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概况

马鞍山概况
马鞍山概况

一、现状基本特征

1、地理位置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长江三角洲的西缘。北、东两面分别与江苏省江宁县高淳县接壤,南面与芜湖市接壤,西临长江与和县相望。长江水路东到上海440公里,西达武汉685公里,陆路北距南京市区45公里,南距芜湖市区50公里,东至南京禄口机场35公里。

2、历史沿革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属吴国,春秋战国先后由吴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沿姑孰,上旨姑孰为当涂县之始,迄今相沿不变,从这时开始至1956年的1368年间,马鞍山地区均属当涂县。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属安徽省,1949年4月24日马鞍山解放。1954年设马鞍山镇。1955年设马鞍山矿区。1956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置马鞍山市。

3、自然条件

马鞍山市西临长江,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一部分。市区地形基本上分为三部分:东部丘陵区;西部沿江地带分布着低丘,低丘与长江之间是狭长的阶地与河漫滩,长江中还有沙洲;中部是较为平坦宽阔的冲积平原,平均海拔在10米左右。

马鞍山市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温和湿润,梅雨集中。

马鞍山境内河渠纵横,湖塘密布。长江在市域内全长41公里,干流36公里。慈湖河总长26公里,流域面积124.58平方公里。采石河总长18.2公里,流域面积100.70平方公里,雨山河总长5.1公里,流域面积27.5平方公里,雨山湖水面0.85平方公里,调蓄容量120万立方米,以上河流均自东向西流入长江。

5、规模特征

2001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7.58平方公里(含当涂县城),其中主城区61.25平方公里,当涂县城6.33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62万人(含当涂县城)其中主城区55万人,当涂县城7万人。

6、空间形态特征

主城区规划采取“一城四团式”的空间结构,保持东进南扩的发展态势,工业和居住两大主要功能用地分别位于宁芜铁路两侧平行向南发展的格局。

当涂县城规划以旧城为依托,居住区与工业区分列东.西两侧向北延伸,迎接市区辐射。

一、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或地区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职能。它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的。因此,要确定马鞍山市城市性质,首先应分析城市的区域定位、基本职能和主导职能,同时应分析研究城市的产业定位。

3)马鞍山市是一座全国“明星”城市。

马鞍山市自1956年建市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马鞍山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齐全,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并充分因借“九峰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自然地理条件,创造了“半城湖光半城山”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彻底改变了人们对钢铁工业城市“傻、大、黑、粗”的认识,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的称号,并于2001年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迪拜人居环境范例奖“,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马鞍山市在安徽省的地位和作用

1)马鞍山市是安徽省工业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在未来全省经济发展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看,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马鞍山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1年全市GDP达到138.15亿元。人均GDP、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工业总产值等多项指标处于安徽省领先水平。

2)在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鞍山市是地区中心城市,为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沪宁杭马芜铜城市带的一员,皖江地区和全省联系浦东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东部门户。

3)马鞍山是皖江经济带的东部门户和中心城市之一。

马鞍山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边缘,紧临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南京,

是安徽省提出的“呼应浦东,开发皖江”战略的第一站,马鞍山所处的区位优势及城市一有经济基础决定了马鞍山具有接受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辐射及传递辐射地地位。

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现有的工业基础较好,应在继续做大做强钢铁工业的同时,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培育出城市工业新的支柱,形成城市工业“数马奋进”的产业结构。

(3)马鞍山市在南京都市圈的地位和作用

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核心,以放射状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区域。建设南京都市圈的根本意义在于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从区域的角度,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建设,优化生存环境,协调城乡关系,按经济、社会与环境功能的整合需求及发展趋势,构筑相对完善的城镇群体空间单元,逐步形成与核心城市具有高度的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城市功能地域。

南京都市圈范围包括: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芜湖的全部,以及淮安的南部和巢湖的部分地区,面积4.41万平方公里,人口2325万人。

其功能定位为国内最具活力的都市圈之一;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纽型都市圈;江苏省首位核心都市圈;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其总体结构为以南京为核心,以核心与主要节点城市的联系方向为放射轴,以核心城市功能扩期待地域为圈层的“放射圈层状”的空间结构。南京都市圈空间总体结构由一个核心(南京都市发展区)、两个圈层(核心圈层与紧密圈层)、三个主轴(宁镇、宁扬、宁芜)、四条副轴(宁淮、宁蚌、宁合、宁杭)组成。其中宁扬轴重点规划化工产业、旅游产业、物流园区的发展与协调。宁镇重点规划高新技术产业、港口岸线、旅游业、研究与开发、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与协调。宁芜轴线重点规划商贸服务业、物流园区、制造业、旅游业的发展与协调,依托宁芜发展主轴线,充分利用马鞍山的钢铁工业基础和芜湖的建材工业基地,与南京合作共建具有全国影响的钢铁、建材产业群。核心城市职能为承东启中、承南启北的枢纽型城市;都市圈现代服务业中心;我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基地;国际一流的化工产业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旅游城市。

马鞍山市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内,地处都市圈放射轴——宁芜主轴上,

作为都市圈的节点城市,其城市职能为都市圈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中心,以钢铁为主的基础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

2、城市产业定位

为了准确地进行城市产业定位,规划进行了马鞍山市产业结构方面的专题研究。

(1)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向多元化的现代工业城市转变,成为长江中下游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

(2)南京都市圈重要的休闲度假地。

3、城市特色

(1)滨江城市:马鞍山沿江岸线很长,除工业用去部分外,还有许多黄金水岸,我们充分利用沿江丘陵逶迤相连,峰谷相间的特点,以横江景区为核心,运用制高点造景及开辟沿江生活岸线的手法,形成沿江高低错落的空间轮廓,凸显马鞍山滨江城市特色。

(2)山水园林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得天独厚的绿化条件形成了马鞍山市山、水、城、林为一体,风景独特的城市绿化体系,并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马鞍山未来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将以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城市为目标,把马鞍山建设成“城在园中,园在林中,山水环绕、碧水蓝天”的生态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3)江东历史文化城:马鞍山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规划区内文物古迹共有36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市级23处。而以李白为代表的太白文化却是马鞍山最独特的象征,在拥有独特自然山、水环境的同时,努力挖掘城市文化资源,让马鞍山这座美丽的城市戴上江东历史文化名城这顶亮丽的光环。

4、城市性质

综上所述,马鞍山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滨江山水园林旅游城市。

二、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1)人口现状与特点

马鞍山市现状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2万人(按城市现状建成区范围统计),

其中:主城区55万人,当涂城关镇7万人。

(2)城市人口增长因素

1)加快发展城市第二、三产业

城市人口增长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增长,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必须加快发展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在目前人才、资金和技术要素缺乏而劳动力、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等要素丰富的情况下,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已有的传统产业部门;同时大力发展以房地产业和物流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

2)改善投资环境

城市投资环境吸引力的增强也会带动城市的就业增长。马鞍山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境和文化服务等建设标准应符合现代化城市要求,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扩大劳动就业,发展城市经济。

3)改革户籍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影响了人口的迁移,农业人口很难在城市落户,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受到很大限制。在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形势下,我国现行户籍政策将进行重大改革,农村人口将加快向城市迁徙。因此,未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数量较小,而人口机械增长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形式,其中包括因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而转为城市居民的农业人口。

4)区位因素

马鞍山市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区位,将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来人口的首要选择。同时,马鞍山市区位优势明显,条件优越,对促进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也有积极的作用。

5)其他因素

马鞍山市较高的工资水平以及良好的城市环境,也是吸引城市人口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

2、发展方向

(1)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1)城市发展“门槛”因素分析

在城市空间拓展上,马鞍山市主城区东面有慈湖河、宁马芜高速公路“屏藩”,南面有采石河“屏障”,当涂县城南有姑溪河屏障,城市空间发展要跨越的“门槛”较多。

2)城市发展限制性因素分析

马鞍山市主城向西、北发展遇到二大限制性因素,其一,西部为马钢生产用地,与长江水道之间没有可利用的腹地;其二,北部有较大部分地界与江苏省接壤,可用地极少。受以上诸多因素制约,应控制城市用地向西、北方向发展。

3)城市发展引导性因素分析

①区域城镇空间格局及经济发展轴线的引导

②城市发展自然环境条件的引导

市区腹地主要为东部和南部,东部近郊地势较平坦,远郊多为丘陵;由于东部地处城市上风向,且有数片高产蔬菜区,同时为了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因而城市适当向东发展。

主城区向南跨过采石河,与当涂县城之间有大量可利用空间,有较为平坦的地势,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且向南发展有便利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比较理想的主导方向。

③城市近期建设重大项目的引导

城市近期重大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完善主城区,进一步提高主城区整体环境质量,为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而进行的市中心区的建设;为适应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寻找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进行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各区、县产业园区的建设,同时,为倡导科技兴市方针,在东环路东侧建设一定规模的大学园区;以上这些正在或即将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必将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用地布局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3)南进东扩

1)南进

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将跨过采石河向南发展;同时,当涂县城借助主城区的引力向北发展,形成良好的对接。具体有利条件如下:

①城市南部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符合城市空间发展形态。

②能充分利用205国道及宁芜铁路的便利条件,借助马鞍山长江大桥和马芜

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顺应沿江、沿205国道工业发展轴的要求。

③能充分利用采石河、乙字河及南部丰富的水系、山体,改善城市环境,组织城市景观,塑造城市特色。调节城市小气候,避免或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④能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起步区相互配套,形成一定的规模集聚效应。

2)东扩

城市将跨越东环路,利用东边道路交通优势,顺应自然地形,在313省道及旅游大道两侧,集中布置大学园区和花山区商贸旅游园区,将城市内部分功能用地向东边扩张,以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

3)带状式发展,形成滨江城市特色

城市沿长江水道带状发展,利用东边山、西边江地理优势,将山水贯穿整个城市,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环绕,碧水蓝天的滨江城市特色。

二、结构形态与功能分区

1、结构形态

城市结构形态是指城市各构成要素(包括物质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分布模式,反映出城市各要素空间组合的具体的物质环境和各要素相互之间的抽象的关系。

为完善城市现状空间形态特征,创造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未来城市发展方向,规划对马鞍山市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化重组,构建成组团式带状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即以城市南北向主要生活性干道湖东路为城市发展的主轴线,以采石河生态廊道为分界线,形成“一主、一副、两带”的空间结构形态,城市呈南北向团聚发展。同时,在城市空间网络节点和主轴线的激发与支撑作用下,带动城市空间系统全面发展。

2、功能分区

按照马鞍山市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城市性质和城市空间分布模式,规划将整个城市分为二大功能区和二大发展带。

(1)二大功能区——主城和副城

主城:以现状马鞍山市区为基础,东扩南进,形成城市主城区。主城区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技文教、产业信息、交通、居住等为主的市级综合性功

能区。

副城——结合当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主城区辐射和吸力,以现状当涂县城为基础,结合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的建设形成城市副城区。副城区以商贸、工业、交通及居住为主的区级综合性功能区。

(2)二大发展带——产业带和生活带

产业带:借助公、铁、水的便利交通,依托马钢传统工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工业用地保持向南发展态势,与当涂乃至芜湖工业区连成一体,形成较具规模的沿江产业带。

生活带:考虑马鞍山市的常年主导风向,结合产业带的发展方向,形成与之呼应、平行发展的生活带。

2.1 区位条件

马鞍山位于长江下游东岸,皖江城镇带东部,地处安徽与长江三角洲的结合部、长江三角洲沿江产业带的西端,是国内外著名资源密集型工矿城市。紧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基础雄厚,是我国对外开放度、综合竞争力和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毗邻的南京市,集交通枢纽、港口群、现代化公路、铁路运输体系、空港为一体,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雄厚。因此,马鞍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要素成本低廉等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经济辐射。

以长江为纽带皖江城镇带是安徽省“二线三片”城镇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城镇化水平较高和最发达的城镇密集地区,城镇带主要由芜湖、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安庆、巢湖、滁州(来安县、全椒县、天长县)等城市构成。马鞍山市是皖江城镇带的重要工业城市与次中心城市,是皖江城镇带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马鞍山现状面积为1680平方公里,占整个皖江城镇带面积的2.9%,2000年,马鞍山市人口和GDP分别达到了119.01万人和126.17 亿元,分别占整个皖江城镇带总人口和总经济的5.7%和10.43%,可见,马鞍山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整个皖江经济带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马鞍山市必须保持这种优势,与其它城市共同努力实现城镇带内的经济、交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巩固区域次中心城市的地位。未来马鞍山市将成为芜湖-马鞍山-铜陵的共同体组成部分。马鞍山市皖江城镇带中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

南京都市圈“承东启西、承南接北”,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其空间结构为“一个核心,两个圈层”,战略发展重点为“一带一轴三通道”。马鞍山市距离南京市约45公里,处于南京都市圈50公里范围的核心圈层内,是南京都市圈沿江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马鞍山市必须积极投入南京都市圈的共同发展,利用南京都市圈的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转换地带、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交融区域的战略性枢纽地位,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传统优势以及潜在优势。马鞍山在南京都市圈中的位置如图2-2所示。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性经济实体之一,也是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地区,主要由上海市、江苏和浙江共16个地级市组成。长江三角洲以其特殊的竞争优势,很可能会继纽约、巴黎、北美五大湖区、伦敦和东京都市圈之后,崛起为极具竞争力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区域之间的快速通道的规划正在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因此,马鞍山市必须积极接受长江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尽快加入长三角都市圈,放眼世界,逐步与国际接轨。

2.3.1 发展方向

马鞍山市自建市以来,由最初的马鞍山脚下金家庄到现状的主城区,以及本次规划年限内规划的主城区范围,基本上都是保持着“南进东扩”的城市发展方向。受省、市级行政界限,长江水体以及东部山体的限制,城市向南发展并与当涂县城对接成为马鞍山市城市规模扩张的主要方向,这一发展方向顺应于马鞍山市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

马鞍山市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一主、一副、两带”,整个城市呈带状组团式发展。主城区即为在现状主城区的基础上,东进南扩而形成。主城区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技文教、产业信息、交通、居住等为主。副城区以现状当涂县城为基础,向北发展,与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相接。“两带”即产业带与生活带。与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相一致,现状主城区的沿江产业带将继续保持向南延伸的态势,与当涂乃至芜湖工业区连成一体;结合产业带的发展方向,形成与之平行发展的生活带。马鞍山市的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形态不但充分利用了其典型带状城市的特点,而且也顺应了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由圈层式结构向网络式结构发展。两级城市中心的布局将会大大降低未来马鞍山作为特大城市所特有的向心交通压力,而产业带与生活带的平行发展也减小了居民通勤出行距离,客观上降低了城市道路网的交通负荷。

3.1 道路网形态和系统

马鞍山市现状主城区路网形态基本呈现方格网式。“七横五纵”构成了主城区的城市道路主骨架。当涂县城道路断头路多,还没有形成道路网络。

3.1.1 道路网形成历史

马鞍山市的起源点为现状主城区北部的金家庄区,自从19世纪40年代马鞍山市建市至20世纪90年代,马鞍山的城市道路交通从未经过系统的规划,基本上是“需求满足型”的建设策略。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口较少、机动车车辆保有量不多的情况下基本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但是,随着马鞍山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愈来愈突出。1991年,东南大学和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合作完成了马鞍山第一个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对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自行车交通、公交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对城市交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根据《马鞍山市综合交通规划(1993年)》,马鞍山市确定了“七纵七横、三环一线”的路网布局结构,使整个路网成为一个道路功能分明,纵横环径有序,东西联络便捷,内外交通畅通的有机系统。目前,除少数几条道路尚在建设和规划之中,大多数道路已经建设完成。这些道路的建设,为城市交通改善及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1.2 路网布局及功能定位

马鞍山市现状主城区的“五纵七横”构成了整个城市道路网的主骨架。“五纵”即宁芜路、红旗路、湖西路、湖东路和江东大道,主要解决城市南北向的交通联系。其中宁芜路在城市东面的东环路建成通车之前一直承担着市内及宁芜之间的过境交通,东环路建成通车后其过境交通功能减弱,成为市内一条主要的货运通道。湖东路是城市经济和交通发展的主轴线,这种状况在本次交通规划中将继续保持。“七横”即联合路、幸福禄、葛羊路、湖北路、湖南路、雨山路和九华路,主要解决城市东西向的交通联系问题。由于马钢位于城市的西北部,而马钢的职工大都位于主城区的中部或西部,从而决定了东西向的交通成为现状主城区的交通主流向。“七横”骨架路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东西向通勤交通出行。“七横”之中,联合路为马和汽渡的出入城道路,一方面实现了马鞍山市与巢湖和县乃至整个皖中地区的交通联系,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联系巢湖与南京、上海等地区的过境交通作用。马鞍山市现状主城区的对外出入口除了联合路之外,还有北宁芜公路、宁马高速、葛羊路东端的马濮路、雨山路东端的马向路以及南宁芜路。北宁芜公路和宁马高速是马鞍山与苏南五市以及上海联系的主通道,马濮路和马向路主要解决主城区与濮塘、霍里和向山三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南宁芜路联接的是当涂县城以及更南端的芜湖市。东环路的建成大大降低了宁芜路的交通负荷,也间接的减轻了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目前,东环路主要承担沿江宁芜向的过境交通。

当涂县城的主干道主要有宁芜公路(当涂段)、314省道和提曙路。314省道是当涂县县域范围内,连接各主要集镇的交通要道,提署路则为现状当涂县城发展的主轴线。

马鞍山市主要对外公路有宁芜路、东环路、313省道;当涂县主要对外公路有宁芜路、314省道。

3、对外交通规划

(1)公路

马鞍山市的对外交通发达,城市往东、南、西、北均有二条以上公路与周围城市相连,往北方向有宁芜公路(原205国道)、宁马高速公路,与南京市衔接;往南方向有宁芜公路、马芜高速公路,与芜湖市衔接;往西方向有马和轮渡及规划的华东第二通道上海至合肥方向的高速公路经长江大桥与和县、巢湖、合肥联系;往东方向有313、314省道、机场高速公路、旅游公路经禄口机场与江苏上海等地联系,使马鞍山与合肥、南京、上海、芜湖等城市的联系非常便捷。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城市对外公路交通主框架。

1)机场路

自南环路东端至阡山西侧及向山与霍里之间至濮塘北侧进入江苏,再经横溪至禄口,在境内分别于向山、濮塘、313省道三处设置立交。

2)宁芜路(原205国道)

芜湖至当涂段按一级公路规划。

3)313省道

自雨山路东端经向山至丹阳镇再至宁杭公路,其中雨山路至向山镇段,红线宽度按54米控制。

4)314省道

自当涂县经围屏、薛津至丹阳镇与313省道相连再到宁杭公路,并与马芜高速公路立交。

5)马芜高速公路

自南环路经当涂至芜湖,接合芜高速,为沿江高速公路的部分段。

6)宁马高速公路

自南京市至马鞍山市,现已建成通车。

7)市区与向山、濮塘、龙山桥三镇间的联系道路。

规划利用葛羊路与313省道将市区与向山镇相联;通过旅游公路与机场路将市区与濮塘镇相连,通过宁芜路将市区与龙山桥镇相连,使城市与三镇间既有生

态绿地分隔,又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8)轻轨交通

考虑到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城市结构为“带型”,东西向短,南北向长,长度近26 km,为了使南北向交通更加便捷、快速,规划考虑利用江东大道作为轻轨线,北连通南京,南延伸至芜湖,使城市南北向连接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为马鞍山市同周边城市间的连接提供一条便捷的通道。

9)跨江交通

马鞍山跨江交通,近期利用马和轮渡勾通至合肥、滁州等地的公路交通,远期于主城区南部规划一长江公路大桥,西面连通合肥,东面通过机场路与南京、禄口机场、上海连通,形成上海至合肥的华东第二通道的一部分。

描写琅琊山风景的文章-圆梦琅琊山

描写琅琊山风景的文章:圆梦琅琊山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郊,其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圆梦琅琊山》这篇文章吧! 对琅琊山的倾慕,缘于初中课本中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优美的文字让我产生了对琅琊山的神往。后来,做了老师,和学生一次次重温了这篇美文,想一睹琅琊美姿的愿望愈加强烈了。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的愿望得以实现。 怀着对琅琊山的向往,对醉翁亭的仰慕,迎着醉人的花香,我们来到了琅琊山脚下。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尽是青树苍翠,秀丽多姿,琅琊山便掩映其中了,素有天然药圃的琅琊山果然名不虚传! 来到山门前,山门为一牌坊,八柱双檐,十分壮观。牌坊上方的匾额上琅耶山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它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手笔,笔法苍劲有力。不是琅琊山吗?怎么是琅耶山呢?大家迷惑不解。导游解释说,古代琊和耶通用,耶是琊的通假字。经导游这么一说,还真是长了见识。 琅琊山为江淮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山峰为小丰山,海拔三百多米,其它山峰高度在海拔二三百米左右。上山的路较为平坦,有台阶的地方极少,这里生长着琅琊榆、醉翁榆、青檀、榉树等珍稀树种。它们高低俯仰,姿态各异,那些绿藤也相互缠绕,参差披拂,这所有山路便都掩映在绿

树翠叶之中了。琅琊山不像黄山,山路陡峭,到处是光秃秃石头,路边很少有树,游琅琊便是在绿叶之中穿行。 没见醉翁亭,已闻潺潺流水声了,一条泉水自上而下,清澈见底,未靠近,早已有一股凉气袭来。泉边巨石上千年醉翁亭几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这是前国家领导人李瑞环的手迹。这就是酿泉吗?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一个以青石砌成方池前,泉水从池中石隙溢出,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泉水清冽。泉边的墙壁上,镶嵌有让泉楷书大字石碑一块,落款是清康熙四十年王赐魁。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不是酿泉吗?怎么变成让酿了?一问才知道,此本就是让泉初中课本中我们一直背诵的千古名篇居然被后人以讹传讹搞错了。让泉就让泉吧,虽然少了泻于两峰之间的气势,但千年不竭的清流,足以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泉上有石砌小桥,桥的尽头便是醉翁亭了,穿过一道院门,转过两道石门,便来到了醉亭下,终于见到了那个在心中不知默念了多少遍的亭子。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距今已近千年,虽然经历岁月沧桑,仍能见当初的风貌。亭的上方是宋人苏轼题写的匾额,上书醉翁亭。两边的亭柱上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楹联是后人的对醉翁的发问。亭子右边的石头上有两处篆刻,一曰:醉翁亭,二曰:二贤堂。 穿过亭子,看到三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肃穆典雅,便是二贤堂了,堂内敬奉着两尊塑像,经导游解

宿迁市情简介-江苏

宿迁市情简介 宿迁是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现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新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和洋河新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分别列江苏省第4位和第6位,素有“苏北水城、绿色家园、生态氧吧、长寿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金融生态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称号。 宿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境内发现的长臂猿化石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下草湾文化遗址”是目前江苏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所在地。公元前113年,古泗水国在此建都,历时132年。秦代设置下相县,唐代改称宿迁县。西楚霸王项羽、南宋抗金名将刘世勋、晚清民族英雄杨泗洪、人民炮兵奠基人朱瑞等都生长于这片热土。 宿迁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是驰名中外的“名酒之乡”、“杨树之乡”和“花木之乡”。洋河、双沟荣获国家名酒称号,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大名酒和四个白酒类“中国驰名商标”的地级市。全市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26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50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28%,素有“绿海之都”的美誉。水域面积350余万亩,年产优质水产品25万吨,螃

蟹产量居全国第一。花卉苗木面积45余万亩,是江苏四大花木主产区之一。 宿迁生态优良、风光秀美,是一座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项王故里古朴庄重,三台山生态时尚,洪泽湖、骆马湖烟波浩淼,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大淡水湖的地级市,被世人誉为“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总面积23.5千公顷的洪泽湖湿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宿迁区位独特、交通便达,位于东陇海产业带、沿海产业带、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京沪、宁宿徐、宿新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盐徐高速公路横穿东西;205国道、京杭大运河、新长铁路、宿宿淮铁路穿境而过,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和淮安涟水机场近在咫尺;连接京沪高铁的徐宿淮盐高速铁路开工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架起了宿迁通向海内外的桥梁。 建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和新一轮扶持苏北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务实苦干,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3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8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6.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江苏前列。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后,房地产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占GDP 比例逐渐增加。21世纪随着城镇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达到2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70%。住宅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达4%,城乡合计达7.5%,房地产业己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近两年来住宅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5个百分点左右。关键词:市场发展 (一)房地产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第一,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010.17亿元,到2004年达到13158.25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第二,开发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从1999年的56858万平方米上升到140451万平方米,增加了8359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25 %,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最高接近30%,近几年增长的更快。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一,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②中部的增长速度(除了销售额)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除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③地区间差距正逐步缩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的房屋销售面积占全国销售面积的比例都较前有所增加,且中、西部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在全国的份额也在增加,由2002年的13.6%,21.7%上升到15.7%,24.3%,中、西部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比例较大,均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比例。可以看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地区间正逐步缩小差距。 第二,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表3-4可以看出: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4.91 >西部地区23.25>中部地区22.06。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5.1%>中部地区4.6%>东部地区3.6%。 (三)房价居高不下 近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三高”,房价高、居民购房热情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004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大幅攀升,达到了2714元/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355元,远大于19982003年年平均售价的增长,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商品房均价分别达到8627元/平方米、6232元/平方米、6037元/平方米,与之对应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别为16683元、15638元和27596元。

滁州自由行二日游游记(含攻略)99

安徽滁州自由行游记(含攻略) 前言:作者去了以下地方,全椒县《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故居、全椒吴敬梓纪念馆、滁州琅琊区皖东第一名胜琅琊山。 很早就想到滁州去看一看,因为曾经学习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高二时班级曾经组织到琅琊山旅游过一次,也想来一次故地重游。准备利用五一假期的时间到滁州旅游一下,利用自己已有的自由行经验在网上查找了有关的资料,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在车站买好了盱眙到滁州的车票。2017年4月29日早晨乘盱眙到滁州的车,开始了五一滁州自由行的行程。 到达滁州汽车中心站下车,从北门出站后,转到汽车站南门,从南门公交站“汽车站”站台乘101路公交车准备到全椒县参观《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故居和纪念馆。 上车后由于是五一假期所以人比较多,但车费比较便宜只要2元。大约经过一个半小时,车子到达“全椒汽车站”公交站台,我在“全椒汽车站”公交站台下车。到对面乘公交站台转乘全椒3路公交车到“吴敬梓故居”站下车。全椒公交车节假日是免费乘车,这在我旅游过程中还是第一次遇到。下了公交车对面就是吴敬梓故居。 吴敬梓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小说家,滁州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又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诗七卷,《中国小说史略》并传于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济宁市情简介

济宁市情简介 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山东省正在开发建设的鲁南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现辖12个县市区、1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人口843万,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GDP达到25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9.3亿元、增长25.7%。 历史文化悠久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作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运河的开通和兴盛使文化又具有融南汇北的特色。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95处,曲阜和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 资源优势明显是全国全省重要的粮棉油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名优畜牧品种繁育基地。煤炭储量270多亿吨,占全省一半以上。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南四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东有三孔四孟、西有水泊梁山、南有河湖湿地、北有中都佛苑,初步形成了“东文西武、南水北佛”的旅游格局。 区位交通优越地处“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区结合部、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和四条国道在境内交织成网,京沪高铁在曲阜设有站点,济宁曲阜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航线,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千吨级船队可直达长江,内河航运能力占全省的80%以上。 科技支撑强大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1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6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7家,授权专利3372项。济宁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济宁国家高新区建设了鲁南科技新城。自主研发的“如意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期又与美国代顿大学合作建立了“先进超轻型汽车材料研发生产中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占比较年初提高了0.88个百分点。 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十三个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和国家新规划的七个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是山东重要的工业城市,建成煤化工、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光电产业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兖矿集团、华勤集团、如意集团、太阳纸业、山推股份等一批骨干企业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济宁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并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曾经孕育璀璨儒家文化的济宁,是一片生机勃发、充满希望的圣地沃土,是您建功立业、创新发展的风水宝地。

马鞍山市(市辖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马鞍山市(市辖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数据专题 报告2019版

前言 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数据专题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商品房销售面积,住宅销售面积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专题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数据专题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现状统计 (3) 三、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重统计 (3) 四、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马鞍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马鞍山市住宅销售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马鞍山市住宅销售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住宅销售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马鞍山市住宅销售面积占全国住宅销售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马鞍山市住宅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马鞍山市住宅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住宅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马鞍山房地产市场概况

概况: 区位: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南与芜湖市、芜湖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距南京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不到300公里,是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东向发展和长三角城市向内地延伸的重要门户。 文明: 马鞍山市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同时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等荣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水陆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鞍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达到或接近长三角中等城市发展水平。在2009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马鞍山位列第71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马鞍山生活质量竞争力名列全国第9位。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6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人均GDP达 49906 元,位列全国第31,全省第一。 初步核算,马鞍山2010年上半年实现GDP3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09年同期增长14%以上。 行政区划: 全市土地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12月,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境内辖3区1县: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和当涂县。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我国房地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国内的投资速度放缓,但是消费需求依然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虚高,空置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额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也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中国房价总体已高得离谱。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房地产蓝皮书》来看,中国的房地产的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同时房地产价格一直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2 房地产市场中博弈行为分析 2.1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是整个房地产产权交易的集合。房地产的交易过程就是房地产博弈过程,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也是市场上主体之间博弈行为的结果。随着产权的受让方以一定的价格获取房地产产权,产权让渡方让渡房地产产权以获得相应的资金回报,交易的价格由此形成。 2.2 房地产市场的博弈主体 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主体有很多,一般包括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房地产的消费者、房地产相关专业人员、政府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但是从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博弈主体还是开发商、政府和消费者。他们之间既有相互之间的博弈,也有同类主体之间的博弈,最终决定了房地产的价格。 3 博弈模型与博弈分析 3.1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曲线来看一下土地价格为什么会如此高? 通过图形可以看出,土地的稀缺性,房屋开发量不足决定了房地产商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由demand1曲线向右移动变成demand2曲线),如今房地产商不惜投入大笔的资金进行土地的储备,大势“攻城掠地”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政府也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拿到市场上进行拍卖和抛售,说明了土地的供给在不断减少,而政府对于农村郊区土地的开发和强制征用也证实了可用作开发的土地在减少,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supply1曲线向左移动变成supply2曲线)。经过曲线的移动后,两条曲线的均衡点也由E1变成了E2,很容易得到土地的价格升高了。 模型分析:首先对于某一块土地,假设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是信息完全的,双方都知道对于这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收益为多少,双方博弈的焦点就在于如何分配这个收益E。作为政府,这块土地的成本就是基本的行政费用,而作为房地产商,他的整个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建安费、销售费用等等。假设土地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为p=a-b×Q(p),土地的固定成本为C,那么政府的收益函数为

滁州市琅琊山风景区网络营销策划案教案资料

滁州市琅琊山风景区网络营销策划案

目录 一、前言 二、市场分析 (一)、市场背景 (二)、项目分析 (三)、竞争者分析 (四)、目标客户群分析 三、网络营销建议要点总括 四、网络广告策略及推广方案 五、费用预算

一、前言 滁州市,地处皖东江淮要冲,滨临长江,不仅气候宜人,山水秀美,滁州更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由于区位条件优越,滁州正在成长为皖东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1999年末,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7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0万美元,旅游业总收入达4.85亿元人民币;旅游涉外饭店已达14家,旅行社11家,地方旅游景点12处,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8家,旅游风景管理处4家,旅游从业人员1.7万余人;产业形象日渐鲜明,"行、游、住、食、娱、购"六大要素的成龙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旅游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旅游市场秩序进-步规范,已逐步发展成为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看到,滁州旅游业的产业水平与资源优势比较很不相称,资源闲置的现象比较突出,总体产出规模相对较小;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数、人天数和创汇数在安徽省所占的分额很小,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小。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统一的整体的旅游发展战略对旅游发展在宏观上加以指导。无数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发展旅游业,必须始终坚持资源和市场"二元一体化"导向的方针;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同样应该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旅游产品的类型、特色、规模和档次,只有针对游客的"口味"定制,才能在客源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因此,政府将大力加强滁州市旅游业的发展,以提高经济增长。

二、市场分析 (一)、市场背景 旅游业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先导型和战略型产业,也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综合性产业,同时对滁州市来说也是极具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的产业。加快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滁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扩大就业供给、促进群众增收,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滁州形象,对加快发展、实现“双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近年,滁州市旅游业取得了一些发展,2009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2.4亿元,占全市GDP的5.5%,刚刚达到了支柱产业的比重。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与全省其他市和周边城市旅游业你追我赶快速发展的形式相比,滁州市旅游业发展的还不够快。与滁州市其他重要产业的发展势头和现状相比,滁州市的旅游业发展还不够强。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的标准和要求相比,滁州市的旅游业的发展任务号十分艰巨。滁州市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把加快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强力推进旅游区的深度开发和建设。

华阴市情简介

华阴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西距西安120公里,东距洛阳230公里,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3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被国家科技部等28个部委联合命名为西北地区首家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 发达的交通通讯 华阴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东西,公路密度达到84.3公里/平方公里。境内有四个火车站,其中华山火车站为国家二级编组站,旅客年流量300多万人次,货物年吞吐量100多万吨。通讯业发达,国家郑(郑州)西(西安)成(成都)电讯光缆穿境而过,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健全,设施先进。 悠久的历史文化 华阴春秋设邑,战国臵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历代才人辈出,著书立说者层出不穷,被汉相张良誉为"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之地。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西岳庙、魏长城遗址、西汉京师粮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

个(玉泉院、横阵遗址、西关村遗址)。据考证,中国历史上的三代帝王、四代后妃,皆为华阴杨姓人氏,此外还有战国时被称为"五国相王"的著名纵横家公孙衍,清廉为政、名彪青史的"关西夫子"杨震,才思敏捷的三国名士杨修,才华横溢、革新诗风的"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五代时期大书法家杨凝式等。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建树与影响渊源流长。 丰富的自然资源 华阴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7度,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矿藏25种,金、铁、铝、稀土、石板材、矿泉水、地热等颇具优势。其中,地热资源异常丰富,是陕西省批准开发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已开发的051基地地热井,井口水温105叱单井涌水量240立方米/,J、时,井水所含V, I 泌、铿、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达到国家医疗保健地质水标准。矿泉水经国土资源部鉴定,银、锌、锂等8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为优质矿泉水。日出水量达1200立方米。境内秦岭北麓6条南山支流与渭河交汇,水源充足。地表水年总经量1.2亿立米,地下水年补给量1.43亿立方米。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独特丰富

当涂县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当涂县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一、当涂概况 当涂县位于安徽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皖江城市带交汇处,介于南京、马鞍山和芜湖城市群之间,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边县、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的重点建设区域。全县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总人口47.3万人,辖9镇2乡3个省级开发园区(当涂经济开发区、青山河高新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一)历史文化 当涂有2200多年置县史,秦代设为丹阳县,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定名当涂。县城历史上曾为宋代太平州、明清太平府、清代长江水师、安徽学政署所在地。当涂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抒怀的绝佳之地。自秦代以来,当涂曾吸引中国文学史上600多位诗人,在这里留下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南朝大诗人谢朓称之“山水都”;诗仙李白七次游历当涂,写就《望天门山》等56首千古绝唱,晚年定居当涂,终老长眠青山。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传唱千年的经典诗词。南朝周兴嗣世居当涂,并著蒙学经典《千字文》。当涂还享有“民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交通区位

当涂居中靠东、承东启西、区位优越,是中部与东部的结合点。长江黄金水道、沪皖赣铁路、205国道、314省道、沿江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4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2座机场、8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9座长江大桥,水、陆、空交通运输十分快捷。2013 年马鞍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2015年宁安城际高铁通车并在当涂设立站点,当涂作为枢纽城市、节点城市、交汇城市的综合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三)生态环境 当涂“一山四水五分田”,境内青山绿水,风景宜人,水网密布,水系发达,属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是全国粮棉生产大县、全国河蟹生产强县、安徽省水产大县,被誉为“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石臼湖”牌大闸蟹金脚红毛,古代为皇室贡品,被誉为中华“三只蟹”,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当涂县积极响应“美丽中国”建设号召,在安徽省率先启动了美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五星级“生态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促进环境整治向农户延伸、向全域推进,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观。被评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安徽省生态县。 (四)产业基础 当涂县坚持工业主导,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计划,工业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冶金压延、能源化工三大传统产业为支撑,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体系,构建了以省级当涂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青山河高新园区、4个中心镇工业集中区为支撑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农业基本形成了优质水产品经济板块、优质畜禽经济板块、优质粮油经济板块、优质蔬菜经济板块和高效林业经济板块等

安徽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km,118°1'E,30°1'N,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山脉面积12002 km,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2 km,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九华山风景区九华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国佛教名山—九华山蜿蜒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南望黄山,北瞰长江,方圆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间古刹钟声,香烟缭绕,灵秀幽静,古木参天。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 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境内,东临长江,西连大别山,雄峙江淮。中华历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有“南岳”之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对其封号为“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92年又被批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获“AAAAA”旅游区称号,2011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天柱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中华十大名山。 琅琊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南郊。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自宋代以来,琅琊山一直是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风景区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道教主流正一派圣地,古称白岳。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齐云

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毗邻南京。1956年10月建市,现辖3县3区,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28.5万,其中市区面积70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5.15%。 马鞍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中国版图上有明显的标记:万里长江到了马鞍山掉头北流,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的千古绝唱《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观,长江两岸也因此称为江东、江西。楚汉战争中项羽乌江自刎时说“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就是指马鞍山一带,马鞍山也素称江东大地。马鞍山自然风光秀丽: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山清水秀、风景宜人。马鞍山规划建设富有特色: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容积率、建筑密度低,人口不多,公园、广场众多,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马鞍山是一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去年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马鞍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李之仪的《卜算子》、周兴嗣的《千字文》等千古名篇均成就于此。李白一生在此写下53首壮丽诗篇和7篇文章,并长眠于大青山脚下,至今在采石矶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故事。为了纪念诗仙李白,马鞍山每年举办一届李白诗歌节,因此被誉为“诗城。 马鞍山是一座工业城市。因钢设市,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市,又被称之为“钢城”。全市二产比重60%,以钢铁为基础材料的下游产业比较发达,还有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一批优势

马鞍山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马鞍山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一、城市概括 万人。 花山区面积123平方千米,人口25万。 金家庄区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2万 当涂县面积1385平方千米,人口68万 雨山区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24万。

3、历史文化悠久,建市55年,市容市貌整洁优美。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4、城市区位;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东部,是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东向发展和长三角城市向内地延伸的重要门户。以钢铁、专用汽车、高档纸板、新工艺炭黑、电子材料、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为主导。 近年来,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已有法国圣戈班集团、英国BOC、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台湾中橡集团、青岛啤酒集团、香港中华煤气、北京首创、珠海格力、浙江海外海、南通瑞慈、蒙牛、雨润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落户马鞍山

5、交通状况;高速公路到上海、杭州仅三个小时车程,到南京禄口机场不 到40分钟车程,交通便捷,区域位置优越。距芜湖30公里、南京40公里距上海300公里、杭州270公里北与南京市江宁区毗连,临江近海,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新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全面开放,两岸直航,可停靠外国级船舶及万吨级船舶。 6、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主调定位为“东扩南进”,南向发展为项目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升值预期。推进城市“东扩、南进、北接、西延”马鞍山北部已经与江宁接壤,西侧为马钢工业区,南侧当涂作为马鞍山的副城,因此城市向东、南方向发展。 。 7、城市发展方向; 规划以加快融入长三角为目标,以向东发展为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安徽“东大门”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力争把马鞍山市建设成为全省无缝对接长三角的第一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先导区,与长三角发展的先进制

琅琊山文化

琅琊山文化 琅琊山是皖东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爰,林森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文化胜境。 琅琊山因东晋元帝司马睿王号封而得名,自唐以来,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香客僧尼纷纷来山开凿山泉,建寺造亭,访古探幽,咏诗勒石,留下了诸如李幼卿、韦应物、王禹偁、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文征明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胜迹和诗文碑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古迹丰富了琅琊山风景区的文化内涵,多方面、多层次地构成了琅琊山宏丽的人文景观。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和游览胜地,亦是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被贬滁州命名并著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扬名海内外,醉翁亭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南天门上为纪念碧霞元君修建的古碧霞宫是著名的道教场所,琅琊山流传千百年的“琅琊山初九庙会”至今沿袭。

风景秀丽的琅琊山,名胜古迹遍布,古刹、名亭、古关隘、古驿道、碑、碣、摩崖碑刻等大量不朽的文化遗产无一不印证了琅琊山渊源久远的文化历史。琅琊山与城市紧紧相连,它临江近海,襟江带淮,势为南北之要冲,东西之走廊;自古地处“吴头楚尾”,历代为交通要驿,有“金陵锁匙”之险,“九省通衢”之要;繁荣的经济文化吸引了大江南北的文人雅士云集,僧尼道士传道颂经;儒、释、道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可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 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美誉的琅琊山,有极高的旅游品位,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学研究、访古探幽、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历来为中外名人和旅游者所青睐。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金容基、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光临过琅琊山。文以山丽,山以文传,林壑优美的琅琊山为古人更为今人赋予勃勃生机,它既是科研、教学的基地,更是中外宾客理想的旅游胜地。

汉中市情简介(2020年最新版)

汉中简介 汉中是镶嵌在秦巴之间、汉水之源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就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称,辖9县2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52个镇、24个街道办,1903个村、284个社区,总人口386万,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汉中历史悠久。人类考古可追溯到120万年前,自秦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刘邦在此称王、开启汉室基业,汉江、汉朝、汉中、汉人、汉语、汉服与汉文化一脉相承,被誉为“全球汉人老家”。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博望侯张骞墓祠、汉代水利遗址“三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古汉台、武侯祠等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褒斜栈道、汉魏十三品摩崖石刻等文化瑰宝誉满全球。 汉中生态秀美。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871.8mm,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居西部第二。境内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此栖息繁衍,被

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汉中资源富集。有元胡、杜仲、天麻等药用植物1600多种;石墨、铁、锌、锰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玉资源丰富、品类齐全,镇巴区块天然气储量巨大,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有大小支流500余条,地表径流量217.6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31.7亿立方米,水能可开发量110万千瓦;拥有覆盖5100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天坑群,其中超级天坑2个、大型天坑7个、常规天坑45个。 汉中宜居宜游。一江两岸、兴汉文化生态旅游区、天汉文化公园多彩多姿,黎坪地质公园入选国家地质公园,建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4A级景区1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汉中境内已探明天坑群510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天坑群,“四区四湖四园”是观光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吸引八方游客,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汉中区位优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以及汉中“四向”融入战略的深入实施,汉中已成为连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179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汉中已建成三条高速公路合围、两条铁路和一条高铁交汇、一个机场直达京沪深琼

2020年中国楼市现状分析

2020年中国楼市现状分析 20xx年中国楼市现状 房价为何高企? 官方数据显示,20xx年2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有56个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比上月增加11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则比上月增加4个。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认为,房价上涨系20xx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M2(广义货币)增长过快所致。他表示,巨大的M2存量是要用于购买资产,而中国金融市场上提供的投资标的有限,“股票不敢买,债券也不多,可是钱不能搁在手上,所以大家开始买房子了”。 但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称,资产泡沫并不是政府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后果。 还有人认为房价高企很正常。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由中国一线城市带动的房地产平均成交价格上扬符合经济学原理:供不应求带来价格上扬。 政府如何调控? 20xx年3月,“楼市调控”成为一大高频词。仅24天时间内,已有包括北京、东莞、成都等在内的20多个市(县)加入调控大军。

在吴晓求看来,房地产调控只有大幅度下调所有私人部门买房子的杠杆率,才能保证楼市安全。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房地产调控的着眼点不应放在房价上,而应着力于确立城市化步调和土地供应的关系,解决居民住房是以买为主还是以租为主的问题。 贾康认为,政府应先做好住房保障托底,并从土地制度、公租房和公有产权房市场建设、直接税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 未来是涨是跌? 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预测,20xx年左右中国房价可能全面下跌。在他看来,人口流和货币流是决定房价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城市人口流入量正在减少,货币增速也会随经济增速放缓而下降,两方面作用叠加将导致房价下跌,在一二三线城市尤其明显。 但李迅雷亦强调,由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住宅用地的供给还是严重不足,房价下跌后会有一个回调,即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圈地段的房价仍会继续上涨。 贾康也认为,中国房价不会迎来掉头向下的根本性拐点,不会像日本当年那样出现楼市泡沫破裂。 广东中山购房非本地户籍需提供半年以上社保或个税证明

马鞍山市情概况

马鞍山市情概况 发布时间:2008/12/26 11:09:22 浏览次数:4118 次 马鞍山市情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东部。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佳绿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全市土地面积4042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全市辖三县三区,6个乡,30个镇,171个社区居委会,425个村民委员会。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28万人。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

巢湖市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巢湖市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1.巢湖市总体状况分析 巢湖市概况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地跨东经 117°00′~118°29′、北纬30°56′~32° 02′,南滨长江,怀抱巢湖,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周边与合肥、六安、安庆、滁州、南京等市接壤,隔江与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相望。地势由北而南渐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全市山丘、岗台、圩畈三者之比为::,其中河湖水域平方公里。巢湖市地处皖江开发开放的中心地带,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合裕、合浦、合铜、军二等高等级公路及合安、合巢芜、合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大大缩短了巢湖至江、浙、沪等沿海省市的时间;合肥机场、南京机场、芜湖外贸码头更是巢湖便捷的空中、水上外联通道;境内长江岸线长182公里,系皖江的“黄金地段”,巢湖、西河、裕溪河等水运航道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快捷。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现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2004年末总人口454万。 ·环境 200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5553元,比上年增加650元。巢湖市着力打造建材、医药、食品、

机械、纺织、轻工等六大支柱产业,200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长%,其中,国有工业增长%,股份制工业增长%,农村工业增长%。?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 %,重工业增长%,我市有皖维高新、巢东水泥、丰源药业、华星华工等4家上市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361户。工业产品销售率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通讯 2005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全市地方公路货物运输量2054万吨,比上年增长%?,货物周转量2001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旅客运输量5373万人,下降 %,旅客周转量294830万人公里,下降%。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亿元,比上年增长%.年末城镇电话用户万户,农村电话用户51万户,分别增长%和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万户,增长%,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快速发展,年末已达到万户。 巢湖市河流主要属于巢湖--裕溪河水系,流入巢湖的主要有柘皋河、白山河、兆河、杭埠河、火同炀河等,呈向心状分布;其余如裕溪河、滁河、姥下河、石跋河等直接接入长江,呈平行分布。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亿m3(重复计算量亿m3)。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962 m3,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低于全省人均占有量(1100 m3)的%;亩均水资源量为763 m3,也低于全省亩均水资源量(1050 m3)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巢湖市过境水量丰富,其主要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