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吒力佛门解冤释结仪卷之七

阿吒力佛門解冤釋結儀卷之七

第四广释除疑

广释除疑仪宣演

岩中入定结跏趺,试看失狐不失狐?大慧归来问狗子,宁知佛性有来无?众皆侧耳,师为宣敷。

经云:尔时世尊怜悯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实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如六根,更非他物。」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

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闻经佛子罪消灭

兴福禅师云:夫六种震动,必表非常。灌顶腾辉,欲彰奇特。光中胜处,佛顶光尊。欲表深诠,唯佛方证。如来自演,恐众潜疑。故凭十方,同赞斯妙。诸佛之体,妙用咸齐。牟尼纔举,兜罗诸佛,齐舒满月,同宣一实,表证无差。欲令有学心,开去疑惑网。

解冤结菩萨

异口同音告阿难,根尘缚脱互摧残。

十方共听慈风软,万劫同夸业海干。

兴福拈时珠灿灿,世尊演处玉珊珊。

安公错句真消息,扫荡烟尘法界宽。揽几拈巾为发挥,广长舌相转璇玑。

根中解去心尤妙,喻上看来语更微。

兴福以玄通佛意,阿难示迹启天机。

六窗杜绝猕猴睡,笑倒云山老衲衣。

无上楞严真实性,遍虚空界悉包容。

一心持诵妙难思,六类冤家总消灭。

怛你也他。唵(引)。阿曩逦。阿曩逦。

尾舍弟。尾舍弟。吠哩野。吠哩野。嚩日啰。驮贺啰。满驮满驮。宁嚩啰。播抳吽。癹咤吽。豽噜雍癹咤。萨婆诃。

解结解结解冤结,解了百生冤债灭。

冤家债主尽消除,相逢相遇皆欢悦。

南无僧禁咤。护禁咤。吾今为汝解金咤。终不为汝结金咤。唵。强中强。吉中吉。摩诃提中与提律。一切冤家离汝身。摩诃般若波罗蜜。唵。三陀罗。佉哆萨婆诃。唵。遏阿暗恶。

唵。诺贺诺贺。萨嚩纳瑟咤。钵啰纳瑟咤。怛罗喃。萨婆诃。

第五依经重诵

依经重颂仪宣演

宝明空海睹楞严,禅髓吟哦玄更玄。字字唱时不失体,身心洒落得安然。兴福妙旨,师为朗然。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闻经佛子罪消灭

兴福禅师云:初释有为无为者,然掌珠双破,护法呵空。虽今睹经言,亲承金口。亦承双说,未敢的论。今睹经言,亲详秘旨。欲解两家之难,遐敷中道之诠。幸诸学人,审察幽理。

迷真逐妄两俱非,穷子伶男弗见归。

护法呵空心豁达,掌珠双破悟玄机。

昔年深密虽宣演,今日楞严愈发挥。

偈颂长行皆指出,拈来不离目前机。

(诵首楞严(至)解冤结真言)

于湛精明既不通,狂花乱发遍空中。

根尘互遣亡纤翳,法喻重宣有异功。

左右各牵迷至理,是非锋起入凡笼。

结心解处俱分散,焰焰金乌出海东。

楞严心印咒(至)解冤结真言

无上楞严真实性,遍虚空界悉包容。

一心持诵妙难思,六类冤家总消灭。

怛你也他。唵(引)。阿曩逦。阿曩逦。尾舍弟。尾舍弟。吠哩野。吠哩野。嚩日啰。驮贺啰。满驮满驮。[宁*页]嚩日啰。播抳吽。癹咤吽。纳噜雍癹咤。萨婆诃。

解结解结解冤结,解了百生冤债灭。

冤家债主尽消除,相逢相遇皆欢悦。

南无僧禁咤。护禁咤。吾今为汝解金咤。终不为汝结金咤。唵。强中强。吉中吉。摩诃提中与提律。一切冤家离汝身。摩诃般若波罗蜜。唵。三陀罗。佉哆萨婆诃。唵。遏阿暗恶。

唵(引)。诺贺诺贺。娑嚩纳瑟咤。钵啰纳瑟咤。怛啰喃。萨婆诃。

第六再指超门

再指超门仪宣演

求趣向,证菩提,果证菩提与佛齐。回首楞严参大定,其中尽是凤鸾栖。陀罗细识,掌教拈提。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我尝不开演。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

闻经佛子罪消灭

兴福禅师云:陀那微细识,陀那识,八异名,具赖耶,以执取报藏。至第八地则无异。执识至妙觉,初灭陀那。持种种兼染净。染至佛已尽,净种则存。能持恒沙性净功德,故知陀那贯通五位。微则简质,细则简粗,则七识细中之粗。质则第六,动念相显。如来藏性,唯佛方鉴,下位不识其名,愚品岂知其体?

吟偈

陀罗微细最难知,真妄如何说向伊。

种子含藏无失没,现行发用又支离。

瀑流滚滚奚能止?幻法重重岂可推?

弹指若超无学地,自然光透两条眉。

(加持首楞严心真言)

一念初萌万仞高,含藏八识自坚牢。

豫且网内应难免,地藏珠中岂可逃?

六类纷纷俱系缀,四生浩浩共煎熬。

奢摩他体能端的,彼此相忘入圣曹。

楞严心印咒(至)解冤结真言

无上楞严真实性,遍虚空界悉包容。

一心持诵妙难思,六类冤家总消灭。

怛你也他。唵(引)。阿曩逦。阿曩逦。尾舍弟。尾舍弟。吠哩野。吠哩野。嚩日啰。驮贺啰。满驮满驮。宁嚩日啰。播抳吽。癹咤吽。纳噜雍癹咤。萨婆诃。

解结解结解冤结,解了百生冤债灭。

冤家债主尽消除,相逢相遇皆欢悦。

南无僧禁咤。护禁咤。吾今为汝解金咤。终不为汝结金咤。唵。强中强。吉中吉。摩诃提中与提律。一切冤家离汝身。摩诃般若波罗蜜。唵。三陀啰。佉哆娑婆诃。唵。遏阿暗恶。

唵(引)。诺贺诺贺。萨嚩纳瑟咤。钵啰纳瑟咤。怛啰喃。萨婆诃。

第七六解一亡

六解一亡仪当演

圆陀陀的二三团,拄杖挑来一串穿。逐[打-丁+聿]一声皆彻去,哑人拍手没言宣。仁师说破,六类忻欢。

经云:于是阿难及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

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澈,心目开明,叹未曾有。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慈,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唯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尘垢。」

闻经众等罪消灭(入仪)

兴福禅师云:初言祇夜,则讽诵伽陀。重颂杂糅,理谕交显。精莹理尽迷遐,心月开明,则照理分明。叹未曾有,乃悟超常。解下二并如文。如来光叙一六,意欲引畅微诠。庆喜此既陈咨,雅合巧陈余惑。

吟偈

祇夜伽陀恣举扬,文词精莹玉锵锵。

已闻法句超真际,更听玄音悟大方。

凡圣何曾分楚越?根尘争得有膏

肓?

如来苦苦亲宣说,六解须知一也亡。楞严心印咒(至)解冤结真言

无上楞严真实性,遍虚空界悉包容。

一心持诵妙难思,六类冤家总消灭。

怛你也他。唵(引)。阿曩逦。阿曩逦。尾舍弟。尾舍弟。吠哩野。吠哩野。嚩日啰。驮贺啰。满驮满驮。宁嚩啰。播抳吽。癹咤吽。豽噜雍癹咤。萨婆诃。

解结解结解冤结,解了百生冤债灭。

冤家债主尽消除,相逢相遇皆欢悦。

南无僧禁咤。护禁咤。吾今为汝解金咤。终不为汝结金咤。唵。强中强。吉中吉。摩诃提中与提律。一切冤家离汝身。摩诃般若波罗蜜。唵。三陀罗。佉哆萨婆诃。唵。遏阿暗恶。

唵。诺贺诺贺。萨嚩纳瑟咤。钵啰纳瑟咤。怛罗喃。萨婆诃。

第八绾迭通疑

绾迭通疑仪宣演

如来既是绾花巾,何不当初莫结成?本

实一巾休拟议,堂堂挺彩免猿惊。仁师宣演,众等遥闻。

经云:实时如来于狮子座,整涅盘僧,敛僧伽梨,

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花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迭花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迭花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迭花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实迭花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祇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祇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实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

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否?」「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名辩,如何令是巾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也。」

闻经众等罪消灭(入仪)

兴福禅师云:劫波罗天,则髑髅天、四天王太子奉如来巾,斯承口诀,未睹经翻,岂敢专定?又长水云:巾喻真性,结喻六根。逐绾而问,相由妄别。令知根本,根本是一,妄结生六,无同异中,炽然生异,故一一绾,皆名为结。迷心执境,无异成异。故下文云: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即斯义也。

揽几拈巾为发挥,广长舌相转璇玑。

根中解去心尤妙,喻上看来语更微。

兴佛以玄通佛意,阿难示迹启天机。

六窗杜绝猕猴睡,笑倒云山老衲衣。楞严心印咒(至)解冤结真言

无上楞严真实性,遍虚空界悉包容。

一心持诵妙难思,六类冤家总消灭。

怛你也他。唵(引)。阿曩逦。阿曩逦。尾舍弟。尾舍弟。吠哩野。吠哩野。嚩日啰。驮贺啰。满驮满驮。宁嚩啰。播抳吽。癹咤吽。豽噜雍癹咤。萨婆诃。

解结解结解冤结,解了百生冤债灭。

冤家债主尽消除,相逢相遇皆欢悦。

南无僧禁咤。护禁咤。吾今为汝解金咤。终不为汝结金咤。唵。强中强。吉中吉。摩诃提中与提律。一切冤家离汝身。摩诃般若波罗蜜。唵。三陀罗。佉哆萨婆诃。唵。遏阿暗恶。

唵。诺贺诺贺。萨嚩纳瑟咤。钵啰纳瑟咤。怛罗喃。萨婆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