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题及阅读答案

《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题及阅读答案
《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题及阅读答案

《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

书目:《季羡林散文选集》作者:季羡林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一、填空:

⒈季羡林,当代著名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 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

⒉季羡林在《读书治学写作》一书中集中道出了学人的人生三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春归燕园》中季羡林引用了_______国浪漫诗人_________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春天还会来临的思想。

⒋季羡林的散文集《___________》获1998年全国新闻一等奖。

⒌季羡林认为,文学艺术的精髓在于________,他的散文是他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他的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从描写“____________”出发。

⒍季羡林在《__________》文中提及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年,但在黎明前从未到天安门广场上看过清洁工人劳动的场景。

⒎季羡林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2004年3月,93岁的季美林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⒏因为季羡林是个外面冰冷而内心极热的人,所以友人送他一个绰号:___________ 《三个小女孩》

⒐季羡林在《黄昏》一文中引用李商隐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黄昏不能久留。

⒑季羡林在《佛教圣迹巡礼》中提到中国唐代商僧玄奘九死一生到印度,回国后完成的名著《___________》,给当时的印度留下极其着实的记载。

二、选择题:

⒈季羡林是哪省人?()

(1)山东(2)山西(3)南京(4)北京

⒉季羡林散文中提到的“Wala”是什么?《Wala》()

(1)一条狗(2)一个人(3)一只猫(4)一只鹦鹉

⒊季羡林作品《春满香园》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1)上海(2)南京(3)北京(4)山东

⒋季羡林作品《难忘的一家人》中普拉萨德是哪里人?()

(1)东京(2)哥廷根(3)巴基斯坦(4)印度

⒌季羡林作品《枸杞树》一文中写提的是哪儿的枸杞树?()

(1)山东(2)上海(3)南京(4)北平

⒍下面哪篇文章不是季羡林的作品:()

(1)《春满香园》(2)《春归燕园》(3)《故乡》(4)《火车上观日出》

⒎季羡林作品《春城忆广田》中的春城指的是:()

(1)云南(2)昆明(3)广州(4)桂林

⒏季羡林在《西谛先生》中提及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谁的诗句?()(1)杜甫(2)陆游(3)李白(4)王安石

⒐季羡林在《那提心吊胆的一年》中提及教员休息常互问“你拿到了没有?”指的是什么?

()(1)聘书(2)工资(3)课表(4)大字报

⒑季羡林在《梦萦水木清华》中用八个字概括了当时清华的校风,“清新,活泼,民主,向上”,新生入学要过的第一关正是清华校风“清新活泼”的体现,这一关是什么?()(1)“拖尸”(2)“入水”(3)“撞墙”(4)“军训”

三、判断题:

⒈《忆章用》一文中,章用是季羡林的好朋友,也叫俊之。《忆章用》()

⒉季羡林在哥廷根生活了十年,所以认为那里是自己的第二故乡。《重返哥廷根》()

⒊在火车上观日出,季羡林的感受是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有变。《火车上观日出》()

⒋季羡林在《年》一文中没有写过年时的情景。《年》()

⒌季羡林特别爱黎明前的北京,主要原因是在黎明前没有哪里会找他开会,自己可以静下心拿起笔“文思”。《黎明前北京》普学网()

⒍贫困、单调、死板、固执是季羡林童年生活的写照,他小时连电影也没看过。《我的童年》

()

⒎季羡林觉得绿是庐山的精神,是庐山的灵魂,没有绿就没有庐山。《登庐山》()

⒏季羡林认为代沟标志着变化,标志着进步,标志着人类前进,因此他赞美代沟。《赞代沟》

()⒐季羡林散文结构追求的是起头与结尾是文章的关键部位,文章起头就必须立刻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捉住,让他非读下去不可。()

⒑季羡林是佛学家,研究佛教,但从来不相信什么生死轮回,再世转生。()

《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⒈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学界泰斗;质朴;典雅;率真;睿智

⒉读书,治学,写作。

⒊英国、雪莱、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⒋《清塘荷韵》

⒌真实、身边琐事

⒍《黎明前北京》

⒎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⒏铁皮暖瓶。

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⒑《大唐西域记》

二、选择题:

⒈(1)⒉(2)⒊(3)⒋(4)⒌(4)⒍(3)⒎(2)⒏(1)⒐(1)⒑(1)三、判断题:

⒈√⒉√⒊√⒋√⒌√⒍√⒎√⒏√⒐√⒑√

出题人:金玲

《一碗馄饨》阅读答案

《一碗馄饨》阅读答案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阅读题:

1、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以想象,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3分) 2、④⑧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3、文中有三个人物:妈妈、老婆婆和我,请问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3分) 4、⑨段是文章结尾段,请你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 参考答案: 1、(3分)描写合乎情理即可,可包含: (1)对老婆婆话的认可; (2)对自身行为的反省; (3)对老婆婆的感激之情; (4)对母亲的后悔之情。若集中写一点,写得好也可得满分 2、(3分)两次掉泪的原因不一样。第一次有对老婆婆的感激,对母亲的气恼。第二次是因老婆婆的话领悟到母亲对她的爱,和对自己幼稚、无知行为感到后悔。回答意思与其中一点相近即得满分。 3、(3分)可以任选一个人物,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妈妈:无私地爱女儿。老婆婆:善良,能教育女孩认识自己的错误。女孩;有礼貌,能及时反思承认自己的错误等。

名著阅读综合训练题及答案

一、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刘唐道:“晁头领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如何不报!见今做了梁山泊主都头领,吴学究做了军师,公孙胜同掌兵权。林冲一力维持,火并了王伦……只想兄长大恩,无可报答。特使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押司,并朱、雷二都头。”刘唐便打开包裹,取出书来,递与宋江。宋江看罢,拽起褶子前襟,摸出招文袋,打开包儿时,刘唐取出金子放在桌上。宋江把那封书—就取了一条金子,和这书包了一插在招文袋内。放下衣襟,便道:“贤弟将此金子依旧包了,还放桌上。且坐。”随即便唤量酒的打酒来,叫大块切一盘肉来,铺下些菜蔬果子之类。叫量酒人筛酒与刘唐吃。看看天色晚了。 刘唐吃了酒,把桌上金子包打开,要取出来。宋江慌忙拦住道:“贤弟,你听我说。”宋江道:“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教兄弟宋清来取。今日非是宋江见外,于内受了一条。朱仝那人也有些家私,不用与他。我自与他说知人情便了。雷横这人,又不知我报于保正。况兼这人贪赌,倘或将些出去赌时,他便惹出事来,不当稳便。金子切不可与他……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人名)。(1分) (2)刘唐见宋江直言梁山好汉近况,并道出此行目的:代表晁盖感谢宋江大恩。根据你阅读本书的积累,谈谈刘唐所说的“大恩”具体指的是哪件事。(2分) (3)宋江是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历来都是毁誉参半。那么,选文为我们展现了宋江为人方面的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说明。(2分) 二、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可是,连做这点儿事,他也不算是好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更永远不看前后距离的停匀不停匀,几乎所有人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这些都不算什么,为了让自己活得更体面些,更舒服些,祥子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去做事。 (1)以上选段出自,作者是。(2分) (2)从“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和“在地上找烟头儿”以及毫不顾及别人对他的谩骂,我们能感受到了祥子怎样的变化?造成祥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言差语错招人恼,意毒情伤怒气生。这魔王大钢刀,着头便砍;那八戒九齿钯,对面来迎。沙悟净丢开宝杖,那魔王抵架神兵。一猛怪,二神僧,来来往往甚消停。这个说:“你骗国理该死罪!”那个说:“你罗闲事抱不平!”这个说:“你强婚公主伤周体”那个说:“不干你事莫闲争!”算来只为捎书故,致使僧魔两不宁。他们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耙难举,气力不加。你道如何这等战他不过?当时初相战斗,有那护法诸神,为唐僧

《一碗混沌》阅读答案

一碗混沌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5分) 2.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4分) 3.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4分) 4.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3分) 5.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4分) 答案: 1.答: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中考名著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名着阅读(1)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着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过程的描写。 6.答案:①左丘明②长勺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2分)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①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讲述了浔阳楼题反诗、②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7.名着阅读①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等;②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雪 夜上梁山等(共2分。每空1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另外:所填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可以酌情处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的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6、B 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3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 ....是()()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名着阅读。(4分) 阅读下列名着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着。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

小学阅读理解练习(一碗馄饨)

一碗混沌 ①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喜色: 视而不见: 2.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与“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应该感激她”意思相同的句子。 3.短文第⑦自然段中用了“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现出母亲对女 儿出走的和见到女儿回来后的,突出了母亲爱女情深。 4.短文第④自然段和第⑧自然段画“”的句子两次写到了小女孩掉眼泪。第一次是因 为,第二次是因为。 5.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A.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一气之下跑到一个面摊前,吃了老婆婆送给她的一碗香喷喷、热腾腾 的馄饨。 B.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一位老婆婆送给她一碗馄饨并开导她,她主动回到家,见到了等候她 多时的母亲。 C.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一位老婆婆教育她,要对别人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要对自己的亲人 视而不见。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题《一碗馄饨》

一碗馄饨 1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2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3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4“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5“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6“没关系,我请你吃。” 7面摊主人很热心地说:“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吃。” 8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9“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10“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面摊主人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11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 .......给你吃,你....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 怎么不会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跟她吵架?” 12女孩愣住了! 13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 14母亲马上看到了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已做好了,你再不赶快回来吃,菜都凉了!” 15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16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 1、“堪”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可以,能,足以;②忍受,能支持。“疲惫不堪”的“堪”,应选第个解释。“疲惫不堪”的意思是。(2分) 2、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写的。(1分) 3、认真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女孩在馄饨摊 ....的经历。(3分) 4、仔细读第十一自然段中老婆婆的3句话,体会老婆婆平静的话语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在下面,用“△”标出你认为朗读1、3两句话时应当加以突出的词语,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4分) a.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理由: b.你怎么还跟她吵架? 理由: ②第2句中,“煮了十多年的饭”除了表面的意思,还包含着什么意思?老婆婆用“一碗馄饨”和“煮了十多年的饭”对比,是希望让女孩明白什么?(4分)

一碗馄饨的阅读答案

一碗馄饨的阅读答案 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5分) 2.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4分) 3.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4分) 4.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3分) 5.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4分)答案: 1.答: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2.答: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3、答: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4.答:突出了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 5.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理解。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 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 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名著阅读历年真题及答案

(二)名著阅读(共4分) 根据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20、21题。 20.在横线处填上小说中的人物。(2分) ①的深夜意外来访以及两个人共同生活的八天,给予了这个年轻锅炉工极大的影响,让他头 一次听到那么多重要而新鲜的、激动人心的话。 ②开始工作了,打算写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科托夫斯基的英勇的骑兵师。 21.根据阅读体会,说说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2分) 20.朱赫来保尔(2分) 21.“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主人公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2分) 21.填空(2分)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 悔恨……”这段名言是前苏联作家撰写的长篇小说《 》一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22.上述小说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主人公被视为精神楷模。请结合保尔的经历,举一例谈谈他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2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各1分,共2分) 22.示例: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克服种种苦难,拿起创作这个“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3分) (二)名著阅读(共6分) 阅读短文完成20题。 黑暗吞噬着牢房的每一个角落。令人窒息的、不安的夜降临了。思路又转到吉凶未卜的明天。这只是第七夜,但是却好像已经熬过了好几个月。睡在硬邦邦的地上,全身疼痛不止。仓库里现在只剩下三个人了。老头躺在板床上打着呼噜,就像睡在自家的热炕上一样。这老爷子对眼前的处境满不在乎,夜夜都睡得又香又甜。酿私酒的老太婆被警备司令哥萨克少尉放

一碗馄饨的故事(答案及分析)

班级()姓名( )学号()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这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起来héǎi kěqīn()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mǎn huái gǎn jī(),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急切关切关照)地问。“我没事儿,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依然突然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几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píbèi bùkān ()的母亲正在路口sìchùzhāng wàng()……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看拼音写词语。(8点) 和蔼可亲满怀感激疲惫不堪四处张望 2、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打勾。(4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点) 女孩因为跟母亲吵架而含泪离家(起因),路上遇到一位摆面摊的老奶奶,免费给女孩煮 了一碗面吃,使女孩满怀感激。老奶奶的一番劝导使女孩醒悟过来,自己忽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太不应该了(经过),于是折回家去,看到了早已等待自己的母亲而再次流泪(结果)。 5、从文中加点的第一个“又”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孩和母亲不止一次吵架了 第二个“又”告诉我们女孩再一次哭了,但不是因为生母亲的气,而是对母爱有所领悟了。(4点) 6、文中第七自然段中用“píbèi bùkān”“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变化,从 中我们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3点)

中考名著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名着阅读(1)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着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过程的描写。 6.答案:①左丘明②长勺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2分)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①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讲述了浔阳楼题反诗、②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7.名着阅读①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等;②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雪夜上梁山等 (共2分。每空1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另外:所填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可以酌情处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的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6、B 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3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 ....是()()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名着阅读。(4分) 阅读下列名着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着。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 【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过去了,那几个孩子就会嗷嗷叫着,一路在后面追赶。 【丙】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

一碗馄饨阅读答案

一碗馄饨阅读答案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⑥女孩愣住了。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2分15.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2分16.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2分17.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2分18.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2分19.假如你要把本文推荐给同学小宁请把推荐理由写在下面。3分答案14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15、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16、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17、突出了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18、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理解。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19、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谈如成功的细节描写、生动的语言、所受教育……

四大名著练习题汇总1(附答案)

四大名著练习题 《西游记》 一、常识填空。 1、《西游记》的作者是,代人。 2、孙悟空自号,他从菩提祖师处学到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 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 3、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4、唐僧收四个徒弟法名分别是:孙悟空法名,八戒法名,沙僧法名。 5、《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难,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孙悟空被封为、猪八戒封为、沙僧封为。 6、《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 7、《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真假、三借、三打。 8、《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二、歇后语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西天取经——多灾多难 孙悟空借芭蕉扇——()孙悟空大闹天宫——() 唐僧看书——()孙悟空的眼睛——() 三、概述 1、请概述《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相关的故事,和该故事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1)作品名称:《西游记》 2)人物姓名: 3)相关故事: 4)性格特点: 2、列举一个《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情节,并说说理由,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情节:理由: 四、仿写句子:读《水浒传》,我仿佛跟随鲁提辖去拳打镇关西,领略了他见义勇为的品质。 仿写:读《》,我仿佛

一、常识填空。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代人。 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 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等。 5、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战役)中“”的故事深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6、“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故事。 二、歇后语 1、周瑜打黄盖——() 2、蒋干盗书——() 3、三个臭皮匠——() 4、张飞绣花——() 5、张飞吃豆芽——() 6、诸葛亮弹琴——() 7、关公照镜子——() 8、曹操吃鸡肋——() 9、董卓进京——() 10、黄忠射箭——() 11、诸葛亮吊孝——() 12、刘备借荆州——() 13、关公面前耍大刀——() 14、阿斗当皇帝——() 三、概述 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2、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人物:性格特点:

一碗馄饨阅读答案

一碗馄饨阅读答案 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穿着不俗,看样子是一对出来旅游的夫妻。 服务员送上菜单。男的直接递给女的:“你点吧。”女的看也不看:“来碗馄饨。” 男人发话了:“吃什么馄饨,又不是没钱。” 女人摇摇头说:“我就是要吃馄饨!只要一碗!”服务员冲女人撇了撇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馄饨。” 女人很意外:“怎么会没有呢?”酒楼老板觉得很奇怪,小声吩咐服务员:“到外面买一碗,回来多收一倍的钱。”说完开始观察这对奇怪的夫妻。 看到馄饨,女人的眼睛都亮了,轻轻搅拌着,好象舍不得吃,半天也不见送到嘴里。 男人一把拿起菜单:“你爱吃就吃吧,我饿了一天了。”女人不急不慢,等男人点完了菜。才对服务员说:“你最好先问问他有没有钱。” 男人气红了脸:“老子会没钱?”边说边往怀里摸去,突然“咦”的一声:“我的钱包呢?”女人不慌不忙地说道:“钱包和手机我昨晚都扔到河里了。这次带出来所有值钱的东西,我都扔河里了。我身上还有五块钱,只够买这碗馄饨了!” 男人瞪着女人:“你真是疯了!身上没有钱,那么远的路怎么回去?” 女人却一脸平静:“急什么?我们还有两条腿,走着走着就到家了。” 女人继续说:“二十年前,咱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不也照样回到家了吗?那时侯的天,比现在还冷呢!” 男人不由地瞪直了眼:“你,你说什么?” 女人叹了口气:“看来,这些年有了几个钱,就真的把什么都忘了。二十年前,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被人骗了个精光,经过这的时候,你要了一碗馄饨给我,我知道,那时候你身上就剩五毛钱了……” 男人一震,打量了四周:“这,这里……”女人说:“对,就是这里,那时它还是一间又小又破的馄饨店。” 男人默默低下头,女人捧起面前的馄饨,拨了一大半到另一只空碗里,轻轻推到男人面前:“吃吧,吃完了我们一块走回家!” 男人很久才说了句:“我不饿。”女人眼里闪动着泪光,喃喃自语:“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说的!” 男人说:“你怎么还不吃?”女人又哽咽了:“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问我的。我记得我当时回答你,要吃就一块吃,要不吃就都不吃。现在,还是这句话!” 男人默默无语,拿起了汤匙。不知什么原因,拿着汤匙的手抖得厉害,舀了几次,馄饨都掉下来。他终于将一个馄饨送到了嘴里,使劲一吞,整个都吞到了肚子里。当他舀第二个的时候,眼泪突然“叭嗒”往下掉。 女人见他吃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拿起汤匙。馄饨一进嘴,眼泪同时滴进了碗里。这对夫妻就这样和着眼泪把一碗馄饨分吃完了。 放下汤匙,男人抬头轻声问女人:“饱了么?” 女人摇了摇头。男人很着急,突然好象想起了什么,弯腰脱下一只皮鞋,手往里面摸,没想到居然摸出了五块钱。他怔了怔,不敢相信地瞪着手里的钱。 女人微笑地说道:“二十年前,你骗我说只有五毛钱了,只能买一碗馄饨,其实呢,你还有五毛钱,就藏在鞋底里。我知道,你是想藏着那五毛钱,等我饿了的时候再拿出来。后来你被逼吃了一半馄饨,知道我一定不饱,就把钱拿出来再买了一碗!”顿了顿,她又说道,“还好你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这五块钱,我没白藏!”

最新中考名著阅读骆驼祥子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名著阅读《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内容: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 一、主要情节概括: 1.一流车夫: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3.丢车与卖骆驼: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 4.二次奋斗: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 5. 被敲钱空: 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而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 6.被迫结婚:祥子认了命,只好把自己交给刘家父女了。可刘四爷并不肯“便宜了这个臭拉车的”招他做女婿。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虎妞靠着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 7. 再次买车: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 8.妻死卖车: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再次和祥子组建家庭的请求。 9.彻底堕落: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小福子吊死以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

一碗馄饨的阅读及答案

一碗馄饨的阅读及答案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阅读题:

1、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以想象,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3分) 2、④⑧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3、文中有三个人物:妈妈、老婆婆和我,请问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3分) 4、⑨段是文章结尾段,请你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 参考答案: 1、(3分)描写合乎情理即可,可包含: (1)对老婆婆话的认可; (2)对自身行为的反省; (3)对老婆婆的感激之情; (4)对母亲的后悔之情。若集中写一点,写得好也可得满分 2、(3分)两次掉泪的原因不一样。第一次有对老婆婆的感激,对母亲的气恼。第二次是因老婆婆的话领悟到母亲对她的爱,和对自己幼稚、无知行为感到后悔。回答意思与其中一点相近即得满分。 3、(3分)可以任选一个人物,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妈妈:无私地爱女儿。老婆婆:善良,能教育女孩认识自己的错误。女孩;有礼貌,能及时反思承认自己的错误等。

一碗馄饨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一碗馄饨 原文: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4分) 2、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4分) 3、第⑦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写母亲的神态,这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4分) 4、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以想象,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3分) 5、第④、⑧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6、文中有三个人物:妈妈、老婆婆和我,请问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3分) 7、⑨段是文章结尾段,请你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 参考答案: 1、她跟妈妈吵架后跑出去,在婆婆的引导下真正懂得了母爱。 2、第一个“又”说明她和妈妈不是第一次吵架,体现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说明女孩又一次感动,体现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3、担忧;喜悦 4、可以体现下面的内容:

(1)对老婆婆话的认可;(2)对自身行为的反省;(3)对老婆婆的感激 之情;(4)对母亲的后悔之情等。 5、两次掉泪的原因不一样。第一次有对老婆婆的感激,对母亲的气 恼。第二次是因老婆婆的话领悟到母亲对她的爱,和对自己幼稚、无 知行为感到后悔。 6、(可以任选一个人物,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妈妈:无私地爱女 儿。老婆婆:善良,能教育女孩认识自己的错误。女孩:有礼貌,能 及时反思承认自己的错误等。 7、例如: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 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大意对即可得满分)也可从对子女教育、 两代人的代沟隔阂等方面来写。 原文: 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 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 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 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

中考名著阅读题及答案汇编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名著阅读(1)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过程的描写。 6.答案:①左丘明②长勺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著阅读(2分)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①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讲述了浔阳楼题反诗、②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7.名著阅读①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等;②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雪 夜上梁山等(共2分。每空1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另外:所填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可以酌情处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的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6、B 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著阅读。(3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 ....是()()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著。

《一碗馄饨》阅读理解

《一碗馄饨》阅读理解 ⑴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⑵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到肚子饿了。可是,她()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⑶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⑷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⑸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给她吵架?” ⑹女孩愣住了。 ⑺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站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⑻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⑼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阅读上述文章,完成练习: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①可是,她()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A翻B掏C摸) ②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了喜色。(A露出B呈现C换成)

2、请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个“又”字: 第二个“又”字: 4、第⑺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5、第⑹段是独句成段,分析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 6、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说说对第⑼段的理解。 7、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和蔼——()()感激——()() 8、小女孩流了几次泪?分别在什么时候?都是因为什么? 9、老婆婆的什么话让小女孩愣住了?小女孩为什么会愣住了?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感激不尽: 视而不见: 疲惫不堪: 11、文章中“女孩愣住了”之后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描写出小女孩的心理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