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水平的迫击炮引信——美国M734多用途迫击炮引信

世界顶尖水平的迫击炮引信——美国M734多用途迫击炮引信
世界顶尖水平的迫击炮引信——美国M734多用途迫击炮引信

世界顶尖水平的迫击炮引信——美国M734多用途迫击炮引信

美军炮击炮手正在用M120迫击炮发射一枚M929白磷发烟弹,弹头上装的就是M734多用途引信。

本文为砖家原创,首发于网易博客,供网易军事频道选用,之前未发表于任何媒体,请注意网易优先使用权,发表十天以后方可转帖,转帖联系邮箱zhuyiyun1985@https://www.360docs.net/doc/dd18204851.html, 。更多精彩,请看网易军事(https://www.360docs.net/doc/dd18204851.html,)频道!

对步兵分队来说,迫击炮因为轻便简单,能够方便地配属步兵战斗,弹道弯曲能对付各种目标,射击死角小,所以是种非常好用的轻型支援火器。虽然美军有强大的空中支援,虽然美国陆军被一些人称为“美国空军地面引导队”,但实际上因为指挥级别、反应速度、空地协同等多方面的原因,空中火力支援并不像好莱坞电影里描绘的那么简单及时,只要电台里一喊炸弹火箭弹燃烧弹就从天而降,大多数时候对美军步兵来说,最及时灵活的火力支援还是来自自己配属的迫击炮、标枪反坦克导弹、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由于有强大科技实力的支撑,美国对迫击炮弹引信的研究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他们给几种口径的迫击炮弹配上了聪明的“大脑”,也就是本文砖家将要介绍的主角——美国M734多用途引信。

M734多用途引信的研发工作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正式装备美军部队,至今仍是美军三种口径迫击炮弹(60毫米、81毫米、120毫米)的主用引信。说其是世界顶尖水平,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M734引信可以适用三种不同口径的迫击炮弹,能够适应三种口径弹药不同的初速、弹道特性,实现了不同弹药的引信通用化。

二、M734引信的工作模式多样,有PRX(高空炸)、NSB(低空炸)、IMP(碰炸)和DL Y(延迟)四种工作模式,PRX和NSB模式是利用多普勒原理的无线电近炸模式,当炮弹离地一定高度内置电路自动点燃电雷管引爆弹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空炸榴弹破片杀伤范围,有效杀伤卧倒或躲在壕沟内的敌军;IMP模式既可以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也可以

摧毁运输车辆等软目标;DL Y模式提供了0.02秒的延迟,能够使炮弹穿入目标内部爆炸,摧毁隐蔽所、掩体、建筑物,杀伤内部人员。而且,四种工作模式的调节不需要专门工具,只需拧动引信头部的塑料帽即可,非常方便。

三、M734引信的安全性能非常好,保险的冗余度很大。它采用的涡轮远解装置可以使炮弹在飞出炮口100米后才解除雷管隔离保险,发电机才产生足够的工作电压使无线电发射器开始工作,这就保护了炮手的安全避免膛炸和出炮口早炸。使用涡轮远解装置还使得M734引信不需要运输保险销等勤务保险,发射前也不需要拔出保险销等多余的动作,只要一发射,惯性加速度和飞行中的气流自动地逐道解除保险,引信进入战斗状态。此外,引信的四种工作模式依次备份,一旦空炸装置失灵,落地依然可以爆炸;即使落地不炸,还有延迟发火模式。纵使是最极端的情况,四种工作模式都没有启动,落地后0.5秒电雷管也会自动引爆,使弹药自毁,避免成为危险的未爆弹危害平民或者成为恐怖分子IED的来源。

一枚M734引信的剖视模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结合一旁的尺,想像一下这小东西有多小,内部多么复杂精密。

从wikipedia上找到的M734引信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接下来,让我们从已知的剖视图入手,一探M734引信内部的奥秘:

M734引信的头部为一个塑料帽,顶端有个圆孔进气道,进气道下方是一个塑料涡轮。炮弹在飞行时前方的空气流入进气道,推动塑料涡轮转动,再从塑料帽下的出气口流出。塑料涡轮的转动一方面是带动一个微型交流发电机产生供无线电发射器工作的电压,并且为引爆电雷管做准备;另一方面,塑料涡轮通过传动轴和一组齿轮蜗杆带动雷管座内的保险杆逐步抬起,使雷管座在扭簧的作用下回转180°,进入战斗状态。

上图是M734引信头部进气口、塑料风帽四周排气口以及气流流向的示意图,气流推动涡轮转动带动微型交流发电机,同时使控制雷管座的保险杆逐步抬起。下图是风轮形状的线图。

在涡轮和交流发电机组下面的是可回转的雷管座。平时雷管座扭过180°装配,电雷管和传爆管互相错开,即便因为某些意外原因电雷管自行爆炸,也无法通过传爆管引爆扩爆药,保证引信平时的安全。把雷管座卡住的组件一个是之前提到的由一组齿轮蜗杆带动的保险杆,另一个是在保险杆对面带Z字槽的惯性套筒,平时保险套筒被弹簧顶起,卡在上方的凹槽里。平时运输过程中的震动、摔落虽然可能使惯性套筒后退,但由于Z字槽的作用,要使惯性套筒彻底后坐到位需要外部惯性力维持较长的时间让套筒一边左右扭转一边后坐,如果维持时间很短,那么惯性套筒短暂后坐后因为Z字槽的阻碍不能继续后退,在外部冲击消失后依旧被弹簧顶回原来的位置。即使是很极端的情况,Z字槽没有发挥作用,惯性套筒完全后坐到位了,那么还有另一侧齿轮蜗杆控制的保险杆支撑着,雷管座还是不能扭转,而保险杆要抬起必须靠空气涡轮持续转动一段时间,这只有发射出去后才可能实现。因此雷管座在发射之前是不可能扭转的,安全冗余度非常高。

此外,在雷管座上还有一个短路保险,雷管座在扭转以前短路保险接在起爆电路内,电雷管是被短路的,即便因为意外有外界产生的感应电流流过,电雷管也处在被短路状态,不会引爆。只有在雷管座回转后,短路保险才断开,电雷管被接入起爆电路,才有可能引爆

电雷管。

M734引信雷管座安全状态和待发状态的转换:上图是安全状态,可以看到保险销没有抬起,保险销齿轮组的传动轴和涡轮轴连在一起,短路保险联通使电雷管被短路。下图是待发状态,涡轮的转动使传动轴逐渐下降脱离了涡轮轴,保险销被带动了逐步抬起,雷管座回转180%,短路保险断开,电雷管接入起爆电路。

下面我们从一枚迫击炮弹被发射开始,研究下M734引信的内部动作,看看各道保险是如何一道道解开的。

当炮弹被击发后,由于惯性加速度的作用,带有Z字槽的惯性套筒后坐,解脱对雷管座的控制,此时雷管座仅靠另一侧的保险杆固定。炮弹飞出炮口后,在迎面气流的作用下头部内的塑料涡轮开始转动,一方面带动微型交流发电机开始发电,另一方面涡轮下方的传动轴带动一组齿轮和蜗杆把此时卡住雷管座的保险杆一点点抬升起来。当炮弹飞出炮口100米左右的时候,微型发电机已经产生足够无线电发射器工作的电压,无线电发射器开始工作发出无线电波,而卡住雷管座的保险杆也被完全抬起,雷管座在扭簧的作用下回转180°,电雷管接入起爆电路,并且和导爆管对正,引信进入战斗状态。

M734引信四种工作模式的示意图,图中展示的弹药是M224 60毫米迫击炮发射的M720高爆

榴弹

如果引信模式设定在PRX或NSB,当炮弹下落到离地面规定的高度(PRX是3至13英尺,NSB是0-3英尺),因为多普勒原理,引信内的微电脑芯片能通过地面回波信号的频率判断到了起爆高度,随即引爆电雷管,电雷管直接通过导爆管引爆扩爆药和炮弹主装药,使炮弹在空中爆炸。如果引信模式设定在IMP,那么炮弹落地的瞬间引信内产生电信号引爆电雷管,也是直接通过导爆管扩爆药引爆主装药。如果是设定在DL Y状态,那么炮弹落地后会延期约0.02秒爆炸,能够穿入工事掩体建筑物内部造成更大的破坏。

上述两张图是美军用M224 60毫米迫击炮以简便射击方式发射M720高爆榴弹的照片,图中的M720榴弹使用的也是M734引信。

M734引信为代表的这类引信,属于涡轮式全保险型电子近炸引信,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可靠、最先进、最容易通用化和扩展功能最强的高性能引信,它不需要额外的运输保险销,发射前的准备动作少,不容易发生操作失误。解除远解保险和惯性保险需要两个以上的外界环境力共同持续作用,安全冗余度大。采用无线电近炸原理后能够实现近炸、触发、延期多重功能融合于一体,可实现不同的战术要求,对付不同种类的目标。而且这类引信可以实现不同口径、不同装药号数、不同弹种的引信通用。因此,说M734引信是引信技术的尖端产品丝毫不为过。

当然了,高性能是需要高科技作为支撑的。迫击炮弹引信体积小,内部空间逼仄,为了实现多功能、多道保险,引信内部各种零件的尺寸都要做得非常小,还要有电子芯片和无线电设备,而迫击炮弹在发射时要承受很高的过载,这些极其小巧精密的机械和电子零件要在高过载条件下不损坏,正常工作,这对材料学、工程学、加工技术都是一个相当高的挑战,所以世界上装备这类高性能电子引信的国家很少,这类引信的价格也非常昂贵。以2005财年中的报价,每个M734A1引信(M734引信的改进型,提高了对不同口径弹药的适应能力)的价格为230美刀,如此高价大多数国家是支撑不起的。如今美国深陷阿富汗、伊拉克两个反恐战场,军费开支居高不下,国内经济又连续低迷,这轰隆一声几百美刀就灰飞烟灭(230美刀还是引信的价格,炮弹还要钱呢)的阔绰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别忘了,这还只是成本较低的迫击炮弹的价,那些精确制导的高性能弹药价格翻几倍几十倍都不止。

图中几名美军士兵正在用M224 60毫米迫击炮发射蓝色的M769训练弹,这种训练弹头部装的M775训练引信是M734引信的模拟训练器材,它也能装定四种工作模式,但并不产生任何实际的效果,仅用于模拟训练。训练弹落地后能发出声响和烟雾显示弹着点。

话回到中国,其实我国研制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历史并不短,早在1959年就研制出了基于电子管技术的第一代无线电近炸引信,性能基本达到二战末期和战后初期美国同类引信的水平,但因为性能不突出,价格又贵,没有列装。到70-80年代,我国又集中攻关了晶体管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为核心的近炸引信,定型了供大口径火炮炮弹使用的电-11引信和供100毫米高炮使用的电-31引信,并投入量产,但由于价格因素,这类无线电近炸引信在我军地炮和高炮弹药上运用均非常少,地炮榴弹使用的主要还是榴-4、榴-5、榴-7机械式触发引信,100毫米高炮使用的还是时-5钟表时间引信,迫击炮弹用近炸引信则长期空白。这里有价格因素,也有背后涉及的一系列工业技术基础的制约。1997年,我军第一种采用涡轮保险装置的迫击炮弹引信——迫-11涡轮全保险机械触发引信定型。这种引信也采用头部涡轮作为引信保险解除装置,发火方式为机械式,有瞬发和延期两种模式,并且实现了多口径弹药的通用,使我国迫击炮弹引信技术走向了世界最前列,而且在去年央视7套的《军事报道》中露了脸(参见砖家的博友科罗廖夫的博文:世界最先进:央视曝光中国的全保险型引信),不过因为迫-11引信是机械发火,没有M734引信这样的空炸能力,功能拓展上尚有差距。可喜的是,2009年我国已有一种全新的迫击炮用多功能无线电近炸引信通过质量审批,并已正式定型,该引信具有和M734一样的多道保险和远解装置,具备高炸高空炸、低炸高空炸、碰炸和延期四种工作模式,如果这种全新的引信能够大批量装备,那么我军迫击炮弹的杀伤力将大大增强,

迫击炮弹引信技术将迈入世界顶端,和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弹药学资料

第一章 1.1 弹药的基本组成和主要作用又那些? 答:弹药通常由战斗部,投射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 作用:1)破片杀伤作用 2)弹药爆破作用 3)弹药燃烧作用 4)弹药穿甲作用 5)弹药破甲作用 6)弹药碎甲作用 1.2 试述炮弹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答:火炮弹药即炮弹,是指口径在20mm以上,利用火炮发射出去,完成杀伤,爆破,侵彻或其他战术目的的弹药。炮弹组成:弹丸,发射装药;弹丸:引信,弹体,装填物。其它零部件;发射装药:发射药,药筒,底火,辅助元件。 1.3按照用途和弹丸与炮筒的装配关系,弹药可分为哪几种? 答:按用途分:主用弹药,特种弹药,辅助弹药; 按弹丸与药筒的装配关系分:定装式弹药,药筒分装式弹药,药包分装式弹药 1.4简述弹药的射击准确度和射击密集度的概念,指出常用的射击密集度的度量方法。 答:射击密集度表示射弹散布中心对预期命中点的偏离程度 射击准确度:表示各个弹着点对散布中心偏离程度的总体度量。度量方法:1)射弹散布概率偏差。 2)散布密度集界。 3)散布圆半径 1.5简要分析现代战场上弹药对付的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的特点 答:空中目标特点:1)空间特征:作战空域答,运动速度高,机动性好。 2)易损性特征:一般没有特殊的装甲防护,只有要害部位有一定的装甲防护。 3)区域环境特征:低空或超低空飞行利用雷达的盲区降低敌方对目标的发现概率。 4)对抗特性:为了提高空中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采取一些对抗措施 地面目标特点:1)位置特性:地面固定目标又确定的空间位置。 2)集群特征:一般为集结的地面目标。 3)防护特性:对纵深的战略目标都有防空部队和地面部队防护。 4)易损性特征:对于为军事目的修筑的建筑和设施都有较好的防护,抗弹能力强。5)隐蔽性特征:一般采用消极防护。 海上目标特点:1)空间特征:属于点目标 2)防护特征:舰艇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包括间接防护和直接防护两种能力。 3)火力特征:具有较强的火力装备,可进行全方位的进攻和自卫。 4)机动性强,要害部位大。 第二章 2.1 弹丸的内弹道射击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和时期? 答:1)点火过程。 2)挤进膛线过程。 3)膛内运动过程。 4)火药气体对弹丸后效作用过程2.2 简述弹形系数和阻力定律的概念,弹形系数和弹道系数有何不同?阻力系数和阻力定律有何不同? 答:⑴对于形状相似的弹丸来说,其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是相似的,故常取某一个或某一组弹丸的C*x(Ma)曲线作为标准,并称其为空气阻力定律,而其它的Cx(Ma)关系则以标准弹丸的系数与某一系数的乘积表示,并将该系数定义为弹形系数(i) ⑵弹道系数反映了弹丸保持运动速度的能力 ⑶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弹丸的最大截面积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正比在马赫数小于临界马赫数时近似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包含在一个实验系数中,称为阻力系数。 2.3 简述尾翼稳定原理和陀螺稳定原理 答:尾翼稳定原理:其实质是使空气动力的压力中心处于质心之后,此时的静力矩就是稳定力矩,其作用方向是使攻角减小的方向。 陀螺稳定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陀螺效应来改变轴的运动规律,以此来达到飞行稳定的目的。 2.4 火药和炸药有何异同,在弹药中各有哪些作用?简述火药和炸药的分类。 答:火药:是指在无外界供氧条件下,可由外界能量引燃,自身进行迅速而又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热和气体的物质。 炸药:是指在适当外部激发能量作用下,可发生爆炸变化,并对周围介质做功的化合物和混合物。 火药在武器中的作用是提供发射能源。炸药不仅是武器能源,也是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不可或缺的含能材料。 火药分类:1)按火药用途分:枪炮发射药,火箭固体推进剂,其它用途。 2)按火药组成:均质火药,异质火药。 炸药分类:按作用方式:起爆药,猛炸药,推进剂,烟火剂。 2.5 简述药筒的用途。 答:1)盛装并保护发射药,辅助品,点火具等,以免受潮,变质和损坏。 2)发射时密闭火药气体,保护火炮室免受烧蚀,防止火焰由炮闩喷出。 3)连接弹丸及其它零件。 4)装填入膛时以药筒的肩部或底缘起定位作用。 2.6 试分析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的性能特点和结构特点。 答:性能特点:1)加农炮:初速大,射角较小,一般用定装式炮弹,大口径用分装成变装药号数较少。 2)榴弹炮:初速小,射角较大,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多。 3)迫击炮:初速小,射角大,多用尾翼稳定弹,变装药号数多。 结构特点:1)加农炮:炮身长,比同口径其他火炮重。 2)榴弹炮:炮身较加农炮短,全炮较轻。 3)迫击炮:炮身结构简单,全炮很轻。

《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系统要求规范》

2—4 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筑设计安全规范 WJ 2470-1997 1 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从事火药、炸药、弹药、引信、火工品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所、院校、试验场及工厂,在新建、扩建、改建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构)筑物时,应遵循的安全技术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研究所、院校、试验场及工厂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的各种危险性建(构)筑物的设计。 2 引用文件 GB50154—92 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JB2—82 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压力波对人体作用的安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1990年3月26日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3 定义 3.1 危险品 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的各种火药、炸药、弹药、引信、火工品、氧化剂的成品和半成品及其有燃烧和爆炸危险性的原材料。 3.2 危险性建筑 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危险品的场所,包括危险品研制实验室、研制工房、试验工房、生产工房、拆分工房、理化性能实验室、试验和销毁用构筑物及存放间(库)等。 3.3 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 危险性建筑物内(抗爆和抑爆间室除外)炸药及其制品的存药量不超过50kg(下述炸药质量均指TNT当量),火药及其制品的存药量不超过100kg。抗爆和抑爆间室内炸药最大存药量不超过50kg。 3.4 整体爆炸 全部危险品同时发生爆炸。 3.5 总药量 危险性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危险品实际的存药量之和。 3.6 计算药量 危险性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使用的,能一次同时爆炸或燃烧的危险品的最大药量。用于计算危险性建筑的内部距离和外部距离。 3.7 设计药量 危险品一次可能同时爆炸的最大药量。用于设计抗爆间室、抗爆屏院、抑爆间室和防护墙(板)。 3.8 危险等级 依据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的危险品,发生爆炸或燃烧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和危害程度,将建筑划分成不同的危险等级。 3.9 危险区 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运输与存放危险品的区域。

火炮的物理原理

火炮的物理原理 一、简介 火炮是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的爆发力发射弹丸的重火器的通称。火炮用于歼灭敌有生力量和压制敌方火器,破坏敌防御工事,完成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其它打击任务。 13至14世纪时,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传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欧洲,欧洲的火炮开始发展。19世纪开始,随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火炮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发射长形弹的线膛炮,并安装有弹性炮架。 火炮发展至今,已经是儿孙满堂,不仅家族支系众多,而且家族成员的外貌也差别甚大,出现了有善于对付各种目标的专门火炮: 按安装发射的平台不同可分为地面炮、舰炮和航炮; 按运动方式可分为固定火炮、机械牵引炮和自行火炮; 按作战用途又可分为地面压制火炮、海岸炮、高射炮、坦克炮、特种炮等; 按口径大小可分为:大口径炮(高炮在100毫米、地炮在152毫米、舰炮130毫米以 上);中口径炮(高炮在61~100毫米、地炮在76~152毫米、舰 炮在76~130毫米左右);小口径炮(高炮在20~60毫米、地炮在 20~75毫米、舰炮在20~57毫米之间)。 按炮膛结构可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 按弹道特性可分为加农炮(弹道低伸)、榴弹炮(弹道较弯曲)和迫击炮(弹道最弯曲)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前装式火炮和后装式火炮。 二、基本构造 现代火炮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炮身、炮尾、炮闩和炮架等。其作用原理是将发射药在膛内燃烧的能量转换为弹丸的炮口动能以抛射弹丸,同时产生声、光、热等效应。火炮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是初速、射程、精度、射速和机动性等。火炮的主要任务是用于对地面、空中和水上目标射击,毁伤和压制敌有生力量及技术兵器,以及完成其它任务。 火炮的结构身管火炮的外观及其组成部件视炮种及其用途而异。尽管有这些差别,然而身管火炮都是按照几乎相同的方法制造的。身管火炮有两个或两组主要部件,就是炮身部分和炮架部分。炮架部分用于支承炮身和保持火炮射击时的稳定性。炮架部分包括瞄准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作为运送炮身部分的手段。炮身部分为发射药燃烧产生的压力提供容器;它使发射药燃烧产生的能量安全地按预定方式传送到弹丸上;它还具有赋予弹丸方向和稳定

高低速榴弹之异同

高、低速榴弹之异同 《兵器工业科学技术词典》中对榴弹(Grenade)的定义为:主要利用爆炸作用在近距离内毁伤目标的小型弹药,它能以破片(或球丸)、爆轰作用、毒气等杀伤有生目标,能以聚能装药的金属射流破坏装甲目标,并且能完成其他多种战术任务(纵火、施放烟幕等)。 本文介绍的榴弹是指利用榴弹发射器发射的、弹径20~60mm、质量50~400g之间的小型榴弹,通常由弹体战斗部、引信、推进装置及辅助件等组成。战斗部一般由壳体、主装药、传爆药、杀伤元(预制、半预制破片或药型罩)及辅助零部件组成;推进装置一般由药筒、底火、发射药等组成。 小型榴弹出现于20世纪中叶,由掷榴弹演变而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上百个弹种,正式装备数十个国家,已成为轻武器弹药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分类方法有很多,按发射时的初速可分为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高速榴弹的初速在150m/s以上,低速榴弹的初速在150m/s以下。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又都可按用途分为主用榴弹、辅助榴弹和特种榴弹三类。主用榴弹还可细分为杀伤榴弹、破甲榴弹、杀伤/破甲榴弹和攻坚榴弹等;辅助榴弹可细分为演习榴弹、

训练榴弹、教练榴弹等;特种榴弹可进一步细分为发烟榴弹、燃烧榴弹、照明榴弹、晕眩榴弹、刺激性榴弹等。 高、低速榴弹的相同之处 由于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都由榴弹发射器来发射,因此,不论是外形、结构、战术用途,还是使用方法,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外形、结构等对比 从外形看,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都是圆柱形弹体;从结构看,二者主要组成部件都相同。其杀伤战斗部一般由壳体(有的还有独立的杀伤元)和装药组成;破甲战斗部一般由壳体、聚能装药和药型罩组成;特种战斗部一般由壳体、药剂和传爆(点火)药组成。两种榴弹都可采用延期引信、触发引信、延期/触发引信和其他引信。二者的推进装置都可以采用普通的枪炮发射系统,即由底火、药筒和发射药组成;也可以采用高低压发射系统,即由底火、药室、发射药和药筒组成。 从材料上看,二者都可使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包括弹体的材料、药筒的材料等。 从发射能源上看,两种榴弹都可采用单基发射药、双基

断口的宏观形貌、微观形态及断裂机理

断口的宏观形貌、微观形态及断裂机理 按断裂的途径,断口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两大类。穿晶断裂又分为穿晶韧性断裂和穿晶解理断裂(其中包括准解理断裂)。沿晶断裂也分为沿晶韧性断裂和沿晶脆性断裂。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1.穿晶断口 (1)穿晶韧窝型断口断裂穿过晶粒内部,由大量韧窝的成核、扩展、连接而形成的一种断口。 宏观形貌:在拉伸试验情况下,总是先塑性变形,引起缩颈,然后在缩颈部位裂纹沿与外力垂直的方向扩展,到一定程度后失稳,沿与外力成45°方向快速发展至断裂。众所周知,这种断口称为杯锥状断口。断口表面粗糙不平,无金属光泽,故又称为纤维状断口。 微观形态: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断口通常是由大量韧窝连接而成的。每个韧窝的底部往往存在着第二相(包括非金属夹杂)质点。第二相质点的尺寸远小于韧窝的尺寸。韧窝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两种形成情况: 1)韧窝底部有第二相质点的情况。由于第二相质点与基体的力学性能不同(另外,还 有第二相质点与基体的结合能力、热膨胀系数、第二相质点本身的大小、形状等的影响),所以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沿第二相质点边界(或穿过第二相质点)易形成微孔裂纹的核心。在应力作用下,这些微孔裂纹的核心逐渐长大,并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显微孔坑之间的连接部分逐渐变薄,直至最后断裂。图3-41是微孔穿过第二相质点的示意图。若微孔沿第二相点边界成核、扩展形成韧窝型裂纹后,则第二相质点留在韧窝的某一侧。 2)在韧窝的底部没有第二相质点存在的情况。韧窝的形成是由于材料中原来有显微孔穴或者是由于塑性变形而形成的显微孔穴,这些显微孔穴随塑性变形的增大而不断扩展和相互连接,直至断裂。这种韧窝的形成往往需要进行很大的塑性变形后才能够实现。因此,在这类断口上往往只有少量的韧窝或少量变形状韧窝,有的甚至经很大的塑性变形后仍见不到韧窝。当变形不大时,断口呈波纹状或蛇形花样,而当变形很大时,则为无特征的平面。 韧窝的形状与应力状态有较大关系。由于试样的受力情况可能是垂直应力、切应力或由弯矩引起的应力,这三种情况下韧窝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解理与准解理断口 1)解理断口。断裂是穿过晶粒、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即解理面)的分离,特别是在低温或快速加载条件下。解理断裂一般是沿体心立方晶格的{100}面,六方晶格的{0001}面发生的。 宏观形貌:解理断裂的宏观断口叫法很多,例如称为“山脊状断口”、“结晶状断口”、以及“萘状断口”等(见图片3-53)。山脊状断口的山脊指向断裂源,可根据山脊状正交曲线群判定断裂起点和断裂方向。萘状断口上有许多取向不同、比较光滑的小平面,它们象条晶体一样闪闪发光。这些取向不同的小平面与晶粒的尺寸相对应,反映了金属晶粒的大小。微观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解理断口呈“河流花样”和“舌状花样”。 2)准解理断口。这种断口在低碳钢中最常见。前述的结晶状断口就是准解理断口,它在宏观上类似解理断口。 准解理断口的微观形态主要是由许多准解理小平面、“河流花样”、“舌状花样”及“撕裂

引信安全系统及其功能范畴探讨

引信安全系统及其功能范畴探讨 李豪杰,张河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E-mail:lihaojie@https://www.360docs.net/doc/dd18204851.html, 摘要:引信安全性设计是引信的核心技术之一,引信安全系统是引信安全性设计的主要体现形式。本文建立了引信安全系统的功能框架,结合引信安全系统与引信中其它子系统的关系,对引信安全系统在引信中的作用模式及其功能范畴进行了讨论。引信安全系统不是引信中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与引信中的保险与解除保险装置(机构)。 关键词:引信安全系统,引信功能,保险与解除保险装置,引信安全性 0 引言 引信安全系统是引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信满足安全性要求的重要保障。GJB373A-97《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中对引信安全系统的定义为:“用来防止引信在感受到预定的发射环境并完成延期解除保险之前解除保险(启动)和作用的各种装置(如环境敏感装置、发射动作敏感装置、指令动作装置、可动关键件或逻辑网络,以及传火序列的隔火件或传爆序列的隔爆件)的组合”[1]。GJB102A-98《引信术语符号》中对引信安全系统的定义基本一致,为“引信系统内,用来保证安全并防止引信在运输、储存、装卸、安装和发射直至延期解除保险结束之前的各种环境下解除保险和爆炸的各种装置的组合”,同时将引信安全与解除保险机构定义为:“在达到延期解除保险以前,防止由于引信的原因而使弹药主装药发生意外作用,而在解除保险后允许爆炸序列作用的机构”[2]。从以上定义上难以直接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笔者认为引信安全系统与相对独立性较强、自成模块的引信保险与解除保险装置(机构)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范畴应有所区别,其作用时空也不应仅限于引信完成延期解除保险之前。鉴于此,本文对引信安全系统的定义、组成及其功能范畴,安全系统与其它引信子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目的是在引信设计中更好地贯彻引信安全性设计要求,尽可能设计功能完备的引信安全系统,以使引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1 引信安全性设计是引信的核心技术之一 引信安全性是引信在生产、勤务处理、装填、发射直至延期解除保险的各种环境中,在规定条件下才解除保险和爆炸的功能。顾名思义,引信安全性是其自身乃至弹药安全性能的保障,也是其正常发挥作战效能的前提。在引信中安全性设计是贯穿引信设计的整个过程,是引信专用的核心技术之一。 从引信的基本功能分析,引信应具有的是起爆(或点火)与安全控制功能。所以引信的核心技术也就是起爆(或点火)与安全技术。 近年来引信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目标探测与发火控制方面,并出现了各种新体制的引信,如静电引信、计转数定距空炸引信等[3, 4],随之研究人员也热衷于各种目标探测体制的研究,同时在型号装备上国内外也屡见新的引信装备如激光近炸引信、毫米波末敏引信。不可否认,各种目标探测技术的发展为引信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引信的发展。但是,与目标探测相关的引信核心技术应该是引战配合技术,是依赖于目标探测的弹目交汇状态识别、最佳炸点判断与适时起爆控制技术。 另一方面,引信的安全性设计是为了防止非规定条件下引信实施起爆(或点火)。由于引信属于“危险品”,所以引信的安全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中对安全系

迫击炮原理和简介

掷弹筒也叫超轻型迫击炮或是微型迫击炮的。 二者的区别为:掷弹筒属于单兵武器,一人即可完成操作。迫击炮是班组武器,需要多人协同。另外掷弹筒主要是为了填补手榴弹和迫击炮的火力空隙。 从概念上说传统的掷弹筒是介乎枪榴弹发射器和轻型迫击炮之间的迫击炮型榴弹发 射器,从发射机理上看更接近于迫击炮,也是自带发射药或需要装填发射药包,而枪榴弹需要(步枪或专用的榴弹发射枪)发射空包弹或实弹提供发射能量。掷弹筒和迫击炮都有专用弹药,弹药的结构都很相似(但传),在击发机构上掷弹筒通常需要手动击发,而迫击炮通常能通过高仰角(滑膛)炮筒采用膛口装填让炮弹依靠重力下滑击发,射速上比掷弹筒更有优势。但是大中口径的线膛迫击炮和后膛装填迫击炮以及一些经过改进能够平射的迫击炮都能通过手动击发,这期间有掷弹筒和迫击炮是有交集。实际上掷弹

2英寸轻型迫击炮的构造与50毫米口径掷弹筒几乎没有差别。但是统的掷弹筒弹药没有尾翼稳定,因此有效射程更近大约为120米-600米,更接近枪榴弹,因此掷弹筒是作为步兵的直接支援武器,而轻型迫击炮则具有一定的面压制能力。现代的枪挂枪榴弹发射器使用的弹药实际上已经与通常的膛口发射枪榴弹完全不一样,更接近传统的掷弹筒弹药,只是因为其瞄准装置还是依附在步枪上必须从属于步枪使用而继承了枪榴弹发射器的称呼,但是象美国的XM25这样的独立榴弹发射器实际上就是一具具有独立火控装置、肩射功能,且能够选择点射连射的先进的现代化掷弹筒,而各种如MK19这样的自动枪榴弹发射器实际上就是具有连发功能的自动掷弹筒。在外军的称呼里实际上并没有枪榴弹发射器这个含义,直译的话就是榴弹发射器。我们没有必要被中文名称左右了思维。射程短的就是一个步兵支援武器,射程远的具有面压制能力的不妨称为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给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加上日俄战争的经验教训,使得日军认为,为了应付可能要面对的堑壕战,需要一种射程比手榴弹远,同时可以像迫击炮一样打击障碍物后目标的步兵支援武器。掷弹筒(CrenadeDischarger)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直接支援小队、班一级步兵作战,射程和威力弥补了中口径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发射和调节射程的原理都具有相当的创造性,在二战期间日军使用的各种步兵武器中独树一帜。 独特的结构和发射原理

环境力对引信安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_焦国太

环境力对引信安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焦国太 (华北工学院) 【摘 要】 安全性与作用可靠性是引信的两项重要技术指标。引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比 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的机电产品。在一般机电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建模过程中,环境因素不被考虑,但对于引信而言,其可靠性与环境力却有着密切关系。笔者根据引信工作的特殊性,对环境力及其作用时间的安全可靠度及作用可靠度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 环境力 安全 可靠性 引信 1 引 言 引信是直接或间接感觉目标信息,并按目标信息或预定指令,适时而可靠地起爆弹丸或特定战斗部,使其发挥最佳效果的一种终端控制装置。引信相当于弹药系统中的大脑,对于发挥弹丸或特定战斗部的威力起关键作用。安全性与作用可靠性是引信的两项重要指标,安全性能不好的引信会导致战斗部提前爆炸,这样就可能产生,不但没有杀伤敌人,反而会造成自己部队的伤亡。通常对引信安全性的要求比对其作用可靠性的要求要严格得多,一般情况下,要求引信在发射周期前安全系统失效概率不能大于10-6 ,而引信的作用可靠性失效概率一般只在10-2左右。可见,对引信的安全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引信的安全性主要由引信安全系统来保证,其关键取决于引信安全系统的安全性。安全系统对于保证引信的平时、膛内和炮口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是引信系统中最重要的分系统。引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比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的机电产品。一般的机电产品多在地面或室内环境下工作,工作过程中所受环境力影响不大,而引信从出厂到目标区爆炸这一过程中要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这些环境因素中,环境力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它对引信的安全性和作用可靠性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平时勤务处理过程中,环境力会对引信的安全性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引信还要利用发射时的环境力来解除保险。因此,在进行引信可靠性设计时必须考虑环境力这一因素。根据引信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可以将环境力及其作用时间作为系统的一个假想部件来考虑,以解决以往建立引信可靠性模型时不考虑环境因素的缺陷。2 引信安全系统及环境力概念 引信安全系统主要由隔爆机构及其保险机构组成。建立引信安全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和数学模型,首先要明确系统功能和各部件功能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分析零部件的各种失效模式及其对安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作用可靠性的影响,第9卷第5期1999年10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 nal V ol.9N o.5O ct .1999 副教授

引信电子安全系统的发展_孙晓波

引信电子安全系统的发展 孙晓波,曹旭平,李世义,李 杰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首先对国外电子安全系统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概述,介绍了电子安全系统的结构组 成;其次对电子安全系统的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环境信息识别的类型及应用;最 后对其发展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电子安全系统;环境信息;冲击片雷管;引信制导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J 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94(2003)02-0046-04 0 引言 现代战争作战环境日益复杂,对武器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武器系统整体效能最优”,各子系统之间的功能渗透、信息融合更为积极主动。新型定向战斗部与多功能战斗部的研制,使得ESAD 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ESAD 的应用将日趋广泛。 1 国外的发展 电子安全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首次公开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引信界的普遍关注。电子安全系统在国外的发展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概念形成阶段、理论和技术成熟阶段和功能扩展阶段。 1.1 概念形成阶段 1976年美国劳伦斯?利沃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约翰?斯特劳斯于美国战备协会弹药技术部引信分部年会上公布了一种新型雷管——slapper 雷管。此种雷管又被称作EFI (exploding fo il initiator ),能用高压能量(J 量级)起爆内装的纯感炸药。此能量很难在自然环境中重现,所以其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电子安全系统便是以此为核心部件建立起来的。 80年代初由美国Sandia 国家实验室和Harr y Diamm and 实验室提出了系统组成的一般模式。采用两个物理独立控制芯片、三个能量隔离开关实现冗余保险,至今仍作为电子安全系统研究的基本框架。 1.2 理论和技术成熟阶段 80年代末90年代初,微电子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元器件集成度大幅提高,成本稳步下降。ESA 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专利不断提出,从而推动了ESA 系统的发展和成熟。 1985年由S .E .fow ler 发表的专利——“自检解保发火控制器”,采用微处理器和一组逻辑网络用于状态控制,使得电子安全机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技术实现上达到了所要求的水平。 1991年由Will 等发表的“模块化电子安全与解保装置”,对电子安全机构的通用化进行了研究。使用标准的电路机构,将装置模块化,分为逻辑模块、通用的电压控制模块和通用的高能发火模块。逻辑模块是采用时序逻辑设计和只读存储器状态机。 1993年Hunter 发表的——“通用电子安全与解保系统”,将专用集成电路(ASIC )引入电子安全装置,用于状态控制。将一些分立的逻辑器件,如智能与门、锁存器、指令解保寄存器、可编程计数器等集成到一块芯片内,提高了系统集成度,提高了通用性,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武器系统,选用不同的I/O 接口电路,进行应用。  第25卷第2期 2003年6月探测与控制学报Journal of Detection &C ontrol Vol.25.No.2Jun.2003X 收稿日期:2002-12-01 作者简介:孙晓波(1978—),男,山东潍坊人,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安全系统。

美军现役野战火炮和迫击炮系统详解

美军现役野战火炮和迫击炮系统详解 自行火炮及其保障系统 M109A6式“帕拉丁”155毫米自行火炮为重型师和装甲骑兵团提供主要的间瞄火力支援。与之前的M109型号类似,M109A6式“帕拉丁”采用全履带装甲车体。当前,对“帕拉丁”的配置进行了成功的改进,主要包括:一是大面积的调整了原有的M109A2/A3车体底盘,二是配备下文将要介绍的全新的炮塔。 “帕拉丁”配有1套用以进行弹道计算和武器控制的车载自动火控系统、1 套火炮定位与导航系统和数套保密无线电通信系统。它采用改进型M284 式身管和M182A1 式底座,此外,还改进了自动推进系统、弹道解算和核生化防护系统等,提高了乘员的微光夜视能力,内置了测试检验设备。对底盘的更多升级改进还包括加装1 套用于快速部署和撤收的摇控行军固定器、1 根用以帮助支撑新型炮塔的扭转杆和1 部带有改进型冷却系统的低温隔离发动机。 与早期的M109系列相比,“帕拉丁”在陆军武器库中被描述成第一种数字化的战斗车辆,它提高了反应能力、生存能力、杀伤能力和可靠性。 与之并行的,美国陆军军费结构调整后的努力成果还可见于M992A2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 最基本的M992A0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是工业界的一个研发项目,以提供野战自行炮兵部队发射阵地保护,因为它能迅速地执行紧急的弹药再补给和保障。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系统于1983年定型并投入生产,它也是基于M109榴弹炮底盘,这可以使其具有与所保障火炮单元相匹配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特性,从而保证再补给物资的及时到位。该系统与陆军的M109A6式“帕拉丁”自行榴弹炮实行一对一的成对使用。 M992 系列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主要设计用以为M109 系列榴弹炮提供弹药补给,也可担负其它型号火炮的弹药补给任务。该车到目前为止共生产了3 种型号,即M992A0、M992A1 和M992A2。M992A2 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是一种履带式、铝质装甲、柴油动力弹药补给车,

攻击型巡飞弹引信安全系统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巡飞弹是一种能在目标区域上方进行“巡弋飞行”,“待机”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新概念弹药。它由战斗部、制导装置、推进系统、控制装置、稳定装置等组成,可承担监视、侦查、战斗毁伤评估、空中无线中继以及攻击目标等。攻击型巡飞弹不仅可以在目标上方执行监视、目标指示和毁伤评估等任务,还携带者不同类型的战斗部,能寻找最佳时机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因此,它对敌方目标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长时间在其头顶上巡飞,随时可以发起攻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弹药的飞行轨迹包括弹道段、巡飞段和攻击段三部分,主要采用多模式战斗部,可根据目标类型采用不同的起爆方式。 1.1 本课题的背景和应用价值 伊拉克战争使人们清楚地看到,要确保在战场上的毁伤优势,其弹药是一关键。首先,为在敌防区外攻击其纵深目标,必须提高弹药的射程[1,2]。提高射程将为战场指挥官完成所希望的任务提供更多的选择,并可以提高完成任务的效果。第二,为避免被反击火力命中,必须确保弹药具有精确命中和高效毁伤能力,使作战人员能够“发射后不管”和“发射后转移”,提高己方的战场生存力,同时在现代世界和政治环境中,至关重要的是在打击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友军和平民所造成的间接伤害,现代战争表明,巡飞弹完全可以具备这些功能。第三,减少对指定目标失效所需的弹药用量,这是减少后勤负担的最有效途径;战时弹药的消耗量十分的惊人,而部队的携运量十分有限,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少弹药的消耗量,战时再补给将成为影响战役或战斗进程的软肋。据称,通过试验表明,采用“巡飞弹”配合完成打击任务,摧毁一个坦克连至少可以减少20%的弹药消耗量。同时由于采用多管火箭炮发射巡飞弹,速度快,可确保无人侦察机顺利的突破敌防区,并获取对重要目标的空中侦察情报,这将对作战中取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都很重视巡飞弹的发展与应用技术[1,2]。因此,其研究对我国武器装备技术近中远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充分反映出弹药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程和精确打击两个方面。对于我国来说,发展炮弹增程和精确技术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首先,为在敌防区外攻击其纵深目标,必须提高弹药的射程。提高射程将为战场指挥官完

电磁炮原理科普完整版

电磁炮原理科普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并不神秘的电磁炮 笔者混迹科吧数月,阅贴不少,多有受教于众吧友。常希望用自己所学回馈吧众。幸亏寸有所长,总算写成此科普拙文。笔者将使用不超过中学物理课本的知识对大家喜闻乐见的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做一介绍。因能力所限,时间所限(笔者马上要出差了),只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足和不正确之处,请各位指正。 电磁炮是科幻迷们喜闻乐见的未来武器。也被各国军方所重视。它具有很多优秀特性。 1.速度常规火药发射的炮弹受火药气体燃烧速度的限制,初速度很难超过2km 每秒(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从某些迫击炮的不到200米每秒到坦克炮发射大口径穿甲弹时的接近2km每秒),即使加大装药量也无济于事。炮口动能则一般不超过10MJ。而电磁炮没有这个限制,它由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力提供动力而非高温气体膨胀,理论发射速度可达光速。考虑到空气的阻力,大气层内的实用初速也可以超过4km每秒。这样的速度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摧毁能力和更远的射程。 2.电磁炮没有后坐力,更小的震动使得它更加精确。基于更快的速度,它的弹道更加笔直,易于瞄准,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3.射击时没有爆炸的声音和火光,攻击更加隐蔽。 4.因为炮弹没有发射药,更加轻便,可携带更多弹药,减轻后勤压力(不过这一点嘛,电源的重量可就另算了。。。。。。)。 5.炮口初速度可以通过电流大小进行调整。 6.电能比火药要便宜。 常见的电磁炮 1.轨道炮

结构和原理最简单的电磁炮,因而技术也越成熟,距离实用化越近。 此结构由两根平行导轨组成,带有电枢的炮弹在轨道上滑动。当大电流(可达数百万安培或更多)通过一根导轨经电枢流向另一根导轨时,在导轨间形成强磁场。电枢受洛伦兹力作用前进。多级导轨炮串联可获得更高初速度。单级的导轨电流毕竟有现实方面的限制,可以增加多级导轨,不管速度如何,只要这个电流还在,就能不断加速(火药炮就没这点好处)。 它的基本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则。 (1)左手定则 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手心面向N极(叉进点出),四指指向电流所指方向,则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的方向。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吧!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超级电源和能受得了超大电流的导轨。还有了能导电的炮弹。可磁场从哪里来呢?要知道普通磁体产生的磁场可是不够的,能产生几个特斯拉强磁场的磁体都是巨无霸级别的,几吨重没压力。没关系,我们的安培定则出场了。 1、假设用右手握住通电,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 周围的磁场方向。2、假设用右手握住,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的指向就是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一目了然了吧?不信用右手握一下左右两边的导线。 这样强大的磁场不能由普通磁体生成,只能在极其强大的电流中产生。 导轨炮不但原理较为简单,其电路各部件的要求也最为现实,因此成为目前最接近实战的一种。

引信设计习题

引信的定义:引信是利用环境信息(如发射条件),目标信息(如散射特点)或按照事先设定的条件(如时间,指令等),在保证弹药平时和发射时安全的前提下,对弹药实施起爆控制,点火控制及姿态控制的装置。 引信安全性包括:勤务处理安全性,装填安全性,发射安全性:膛内安全性,炮口安全性 引信信号处理完成任务:识别真假信号,信号放大,提供发火控制信号 发火机构:利用环境能或内储能使起爆元件(或爆炸元件)爆炸,以产生火焰冲量或爆轰冲量的机构 发火机构组成:激励装置,起爆元件,中间保险器 激励装置:击针,活动火帽座,电源 起爆元件:火帽,雷管,电雷管 中间保险器:圆柱弹簧,支耳 发火时机:膛力发火机构,弹道,触发 发火机理:针刺,撞击,双动,摩擦,压电,绝热压缩 发火时间:瞬发,惯性 发火方法:储能,离心,拉发,压发,摩擦 发火机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足够的安全性和作用可靠性,且能适时的作用 灵敏度:指引信发火机构对目标或环境作用的敏感程度,一般以作用所需的能量来衡量 瞬发度:指引信从碰击目标到爆炸所经历的时间长短的特性 膛内发火机构:勤务处理安全性好,膛内发火可靠性(低膛压引信不行) 触发发火机构:高灵敏度,高瞬发度 压电发火机构:极高瞬发度,较大钝感度 小口径高射炮弹的发火机构:防雨 勤务处理安全性(平时安全性):在储存,维护,运输直至装填前得各个环境中,引信不解除保险和不爆炸的性能。 计算引信安全落高方法:能量比较法,动力学计算法 膛内发火机构:利用发射时的膛内环境力(能)而工作的发火机构 应用:通常用他点燃引信计时药盘,点燃火药延期解除保险机构和自毁机构中的时间药剂,以达到定时爆炸,解除保险和自行销毁的目的 膛内发火机构按在引信中的位置分:中心配置,偏心配置 膛内发火机构按其配用的保险器分:弹簧膛内发火机构,支耳,裂环

徒手测距的原理

徒手测距的原理 相信大家在一些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都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迫击炮阵地里,一位有经验的炮长平举右臂,竖起大拇指,闭上左眼略一测距,而后报出一串数据,炮手紧跟着调整射击诸原,二炮手装弹击发并一举命中。”这种突出宣染简易瞄准的镜头充分了反映我军指战员作战娴熟、素质过硬优良作风。不过炮长的这一测距动作原理何在,又是怎样计算出距离的呢?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简单的几何原理把其中的奥妙阐述一下,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指正。 徒手测距的实际上是你用了几何中弧长测距及相似三角形原理,在大概判断出目标物体长度后,利用手指宽度或眼间距与臂长的比值间接求出目标到观测物的距离。笔者分别阐述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眼测距 即利用单眼瞄准同侧平举的大拇指测定目标到观测者的距离。 原理如下: 首先,用直尺量一下自己大拇指的宽度,成人的拇指段度约为2cm; 再用皮尺量一下自己胳膊的长度,成人的臂长从拳头肩膀到大臂末端约为60cm; 以手臂为半径,拇指宽度为弧长,可以求得拇指到大笔末端的弧度夹角是: 2cm/60cm=1/30弧度,由于大臂末端与眼睛基本在同一平面,所以认为眼睛到拇指的距离与大臂长度相同,故眼睛瞄向同侧拇指的夹角也是1/30弧; 寻找一个能否判断出尺寸的目标物体,假设目标A尺寸5m,用同侧眼睛瞄准目标物与拇指,形成三点一线; 如果拇指刚好将目标完全覆盖,则证明所视目标物与拇指的弧度角相同,参见下图: 计算方法: 目标物距离R=(A物体尺寸5m)/(1/30弧度)=5m*30=150m。 公式经过整理后得——目标物距离约为:30×目标尺寸,由此可知只要所瞄目标刚好被拇指能覆盖住,则目标距离观测者为30倍目标长度。

电磁炮原理是什么

电磁炮的原理非常简单,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位于磁场中的导线在通电时会受到一个力的推动,同时,如果让导线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导线上也会产生电流。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正是根据这一定律人们发明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它也是电磁炮的基本原理,或者说,电磁炮不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电动机,因为它的转子不是旋转的,而是作直线加速运动的炮弹。 那么如何产生驱动炮弹的磁场,并让电流经过炮弹,使它获得前进的动力呢?一个最简单的电磁炮设计如下:用两根导体制成轨道,中间放置炮弹,使电流可以通过三者建立回路。把这个装置放在磁场中,并给炮弹通电,炮弹就会加速向前飞出。在1980年,美国西屋公司为“星球大战”建造的实验电磁炮基本就是这样的结构。它把质量为300克的炮弹加速到了每秒约4千米。如果是在真空中,这个速度还可提高到每秒8~10千米,这已经超过了第一宇宙速度,具备了作为一种新型航天发射装置的理论资格。 将这一理论上的可能变为实际,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那台实验电磁炮的加速度太大,人无法承受。这个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延长加速时间。然而这必须以采用更长的轨道为代价。由于人体只能承受大约3 倍重力加速度的长时间加速,满足人体耐受能力的电磁炮所需的轨道长度(经计算,为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约需1000千米!)在技术上难以实现,看来我们暂时只能考虑专作货运发射的了,这样在加速度方面的要求就可大大放宽。 第二,如果把电磁炮水平安装在地面上,飞出炮口后的炮弹仍然会在大气阻力下很快减速,难以顺利达到环绕地球轨道,为此,用于航天发射的电磁炮必须将出口设置在空气稀薄的高山之巅,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自然是首选地点,当然旅游业和环保组织肯定会反对,如何同他们交涉,就看宇航局的实力和有关人员的口才了。 第三,目前电磁炮能够发射的炮弹质量仍然不大,这是加速能力不足造成的。加速炮弹的力与磁场和电流之积成正比,要获得足够强的加速磁场一般靠超导磁体。用超导线圈产生磁场已是相对成熟的技术,但超导磁体需要冷却到很低温度(如液氦温度,约-269°C)才能发挥作用,这对于军事应用是个问题,因为会大大降低发射装置的灵活性,但作为固定使用的航天发射装置,基本上可以不必考虑这些,而且如果高温超导强磁体能够研制成功,对低温条件的要求也可放宽。 关于电磁炮的第四个技术问题和第三个相关,因为在磁场不够强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加速能力就只能让炮弹通过足够大的电流。于是就产生了大电流发热和炮身烧蚀等麻烦。幸好这些麻烦对于航天发射不太重要,因为作为武器的电磁炮得严格限制长度,而作为发射工具,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炮身并不算问题,只是对建设施工时的作业精度要求较高罢了。 此外,延长轨道也可使炮弹承受的加速度降低。经过计算,用5 千米长的轨道使炮弹由静止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的600倍,这已经比普通迫击炮发射时的加速度还小了,可人显然还是无法忍受,而长1000千米的加速轨道在地球上几乎无法建造,因此用电磁炮发射人的想法还是放弃算了。 最后,有人觉得建造公里级长度,配备强磁场的加速轨道可能会有技术困难,但这只是不了解人类现有技术水平的臆测,实际上为数众多的粒子加速器、对撞机等多半具有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长的加速和聚能环。而且它们除了对环道施工的精度要求极高外,各转弯和控制点等处也均需要设置强磁场。换句话说,在建造宇宙电磁炮的基本技术方面,人们早已充分掌握了,仅仅是所用领域不同而已。真正的困难倒是,从来没谁把超级加速器放在高寒山区,而且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目前也不大好,但这个投资大可从别处募集,无须开在宇航局的账上。 至于电磁炮的发射成本,如果不考虑产生强磁场的低温液体费用,仅仅是电和不可回收的炮弹壳体而已,日常维护成本也大概和同长度的高速地铁相仿,最多开口处一小段需要要配备专职扫雪人员,要么加个活动盖子,也就都解决了。

世界顶尖水平的迫击炮引信——美国M734多用途迫击炮引信

世界顶尖水平的迫击炮引信——美国M734多用途迫击炮引信 美军炮击炮手正在用M120迫击炮发射一枚M929白磷发烟弹,弹头上装的就是M734多用途引信。 本文为砖家原创,首发于网易博客,供网易军事频道选用,之前未发表于任何媒体,请注意网易优先使用权,发表十天以后方可转帖,转帖联系邮箱zhuyiyun1985@https://www.360docs.net/doc/dd18204851.html, 。更多精彩,请看网易军事(https://www.360docs.net/doc/dd18204851.html,)频道! 对步兵分队来说,迫击炮因为轻便简单,能够方便地配属步兵战斗,弹道弯曲能对付各种目标,射击死角小,所以是种非常好用的轻型支援火器。虽然美军有强大的空中支援,虽然美国陆军被一些人称为“美国空军地面引导队”,但实际上因为指挥级别、反应速度、空地协同等多方面的原因,空中火力支援并不像好莱坞电影里描绘的那么简单及时,只要电台里一喊炸弹火箭弹燃烧弹就从天而降,大多数时候对美军步兵来说,最及时灵活的火力支援还是来自自己配属的迫击炮、标枪反坦克导弹、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由于有强大科技实力的支撑,美国对迫击炮弹引信的研究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他们给几种口径的迫击炮弹配上了聪明的“大脑”,也就是本文砖家将要介绍的主角——美国M734多用途引信。 M734多用途引信的研发工作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正式装备美军部队,至今仍是美军三种口径迫击炮弹(60毫米、81毫米、120毫米)的主用引信。说其是世界顶尖水平,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M734引信可以适用三种不同口径的迫击炮弹,能够适应三种口径弹药不同的初速、弹道特性,实现了不同弹药的引信通用化。 二、M734引信的工作模式多样,有PRX(高空炸)、NSB(低空炸)、IMP(碰炸)和DL Y(延迟)四种工作模式,PRX和NSB模式是利用多普勒原理的无线电近炸模式,当炮弹离地一定高度内置电路自动点燃电雷管引爆弹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空炸榴弹破片杀伤范围,有效杀伤卧倒或躲在壕沟内的敌军;IMP模式既可以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也可以

迫击炮是如何防止重复装填的

过去年代,部队不同岗位之间经常有相互嘲讽的情况,譬如炮兵奚落炊事兵为“背黑锅、戴绿帽、看别人打-炮”,而炊事兵则反击:“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往外倒”。这句话是如何来的呢?原来,迫击炮在射击时经常会出现瞎火、卡弹和延迟发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卸开炮尾,端着炮管往外倒炮弹。但也有另外一种可怕情况,由于战斗激烈,炮手疲劳紧张,一些缺乏战场锻炼的士兵就会紧张出错,第一发瞎火,接着又把第二发装进去了。。。。。。。重复装弹极其危险,炸膛随时会发生,两发迫击炮弹的殉爆足以直接消灭整个炮兵班。迫击炮兵需要一种装置来防止此类悲剧发生,这就是本文要说的迫击炮防重装保险器,也叫防重复装填装置。

迫击炮为何会出现重复装填 迫击炮,顾名思义,就是从炮口装填,强迫击发的火炮。迫击炮弹采用特殊的装药结构和点火方式,即将迫击炮弹的发射装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基本装药,放在由纸筒做成的基本药管内,基本药管则放在尾管内,基本药管的底部装有底火。另一部分称为辅助装药,它是由几个附加药包组成。发射时,迫击炮弹沿膛壁下滑,基本药管下端的底火撞击迫击炮上的固定击针而首先点燃尾管内的基本装药,高温高压的火药气体通过尾管上均匀分布的传火孔冲出,直接喷射在附加装药各处,点燃尾管外面的附加药包。迫击炮弹的基本装药一般采用整体式结构,称基本药管,实际结构与霰弹枪的12号霰弹很相似。

迫击炮哑火后退弹的战术动作 由于炮管较短,迫击炮的射击环境很恶劣,容易导致炮手误操作

迫击炮在实弹射击中,由于由于底火失效、基本药管受潮炮膛污浊导致弹丸下落速度不足而造成炮膛卡弹等原因,会出现炮弹无法正常发射而滞留在炮膛内的情况。对此,部队的常规做法是一名炮手低姿将手扶于炮架,感受炮弹射出后带给炮身的震动,以此来提示装填手。但在激烈的战斗中常无法感觉到炮的后坐力而导致误判,以为膛内炮弹已经发射出去。另外,在实战中,炮口焰闪光炫目,火炮冲击波强烈,且声响巨大,战士疲劳紧张和迫击炮发射速度较高,装填手在连续装弹射击过程中,易造成生理和心理的极度疲劳,自身判断力的明显下降。当出现炮弹滞留而又没有收到其他炮手的警示时,常会误认为前炮弹已经出膛,立即装入后一发炮弹,这就是迫击炮射击特有的所谓“重装弹”现象(重复装填现象是迫击炮特有的,其他常规火炮均无此类现象)。当出现此种情况时,必须将炮弹倒出炮膛,方能再度装弹发射。在倒弹过程中,如果所倒之弹中有迟发火弹,易造成人炮俱毁的重大事故。 二次装弹(重装弹)一旦发生,轻则影响正常的射速,贻误战机,重则会发生膛炸,炮毁人亡。我军在对越作战期间,曾有传说,夜间炮战时,出现过炮手因为紧张把67式82毫米迫击炮整个装满,最后装填不进去了才被发现的笑话。在20世纪90年代,我军也发生过数起迫击炮膛炸事故,其中就有炮弹重装原因造成的严重事故。 迫击炮防重装保险器就是为了保护人员和装备的安全,通过光电、电磁、机械等方式判断已装填的炮弹是否发射出去,或检测迫击炮身管是否有炮弹残留,从而防止下一发炮弹再次误装填的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