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应力

内应力
内应力

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影响分析与消除方法研究

2008年09月28日星期日 19:54

1 引言

注塑制品一个普遍存在的缺点是有内应力。内应力的存在不仅是制件在储存和使用中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制件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表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出各种成型因素对注塑制品内应力影响的规律性,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制件的内应力,并使其在制件断面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这对提高注塑制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制件使用条件下要承受热、有机溶剂和其他能加速制件开裂的腐蚀介质时,减少制件的内应力对保证其正常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此外,掌握注塑制品内应力的消除方法和测试方法也很有必要。

2 内应力的种类

高分子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在成型之后不能立即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是注塑制品存在内应力的主要原因。另外,外力使制件产生强迫高弹形变也会在其中形成内应力。根据起因不同,通常认为热塑性塑料注塑制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不同形式的内应力。对注塑制件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取向应力和体积温度应力。

2.1 取向应力

高分子取向使制件内存在着未松弛的高弹形变,主要集中在表层和浇口的附近,使这些地方存在着较大的取向应力,用退火的方法可以消除制件的取向应力。试验表明,提高加工温度和模具温度、降低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缩短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制件的取向应力减小。

2.2 体积温度应力

体积温度应力是制件冷却时不均匀收缩引起的。因内外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体积温度应力主要靠减少制件内外层冷却降温速率的差别来降低。这可以通过提高模具温度、降低加工温度来达到。

加工结晶塑料制件时,常常因各部分结晶结构和结晶度不等而出现结晶应力。模具温度是影响结晶过程的最主要的工艺因素,降低模具温度可以降低结晶应力。带金属嵌件的塑件成型时,嵌件周围的料层由于两种材料线膨胀系数不等而出现收缩应力,可通过预热嵌件降低应力。

这两种内应力主要是由于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也属于体积温度应力。

2.3 与制件体积不平衡有关的应力

高分子在模腔内凝固时,甚至在极其缓慢的条件下要使制件在脱模后立即达到其平衡体积,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实验测定表明,注塑制件中这种形式的内应力一般很小。

2.4 与制件顶出变形有关的内应力

这种内应力主要与开模条件和模具顶出机构的设计有关。正确选择开模条件使开模前的模腔压力接近于零,根据制件的结构和形状设计合理的顶出机构,使制件顶出时不致变形,是可以将这种形式的内应力减少到不会影响制件力学性能的限度以内的。

3 影响注塑制品内应力的因素分析

注塑制品的造型设计不合理、模具设计不合理、成型工艺条件不正确、注射机选

用不当等都会使制品内存在比较大的内应力。影响制品内应力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主要影响因素见下图所示。

3.1 造型设计

3.1.1 圆角

塑料制品除了使用上要求采用尖角外,各表面相交处应尽可能采用圆弧过渡。由于制品形状和截面的变化,使注塑过程中熔料在尖角处的流态发生急剧变化而产生大的应力,而且残留在尖角处。在有载荷或受冲击振动时会发生破裂,甚至在脱模过程中即由于模塑内应力而开裂,特别是制品的内圆角。一般,即使采用R 为0.5mm的圆角就能使塑件强度大为增加。一般情况下,理想的内圆角半径应有壁厚的1/4以上。外圆角半径可取壁厚的1.5倍。

采用圆弧过渡既可以减少应力集中,还可大大改善塑料的充模特性,避免在转角处产生冲击形成波纹或充不满模腔。

塑件设计成圆角,使模具型腔对应部位也呈圆角,这样增加了模具的坚固性,塑件的外圆角对应着型腔的内圆角,它使模具在淬火或使用时不至于因应力集中而开裂,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但是在塑件的某些部位如分型面、型芯与型腔配合处等不便做成圆角而只能采用尖角。

除相交表面的尖角外,尖锐的螺纹牙也是严重的应力集中源,采用倒圆角的螺纹可减少应力集中,提高螺纹强度。

3.1.2 制品壁厚

制品壁厚是结构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壁厚会给制品带来很多缺陷。增加壁厚既可改善树脂的充模特性,又可降低取向应力,减少变形,提高

制品强度。但同时收缩加大,保压和冷却时间加长,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材料多。较大的收缩应力还将造成制品表面产生凹陷或内部出现缩孔与气泡,既影响外观又降低了强度。增加壁厚的同时也增加了制品的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大,表面冷却越快,取向应力和体积温度应力都随之增大。如果制品壁太薄,会降低强度,脱模时易破裂,还有碍于树脂的充模流动,造成填充不足或出现明显的熔合纹,严重影响制品质量。每种塑料根据充模能力都有一个最小壁厚。确定壁厚时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壁厚尽量取薄些,可节省材料,减轻制品重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小于最小壁厚。ABS常用的标准壁厚为1.2~3.5mm。壁厚设计还应注意均匀一致,否则将会由于收缩应力引起制品的翘曲变形。同一制品中,若必须存在壁厚相差较大的情况时,连接处应逐渐过渡,避免截面的突变。

3.1.3 金属嵌件

由于金属嵌件冷却时尺寸变化与塑料的热收缩值相差很大,使嵌件周围产生很大的内应力,而造成塑件的开裂。对某些高刚性的工程塑料更甚,如聚碳酸酯;但对于弹性和冷流动性大的塑料则应力值较低。当有金属嵌件存在时,应尽量避免制件开裂:

(1)如能选用与塑料线膨胀系数相近的金属作嵌件,内应力值可以降低;(2)嵌件周围的塑料应有足够的厚度,否则会由于存在收缩应力而开裂;(3)嵌件的顶部也应有足够厚的塑料层,否则嵌件顶部塑件表面会出现鼓包或裂纹;

(4)嵌件不应带尖角、锐边,以减少应力集中;

(5)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时,将金属嵌件预热到接近物料温度,可减少由于金属与塑料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收缩应力;

(6)对于内应力难以自消的塑料,可先在嵌件周围被覆一层高分子弹性体或在成型后进行退火处理来降低内应力;

(7)在塑件成型后再装配或压入嵌件,可调节因嵌入嵌件而造成的内应力值,使制件不致破裂。

3.2 注塑机选用

注射机选用不当,也会产生内应力。那种认为大容量注射机注射小模具中的制品会减少内应力的说法不正确。有时会因为压力过高、喷嘴结构不合适或混料造成较大的内应力。

3.3 模具设计

模具浇注系统和顶出机构设计不当都会使制件产生内应力。

3.3.1 浇注系统

模具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如浇口大小不合适、浇道太窄、主流动太长、浇口位置不合理都会造成内应力:

(1)浇口尺寸太大,补料时间就会延长,会增大大分子的冻结取向和冻结应变,造成很大的补料内应力,特别在浇口附近内应力更大。小浇口的适时封闭,能适当地控制补料时间。但浇口尺寸也不宜太小,过小的浇口会造成太大的流动阻力,产生取向应力。

(2)主流道太长、流道太窄、流道的急剧转折都会使流动阻力加大,延长进料时间或需增大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会使制品产生更高的取向应力。

(3)浇口位置的选取除考虑制品外观和熔接缝外,还应尽量减少在流动方向上由于充模和补料而造成的定向作用。

3.3.2 顶出机构

顶出机构设计不当,使脱模力不均衡或型芯表面在脱模过程中形成真空或施加过大的脱模力,都会造成塑件产生强迫高弹形变形成内应力,甚至龟裂,严重时发生开裂。龟裂和开裂看上去相似,本质上有区别。龟裂不是空隙状的缺陷,是高分子本身同所加应力成平行方向排列,经过加热又能恢复到无龟裂的状态,所以能用热处理方法解决。注塑成型后立即热处理效果较好。防止顶出产生内应力需改善脱模条件,如仔细磨光型芯侧面;增加脱模斜度;平衡顶出力;顶杆应布置在脱模阻力最大的部位如型芯凸台附近及能承受较大顶出力的部位,如加强筋、凸缘、塑件端面等部位。

3.4 机械加工

注塑制品除为切除大浇口冷凝料而进行机械加工外,当制件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很高而无法通过模具设计与调整工艺条件得到保证,或零件上有难以一次成型出的形状(如小而深的孔或螺纹等)时,成型之后就需要进行机械加工。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有车、铣、刨、钻、锯、铰孔和拱螺纹等。但机械加工会使塑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因此加工时应用专用刀具、宜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小切削量和低速度,还应保证充分冷却。对于易产生内应力的制品应进行多次热处理。3.5 注塑成型工艺条件

注塑制品由于成型工艺特点不可避免的存在内应力,但工艺条件控制得当就会使塑件内应力降低到最小程度,能够保证制件的正常使用。相反,如果工艺控制不当,制件就会存在很大的内应力,不仅使制件强度下降,而且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翘曲变形甚至开裂。需要控制的工艺条件如嵌件预热、模具温度、加工温度、注射速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温度、压力、时间是塑料成型工艺的主要因素。

3.5.1 金属嵌件预热

注射成型时,应将金属嵌件预热到接近物料温度,预热嵌件的目的是减少金属与塑料冷却时收缩值的差距,从而降低由于二者热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在嵌件周围产生的收缩应力。收缩应力是注塑制品内容易形成的内应力的一种,这种内应力的存在,是带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出现裂纹和强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3.5.2 模具温度

提高模具温度,可以降低因内外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体积温度应力和高分子取向应力,也可以降低结晶塑料制品的结晶应力。但模温也不能过高,模温升高使冷却时间延长,降低了生产效率。

3.5.3 加工温度

提高加工温度可降低取向应力,但同时会使因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体积温度应力增加,同时也使封口压力升高,延长冷却时间才能顺利脱模。

3.5.4 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和注射时间

增大注射压力使取向应力和结晶塑料的结晶应力增加,同时使封口压力增大,必须延长冷却时间才能顺利脱模,否则会造成脱模应力;注射速度增加也会使取向应力和结晶应力增加,但对冷凝快的塑料还是用高的注射速度充模较为有利,因为冷凝快的塑料慢速注射需要更高的注射压力来维持熔体的流动;注射时间不宜太长,模腔充满以后就相当于在注射压力下保压了,也会使制件的取向应力增加。

3.5.5 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

冷却中的熔体在外压作用下产生的总形变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弹性的,故使熔体在高压下冷凝会在制件中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和高分子取向。压实后立即降压或补料过程中分步降压有利于高分子解取向,所以降低保压压力和缩短保压时间有

利于取向应力的降低;延长保压时间仅在一定范围内取向度增大,浇口封闭之后再延长保压时间对取向度的变化就不再影响。

3.5.6 冷却时间

当注射压力、保压压力、熔体温度升高,浇口尺寸较大时都会使封口压力升高,这时必须延长冷却时间才能使开模前模腔内的残余压力降到很低或接近于零,否则要将制件顺利地从模具内顶出是很困难的。若强制脱模,制件在顶出时会产生很大的应力,以至制件可能被划伤,严重时会出现破裂。但冷却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制件内部压力降到零以后进一步冷却可能在制件内部形成负压,即由于冷却收缩使制件内外层之间产生拉应力。

4 注塑制品内应力的消除方法

在注塑成型或机械加工之后及时对制件进行热处理是降低或消除其内应力,使其内部结构加速达到稳定状态的一个有效措施。对于要求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的制件,往往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不只一次的热处理。

热处理的方法是:在加热介质中先将温度从室温升到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常称为热处理温度或退火温度),使制件在此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地冷却到室温。影响热处理效果最重要的工艺因素是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在理论上热处理温度越高,热处理时间越长,制件的内应力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被消除,其内部结构就越趋于稳定。但实际使用的温度却不能太高,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翘曲变形。一般认为,热塑性塑料注塑件的热处理温度以稍低于热变形温度(约低5℃~10℃)为宜。热处理时间则主要与塑料的性质与制件壁厚有关,高分子链的刚性越大,制件的壁越厚,需要进行热处理的时间就越长。

正确选用加热介质对热处理效果也很重要。用空气作为加热介质,有操作简便和处理后不需要清洗等优点。ABS塑料在65~75℃空气中处理2~4小时效果良好。但空气热传导效率低,容易引起尼龙类和聚甲醛等塑料氧化变色。高沸点油作为热处理介质有传热快、制件加热均匀等优点,但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处理后的制件上存留的油斑有时很难除去。吸水性强的尼龙类塑料制件用水或乙酸钾的水溶液(沸点121℃)作热处理介质比较好。用这种介质既有利于防止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氧化变色,又能使其加速达到吸湿平衡。

热处理有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序,完全依靠热处理防止应力开裂的做法不可靠。必须从影响注塑制品内应力的几个主要因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结合热处理方法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應力的危害

開裂:因為應力的存在,在受到外界作用後(如移印時接觸到化學溶劑或者烤漆後端時高溫烘烤),會誘使應力釋放而在應力殘留位置開裂。開裂主要集中在澆口處或過度填充處。

翹曲及變形:因為殘留應力的存在,因此產品在室溫時會有較長時間的內應力釋放或者高溫時出現短時間內殘留應力釋放的過程,同時產品局部存在位置強度差,產品就會在應力殘留位置產生翹曲或者變形問題。

產品尺寸變化:因為應力的存在,在產品放置或後處理的過程中,如果環境達到一定的溫度,產品就會因應力釋放而發生變化。

易产生取向应力的位置:

浇口位置--因射速快或保压时间长而容易产生挤压取向应力;

壁厚急剧变化处--(特别是由厚到薄处)会因壁薄位置剪切力强而产生挤压取向应力;

料流充填不平衡处--会因为过度充填而造成局部挤压而产生挤压取向应力

氧化膜应力研究进展_李美栓

第11卷第5期1999年9月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ORR OSI ON SC IENCE AND PR OTECT I ON TECHNOLOG Y V o l.11N o.5 Sep.1999 氧化膜应力研究进展Ξ 李美栓辛丽钱余海李铁藩 (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5) 摘 要 综述了氧化膜应力产生与释放机理,重点介绍了氧化膜应力原位测试技术的新进展及稀土元素对氧化膜应力的影响.探讨了氧化膜应力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应力氧化膜高温氧化 学科分类号 T G172.82 高温合金或高温防护涂层的抗氧化性能依赖于表面能否形成一层致密、完整的氧化膜.氧化膜内应力是决定氧化膜完整性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氧化膜内普遍存在的应力,往往导致氧化膜发生开裂和剥落,致使氧化膜丧失保护作用.通过对氧化膜应力的研究,可以了解氧化膜破裂机理,进而达到改善氧化膜抗剥落性从而提高金属材料或防护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的目的. 氧化膜应力的精确测量是氧化膜应力研究的基础.已经发展了多种氧化膜应力原位测量技术[1-5].由于氧化膜较薄,氧化膜与基体金属构成一动态复合体系以及环境温度高等特点,氧化膜应力的测试技术与常规薄膜的不同.从四十年代开始对氧化膜应力进行定量测量[6],由于技术的限制,测试范围和精度一直达不到像薄膜残余应力测量的程度.但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在氧化膜应力方面才取得了明显进展.尽管如此,对氧化膜应力的研究工作还远远不够,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澄清. 本文总结了氧化膜应力产生和释放机制,氧化膜应力原位测量技术以及稀土对氧化膜应力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探求氧化膜应力研究的发展方向. 1.氧化膜应力产生 氧化膜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应力:氧化膜恒温生长时产生的生长应力和温度变化时由于金属与氧化物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热应力. 1.1生长应力 生长应力的产生因素较多,归结起来主要有:1)氧化物和形成该氧化物所消耗金属的体积不同(对应的比值定义为P illing2B edw o rth比[1],简称PBR);2)氧化物在基体金属上取向生长;3)金属或氧化膜成份变化;4)膜内晶格缺陷;5)新氧化物在已经形成的氧化膜内生成;6)氧化物固相反应、再结晶及相变;7)材料表面的几何形状. 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59701010)  收到初稿:1998208212,收到修改稿:1999201223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 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三:常用塑料: 1. PA、PVC、PMMA、PC、POM、PE、PP、ABS、PS、EVA以及一些混合物。 2. 常用塑料特征、性能: 2.(尼龙):8026上盖、532支撑体、049D内芯等。 ①原色为乳白、微褐,燃烧缓慢,离火后慢熄,火焰呈上黄下蓝,熔融滴落,起泡,有特殊的羊皮或指甲烧焦气味。 ②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③应力测试:正丙烷、乙无开裂、裂纹。 2.:聚氯乙烯 ①原色为无色透明,难燃离火即灭,火焰上黄下绿,白烟,燃烧变软有刺激性酸味。紫外线下,使PVC产生浅蓝、紫白的莹光。软的PVC发蓝或蓝白的荧光。②根据增剂的不同分为硬质和软质,硬质PVC采用分子量小的树脂,不含5%的曾剂,机械强度好,耐腐蚀、耐阳光、耐燃烧,软质PVC采用分子量较大的树脂,加入30%-70%增剂制成柔韧性好,抗化学药品性强。 2.:有机玻璃、压克力①原色为无色透明、易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浅蓝,熔融滴落,加热到 120°C可自由弯曲,不自浊,冒出特有的压克力臭,易熔于丙酮、苯。②高透明性耐光折射率高,用丙酮、氯仿等溶剂自体粘结,制品成型收缩率,料粒的吸湿性可导致制品起泡。③应力测试:乙醇或异丙醇,十秒无开裂、裂痕。 2.:聚甲醛 ①原色为浅黄或白色,慢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蓝,熔融滴落,强烈鱼腥臭。 ②较强机械性能,缺点不耐酸,强碱和不耐日光紫外线的辐射,长期在大气中暴晒会老化,粘合性差。 ③应力测试:12-18%盐酸溶液浸泡2H,无变形、裂纹。 2.:聚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火焰上黄下蓝,边熔边滴落,有石腊气味,常温下不熔于溶剂,加热时可溶于丙酮、苯、甲醛。②根据加工方法,可分为高密度PE和低密度PE 高密度PE为半透明腊状固体,质地坚韧,不透水性,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较好。缺点:受热后因应力消失而发生尺寸减少,柔韧性、耐剧冷热差。低密度PE为无色无味无毒的固体,低温仍能保持柔曲特性,抗水性,化学稳定性较强。③应力测试:硬脂酸钠或肥皂水,无变形、裂纹、断裂。 2.:丙烯腈、丁乙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①原色为乳白或白色,不透明,燃烧缓慢,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呈黄色,黑烟,软化烧焦,溶于丙酮、苯、甲苯。②丙烯腈具有拉伸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韧性、抗冲击能力以及低温性能,苯乙烯具有良好的光泽性、刚性和加工性;调节三者之间比例,可调节高冲击型、中冲击型、通用型、特殊耐热型ABS。缺点:耐热性不够高,易老化,不耐燃不透明。③应力测试:95%以上醋酸浸泡30秒,无变形、裂纹、断裂。 2.:聚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离火燃烧,火焰上黄下蓝,有少量黑烟,熔融滴落,发出石油气味。②密度cm3,是密度最小的塑料之一,熔点

残余应力检测方法概述

第1 页 共 2页 残余应力检测方法概述 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种类十分繁多,为便于分类,人们往往根据测试过程中被测样品的破坏与否将测试方法分为:应力松弛法(样品将被破坏)和无损检测法(样品不被破坏)两类。以下我们简单归纳了现阶段较为常用的一些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一、常见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1. 应力松弛法 (1) 盲孔法 该方法最早由Mather 于1934年提出,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孔附近的应变变化,用弹性力学来分析小孔位置的应力,孔的位置和尺寸会影响最终的应力数值。由于这类设备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近年来被广泛使用。 (2) 切条法 Ralakoutsky 在1888年提出了采用该方法测量材料的残余应力。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沿特定方向将试件切出一条,然后通过测量试件切割位置的应变来计算残余应力。 (3) 剥层法 该方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试件的 一层并测量其去除后的曲率,根据测定的试件表面曲率变化就能计算出残余应力。该方法常用于形状简单的试件,且测试过程快捷。 2. 无损检测方法 (1) X 射线衍射法 X 射线方法是根据测量试件的晶体面间距变化来确定试件的应变,进而通过弹性力学方程推导计算得到残余应力,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是Machearauch 于1961提出的sin2ψ方法。日本最早研制成功了基于该方法的X 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为该方法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中子衍射法。 中子衍射方法的原理和X 射线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根据材料的晶体面间距变化来求得应变,并根据弹性力学方程计算残余应力。但中子散射能量更高,可以穿透的深度更大,当然中子衍射的成本也是最昂贵的。 (3) 超声波法。 该方法的物理和实验依据是S.Oka 于1940年发现的声双折射现象,通过测定声折射所导致的声速和频谱变化反推出作用在试件上的应力。试件的晶体颗粒及取向会影响数据的准确度,尽管超声波方法也属无损检测方法,但其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最新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cos α方法早在1978年就由S.Taira 等人提出, 但真正应用于残余应力测试设备中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日本Pulstec 公司于2012年研制出了世界上首款基于cos α方法的X 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图1是设备图片(型号:μ-x360n )。

二氧化钒和三氧化二钒研究进展

第2期何山等:二氧化饥和三氧化一钒研究进展 能耗大。更重要的足,产物粒度粗,存应用时需长时问磨细。另一种方法是在co:气流巾”41或抽真空控制氧分压为100PaE”1在1500K或1270K下用几天时间还原vtOs粉体。近年发展丁一些较温和的制备方法。如在惰性气氛中加热2molV。Os和ltool木炭的混合物…1;通过小心控制Ar气体流速,在673K保温0.5h,接着在723K保温2h,最后在823K保温lh热解N}14V03『l”:在590K的Hj气流中保温4d还原V!O,,接着在570K的Ar气氛中保温3d合成B相VO,I”1。这些方法仪能获得微米级粉体。Lawton等”“应月jH:一Nz混合气流在≥1000K喷雾热分解VOSOa稀溶液,首次获得粒释<1¨m的VO,粉体。但是该方法装置复杂,为了获得小颗粒粉体,必须使用大功率超声波强化雾化微液滴,同时应用很稀的VOSO。溶液,能量犬部分花费在水分的蒸发上。该方法的优点是能通过热解VOSO一和WOzCI。或M002CI:的混合液实现VOz的化学掺杂。Tsangt2”应用KBH。还原KsVOt溶液,获得B相亚纳米(>100nm)VO:粉体。这一?方法随后被改进获得VO:亚纳米粉体“2I。该法需用到高毒性且昂贵的KBH一,而且操作麻烦。Toshiyuki等””首次应用VOCI,气体.以COz激光器为激光源。用激光诱导气相反应法合成纳米(<100nmJvo:粉体。但此法存在实验手段复杂。粉体造价高,难于大嚣制备等缺点。作者以V,os、N:H一?2HCI、HCI和NHaHCO,为主要原料,合成氧钒㈣碱式碳酸铵(NH。)s[(VO)。(CO。)。(OH)。]?10Hz0”“,并以其为前驱体,在较低温度下制备了粒度<2斗m的B相VO:和正常相(荦斜)VO:粉体‘2“。在此基础上,对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在720K制备粒度<10nm无定形VO:粉体和在870K制备粒度<30rimV02粉体1261。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合成过程简单,能大量地制备粉体,成本也较低。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控制前驱体热分解时氮气流中的氧分压,制备从VO”e到VOz。,的不同整比性的粉体。文献报道表明,单晶VO:的整比性对其瓦和电阻率跃变数量级有很大的影响…”I。众所周知.V一0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存在着VO、V:0。V02、V20s、V。02。一?(3≤n≤9)和V。02。+,(3≤n≤6)等13种物相t2Sl,而v4+并不是最稳定的价态,由此产生VO。的整比性问题。由于我们采用的实验路线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制备粉体,而且获得了纳米级的粉体,故有nJ能控制粉体组成的均匀性和不同 的整比性。因此,应用我们获得的粉体制备薄膜或陶瓷,有可能探索整比性对膜材料和土赶材料的影响规律。 1.2V:0,粉体的合成 v:0,粉体传统的制备方法是JtlH:在870K还原V2057d”…,或者在770K预还原儿个小时,然后在l170K再还原几个小时I”?”J。也有人在密闭的硅管中加热VzOs和金属v粉末的泄合物”“,或者在H:气流中在1170K还原NH。V033h”“。值得法息的是。用H:还原用喷雾热分解得到的V:0,,可以制得<10,u.m的球状或哑铃状的V:0,粉体”“。在N:中在970K热分解含肼钒盐可制得10~40p.mV:O,粉体…1;这一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但前驱体较难获得。在2270K下通过0:.Hz焰融化挥发VzO,粉体,然后冷却V:O,蒸气并分段收集可获得球形状的微米粉体I“1。至今唯一获得V:O、纳米粉体的方法,仍然是激光诱导VOCI,气相I{。还原法1”j。我们应厢上述氧钒∞碱式碳酸铵为前驱体.在Ik气流中在1070K还原热解30rain,获得粒度分布均匀,粒径<30nm的V203粉体,其扫描电镜照片示于图5。这一工作即将发表。 2陶瓷的制备 由于VO: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近4来它成为这类材料的研究热点。相对求说,陶瓷材料的研究较膜材料滞后。但是,陶瓷材料适应于大电流强度应用场合,如马达保护装置,这是膜材料所不能代替的,因此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图5vz0,纳米粉体扫描电镜照片 Fig5SEMmicrographofV?01nano—po、*der 2.1VO:陶瓷 VO。陶瓷研究中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足陶 瓷在热循环过程中电性能的稳定性。VO:相变时晶

薄膜应力测试方法

薄膜的残余应力测试 一、薄膜应力分析 图一、薄膜应变状态与应力 薄膜沉积在基体以后,薄膜处于应变状态,若以薄膜应力造成基体弯曲形变的方向来区分,可将应力分为拉应力(tensile stress)和压应力 (compressive stress),如图一所示。拉应力是当膜受力向外伸张,基板向内压缩、膜表面下凹,薄膜因为有拉应力的作用,薄膜本身产生收缩的趋势,如果膜层的拉应力超过薄膜的弹性限度,则薄膜就会破裂甚至剥离基体而翘起。压应力则呈相反的状况,膜表面产生外凸的现象,在压应力的作用下,薄膜有向表面扩张的趋势。如果压应力到极限时,则会使薄膜向基板内侧卷曲,导致膜层起泡。数学上表示方法为拉应力—正号、亚应力—负号。 造成薄膜应力的主要来源有外应力 (external stress)、热应力 (thermal stress) 及內应力 (intrinsic stress),其中,外应力是由外力作用施加于薄膜所引起的。热应力是因为基体与膜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而引起,此情形发生于制备薄膜時基板的温度,冷卻至室温取出而产生。內应力则是薄膜本身与基体材料的特性引起的,主要取决于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分子沉积缺陷等因素,所以薄膜彼此的界面及薄膜与基体边界之相互作用就相當重要,這完全控制于制备的参数与技术上,此为应力的主要成因。 二、薄膜应力测量方法

测量薄膜内应力的方法大致可分为机械法、干涉法和衍射法三大类。前两者为测量基体受应力作用后弯曲的程度,称为曲率法;后者为测量薄膜晶格常数的畸变。 (一)曲率法 假设薄膜应力均匀,即可以测量薄膜蒸镀前后基体弯曲量的差值,求得实际薄膜应力的估计值,其中膜应力与基体上测量位置的半径平方值、膜厚及泊松比(Poisson's ratio) 成反比;与基体杨氏模量 (Es,Young's modulus)、基体厚度的平方及蒸鍍前后基体曲率(1/R)的相对差值成正比。利用这些可测量得到的数值,可以求得薄膜残余应力的值。 1、悬臂梁法 薄膜沉积在基体上,基体受到薄膜应力的作用发生弯曲。当薄膜的应力为拉应力时,基体表面成为凹面,若为压应力,基板的表面变为凸面。于是可以将一基体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形成机械式悬臂梁,如图二所示。测量原理为将激光照在自由端上的一点,并在沉积薄膜后再以相同方法测量一次,得到反射光的偏移量,进而求得薄膜的残余应力。 图二、悬臂梁法示意图 2、牛顿环法 本法是利用基体在镀膜后,薄膜产生的弯曲面与一参考平面,产生干涉条纹的牛顿环,利用测量到的牛顿环间距与条纹数,推算基体的曲率半径R,其中R 与牛顿环直径之平方差成正比,并与波长的4倍、牛頓环条纹数的差成反比,將所求得的R帶入牛顿环应力公式,可求出残余应力值 (如图三)。

金属材料蠕变

金属材料蠕变 早期,人们对金属材料强度的认识不足,设计金属构件时仅以短时强度作为设计依据。不少构件,即使使用应力低于弹性极限,使用一段时间后仍然会发生因塑性受形而失效或因破断而失效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材料的使用温度逐步提高,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材料强度与使用期限之问尚有密切的联系,从而相继开拓了蠕变、蠕变断裂、松弛、疲劳、断裂力学等长时强度研究领域。蠕变则是其中研究最早、内容较丰富而成果较显着的一个领域,成为其他几个研究领域的基础。 金属在持续应力作用下(即使在远低于弹性极限的情况下)会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熔点较低的金属容易产生这种现象;金属所处的温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在一定温度下,金属受持续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缓慢的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金属的蠕变。引起蠕变的这一应力称蠕变应力。在这种持续应力作用下,蠕变变形逐渐增加,最终可以导致断裂,这种断裂称蠕变断裂。导致断裂的这一初始应力称蜕变断裂应力。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工程上),把蠕变应力及蠕变断裂应力作为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强度指标来讨论时,往往又把它们称为蠕变强度及蠕变断裂强度,后者又称为持久强度。蠕变现象的发生是温度和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度和应力的作用方式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变动的。常规的蠕变试验则是专门研究在恒定载荷及恒定温度下的蠕变规律。为了与变动情况相区别,把这种试验称为静态蠕变试验。 蠕变现象很早就被人们发现,远在1905年F. Philips等就开始进行专门研究。最初研究的是铅、锌等低熔点纯金属,因为这些金属在室温下就已表现出明显的蠕变现象。以后逐步研究了较高熔点的铝、镁等纯金属的蠕变现象,进而又研究了铁、镍以至难熔金属钨、铂等的蠕变规律。对纯金属的研究后来又发展到对铁、钴、镍基合金及其他各种高温合金的研究。对这些合金,要求它们在几百度的高温下才能表现出明显的蠕变现象(例如碳钢>0.35Tm,不锈钢>0.4Tm)。 蠕变现象的研究是与工业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随着工作温度的提高,材料蠕变现象越来越明显,对材料蠕变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工作温度需选用具有不同蠕变性能的材料,因此蠕变强度就成为决定高温金属材料使用价值的重要因素。 蠕变曲线 在恒定温度下,一个受单向恒定载荷(拉或压)作用的试样,其变形e与时间t的关系可用如图9.76所示的典型的蠕变曲线表示。曲线可分下列几个阶段: 图9.76 典型的蠕变曲线 第I阶段:减速蠕变阶段(图中AB段),在加载的瞬间产生了的弹性变形e0,以后随加载时间的延续变形连续进行,但变形速率不断降低; 第II阶段:恒定蠕变阶段,如图中曲线BC段,此阶段蠕变变形速率随加载时间的延续而保持恒定,且为最小蠕变速率; 第III阶段:曲线上从C点到D点断裂为止,也称加速蠕变阶段,随蠕变过程的进行,蠕变速率显着增加,直至最终产生蠕变断裂。D点对应的tr就是蠕变断裂时间,er是总的蠕变应变量。 温度和应力也影响蠕变曲线的形状。在低温(<0.3Tm)、低应力下(曲线1)实际上不存在蠕变第III阶段,而且第II阶段的蠕变速率接近于零;在高温(>0.8Tm)、高应力下(曲线3)主要是蠕变第III阶段,而第II阶段几乎不存在。

一点应力状态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一点应力状态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凡提到“应力”,必须指明作用在哪一点,哪个(方向)截面上。因为受力构件内同一截面上不同点的应力一般是不同的,通过同一点不同(方向)截面上应力也是不同的。例如,图8-1弯曲梁横截面上各点具有不同的正应力与剪应力; 图8-2通过轴向拉伸杆件同一点的不同(方向)截面上具有不同的应力。

2.一点处的应力状态是指通过一点不同截面上的应力情况,或指所有方位截面上应力的集合。应力分析就是研究这些不同方位截面上应力随截面方向的变化规律。如图8-3是通过轴向拉伸杆件内点不同(方向)截面上 的应力情况(集合) 3.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可用围绕该点截取的微单元体(微正六面体)上三对互相垂直微面上的应力情况来表示。如图8-4(a,b)为轴向拉伸杆件内围绕点截取的两种微元体。 特点:根据材料的均匀连续假设,微元体(代表一个材料点)各微面上的应力均匀分布,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上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垂直的两个侧面上剪应力服从剪切互等关系。

§8-2平面应力状态的工程实例1.薄壁圆筒压力容器

为平均直径,为壁厚 由平衡条件 得轴向应力:(8-1a) 图8-5c(Ⅰ-Ⅰ,Ⅱ-Ⅱ为相距为的横截面,H-H为水平径向面) 由平衡条件或, 得环向应力:(8-1b) 2.球形贮气罐(图8-6) 由球对称知径向应力与纬向应力相同,设为 对半球写平衡条件:

得(8-2) 3.弯曲与扭转组合作用下的圆轴 4.受横向载荷作用的深梁         §8-3平面一般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空间一般应力状态

如图8-9a所示,共有9个应力分量:面上的,,;面上的,,;面上的,,。 1)应力分量的下标记法:第一个下标指作用面(以其外法线方向表示),第二个下标指作用方向。由剪应力互等定理,有: , , 。2)平面一般应力状态如图8-9b所示,即空间应力状态中,方向的应力分量全部为零();或只存在作用于x-y平面内的应力分量,,,,其中,分别为,的简写,而= 。 3)正负号规定:正应力以拉应力为正,压为负;剪应力以对微元体内任意一点取矩为顺时针者为正,反之为负。 2.平面一般应力状态斜截面上应力 如图8-10所示,斜截面平行于轴且与面成倾角,由力的平衡条件: 和 可求得斜截面上应力,:

薄膜应力测试方法

薄膜的残余应力 一、薄膜应力分析 图一、薄膜应变状态与应力 薄膜沉积在基体以后,薄膜处于应变状态,若以薄膜应力造成基体弯曲形变的方向来区分,可将应力分为拉应力(tensile stress)和压应力 (compressive stress),如图一所示。拉应力是当膜受力向外伸张,基板向内压缩、膜表面下凹,薄膜因为有拉应力的作用,薄膜本身产生收缩的趋势,如果膜层的拉应力超过薄膜的弹性限度,则薄膜就会破裂甚至剥离基体而翘起。压应力则呈相反的状况,膜表面产生外凸的现象,在压应力的作用下,薄膜有向表面扩张的趋势。如果压应力到极限时,则会使薄膜向基板内侧卷曲,导致膜层起泡。数学上表示方法为拉应力—正号、亚应力—负号。 造成薄膜应力的主要来源有外应力 (external stress)、热应力 (thermal stress) 及內应力 (intrinsic stress),其中,外应力是由外力作用施加于薄膜所引起的。热应力是因为基体与膜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而引起,此情形发生于制备薄膜時基板的温度,冷卻至室温取出而产生。內应力则是薄膜本身与基体材料的特性引起的,主要取决于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分子沉积缺陷等因素,所以薄膜彼此的界面及薄膜与基体边界之相互作用就相當重要,這完全控制于制备的参数与技术上,此为应力的主要成因。 二、薄膜应力测量方法

测量薄膜内应力的方法大致可分为机械法、干涉法和衍射法三大类。前两者为测量基体受应力作用后弯曲的程度,称为曲率法;后者为测量薄膜晶格常数的畸变。 (一)曲率法 假设薄膜应力均匀,即可以测量薄膜蒸镀前后基体弯曲量的差值,求得实际薄膜应力的估计值,其中膜应力与基体上测量位置的半径平方值、膜厚及泊松比(Poisson's ratio) 成反比;与基体杨氏模量 (Es,Young's modulus)、基体厚度的平方及蒸鍍前后基体曲率(1/R)的相对差值成正比。利用这些可测量得到的数值,可以求得薄膜残余应力的值。 1、悬臂梁法 薄膜沉积在基体上,基体受到薄膜应力的作用发生弯曲。当薄膜的应力为拉应力时,基体表面成为凹面,若为压应力,基板的表面变为凸面。于是可以将一基体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形成机械式悬臂梁,如图二所示。测量原理为将激光照在自由端上的一点,并在沉积薄膜后再以相同方法测量一次,得到反射光的偏移量,进而求得薄膜的残余应力。 图二、悬臂梁法示意图 2、牛顿环法 本法是利用基体在镀膜后,薄膜产生的弯曲面与一参考平面,产生干涉条纹的牛顿环,利用测量到的牛顿环间距与条纹数,推算基体的曲率半径R,其中R 与牛顿环直径之平方差成正比,并与波长的4倍、牛頓环条纹数的差成反比,將所求得的R帶入牛顿环应力公式,可求出残余应力值 (如图三)。 图三、牛頓环法示意图 3、干涉仪相位移式应力测量法

塑料内应力检测方法和内应力消除方法的

塑料内应力检测方法和内应力消除方法的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塑料内应力检测方法和内应力消除方法的资料 最近公司产品客户投诉有不明原因的开裂现象,个人怀疑是内应力集中所致。以下资料中遗憾的是没有PP和PVC及PE塑料注射成形零件由于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和工艺的局限性,在注塑和冷却过程中总会同时伴有压力和拉力的产生,而较高的残余应力(表面拉力)将会导致零件过早失效。为了有效规避零部件产生这种失效,更合理的设计和工艺是必需的。同时,快速而有效的检测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缺陷,并可避免问题的扩散。目前评估塑料注射成形零件表面及附近区域残余应力的方法之一是溶剂沉浸测试法。沉浸后,高应力集中区域会有相应的裂纹产生,以此我们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对设计和工艺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下部分是主要树脂生产商GE和Bayer推荐的适合于各自主要产品的溶剂测试法。我们需要在供应商品质控制流程中加入该检测结果。GEP Lexan/Cycoloy系列塑料Lexan 系列(PC):常用于手机镜片,导光板,机壳。Cycoloy系列(PC+ABS):常用于手机机壳。对于用Lexan和Cycoloy系列塑料成形的零件,内应力的检查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醋酸沉浸法:(1)将零件完全浸入24摄氏度的冰醋酸中30秒;(2)取出后立即清洗,后晾干检查表面;(3)仔细观察外观,若有细小致密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应力存在,裂纹越多,应力越大;(4)重复上述操作,在冰醋酸中浸2分钟,再检查零件,若有深入塑料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很高的内应力,裂纹越严重,内应力越大。2.甲乙酮 + 丙酮沉浸法:将零件完全浸入21摄氏度的1:1的甲乙酮 + 丙酮的混合液中,取出后立即甩干,依上法检查,有应力的零件应在60-75摄氏度下加热2-4小时以清除应力,也可在25%的丙酮中浸

碳膜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_马名杰 - 副本

碳膜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马名杰1,张爱芸2 (1.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2.河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系,河南焦作 454003) 摘要:碳膜是一类很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其优良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评 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掺金属粒子碳膜、类金刚石碳膜、气体分离用碳膜、纳米碳膜等的制备方 法及各自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影响碳膜性能的因素,介绍了碳膜结构和性能的表征 方法.作者认为,未来几年内对碳膜的制备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还将会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研究应致力于简化碳膜的制备过程、寻求廉价易得的用于碳膜制备的碳源,同时更加关注碳 膜的应用开发. 关 键 词:碳膜;制备;表征;类金刚石碳;类石墨碳 中图分类号:O 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8(2008)06-0696-05 A d v a n c e s i n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a r b o n f i l m s M AM i n g -j i e 1,Z H A N G A i -y u n 2 (1I n s t i t u t e o f M a t e r i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H e n a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U n i v e r s i t y ,J i a o z u o 454003,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s i c a l a n dC h e m i s -t r y ,H e n a nP o l y t e c h n i c U n i v e r s i t y ,J i a o z u o 45400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C a r b o n f i l m s i s a n e w t y p e m a t e r i a l w h i c h h a s b r i g h t f u t u r e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t i s e x c e l l e n t p e r f o r m a n c ea r ew i d e l yc o n c e r n e d .T h ec o m m e n t s o f t h ec a r b o nf i l m s 'p r e p a r a t i o n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s u c h a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e t a l -c o n t a i n i n g c a r b o n f i l m s ,d i a m o n d l i k e c a r b o nf i l m s ,c a r b o n f i l m s f o r g a s s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n a n o s t r u c t u r e d c a r b o n f i l m s a r e g i v e n i n t h e p a p e r .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c a r b o n f i l m s w e r e s u m m a r i z e d .I n n e x t f e wy e a r s ,t h e c a r b o n f i l m s r e s e a r c h e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w i l l b e 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e d ,t h e p r o c e s s e s o f c a r b o n f i l m s 's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r e d e v o t e d t o s i m p l i f i e d ,a n d m o r e c h e a p e r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i s s e e k e d f o r t h e c a r b o n f i l m s .M e a n w h i l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a r b o n f i l m s s h o u l d b e m o r e f o c u s e d . K e y w o r d s :c a r b o n f i l m s ;f a b r i c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d i a m o n d -l i k e c a r b o n ;g r a p h i t e -l i k e c a r b o n 0 引 言 在以碳原子为主形成的无定型薄膜中,碳原子轨道可有s p ,s p 2,s p 3等多种杂化形式,因此碳可以形成多种晶态和非晶态结构 [1].碳膜以其碳原子轨道s p 2和s p 3的比例不同分为2大类,人们把碳键结构以s p 3为主的碳膜称为类金刚石碳(d i a m o n d -l i k e c a r b o n ,D L C )膜[2-3],把碳键结构以s p 2为 主的碳膜称为类石墨碳(g r a p h i t e -l i k e c a r b o n ,G L C )膜[4].类金刚石碳膜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 性能,如极高的硬度、化学惰性、低磨擦系数、高阻抗、良好的热传导和优良的光学透过性等,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光学器件、磁记忆器件、高温半导体材料、机械工具和医用矫形体的耐磨保护层等方第27卷第6期2008年12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H E N A NP O L Y T E C H N I C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 V o l .27 N o .6D e c .2008 收稿日期:2008-05-07 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发展项目(072300420190);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648216) 作者简介:马名杰(1963-),男,黑龙江富锦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煤基碳材料研究. E-m a i l :m i n g j i e 8@163.c o m

核电新材料研究进展

核电装备关键管材新材料研究进展 程晓农戴起勋李冬升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镇江212013) 摘要:简述了世界核电能源的发展状况和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应力腐蚀破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提高或改善关键管材高温抗氧化性和蠕变强度的研究成果,论述了高温抗氧化性和蠕变强度间匹配、协调的理念及其关键因素。 关键词:核电;传热管;不锈钢;蠕变强度;抗氧化性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nuclear powder and study progress of 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应力腐蚀破裂. Introduce the research result of enhance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antioxidation in high resistance andcreep strength.discuss the factor on the rel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antioxidation in high resistance andcreep strength. Describes Briefly the world's nuclear energy development and nuclear power plant steam generator tube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of progress.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nuclear energy and nuclear power plant steam generator tube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of progress. 电力建设是涉及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重大基础项目,核电是一种经济、高效、可靠、清洁的新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能源资源有限、能源消费高居世界前列的中国来讲,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目前我国与世界核电平均水平相比,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均相差甚远;我国在核电装备方面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主要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用各种新材料的开发和制备技术是其中之一,如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材基本上依靠进口。因此核电装备关键管材及其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十分重要且迫切。 1 国内外核电发展现状 自从1954年前苏联和1957年美国建成核电站以来,世界核电已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06年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41个,分布在31个国家或地区,年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目前,世界核电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东亚,其核电机组数量占全世界总和的74%,装机容量则占79.5%。核电装机容量排名前三位的美国、法国和日本的核电机组之和占全世界的49.4%,装机容量占56.9%。 据有关国际组织的统计,由于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加上世界核电方面的技术进步,2010年前后全球将掀起核电建设的高潮,今后许多国家将大规模建造先进的核电机组,并继续开发先进核能系统。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落在我国,是历史的必然[1,2];经过未来几年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核电将从技术跟踪逐步过渡到自主创新。截止到2008年3月,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关键管材开发及产业化”(BA2007033) 作者简介:程晓农(1958—),男,江苏苏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xnc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dd87860.html,),主要从事金属和无机新材料的开发研究。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三:常用塑料: 1. PA、PVC、PMMA、PC、POM、PE、PP、ABS、PS、EVA以及一些混合物。 2. 常用塑料特征、性能: 2.1.PA(尼龙):8026上盖、532支撑体、049D内芯等。 ①原色为乳白、微褐,燃烧缓慢,离火后慢熄,火焰呈上黄下蓝,熔融滴落,起泡,有特殊的羊皮或指甲烧焦气味。 ②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③应力测试:正丙烷、乙无开裂、裂纹。 2.2.PVC:聚氯乙烯 ①原色为无色透明,难燃离火即灭,火焰上黄下绿,白烟,燃烧变软有刺激性酸味。紫外线下,使PVC产生浅蓝、紫白的莹光。软的PVC发蓝或蓝白的荧光。②根据增剂的不同分为硬质和软质,硬质PVC采用分子量小的树脂,不含5%的曾剂,机械强度好,耐腐蚀、耐阳光、耐燃烧,软质PVC采用分子量较大的树脂,加入30%-70%增剂制成柔韧性好,抗化学药品性强。 2.3.PMMA:有机玻璃、压克力①原色为无色透明、易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浅蓝,熔融滴落,加热到120°C可自由弯曲,不自浊,冒出特有的压克力臭,易熔于丙酮、苯。②高透明性耐光折射率高,用丙酮、氯仿等溶剂自体粘结,制品成型收缩率0.1-0.8%,料粒的吸湿性可导致制品起泡。③应力测试:乙醇或异丙醇,十秒无开裂、裂痕。

2.4.POM:聚甲醛 ①原色为浅黄或白色,慢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蓝,熔融滴落,强烈鱼腥臭。 ②较强机械性能,缺点不耐酸,强碱和不耐日光紫外线的辐射,长期在大气中暴晒会老化,粘合性差。 ③应力测试:12-18%盐酸溶液浸泡2H,无变形、裂纹。 2.5.PE:聚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火焰上黄下蓝,边熔边滴落,有石腊气味,常温下不熔于溶剂,加热时可溶于丙酮、苯、甲醛。②根据加工方法,可分为高密度PE和低密度PE 高密度PE为半透明腊状固体,质地坚韧,不透水性,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较好。缺点:受热后因应力消失而发生尺寸减少,柔韧性、耐剧冷热差。低密度PE为无色无味无毒的固体,低温仍能保持柔曲特性,抗水性,化学稳定性较强。③应力测试:硬脂酸钠或肥皂水,无变形、裂纹、断裂。 2.6.ABS:丙烯腈、丁乙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①原色为乳白或白色,不透明,燃烧缓慢,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呈黄色,黑烟,软化烧焦,溶于丙酮、苯、甲苯。 ②丙烯腈具有拉伸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韧性、抗冲击能力以及低温性能,苯乙烯具有良好的光泽性、刚性和加工性;调节三者之间比例,可调节高冲击型、中冲击型、通用型、特殊耐热型ABS。缺点:耐热性不够高,易老化,不耐燃不透明。③应力测试:95%以上醋酸浸泡30秒,无变形、裂纹、断裂。 2.7.PP:聚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离火燃烧,火焰上黄下蓝,有少量黑烟,熔融滴落,发出石油气味。②密度0.9m/cm3,是密度最小的塑料之一,熔

热致变色二氧化钒薄膜的研究进展

热致变色二氧化钒薄膜的研究进展* 刘东青,郑文伟,程海峰,刘海韬 (国防科技大学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 摘要 二氧化钒薄膜具有优异的热致变色特性,已成为功能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结合二氧化钒的结构分析了其热致变色特性;综述了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方法,着重评述了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及溶胶-凝胶法等几种常用方法;阐述了二氧化钒薄膜在智能窗、新兴光子晶体、伪装隐身技术方面的应用前景;最后指出了其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热致变色 二氧化钒 薄膜 伪装隐身中图分类号:T B34;O48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 ress on T herm ochromic V anadium Dioxide T hin Film LIU Dongqing,ZH ENG Wenw ei,CHEN G H aifeng,LIU Haitao (K ey L ab of CFC,National U niv ersity of Defense T echnolog y,Changsha 410073) Abstract T he V O 2thin film,w hich has ex cellent thermochr omic pr operties,has been one o f the most interes -ting functional materials.T he thermo chr omic pr operty is analysed combined w it h the cry st al st ructur e of V O 2.T he preparatio n metho ds of V O 2thin film,especially sputt ering,chemical v apo ur deposition and so-l g el metho ds,a re presented.V O 2thin film has g reat pro spects in many fields,and the po tential applicatio ns in smar t w indow ,especially in the new fields:photo n cr ystal,camouflag e and stealthy technolo gy ,ar e view ed.F inally,the futur e st udy and de -velo pment directio ns ar e po inted o ut. Key words ther mochromic,vanadium dio xide,thin f ilm,camouflag e and st ea lth *武器装备预研基金 刘东青:男,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功能薄膜与伪装材料方面的研究 E -mail:dong qing_1986@https://www.360docs.net/doc/dd87860.html, 0 引言 二氧化钒(VO 2)是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自1959年F.J.M orin [1] 在贝尔实验室发现V O 2具有金属-绝缘体相变(M IT )的性质以来,研究者们就对这种氧化物产生了极大兴趣,在结构特征、相变机理、合成制备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V O 2在T c =341K 时发生由低温绝缘体态向高温金属态快速可逆的一级位移型相变[2,3],相变前后VO 2的晶胞如图1所示(图中还标示出了单斜结构的主要晶面)。当T >T c 时V O 2为四方金红石结构,记为VO 2(R),空间群P 42/m nm (N o.136),晶胞参数a T =b T =455pm,c T =286pm 。当T T c 时V O 2对红外光具有高透射性,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