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厦门集美中学-2020年发展规划[001]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2016-2020年发展规划

(讨论稿)

集美中学是由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于1918年创办的,即将迎来百年校庆。近年来,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效益有较大提升,校风、学风明显改善,社会的认可度日益提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都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进学校”主题活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在新常态下的科学发展,特对学校未来五年发展提出新的愿景,本规划同时兼顾学校长远发展。

一、学校发展回顾与面临机遇与挑战

1.近三年发展回顾。三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获得省文明学校、省五一劳动奖状、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先进校、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市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三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67个教学班发展为86个教学班(初、高中各43个教学班),学生3868人,教职员工332人;2015年秋季2个诚毅班开始招生,进一步丰富初中的办学模式。办学条件日益改善,高中部新校区的各项设施设备、校园文化建设日趋完善;道南楼、科学楼等重新规划,布局更加合理,设备更加现代化;南薰楼、黎明楼重新启用,使学校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坚持以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少教多学,提质减负”为统领,在各学科教学中全面开展行动研究,课堂教学面貌有所改善,效益有所提升。三年来,在考生人数基本相当(570人左右),本一录取率从38%左右提升到56%左右,本科以上录取率稳定在95%左右;扩招后的初中的中考效益均值仍然稳健地保持在岛外片区前列,且优秀毕业生人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文体活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日趋活跃,品味逐渐提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效应日益彰显。一方面,慎选教师,关心新教师的成长,落实“青蓝结对”;另一方面,加大打造名师工程的力度,主动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科专业比赛、名师评选等。三年来,学校新增福建省首届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5人,市级学科带头8 人,市级专家型教师3人,市级骨干班主任3人,市级学科骨干21人;市级教学技能一等奖6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9人,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逐渐得到社会、学生、家长的认可。

2.未来五年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深化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事业优质、特色、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必然要求。学校所处的集美区既是文教区,又是厦门市极力打造的新城区。集美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不仅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也对学校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20年,集美区城市化水平要达到85%以上,人口规模达100万人。“集美新城”战略的实施,必将为学校生源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是教育内部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机遇。随着高考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2016年福建高考由省自主命题走向“全国卷”;2017年秋季实行“文理不分科”,这必然会引起学校全方位变革。抢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统筹规划,主动作为,将成为学校缩短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

三是学校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以百年校庆为契机,高举弘扬嘉庚精神的伟大旗帜,凝聚人心,广积人脉,集思广益,让办好集美中学再次成为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必将

有助于学校的发展。

尽管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在近三年间获得了极大提升,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办学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的关系。随着初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素质差异加大、师资队伍倾向年轻化,管理成本、难度增加,这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二是优质高中生源的吸纳与高中办学质量的关系。虽然不能说生源对学校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但生源对学校办学品质与社会影响力的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由于平行志愿的推行和岛内外生源分布及质量的差异,近年来,学校高中的生源素质日趋下滑,优秀生源缺失较为严重,尤其是本校的优秀初中毕业生的流失,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三是对外合作交流与学校影响力的关系。学校历来是厦门乃至福建省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学校正逐渐成为一所区域性学校,国内与国际影响力正在消退,导致对外交流的形式比较单一,低层次的交流居多,高层次的合作偏少。继承与发扬集美中学做为侨生摇篮、爱国主义精神示范园历史功能受到严峻的挑战。

四是学校发展与区域教育布局的关系。未来五年里,随着一些岛内名校到集美、海沧办实质性分校,必然对学校的竞争力提出更大的挑战。虽然集美生源数量在不断扩大,但确保有一定数量的优质生源来改善高中办学仍不容乐观。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认可度日趋见好。但对于学校而言,还需居安思危、冷静分析、准确定位,为今后五年找到一个更为务实的定位,作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起点。

1.指导思想

秉承嘉庚精神,育人为本,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入校工程,在未来五年时间里,共同缔造积极向上、社会满意的校园新常态。

基于此,学校的教育理念定位为:为了学生的现在与未来。

2. 发展的目标

(1)经过未来五年的奋斗,力争高考本一录取率达到并稳定在60%以上,有一批优秀毕业生录取上名校;中考效益均值继续保持在集海片区前列。

(2)结合未来的中高考体制的改革和学校的办学传统,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凸显学校在新常态下的办学特色,增强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彰显办学的示范性。

(3)办学的架构与规模。在2016年取消中澳班办学后,高中部保持在43个教学班(含新疆预科班)规模,继续办好新疆班和省招普高班;初中部办学规模为54—60个教学班(含2个诚毅班),每年招生班额为18-20个班。在编教师380人左右,新增在职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级名师3-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或专家型教师10名以上,市级骨干班主任3-5人,市级骨干教师30人以上。同时,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争取在省市教学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取得好成绩。

3.改革重点

(1)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进学校”工程,创建积极向上、社会满意的校园新常态。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关注中高考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建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4)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业生涯的规划指导,突出学生自主发展,

(5)加大面向全省招生、诚毅班招生宣传,探索优秀生的培养模式。

(6)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打造名师工程,建设既有个性又协同发展的师资队伍。

4.办学特色

嘉庚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爱乡,其精髓则体现在“诚毅”两个字上。近百年来,集美中学秉承嘉庚

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杰出人才。当前,学习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校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集美中学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

基于此,集美中学办学特色定位为:诚毅文化育人。

三、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

本规划总的追求,是继承与发展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果,展现新常态下集美中学的进取精神,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品位。为此,我们将学校整体工作细分为几个重点项目,以期通过这些项目的具体规划与落实,带动学校整体办学品位的提高。

项目一: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进学校”工程

缔造美丽校园是落实“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重要体现。“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关键在共同缔造,缔造美丽校园学校不能仅凭校长或几个人的力量,而应是集美中学每个教职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1.建立学习型的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重要保障。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基层一线支部建设,明确基层一线支部书记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基层一线支部书记考核和管理办法;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廉洁自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坚持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为号召,丰富完善“我们班的共产党员”的品牌,充分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委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2.依法治校,逐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学校章程是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客观需要,也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主要步骤。在未来五年内,在专家指导下,通过对学校的办学宗旨、目标任务、内部管理体制及人事、财务活动等重大基本问题进行反思、梳理,形成具有全局性、纲领性的《集美中学学校章程》,用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争取在五年内达到五星级。

3.落实精细化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若无落实,制度只能形同虚设。一方面,制度落实在于细节。从细节入手,不仅操作性更强,而且更接“地气”,有助于凝聚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使制度得以完善和执行。另一方面,制度的落实在于服务。制度是一种纪律,是刚性的要求,它需要行政部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唯有如此,才能化解矛盾,缓和干群关系,实现制度的效能。

4.加强内涵发展,推动学校的特色化发展。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学校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整体规划、分类推进,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路径,探索学校特色化发展之路。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丰硕的育人成果和较高的办学品质,进入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的特色高中学校。

5.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学校文化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力。学校中存在着两种文化:一是科层文化,二是专业文化。前者有利于教师根据学校决策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教师容易养成“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职业风格;后者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发挥专业优势,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教师容易养成自我行事的职业风格。未来五年,学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弘扬嘉庚精神,以“诚毅”引领学校文化;营造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专业文化,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不懈创新;加强爱校、爱生教育,进一步激发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项目二:质量提升工程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办学质量不应只是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育人质量。未来的中高考改革和2017年开始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都聚焦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探

索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是质量提升的要求,也是推进学校特色化办学的要求。

1.建立以提质减负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在总结、反思近年来提质减负的实践和创建省市学科基地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工程,重点研究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力争打造一批品牌学科,提升一批发展学科,培育一批特色学科,推出一批学科建设新成果,建立一套学科建设新机制,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2.落实研究性学习,探索走课制度。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已然成为新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未来高考文理不分科的体制下,走课势成必然。因此,把开展研究性学习与走课制度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可为应对新高考体制的变革提供借鉴。

3. 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组织学习、研究新修订初高中课程标准,大力开发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逐步形成能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同课异构”、磨课等的教研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全面推进校本作业,提升反馈功能。加强教研组的题库建设,争取用五年时间,实现初高中作业、试题的校本化。每年举行一次命题大赛,促进教师的命题水平提升。落实校本作业全批全改制度,加强作业反馈的时效性。

5. 建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突破学生能力培养、思想道德建设、个性发展难题为核心,切实关注并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与素养、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发展。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和过程管理,研制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数据库,探寻不同发展水平学生背后真切的过程因素,使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为理性、科学。

项目三:德育创新工程

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着力于弘扬“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校训,形成了富有人文传统的德育模式。新时期,学校将继续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深入落实“德育无痕”、“生活德育”理念,积极推进“重体验、善激励、促情感、求自律”德育工作模式,把德育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覆盖家校社。

1.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覆盖到所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为此,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四个融入:一是在“弘扬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文化”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即以“弘扬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文化”诠释、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在学习、践行《中学生守则》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即把《中学生守则》校本化,形成课程,转为行动;三是在学科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富有学科特色的校本教育课程;四是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

2. 建立与优化“学生自主发展与自主管理”模式。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并不在于学习到了具体的知识,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与能力。对德育工作而言,问题并不在于,学校要让学生如何行为,而是要让学生养成何种行为,以促进自主发展;不在于学校要如何管理学生的行为,而在于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学校在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有自己相应的举措,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并在可操作性、可持续方面加以探索。至于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这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对学生会以及各级各类社团组织的指导,使之更富有成效。

3.专业引领,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德育工作得以落实的关键。引导班主任从日常事务中脱身出来,多做行动研究,探寻教育规律,争做学习型、智慧型班主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一个优秀班主任,不仅要有管理班级的能力,还必须有建设积极、健康、有指导性、提升力、个

性化的可以持续、能自我优化的班级文化的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改进班主任工作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尤其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争取在未来5年内推出5-10名在厦门市有影响力的专家型班主任。

4.加大学校文体特色的培育与推进力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嘉庚先生曾经说过,“吾国一般民众,体质羸弱,青年学生亦多弯腰驼背,精神萎靡”,这样的人才,“虽有满腹经纶,亦不足负国家重任”,因此,“恢复国民健康”是“振兴教育”的先决条件。近几年学校在文体特色的培育与推广上,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未来的办学中,可以从现有优势特色的优化与多种特色大众化着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具体为:扎实推进体育艺术“2+1”过程;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重视学校运动队建设,努力推动田径传统特色向高品位发展,争取培养3-5名高水平动员或进入名牌大学就读;推进校园足球活动,加大招生力度,建设交林员队伍,在普及中提高学校的足球水平,力争学校足球队进入厦门前三名;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形成1-2个学校艺术特色项目。

5. 加强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齐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以灵活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关注男女生交往、学优生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项目四:打造名师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保障,而教师专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上,将按照以下策略来予以落实与推行,即在名师队伍的示范与引领下,全员参与自我发展规划,以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渠道,以建构合作型教师团队为突破口。

1.开展“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变革研究”课题研究。分阶段地完成下列课题:“嘉庚精神”的时代意蕴与学校发展研究;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基于课程变革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多元价值背景下的学生发展研究;基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基于互联网下的学科教学的研究,基于中高考体制变革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

2.实施“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师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学校实施“个性化教师评价方案”;发挥名师的引领功能,建构“个性化教学教坛”与“资源共享平台”。

3.推进“教师合作共营团队”建设。学校“自上而下”的设置教师合作共营团队;鼓励教师“自下而上”的创设教师合作共营团队。

4.建立健全教师支教制度、交流制度,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

5.设立“教师发展基金”,提高教师培训力度,增强自主培养强度,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

项目五:深入对台与国际合作交流工程

集美中学是一所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学校,她的历史地位对学校师生提出了远高于其它学校的要求。社会与海外华侨,都要求学校师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要求师生必须具有综合的能力与素养,这些要求的达成,既需要得到丰富的学校文化的支撑,也有利于学校文化的丰富。新时期,面对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学校将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完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体系,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

1. 恢复、扩大与东南亚等国家的交流,打好“侨”牌。学校每年接待来访的东南亚师生不在少数,也有不少姊妹学校。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探索与这些学校的更有成效的交流方式,力争每年保持至少一次校际的师生互访;充分利用省华文教育基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海外招生机制,建立健全配套机制,形成稳定、合法、可持续的对外办学模式。

2. 加强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担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对台教育交流项目,扩大学校对台交流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积极寻求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促进对台教育合作与交流向纵深发展。

3.深化和扩大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总结中澳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与澳大利亚坎宁学

院的合作与交流;寻求与欧美1-2所学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一定的行政管理人员、重点课程教师和骨干教师到海外培训,建设适应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教师队伍。

4. 探索对外合作交流的有效机制。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上,积极渗透国外先进办学思想,形成开放办学的体制;在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理解与尊重、开放与创新、现代意识与国际视野。

项目六:民族团结教育工程

2005年秋季学校开始创办内地新疆高中班,1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提出了“弘扬嘉庚精神,铭记‘诚毅’校训,培养政治可靠,思想过硬,品学兼优的人才”的办学思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5年学校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单位。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不仅是政治任务,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补充。新时期,学校将以民族团结教育为引领,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强化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1.修订《集美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方案》。

2.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提升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3. 出版一本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学生优秀作文选。

项目七:信息化建设工程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近年来,学校加大教育基础网络建设,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素养日益提升,为学校未来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基础建设,建设覆盖学校各部门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大力普及移动学习终端,推动教育信息技术进入教育的主阵地。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2.建立初高中安防监控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初高中安防监控互联互通,校园高清网络监控视频全覆盖。

3.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捐赠项目为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三网融合”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录播一体化,进行课堂多媒体互动教学、课堂自动录播系统、网络流媒体和资源平台等一系列教学应用模块间的整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建设数字化教研服务平台,促进“一课多讲”、“同课异构”等新型教研形式的开展。

4. 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以云计算、普适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校园基础设施、教学内容、教育活动等进行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改造。学校将建设成为以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突出“教师教与研”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构建高效的校园管理、智能的教学过程和安全稳定的校园生活三大功能应用体系。

5.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增强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等信息网络的能力,提高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使用电子书包,推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外学习和研究。加强学生的信息法律教育。

项目八:校园安全建设工程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坚持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预防为先,落实为要,文化为本”的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将安全教育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成其素养,造福一生。

1.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程和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工程,落实综治安全“一票否决”权,完善学校安全责任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和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切实解决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大排查处理矛盾纠纷的工作力度,依法处置和妥善化解校园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尽量减少学生的“危险游戏”及由于矛

盾而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

2. 建立健全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加大学校饮用水、食堂、厕所等生活与卫生设施监管力度。加强校医队伍建设,提高学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与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等工作。

3.完善校园安全硬件建设。落实教学设施、场所及校舍符合安全标准,消除安全隐患。实施科技创安工程,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立并完善视频、红外防盗报警等电子监控系统。

4. 强化师生安全与健康教育。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重点加强交通安全、游泳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传染病预防等教育。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杜绝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和身体伤害事故发生。

四、学校发展规划保障体系

为落实本规划内容,学校既要协调好学校与校外的多方面关系,将多重关系转化为多重资源;又要落实校内办学规划的执行,将办学规划转化为办学动力。为此,学校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以确保办学规划得以落实。

1.明确责任分工。学校领导班子要发挥统领全局作用,加快将规划实施工作进行细分,将责任逐项逐条落实到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处室。校领导班子应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育规划实施成果汇报会议,及时对总布局进行调整,督促各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工作。各处室必须按照部门分工履行好部门职责,加强对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宣传工作,深入了解一线教学实际,督促教育教学改革,并对后续工作进行调整。

2.提高学校发展经费保障水平。提高经费投入效益,对符合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设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安排投资计划;强化预算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机制,实行项目库信息化管理;健全学校经费监管制度,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对重大财务支出实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立经费使用内控制度,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强化经费监管,建立学校年度财政分析报告制度;重视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建设绿色环保型、节约型校园。

3. 创新供给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积极主动争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校委会、校友会的支持,筹备设立集美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接收社会和校友的捐赠。鼓励社会力量出资为学校提供图书、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设立教师培训、奖教、奖学、助学等专项基金。

4.加大学校宣传力度,提升学校的声誉。组成学校对外宣传工作小组。对外,主动与各种传媒保护良好的互动关系,争取各种传媒的支持与宣传。对内,继续办好《集美中学报》及借助《集美校友》平台。

再创集美中学的辉煌,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各界对我们殷切的希望,作为集美中学人我们为能在嘉庚精神的沐浴下工作、成长而自豪,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用我们的行动去弘扬嘉庚精神,去践行诚毅校训,使之再次成为引领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精神动力。

二0一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