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0108

雾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0108
雾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0108

雾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1.雾霾与产业结构关系重要但仍不明确

1.1背景与现状

2013年以来,全国雾霾同时发生面积达140多万km2,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近3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城市群每年出现灰霾的天数超过100多天,PM2.5平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指导值的2-4倍。2016年,我国雾霾覆盖范围蔓延扩大,全国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达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共24个,8个城市出现AQI小时值“爆表”情况。目前,我国雾霾呈现高发态势,而且逐渐呈现区域化的趋势。雾霾形势日益严峻,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交通安全及人体健康构成难以估量的风险,引起政府、公众、企业及研究机构的极大关注,治理雾霾成为环境质量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

根据2005、2010及2015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由图1可以看出近10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正在不断改善,地级以上城市中达标城市比例逐渐上升,2015年达标城市比例有所下降的原因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投入实施。但目前我国雾霾形势依然严峻,重污染天气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传统的煤烟型污染、汽车尾气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叠加,复合型污染特征突出。

图1我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

1.2雾霾的成因

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霾的能见度在10km以下,含水量低于80%;雾的见度在1km以下,含水量达到90%,在目前阶段,两者在我国多以共生为主,指各种源排放的污染物(气体和颗粒物如CO、SO2、NO x、NH3、VOCs、PM),在特定的大气流场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形成的细粒子,并与水汽相互作用导致的大气消光现象。判断是否对雾霾形成有贡献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向大气中贡献固体细颗粒或者能形成固体颗粒的物质。

雾霾的来源主要包括:汽车尾气、燃煤供暖、热电厂及工业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雾霾污染物的最大来源是煤炭的大量燃烧,工业过程中焦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煤炭相关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因此,产业结构与雾霾的形成紧密相关。

1.3相关研究进展

产业结构与雾霾早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焦点,针对产业结构与雾霾关系的研究层出不穷,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美国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SO2以及其他工业烟尘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倒U形”

关系(Grossman,1994)。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对雾霾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生产方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负荷巨增(郭俊华,2014),重化工业的密集分布导致当前区域内工业废气的排放量远超其承载能力,加剧雾霾污染(李海楠,2013)。产业结构与雾霾污染呈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与PM2.5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马晓倩,2016),且城市化水平越高,产业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越大;产业结构越不合理,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也越大(冷艳丽,2015),重工业化比重每提高1%,雾霾天数将增加1天左右(何枫,2015)。同时也有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主要得益于技术改进,与产业结构并无明显关联;另有专家学者认为雾霾的罪魁祸首是汽车尾气,与产业结构关系不大。

关于产业结构对雾霾究竟有没有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哪些产业与雾霾的形成关系密切等问题,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争议。因此,研究雾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必要而迫切。

1.4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本文通过梳理分析雾霾发生的时空规律和重点区域,进一步研究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重点产业与雾霾的相关性,分析雾霾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及参考建议,为雾霾治理、优化空气质量提供有效对策。本文的技术路线如下(图2):

图2 技术路线图

2.雾霾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2.1 雾霾发生的时空规律

(1)雾霾发生的时空规律

从时间上来看,我国秋冬雾霾发生天数多,春夏雾霾发生天数少。各个季节雾霾的发生频率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比其他季节的数值明显偏高,且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API值比其他月份要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各个季节API值的大小排序为:冬>春>秋>夏。下图反映了我国2008年至2012年期间各个月份API指数均值变化,整体呈“V”字形。

图32008-2012年1-12月API指数趋势图

(2)雾霾发生的空间规律

从空间上来看,如图4所示,我国雾霾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为华北、华中和西北地区东部的陕西、西南地区的四川和重庆及华东地区的山东和江苏等省,而东部沿海地区的雾霾分布状况比较平均,西藏、云南、海南三省的雾霾污染最轻。API值以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为界限,从北往南逐渐减低,API值从西到东也呈逐渐降低的趋势,API值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甘肃、陕西、河北、北京、山东等地区;PM2.5浓度比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东北部、安徽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四川相邻的重庆部分区域,以高排放热点城市为中心,污染物排放高值区整体呈连片态势。

图42015年我国雾霾严重程度分布图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2013年~2015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状况,本文将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整理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三大重点区域空气污染相对较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含山西、山东、内蒙古和河南)是空气重污染高发地区,2015年区域内70个地级以上城市共发生1710天次重度及以上污染,占2015年全国的44.1%。京津冀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7个城市排在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前10位,区域内PM2.5年均浓度平均超标1.2倍以上,该区域工业及冬季供暖以燃煤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以PM10、PM2.5、O3及SO2为主,达标天数明显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长三角、珠三角冬季不采暖,雾霾污染物中SO2含量极低,主要以PM10、PM2.5为主,达标天数较高。

2.2 雾霾重点区域和城市

(1)雾霾重点发生区域

雾霾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出现的频次和程度

最为严重。三大区域的国土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左右,却消耗全国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生产55%的钢铁,生产40%的水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的5倍以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既加剧了PM2.5的排放,更加重了雾霾的形成。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大都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京津冀地区的霾多发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西南部等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平均每年发生的霾日数超过30天,北京城区、天津北部、石家庄、邢台及唐山等地区平均霾日可达50天以上。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本地工业、供暖及汽车尾气的累积,其中工业排放源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污染物。

长三角地区南部区域空气质量好于北部,雾霾较严重的区域集中在江苏徐州、宿迁、连云港以及上海等城市,长三角地区聚集的制造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业以及汽车尾气是雾霾的重要来源,大气颗粒物的区域传输及静稳天气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2016年长三角地区PM2.5年平均浓度在46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和2013年分别下降13.2%和31.3%,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珠三角地区在全国重点区域中空气质量最优,雾霾形势远没有京津冀严峻,但也曾多次发布黄色灰霾预警信号,雾霾多集中在珠三角西部的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及中山等城市,汽车尾气排放与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的传输也是珠三角地区的大气质量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2016年1-11月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0.2%,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2)雾霾重点发生城市

以PM2.5浓度为指标,对2013-2015年期间全国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进行排名,现将每年全国污染程度最高的10个城市归结如下图(图5~图7)。从图中可以看出,雾霾最严重的城市大多集中在京津冀及

周边区域,其中雾霾最严重的城市为:邢台、保定、石家庄。

图72015年全国污染程度最高的十座城市

2016年我国严重污染的24个城市列表见表2,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占了10个,其余14个城市分布在京津冀周边的山东、河南山西及陕西四省。其中以河北省的保定、邢台、石家庄及邯郸等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染最为严重。

2.3 雾霾重点区域和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布局分析

(1)雾霾重点区域和城市的产业结构分析

本文对24个严重污染城市的产业结构现状整理如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的城市有保定、唐山、聊城、菏泽、濮阳、新乡、安阳、焦作及鹤壁,其中焦作及鹤壁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60%,这些城市的主导产业都以高污染、高排放的燃煤型重工业为主,工业废气是雾霾的主要来源。

第三产业超过50%的城市仅有北京、天津、太原及西安,其中北京与太原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60%,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中虽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二产业仍然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北京除外),且天津、西安及太原长期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重化

工业城市,虽然经过多年产业转型,但重工业基础仍在,工业污染仍然是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占到了近80%,其雾霾严重的原因在于冬季供暖、周边城市污染物的输送、城市建设扬尘、机动车尾气以及静稳、高湿的气象因素。

24个重污染城市除西安外都分布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6省市,该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2%,涉气排放主要产品产量却占全国的30%-40%:钢铁产量3.4亿吨,占全国43%;焦炭产量2.1亿吨,占全国47%;电解铝占全国38%;平板玻璃产量1200万吨,占全国33%;水泥产量4.6亿吨,占全国19%;煤电占全国的27%,原油加工占全国的26%,机动车保有量占全国的28%。部分省市产业可持续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化水平较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以及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导致该区域大气严重污染,难以治理。

图8对2013年我国74个首批PM2.5监测城市重工业比重和PM2.5浓度的分析发现,我国重工业比重越高的城市,PM2.5浓度也越高,两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图8重工业比重与PM2.5浓度相关图

(2)雾霾重点区域和城市的产业布局分析

以西安市为例,西安市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许多工业企业被包围在城市内部,其中包括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及能耗较大、运输量大的企业,此外,西安中心城区的老工业区也急需调整;西安各工业园区规划布局缺乏科学指导,园区缺乏特色,集聚效应差,没有形成专业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过于集中,城市的迅速扩张使得众多工业企业集中于城市周年甚至被包围于城市内部,这也是24个严重污染城市出现连续雾霾的重要原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市区为圆点,火电、钢铁、冶炼、建材、化工、石化等高污染行业呈现规模化和高密集度的分布态势,例如,河北省钢铁产业的高度病态集中,唐山、邯郸“钢铁围城”现象突出,邢台重化工业四面布局,阳泉、晋中、乌海、平顶山、焦作等城市“一煤独大”,导致该区域内污染物的排放量远远超过其环境容量,同时

污染物突破了城市界限,极易引发连片雾霾,受影响区域可达几十万平方千米,形成典型的区域性交叉污染难题。

2.4雾霾重点区域和城市的能源结构分析

能源的使用是大气污染产生的直接原因,能源消耗的研究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雾霾产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能源结构与雾霾污染

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比每升高1%,PM2.5浓度就会相应增加0.064%和0.052%(马丽梅,张晓,2014),该指标一方面反映出地区经济的产业耗能结构,另一方面反映出能源消耗结构,即地区煤炭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比重,说明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动均会引起雾霾污染的相应变动。

能源结构的变动与PM2.5的变动高度相关。2015年各地区的PM2.5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依然是市场导向的重工业化阶段,重工业是以煤炭消耗为主,使得煤炭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比重不断升高,是导致PM2.5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

污染高类型聚集区分布在中国的北方,而南方地区未出现聚集,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供暖方式的不同。北方地区的供暖主要依靠对煤炭的消耗,而南方地区不采用这种方式,能源消耗结构中对煤炭的消耗相对较低,减少了产生PM2.5的能源消耗,进一步显示了能源消耗结构的重要性。

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与雾霾污染呈正向变动关系,他的变动与雾霾污染的变动息息相关。然而,中国劣质煤进口量不断增大的现实变相调高了这一比重,加剧了中国的雾霾污染。

(2)雾霾典型城市分析

从全国雾霾的分布来看,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鲁和川渝等地区出现的较为频繁和严重。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般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消耗、机动车保有量和工业污染排放等都会

较多,容易发生雾霾天气。此外,城市大楼越建越高,阻挡摩擦作用风速减弱,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加重了雾霾。太原作为省会城市,作为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特大城市,雾霾天气频现不足为奇。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15年,中国依然是世界煤炭生产、消费与净进口大国,煤消耗量依然很大。电力、热力行业对煤炭的消耗占了总煤炭消耗的一半,对雾霾污染的贡献极大。今年,国内电力企业大量引进价格低廉的低卡进口煤,与优质煤掺杂使用进行供电来降低成本。低卡进口煤是褐煤对PM2.5的影响极为严重。中国褐煤的进口量每年都在数倍增长,占煤炭进口的比重也在逐年攀升,变相调高了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势必进一步加大该行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

太原作为北方城市,采暖期的燃煤污染制约着空气质量改善,大量燃煤采暖锅炉运行,数以万计的城中村土小燃煤采暖锅炉,低空近地面排放,煤烟型污染尤为突出。没有任何的环保设施,污染排放量增加,太原三面环山的地理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冬季频发的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在无风天气势必造成污染物的累积,空气污染加重,雾霾天气频发。太行山阻隔来自华北平原的水蒸气和污染物迁移,除了湿度较高以外,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工业企业排污量、机动车保有量等都高于西部地区,地处中西部地区的太原的雾霾天气相对于京津冀地区要轻一些。但是,太行山的阻隔作用是双向的,它也阻挡了本地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石家庄是京津冀区域内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PM2.5浓度均值比第二重的城市(保定)高出18%左右,比区域13个城市的平均值高出近60%。今冬12月初,河北省中南部及东部进一步加重,石家庄、廊坊、保定、定州、辛集达到严重污染,秦皇岛、唐山、衡水、邯郸达到重度污染,石家庄AQI指数一直维持在500“爆表”状态。河北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及定州、

辛集等城市水泥、铸造、钢铁、火电、焦化等燃煤锅炉企业居多,高炉焖炉;石家庄藁城区长安镇的万达搅拌站、混凝土公司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炉前除尘系统有拖尾现象,焦炉出焦及干熄焦过程中烟粉尘无组织排放较为明显,高炉上料过程中存在冒黑烟现象;衡水衡丰发电厂排气管道存在烟气泄漏现象,4号脱硫人工采样口未封闭,部分烟气通过采样口外排,该电厂发电量负荷、燃煤量与《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Ⅲ级响应的通知》发布前无明显变化。石家庄本身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又夹在河北污染带中间,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污染物传输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很容易出现大气污染问题。

3.问题与挑战

(1)虽然目前雾霾形势严峻,亟待治理改善大气质量,但雾霾问题解决却非一朝一夕之事。美国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后通过了空气质量管理办法并进行了多次修改,制定了不同地区空气污染状况的具体管理参数;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伦敦烟雾事件”后也先后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和《控制公害法》,80年代后又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遏制交通污染,大力进行城市绿化、扩建绿地;日本为治理雾霾不仅公布了PM2.5环保标准并完善执行,还积极进行城市绿化和控制汽车尾气,可以看出国外也都经历过20到40年时间的治理才见成效。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产业结构现状,因此消除雾霾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

(2)产业结构调整过程漫长,粗放型产业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尽管我国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但重工业一直以来都占较大比重,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充分体现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适合、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分配不均的现状。以京津冀地区大气治污的重点和难点——河北省为例,河北省的传统产业占其工业总比重的80%以上,钢铁、石化、建材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近

50%,资源型重化工业特征明显,再加上京津两市产业转移的高消耗、高污染的人口密集型产业,为河北省产业合理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及节能减排带来了诸多挑战。前文中对重点产业规模和产量变化的分析也说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涉及成本、技术更新、就业、市场等经济运行、区际联系、生产布局的诸多方面,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多方因素合理施策,这也给雾霾的治理增加了困难。

(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雾霾的贡献巨大。2015年,我国煤炭消耗总量为275200万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4%,同比去年下降1.6%,我国进口煤(包括褐煤)20406万吨,出口煤(包括褐煤)533万吨,可以看出我国煤炭消费基数大,虽然随着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耗总量逐年下降,但短期内难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现状。

雾霾严重区域多以钢铁、冶金、机械制造及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型产业为主,煤炭消耗量巨大。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消费中心,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12%,其中有2/3来自河北,亟待调整和优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17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的10%,远超区域生态承载力,其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比重正不断下降,2013年三角区域能源消费总量为6. 11万吨标准煤,而江苏省消费超过3亿吨标准煤;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来的能源结构调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相对较低,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对较少,2015年的全年PM2.5浓度都达标。

十三五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比重要降低到58%以下,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雾霾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4)经济下行对雾霾治理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带来压力。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下行、雾霾上行”的突出矛盾,雾霾的治理及产业

结构优化、调整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有赖于经济的持续中高速增长,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加大了我国经济转型的压力,给我国雾霾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难题。同时,雾霾治理需要淘汰传统产业中的落后产能,必然导致经济增长迟缓甚至下滑,经济中高速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4.对策与建议

(1)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优化

当前我国必须统筹规划、全面施策,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布局,进一步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发展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淘汰落后产能,调整重污染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严格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准入条件,促进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改变原有产业结构对煤炭过度依赖的局面,使产业结构不断向生态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能源结构的优化。

(2)优化能源结构,推行清洁生产

降低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煤炭资源税;推动能源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推进煤炭转化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力发展风能、水能、核能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推行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制定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鼓励大型企业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及评价体系,完善清洁生产法制,扩大目前强制性清洁企业及行业范围,尽快落实从清洁生产到末端治理的链条式减排。

(3)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完善预警应急管理机制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以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建立权威高效的区域大气污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教学内容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摘要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雾霾严重威胁了人们身体健康,雾霾天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雾霾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雾霾;形成原因;危害;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在2013年1月,多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雾霾,北京市有26天为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雾霾是空气污染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城市大气PM2.5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威胁人群健康,是具有区域性特征、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1 雾霾形成的原因 雾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化物、NOx等使大气混浊、并在雾气存在下组成的气溶胶,从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1]。李金岚[2]指出雾霾是污染物和特殊天气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PM10、硫氧化物、NOx等,尤其是PM2.5。在2013年首次雾霾天气中,北京空气中硫氧化物、NOx等污染物质浓度增加了10~20倍。城市有毒颗粒物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比如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焚烧垃圾道路粉

尘工业污染森林火灾花粉细菌等。2011年,全国SO2排放总量为2218万吨,工业源排放占91%;NOx排放总量为2404万吨,工业源排放占71.9%,机动车排放占26.5%。 二是气候条件的影响。雾霾的产生,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有赖于特定的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辐射强度等; 雾霾发展与消除也受风力降水降雪等因素影响[3].水雾不仅为气态污染物NOx、SO2迅速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粒子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而且为细颗粒物的吸湿、凝聚长大与累积提供了适宜条件。同时, 极端静稳天气形成了低空大气的“逆温层”,使空气在水平、垂直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变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空气污染的累积效应,形成了霾。高湿静稳的天气条件又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致使二次粒子迅速转化与积累,从而加重了雾霾的程度,造成本次雾霾天气出现了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4]。 2 雾霾的危害 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毒、有害颗粒物散播在空气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雾霾天气中的PM2.5比重较大,其颗粒物较小,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可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PM2.5能轻易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雾霾中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 20 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气中可吸入性悬浮物颗粒可随呼吸而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

雾霾的来源与影响

雾霾的来源与影响 作者:郝明泽夏铭轩杨子涵 指导教师:李建国摘要:以问卷调查与上网搜集权威论文内容进行阐述雾霾的来源与影响,解决人们对雾霾组成部分的疑惑,说明雾霾的严重性与造成的危害,并列出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雾霾、来源、影响 引言:雾霾一次近年来成为最热的名词之一,尤其是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雾霾也逐渐侵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本论文是为了向大众普及雾霾的来源、组成,并阐述雾霾的不利影响以让人们深一层认识雾霾、预防雾霾。 正文: 据问卷调查,60%以上的人经常关注生活地区的雾霾情况,而75%的人认为该生活地区的雾霾情况很不理想,即大部分人认为北京的雾霾程度不是很乐观。而超过半数的人并不清楚不清楚雾霾的构成所以首先,我们要明确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它的来源,从而了解雾霾发生的原因。 雾霾,可以拆分为雾和霾。其中雾是一种由水汽造成的能见度很低的天气现象,本身并没有害,我们一直听到的危害很大的“雾霾”其实是指霾。 霾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其中,前面两个是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应来自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物与周边工厂废气,即化石燃料污染。可吸入颗粒物则是微小的烟尘颗粒,这三项是构成雾霾天气的最主要成分。所谓颗粒物,专业上讲叫“气溶胶”,其中又含有PM2.5、PM10等我们熟知的危害性极强的 细小颗粒。 科学家曾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雾霾的主要成分PM2.5的元素组成,其中As、Cr、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很高。因而,雾霾的来源主要可以归为六个方面:工业粉尘与人为活动污染源、生物质燃料和建筑尘污染源、土壤及风沙扬尘源、化石燃料污染源、电子废弃物污染源以及区域性迁移污染源。北京作为全国首都,是一个现代化大城市,因而结合来讲,北京的雾霾主要来自于工地扬尘、化石燃料污染源、以及特殊的沙尘来源。 而且,经过对北京及其附近地形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北京西面和北面是山,而南面就是工业较发达,工厂较多的地方,再加之风力较小,可以说只要产生了污染,北京就陷于了被四面包围的情况之中。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北京就会迎来严重的雾霾天气了。我们都知道,APEC期间北京周边工厂停工,车辆被限行,结果那几天是连续的好天气,而且还出现了罕见的“APEC蓝”;而平时一切正常进行时,却很少能有这样的好天气。这应该不是巧合。APEC的事例,为此观点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以上就是北京地区雾霾的组成、来源及其成因。

雾霾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整理版)

雾霾形成得原因及措施 一、雾 定义;雾就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得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得气溶胶系统,就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得产物。 物理本质:雾与云都就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得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 多发季节:深秋至来年初春,早晨。 雾形成得条件:一就是冷却,二就是加湿,三就是有凝结核,四就是逆温,五就是静风与微风。 雾消散得原因 一就是由于下垫面得增温,雾滴蒸发;二就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面雾滴蒸发。 雾得类型: 1、辐射雾:晴朗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失热多,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得雾; 2、平流雾:暖而湿得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得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得雾; 3、混合雾:兼有上述两种原因形成得雾叫混合雾; 4、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

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得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上层空气存在逆温现象。沿海,暖流经过得地区,多蒸发雾,寒流经过得地区,多平流雾;盆地多混合雾。地势低,雾日多。 二、霾(mái) 也称灰霾(烟霞) 指空气中得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这得非水物质得气溶胶系统造成得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时间:秋冬季节,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灰霾成因有三: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与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得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与近郊区周边积累;例如,冬季,影响我国得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风力弱,大气层比较稳定。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得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得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得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与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得增加。随着城市人口得增长与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与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形成在城市及其郊区。PM2、5就是形成雾霾天气得主要原凶,使用柴油得大型车就是排放PM2、5得“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得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使用汽油得小型车虽然排放得就是

大气中pm2.5的来源与危害

大气中PM2.5的来源与健康危害 摘要: 聚焦时代热点,我们不难发现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一直是世界,更是中国经济发 展中存在的问题。2013春节以来,随着媒体的关注,以 PM2.5 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了两高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量刑门槛,对环境污染犯罪将实行从严打击。6月2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表示全国人大将注意倾听和积极地回应人民在环境问题上的呼声,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包括修改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等等。这足以见证我国在努力就环境污染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就以论述PM2.5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来反映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 雾霾; PM2.5; 防治 Abstract: highlight era, we is not hard to find problems related with the envir onment has been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2013 Spring Festival, along with the attention of the m edia, represented by PM2.5 "super fine dust pollution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June 18,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 ate jointly announced the deal wit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inal cases to e xplain some issues of applicable law. Explain the reduced environmental polluti on crime sentencing threshol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 will be strict ly punished. In the 12th June 24, at a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 s news conference, the conference, a spokesman for the fu said will listen to a nd responsive to the peopl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to strengthen the legisl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cluding re vise and improve the prevention of air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nd so on. It's enough to witness in our count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 m mak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s.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con cept of PM2.5,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to reflect the environmental prob lem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M2.5 正文 一:PM2.5的概念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μm

雾霾的危害性

雾霾的危害性 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的,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其给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危害。如何应对大雾带来的健康危害? 减少外出。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出门,或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戴口罩防护身体,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 减少户外锻炼。雾霾天气气压低,能见度低,空气中悬浮大量尘埃等有毒颗粒,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锻炼,以免诱发慢性病得发作或加重。同样大雾天气压较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做户外锻炼,以避免诱发心绞痛、心衰。中等和重度霾天气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通常来说,若无冷空气活动和雨雪、大风等天气时,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到傍晚前的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地点以树多草多的地方为好,霾天气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戴好口罩再出门。为了防止雾害,首先应做到大雾天戴好口罩再出门,防止毒雾由口鼻侵入肺部,有晨练习惯的人,应停止户外活动。因为每天6点到11点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时段,相对而言,晚间的空气较为清洁,有晨练习惯的市民不妨把锻炼放在晚间。 做好个人卫生。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因此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重视居室卫生。大雾天气尤其要重视居室卫生。每天记得开窗换气,保证空气清新。及时打扫房间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 关闭门窗。由于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在大雾的天气应紧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调节情绪、饮食清淡。由于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大家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 采取预防措施。为预防雾霾的危害,增加身体抵抗力,人们还可以自己制作生姜红枣汤(生姜5-6克,红枣10克,加两碗水放红糖)饮用。这样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以预防雾害。 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驾车、骑车和步行的人们都应多加小心,特别是通过交叉路口和无人看管的铁道口时,

关于雾霾的基本含义及组成成分和主要来源的研究报告

关于雾霾的基本含义及组成成分和主要来源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身边雾霾有很多。同学们常说:?雾霾中有PM2.5。 这种物质对人体有害。?有一次听老师说,雾霾里面包括汽车尾气。于是我们几个感兴趣的同学对雾霾的基本含义及组成成分成分和主要来源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雾霾资料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雾霾的基本含义和组成成分。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雾霾的主要来源。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三、结论 1.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 雾霾天气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

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2.雾霾是因为汽车排放尾气,工厂排放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等所形成的。雾霾天气。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气象学便称其为雾。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 针对北京、华北等地的具体气象条件,在较低的温度影响下,当近地面暖而湿的南风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形成雾。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四、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六、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3.人为因素折叠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 第一: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

雾霾的好处与坏处

12月9日,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站公布了雾霾天气带来的五大“意想不到的好处”。该文章称,让人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和个人带来了五大好处。 首先,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这或许跟曝光度有关,或许跟人们的心理有关。有人借用清华大学校训杜撰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北京雾霾精神”,一时间,大家似乎找到了共同的笑柄和出气筒。 第二,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不可否认,受时代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中国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然而,雾霾的强势让一肚子怨气的底层民众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我们屌丝吸的雾霾,你们土豪也逃不掉。因此,可以说雾霾送来了公平,尽管这份公平如此令人心酸。第三,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雾霾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多年来的环保只停留在口号上,还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强调成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好事,相信刺鼻的雾霾能给我们足够的忧患意识。 第四,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中国人的可爱和可敬之处在于坚韧,在于乐观,在于困难中保持幽默的能力。吐槽是一种能力,调侃是一种态度,苦中作乐能为重新出发铺平精神道路。雾霾激发了中国人的幽默,这种幽默是战胜雾霾的力量源泉。 最后,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作为全民公敌,雾霾自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在争论和谈笑间,我们的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历史知识都有所进益,英语水平也得到提高。如果没有雾霾,你知道什么是PM2.5吗? 另外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还表示,雾霾天气可以通过影响导弹系统来加强中国的军事防御能力。 中国官方媒体显示,今年中国的空气污染状况是过去五十多年中最严重的。12月初,全国一百多个城市被雾霾所笼罩。多个城市的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地区中小学被迫停课。到12月10日下午为止,“雾霾的好处”一直是中国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关注人数达到24万。 前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可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气候变化绿皮书称雾霾会影响生殖能力)。霾中混杂的有害物质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气候变化绿皮书称雾霾会影响生殖能力 雾霾对健康有哪些伤害 1.伤肺--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且接触面积较大,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且大部分会被人体吸入。其次,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2.伤心脏--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美国调查了 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病死率会提高10%~27%。 3.伤血管--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高,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时,汗液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而且,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另外,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 4.伤皮肤--皮肤也有呼吸功能,在干净的空气里,皮肤会很舒适、滋润,但如果在一个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穆迪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首先 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 PM 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 对湿度大于 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 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 1-1 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的安全。2013年1月北京雾霾事件中,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1月31日雾霾天气加 冻雨双重影响,导致望京往太阳宫方向高架桥上发生100多辆车追尾事故。 (4)雾霾的分类及物理特征 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 4 个不同阶段。雾、湿霾阶段的相对湿度平均为 95%、91%,轻雾和霾阶段平均相对湿度接近,均为 79%。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以雾滴为主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 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谱在 5μm、13μm 及μm 处分别存在峰值,对雾水体积和液水含量的贡献最大的尺度范围为 10~30μm,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μ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 ~μm 和 ~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μm。4 个阶段数浓度最大差异出现在 ~μm 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轻雾、霾、湿霾、雾。<μm、~μm 和>μm 的气溶胶粒子最高数浓度分别出现在霾、轻雾和雾阶段。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 ~μm 为界,小粒子减少,大

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一、什么是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二、什么是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三、雾霾的成因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 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气象专家表示,由于大雾本身呈现一种不均匀的现象。因此,会出现同一城市雾霾程度不同。 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主要来源有多个。一是汽车尾气。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量也越来越多,对城市空气中PM2.5的“贡献60%左右。二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根据研究,道路扬尘是PM2.5的主要来源,占PM2.5来源的20%左右。三是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四是冬

雾霾的成因及危害

雾霾的成因及危害 最近今年,雾霾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环境危害。那么,雾霾是如何形成的?对健康有哪些危害的? 一、雾霾的成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浅谈雾霾对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浅谈雾霾对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 雾霾的概念 雾霾,是雾与霾的合成词,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于人口比较集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如;北京、石家庄、成都等。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对人类视觉造成阻碍,对人呼吸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2012 年,新闻媒体公布各地PM2. 5 数据之后,雾霾所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面对频繁的雾霾天气,人的行为方式也逐渐发生着改变。一方面,在雾霾污染较为严重的时候,人们会尽量避免出行,多数时间待在户内。另一方面,当人类意识到雾霾所带来的严重问题,环保意识也逐步觉醒,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改变造成空气污染的不良生活习惯。本文通过对雾霾造成人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分析二者背后成因,提出相应对策,为减少雾霾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2 雾霾引起人行为方式的改变 近年,我国空气质量问题广泛受到国内政府及人民的关注,“雾霾”一词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词汇。雾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造成人行为方式的改变,给人行为方式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 1 消极影响 城市雾霾大多都是由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其中以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为主。雾霾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严重的影响,它极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十分严重。不仅如此,有专家指出,雾霾不仅从身体健康上对人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对人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频繁的雾霾天,人的行为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自身身体健康的要求。过去,我们的出行方式只会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而现在,雾霾严重时,人们也会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关闭窗门在室内生活,有的还会使用空气净化器净化房间内的空气,外出时,人们尽量都带上了口罩,雾霾专用口罩可以有效地将雾霾颗粒物拦截在口罩过滤网上,雾霾不仅会被人吸入体内,还会附着在衣装上,这是因为雾霾里有金属

雾霾的主要危害

雾霾的主要危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雾霾的主要危害》的内容,具体内容:雾霾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最近雾霾非常严重,空气污染指数爆表,人人谈霾色变。下面我带你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1、雾霾伤害肺雾霾的天气... 雾霾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最近雾霾非常严重,空气污染指数爆表,人人谈霾色变。下面我带你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1、雾霾伤害肺 雾霾的天气,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最容易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我们人体的呼吸系统是与外部环境接触最为频繁的,空气中有害颗粒会直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再到肺部。雾霾天气造成紫外线减弱,空气中的病菌容易增强,会随着空气颗粒被吸入呼吸道,造成感染。 2、雾霾伤心脏 经医学研究,雾霾天气中的有害污染颗粒会引发心机梗塞的症状,造成 心肌缺血或者是损伤。建议有心脏类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雾霾天气外出。 3、雾霾伤血管 雾霾天气空气中污染物较多,气压降低,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紧急复发。雾很大的时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参加户外活动过热身体中的汗液不容易排出,就会有胸闷、头晕,情绪烦躁血压易升高。雾霾天气气温降低,如果从有暖气的室内出来,血管会发生热胀冷缩,有导致中风,脑出血的危

险。 4、雾霾伤皮肤 专家表示,因为皮肤也有呼吸功能,在干净的空气里,皮肤会很舒适、滋润,但如果在一个很脏的环境里,皮肤会很不舒服。如果长期处在雾霾天气下,可以涂一些保护霜、隔离霜之类的东西,等下班之后再清洗掉。并且,勤洗脸也很有必要。 5、雾霾伤脑 雾霾不仅伤害器官,更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神经系统。专家介绍,美国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有个结论,空气中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的脑功能就会衰老3年。 雾霾天怎样保护自己 1、戴口罩。有效的口罩防护取决于口罩材料的组成、口罩的过滤效率和口罩与脸部的吻合程度。口罩组成材料越致密,其材料空隙就越小,颗粒物越不容易通过,过滤效率越好,但吸气阻力会越大,佩戴者舒适度较差。因此,需要在过滤效率与吸气阻力间寻找一个平衡。 2、避免雾霾污染室内空气。在雾霾天气里,我们应紧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确需要开窗通风时,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通风时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不能让风直接吹进来,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为宜。 3、科学安排锻炼。雾霾天气里,不宜进行运动。平时有锻炼习惯的应停止户外跑步和散步,最好不要进行心肺功能锻炼,如高强度的跑步等。因为剧烈运动时,身体内吸进的有害气体会比平常多。同时,雾霾天气下气压较

雾霾的简述与危害

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综合防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已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甚至是环境灾害。它对人体健康、生产生活、交通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危害,因此,笔者通过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治理雾霾现象建言献策。 关键词:雾霾危害综合防治 引言 雾,本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气溶胶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民众健康、引发交通事故,进而危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来我国部分地区大都遭受雾霾天气影响,雾霾现象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中国长江河谷、四川盆地、黄淮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存在的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的地区。因此,本文通过对雾霾天气进行研究,指出其含义、原因及危害,提出控制措施,以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减少雾霾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雾霾天气的相关知识介绍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显然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以及中国观测规范对此也都有明确规定。雾是指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而在中国气象局的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微细的干性尘粒、烟粒等(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均匀悬浮于空中,使空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低于10.0km、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得远处光亮物略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以上即为雾霾的气象学定义。 雾霾天气是雾和霾的混合产物,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很大、水汽充足,风速较小且能见度小于1km时;而出现霾时,其相对湿度一般小于60%、天气较为干燥且能见度小于10km时出现。由此可见雾霾现象是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行成的。它与空气湿度、水平能见度和凝结核半径有着直接的关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另外,雾霾主要是由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而颗粒危害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据有关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燃煤和重化工业造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烟尘、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承载能力。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进入机动车快速增长期,每年机动车增加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都位居全球第一。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经占到空气污染物的20%-25%。同时还在不断增长。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 穆迪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2.5 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PM2.5。首先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PM 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PM2.5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1-1 PM2.5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的安全。2013年1月北京雾霾事件中,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1月31日雾霾天气加 冻雨双重影响,导致望京往太阳宫方向高架桥上发生100多辆车追尾事故。 (4)雾霾的分类及物理特征 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4 个不同阶段。雾、湿霾阶段的相对湿度平均为95%、91%,轻雾和霾阶段平均相对湿度接近,均为79%。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以雾滴为主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谱在5μm、13μm 及21.5μm 处分别存在峰值,对雾水体积和液水含量的贡献最大的尺度范围为10~30μm,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0.010μ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 0.04~0.13μm 和0.02~0.14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0.02~0.06μm。4 个阶段数浓度最大差异出现在0.020~0.060μm 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轻雾、霾、湿

雾霾对于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基于雾霾现象分析对环境经济的影响 摘要:2013年以来,从1月7日起,我国中东部各地就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一时间,雾霾、PM2.5“爆表”成为坊间热议、微博热门话题。在这样的天气下,“加强空气治理,反思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同时本文也基于雾霾现象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作出了简短的分析。 关键词:雾霾天气成因影响环境经济 (一)什么是雾霾天气 霾也叫雾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香港天文台称烟霞。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