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钱》教案

梁实秋《钱》教案
梁实秋《钱》教案

梁实秋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体及作者,体会作为学者的梁实秋文章中的学问

2、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自己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思考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并反观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课下搜索有关《钱》的文章,比较他们在写法、内容上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思考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并反观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

1、找同学谈对钱的认识。(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钱的概念?对钱是什么认识?)引入梁实秋的文章。

2、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杭州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求学期间开始写作。1923年赴美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授,并先后编辑多种刊物,其间还因文学理论的问题和鲁迅发生过争论。1949年去台湾。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还独力译有《莎士比亚全集》,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二)自读感知

1、通读文章扫除字词障碍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三)品读鉴赏

《钱》选自《雅舍小品》第四集。这类小品文要分析它是如何设计如何结构的,似乎是多余,它恐怕先前往往没有一个构思,只是兴至所至,想到哪说到哪,正如鲁迅所说的,“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苦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又如台湾评论界所说的,用的只是一种“滑笔”,借助叙述主线的惯性滑入对历史、典故、趣闻、风土民情及文化景观的描述。当然,这要有深厚的文化和阅历的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