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2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选择题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等

A.①②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此组题以时尚的绿色消费为切入点,考查了环境保护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答案:1.A 2.B

读“某农业类型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数码及其所表示的含义搭配正确的是()

A.①原料②肥料⑦饲料⑨废弃物⑩沼气渣

B.②肥料④饲料⑥燃料⑧肥料⑨沼气渣

C.①原料③肥料⑤燃料⑦饲料⑨废弃物

D.②肥料④饲料⑥燃料⑧原料⑩沼气渣

解析:图中代号所示为:①原料、②肥料、③原料、④饲料、⑤燃料、⑥燃料、⑦饲料、⑧肥料、⑨废弃物、⑩沼气渣。

答案:A

4.图示农业类型的地理意义是()

A.不利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

B.把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联系

D.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解析:图示为生态农业,加强了工业与农业的联系,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答案:D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中,XX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XX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以下是XX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读图回答5~7题。

5.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用水增加耕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入境水流减少

B.耕地减少用水增加入境水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C.入境水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用水增加耕地减少

D.地下水位下降入境水流减少耕地减少用水增加

解析:根据联系图中“出山口径流减少”可知丙为“入境水流减少”,丁为“地下水位下降”,综合分析甲为“耕地减少”,乙为“用水增加”。

答案:B

6.关于山地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说明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B.生态系统恶化是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C.山区径流量减少,径流速度降低

D.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解析:①过程说明了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破坏,山区径流量减少,但流速增大;该地区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由于人口增长,为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而对土地资源进行过度开发,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导致环境恶化。

答案:B

7.下列促使绿洲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营造防护林带

C.打坝建库D.改进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解析:打坝建库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答案:C

2009年6月12日,“XX湿地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在举行。据此回答8~9题。8.下列对“湿地是生态平衡的‘调节器’”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

②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湿地是“淡水贮存库”和“淡水净化器”,可净化水源

④湿地是巨大的贮碳库,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是指其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是指其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

答案:A

9.XX省XX市近期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深度保护和科学利用湿地的路子。下列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中错误的是()

①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船只数量

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湖区渔民粗放经营理念,培育观光农业、休闲渔业

③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空间,在湖泊上大量建设水上游乐园

④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力度,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解析: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湿地,增加捕捞船只数量会使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大量建设水上游乐园会破坏湿地。

答案:B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C.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入,又能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D.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及污染物的低排放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答案:A

11.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合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A.XX B.XX C.XX D.XX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循环经济是以玉米种植为核心的,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XX省是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其他三个省区玉米种植极少。

答案:D

(2009·XX地理,17~18)2009XX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2~13题。

12.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

解析: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可能使城市交通压力依旧,甚至更大;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汽车消费的确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内需,但新能源车的推广主旨不在于此;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但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没有优越性。

答案:B

13.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X局面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解析: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势必会加剧粮食供应紧X的局面;也可能引发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耕地压力,引起土地退化,在干旱地区

造成土地荒漠化。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汽车数量、燃料使用量等相关,如果控制得当,

未必会增加。

答案:B

14.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问题。

XX、XX1990年~2006年耕地年递减率变化

(耕地年递减率为上年年底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年底耕地面积与上年年底耕地面积的比值的百分数)

20世纪90年代以来XX、XX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年份和地区项目

1990年2000年2006年

XX XX XX XX XX XX

GDP(亿元) 202.14 112.84 1 540.68 616.95 4 820.26 1 428.80 人均GDP(亿元) 3 617 1 438 26 692 6 948 78 801 15 363 GDP每增加亿元

占用

的耕地面积(万平

方米)

111.41 318.92 85.27 76.43 54.25 8.93

(1)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XX和XX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XX、XX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3)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

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XX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XX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读图分析,注意图中纵坐标是耕地年递减率,且都为正值。

(2)要从“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两个方面来分别比较。

GDP两地都在增加,但XX增加幅度远高于XX;“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但XX降幅大。

(3)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注意保护耕地;XX要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加强管理,降低每增加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XX要保护耕地,靠科技加快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

答案:(1)1990年至2006年两地耕地面积总体均呈减少的趋势;XX耕地面积减少快,XX耕地面积减少相对缓慢。

(2)XX和XXGDP都呈上升趋势,但XXGDP始终高于XX。

XX和XX“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但下降幅度XX大于XX。

(3)XX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努力降低每增加

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XX地区在保护好耕地的同时,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的发展。15.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读下面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车用乙醇汽油是酒精(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这种新型燃料排放的CO2等废气明显减少。经过几年的试用,我国一些省市开始推广这种车用燃料。

材料二我国XX省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流程图。

(1)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相比,清洁生产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优势?

(2)在XX省建立酒精厂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玉米转化为车用燃料酒精,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XX省相比,XX省建立酒精厂的自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材料一反映出,车用乙醇汽油排放废气少,有利于环境保护;材料二的生产流程图中,展示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废弃物处理方式,可以看出该生产模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循环经济。

答案:(1)资源利用率更高;废弃物排放少,减少环境污染

(2)XX省是玉米生产大省,原料充足意义: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业生产;延长农产品的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3)XX纬度低,气温高,在沼气发酵等环节上有优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