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人口》参赛教学设计

《众多的人口》参赛教学设计
《众多的人口》参赛教学设计

题目:《众多的人口》

授课人:孙丙银

单位:秦皇岛市第十五中学

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五中学“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地理学科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编者:孙丙银

教材说明

1、教材编排说明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是劳动者,但同时还是消费者。由于我国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不均,已出现了严峻的人口问题。这是我国非常突出的人口国情。本节教材以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为主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也是今后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2、知识技能与育人目标说明

本节要求识记的知识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 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能简要分析形成原因;育人目标是通过分析人口问题的严峻性,正确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国策的自觉性。

3、学情分析

对于我国的人口,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的观点,对分析人口分布特点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对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将本课设计成以探究为主线的课型,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利于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也便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人口基本国情;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难点: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及其基本国策。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请看图,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人多)对,我们的祖国不仅拥有辽阔的疆域,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可谓“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人多、增长快的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带来的巨大压力;

3.正确认识计划生育政策;

4、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不显示)给大家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P11正文内容,根据学习目标勾划出你认为有用的信息。

【板书】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大家都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众多”到底是多少呢?

(齐读)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亿(2000年),占世界,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最新数据: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即13.7亿。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教师讲授】

13.7亿什么概念哪?

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可见祖国的人力资源的丰富,丰富的人力资源是物质财富的的创造者,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的贡献,那么是不是人口越多越好哪?

【活动探究】

众多的人口为我国带来了哪些负面的影响?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商讨、汇总你们的观点。

总结(1)资源环境方面:人均资源少,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

(2)生态环境方面:破坏程度大

(3)社会、经济方面:

造成就业、交通、住房、教育、治安等难题,阻碍经济发展不难看出人口过多已经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但与此同时我国新增长人数量却非常惊人,每年新增人口在1200万左右,相当于一个法

国的人口!!!

面对我国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的现状,我们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哪?知道吗?

【转折】为了减缓人口众多,增长过快所带来的压力,我国实行了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有计划的控制人口的增加)

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活动】结合实际,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资料

计划生育的成果是显著的,控制人口数量,减慢了人口增长的速度,无论对于我们自身、国家还是世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仍以每年净增约12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哪?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是我国突出人口的突出特点

这一特点是逐步发展演变形成的,我们来观察一下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1949年,我国人口出现高速增长,试试分析其原因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使平均寿命延长,

死亡率下降,同时出生率持续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导致人口直线上升。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13.7亿居世界第一位。

2、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问题

二、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1、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好,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整理并记忆本节课内容,然后进行当堂测试。

请合上教材,拿出“预学练作”小卷,开始答题。

好,停!请用2分钟依据教材进行自查。

讲解!

注: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更新,作为讲授内容,我做了及时调整,以补教材未及时更正之处。

落花生教学设计参赛获奖作品

《落花生》教学设计 金太阳学校:袁璐璐 一、教材把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过程方案: 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中体味情感,并能在合作与探究中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参赛)

不同的歌声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美术 3、课时:一课时 4、授课地点:计算机网络教室 二、教学课题: 《不同的歌声》 三、教材分析: 》 1、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 2、教材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汉族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模仿体验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六、教学方法: 采用网络教学,中间穿插自主探究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等。 七、教学准备: 教师:1、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集不同民族中美术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Mp3乐曲等,并制作成教学课件。2.、在网络教室里调试好每台电脑。 * 学生:上网并运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有关俄罗斯“巡回画派”、中国藏族美术以及汉族美术的资料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

八、教学过程: 1、对比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乐曲: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和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 【百度网页】前苏联歌曲《伏尔加船夫曲》 【百度网页】李娜《青藏高原》 提问:听了这两段乐曲后,你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 ◎引入课题: 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两段乐曲分别表现的是我们的邻邦俄罗斯和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忧郁、深沉是其基本格调。《青藏高原》旋律深情而高亢,表达了对青藏高原的无限神往和极力赞颂。不同的民族文化对音乐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同样,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影响也是深远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不同的歌声——民族文化与美术 2、欣赏作品,感受领悟 ◎研讨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俄罗斯的“巡回展览画派” 【百度图片】《伏尔加纤夫》,学生说说观后的感受。 &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A1%B6%B7%FC%B6%FB%BC %D3%CF%CB%B7%F2%A1%B7&s=0 " 模仿《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神态,积极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提问: ①仔细观察画面,作品画了一群什么阶层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画家创作这幅作品画家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主题的 学生讨论、回答。 【百度网页】《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聆听朗读并进一步理解作品。 【百度百科】巡回展览画派,阅读简介并观看其作品。 师语:“巡回展览画派”扎根于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所以才能产生如此动人的效果。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应当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作品。 …

雨的四季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3雨的四季 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能力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会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第1课时 1.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重点) 3.赏析本文的语言。(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写春雨;第三自然段:写夏雨;第四自然段:写秋雨;第五自然段:写冬雨;第六、七两个自然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喜雨;第二部分:(2—5)绘雨;第三部分:(6—7)赞雨。 目标导学二:把握雨的特点 1.思考并找出描写四季的雨的句子,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美丽、娇媚) 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 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端庄、沉静) 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 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明确:①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3.如果把“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一句中“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为什么? 明确:影响。“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命力。 4.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2)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

教学设计比赛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教学设计(活动课) 第一单元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主题探究: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 珠海市第九中学吴坚明 一、设计目的: 本单元由于是九年级思品课的开章,本人既教思想品德课又兼任班主任,该班也是一个新组建的班级;设计本主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既感受到压力,同时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同学已经承担了不少责任,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这些行为是无意识的,甚至是被动的。主题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负责任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二、活动课案例: 第二课第一框题《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设计理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创始人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等问题。通过设计各种场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安排学生上去亲身体验、体会等来实现。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理念,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和提高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收集关爱集体的相关材料,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但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协作能力的竞争,是快速灵活的反应机制的竞争,是高效率的运作体系的机关内政。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那种不屑与同伴合作,只关注个人的成功,忘却团队精神的人似乎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是要被时代淘汰的。 因此,本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三)重难点: 1、重点:集体利益宇个人利益的关系;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应该如何关爱集体。 2、难点: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四)课前准备: 1、准备比较结实的绳子约20条,每条大约1米长,质地要柔软,便于捆绑。 2、找一块面积较大的空旷地带,比如操场、篮球场等。 3、每12人左右为一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推荐文档)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单元的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这个内容十分熟悉,但新教材做了一定的改动,如何设计能够符合新课标理念,是人们十分关注的,正因如此,本人选择这课题立求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78186讲课稿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78186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万用模板讲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法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能力) A 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参赛模板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标题: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课程培训Ls0745022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3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二单元 5.学时数: 45 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 (1)学生进入高二年级,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磨合与适应,他们对高中新课程已基本熟悉,在学习思维和方法方面已初步具备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条件。他们基本能把握三个必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对必修1(政治文明模块)和必修2(经济模块)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模块3的学习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在小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已引出第二单元的话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求,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思想模块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这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2.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本课以古代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例,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在西文中,“人文精神”即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这一思想无处不在,如崇尚自我、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主义。 (2)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优秀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高中《社会的主体》教学设计 学科:思想政治年级:高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课是高二政治课必修4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主要包含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重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题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希望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教学互动引导学生牢固群众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3、教学重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确立依据:从理论上看,这个知识点是高考常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从实践上看,是培养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教 育途径,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突破方法:方法一:小组合作讨论设置的探究问题,选代表发言,交流分享。 方法二:案例分析,归纳演绎,总结知识,得出结论。 4、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确立依据:高中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生活体验,因此实践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难点。 突破方法:本课将通过案例的分析,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紧贴学生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以情感陶冶方式突破难点。 5、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第三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小学教案

U n i t5L e s s o n27 李蔓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5 Lesson27 授课年级:四年级 授课教师:李蔓 一.教学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设计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是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所设计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在保证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满足那些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本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的。 结合本课要求,我设计了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迁移新知识点的练习任务,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活学活用。在活动中,能够组织好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任务活动中体验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有意义的练习与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9课,要求学生掌握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及回答I’m interested in….I enjoy….功能句型。 课文背景为class meeting。授课时间正好赶上我校即将召开英语课家长开放日,我将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开放日班会的主题。课文背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极好契机。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二年级开始学习本套教材。 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评价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唱、做、写、说、演等多种手段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习用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及回答I’m interested in….enjoy….。并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景,使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教师教学设计大奖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特举办教师教学设计大奖赛活动。 二、参评人员 全体任课教师 三、比赛程序、要求: (一)比赛程序 1、3月28日—4月6日全体教师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准备设计。 2、4月10日前将教学设计交到教导处。 (二)比赛要求 1、使用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按1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2、参评教学设计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学问题,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3、参评教学设计应有完整教学过程。 4、教学设计采用手写稿 5、对教学设计环节的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重点体现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小学、高中相关知识的前后联系。 (3)、学情分析:重点体现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学习 态度,分析学生学习课本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方法。 (4)、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制订)。目标的设置应当从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5)、教学重点、难点: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

智慧教学设计方案1.参赛信息

2017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 智慧教学设计方案 1.参赛信息 参赛教师序号23 2.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Unit7Law and Morality (说明:本部分为本单元的整体教学方案,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学情分析、单元教学计划及学时安排、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材料选取、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实施等) 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为本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高级班的30名学生,每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计6组。他们英语基础较好,高考英语成绩平均为128分。 2.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普遍重输入、轻输出,导致学生产出能力(口语、写作)不强,尤其体现在英文写作中的内容观点和篇章结构这两个方面。 3.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积极,作业完成情况较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落实到位。 4.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包括: 1)知识内容方面,尚不了解有关医助自杀(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的争论,不 能区分医助自杀与主动安乐死(active euthanasia)这两个概念; 2)语言表达方面,尚不能准确地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不能准确地解释医 助自杀是否应该合法化的原因; 3)英文写作方面,尚不能合理地组织篇章结构写作议论文,不能充分有效地论证 个人对医助自杀是否应该合法化的观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区分医助自杀与主动安乐死的不同概念 2)运用用于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以及用于支持和反对医助自杀的词汇和 表达方式 2.技能目标:

1)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 2)论证医助自杀是否应该合法化的原因 3.思辨能力目标: 学会全面、充分地论证观点 教学重点: 1.用于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用于支持或反对医助自杀合法化的内容观点的表达 教学难点: 合理、充分地论证支持或反对医助自杀合法化的观点 单元教学计划: 1.学时安排:6学时 2.教学计划: 教学中贯彻“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实施“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实现“混合式学习”新模式。 一、课前准备活动 1.学生阅读教师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有关医助自杀与主动安乐死的资料,后完成相应的题目,以理解医助自杀和主动安乐死这两个不同概念。 2.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观看BBC纪录片How to die:Simon’s choice以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You Don’t Know Jack(中文译名为《死亡医生》)。后完成两个任务: 1)通过平台完成医助自杀相关的调查问卷,从病患、医生、法律和伦理等方面对 医助自杀展开思考,这也将方便教师基于问卷结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准备主题为“Simon’s choice:a right or a wrong?”的口头报告, 时间为2分钟。 二、课中教学实施 第1-2学时:学会描述一个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 1.口头报告

江苏省教学设计比赛获奖作品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意并用词语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目标: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研讨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 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为我们写的《苏州园林》这篇课文。 二、出示投影,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参赛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吆喝》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附属学校张焕 上课学生: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学生(借外校学生同课异构)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本篇课文就是一幅书写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佳作。 新课标规定: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本课第一个环节“找吆喝”就训练了学生浏览课文的能力。 新课标规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本课的设计全都基于这一点。 新课标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作者的老北京情怀就在学生的深入赏析中呼之欲出。 北京市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也规定:初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本课设计就是通过加强语句的理解来强化学生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改进意见中还规定:初中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本课设计巧妙地把听说读写多种能力相结合,尤其是最后“创吆喝”环节,既是对前面阅读环节的检验,又使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语文学科课程价值: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可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

全国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参赛竞赛优质课课件ppt教案反思模板范例范文教学设计语篇教学theOlympicNews

全国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参赛竞赛优质课课件ppt教案反思模板范例范文教学设计语篇教学the Olympic News 教学材料及教案 比赛题目:奥运短讯 *******中心小学 参赛教师:***

The Olympic News Hello, boys and girls! This is News Dai Dai Cool. s Today let’s talk about Michael Phelps. In China,Michael’s nickname i He won 8 gold medals in the 2008 Olympic Games. He “the Flying Fish”. broke the world’s record again and again.Every day he gets up at 5 o’clock and goes swimming. In his free time,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too. Many people think Michael is the fastest swimmer in the world. OK! That’s all for today! Thanks for watching News Dai Dai Cool! Till next time, goodbye!

天津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奥运短讯年级六年级教师刘畅教材自订 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阅读了解使学生能在口头交际中运用文中出现的有关奥运会比赛及奥运健儿的词汇:gold medal, the world’s record, the 2008 Olympic Games, nickname, in his free time, won, broke. 2.了解英语新闻短讯的格式。 能力: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从语篇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并生成自主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感悟奥运健儿坚毅的意志品质和为获得成功而坚持不懈的决心。 课前准备教学素材,小组合作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任务激励法、小组合作法、找读法、KWL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Step 1.Warming-up 1)Greeting 2)Free talk: Talk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review the sports items. 3)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Shooting, Table tennis, Diving, Swimming and Weightlifting groups. Step 2.Presentation 1)Watch the video of the Olympic News. 2)Read and get familiar with the passage. 3) Raise some questions,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in groups and circle the new words. 4)Learn the difficult points with the teacher’s or the other student s’ help. 5) Make an interview with the information which the students have got. 在热身活动中,让学生对本课涉及的内容进行预热,让学生复习一些之前预习过的体育项目的词汇,并依据不同项目进行分组,布置任务,争得金牌。 观看奥运新闻,即本课语篇内容,使学生融入情景。 运用KWL教学方法,先给出问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语篇的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同伴互助继续通读全文并将不熟悉的内容作好标记。 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通过对Michael的采访,激活所学词汇短语,为进一步理解语篇和播报新闻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设计参赛模板及范例

教学设计参赛模板及范例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标题(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主题) ——副标题 (如果希望在标题中体现教学设计涉及到的活动主题、实际任务或作品名称,请统一在副标题中体现。副标题要注意言简意赅)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2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4所属的章节: 5学时数: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着重说明个人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及分析) 2、内容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4、设计思路:(说明案例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

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上部)

1

目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4、函数y A sin(x ) 的图象………………………… 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2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 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 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 主要成就 和发明 第二次工业 革命人兴起 的背景和特 点 分析讨论第 二次工业革 命的影响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 历史,分组讨论,观 念交流,引导学生进 行自主学习、探究学 习、合作学习,体验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 了世界和人们的生 活,掌握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成就,理解其 特点 体验科技改变生活和世 界的过程,学习发明家求 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积极 进取的人生观,坚强的意 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产生 的原因、垄 断组织的 形式 垄断的出现 是生产力发 展的结果, 它的出现促 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 分析垄断的 实质和作用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课时安排】 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设计思想及预测 创设情 境导入新 课从身边生活中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成就导入课 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成就还有哪些?它是怎 样兴起的?又是如何改 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的? 体验、思考、回 答 PPT1 引导学生在现实环 境中认识问题,思考 问题是新课标下转 变教学方式的策略 之一;激发学生学习 热情和信心,积极参 与教学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问题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 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 业革命是在怎样的情况 下兴起的? 回忆,阅读、思 考,回答 PPT2 做到知识的有效迁 移,为学生学习新内 容打下基础; 自然科学有哪些成就 呢?在以后,我们将要 学到,这里是英国科学 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这一科学发展有 什么实际意义? 观察,思考 PPT3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要成就呢?请同学阅读课文,准备参加“看谁发现多”的有奖竞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