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含答题术语)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含答题术语)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含答题术语)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含答题术语)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2)海陆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3)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分析某地的天气特征

思维线

索天气特征从气温、阴晴、光照强弱、风力大小等方面分析

风力大小从距风的源地、地形(摩擦力大小)及狭管效应等方面分析

答题术

语天气

特征

受××影响,天气晴朗(多阴雨或天气多变),

光照强(弱);受××影响,气温高(低或温

和);受××影响,风力强(弱)

风力

距××风源地近(远),风力大(小);地形平

坦,摩擦力小(受××地形阻挡),风力大

(小);位于河谷(峡谷),狭管效应

分析某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的特征及成因

思维线索气温→纬度高(低)、地势高(低)、洋流(寒暖流)、阳坡与阴坡、沿海与内陆等;

气温日较差→地势高(低)、天气晴(阴)、下垫面比热容;

气温年较差→纬度高(低)、下垫面、距海远近、地势高(低);降水→迎风坡与背风坡、大气环流(上升或下降、从低纬吹向高纬或从高纬吹向低纬)、洋流(寒暖流)、迎(离)岸风。

答题术语气

受××影响,终年气候温和/炎热或夏季高温/凉爽,冬

季寒冷/温和;受××影响,气温年较差大/小;受××

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

受××影响,年降水量丰富/贫乏;降水均匀或夏季多

雨,冬季干燥或冬季多雨,夏季干燥;降水受××影响,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或降水从××向××递减(增加)

分析某地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思维线索从文字材料中获取该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昼夜温差、不同季节对水分的需求等

答题术语气温

纬度低/高,气温高/低;地势低/高,气温高/低;××季节

气温高/低,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不利

日较

位于大陆内部/沿海或晴天/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小;对农

作物生长有利/不利

降水

受××影响,降水少/多,或××季节降水多/少,对农作物

生长有利/不利

光照

降水少/多,晴天/阴天多,光照充足/不足,对农作物生长有

利/不利

[规律方法]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1.依据河流所在地区判断

(1)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2)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3)我国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气候高寒,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4)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多,河流的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

的;夏季高温多雨,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1)径流的变化随降水而变化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2)径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3)径流常年较为稳定、平缓,多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4)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受××××影响,流量大/小;地形落差大/小,流速快/慢;受××××影响,短;河流低纬流向高纬,冬季气温低,有凌汛;结冰期长期;受××××影响,含沙量大/小。 2.河流水系特征的分析思路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综合开发治理的措施(以田纳西河为例)

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措施

1.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不同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常见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石灰岩广布的湿润、

半湿润地区喀斯特作用

多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

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

陵等地貌

地势较低的地区

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多沉积地貌

2.外力作用与地貌

分析流水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思维线索地貌:从地势(高、低)、主要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堆积物颗粒大小排列;流水的沉积作用:中上游流水侵蚀→河流泥沙含量大,中下游(河口)流速降低→泥沙沉积。

答题语言

地貌:地势××高××低,自××向××倾斜;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区,堆积物颗粒从××向××,由粗变细。流水的沉积作用:中上游流水侵蚀,河流泥沙含量大,中下游(河口)流速降低,海水顶托,泥沙沉积。

分析风力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思维线索搬运:自然原因:沙源(河流或湖泊沉积,水位下降、海浪沉积)、风力(盛行风、狭管效应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影响沙源和风力。

堆积:风力减弱,泥沙堆积。

答题术语搬运:自然原因: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水位下降,泥沙裸露;×季盛×风,峡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一致(狭管效应);风力的搬运作用明显。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破坏植被,使河流泥沙增多,(若沿海地区)海风增强。

堆积:受××阻挡,风力携带泥沙沉积。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a.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c.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目(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特点: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是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