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

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
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

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开拓国际教育视野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划、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引发了教育的国际化。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根据“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充分优化校内教育资源,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打造“精英教育”品牌,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宏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坚持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教学变革与教师发展的原则,实现教育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为培养将来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实现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学校和教师要营造平等、宽容、安全、不断改进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切的课程和有效的教学,进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幸福成长,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下基础。

2、进行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的尝试

建立具有课程化特点的校本课程和具有灵活性的活动课程,实现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进行跨学科、学科融合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

3、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打下基础

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创新和批判意识,这些包括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实践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诚信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找寻适合校情的本土化教育方式

牢固树立民族文化旗帜,坚守本民族传统,坚持国际化教育的本土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活动加强本国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输出与传播,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发扬本国文化,实现创新与跨越。

三、主要设想

1、系统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青少年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根据相关文献,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全球的胸怀与视野;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和平、人权、公正、开发、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与态度;国际沟通与交往的实践能力。

我校作为开展国际化交流较早的学校,教育国际化应当是我们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多年来,我校通过节日主题日、外国文化系列讲座、外语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增进对于外国文化的理解,这就属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范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国际理解教育不仅仅是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教育,也是知识视野、认识能力、道德品质、信息处理与沟通、心理素质与团队精神、应用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因此,我校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切入点,提升学校特色教育水平,努力创建国际化教育品牌。

2、建设中西文化交融的校园文化

作为唯一的区直初中,我们以培养具有“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开拓国际教育视野”的合格公民为基本目标,构建学校校园文化。

我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坚持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人际关系和谐、学术追求至上的研究氛围,建立包容、平等、有序、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秩序,从而实现教师、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沟通。

3、打造系列特色学校品牌活动

通过两年多的初步尝试,学校已经形成了校园英语节、校园读书节、国际公民教育月、节日主题日等富有学校特色的活动。今后我们将积极延续和传承其优秀经验,不断创新活动创意与组织,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打造学校系列活动特色品牌。

四、推进措施

1、过好语言关

语言是理解西方文化的工具,也是客观认识和评价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我校将继续扎实做好外语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每位学生都能过好语言关。

2、开展学校系列特色活动

校园英语节、校园读书节、国际公民教育月、中西节日文化主题日等活动我校已成功开展过,这些文化节日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3、推进校园内视觉文化建设

我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办学品位的重点,将打造墙面文化、班级文化和校园景观,通过展板、展台、主题区域等营造中西融合的校园文化景观,所有公共标志、提示语都是中英文对照,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4、实施师生阅读活动

多年来,我校的教师和学生的阅读专题活动有声有色。我校已有教师读书沙龙、班级学生读书角等已向学生开放,各班级也结合课外阅读做了一些尝试,并在英语节、读书节等活动舞台上开展了课本剧大赛、文艺节目汇演等,以此营造读书氛围。

5、建立以“美德”为基础的特色德育教育体系

学校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人类的52种美德,建设我校学生“美德工程”。我们根据其类别将划分的更加细致,褒奖学生的各种美德行为、美德能力,旨在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国际小公民。

6、组织学生参加主题游学夏令营

我校已初步具备组织学生进行假期游学的基础,我们将广泛调研、精心谋划,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假期游学活动。

从2010年起,我校就和苏教国际交流中心开展了暑期出国修学旅行活动,组织学生赴欧美、新加坡、日韩、澳洲等国家修学旅行,对于提高英语水平、激发求知欲、拓宽知识视野、锻炼各项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一项体验式的素质教育活动。

7、开展课题研究

我校将尝试开展综合实践、探究类特色课程,尝试开发国际理解教育类校本课程,并逐步实现特色的课程化,在已有“每周一句”的基础上,增加“每周大事”、“每周名人”、“每周故事”,并逐步提炼开发校本课程。

8、实施系统的家长培训项目

家庭教育是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家长学校资源和组织形式,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家长进行培训,力图更新家长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9、与国内外国语学校交流并建立友好学校

我们将积极寻求与省内外外国语学校建立联系,进一步加强交流,推动教师培训项目和学生交流项目。

10、举办中外教育文化展览。以国家或者民族主题举办旨在介绍中外文化的主题展览活动,打开学生了解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窗口。

11、参加国际性比赛。有计划组织学生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性比赛活动。

五、预期目标

1、以外语教育为方向申报省市级特色学校。

2、建设以国际理解教育为理念的外国语特色品牌。

3、培养一批具有初步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师。

4、培养具有“华夏根基、国际视野”的国际小公民,将来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

5、实现与国内外学校的结对与交流。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上指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学校的特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校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潜在优势,依托“泉湖”创建与提炼为突破口,确立了“承泉湖星火,做柘溪新人”办学理念,并在此推动下致力追求“书声琅琅,琴声悠扬”的办学境界,为此特制订大柘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分析: 1、所在辖区情况:大柘地处遂昌县中部,距县城20公里,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1.5万。这里土地肥沃,茶翠粮丰,民风淳朴,是红色古镇,是龙谷丽人名茶之乡。 2、学生情况: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大柘镇26个行政村,有一部分是来自外乡镇的移民,有极少数是外地来的务工子女。由于学生来源大多来自农村,所接受的家庭背景、家长素质、所受的家庭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内部背景分析: 1、学校发展优势: (1)有一支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本着“教师是学校的支柱”这一思想,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全校有60名教职工,有42名专任教师,

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2人,浙江省农村突出贡献奖1人,浙江省优秀音乐教师1人,丽水市名校长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名师1人。全体教师心态稳定、关系融洽,正以踏实、严谨的精神,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2)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学校领导工作踏实,严以律己,注重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局面。学校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各项工作能规范有序地进行,能保障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 (3)特色项目建设初露端倪。自2008年9月起,学校的艺术教育依托“泉湖”作为特色品牌建设的突破口,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得以不断提升。全校涌现出具有书法、美术、器乐、篆刻等方面的特长生,学校的“泉湖”师生乐队多次承担省、市、县的现场表演,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经验、综合实践教育成果等方面材料先后在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上交流,市县级媒体也多次报道了学校开展特色教育的有关新闻消息。 2、特色学校创建基础 (1)历史地理基础:大柘小学始建于1919年春,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血雨腥风的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在学校(今泉湖寺)成立,当时的校长陈恂担任支部书记,教员谢甫庸、杨则时任委员,点燃了我县的革命火种。而今的“泉湖寺”环境幽雅恬静,四周田园翠竹簇拥环抱,前有柘溪水流潺潺,后有青山绿荫葱葱。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确立了“承泉湖星火,做柘溪新人”的办学理念。

学校教育发展规划

新密市城关镇甘寨学校 教育发展规划 (2008——2011) 一、办学理念 给每个儿童提供开发潜能的机会。 为每个儿童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 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创新施教,面向全体,把学校办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和社会赞扬的学校。 三、培养目标: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有教养有竞争力的人才。 四、校风、校训、学风、教风。 校风:德美体健勤学守纪创新 校训:相信自己一定成功 学风:勤学探究、求真务实、超越自我 教风:严谨自律、实践反思、钻研创新 五、措施: (一)抓好科研工作,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要以科研为先导,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优化管理制度,锤炼教师队伍,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领导带头搞科研,由点带面,扎实的开展。领导班子是学

校各项工作的决策者,是学校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的代表者。所以要率先垂范,凡是在教学第一线的领导都要承担一项试验课题。 2 、优化管理体制,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成立学校科研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专人负责,并以各科骨干教师参与实验,使教科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健全教科研规章制度,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教科研工作档案,确保在各项工作中教科研的先导作用。 抓好典型,以局部优化带动全局,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更新观念为前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要明确学习内容,定期发放学习材料,按时检查学习笔记,采用集体学,自学,研讨,请进来学,走出去学,多种方式学习。在学中找差距,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就可以把握学校的未来。所以青年教师是教科研的主力军。教学中要多创造机会,给他们多压担子,多拿课,使科研出成果,过程出人才。在干中学,学中干,成为学有专长,教有特长,一专多能,既有先进教育理念,又能开拓创新的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 全体教师都要做到: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三)树立精品意识,抓好特色的形成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计划方案1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 一、重要意义;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 二、工作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决定》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以及英吉沙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双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双语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的学生,是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繁荣、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工作思路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加强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

高教师的教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努力使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组织领导 三、组织领导;组长:吾热依木江·库尔班(校长);负 责监督检查 萨乌尔·胡达拜尔地(书记);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副组长:妮萨古丽·夏斯依提(副校长)负责宣传检查 工作 热比古丽·孜比布拉 (副书记) 负责督导检查 阿尔子古丽·艾热提负责宣传上报信息 米娜瓦尔·麦麦提敏负责双语档案 阿米娜·艾买提负责教师信息 1、小组成员要做好组长和副组长安排的任务,要帮助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力求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同时要做好学校的参谋,发现问题要及时探讨、交流,共同提高。 2、建立督查制度。以“校长督查教务室;教务室督查教研组;教研组督查教师”为主线,层层要做好督促指导工作。

特教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附件: 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 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征求意见稿) 二○一一年七月

目录 一、总则 二、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设置与规模 (二)学校选址 (三)学校规划 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 (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 (二)学校用地面积 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校舍建筑组成 (二)校舍建筑面积 (三)校舍用房面积 (四)校舍建筑标准 五、装备条件标准 (一)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 (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三)图书馆设备 (四)办公、生活及安全防护设备 六、随班就读学校、幼儿园资源教室配置标准(一)基本建设要求

(二)设施设备配备要求 七、师资配备标准 八、经费保障 附件:1.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各类用房面积表 2.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 3.山东省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设施设备配备目录

一、总则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促进特殊教育的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行)》,按照视力、听力和智力等残疾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的基本需求,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实施特殊教育。特制定《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本省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适用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幼儿园的资源教室建设。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幼儿园或普通幼儿园设置的特教班,参照本标准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幼儿园相关标准和普通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执行。新建学校土地规划和校舍建筑应不低于

社区2020年度教育工作计划

社区2020年度教育工作计划 本文是关于社区2020年度教育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社区20xx年度教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河北里社区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两大功能,确立“人文化、数字化、多元化、优质化”社区教育发展目标,把握“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社区教育发展主线,努力构建与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型社区教育体系,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为构建和谐社区应有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抓基础工作,夯实社区教育建设基础。 1、抓阵地建设,改善社区教育基地条件。努力建设社区教育培训中心阵地,充分整合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2、抓队伍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整合社区内各级各类人才资源,组织和动员广大教师、在校学生以及离退休人员担任社区教育志愿者,组建一支专职、兼职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强培训与管理。定期对社区教育专(兼)职干部、社区教育志愿者开展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知识方面的教育,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吸收有能之人、有志之士,不断充实“社区教育师资库”,提高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 3、抓制度建设,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及评价督导机制。 (二)抓宣传工作,构建社区教育宣传平台。 1、做好社区教育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单、标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意义,宣传我社区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丰硕成果,提高居民对我社区教育的知晓率、认同率和参与率,努力扩大我社区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规划

朱王堡明德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州、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新建,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设施建设,用文化和环境育人,力争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学生品质高尚”的先进学校。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增加设施、设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园林化校园”,创建人文环境,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 (2)德育教育:“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德育内容、德育活动的方向。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实施“质量兴校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科研强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研究为抓手,走主课题统摄下的小课题研究的道路,重点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整体推进各级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进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创建,加大科研活动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Real Estate Economics 课程编号:08075105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段国兵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9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区域分析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等,并且能够结合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势判断。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2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概念解析,区域规划理论的演进,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区域规划观念建立与运用,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理解“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的观念,了解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变化,熟悉城市规划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掌握城市规划设计中区域观的内涵。 【教学重点】城市规划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域规划思想与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第二章:区域与区域规划(4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的概念;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区域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特征;区域规划的概念、发展、特点和类型,区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区域规划的内容和任务。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区域和区域规划的概念,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理解区域科学和区域研究发展以及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熟悉区域分析的内容和区域规划的内容,了解区域规划的类别和任务。 【教学重点】区域与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区域规划的类别、内容。 第三章:区域发展理论(8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分析,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战略决策和战略模式;区域经济空间发展理论:平衡与不平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圈层结构理论,核心—边缘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倒“U”字理论和生产

双语教育研究综述

Vol.28No.2 Feb.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 引言 双语现象、双语人的存在由来已久,然而对其 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却不足百年.二十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Lenneberg (1967)的关键期假说的提出,以及Krashen(1982)的语言习得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双语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双语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和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课题.然而我国的双语教育历史发展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本论 文旨在对双语教育的提出背景、 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分析,以为我国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意见、指明方向. 2双语教育的提出和发展 关于双语教育的提出和发展的研究往往与不同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很多,诸如M ackey 和Sigu án 的《双语教育概论》,Colin Baker Sylvia 和Prys Jones 的《双语制度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以及我国姜宏德教授的《双语教育新论》、王斌华教授的《双语教学的回眸与前瞻》均对此作了研究,诸如此类的论文更是不胜枚举. 中国的双语教育以英汉双语教育为重点,蓬勃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旨在培养合格的适应时代需求的双语人才,加快中国政治经济国际化的步伐.中国的汉外双语教育从上海、青岛、深圳、宁波、大连等沿海开放城市的基础教育阶段开始.这些地区实验的成功,使双语教育迅速漫延到中国的其它城市,之后进而又从基础教育阶段扩展到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姜宏德教授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大陆地区基础阶段的双语教育三大发展趋势:经历了一个从要不要双语教育的争论到依靠教育科研探究双语教育规律和规范双语教育的发展过程;从民间的、自发的行为到政府重视、有组织有领导地区推进的过程;从狭义双语学科教学到广狭结合的双语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的过程.3国外双语教育的研究现状 除了关于双语教育在不同国家的提出和发展 的研究,国外双语教育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不仅重视实证研究,而且在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理论概括、结果评价.前文提到的《双语教育概论》、《双语制度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以及W ·F ·麦凯和冯·尼达·贝贝的《双语政策,双语教育和双语课堂》(1978)、洛恩·拉福热的《语言教学与语言规划》(1990)、等论著均对双语教育进行系统阐述,探讨 了双语教育的概念界定、 类型化分、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使双语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目前的国外双语教育加大了对双语教育基本要素中的双语教育接受者的研究,且将研究从基础教育阶段扩展至幼儿教育、高等教育.这样的论文有Victor M oin ,Anna Breitkopf ,M ila Schwartz 的《Teachers ’views on organizational and peda-gogical approaches to early bilingu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bilingual kindergartens in Germany and Israel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1,27);M üzeyyen Sevin 觭和F.Lemis 魻nkol 的《Language processing skills of 5-6years old turk-ish children attending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09,1378–1383)等等.4中国双语教育的研究现状 当今中国的双语教育研究重点在汉外双语教育,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时间较短,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国外双语教育经验的借鉴和国际比较,以及双语教育的理论探索.姜宏德教授的《双语教育新论》和《双语教育研究报告》(2006)是对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的长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与此同时, 王斌华教授的《双语教学的回眸与前瞻》(2008)也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书,其中收 双语教育研究综述 吕璟玉 (太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双语教育已成为当今天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旨在对双语教育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做出总结,并为我国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意见、 指明方向.关键词:双语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2-0266-02 第28卷第2期(上) 2012年2月266--

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计划

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计划 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计划 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创新意识,强化和谐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竞赛和评比活动,并力争取得优良的成绩,努力打造学校的精品课堂、精品课例。 6、进一步贯彻落实“分类教学和个别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年龄、残疾程度、学习基础制定学期发展总目标,每个星期根据学生的发展总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教育目标、生活训练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总目标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而教学,并及时进行评估,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坚持“六认真”“四有效” 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大“六认真”检查的力度,力求“真”、“实”、“效”,即反映真实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促动的效果,努力使检查与评价成为一种引领、一种服务、一种激励,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教研组长要对本组内教师的“六认真”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教师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同时,教导处还将不定期对各组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教师除了做到上述“六认真”,还要做到“四有

效”,即: 年度工作计划 第一、有效备课。教师备课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备课要提前一周,精心备好每一课,不得出现无教案进课堂的现象。教研组长将加强检查与指导,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促进教师备课质量的不断提高并评价。 第二、有效上课。教师上课,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努力做到“三要”、“三互”:即目标要明确、容量要饱满、重点要突出;师生互动、三维互举、课内外互延。确保学生实现“三有”:课课有得、课课有思、课课有悟。 第三、有效听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听完课后要进行评价。外出学习听课,回校要交流。 第四、有效作业。学生的作业本,应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名片。教师要以学校统一的作业要求为依据,突出强调作文批改不过周,其它学科批改不过日。作业必须坚持“四精四必”,教导处将对各班的作业进行调阅。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丰富学校科研积淀,彰显学校特色。 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校本研训中的传帮带作用。继续开展好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开展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让课题研究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于残疾学生,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1、加强宣传,加强学习,提高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引导教

2020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

2020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 20**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切实加强成人学校 基础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工副实 用技术培训、全民创业教育培训、企事业单位职工岗位培训及各类成人教育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1、突出开展以“两后生”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人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农民为主体,技能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外输”与“内转”并重, 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和市场用工需求,重点对应往 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特困失业人员和 转业军人等,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劳动技能镇。劳动保障所、吴桥中学、各企业、村要给予积极的配合,会同镇成人学校共同开展好农村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保证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转移指标**X人的任务。 2、大力开展以新型农民为重点的农工副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岗位培训。成人校要以培训新型农民为根本目的,制订培训计划,全年至少举办 5个、50教时以上的中、长班,举办农、工、副业实用技术培训班**X个,确保 农村从业人员培训面达**%以上。各有关部门、社区、村、企业要加强对本单位 职工教育工作的协调指导,制订全年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

以落实。各企事业单位依法负有实施职工教育培训的责任和义务,要积极配合成 人校的培训工作,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 职工全员培训面达**%以上。 3、实施全民创业教育活动。成人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创业宣传、教育活动,突出以农村党员干部技能培训为重点,全面关心自主创业人员的培训与培养,着力为农村培养一批“双带型”的基层党员干部和中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要在 发现和培养社会能人上下功夫,引导他们更新理念,提高执行政策、经营管理水 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4、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农村自考等资源,积极动员教师或农村干部参加大专及以上层次的学历培训,自办或联办成人中专 及以上层次的学历教育班1个。同时,动员广大社会青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争取报名率达万分之六以上。各单位要积极动员鼓励支持职工参加大专学习,职 工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要争取达到**%。我镇范围的各企业要加强职工的学历教育,不断提高职工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招收的新工人,特别是35岁以下青壮年职工要逐步达到高中以上水平。 5、加强技术工人的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严格职业(工种)劳动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成人校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开展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培训,把培训、考核与 用工紧密结合,推行培训结业证书与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双证”制度,技术工种 用工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大力开展应届初中毕业生的“绿色证书”培训,成人校、中学要加强管理,精心施教,确保培训面达**%以上。 6、积极推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各企事业单位要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特色教育项目实施计划.

特色教育项目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二次创业,以宏扬民族文化为核心,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相结合,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与此同时,根据我校的实际,把“盘鼓演奏”作为本校的一项特色教育项目。 二、培养目标: 我校提出特色教育“面向全体,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宗旨。 1、近期培养目标 先各年纪、各班,选拔出天赋教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对其进行完整、系统、专业的严格训练。一年的时间把这部分天赋较好的学生培养的有一定的演奏能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小型的盘鼓队,参加一些小型的演出从而来提高知名度同时也使校园形成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 2、长远期目标 组织天赋好的同学在学校演出来吸引其他的同学参与到其中,使特色教育达到百分之百的参与。采用教师指导同伴互助的 教育模式对全员进行教学。选出较优秀的学生壮大学校的盘鼓队。其他各个班同学组成自己的盘鼓队,通过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好的为学习服务,树立理想! 三、师资力量

办学有特色,师资是关键。为此,学校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外,从外校郑州二十中聘请王文涛老师担任本校的二胡辅导教师,周笑青老师为古筝辅导教师,聘请惠济五中的赵新中老师为我校的笛子辅导教师,还丛社会上聘请专业教师定期来我校,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 从低年级做起,研究出既有理论高度,积极探索建立理论学习制度,营造音乐学习氛围,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课改精神,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优选教学策略,培养和训练学生演奏能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四、活动实施的计划 1、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器乐学习计划使每个 同学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 2、根据学习乐器的种类分成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定期进 行演奏技巧上的讨论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举办器乐演奏会给每个学生一个展 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出器乐小报对学习较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 5、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建立学校器乐乐谱曲库作为校本教材,来丰富学生的演奏知识。 6、建立器乐学习成长册。 五、器乐训练活动保障机制 1、每周一至周五的早上6:30---7:30 下午5:30---6:30

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库建设方案

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库建设方案 案例库建设是研究院向智库转型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建设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库是客观总结区域教育改革的典型经验,创新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的重要决策依据;是丰富科研人员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深化调查研究的重要实践途径;是推广院校教育改革经验、扩大院校影响力的重要交流平台。做好案例库建设是一项服务决策、服务研究、服务院校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指导思想 立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需求,以转变科研作风、深化调查研究、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为目的,以服务决策、服务研究、服务院校发展为宗旨,以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综合案例、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分类案例、院校改革与发展案例及专题案例为主要内容,构建健全的组织体系,不断加强统筹规划,创新运行机制,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服务主导职能、层次清晰、覆盖全面的案例库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工作原则 加强整体规划,调动全院力量。案例库建设是今后2-3年全院整体推进的重要工作。各部门从各自职能工作出发,利用媒体资源、学(协)会活动、院校评估、规划布局等渠道全面收集教育改革与发展典型案例,找准定位,发挥实效。 整合战线资源,扩宽获取渠道。案例库建设工作要充分调动战线力量,案例获取上实现研究院搜集与撰写、规划与学(协)会征集相

结合,从不同视角充分挖掘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型事件与经典案例。 覆盖体系全面,梯次分步推进。案例库建设从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处着手,体系建构覆盖全面,省(市)教育改革发展案例、各级各类院校改革发展案例、重点专题案例层次清晰。在推进案例建设的进程中须区分轻重缓急,由点到面,突出中心工作。 (二)案例采集原则 选材典型性。在案例对象的地区或院校的选择上,要强调和突出代表性和典型性,抓住典型个案。 内容真实性。所选案例一定是真实发生的,经得起推敲、检验,符合客观实际,有关数据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夸大虚报,编写过程中不得掺杂任何个人主观评价。 形式多样性。案例以文字为主,特殊事件、案例可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案例的表现方式。 编写规范性。案例编写要遵循规范的逻辑与体例,避免行文冗余(详见附件1)。 尊重保密性。案例涉及院校或个人隐私的,须经当事单位(人)确认同意,可录入案例库。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2-3年,建设完成具有丰富的案例内容,有序的案例组织、完善的检索手段的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库平台,规范、典型案例达500例,不断完善案例开发的长效机制,提升案例研究在服务决策中的应用水平,力争将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库打造成全国性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共享中心。

北大渠乡中心学校双语教育 发展规划

北大渠乡中心学校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2012-2015年) 为科学推进我校双语教育工作,依据《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双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校是一个维汉回双语学校。双语学生大部分来自六十户、八家户、太平渠村等地,尤其是六十户村基本是维吾尔族居住,只有几户汉族,在双语学生说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方面与其他村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为此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双语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推进双语教育,也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我校把推进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之一。 2.在新形势下,我校双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双语教育的要求和期盼。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学前和小学双语教育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我校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提高师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满足广大家长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我校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积极、有效推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第二,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第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方案,保证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五,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从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出发,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 我校双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同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4年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5以上%,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

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最新版)

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 划(最新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最新版)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20xx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一) 指导思想: 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一比一访三走进》等活动为载体,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医教结合”之路,强化个别化、生活化教育,为残疾孩子受到平等教育、将来走上社会做个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为深入贯彻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思想的引导,把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培养、生存能力的培养等综合素质的达成作

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 2、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切实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平时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在校本培训中,实行“全员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每人进行示范引领课,并和新教师结成帮教对子。 校本培训的项目有:钢笔字(每周一次展示)、粉笔字(两周展示一次)、以业务学习和通识学习为载体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进行业务能力(手语、课件等)的培训。并结合教学设计比赛和教学叙事比赛,展示教师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1.精细教学常规管理

20xx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1153 20xx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标 准范本 Through the assumption and concep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an effective scheme is form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such as resourc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工作计划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计划文件适合在对自我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切实加强成人学校基础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工副实用技术培训、全民创业教育培训、企事业单位职工岗位培训及各类成人教育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1、突出开展以“两后生”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人校要坚持以服务

为宗旨,农民为主体,技能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外输”与“内转”并重,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和市场用工需求,重点对应往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特困失业人员和转业军人等,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劳动技能镇。劳动保障所、吴桥中学、各企业、村要给予积极的配合,会同镇成人学校共同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保证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转移指标250人的任务。 2、大力开展以新型农民为重点的农工

镇教育发展规划整合版

樟市镇2011年教育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学校管理为重点,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两支队伍整体素质;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农业户口学生免杂费读书工程,省委、省政府关于从今年秋季起在全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农业户口学生免杂费读书工程决策,是合民心、顺民意、有效减轻农民负担、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决策,因此,结合我镇实际,在开学前后,着重抓好两方面工作: 1、做好农业户口适龄儿童的核查工作。各中小学要按照省有关要求,通过核查户口簿等有效证件,逐一核实,审定初中、小学各年级学生的户口性质,做到不错不漏。 2、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各中小学要认真核实统计本校农业户口的学生人数,并按要求按时上报中心学校,中心学校把有关资料按要求综合后按时上报区教育局。 (二)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三)继续加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校长、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示范者,对学生的

成长和发展起根本性的作用,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办好学校、提高质量的基本保障,结合我镇实际,本学年要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健全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要以“八荣八耻”荣辱观为重点,结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结合“五五”普法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理论、法规学习,使广大教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为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打好基础。 2、加强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除选派学校行政领导、骨干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继续鼓励教职工参加在职学历进修提高外,围绕新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材教法的学习研讨,使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有新的增强,教师队伍文化业务素质有新的提高。 3、加强队伍管理,增强队伍活力。本学年,要在加强教职工师德,师风,纪律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健全和完善各项人事管理制度,使广大教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继续健全表彰制度,每学年度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弘扬正气,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热情,调动积极性,更好地依法治校,教书育人。各学校要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与教职工多联系,多沟通,多了解,多帮助。要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形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为了加强汉语教学、大力推动“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最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少数民族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所在。为了进一步帮助少数民族教师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本人作为一名汉族教师和一名党员,这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人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少数民族教育的特点,特制定如下计划:一、帮助鼓励中小学民族教师积极学习汉语,不断提高汉语水平,尽快适应双语教学。(本学期计划帮助3至5名)二、帮助和落实民族教师每天集中学习汉语2小时;半小时口语练习、1小时家庭听力练习、每月听3节对口汉语教师课,同时民族教师每周一起学习不少于8课时,并建立学习档案,并纳入到自己的今年工作当中。三、准备在4月和5月本人举行校级研讨课。为推广先进的汉语课堂教学方法,搭建起帮助民族教师提高“双语”教学互动交流的平台,四、帮助民族教师到到本班试教,在试教期间与民族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以此帮助民族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汉语水平。五、坚持开展校园汉语课外活动,如举办“民汉语月”、校园汉语角、双语板报,组织民汉语朗诵会、汉字书法辅导等活动。让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校园汉语环境,丰富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民族教师提高“双语”教学的热情。六、帮助民族教师规范备课环节。同时加强对民族教师的备课进行指导,使民族教师逐步做到教案符合要求,上课符合程序。七、积极开展和民族教师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的活动,为提高民族教师的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矗总之,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本人一定会按部就班,营造出与各民族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成果共享的良好氛围,尽自己所能,使本校的各民族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年度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年度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