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场景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场景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场景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学指导思想

面向21世纪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重新认识中学音乐教育的基础,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重视音乐基础知识,加强感知、表现、鉴赏、创造等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重新确立音乐教育多元文化的基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建立新的音乐教育体系。根据目标和音乐学科改革的要点,本课力图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要教学理念,以学生参与为主体,挖掘学生的潜能,大胆让学生自己分组协作学习。通过练习、创编、表演、评价,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更进一步认识、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以运动中的音乐为例,认识场景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学习与生活经验,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二)技能目标:掌握《啦啦歌》的音乐特点,演唱1首为班级加油的《啦啦歌》,并能尝试设计使用乐器或其他方法加以伴奏。

(三)情感目标:在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激发学生对场景音乐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会歌和啦啦歌的音乐创作特点。

四、教学难点:体现新课程教学,找出《啦啦歌》的音乐特点,演唱1首为班级加油的《啦啦歌》,并能尝试设计使用乐器或其他方法加以伴奏。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教学课件。

六、授课课时:一课时

七、课型:新授

八、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让学生伴随《我和你》的音乐走进多媒体教室,目的是为了营造体育运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

2、导入课题《场景音乐》

①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什么,为什么活动所创作的?

学生:反映热烈,齐说《我和你》,北京奥运会。

②师:是的,这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会歌。这首歌曲简单好听、内涵丰富、温暖抒情、易于传唱。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场景音乐。

3、欣赏片段。

①欣赏《平原游击队》片段

②欣赏《24式太极拳》

③欣赏钢琴曲《雨的印记》

教师:体会在特定场景下的音乐所起的作用。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4、引出场景音乐的定义以及特点和作用。

教师:通过这3个视频,启发学生找出场景音乐的定义。

定义:

指电影进行过程中除去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外所出现

的所有音乐,通常只满足某一场景特定需求,跟电影的主题不一定产生直接关联。

特点和作用:

一般只做点缀场景或者突出感情的作用,场景音乐只要应景即可甚至只需几个音符或者乐段,不要求具有完整性,使音乐更具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和抒发感情的特点和作用。

随着社会音乐活动的普及和发展,场景音乐的定义也更为宽泛,形式也渗透到人们的各种现实生活中,其覆盖面也不断扩大,包含运动音乐,背景音乐,仪式音乐等等。

5、聆听与鉴赏:1988年汉城奥运会会歌《hand in hand》

①简介歌曲的背景,社会影响和意义。

创作背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又一次得到了全面恢复。由于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体育强国相互敌

视和抵制,使国际奥运大家庭产生了重大的不和谐因素,而本届奥运会,使两大体育巨人的手又重新握在了一起,上演了世界体坛大团圆的好戏。

社会影响:人们通过这首歌感受到了人类的和平愿望,感受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同时也感受到了韩国文化的魅力。

意义:《手拉手》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诠释了奥运的和谐以及团结的精神,为世界体育发展史书写了浓重的一笔。Hand in Hand—世界需要这种精神永存!

②词曲和演唱者简介。

作曲家:乔吉奥·莫里科内(美籍意大利作曲家)。1984年,他为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创作了主题歌《全力以赴》获得成功,名声大振;4年后,他为第二十四届奥运会

创作的《hand in hand》在成千首征集的歌曲中一举夺冠。

词作家:汤姆·惠特洛克,美国人,代表作品,就是这首《hand in hand》.

演唱者:“高丽亚那”(Koreana)音乐组合

这首意大利人、美国人、韩国人共同制作的歌曲,是真正的国际化合作。而歌曲段落末尾又揉进了朝鲜民歌《阿里郎》里的一句咏唱“阿里郎!”仅此一点,使这首歌在全球流行化的同时,又因这个鲜明的民族标签而极易被识别。

③设问:一首成功的会歌应具备什么条件?

a.简单易记

b.有振奋人心、激发斗志的效果

c.有一定的特定含义等等。

[教学意图]:认识会歌的音乐创作特点。

④拓展与延伸。

北京奥运会点燃圣火引出问题。

6、《啦啦歌》

师:运动会开幕了,运动员开始比赛,观众会为他们加油呐喊,我们用音乐的形式为他们加油,其中一种就是啦啦歌。

①播放视频,启发学生关注歌曲的结构与歌词,以及演唱

形式。

②随音乐学唱,找出《啦啦歌》的音乐特点,用文字表述

在课本中。

A、旋律、歌词简单易学

B、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C、演唱形式:一领众唱

[教学意图]:把认识和理解转化成认知能力。

7、生活中的运动音乐

平时我们生活中也会听到一些运动音乐,比如在广场上我们听到的健美操音乐、太极音乐、体育舞蹈音乐等等。

8、学生体验活动。

演唱1首为班级加油的《啦啦歌》,并使用乐器加以伴奏。

10分钟准备,然后以分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展示创作成果,学生表现非常兴奋,纷纷参与创作与表演。

9、课堂小结。

1. 场景音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并体会到会歌所起的重要作用。

3. 啦啦歌的创作和演唱特点。

10、关注与思考:

根据《啦啦歌》的特点,你也创作一首《啦啦歌》,准备在校运动会中为你班同学加油。

《大众音乐—场景音乐》教案

主讲人:

一、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不是太高。

二、学生的认知特征:

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流行歌曲或在电视上听听音乐。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老师更应该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学生的知识基础:

(1)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

(2)更不会对音乐有着专业性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给他们上课时,不能太过于要求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课堂上,我会着重以聆听为主,调动学生的

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效果分析:

一.欣赏部分

这节课不仅仅是欣赏了场景音乐,还学习了场景音乐的分类以及应用,了解了场景音乐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

通过对啦啦歌的学习和演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组内合作和小组与小组的合作,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互相配合;通过节奏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了节奏是可以感染到人的。

教材分析:

场景音乐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最常用的莫过于运动场上的音乐。他与运动都追求着生命的律动。音乐与运动的结合,编织成了力与美的交响。音乐不仅使人们倍加振奋,同时更传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信息与精神。另外,音乐更是一些运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体操等。

评测练习

1.学生对本节课当中出现的问题,基本能够理解,也能完成情

感目标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对场景音乐的合理应用,让学生

明白合理的音乐会给场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啦啦歌的演唱,基本能够完成,节奏比较准确,能够完成一

领众和的形式,但是旋律演唱不够准确。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活动,是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意义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会音乐的过程。

在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明确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进而演绎音乐,创造音乐。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种教学方式:

通过身边熟悉的事,拉近与音乐的距离。每个孩子都看奥运会,也上网完QQ,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作品,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以《手拉手》为例,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对作品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借助于学生喜欢的体育赛事,让学生“看”、“听”、“想”结合,在脑海里形成音乐形象,再由他们思考与《我和你》的区别。

二、图谱结合教学,了解简单音乐规律与场景的关系。旋律进行对音乐作品而言,就像是人的情绪一样,了解了旋律进行方向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大体框架。学生在看歌谱时,提醒他们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学生从单纯的音乐欣赏中走了出来,提升到了音乐创作上来了。

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种形式,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不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让思维在时空中自由驰骋,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音乐需要的是聆听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不应在欣赏时干扰音乐,破坏了音乐美,不要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音乐本身。

在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地激发学生审美主体的兴趣,提高欣赏趣味性,发展想象力,让音乐听觉触动灵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以运动中的音乐为例,认识场景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学习与生活经验,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二)技能目标:掌握《啦啦歌》的音乐特点,演唱1首为班级加油的《啦啦歌》,并能尝试设计使用乐器或其他方法加以伴奏。

(三)情感目标:在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激发学生对场景音乐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