言古等。

C.齐梁诗的归属: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云:“按律诗者,梁、陈以下声律对偶之诗也。……梁、陈诸家,渐多俪句,虽名‘古诗’,实堕‘律体’。”清赵执信《谈龙录》云:“声病兴而诗有町畦,然古、今体之分,成于沈、宋。”

二、古体诗的体制特点:

1.句式虽较律诗参差,但大体整齐:

2.不苛求对仗:

3.不苛求平仄:

4.用韵自由(可押仄韵,可换韵,押韵多少无限制)

大体规则:

A.篇幅长短没有限制:

B.音律虽不拘平仄,但音顿自有大体的规律:

三、唐代的古体诗:——律诗诞生之后古体诗的演变

A.与律诗划清界线:

着意拗句(违反平仄常格),不拘粘对。

苛求句拙,力避其工。

B.古体诗而用律句:——入律古风

平仄向律诗靠近:

大量运用对偶:

唐代的律诗

一、律诗的名称:

1.律诗的概念:

2.律诗与绝句等之关系:

二、律诗创生的历史条件:

1.意义的淡化:

2.诗与乐的分离:

3.自然美的发现:

4.文学的自觉:

三、从齐梁体到唐代律诗:

1.声律规则的简化:

A.四声二元化:

B.把“拘忌”降低到最低限度:

2.律联规则的发展: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唐代律诗的特点:

1.每首诗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式:

3.用韵、篇章的定型:

1)可以造成对称之美。

2.固定的位置上使用对仗:

2)可以造成铺叙性。

C.力求严整工稳。不仅词性对,而且词类对(天对地,雨对风,皓月对长空)。

3)具有一定的庄重厚实之感。

B.避免合掌。

A.对仗上下句不得出现重复字(相同位置不能重复,不同位置也不能重复)。

3.用韵有固定的规范:

A.规范之一:押韵位置固定。除首句外,均在对句的句尾。

B.规范之二:只押平声韵。

C.规范之三:一韵到底。

D.规范之四:只押本韵。

五、五言律、七言律与长律(排律):

钱木庵《唐音审体》:

初唐诸家长律诗,对偶或不甚整齐,第二字或不相黏缀。……少陵作而沈、宋诸家可祧矣。故五言长韵、七言四韵律诗,断以少陵为宗。

王世贞《艺苑卮言》云:“七言排律,创自老杜。”

唐代的绝句

一、何为绝句:

1.截取律诗之半:

明吴讷《文章辨体》引《诗法源流》:

绝句者,截句也。后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前四句;前两句对者,是截后四句;皆对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对者,是截前后各两句,故唐人称绝句为律诗。观李汉编《昌黎集》,凡绝句皆收入律诗内是也。

清施补华《岘傭说诗》:

五言绝句,截五言律诗之半也。有截前四句者,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也;有截后四句者,如“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是也;有截中四句者,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也;有截前后四句者,如“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是也。七绝亦然。

《岘傭说诗》:“谢眺以来即有五言四句一体,然是小乐府,不是绝句,绝句断自唐始。”

2.来源于南北朝民歌、古诗与古乐府:

A.源于南北朝民歌:

五绝:李重华《贞一斋说诗》云:“五言绝发源于《子夜歌》。”

七绝:高棅《唐诗品汇》:“《挟瑟歌》、《乌栖曲》、《怨诗行》,为绝句之祖。”

B.导源于汉古诗、古乐府: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演令充畅耳。有云绝句者,截取律诗一半,或绝前四句,或绝后四句,或绝首尾各二句,或绝中两联,审尔,断头刖足,为刑人而已。不知谁作此说,戕人生理。”

3.绝句的起源:

乐府杂曲歌辞《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较慎出入。

二、唐代的绝句:

1.绝句的分类:

按字数:五绝、七绝、六绝。

按句式:散绝、对散绝、散对绝、对绝。

按平仄: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平起平收(首句入韵)——五、七绝同。

2.绝句的特点:(律绝的特点)

与律诗相同者:每联平仄相对,两联间平仄相黏,用平声韵——属于近体诗。

与律诗不同者:

(1)对仗运用自由灵活:用不用、何处用均极灵活。

(2)不避重字:

王维《送别》:“王孙归不归。”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共话巴山夜雨时”。

3.唐代的连章组诗:

1)同题绝句组诗: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倚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2)异题绝句组诗:

白居易《重到城七绝句》

见元九

容貌一日减一日,心情十分无九分。每逢陌路犹嗟叹,何况今朝是见君!

高相宅

青苔故里怀恩地,白发新生抱病身。涕泪虽多无哭处,永宁门馆属他人。

张十八

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转殿监。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

刘家花

刘家墙上花还发,李十门前草又春。处处伤心心始悟,多情不及少情人。

裴五

莫怪相逢无笑语,感今思旧戟门前。张家伯仲偏相似,每见清扬一惘然。

仇家酒

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春来感事深。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

恒寂师

旧游分散人零落,如此伤心事几条。会逐禅师坐禅去,一时灭尽定中消。

4. 绝句与音乐:

开元中,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共诣旗亭,贳酒小饮,有梨园伶官十数人会宴,三人因避席隈映,拥炉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奏乐皆当时名部。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为优。”初讴昌龄诗,次讴适诗,又次复讴昌龄诗。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指诸妓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次至双鬟发声,果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云云,因大谐笑。诸伶诣问,语其事,乃竟拜,乞就筵席。三人从之,饮醉竟日。

《全唐诗话》:禄山之乱,李龟年奔放江潭,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秋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此皆王维所制,而梨园唱焉。

唐诗的句法

一、唐诗的三种句法:

1.名词性句法:

T·E·休姆在《沉思者》:如同代数学一样,在散文中,具体事物包含在按一定规律活动的符号和代码之中,没有任何形象化的可能性,……人们只能在这个过程的终结把X3和Y3还原成物质事物。而诗无论从那个方面都可以看作是在努力避免散文这种特征。它不是迥然不同的语言,而是一种具体可感的语言,它是一种完整地传达感觉的直观语言,它总是企图抓住你,使你不断地看到物质事物,阻止你滑向抽象的过程,它选择新鲜的名称和比喻,倒不是因为这些名词和比喻新鲜而人们又不喜欢旧的,而是因为旧的词语不能表现物质事物而且会成为抽象的代码。诗中的意象不是藻饰而是直观语言的精华。诗是一个领你散步的漫游者,而散文则是把你送到目的地的火车。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庞德《在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幽灵般的面孔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2.动作性句法:

费诺罗萨《作为诗歌媒介的汉语书面文字》:

所有的真实都必须在句子中表达,因为他们都是力的转移。闪电的光芒就是自然界的句子,它在乌云和大地之间进行传递。自然中没有一个过程能少于两个因素,自然界的所有过程都是如此,光、热、化学亲合

力、人的意愿都具有这种共同特征,即都要进行力的再分配。其过程可以这样表示:

从某物传递到某物

如果把这种转移看作某个施动者自觉或不自觉的动作,那么上述公式可改为

施动者动作动作对象

韩翃《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

卢纶《塞下曲》:将军夜引弓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3.推论性句法:

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二、三种句法的功能:

1.名词性句法:

A.画面性较强:

B.意象独立性强:

C.往往表达共时性的世界,即往往表现空间的事物:

D. 表达的世界往往更接近客观的世界:

E.易产生歧义:

2.推论性句法:

A.意象独立性较差:

B.往往表达历时性的世界:

C.更接近主观性的世界:

D.不易产生歧义

E.表达意义较为复杂:

3.动作性句法:——介乎名词性句法与推论性句法之间

唐诗中的诗眼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晴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一、从无眼到有眼:“诗眼”的形成过程: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平平道去,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

费锡璜《汉诗总说》:“诗至宋齐,渐以句求,唐贤乃明下字之法。汉人高古天成,意旨方且难窥,何况字句?故一切圈点,既不敢用,亦不必用。

1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孤屿媚中川”。

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诗眼的意义:丰富诗句的意义表达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

韦应物《遊开元精舍》:“绿荫生昼静”。

杜甫《后游》:“野润烟光薄”。

三、篇法、句法、字法与诗眼:诗眼评价纵览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八《贾岛忤旨》:“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岛并辔语笑,同入府署,共论诗道,数日不厌,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2

卢延让《苦吟》:“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為著者之乎。”

贾岛《自题》:“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留。”

《诗话总龟》后集卷一三:“陈去非尝谓:余言唐人皆苦思作诗,所谓‘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发生’之类是也,故造语皆工,得句皆奇。”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句字,亦末矣。”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篇法之妙,有不见句法者;句法之妙,有不见字法者。”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夸了一阵诗眼后,林黛玉劈头就说了一段:“词句究竟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3

明胡应麟《唐音癸籤》卷四:“好诗句法浑涵,不可以一字求。句中有一字可摘为眼,非诗之至也。才有此句法,便不浑涵。昔人谓石之有眼,为研之一病,余亦谓句中有眼,为诗之一病。此最诗家三昧不可不知。”4

5

第四节、周邦彦

一、生平:

倾向变法派;性格耿直

二、创作:——注重思索安排,以思力入胜

1.内容:

(1)羁旅行役:

(2)咏物:

2.艺术:

(1)章法——跳跃性回环往复式结构: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

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

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

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2)句法:(A)自铸伟词。(B)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同己出。

(3)音律:精严

6

“门”意象的意义分析

德国哲学家G·齐美尔《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世人无时无刻不站在门的里边和外边,通过门,人生的自我走向外界,又从外界走向自我。(涯鸿、宇声等译,第1页,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一、门的语源、文化、象征意义:

1.语源意义:

《周易·系辞下》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韩非子·五蠹》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2.文化意义:

郑玄《礼记·月令》“九门”下注云:“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雉门也,库门也,皋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也,关门也。”

3.象征意义: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二、门的象征意蕴分析:

1.温馨家园: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雉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对酒鸡黍熟,闭门风雪时。(祖咏《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

2.拒绝与反叛:

李中《所思》:门掩残花寂寂,帘重斜月悠悠。纵有一庭萱草,何曾与我忘忧。

3.本真的呼唤:

A.倚门——亲情的呼唤: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李景《长安除夜作》

长安朔风起,穷巷掩双扉。

新岁明朝是,故乡何路归。

B.长门怨——爱情的呼唤:

王建《长门》

长门闭定不求生,烧却头花卸却筝。

病卧玉窗秋雨下,遥闻别院唤人声。

唐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阶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C.空门——解脱的呼唤:

王维《叹白发》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三、闭门——一个意象的分析:

1.闭门:逃避世俗:

薛能《赠隐者》:门前虽有径,绝向世间行。

卢仝《客淮南病》:且喜闭门无俗物,四肢安稳一张床。

皎然《寄昱上人上方居》:厌向人间住,逢山欲懒归。片云闲似我,日日在禅扉。

2.闭门:诗意栖居

王维《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元白研究新乐府诗

一、写作背景:

1.元和四年

2.李绅先作,元稹次之,白居易又次之

二、作品数量:

李绅二十首(已佚)

元稹十二首

白居易《新乐府》五十篇(另有《秦中吟》十首及其他讽谕诗共122首)

三、写作取法:

李、元似无明显取法,白居易则主要取法《诗经》。

白居易五十首新乐府,有总序,即摹毛诗之大序;每篇又有一小序,即仿毛诗之小序。

《新乐府总序》云:“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婢仆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及荐枕席,义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谓终讬,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以礼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栉。没身永恨,含恨何言!——《莺莺传》

1)元作一篇以一事为主而兼及其他,白作“一吟悲一事”。

四、组织安排:

元稹《上阳白发人》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良人顾望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醉(配)深宫作宫婢。御马南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合宫弃。宫门一闭不复开,上阳花草青苔地。月夜闲闻洛水声,秋池暗度风荷气。日日长看提象门,终身不见门前事。近年又送数人来,自言兴庆南宫至。我悲此曲将彻骨,更想深怨复算鼻。此辈贱嫔

何足言,帝子天孙古称贵。诸王在閤四十年,十宅六宫门户閟。隋炀枝条袭封邑,肃宗血胤无官位。王无妃媵主无婿,阳亢阴淫结灾累。何如决壅顺众流,女遣从夫男作吏。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2) 元作有相近之意而见于两篇者,而白作一篇一意,较为分明:

如元稹《法曲》咏胡音于安史乱后之侵逼华声,而《立部伎》咏胡音夺雅音之正,虽所述不无差异,但亦多相近之处。而白作每篇唯咏一事,持一旨,而不杂以他事及他旨,本篇所持之旨,亦不杂入他篇。陈氏谓之“不杂不复”。

3)元作次第安排似无深意,而白作则用意周密:

元稹新乐府篇目:白居易新乐府篇目:

1.上阳白发人1.《七德舞》美拔乱陈王业也

2.华原磬2.《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

3.五弦弹3.《二王後》明祖宗之意也

4.西凉伎4.《海漫漫》戒求仙也

5.法曲5.《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6.驯犀6.《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7.立部伎7.《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8.骠国乐8.《胡旋女》戒近习也

9.胡旋女9.《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10.蛮子朝10.《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11.缚戎人11.《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12.阴山道12.《捕蝗》刺长吏也

13.《昆明春水满》思王泽之广被也

14.《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也

15.《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16.《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17.《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18.《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19.《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20.《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21.《骊宫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22.《百链镜》辨皇王鉴也

23.《青石》激忠烈也

24.《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

五、作品句式:

李作无考,元作以七字句为其常则,白居易之作则多以重叠三句后接以七字句,或三字句后接以七

字句。

《胡旋女》(元稹)

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

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吸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圆变。

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柔软依身著佩带,裴回绕指同环钏。

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君心君眼眩。君言似曲屈为钩,君言好直舒为箭。

巧随清影触处行,妙学春莺百般啭。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

《胡旋女》戒近习也(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六、元作稍嫌硬涩未融,白作则明白晓畅:

元稹《立部伎》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

太宗庙乐传子孙,取类群凶阵初破。

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云雷磨。

初疑遇敌身启行,终象由文士宪左。

白居易《立部伎》

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七、虽同为讽咏时事而作,但白作较元作主旨显豁: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长恨传》版本辨正

一、宋代《长恨传》主要版本:

1.《太平广记》(以下简称《太》)本

2.为《文苑英华》(以下简称《文》)本

3.为《白氏文集》本

4.为《丽情集》(以下简称《丽》)本

二、《长恨传》“创作缘起”辨正:

《太》本《长恨传》:

至宪宗元和元年,盩厔县尉白居易为歌,以言其事,并前秀才陈鸿作传,冠于歌之前,目为《长恨歌传》。明刻《文》附《丽》本《长恨传》(《京本大曲》本同):

元和年冬十二月,太原白居易尉于盩厔,予与琅琊王质夫家仙游谷,因暇日携手入山,质夫于道中语及于

是。白乐天,深于思者也,有出世之才,以为往事多情而感人也深,故为《长恨词》以歌之,使鸿传焉。世所隐者,鸿非史官,不知;所知者,有《玄宗内传》今在。予所据,王质夫说之尔。

《文》本《长恨歌传》: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邪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1.《太》本明显伪误,证据有三:

(1)称宪宗庙号。

(2)陈鸿自称“前秀才”。据徐松《登科记考》卷一六载,陈鸿永贞元年进士及第。又据唐李肇《国史补》卷下载:“进士……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唐摭言》卷一《述进士下篇》载:“……所以韩中丞仪尝有《知闻近过关试》,仪以一篇记之曰:‘短行纳了付三铨,休把新衔恼必先。今日便称前进士,好留春色与明年。”

(3)“并前秀才陈鸿作传,冠于歌前,目为《长恨歌传》”云云,显然不像陈鸿口吻。

2.《文》本叙述虽详尽,但也不无疑窦。证据如下:

(1)《文》本作“鸿与琅邪王质夫家于是邑”。《丽》“予与琅邪王质夫家仙游谷”。

白居易《酬王十八见寄》云:“秋思太白峰头雪,晴忆仙游洞口云。未报皇恩归未得,惭君为寄北山文。”白居易《和王十八蔷薇涧花时有怀萧侍御兼见赠》:“霄汉风尘俱是系,蔷薇花委故山深。怜君独向涧中立,一把红芳三处心。”

白居易《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题下自注云:“王居仙游山”。

《唐文粹》卷七五载其《大统记序》:“臣少学乎史氏,志在编年。贞元丁酉岁登太常第,始闭居遂志,乃修《大纪》(按:指《大统记》——引者注)三十卷。七年书就,故绝笔于元和六年辛卯。”

白居易《早朝贺雪寄陈山人》:“忽思仙游谷,暗谢陈居士。暖覆褐裘眠,日高应未起。”

(2)《丽》本称白居易所作为《长恨词》:

《韵语阳秋》卷十五:“……然明皇用杨太真舞,故《长恨词》云:‘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则当以一人为正。

《锦绣万花谷·前集》卷四:“唐玄宗与杨贵妃避暑骊山宫,七日牛女相见之夕,夜半,妃独侍上,上凭肩,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故《长恨词》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李觏《读长恨辞》其一:“玉辇迢迢别紫台,系环衣畔忽兴哀。临邛漫道蓬山好,争奈人间有马嵬。”其二云:“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有君王不动心。”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矛盾”:“张处士《忆柘枝》诗曰:‘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属阿谁?’白乐天呼为‘问头’,祜矛楯之曰:‘鄙薄问头之诮,所不敢逃,然明公亦有《目连经》。《长恨辞》云:‘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岂不是目连访母耶?”

(3)各本所记写作日期的差异:

《太》卷二○二“陈琡”引《玉堂闲话》:“陈琡,鸿之子也。鸿与白傅传《长恨词》,文格极高,盖良史也。”《文》本:“元和元年冬十二月”。

《太》本:“至宪宗元和元年”。

《丽》本:“元和年冬十二月”。

元稹《莺莺传》:“贞元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于予靖安里第……”

李逊《游妙喜寺记》:“时元和八月十五记。”

乔潭《裴将军剑舞赋序》:“元和秋七月,羽林裴公献戎捷于京师…”

苏颋《素木盘盂铭》:“先天岁夏五月,颋蒙恩旨,传还京洛……”。

(4)“予”与“鸿”:

白居易《记异》:“元和八年秋七月,予从祖兄曰皞自华州来访予,……兄热行方渴,……悸然大异之,不敢留,上马疾驱,来告予。予亦异之,因讯其所闻。……厥所去予舍八九里,因同往访焉。……明年秋,予与兄出游,因复至是。……”

《太平广记》卷344《王裔老》:“唐元和八年,翰林学士白居易丁母忧,退居下邽县。七月,其从祖兄曰皞自华州来访居易,…皞热行方渴,…悸然大异之,上马疾驱,来告居易,且闻其所言云云甚多,不能殚记。…厥所去居易舍八九里,因同往访焉。…”注:“出《白居易集》。”

(5)传奇题目:

三、《长恨传》正文辨正:

1.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文》)

先是,元献皇后、武惠妃皆有宠,相次薨谢,……(《丽》)

《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上》本传:“玄宗贞顺皇后武氏,则天从父兄子恒安王攸止女也。……及王庶人废后,特赐号为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

《新唐书》卷七六《后妃上》本传:“玄宗贞顺皇后武氏,恒安王攸止女,……时王皇后废,故进册惠妃,其礼秩比皇后。”

《唐会要》卷三“皇后”:“皇后武氏,恒安王攸止女。……及王皇后废,赐号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

《唐会要》卷三“内职”:“旧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

《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上》:“开元中,玄宗以皇后之下立四妃,法帝喾也,而后妃四星,一为正后,今既立正后,复有四妃,非典法也,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一品。”(2)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浴,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文》)时岁十月,驾幸骊山之华清宫,浴于温泉。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浴。灵液不冻,玉树早芳,春色澹荡,思生其间。上心油然,恍若有遇。顾宫女三千,粉光如土。使搜诸外宫,得弘农杨氏女,既笄矣。(《丽》)

(3)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文》)开元中,六符炳灵,四海无波,礼乐同,人神和,天子在位岁久,……方士传汉天子命,……验于汉天子。

(4)呜呼!蕙心纨质,天王之爱,不得已而死于尺组之下,叔向母云:“其(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曰:“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丽》)

嘻!女德,无极者也;死生,大别者也,故圣人节其欲,制其情,防人之乱者也。生感其志,死溺其情,又如之何?(《丽》)

(5)(贵妃)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人),或为(世)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使者还奏太上皇,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南宫宴驾。(《文》)

《长恨歌》研究

一、《长恨歌》研究的历史回顾:

1. 隐事主题说:

俞平伯主要论据:

第一,《长恨歌》与《长恨传》所述故事大致相同,如非另有他意,未免“屋上架屋”,创作意图殊难索解。

第二,《长恨传》末云:“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李、杨事迹既载于国史,不应担心“与时消没”,故《长恨歌》所述应为“世所不闻”的“隐事”,第三,假如《长恨歌》非另有所隐,行文至马嵬之变已足,而其后“海上仙山”之描绘,“似马嵬之事不足为恨,而天人修阻为可恨者。”即生离而非死别才是白居易所欲表达的真正“长恨”。

第四,《长恨歌》云:“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杨贵妃之尸既无,喋血马嵬自非事实真相,故遣道士上天入地四处寻觅,而其实方士乃明皇所派遣寻访杨贵妃之使者之托辞耳。

第五,方士“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而终于于海上仙山寻到杨贵妃,表明杨贵妃仍居留人间。“其中绰约多仙子”,又似杨贵妃非清净独居之道士,而“唐之女道士院迹近倡家”。

第六,《长恨歌》叙述方士初见杨贵妃,正值杨贵妃睡觉初起,“九华帐里梦魂惊”,极仓促之致。而“云鬓”、“花冠”之句,又似钗横鬓乱,而非独居杨妃之形象矣。

第七,方士持归之信物,一为钿合金钗,一为七夕密誓。前者或可窃取,后者则无法臆造,因知方士所见之杨贵妃为真,而非骗人之虚言。

2.讽谕主题说:

第一、继承传统的学术研究思路,坚持“以史证诗”的研究方向。

第二、强调《歌》与《传》不可分割,以《传》之“创作缘起”对白居易写作意图的推测佐证《歌》具有讽谕意义。

第三、联系白居易新乐府《李夫人》、《胡旋女》、《上阳人》等,证明白氏在新乐府诗中对李、杨情事是持批判讽刺态度的,他在《歌》中对李、杨情事也应该且必然持讽谕态度。

第四,结合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创作主张来探讨《长恨歌》之主题。

3.爱情主题说:

第一,李、杨可能而且确实存在真正的爱情。

第二,白氏把《歌》归入感伤诗,表明他对李、杨故事的定位,因此不能用他创作讽谕诗时提出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解释《歌》。

第三,《歌》与《传》应分别对待,不能等同。

第四,《歌》前半部分对李、杨爱情生活的描写,有些诗句含有一定的讽刺或谴责意味,但并不影响它的爱情歌颂主题。

4.双重主题说:

前半部分批判李、杨荒淫误国,后半部分歌颂李、杨真挚爱情。

讽刺与歌颂的矛盾与统一:李、杨问题的复杂性

5.时代感伤主题说与自伤主题说:

二、《长恨歌》的主题:

1.《长恨歌》主题的表层意蕴:

(1)李、杨是否存在真正的爱情: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

上穷碧落下黄泉,……

(2)《长恨歌》是否只写了李、杨的爱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3)爱情与怠政是什么关系:

(4)李、杨悲剧的因果链条:

(李隆基)始则求其人而未得,既得而爱幸之,即沦惑而不复理朝政矣。不独宠妃一身,而又遍及其宗党;不惟不复早朝,益且尽日耽于丝竹,以致禄山倡乱,乘舆播迁。——(明)唐汝询《唐诗解》

我想天宝皇帝,只为宠爱了贵妃娘娘,朝欢暮乐,弄坏朝纲,致使干戈四起,生民涂炭。——(清)洪升《长生殿》第36出《看袜》

只可惜当日天子宠爱了贵妃,朝欢暮乐,致使渔阳兵起。

——(清)洪升《长生殿》第38出《弹词》

贪爱——怠政——朝政紊乱——安史之乱——杨妃惨死——分离(生离之悲)

(5)悲剧是否都是善恶冲突造成的: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二首》之一

“以天下之王,不能庇一弱女”

——(明)陶宗仪等《说郛三种》(120卷本)陈传后附文

(6)白氏对李、杨爱情的态度:歌颂、谴责还是二者均非

(A)白居易为何隐去李隆基取杨贵妃“于寿邸”:

(B)白居易为何要写李杨的怠政,又为何把它们仅仅局限在因爱而引起的怠政方面,而不把李隆基之怠政一并抖出来:

(7)“鱼”与“熊掌”的选择困惑能给人们什么启示:

(8)解读张文潜《七夕歌》与杜甫《新婚别》、《新安吏》:

七夕歌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处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

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

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

别多会少知奈何,却忆从前恩爱多。

……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傍。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奈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襦裳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暮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2.《长恨歌》主题的深层意蕴:

讥明皇迷于色而不误也——(明)唐汝询《唐诗解》

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文苑英华》本陈传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崩溃腐化的现象,决不是原因。—--鲁迅《关于女人》

(1)帝王权力之不可制约:

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足矣。——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四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礼记·大学》

(2)古代制约君主权力之途径:

A.君主自制其心:

三皇之为君也无常心,以天下心为心;五帝之为君也无常欲,以百姓欲为欲。顺其心以出令——因其欲以设教。——白居易《策林一·不劳而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吾在位以来,所制多矣。奇丽服玩,锦绣珠玉,不绝于前,此非防欲也;雕楹刻桷,高台深池,每兴其役,此非俭志也;犬马鹰鹘,无远必致,此非节心也;数有行幸,以亟劳人,此非屈己也。斯事者,吾之深过,勿以兹为是而后法焉。——李世民《帝范》

(B)大臣上书讽谏:

(C)对上天之畏惧:

(3)君主权力之不可制约与李杨的爱情悲剧:

(4)唐宣宗的无奈:

宣宗时,越守进女乐,有绝色。上初悦之,数日赐予盈积。忽晨兴不乐,曰:“明皇帝只一杨妃,天下至今未平,我岂敢忘?”召诣前曰:“应留汝不得。”左右奏:“可以放还。”上曰:“放还我必思之,可赐鸩一杯。”——宋王谠《唐语林》卷七

(5)理想之政治与不完美之现实:

外国文学史的自我整理教材 大三2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发源地): 奠基人:斯丹达尔——《意大利绘画史》 《拉辛与莎士比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阿尔芒斯》 《红与白》 《巴马修道院》——生前唯一获得成功的作品 《红与黑》三个层面:社会、宗教、象征(对比《白鲸》里面的三个层面) 巴尔扎克——《克伦威尔》 《舒昂党人》 《三十岁的女人》 《人间喜剧》:《高老头》 《葛朗台》 《弃妇》《农民》《幻灭》《古物陈列室》《高利贷者》 《纽沁根银行家》 梅里美(1807-1870)——1845《卡门》(即《嘉尔曼》)——主人公卡门是一个“拥有娇小而出色的姿态,热情如火的大眼睛里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而浪荡的吉普赛女郎——“绝对自由”否定了资本主义文明,但“绝对主义”也毁灭了嘉尔曼自己。 小仲马(1842-1895)——《茶花女》 都德(1840-1897)——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梅塘集团成员 《小东西》——少年爱赛特,饱受欺凌 《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世界性名篇 巴黎公社文学: 鲍狄埃——《国际歌》——民歌复唱形式,呼吁革命 米雪尔——“红色圣女”,《红石竹花》——为烈士而作 瓦莱斯——自传长篇——《童年》《中学毕业生》《起义者》 克莱芒——《樱桃时节》——赞美公社女护士员 英国: 前期的:(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雾都孤儿》 《旅美札记》 《马丁朱十尔维特》 《董贝父子》 《荒凉山庄》 《小杜丽》 《伟大的期望》 四部作品:《艰难时世》 《大卫科波菲尔》——自传体小说 《远大前程》 《双城记》

萨克雷——讽刺作家,道德训诫。维多利亚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果戈理是带泪的讽刺) 《名利场》——“没有主人公的小说”,在这个被金钱权势压挤下的名利场中正面人物丧失,金钱是真正的主人公。 穷女儿,蓓基夏泼——向往上流社会,不择手段的女冒险家 富小姐,艾米利亚—— 勃朗特姐妹——夏洛蒂——《简爱》——简爱、罗切斯特 艾米莉——《呼啸山庄》——希刺克里夫、凯瑟琳 盖斯凯尔夫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 《玛丽巴顿》 宪章派诗歌——19世纪三四十年代 琼斯 林顿 梅西 维尔特——恩格斯称他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后期的: 哈代——宿命论和悲观色彩较浓、“威塞克斯系列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 《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 萧伯纳——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 继承易卜生社会问题局的传统,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指出“戏剧的使命在于振奋人心迫使人们进行思考,引起痛苦,反对戏剧当做消遣。 《鳏夫的财产》——资本家的财产来自对农民的剥削 《华伦夫人的职员》 《伤心之家》——具有象征性的著名巨作。模仿契柯夫风格,副标题“俄国风格英国主题的狂想曲” 《巴巴拉少校》——代表作 高尔斯华缕 柯南道尔——侦探小说 德国: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毕希纳——20世纪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 《丹东之死》丹东反对雅各宾党人,用激进民主主义的专政方法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维尔特——恩格斯称他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刚十八岁》等作品民歌风格 凯勒——《绿衣亨利》 北欧: 安徒生——丹麦——《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 勃兰克斯——丹麦——研究现实生活、研究19C前期法、德、英诸国文学的流向和内因 《十九世纪文学思潮》 挪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坛四杰”:易卜生——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 《群鬼》 《人民公敌》 《玩偶之家》——

(完整版)外国文学常识大全【精】整理版,推荐文档

外国文学常识大全 英国 作者说明 莎士比亚(1564–616)著名戏剧家诗人。文艺复兴:是14至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化革新运动。代表作: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 笛福(1660–1731)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1667—1745))幻想小说《格列佛游记》 拜伦(1788–1824)浪漫主义诗人长篇政治讽刺诗《唐璜》 雪莱(1792—1822)浪漫主义诗人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狄更斯(1812–187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长篇小说《艰难时世》、《双城记》。 萨克雷(1811–1863)长篇小说《名利场》 夏洛蒂·勃朗特(姐)(1816–1855) 艾米丽·勃朗特(妹)(1818–1848)长篇小说《简·爱》,长篇小说《呼啸山庄》 哈代(1840–1828)长篇小说《苔丝》又名《德伯家的苔丝》 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人,1876移居英国,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苹果车》 柯南道尔(1859—1930)《福尔摩斯探案》 法国 作者说明 拉伯雷(1494–1553)长篇小说《巨人传》 莫里哀(1622–1672)喜剧名作有《伪君子》、《吝啬鬼》和《唐璜》

司汤达(1783–1842)《红与黑》 巴尔扎克(1799–1850)九十作部作品收编为《人间戏剧》,是世界文学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创作之一。 雨果(1802–1885)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极出代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大仲马(1802–1870)《三个火枪手》(即《三剑客》)、《基度山伯爵》 福楼拜(1821–1880)《包法利夫人》 都德(1840–1897)代表作《伯林之围》、《小东西》 莫泊桑(1850–1893)短篇《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一生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部长篇,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 罗曼·罗兰(1866–1944 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 德国 作者说明 歌德(1749–1832),诗人、剧作家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席勒(1759–1805),诗人,剧作家《阴谋与爱情》 海涅(1797–1956),诗人、政论家《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意大利 作者说明 但丁(1265–1321)叙事长诗《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但丁被恩格斯称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薄伽丘(1313–1357)短篇小说《十日谈》,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 歌尔多尼(1707-1793)喜剧作家。一生写有250多部剧本,代表作有:《女店主》、《一仆二主》。

外国文学史历年考题汇总

外国文学史历年考题汇总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名词解释: 2012年1月 1、唯美主义文学 2、拜伦式英雄 3、文艺复兴 4、黑色幽默 5、俳句 2012年10月 6、七星诗社 7、三一律 8、小人物 9、迷惘的一代 10、《旧约》 2013年1月 11、人文主义 12、《吝啬鬼》 13、心灵辩证法 14、“硬汉子”形象 15、白桦派 2013年10月 16、教会文学 17、奥涅金 18、威塞克斯小说 19、战壕真实派 20、俳句 2014年4月 21、市民文学 22、唯美主义 23、复调小说 24、新小说派 25、《雅歌》 2014年10月 26、《堂吉诃德》 27、古典主义 28、多余人 29、荒诞派喜剧 30、旅美派 2015年4月 31、骑士文学 32、湖畔派 33、社会问题剧 34、冰山原则 35、《古兰经》

2015年10月 36、大学才子派 37、感伤主义 38、含泪的笑 39、意识流小说 40、《亡灵书》 2016年4月 41、荷马史诗 42、“狂飙突进”运动 43、自然派 44、加西亚-马尔克斯 45、《万叶集》 二、简答题 2012年1月 1、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简述《百年孤独》的主题。 3、简述沙恭达罗的艺术形象。 2012年10月 4、简述《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5、简述《红与黑》书名的象征意义。 6、简述古代东方文学的主要特征。 2013年1月 7、简述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命运观念。 8、简述《荒原》的艺术特点。 9、简述《戈丹》的思想内容。 2013年10月 10、简述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11、简析《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的形象。 12、简述《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 2014年4月 13、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14、简述《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 15、简析《戈丹》中的何利形象。 2014年10月 16、简析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17、简述《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形象。 18、简述《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2015年4月 19、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1、简述《雪国》的艺术特色。 2015年10月

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六章 社会角色

第六章社会角色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学者将它引入社会学,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 (一)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二)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三)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四)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所有这些就构成了角色集。 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角色区分为多种类型: (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所谓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所谓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又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二)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这是根据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所做的区分。所谓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自觉的角色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经常体验到的。所谓不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一般说来,当前述的、形成自觉角色的那些原因不存在时,人们就容易形成不自觉的角色。 (三)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这是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上所做的区分。所谓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属于这类角色的,如警察、法官、各级党政干部、党员、团员等等。所谓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例如,父母、夫妻、子女、亲戚、朋友、同学、顾客、乘客等大量日常生活中的角色都是开放性的。 (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这是从社会角色追求的目标上所做的区分。所谓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

外国文学整理

填空25~30个; 名解4~5个,4’例:文艺复兴,需答出时间、地点、理念、代表人物及作品 简答4个,答要点即可 论述2个,材料结合理论进行分析(作家、作品) 1、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北非地区) 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今主要为伊拉克领土) 古印度文明(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古中国文明(今中国、蒙古、朝鲜半岛等) 2、西方文明的源头:两“希”文明——(古)希伯来文明(今主要为中东地区) (古)希腊文明(今地中海沿岸的亚非欧广大地区) 3、希伯来文明的来源、发展的历史: 从希伯来人到以色列人(犹太人) 1、希伯来人(Hebrew,意为“渡河而来的人”) BC20-18世纪,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趋于衰落,在此期间,一位名叫亚伯兰(Abram)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Ur)迁徙到迦南(Canaan,今巴基斯坦境内)。 2、迁徙后,亚伯兰更名为亚伯拉罕(Abraham)→以撒(Isaac)→雅各(Jacob)→12子,其子孙又演化为12部落,并称“以色列人”(意为“与神角力者”、“与天使争宠的人”)。 3、逃亡埃及:约BC1720年,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开始了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历史。 4、出埃及记(Exodus):BC14-13世纪,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逃出埃及。 5、西奈半岛上的“摩西十诫”,从此,以色列人自觉认同为“上帝的选民”,这也是维系犹太民族的纽带。此后,希伯来人的称谓便被以色列人取代。因为希伯来人、以色列人信奉犹太教,因此又称“犹太人(民族)” 4、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关系 1、犹太教(Judaism)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世界三大一神信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一。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就是信仰惟一的、无形的、永恒的上帝。 2、犹太人坚信,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并以学习和祈祷的方式来尊奉上帝。 3、“摩西十诫”:犹太人与上帝订约,约法即《旧约全书》,简称《旧约》。犹太人认为《旧约》就是上帝(名字Y ahweh音译“耶和华”)对他们的召唤。 4、宗教信仰的力量:犹太教的历史基本反映了犹太民族的精神史和变迁史,也是犹太人强大的精神支柱,尽管饱经近两千年的颠沛流离(从公元70-135年,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失败后,直至1948年5月14日),这个民族依然紧紧团结在一起。 二、救世主信仰的萌发与基督教的兴起: 1、公元纪年前后,罗马帝国的势力逐渐扩张,波及犹太民族地区;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残虐统治,救世主(弥赛亚)信仰在犹太教徒中逐渐萌生,这一支脉逐渐从犹太教中分离出去,这便是基督教的起源。 2、基督教信徒主要为劳苦大众,他们反对罗马帝国统治的态度尤其激烈,因此受到了严重迫害。耶稣基督就是因四处宣扬教义反抗罗马当局的统治而被处以极刑,钉死在十字架上。 5、古希腊文明爱琴海畔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重要源头,也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之一。 6、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其核心。 基本内容: (1)神的故事:古希腊人把自然现象形象化,体现出强大的想象力; (2)英雄传说:对历史性传奇人物及其相关事件的崇拜或理想化表述。 形成与发展

外国文学史下册复习要点演示教学

外国文学史复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 :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 后出现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的文学思潮,属于资产阶级文学范畴。特征:真实性(生活、历史、细节);批判性(社会、内部心灵);典型性(再现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 1、法国是欧洲19c现实主义文学的策源地:a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 亚》(宣言书)“反映当代生活”;b《红与黑》奠基之作。 2、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期:1850前,脱胎于浪漫主义小说,带有其痕迹(司 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 1850后,福楼拜:如实反映平庸时代里平庸的人和平庸的事,叙事上重大革新。 3、《红与黑》 * ;(1)书名的意义:a从生活道路看,红代表军服,黑象 征教士道袍,于连谋取前程的两种道路;b历史背景,红-拿破仑时代,黑-封建统治,于连活在两者交接的时代;c创作意图,两个预言性场面:血红的圣水和写有“第一部”的纸片。 2)解读:a历史小说b政治小说—副标题【1830年纪事】c爱情小说d命运小说(一平民青年奋斗史)。 3)于连悲剧:平民出身、才华横溢——封建复辟,性格特征—平民意识、矛盾、反抗、激情、傲骨。 4)艺术成就:a心理描写,心理独白:以冷漠态度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着力表现人物内心挣扎和对外部社会的态度;b人物塑造,性格鲜明:例如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从外貌到品行的塑造都非常鲜明,身居急需社会责任感的职责却有着虚伪贪婪的特质;c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渡:继承《汤姆·琼斯》的布局手法,,又向“空间”长篇小说过渡,时间地点迅速变化,人物若隐若现,呈现现代因素。 4、巴尔扎克的文学贡献:时代历史的书记员;金钱时代人类灵魂的发掘者特征——由外而内地反映生活 5、《人间喜剧》1)名词解释: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 的90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联成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包罗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画卷,标志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2)命名:写的都是悲剧,冠之“喜剧”,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嘲弄和批判。

社会学课件 社会角色

第二编第六章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之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义务、权利。 社会化的内容,就是培养社会角色,最后通过个人对社会角色的扮演表现出来。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米德首先将这一名词应用到社会心理学中,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一、社会角色的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来源 (1)美国芝加哥学派乔治. 米德(G. H. Mead) (2)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 林顿(R. Linton) (3)完形主义心理学或称格式塔心理学 (4)拟剧论 米德: 米德用此概念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研究了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即从想象扮演某个角色(嬉戏阶段)发展为成熟地承担某个角色(群体游戏阶段)。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扮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扮演规定大致的范围。林顿: 林顿把角色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他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个人接收和遵循这些规范。角色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角色表演是根据文化所规定的剧本进行的。 完形主义心理学 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角色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拟剧论(dramaturgical theory) 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第一观点 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为“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不仅包括用自己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对方,也包括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这实际上是对互动情境的设计。 第二观点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即预想的方式)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即情况更加复杂或发生变化)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 第三观点 戈夫曼提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在前台,人们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人们会把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隐匿在后台。在后台,人们可以放松、休息,以补偿在前台区域的紧张。前台和后台可以是,但又不一定是一个固定的地方。比如对于工作组织的成员来说,工作场所是前台,人们要按照工作规则行事,但下班以后去聊天的地方就是后台了。有时,前台和后台可能是同一个地方,只是情境发生了变化,前台变成了后台。工作之后人们回到家里是进入了后台,在夫妻因为家务而唠叨甚至争吵时,如果有客人敲门进来,夫妻会停止争吵,向客人显示出和睦的样子,这时,后台已经变成了前台。戈夫曼认为,人们不能将前台行为用于后台,也不能将后台行为用于前台,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该场合应有的行为,而其标准是社会的规范,即社会对角色行

《外国文学史》课后简答题 自己吐血整理

1.作为欧洲最早出现的文学,古代希腊文学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传统体现了早期西方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着原始的“人”的观点,它经由古罗马文化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与该民族的自然观宇宙观有密切联系。古希腊人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蕴藏着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意识。古希腊文学中最为突出的是人本精神。无论神话史诗还是喜剧,都满腔热情地讴歌生活,赞美人生,讴歌人类的勇敢聪明和智慧,占在宇宙的高度审视人和大自然的搏斗,礼赞人性的悲壮和崇高,体现出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的乐观精神。这一精神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思想的主要来源 希腊人以为人在世界上是孤独的无助地站立着的,且因为他时时地战胜阻碍,庄严的承受命运最严刻的判定,于是人道的崇拜便成了希腊生活与希腊宗教的主要特点。他们成就了简朴的直截的美:直白的真实的美。 2.希腊神话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 1)原始、野蛮、未开化。希腊民族在原始公社和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神话。由于希腊神话起源很早,所以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往往会带一种原始、野蛮、未开化的气息。

2)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希腊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原始欲望的象征表述。在神话中,神的意志和欲望就是人的意志和欲望,神和英雄们的所作所为、恣肆放纵的行为模式,隐喻了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希腊神话里真正具有宗教意义的神是命运,而那些热热闹闹的、欢愉活泼的、喧闹不已的诸神却没有一点宗教的意味。在希腊神话里表现了一个不出场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命运。它决定一切,包括神的命运也同样是由它决定的。因此,在希腊神话里面就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命运。3)人神同形同性论,处在核心地位是“人神同形同性论”,不仅使希腊神话较早的摆脱了兽型妖灵阶段,而且是深化体现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和以人为本、注重现实的精神。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有王或城邦统治者所垄断的,也不是高高在上,只供人们敬畏的神癨,而是属于整个希腊世界所有公民并生活与民众之中的神,神性与人性是相通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神和人都有男女的形态,但有时人完美的体现,神的形象体现着人的智慧和美之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但也和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 4)构建了一个多神系统。希腊人民以丰富、新奇的想象创造出了以宙斯为首的俄林波斯山众神,一般认为有十二主神。 5)赞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希腊人民通过创造神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展现自己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6)深刻的哲理意味。西绪弗斯滚石头,对一种看不见的终极目标的追求。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民在努力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希腊神话故事

外国文学复习整理

狄更斯 1.马克思、恩格斯称狄更斯是“时代的旗帜”、“出色的小说家” 2.《博兹特写集》小有名气 3.《匹克威克外传》一举成名 4.《奥立佛~退斯特》另一个别称《雾都孤儿》 5.《大卫~科波菲尔》半自传体小说 6.《艰难时世》最重要的社会小说 7.马克思把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双城记人物:梅尼特,露西,得伐石太太,代尔那) 哈代 简答:创作阶段 1.第一阶段:农村习俗,田园生活 基调:乐观,轻松,愉快 代表作品:《绿荫下》、《远离尘嚣》 2.第二阶段:农村毁灭史 基调:忧郁,迷茫,阴沉 代表作品:《还乡》、《卡斯特桥市长》 3.第三阶段:新农民命运 基调:悲怆,深沉,思辨 代表作品:《无名的裘德》、《德伯家的苔丝》

名词:1.威塞克斯小说:这些作品大多以作者的故乡一代农村生活为背景并且在小说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都服从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从而达到情为景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因此被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主要代表作品有《绿荫下》、《远离尘嚣》 陀思妥耶夫斯基 1.处女作:《穷人》一举成名 2.“残酷的天才” 3. 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 列夫~托尔斯泰 1.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2.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名词:2.托尔斯泰主义:指托尔斯泰于19世纪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主要内容是“道德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上帝之爱和向上帝呼吁,把上帝的信仰和道德的自我完善作为消除社会邪恶、改良社会的根本途径。托尔斯泰一方面对沙皇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进行最激烈的批判,表现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又竭力推行他的“托尔斯泰主义”表现出他思想的两面性和矛盾性。“托尔斯泰主义”作为他发明的救世新术,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重性。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

外国文学史 一、考试范围: 本门课教学大纲所设置的内容均为考试范围。 二、考试要求: 本大纲在每个章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凡属于“识记”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努力记忆,并在各种情况下准确辨识。“理解”部分要求学生不仅熟知其概念,还要理解其原理,并能够联系有关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及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意义加以简略说明。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做到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分析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中的重要问题,强调对综合能力的考察。总之,学生要在“识记”、“理解”、“掌握”三个知识层次上认真学习,系统把握,并能融会贯通。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概述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1)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

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历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最著名的诗人→萨福)和寓言; 3)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历史上又称“雅典时期”,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散文(历史著作→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和演说辞→苏格拉底)和文艺理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4)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2.理解:早期欧洲文学的各种样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3.掌握:奴隶主民主制与古希腊文学繁荣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神话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希腊神话中主要神的名字,尤其是古罗马神名。(注意区分古希腊神话名和古罗马神话名) 2.理解:俄林波斯神统。(从宙斯到赫斯提亚统称“俄林波斯圣山上的12主神”) 3.掌握:希腊神话的特征;希腊神话的价值,希腊神话不只是“希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

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

00540-外国文学史--(吐血整理)史上最完整版笔记小抄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文学、早期基督教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古希腊文学的特征与价值:1、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众多篇章程度不同地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古希腊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的文学样式。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价值: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三)古希腊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主要成就:神话、荷马史诗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代表作:(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又译《田功农时》:这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是研究古希腊神话的重要史料。 2、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 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史称“大移民时代”(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 主要成就:抒情诗和寓言抒情诗中琴歌(一种伴随着音乐的歌曲类诗体)成就重大。 萨福: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代表作《胜利颂》,17世纪古典主义把他的诗看作是“崇高诗歌”的典范。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希腊的民间口头创作,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非洲、亚洲等地。《伊索寓言》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在艺术上善用拟人或对比手法,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它对后来的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等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古典时期”(奴隶制全盛时期) 主要成就:喜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灵感说”(狂迷说) 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3、第三时期(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 主要成就:新喜剧、田园诗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

外国文学复习概要【吐血整理】【完整版】

?希腊神话的特征: 1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 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 ? 2 、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希腊神话“神人合一”。 ?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他们的冥界也充满光明、人间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 ?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既富有情趣,又极其深刻,是古希腊先民劳动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凝聚,也是早期人类智慧和思考的结晶,许多故事都寓意颇丰,发人深思,成为后世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又译《伊利亚特》):战争结束前51天的战事 ?《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希腊英雄伊达卡国王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后40天的故事 ?著名叙事诗人——赫西俄德:长篇叙事诗《工作与时日》(又译《农作与日子》)和《神谱》。《神谱》是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是最早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系统描述。?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萨福(约前612-?) :爱情诗,自然真挚,音乐性强。柏拉图称其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庆祭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动有关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前465)。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戏剧艺术的荷马”,现存7部,即《埃阿斯》(前442)、《安提戈涅》(前441)、 欧里庇得斯(前484—406) ,“舞台上的哲学家”,《美狄亚》 维吉尔(前70—前19)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他的重要作品有牧歌10章,田园诗4卷和史诗《埃涅阿斯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 ?(一)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二)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三)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四)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 ?(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禁欲主义、来世思想、意识形态特征、崇奉基督教思想) ?(二)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社会现实、英雄人物、英明帝王、忠君思想、宗教思想) ?(三)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下,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按其性质分类: ?1、教会文学 ?2、史诗与谣曲 ?3、骑士文学 ?4、城市市民文学

社会学课件社会角色

第二编第六章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LI的,就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之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 特定的责任、义务、权利。 社会化的内容,就是培养社会角色,最后通过个人对社会角色的扮演表现出来。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 笫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米德首先将这一名词应用到社会心理学中,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一、社会角色的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来源 (1)美国芝加哥学派乔治.米德(GH.Mead) (2)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R. Linton) (3)完形主义心理学或称格式塔心理学 (4)拟剧论 米德: 米德用此概念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研究了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即从想象扮演某个角色(嬉戏阶段)发展为成熟地承担某个角色(群体游戏阶段)。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扮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扮演规定大致的范围。林顿:林顿把角色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他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个人接收和遵循这些规范。角色是山社会文化塑造的,角色表演是根据文化所规定的剧本进行的。 完形主义心理学 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角色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拟剧论(dramaturgical

theory) 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Goffman),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第一观点 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主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LI中创造印象,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为“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不仅包括用自己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对方,也包括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这实际上是对互动情境的设计。 第二观点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即预想的方式)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即情况更加复杂或发生变化)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 第三观点 戈夫曼提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在前台,人们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询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人们会把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隐匿在后台。在后台, 人们可以放松、休息,以补偿在前台区域的紧张。前台和后台可以是,但乂不一定是一个固定的地方。比如对于工作组织的成员来说,工作场所是前台,人们要按照工作规则行事,但下班以后去聊天的地方就是后台了。有时,前台和后台可能是同一个地方,只是悄境发生了变化,前台变成了后台。工作之后人们回到家里是进入了后台,在夫妻因为家务而唠叨甚至争吵时,如果有客人敲门进来,夫妻会停止争吵,向客人显示出和睦的样子,这时,后台已经变成了前台。戈夫曼认为,人们不能将前台行为用于后台,也不能将后台行为用于前台,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该场合应有的行为,而其标准是社会的规范,即社会对角色行为的规定。一个成功的社会成员就

外国文学部分作品归纳

《玩偶之家》易卜生 主人公:海尔茂、娜拉 识记: 1、北欧作家。作品:"社会问题剧"《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2、全剧的关节点有什么威胁他们家? 信誉危机。 3、艺术特色: 《玩偶之家》以"追溯法"、"讨论"的运用和心理刻画的成功而著称。 《复活》(俄国)托尔斯泰 主要人物:马斯洛娃〈女〉,涅赫柳多夫〈男〉 识记: 1、列宁评语: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2、作品:1852年早期《童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特写集》 1869年中年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80年代中篇〈谢尔盖神父〉〈克莱采奏鸣曲〉〈伊万。伊里奇之死〉 80年代政论性作品:〈忏悔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论生命〉、〈天国在你们心中〉 3、小说中的民主倾向和社会批判倾向。 4、涅赫柳多夫的形象?P401 1.托尔斯泰一生刻画的,有他自己个人特点的艺术形象。 2.涅赫柳多夫是俄国地主的形象。 3.作家带点自传性形象。 4.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忏悔型贵族的典型形象。 5.对所有的涅赫柳多夫的总结。 5.《复活》的思想内容?P400 6.《复活》中的人物形象?P400 7.《复活》中艺术特色?P400 托尔斯泰以擅长人物心理描写而著称于世。 1)他关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的第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丝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变化或转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化的演变过程。 2)在进行心理描写时,关于同具体的社会场景和自然场景相配合。 《伊则吉尔老婆子》(俄国)高尔基 1.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作品。 2.草原的影子--腊拉(极端个人主义)揭露和批评,草原的星火--丹柯(集体主义)尊敬和赞扬。 3.作品:《马卡尔。楚德拉》、《底层》、《母亲》、《海燕》、《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一个人的遭遇》(俄国)肖洛霍夫 1、作品:处女作〈胎记〉、小说集〈顿河故事〉、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 30年代和50年代,〈被开垦的处女地〉表现了顿河地区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过程。 2、主要人物:索科洛夫("被抛到异乡的沙子"),凡尼亚

整理外国文学史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文学 神谱:宙斯(众神之父,雷电之神)、赫拉(天后,宙斯之妻)、波塞冬(海洋之神,宙斯之兄)、哈得斯(地狱之神,宙斯之兄)、得墨忒耳(农业女神,宙斯之姐)、阿波罗(太阳神,银弓神、文艺、诗歌、音乐保护神)、阿瑞斯(战争之神)、赫菲斯托斯(火神,锻冶之神)、赫尔墨斯(神使,幸运财富之神,商业旅游保护神)、雅典娜(女战神,智慧才艺女神)、阿佛洛狄忒(美神,爱神)、阿尔忒弥斯(月亮神,狩猎神,妇女儿童保护神)希腊神话的主要类型:神的故事(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和英雄传说, 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1、具有浓厚的人间色彩和社会特征◆神人同形同性◆宗教色彩相对淡薄2、丰富的象征性和深刻的哲理性3、高度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组成。 《伊利昂纪》文本内容 战争起因:帕琉斯、忒提斯 不和女神:厄里斯——不和的金苹果 赫拉、雅典娜、阿弗洛狄忒 特洛亚王子:帕里斯 战争结束:木马计 《伊利昂纪》战争双方 十年战争双方:希腊——特洛伊 希腊:阿伽门农、阿喀琉斯、赫拉、雅典娜、波塞冬、赫尔墨斯、赫淮斯托斯 特洛伊:普里阿摩斯、帕里斯、赫克托耳、阿芙洛狄忒、阿波罗、阿耳忒弥斯、阿瑞斯 史实:希腊觊觎特洛伊的财富 人物分析 阿喀琉斯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高大英俊,他是神与人之子,骁勇善战又重视个人荣誉。在特殊时刻他也能遵从部落集体利益,具有一定的集体主义精神。 赫克托耳更富集体主义精神;作战勇猛,指挥英明;他更富有集体主义精神、把保卫国家,为部落而牺牲视为己任;社会责任感强,又富于感情,上敬老人,下爱妻儿,是一位富有温情的英雄。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毅然出战,视死如归,具有崇高的悲剧色彩。 《伊利亚特》风格 1、富于阳刚之美,充满力感;节奏急促、格调悲壮、节奏急促,塑造了英雄群像,又不乏鲜明的个人英雄。 2、史诗是希腊民族思想感情的载体,希腊民族是史诗的真正主人公。 3、展现民族意识是史诗的特性。 《奥德赛》情节奥德修斯历险记:独眼巨人;将人变成猪的神女;用歌声引诱和伤害人的人面鸟身女妖塞壬;海怪、冥土 两条线索:海上历险,家中生活 主要人物:奥德修斯、佩涅洛佩、特勒马科斯 《奥德赛》人物分析 奥德修斯以机智和刚毅为特色;见多识广、不屈不挠、意志坚定;为维护个人权利、荣誉而进行战争,体现了人的个人意识的觉醒 奥德修斯性格缺陷私心很重;个性狭隘;念念不忘个人财富私有权;对求婚者赶尽杀绝,心狠手辣 奥德修斯性格总结 奥德修斯的忍耐、强烈的求生欲望、镇定自若以及安然脱险的结局,嘲笑了海神的狭隘和徒劳。它显示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卓越的智慧之光。这些都是希腊民族所盛赞的人的理想和人格。 《奥德赛》艺术风格阴柔之美;浪漫色彩,现实主义精神;徐缓肃穆;突出个人形象,以及人的力量,人的凯歌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1、结构巧妙、布局完整: 《伊利亚特》:特洛亚战争十年——突出描写最后51天,重点史最后4天战况——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 《奥德赛》:战后归国十年——最后10天,具体只写5天——海上历险和家中求婚 2、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了众多的人物,既有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如阿伽门农的傲慢、阿喀琉斯的勇敢及任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