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 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和渴望。现代技术不断进步, 经济日益增长, 物质生活逐渐富足, 但大学生幸福感的失落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一些大学生对生活感到烦闷、苦恼、无聊, 感到自己不幸福。心理学研究中, 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 是由需要 (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而幸福感则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被视为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

标,

[1]

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 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特点。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极其复杂, 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外在的客观因素, 二是内在的主观因素。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 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客观因素, 以及个体人格特质、情感因素、认知模式、应对方式等主观因素, 都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一、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1.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 家庭环境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思想

启蒙之所、情感依托之地,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 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更是直接影

响孩子幸福感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情感温暖养育方式与孩子的幸福感呈正相关, 拒绝否认养育方式与孩子的幸福感呈负相关, 父母偏爱对儿童情感满意度的影响较大,母亲个人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均不同程度影响

孩子的幸福感。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条件、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不仅是影响孩子幸福感的直接因素, 还会通过影响孩子的自尊等人格因素从而间接影响其幸福感。 [2]还有研究表明, 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个体, 其总体生活满意度要比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高得多。 [3]显然,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体验到幸福与快乐, 而家长的粗暴、父母关系的不和谐、家长对子女的不尊重等都会让大学生的幸福感大为减低。

(2 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历来存

在着一定的争论。有研究表明, 收入与幸福感呈正相关。据此, 他们认为较高收入者的主观幸福感较高, 原因是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与地位, 伴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研究认为, 收入与幸福感关系比较复杂, 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 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经济的影响就变得非常小了。 [4]我们认为, 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比较大的影响, 尤其对贫困大学生。一方面, 不少大学生都把拥有金钱财富的多少当成衡量幸福及成功的主要标准, 认为赚钱越多越幸福, 权力越大越

收稿日期:2012-03-25

作者简介:邹国振 (1968- , 男, 广东龙川人, 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李国岳 (1970- , 男, 广东梅县人, 广东金融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授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第 28卷第 3期 Vol.28No.32012年 6月

June. 2012

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邹国振 1,

李国岳 2

(1. 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 广东广州 510521; 2. 广东金融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1

摘要:大学生幸福感既受外在客观因素影响, 也受内在主观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

等客观因素, 以及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认知模式、应对方式等主观因素, 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以生为本, 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四方面的协同作用, 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追求幸福、

实现幸福和享受幸福, 过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感; 以

生为本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 03-0118-04

幸福, 这种功利性的认知造成经济因素影响大学生幸福感。另一方面, 当今的高校, 学生中相互请客、互相攀比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环境对正在成长之中的大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 这种影响尤为明显。有的贫困生生活比较艰苦, 不仅在校园里过着缩衣节食的生活, 而且时常为自己的学费、日常生活费用等担忧, 甚至连最基本的需要都难以得到满足, 这种环境之下, 主观幸福感自然很低。 [5]

(3 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

生活事件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仍存在争议。严标宾等人研究认为,生

活事件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产生显著影响。 [6]我们认为, 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会产生直接影响, 因为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 其心理并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容易受外界影响, 可塑性极强, 主观幸福感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情感体验, 一些重要的生活事件, 如受人歧视或错怪、考试失败或不理想等等, 会引起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变化。不少研究结果也发现,重要的生活事件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如甘雄等人认为, 学习压力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其幸福体验都有显著影响。

[7]顾凡等研究认为, 学习压力成为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此外, 人际关系也是贫困大学生产生消极情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4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人总是在一定群体之中生活的, 有获取群体中他人认可和支持的愿望。因此, 社会支持对人的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来自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的支持, 通过提供物质等实质性支持或信息上的帮助等情绪情感支持, 能增加大学生的安全感、归属感、自尊感等正向情感, 进而使他们更容易体验到快乐感和幸福感,特别是当他们面临应激性生活事件时, 还可以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 从而抑制负性情感; 反之, 缺乏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的支持和认可, 会使他们产生较多的负向情感, 因而也降低了他们的幸福感。 2.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观因素

(1 人格特质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客观的外界因素往往是通过主观加工而起作用的。人格特质是预测幸福感的最稳定的和最有效的因素, 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最核心的因素。人格开朗、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评价比较客观, 容易适应, 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比较容易形成幸福体验。而人格不稳定的大学生往往比较焦虑、敏感, 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对刺激反应强烈, 与人格稳定的同学相比, 不容易产生幸福体验。郑雪等人研究发现, 外向型人格维度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 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 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 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次之, 不稳定内向型人格的幸福感水平最低。他们认为外向型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8]

(2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对某一成就行为进行主观判断。幸福感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认同本身就包含了较强的幸福感, 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认同能使人们的幸福感得以维持和强化。相关研究表明, 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性影响, 因此,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视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变量。国内余鹏等人的相关研究发现, 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比低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要高。 [9]可见, 自我效能感也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具有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更容易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相反, 自卑的大学生更容易给自己带来消极感受。

(3 认知模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产生快乐结果的认知与判断过程与幸福感有联系。例如社会比较、冲突消除、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以及人格洞察。认

知、动机过程和人格的差异是幸福与不幸福的分野。它提供了理解幸福感的原因。以什么样的方式应对事件和环境影响人的幸福感受, 幸福者解释自然生活事件的方式, 有助于维持与促进其幸福感与正性自我观念, 而不幸者解释事件的方式则更加强了其不幸福和消极的自我观念; 就是说, 幸福的人对事件和环境的体验和反应相对地采用更积极的方式。[10]“ 观念决定一切” 。对同样的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与其自身的观念有关。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

特 ·艾利斯认为:“ 人是理性的, 也是非理性的。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都来自个人不合理、不合逻辑的思考——

—非理性观念。” 不幸者解释事件的方式则更加强了其不幸福和消极的自我观念。

(4 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作出的恒定的认知性和行动性努力。应对方式作为一个中介变量与生活满意度各纬度具有显著的相关,并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 其幸福感较高, 因为他们较多地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类应对方式, 有助于建立一个关系网络,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可以获得较多的帮助和体验更多的生活满意度;反之, 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因为他们较多使用退

邹国振等: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119第 3期

避、不良情绪和发泄应对方式, 其幸福感较低。 [11]显然, 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大学生个体幸福感的发展,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阻碍大学生幸福感的发展。

二、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策略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升大学生幸福感, 让每个大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对他的关爱, 感受到幸福, 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且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的幸福感既受到个体自身因素影响, 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以学生为本, 立足于关注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 注重学生的内心诉求和心理感受, 既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作用, 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追求幸福、实现幸福和享受幸福, 让他们过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1. 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幸福的获得要以一定的外界条件为基础, 但更重要的是人自身的生活态度和对幸福的理解以及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大学生是提升自身幸福感的主体, 各种外在的条件, 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大学生身上。因此, 大学生要发挥提升自身幸福感的主体作用。

(1 设定科学合理的幸福目标目标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目标种类、结构、个体实现目标的方式以及向目标接近的过程和目标达成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的“ 缺口 -比值理论” 认为, 幸福感取决于个体期望值与个人成就之间的“ 缺口” 或“ 比值” 。在“ 缺口 -比值理论” 中, 所谓“ 缺口” 反映的就是指期望值与成就之间的差距, “ 缺口” 大小影响着人的幸福感。当人们所取得的成就高于其期望值时, 就容易产生幸福感, 高出越多, 幸福感越强; 反之, 当人们的期望值高于其所取得的成就时, 就容易产生失落感, 高出越多,

失落感越强。因此, 大学生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 实事求是地设定合理的目标, 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伴随着目标的实现, 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如果努力之后, 仍然无法实现目标, 就应降低幸福的高度, 及时调整既定的目标。 (2 锻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幸福是我们个体以自己的标准为依据对自己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 幸福本身就是个体对生活状态的态度的主观体验。积极心态者更容易对自己生活状态做出积极、正面的认知和评价, 更易获得主观上的幸福体验。因此, 大学生应该养成积极认知的习惯, 树立积极的、理性的信念, 消除负性、消极的非理性观念, 保持理性的情绪情感, 培养自己真诚热情、乐于助人、积极交往的个性, 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的意志, 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塑造健康的人格。

(3 培养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幸福感的提高。大学生应当确立科学的精神信仰, 尽可能给普通生活事件赋予积极意义, 对各种生活事件进行积极的再评价, 培养正确的挫折观, 主动应对各种问题和困难, 采取理性的行为方式, 努力寻求各种帮助, 善于从逆境中汲取教训等等。

(4 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心理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和情绪稳定, 也是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 是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 掌握交往技术, 提高交往水平, 增进人际交往, 在交往中促进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 营造安全满意的人际关系, 提高幸福感的体验, 提高自我幸福感的水平。

2. 家庭做好“ 第一任教师”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思想启蒙之所、情感依托之地,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体验到幸福与快乐, 而家长的粗暴、父母关系的不和谐、家长对子女的不尊重等都会让大学生的幸福感大打折扣。家庭在提升大学生幸福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作为孩子“ 第一任教师” 的父母, 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 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父母要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 提高子女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

能力。其次, 要规范自身的行为, 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掌握运用科学的家教方式方法。最后, 要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平等民主、蓬勃向上的家庭氛围, 使子女能从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支持, 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

3. 学校实施主导作用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直接指向人的幸福, 对人的幸福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和不可替代的责任。因此, 学校在提升大学生幸福感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1 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幸福观, 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标准等问题所持态度的观念系统, 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集中表现, 是产生并形成幸福感的关键,对幸福感具有导向与动力作用。正确的幸福观是人幸福的重要源泉, 树立正确幸福观有利于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幸福观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幸福观, 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幸福感。学校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202012年

学, 突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揭示幸福的本质, 引导他们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 认识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 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和处理好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成功与挫折、享受与创造等关系, 确立科学的幸福观。

(2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幸福感知能力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幸福。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 使人明了人的存在、价值和境界。人文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 直接

决定着人对幸福的真实把握, 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重要保障。幸福感的形成离不开积极的生命情感, 要帮助学生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心态, 强化

其内心积极向上的动机,使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幸福, 领悟生活和幸福的

真正涵义。学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还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 开设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 掌握交往技术, 提高交往水平。一些学校还可以开设幸福心理学等课程, 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 改善自我认

知方式, 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提高幸福感知能力, 提高幸福感体验, 提高幸福感水平。

(3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心理健康水平与幸福感直接关联, 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通过学生心理认知水平和情感控制能力的提高获得幸福的感受。一方面, 帮助大学生开发积极的心理品质,以积极的心态认识自我、认知社会, 不断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另一方面, 要继续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建设,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 帮助

大学生掌握心理技能, 使他们通过自我调适、自我排解, 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进一步提高幸福感。

(4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满足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的人格只有在满意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各种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 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丰富生活, 愉悦身心, 增进友谊, 获得朋友, 陶冶情操, 提高精神境界, 使他们感受到快乐, 体现其自我价值, 从而增进幸福感。 [10]学校要特别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状况, 从经济、心理、就业、校园文化等方面提供更

多的支持, 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4. 社会营造好大环境

社会是大学生面对的大环境, 也是大学生即将面临的生存环境。社会和谐的

环境、社会对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能让大学生体验到幸福, 有利于提升他

们的幸福感。社会上不公平、不公正、不和谐的现象则减低他们的幸福感。因此, 提升大学生幸福感, 一方面, 国家应当继续出台关系民生、民计、民权、民情、民心的政策和措施, 各级政府做好落实工作。各级政府都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注重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 重视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解决百姓就医、孩子入学、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营造公平的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为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外部条件。另一方面, 继续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等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 减轻他们的压力, 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总之, 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要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又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支持力量, 按照系统性原则, 注意交叉整合运用, 实现最优组合, 形成整体效应, 共同建立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合力机制和长效机制, 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追求幸福、实现幸福和享受幸福。

参考文献

[1]严标宾, 郑雪, 邱林 .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J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2 :96-100.

[2]丁新华, 王极盛 .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J ]. 心理科学进展,

2004(12 :59-66.

[3]洪宝玲, 刘丽红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高校培养策略探析 [J ]. 中国成人教育, 2010(2 :58-59.

[4][6]严标宾, 郑雪, 邱林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J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2 :137-142. [5]卢颖, 苗元江 . 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缺失的根源及提升策略 [J ]. 中国成人教育, 2003(2 :74-76.

[7]甘雄,朱从书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 [J ]. 医学与社会, 2010(8 :78-80.

[8][11]郑雪, 王玲, 邱林, 严标宾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2 :105-107.

[9]任志洪,叶一舵 .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J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4 :152-158. [10]苗元江, 幸福感 . 研究取向与未来趋势 [J ]. 社会科学, 2002 (2 :51-55.

[10]王甲成, 张超 . 大学生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领域 [J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0(1 :109-112. [责任编辑:成方哲]

邹国振等: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121第 3期

最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汇编

1、心理发展的含义: 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大致体现为: ①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 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这一系列的变化使人类个体对环境更有适应性,能够表现出更有组织、更高效和更为复杂的行为,这一过程在青少年期最为典型。 2、心理发展的实质: ①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②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③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观点和社会文化历史观点 总结: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同时受到来自个体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单纯地肯定其中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曲解了心理发展的实质。 3、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关键期 ⑤历史和文化背景 4、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先天遗传因素、身体状况、个人经历、性格、能力、情绪等。 1.先天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同时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都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其父母的影子,他们有一些相似之处。即使分开生活的双胞胎,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也会有相似的地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的遗传性疾病还是难以避免,但是我们要尽量避免人为造成的遗传疾病。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孩子语言、思维能力障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康,因此优生优育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2.身体状况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孩子营养不良或是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可导致智力发育迟缓,不适应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身体缺陷会导致孩子不能正常地发挥机体功能,比常人敏感,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很难适应,并且有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同时疾病也会影响心理健康,疾病会导致生理功能受到损害,使承受压力的能力减弱,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例如,患有艾滋病的患者,他们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遭到社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任志洪1,叶一舵2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涉及个体的主、客观因素,在遗传、文化、家庭环境、经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人格、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但这些研究普遍存在着测量工具不一致、因果关系模糊及测量中存在着的社会赞许性、认知偏差、反应定势等,难以形成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将来的相关研究中,在研究对象上应更多关注特殊群体;在研究技术上应充分整合认知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在研究方法上则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元分析和数据追踪技术。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6)04-0152-07  收稿日期:2005-11-28  作者简介:任志洪(1982—  ),男,福建惠安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叶一舵(1963—  ),男,福建永泰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 ,简称 SWB )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特点[1]。早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消极心态和病理心态的研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的研究逐渐开始盛行。研究幸福感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基于快乐论哲学观点研究快乐的SWB 与基于现实论哲学观点研究人类潜能的心理幸福感(PWB ),前者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避免感官的痛苦;后者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认为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西方对SWB 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理论深化阶段。而国内关于SWB 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对实证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国内外关于SWB 的影响因素研究大部分只针对个别的因素,而没有进行系统的考量,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资料,重点考察个体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各方面对SWB 的影响作用,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一、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一)遗传因素 目前国内关于遗传因素对SWB 的研究几乎没有,而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主要是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来证实遗传因素影响的存在。如美国心理学家里肯博士认为,80%的人在出世时就有了基本定型的“幸福水平”。Braungan 等[2]运用收养和双生子研究发现,1岁左右婴儿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 等[3]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SWB 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也有学者认为遗传因素虽然影响着SWB 的各个方面,但气质的差异导致个人体验SWB 的水平不同。另一方面,个人所体验到的SWB 是随着时间和情境而变化的。从上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幸福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同时对SWB 水平产生影响,而外界环境中的各因素又通过个性影响SWB 。 (二)文化因素 对文化与SWB 关系的考察是诸多跨文化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对文化最重要也是最 2006年第4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4,2006 (总第139期)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G eneral ,No 1139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一种满足感。幸福是永恒的主题,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而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时代,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追求幸福!下面有XX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 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形势下,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是建设未来的宝贵人才资源。关注并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关乎着国家命运,提高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才能、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最终实现社会进步。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标签: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 通信作者:张国顺(1981—),江苏淮安人,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一、幸福感的概述和大学生幸福的现状 1.幸福感的概述 幸福感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①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②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③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1]。 2.大学生幸福的现状 调查表明,大学生中觉得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和满足的分别占12%、36%、32%,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是满足的。同时,大学生中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大幸福、非常不幸福的分别占12%、8%,这说明也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满足。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学校和家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生能有效地改变自己[2]。 二、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 等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SWB 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他们还发现,40% 积极情感的变化、55% 消极情感的变化和48% 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是由基因引起的。可见不同的基因在先天上对幸福感的影响之大[3]。 2.环境因素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分析 一: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 (一)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结果:1.追求幸福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主要目的。 2.总体感觉:大约一半人觉得比较幸福,少量人觉得非常幸福和不幸福。 3.学校和专业满意度:比较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的人各占三分之一。少部分人抱着无所谓态度。 4. 人际交往环境:超过四分三的人认为比较融洽。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这观点有点片面,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1.就业压力:超过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担心找不到工作,感到前途迷惘。 2.恋爱问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谈恋爱不能增加幸福感。 3.心理问题:大部分人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比较满意。 由此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四)建议 从学校教育而言:1. 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 与成功的关系。 3.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个人和集 体、社会需要的关系。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认识 自己的价值。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2. 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 质。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3. 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4. 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 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 总结: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二“就业压力大“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报道分析 1.在幸福指数调查中显示就业压力大、感到学习生活空乏、个人期望值过高、生涯规

大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构幸福大学筑美满未来 ----关于“湖师大学生幸福指数”的调查研究 □徐清(地理科学系1104班) 【摘要】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程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可以说,幸福指数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时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工作、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因而,对大学生幸福话题的观照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函。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班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湖师大学生幸福指数现状 一、调查背景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程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可以说,幸福指数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时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工作、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

影响个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1)

影响个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摘要: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理解不同,但所感受到的幸福感是一样的,而影响个人主观幸 福感的因素也很多。本文通过对个人幸福感的理解,列举了影响个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 进行适当分析。 关键词:幸福感,家庭,社会,个人。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对它的理解,作为人生的目的和权利,具有恒久而常新的意义,人们的一切行为,无不是在追求幸福的一切行为,又无不受人们心目中所想象的幸福模式的影响。人们也乐此不彼的为了幸福而奋斗,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 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虽然这种积极 的情绪体验从人类诞生就随之出现,人类也无数次的体验过;但我们却一直没有给它一个明 确的定义,直到最近几十年幸福感一词才被提出并广泛传播。一般而言,所谓幸福感,就是 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 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 那么影响个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经济因素。幸福的产生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吃饱穿暖是我们基本生活 需求,没有温饱,何谈幸福。只有当老百姓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在饭后茶余之际,幸福才会被提起,幸福感才会成为人们谈论的新话题。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国内总产 值与幸福感的水平之间具有高相关,即幸福感的水平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科学家们猜 想一方面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步,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物质经济的提高可能会带动其他领域的满足感的提升,从而促使幸福感的提升。但我认为幸福感 和经济不应是这样单纯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举个例子,目前中国很多人经济上很富裕,但幸福感反而下降了。个人的财富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幸福感并不会随着财富的积累而增长,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我们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经济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对幸福感的影响 几乎为零,与此同时,金钱的积累使我们更加怀念其他的非物质,比如亲情,爱情等。也就是说,这时经济因素对幸福感影响已经转化为非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了。 其次还有健康因素,古希腊认为:“健康与才智,为人生两大幸福。”因为只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衍生出健康、健全的思想,才能让自己去做喜欢的事,才能提升幸福感,疾病通常与不愉快或痛苦相联系,所以,疾病可以直接增加消极情绪。 其次还有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际关系,譬如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其 实反映的是个人的社会地位,当各种社会关系很和谐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是家庭或者同事中 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样我们对于生活,对于自己 的满意度就会大幅度提升,幸福感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会增加个人幸福感。 最后个人的目标、理想等因素对幸福感也是存在很大影响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人 的幸福感,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当人们趋近并达到目标则产生快乐,反之,目标偏离或失败则导致痛苦。幸福感反映出目标理想的实现程度,涉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生活中目标和理想给予人们奋斗的动力,使人感到充实快乐;同时,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能 帮助人们应对各种日常生活问题,使人在社会生活和困境中保持良好状态。。成功的体验会 使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幸福感。而要实现人生的目标,达到至善,就必须克 服一切艰难险阻,在各种困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功能,再苦再难再险,也应该是 幸福的。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呢?其实很简单,学会知足,幸福是一种个人的感觉,只要 你感觉生活得有滋有味、有种快乐的心情,无疑便处在幸福之中。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 有人感受到幸福,有人却体会不到幸福,也许是“心”有问题。学会知足,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幸福自然会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

阅读研究报告和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是不是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目的是 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以及他们构成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探讨个体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 2、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人交往、互动、沟通过 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主观幸福感是“专指 “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性心理指标”,反映主题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涉及到个体在不同生活情境的生活中的情绪体验,情感体验以及社会感知能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和对生活的热情等,幸福感是横岭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学者认为,人际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研究对于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2、人际关系困扰不同维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分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3、研究假设: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中的各个维度对于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4、研究方法及设计: (一)访谈法 1.被试:从首都师范大学中选取10人(方便取样,最好曾经接受过我们之前人际关系研究的同学),5男5女,不考虑其它问题。 2.访谈工具:采取开放和半开放访谈。结构根据文献综述,理论研究的具体理论界定,内容进行确定。 3.研究程序:先进行开放式访谈。从10人中随机抽取两男两女,主要是对幸福感和人际关系话题进行访谈。整理后,结合问卷的相关维度,在对剩下的6人进行半结构访谈。在问卷结束之后,根据6人的情况,对部其中的两人(方便抽样)进行跟踪访谈(持续半个学期,最少两次)。 4.数据处理方式:通过对访谈信息进行系统的编码分析处理,归纳人际关系的具体维度对他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随着他人际关系的调整,幸福感是否随着这些因素的提高增加。 (二)问卷调查 1.被试:方便抽样,选取120名被试,仅仅考虑性别,尽量做到但男女相等。 2.工具: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采用赵崇莲等于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篇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和生物因素 1.遗传和生物因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 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及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遗传焉的特点,特别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遗传素质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别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作用。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教师应如何对待高中生的遗传差异 (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值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

2019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9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9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李焰

第26卷增1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26,Sup. 2005年11月TSINGHU A JOURNAL OF EDUCAT ION N ov.2005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① 李焰1赵君2 (1.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100084;2.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 摘要: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法,对593名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七个因素,即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 动。其中,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2)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常能体验到幸福。(3)大学 生幸福感在性别、月均消费上差异显著,而在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为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幸福感;大学生;影响因素;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05)S1-0168-07 一、引言 幸福感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对心理健康研究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②。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国家的未来。他们智力水平较高、思维能力较强,情感丰富,内心体验细腻微妙,人生观、世界观趋于成熟。但由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人生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经常出现较大情绪波动。对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对某大学658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93份。其中男生120人,女生473人。其年级、专业分配情况见表1。 表1被试的年级、专业分配情况 分类标准年级专业 一年二年三年心理教育中文信息人数1959929912796179191 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见本文第三部分)。该问卷采用5分量表。 收稿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李焰,辽宁兴城人,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赵君,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①Gainesville.M ater ialism and w ell-being:A conflicting v alues per spective[J].Jour 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2,(12):23-25. ②李焰,赵君.幸福感概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22-26.

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 1.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 <1>什么是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 首先,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他们现实的生命存在方式,它由三种活动方式整合构成,由游戏娱乐活动、学习活动和劳动活动构成。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由其中的一种活动方式为主导活动,其余两种为辅助性活动。如幼儿以游戏娱乐活动为主,学习和自我服务的劳动为辅;入校学习的学生则以学习活动为主,游戏娱乐和家务劳动为辅;参加社会工作后则以职业劳动为主,游戏娱乐和学习活动为辅。所谓的主导性活动就是在个体生命发展的某个阶段,对其身心发展具有最为重大意义的那种活动方式,如幼儿的游戏,学生的学习,成人的职业劳动。 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一是取决于主导活动的成败;二是取决于三种活动方式的构成的合理性,如学生和成人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走向另一极端,被剥夺了游戏娱乐的权利,都是对生命质量的践踏和破坏。 其次,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中介项——活动。因此,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构成反馈环路系统,就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其中,主体是宇宙间特殊的物理化学客体,而客体项主要指交往对象——人。主体活动的性质与交往对象决定了他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2>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我们这里所讲的动力不是指某种活动的动机,而是指一个系统动态过程出现的最深层的动因。个体的生活过程是一个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整合而成的结构性系统,这个系统的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自发地、自动地、自然地引起这个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互动的变化过程就是动力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主客体之间以活动为中介的互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意识决定于他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的动态过程决定了他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 我们必须对两种心理发展动力观提出质疑:一个是传统的心理学教材的提法,即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由环境或教育提出的要求转化为儿童新的需要和他们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简言之是儿童的新需要与旧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种从个体的心理世界内部寻找心理发展动力的做法,违背了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前面所提到的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从本质上讲则是一个物质性的实践系统。另一种提法是环境决定了儿童心理的发展,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发展的动力观,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环境,归结于三项图式中的客体项,这种直线式的因果观从根本上违背了辩证法,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存在,况且环境中的一大部分还不能成为主体的活动对象(即客体项)。 个体实际生活过程中的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才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植根于他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在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构成的反馈环路系统中,其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中的其他要素或整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的心理结构在这个系统中掌握并适应相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姓名:马丹学号:200561214 【摘要】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作为人生的目的和权利,具有恒久而常新的意义。人们的一切行为,无不是在追求幸福的一切行为,又无不受人们心目中所想象的幸福模式的影响。因此,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态度也就不一样。主观幸福感(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而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也很多。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人格影响因素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1930年Dodge提出幸福理论,1967年Wanner Wilson回顾了关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的研究,并对描述性研究做了总结,提出“具有幸福感的人应该是年轻、健康、受过良好教育、乐观、有智慧的。” 从幸福感的发展背景来看,一是源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是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崛起对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日益关注。自幸福感的提出,研究者将这一课题的研究从哲学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实证性研究不断增多,幸福感的解释理论也就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研究方向。 一、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几千年来,哲学家们都在争论美好生活的质量这一问题,从这些争论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尽管哲学家们对快乐的定义有所不同)。因为不管在其它方面是如何的优越,不满意的和压抑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社会。Diener和Suh在这些哲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主观幸福感是评估社会生活质量的三种指标之一(另外两种是经济的和社会的指标)[1]。积极的SWB是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必要条件。有几个社会心理概念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生活质量地有关方面,这些概念包括自尊、抑郁、控制源及疏离感。但按照重要性来说,只有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对个人具有最基本地影响作用。在不同地领域里,人们所使用地术语不同:幸福、高兴、快乐、充实、自我实现感、成就感等等。这些术语有一定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对幸福感的研究也已涉及人们对幸福感的看法、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方式、影响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等领域。 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的整体评价,它依赖于文化及其个体生活结构,但由于人类的共性,它也应存在共同的结构。从本世纪60年代,Bradburn提出的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并不是同一纬度的两个方面,而是彼此独立的纬度,并且二者都与主观幸福感相关,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因而,对大学生幸福话题的观照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函。 为了了解我院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人对我院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院大学生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院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法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年龄、性别、生源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一年级120人,二年级76人,三年级70人。其中男生198人,女生68人。省内人,省外人。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会。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份,有效回收率为 %。开座谈会3场,共人。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是考察他们幸福观的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对该问题的回答往往决定了幸福观中其它问题的看法。在“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的问卷调查中,被试者通过罗列方式回答问题,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致性最高的前五个标准是,美满幸福的家庭、事业上成功、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能和自己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知心朋友,百分数分别为92.86%、75.56%、92.86%、77.1%、82.7%。可见,我院大多数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是积极的、向上的。当然也有少数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这些学生学校应给予正确引导。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1 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

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王建人 摘要 一直以来,对影响人心理发展的两大因素“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一直是心理学界争执不休的话题,众多流派各执一词,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单纯的“遗传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都是片面的过于极端一元论,现在的心理学家也都已经不再持有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立场,大多采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在回顾以往各派观点的基础上考察现在,从各家争论中分析影响人心理发展的种种因素,并提出一些促进人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发展;影响因素;遗传;环境

Abstract All along,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wo major factors, "genetic" and "environment" debate has been the topic of psychology dispute over many genres and uncompromising, it has not reached a unified point of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psychology, a simple "genetic determinism" or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are too extreme and one-sided monism, now psychologists have also been held in the past that no longer either-or position , they use a dialectical, holistic approach to this issue, tha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now analyze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rom various debate and make some promotion of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posals in retrospect on the basis of disparate idea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actors; genetic; environment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 2011-7-25 16:43 提问者:ttkkddtt|浏览次数:647次 推荐答案 2011-7-25 17:32 2011-7-25 17:32 热心网友 1、遗传因素 气质和人格对SWB都有很强的相关性。气质常定义为:人早期生活中出现的行为或情绪感应的生物倾向性,是生理尤其是神经结构和机能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属性。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基因成分,如:出生婴儿表现出典型情绪反应并在程度上长期保持,与之相对,人格常定义为成人独特的性格发应倾向,既有生物也有习得的成分[4]。 气质差异使不同人倾向于体验不同水平的SWB,最有力的证据是遗传率的行为-基因研究。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等人(1988)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SWB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还发现:40%积极情感变化、55%消极情感变化及48%生活满意感变化是由基因引起得;而共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只能解释22%积极情感变化、2%消极情感变化及13%生活满意感变化[5]。Braungan等人运用收养和双生子研究方法,发现1岁左右婴儿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4]。 客观情景对SWB的影响有限,而基因对SWB的影响显著,使得一些研究者相信幸福是一种特质:人具有快乐的素质。此观点遭到Veenhoven(1994)的批评,他认为,尽管证据表明SWB 水平的确随某种情景变化而波动,但幸福本身并非某种特质,SWB随时而改变,幸运和噩运都对SWB有影响,影响SWB平衡水平的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因而SWB既有类似特质的又有类似情景的特性[6]。 基因对SWB的影响不是间接的,即:基因因素影响人的行为,增加经历某种生活事件的可能性,在某种情景下,使某类独特行为更可能发生,从而影响SWB。 2、人格因素 人格因素如果说不是SWB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7]。近年来各国许多理论和实验的工作都集中于研究SWB与外倾和神经质之间的相关关系。Lucas和Fujita (2000)研究发现外倾与愉快的相关为0.38。而且,当运用复合的、种类不同的测量方法来研究外倾和愉快之间的关系时,相关经常达到0.80。Fujita (1991)在用结构方程建模评估神经质和消极情感之间相关的强度时,也得到了类似的高相关[8]。由于这些研究结果的一致性,许多研究者认为外倾和神经质提供了人格和SWB之间的主要的联系。 然而,正如De Nve和Cooper(1998)所指出的,单独地集中于外倾和神经质可能会过于简单地陈述人格和SWB之间复杂的联系模式。一些宽泛的维度和范围相对较窄的特质均显示了与SWB有一致的相关。例如, De Nve和Cooper指出大五的宜人性和尽责性与SWB的相关大约为0.20,一些范围相对较窄的特质,如抑制性防御、信任、控制源、控制欲和能吃苦等都显示出与SWB有中等的相关。很显然,这些特质和其它特质(自尊和倾向性的乐观)与SWB有关系(Lucasetal.,1996)。但不清楚的是,如果控制了与特质(如外倾和神经质)共有的变异,从这些范围相对较窄的特质能否较准确地预测SWB[9]。 人格的另外的非特质的特征也有可能与SWB有关系。Emmons(1986)指出个体目标的各种特征(如重要目标的存在、向此目标的接近和不同目标之间的冲突),对情感的和认知的幸福感都有重要的含义。其他研究者,如Cantor,Higgins,Sheldon等认为个体向目标接近的方式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