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达西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达西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达西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是由法国水力学家H.Darcy于1856年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得出的。达西实验装置与条件:

等径圆筒装入均匀砂样,圆筒断面为ω;

上下各置一个稳定的溢水装置——保持实验过程水流的稳定;

水流实验时,上端进水,下端出水——参见图4-1,示意流线(图中兰色线);

砂筒中,安装了2个测压管;

下端出水口,测定出水量Q。

实验过程:(1)通过改变水头,稳定测量出水量;(2)改变试样筒内的砂样(粒径变化),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出水端的流量Q与砂柱断面为ω、测压管水头之间的关系为:

图4—1 达西试验示意图

(4—1)

式中:——渗透流量(出口处流量,即为通过砂柱各断面的流量);

——过水断面(在实验中相当于砂柱横断面积);

——水头损失(,即上下游过水断面的水头差);

——渗透途径(上下游过水断面的距离);

——渗透系数(与砂柱样品有关的系数)。(4—1)为达西定律表达方法之一。

达西公式的变化形式:

由水力学中水动力学基本原理:

(4—2)

——水力梯度,相当于/,即水头差除以渗透途径。

(4—2)代入(4—1)有:

(4—3)

(4—1)与(4—3)为达西定律的不同表达方法。

由(4—3)达西公式表明:渗透流量(Q)与渗透系数(K)、过水断面(ω)及水力梯度(I)成正比。

从水力学已知,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等于流速与过水断面的乘积,即:

(4—4)

即。比照公式(4—4)与(4—1),达西定律又可以表达为:

(4—5)

式中:称作渗透流速,即单位面积上的流量——也称为比流量。

由(4—5)式表明:渗透流速与水力梯度一次方成正比关系,故达西定律又称为线性渗透定律。

下面探讨达西公式(4—5)式中各项的物理涵义。

(2)渗透流速(V)

过水断面ω :砂柱的横切面积,是指水流通过的包括岩石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整个断面。

实际过水断面:扣除结合水所占据范围以外的空隙面积,也就是重力水所占据的空隙面积。实际过水断面ω′与过水断面ω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参见图4-2,插图4-1)

图4—2 过水断面(斜阴线部分)与实际过水断面(直阴线部分)颗粒边缘涂黑部分(最好改为红色)为夸大表示的结合水

A 过水断面(水流可以穿越颗粒)

B 实际过水断面(水流只沿孔隙运动)

插图4-1 过水断面与实际过水断面动画

有效孔隙度:重力水流动的空隙体积(不包括结合水占据的空间)与岩石体积之比。

既然不是实际的过水断面,可知也并非真实的流速,而是假设水流通过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整个断面()。因此,渗透流速是一种虚拟流速。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令通过实际过水断面的流速为实际平均流速,则有:

既:

两者的关系:达西流速小于实际流速;u和V都是平均流速。通常渗流计算时用渗透流速V,研究地下水污染时用实际流速u。

(3)水力梯度(I)

水力梯度的概念:是沿渗透途径上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的长度之比;即单位渗透途径上的机械能损失,也即机械能的损失率。

根据(4—5)式V=KI,可知,当岩石性质一定时,K为常数,I大,V也大;说明渗透水流流动速度越大,沿渗流途径的机械能损耗越大;换言之, I越大,驱动水流运动的速度越大。

水头损失构成:水质点间内摩擦的消耗和岩石固体边界对水流的摩擦阻力消耗。损失的能量最终转变为热能而消耗掉。

(4)渗透系数(K)

由公式(4—5)V=KI可知,渗透系数K在数值上是当I=1时的渗透流速。当I 一定时,K大,则V也大,Q也大,因此,渗透系数K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K愈大,表明岩石的透水能力愈强。

松散岩石渗透系数的常见值可参见表4—1。

表4—1 松散岩石渗透系数参考值

第二节流网

(1)基本概念

渗流场:地下水的流动空间,它包含两种内容:一是空间的含水介质场(介质场—K),二是水流的势能量场(势场—H),这二者共同构成地下水的流动特征,可以用达西定律V=KH/L 来描述V=f(K,H)。流网是描述渗流场中地下水流动状况的有效工具。

流网概念:在渗流场中,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等水头线:在某时刻,渗流场中水头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水势场的分布)。流线:某时刻在渗流场中画出的一条空间曲线,该曲线上各个水质点的流速方向都与这条曲线相切(某时刻各点流向的连线)。

迹线:流体水质点在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的运动轨迹。稳定流条件下,流线与迹线重合。

(2)二维流网

平面流网:通常在潜水等水位线图和承压水等测压水位线图上,加上流向来表示。

剖面流网:当含水层厚度较大时,需要刻画垂向水流特征,通常用剖面流网来表示。

(3)流网的基本要求

a)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正交;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斜交;

b)相邻两条等水位线的水头差相等,相邻两条流线间流量相等。

(4)二维流网的绘制——剖面流网为例

精确地绘制定量流网需要充分掌握有关的边界条件及参数,但在实测资料较少的情况下,也可徒手绘制定性流网。尽管这种信手流网并不精确,但往往可以提供我们许多有用的水文地质信息,是水文地质分析的有效工具。

为了讨论的方便。在此仅限于分析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剖面稳定流流网为例。

a. 边界性质分析

定水头边界:地表水体的断面(如河渠的湿周,图4—3,a);

隔水边界:

潜水含水层底板、承压含水层隔水顶底板(图4—3,b);

无入渗、无蒸发稳定流动条件下潜水面(图4—3,c);

分流线是水力零通量面——虚拟的隔水边界(图4—4)。

地下水面边界:

当无入渗及蒸发,有侧向补给,稳定流动时是一条流线(图4—3,c);

当有入渗补给时,它既不是流线,也不是等水头线(图4—3,d)。

图4—3 等水头线、流线与各类边界的关系

1—含水层;2—隔水层;3—潜水面;4—等水头线;5—流线;6—河渠水面;7—降水入渗

b. 绘制步骤(参见河间地块流网图P40,图4-4,参照幻灯片):

寻找已知边界(湿周,隔水边界,水位线);

分水线、源、汇的确定;流线总是由源指向汇;

画出渗流场周边流线,按照边界性质将流线或等水头线与边界相连;

中间内插其它流线,等单宽流量控制流线根数;

确定等水头差间隔,根据流线与等水头线正交的规则,画出等水头线。(5)流网图的信息与应用

流网它反映了渗流场中地下水的流动状况,同时也是介质场与势场的综合反映。从图4-4河间地块流网图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由分水岭到河谷,流向从由上向下到接近水平再向上;(2)在分水岭地带打井,井中水位随井深加大而降低,河谷地带井水位则随井深加大而抬升;(3)由分水岭到河谷,流线愈来愈密集,流量增大,地下径流加强;(4)由地表向深部,地下径流减弱;(5)由分水岭出发的流线,渗透途径最长,平均水力梯度最小,地下水径流交替最弱,近流线末端河谷下方,地下水的矿化度最高。理解上述流网提供的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确定任意点的水头值(H),了解其在流场中的变化规律

比较图4-4中:与的大小?

确定水力梯度 I 的大小,及其在流场中的变化规律

比较图4-4中:与的大小?

确定渗透流速V的大小,及其在流场中的变化规律。比较与的大小?

渗流场内的流量分布情况——参照流线的疏密(分布)情况分析

污染物质的运移追踪。

图4—4 河间地块流网图

1—流线;2—等水头线;3—分流线;4—潜水面;5—河水位;6—井、涂兰部分有水;7—代表矿化度大小的符号,圆圈愈多,矿化度愈大;8—降水入渗;9—绘制流网的大致顺序

(6)层状非均质介质中的流网(自学内容)

层状非均质:指介质场内各岩层内部渗透性均为均质各向同性的,但不同层介质的渗透性不同。

以两层含水介质,剖面二维流(图4—5)为例分析。

设两岩层渗透系数分别为及,而且。

图4—5 层状非均质介质中两种条件下的流网

1—隔水层;2—弱透水层;3—强透水层;4—等水头线;5—流线;6—测压水位线

图4—5(a):及两层厚度相等(上下分层,并联关系)

基本原理:,I不变,ω相同,,故。

流线特征:层流线密度为的3倍(,流线根数反映流量的大小);等水头线特征:等水头线间隔分布一致(I不变)

与均质介质的流网比较:均质介质中流线相对均匀分布;层状非均质中流线分层均匀分布(相当于并联效果)

图4—5(b):及两层长度相等(沿程变化,成串联关系)

基本原理:,和ω相同,故,由于,故。流线特征:两层流线数相等(相同)

等水头线特征:层中等水头线的间隔数为层的3倍()

与均质介质的流网比较:均质介质中等水头线均匀分布;层状非均质中等水头线分段均匀分布(相当于串联效果)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专题5】地壳运动规律(含答案)

地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五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18·茂名市一模)读下图某地质剖面图。图中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是( ) A.A地层 B.B地层 C.C地层 D.D地层 解析:对比图中出露地表四层岩石,C岩层保留部分最多,表明岩石最坚硬侵蚀较弱,所以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故选C。 答案:C 2.(2018·佛山市二模)读以下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是褶皱,开挖隧道可选择向上弯曲的部位 B.②处是断层,是大型水库建设的最理想选择地址 C.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读图,①处岩层弯曲变形,是褶皱构造,岩层向上弯曲的部位是背斜,结构稳固,可以开挖隧道,A对;②处是断层构造,水库建设选择地址要避开断层,B错;③、④处都

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错;图中植被的变化是沿东西方向变化的,纬度相同海拔高度不同,反映了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 答案:A 3.(2018·汕头市二模)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已在宁夏银川市西郊的荒漠中孤独的耸立了近八百年。263座陵墓已成残垣断壁,9座帝王陵虽骨架尚存,但陵墓外表早已千疮百孔。造成西夏王陵损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解析:西夏王陵位于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排除BD;风化作用是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作用分布普遍;风力侵蚀是指风力吹蚀或磨蚀而造成的破坏,陵墓外表千疮百孔就是这种侵蚀形成的。本题选C。 答案:C 4.(2018·深圳市二模)造成下图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图形展示的是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且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化作用。选项A正确。 答案:A 5.(2018·深圳市考前模拟)“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形成这些玄武岩石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地下水动力学思考题

地下水动力学思考题 1、什么是渗流?渗流与实际水流相比有何异同?研究渗流有何意义? 充满整个含 水层或含水系统(包括空隙和固体骨架)的一种假想水流,即渗流充满整个渗流场。 渗流与实际水流(即渗透水流)的异同: 相同点:1、渗流的性质如密度、粘滞性等和真实水流相同; 2、渗流运动时,在任意岩石体积内所受到的阻力等于真实水流所受到的阻力; 3、渗流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及任一点的压力或水头均和实际水流相同点处水头、压力相等 区别: 1、渗流充满了既包括含水层空隙的空间,也包括岩石颗粒所占据的空间,实际水流只存在于空隙中; 2、渗流流速与实际水流不同; 3、两种水流的运动轨迹、方向不同,渗流的方向代表了实际水流的总体流向 2、什么是过水断面?什么是流量?什么是渗透流速?渗透流速与实际水流速度的关系? 渗流场中垂直于渗流方向的含水层断面称为过水断面,用A 表示,单位为m2。该断面既包括空隙也包括岩石骨架的面积。 单位时间内通过整个过水断面面积的渗流体积称为渗透流量,简称流量,用Q 表示,单位为m3/d 。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过水断面面积的渗流的体积称为渗流速度(又称渗透流速),用v 表示,单位为m/d ,即 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关系: Av —过水断面上空隙占据的面积 ne —有效空隙度 u —过水断面实际水流流速,即 3、什么是水头?什么是水力坡度?为什么地下水能从压力小处向压力大处运动? 总水头——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总的机械能,简称水头, 水力坡度——大小等于dH/dn (梯度),方向沿着等水头线的法线方向指向水头降低的方向的矢量定义为水力坡度,记为J 。 4、什么是地下水运动要素?根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坐标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分哪几种类型? 地下水运动要素——反映地下水运动特征的物理量,如水头、压强、流速、流量等,它们都是空间坐标x 、y 、z 和时间t 的连续函数 按运动要素与坐标的关系 1、当地下水沿一个方向运动,将这个方向取为坐标轴,则地下水的渗流速度只要沿这一坐标轴的方向有分速度,其余坐标轴方向的分速度均为零。这类地下水运动称为一维运动,如等厚的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运动。一维运动也称为单向运动。 2、如果地下水的渗流速度沿二个坐标轴方向都有分速度,仅在一个坐标轴方向分速度为零,则称为地下水的二维运动。如下图的渠道向河流渗漏时的地下水运动。直角坐标系中的二维运动也称为平面运动。 3、如果地下水的渗流速度沿空间三个坐标轴的分量均不等于零,则称为地下水的三维运动。多数地下水运动都是三维运动,也称为空间运动,如下图的河湾处的潜水运动。 5、什么是稳定运动?什么是非稳定运动?为什么说地下水运动均为非稳定运动? 稳定流—地下水运动的所有基本要素(如压强p 、速度v 等)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非稳定流—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要素中的任一个或全部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6、什么是层流?什么是紊流?判别指标是什么? 层流——流体质点运动轨迹成线状,彼此不相掺混,这种流态称之。流速小时出现。 u n v un A A u v Q uA v A e e v v =====v A Q u =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伯利兹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有关,其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下图示意伯利兹蓝洞的景观,完成1~2题。 1.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足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地壳下沉 D. 火山喷发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刚期,全球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地壳运动更为活跃 C. 陆地面积从小变大 D. 气温由低到高 答案:1.B 2.D 【解析】 1.根据材料,在冰川时期,海平面低,近岸地区存在大片的石灰岩地区。后海水涌入形成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B对。冰川侵蚀不是主要作用,A错。与地壳下沉、火山喷发无关,C、D错。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初期,是由冰川时期开始,海平面低,后海平面升高,全球气温由低到高,D对。生物多样性由少到多,A错。冰川时间气温低,应与地壳运动弱相关,B错。随着蓝洞形成,陆地面积从大变小,C错。 “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3~4题。

3. “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 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 4. “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3.A 4.D 3. 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 4. 结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鼠穴”是由于水涡旋带动石块或砾石的研磨作用在河流溪间的岩石床址上形成的圆洞。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又称之为“壶穴”。(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5~7题。 5.形成壶穴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B.变质作用C.岩浆冷凝D.堆积作用 6.壶穴多分布于 A.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B.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 C.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D.稳定半封闭

地下水动力学复习题

1、什么是渗流渗流与实际水流相比有何异同研究渗流有何意义 渗流 充满整个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包括空隙和固体骨架)的一种假想水流,即渗流充满整个渗流场。 渗流与实际水流(即渗透水流)的异同: 相同点: 渗流的性质如密度、粘滞性等和真实水流相同; 渗流运动时,在任意岩石体积内所受到的阻力等于真实水流所受到的阻力; 渗流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及任一点的压力或水头均和实际水流相同点处水头、压力相等 区别: 渗流充满了既包括含水层空隙的空间,也包括岩石颗粒所占据的空间,实际水流只存在于空隙中; … 渗流流速与实际水流不同; 两种水流的运动轨迹、方向不同,渗流的方向代表了实际水流的总体流向 2、什么是过水断面什么是流量什么是渗透流速渗透流速与实际水流速度的关系渗流场中垂直于渗流方向的含水层断面称为过水断面,用A表示,单位为m2 单位时间内通过整个过水断面面积的渗流体积称为渗透流量,简称流量用Q表示,单位为m3/d。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过水断面面积的渗流的体积称为渗流速度(又称渗透流速),用v表示 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关系 ~ Av—过水断面上空隙占据的面积

ne—有效空隙度 u—过水断面实际水流流速, 3、什么是水头什么是水力坡度为什么地下水能从压力小处向压力大处运动 总水头——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总的机械能,简称水头, 水力坡度——大小等于dH/dn(梯度),方向沿着等水头线的法线方向指向水头降低的方向的矢量定义为水力坡度,记为J。 4、什么是地下水运动要素根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坐标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分哪几种类型 地下水运动要素——反映地下水运动特征的物理量,如水头、压强、流速、流量等,它们都是空间坐标x、y、z和时间t的连续函数 按运动要素与坐标的关系 ( 当地下水沿一个方向运动,将这个方向取为坐标轴,则地下水的渗流速度只要沿这一坐标轴的方向有分速度,其余坐标轴方向的分速度均为零。这类地下水运动称为一维运动,如等厚的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运动。一维运动也称为单向运动。如果地下水的渗流速度沿二个坐标轴方向都有分速度,仅在一个坐标轴方向分速度为零,则称为地下水的二维运动。如下图的渠道向河流渗漏时的地下水运动。直角坐标系中的二维运动也称为平面运动。 如果地下水的渗流速度沿空间三个坐标轴的分量均不等于零,则称为地下水的三维运动。多数地下水运动都是三维运动,也称为空间运动,如下图的河湾处的潜水运动。 5、什么是稳定运动什么是非稳定运动为什么说地下水运动均为非稳定运动 稳定运动——地下水运动的所有基本要素(如压强p、速度v等)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非稳定运动——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要素中的任一个或全部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由于地下水不断得到补给和排泄,严格地来说,地下水运动都是非稳定运动。稳定运动只是一种暂时的平衡状态。在变化不大时,可以将地下水运动当作稳定运动来研究,以便简化计算。

地下水向河渠的运动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 2 地下水向河渠的运动 要点:本章主要介绍河渠间地下水运动,包括无入渗情况下地下水向河渠的稳定运动和河渠间地下水的非稳定运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公式的适用条件,能应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水库区地下水迴水、农田排灌渠的合理间距计算以及灌溉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预报等问题,并能利用动态资料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2.1 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 例题2-1-l :在两河间距l=2000m 的均质水平分布的潜水含水层中,自左河起l 1=1000m 范围内有均匀的灌溉入渗,已知左右河水位(自含水层底板算起)均为80m,在距左河l 1十l 2=1500m 处有一观测孔,孔中水位为46.37m,试求入渗强度与渗透系数的比值。 解: 已知l =2000m ,l l =1000m ,l 2=500m ,在0—l 1段有均匀入渗(l 1=1000m ),l 1一l 段无入渗。设l 1断面处的水头为h x ,左右河水位分别为h 1,h 2。所以0—l 1渗流段内的单宽流量为: 2 2)(22)(11221111221Wl l h h K Wl Wl l h h K q x x +-=+--= (2-1) 根据水流连续方程知,l 1一l 渗流段内的单宽流量为: ) (2)(1222l l h h K q x --= (2-2) 将(2-1),(2—2)式联立得: ) (2)(22)(122211221l l h h K Wl l h h K x x --=+- 整理得: 2122111222)(l h h l l l h h K W x x ----= (2-3) 再利用观测孔水位(h )资料求h x 值: 因为: )(2)(2) (21222222l l l h h K l h h K x ---=-

2020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5 地壳运动规律

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 能力升级练第10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全国Ⅱ卷,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1.C 2.B 3.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第1题,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流、沟谷越多,则形成的洪积扇越多,结合图中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处的河流、沟谷可知C 项正确。第2题,洪积扇堆积物中颗粒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搬运能力的影响,图中显示甲地洪积扇所在河流的上游为低山,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加上河流较长,故洪积扇堆积物中的砾石较少,故选B项。第3题,图中显示,贺兰山东南部地区山地落差大,河流短促,搬运能力强,故洪积扇中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而堆积物中数量较少、颗粒较小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远离山口的冲积扇边缘,形成的土层浅薄。故选B项。 (2019·山东济南三模)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下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4~6题。 4.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 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 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 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 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 5.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沉积 B.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

第五章 地下水

第五章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 ?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运动 ●地下水的动态与平衡 §5.1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地下水流系统 ?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 一、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1.含水介质、含水层和隔水层 通常把既能透水,又饱含水的多孔介质称为含水介质,这是地下水存在的首要条件。所谓含水层是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来的岩体。对于那些虽然含水,但几乎不透水或透水能力很弱的岩体,称为隔水层。 2.含水介质的空隙性与水理性 含水介质的空隙性:裂隙率(KT)、岩溶率(Kk)与孔隙率(n) 。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与水分的贮容、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称为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包括岩土的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贮水性、透水性及毛细性等。 3.蓄水构造 指由透水岩层与隔水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能够富集和贮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体。主要有:单斜蓄水结构、背斜蓄水结构、向斜蓄水结构、断裂型蓄水结构、岩溶型蓄水结构等。 二、地下水流系统 地下水虽然埋藏于地下,难以用肉眼观察,但它象地表上河流湖泊一样,存在集水区域,在同一集水区域内的地下水流,构成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

1.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在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汇集于某一排泄区的全部水流,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又称地下水流动系。与地表水系相比较具有如下的特征:空间上的立体性;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流动方向上的下降与上升的并存性;区域范围一般比较小。 2.地下水域 地下水流系统的集水区域,为立体的集水空间。地下水域范围变化快,在地表上均存在相应的补给区与排泄区. 三、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 1.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 包气带:土壤水带、中间过渡带及毛细水带等3个亚带;存在结合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和毛管水; 饱和水带:潜水带和承压水带两个亚带;存在重力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 2.地下水不同层次的力学结构 分子力、毛细力和重力。 3.地下水体系作用势 重力势、静水压势、渗透压势、吸附势等分势组合为总水势。 §5.2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基本类型的划分 ?包气带水 ?饱水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空隙水(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一、地下水基本类型的划分

第四章 地下水向完整井的稳定运动

第四章 地下水向完整井的稳定运动 一、名词解释 1. 潜水完整井:贯穿整个潜水层,在全部潜水层上都安装过滤器,并能全面进水的水井。 2. 承压不完整井:不完全贯穿,没有完全揭露承压含水层,只有井底和部分含水层能进水的水井。 3. 降深:从井中抽水,井周围附近含水层的水流入井中,井中和井附近的水位将降低,水位降低值称为水位降深,简称降深。 4. 井损:井管外面的水通过过滤器的孔眼进入井内造成的水头损失和井管内部水向上运动至水泵吸水口的途中造成的水头损失,两者统称为井损。 5. 有效井半径:有限井半径是从井轴到井管外壁某一点的水平距离。在该点上,按稳定流理论计算的降深等于过滤器外壁的实际降深。 7. 叠加原理:如H1,H2,……,Hn 是关于水头H 的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特解,C1,C2,……,Cn 为任意常数,则这些特解的线性组合:∑==n i i i H C H 1,也是该 非齐次方程的解。 8. 干扰井:各井之间的距离小于影响半径时,彼此的降深和流量会发生干扰,这样的井称为干扰井。 二、填空题 1. 根据揭露含水层的厚度和进水条件,抽水井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两类。 2. 承压水井和潜水井是根据水井所揭露的含水层类型来划分的。 3. 从井中抽水时,水位降深在井中心处最大,而在降落漏斗的边缘处最小。 4. 对于潜水稳定井流,抽出的水量主要等于降落漏斗的体积乘以给水度;而对于承压水井,抽出的水量则等于降落漏斗的体积乘以弹性贮水系数。 5. 对潜水井来说,测压管进水口处的水头不等于测压管所在地的潜水位。 6. 填砾的承压完整抽水井,其井管外面的测压水头要高于井管里面的测压水头。 7. 地下水向承压水井稳定运动的特点是:流线为指向井轴的径向直线;等水头面为以井为共轴的圆柱面;各断面流量相等。 8. 由于裘布依公式没有考虑渗出面的存在,所以,仅当r>H 0时,用裘布依公式计算的浸润曲线才是准确的。 9. 在承压含水层中进行稳定流抽水时,通过距井轴不同距离的过水断面上流量处处相等,且都等于井的流量 。 12. 常见的Q ~Sw 曲线类型有直线型、抛物线型 、幂函数曲线数型和对数曲线型四种。

地下水动力学 复习提纲

第1章渗流理论基础 1、多孔介质的性质 孔隙性:孔隙度,有效孔隙,有效孔隙度,死端孔隙 压缩性:压缩系数(),固体颗粒压缩系数(),孔隙压缩系(), 2、贮水率()、贮水系数()与给水度() 定义,量纲,表达式:,,弹性释水与重力排水 3、渗流、典型单元体 渗流定义与性质(特点),典型单元体(理解) 4、过水断面、渗流速度、实际平均流速:, 5、水头和水头坡度 测压管水头、总水头: 等水头面、等水头线、水力坡度:大小等于水头梯度值,方向沿着等水头面的法线指向水头降 低方向的矢量。 6、地下水运动特征的分类 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维数(1维、2维和3维运动),流态(层流和紊流) Reynolds数:,临界水力坡度。 7、Darcy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Darcy定律:,或 微分表示:,,,矢量表示: Darcy定律适用范围:Reynolds数判别,起始水力坡度() 8、渗透系数、渗透率和导水系数 渗透系数定义,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渗透系数与渗透率关系:,导水系数,单宽流量,量纲 9、非线性运动定律 Forchheimer公式、Chezy公式

10、岩层透水特征分类 均质、非均质岩层,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 渗透系数张量:,主渗透方向 11、水流折射和等效渗透系数 渗流折射定律与分析,层状岩层等效渗透系数: 水平:,垂直: 12、流网 流线与迹线,流线方程: 流函数,流函数的全微分:,流函数性质流网与性质,流网的应用 13、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14、承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三维: 各向异性介质: 坐标轴方向与主渗透方向一致时: 有源汇项: 各向同性介质: 柱坐标: 轴对称问题: 二维:或 坐标轴方向与主渗透方向一致时: 或 稳定流:微分方程的右端项等于零。 15、越流含水层中地下水非稳定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越流、越流含水层(半承压含水层)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限时训练

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2018·山东滨州二模)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下图)。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千克。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暴然露于地表。据此回答1~2题: 1.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 ) A.玄武岩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 B.花岗岩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沉积岩碳酸钙经化学作用形成结核 D.沉积岩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 2.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岩石间风化差异 B.海水的强烈侵蚀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缓慢堆积 解析:1.C 2.A 第1题.寒武纪时,地壳升降运动活跃,海陆变迁形成大量沉积岩。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材料中没有关于岩浆活动的提示,这里也不是岩浆活跃区,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不是中生代,也不会有恐龙,

据此选C项。第2题,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间风化差异,导致石蛋依靠物不稳而滑落。这里没有海域,B项错误;贵州地处湿润地区风力作用不强,C项错误;这里纬度低,海拔也不是很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冰川,D项错误,选A项。 (2018·天津卷,3~4)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解析:3.D 4.A 第3题,由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砂岩,乙地岩石为页岩,丙地岩石为石灰岩,由于三类岩石的质地、坚硬度不一样,导致受到外力侵蚀的程度不一样,以致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D项正确;图示为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属小区域范围,年降水量的差异不大,A项错误;由岩层弯曲形态可以判断,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质构造不存在差异,B项错误;图示为广西某地,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差异不大,C项错误。第4题,由材料“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可判断该地区地壳经历过两次间歇性抬升,A项正确;若该地区经历过持续性抬升或持续性沉降,就不会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B、D两项错误;若该地区经历过间歇性沉降,则该地地势间歇性降低,水位将会抬升,不会出现古河床沉积物,C项错误。 (2018·山东潍坊二模)同一时期在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示意某海底在连续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地质剖面。据此回答5~6题:

第四章 地下水向完整井的非稳定运动

第四章地下水向完整井的非稳定运动 一、填空题 1.泰斯公式的适用条件中含水层为____________的承压含水层;天然水力坡度近为_______;抽水井为______________,井流量为_________;水流为_____________。 2.在泰斯井流中,渗流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当时渗流速度就非常接近_________。 3.定降深井流公式反映了抽水期间井中水位___________,而井外水位_________,井流量随时间延续而___________的井流规律。 4.泰斯井流中没有“影响半径”这个概念,但通常取用“引用影响半径”,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5.潜水非稳定井流与承压井流比较,主要不同点有三点:⑴导水系数是__________;⑵当降深较大时___________不可忽略;⑶从含水层中抽出的水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 6.博尔顿第一模型主要是考虑了____________;第二模型主要考虑了_________。 7.第一越流系统是指不考虑__________和忽略____________的越流系统;第二越流系统是指考虑____________而不考虑____________的越流系统;第三越流系统是指考虑____________而忽略____________的越流系统。 8.将泰斯公式近似地应用于潜水井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当井流降深 S<0.1H 0(含水层初始厚度)时,公式形式为____________;当0.1H0<s<0.3H O 时, 公式形式为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根据Theis公式,降深S随井函数自变量u的增大而增大。() 2.当涌水量Q为定值时,Theis公式中的降深与井半径成正比。()3.经过一定的抽水时间之后,在一定的径距范围内,承压漏斗曲线平行地下降。()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计算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中,查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循环补给规律,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能为农业生产、水利规划提供科学根据,而且也能为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对象一般指浅层地下水,评价的重点是水量。多数地区以分析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淡水资源为主,有些地区对矿化度2~5g/L的微咸水及大于5g/L的咸水也进行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均衡法等。水均衡法建立在地下水各补给项、各排泄项和地下含水层蓄变量等区域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常用的计算方法,本章将主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布 地面以下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可以按照岩石空隙中含水的相对比例,以地下水面为界,划分为两个带:饱和带和包气带。在包气带,岩石的空隙空间一部分被水所占据,还有一部分为空气所占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带的上部界限,或者是饱和水面,或者覆盖着不透水层,其下部界限则为下伏透水层,如粘土层。 包气带(充气带)从地下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它通常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带: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管带。土壤水带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水和一些过路性质的重力水。中间带的水为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毛细管带内的水分含量随着距潜水面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毛细管带中,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水可以发生水平流动及垂直流动。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重力水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图5.1 地面以下水的分布

第三章地下水向河渠的稳定运动

第三章 地下水向河渠的稳定运动 一、填空题 1.当水流平行层面时,层状含水层的等效渗透系数为 ,各分层的水力坡度 为 ,水流垂直于岩层层面时,等效渗透系数为 ,各分层的水力坡 度。 2.等效含水层的单宽流量q与各分层单宽流量q i的关系:当水流平等界面时 ,当水流垂直于界面时 。 3.将 上的入渗补给量称为入渗强度。 4.在有垂直入渗补给的河渠间潜水含水层中,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 。 5.有入渗补给的河渠间含水层中,只要存在分水岭,且两河水位不相等时,则分水岭总是偏向 一侧。如果入渗补给强度W>0时则浸润曲线的形状为 ,当W<0时则为 ,当W=0时则为 。 6.双侧河渠引渗时,地下水的汇水点靠近河渠 一侧,汇水点处的地下水流速等 于 。 7.在河渠单侧引渗时,同一时刻不同断面处的引渗渗流速度 ,在起始断面x=0处的引渗渗流速度 ,其计算式为 ,随着远离河渠,则引渗渗流速 度 。 8.在河渠单侧引渗中,同一断面上的引渗渗流速度随时间的增大 ,当时间t→∞o 时,则引渗渗流速度 。 9.河渠单侧引渗时,同一断面上的引渗单宽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该断面上的引渗渗流速度的变化规律 。而同一时刻的引渗单宽流量最大值在 ,其单宽渗流量表达式为 。 二、判断选择题 1.可以把平行和垂直层面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直接类比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 2.平行和垂直层面的等效渗透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分层渗透系数的大小。( ) 3.对同一层状含水层来说,水平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大于垂直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 ) 4.当河渠间含水层无入渗补给,但有蒸发排泄(设其蒸发强度为ε)时,则计算任一断面的单宽流量公式只要将式:中的W用( )代替即可。 (1)ε;(2)0;(3)-ε;(4)ε+W 5.在有入渗补给,且存在分水岭的河渠间含水层中,已知左河水位标高为H1,右河水位标高为H2,两河间距为l,当H1>H2时,分水岭( );当H1=H2时,分水岭( )。

第二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及求解条件

第二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及求解 条件 一、填空题 1. 渗流连续方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地下水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2. 地下水运动基本微分方程实际上是地下水水量均衡方程,方程的左端表示单位时间内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入单元含水层内的净水量,右端表示单元含水层在单位时间内质量变化量。 3. 越流因素B越大,则说明弱透水层的厚度越大,其渗透系数越小,越流量就越小。 4. 单位面积(或单位柱体)含水层是指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等于含水层厚度柱体含水层。 5. 在渗流场中边界类型主要分为水头边界、流量边界以及混合边界。 二、判断题 1. 地下水连续方程和基本微分方程实际上都是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 潜水和承压水含水层的平面二维流基本微分方程都是反映单位面积含水层的水量均方程。(√ ) 3. 在潜水含水层中当忽略其弹性释放水量时,则所有描述潜水的非稳定流方程都与其稳定流方程相同。(×) 4. 越流因素B和越流系数σ都是描述越流能力的参数。(√) 5. 在实际计算中,如果边界上的流量和水头均已知,则该边界既可作为第一类边界,也可作为第二类边界处理。(√) 6. 凡是边界上存在着河渠或湖泊等地表水体时,都可以将该边界作为第一类边界处理。(×)

7. 同一时刻在潜水井流的观测孔中,测得的平均水位降深值总是大于该处潜水面的降深值。(√) 三、分析建模题 1. 一口井位于无限分布的均质、各向同性潜水含水层中,初始时刻潜水水位在水平不透水底板以上高度为H 0(x ,y ),试写出下列两种情况下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已知水流为二维非稳定流)。 (1)井的抽水量Q w 保持不变; 解:数学模型如下 t H K K Q y H H y x H H x W ??=-?? ????????+??????????μ;(x,y )∈D,t ≥0 ① H (x,y ,0)=H 0(x ,y );(x,y )∈D ,t=0 ② H (x,y ,t )|Γ1=H 0(x ,y );(x,y )∈Γ1,t>0 ③ W r Q n H T W π2- =??Γ;(x,y )∈Γw,t>0(Γw 为井壁) (2)井中水位H w 保持不变。 解:数学模型如下 t H K y H H y x H H x ??=??????????+??????????μ;(x,y )∈D,t ≥0 ① H (x,y ,0)=H 0(x ,y );(x,y )∈D ,t=0 ② H (x,y ,t )|Γ1=H 0(x ,y );(x,y )∈Γ1,t>0 ③ H (x,y ,t )|ΓW =H w ;(x,y )∈ΓW ,t>0(Γw 为井中) 2. 图2-1为某地供水水源地的平面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已知其开采强度为ε,试根据图示写出开采过程中地下水非稳定流的数学模型。

第四章地下水向完整井的稳定运动

第四章 地下水向完整井的稳定运动 一、填空题 1.根据揭露含水层的程度和进水条件,抽水井可分为 和 两类。 2.承压水井和潜水井是根据 来划分的。 3.从井中抽水时,水位降深在 处最大,而在 处最小。 4.对于潜水井,抽出的水量主要等于 。而对于承压水井,抽出的水量则等 于 。 5.对承压完整井来说,水位降深s是 的函数。而对承压不完整井,井流附近的水位降深s是 的函数。 6.对潜水井来说,测压管进水口处的水头 测压管所在地的潜水位。 7.填砾的承压完整抽水井,其井管外面的测压水头要 井管里面的测压水头。 8.有效井的半径是指 。 9.地下水向承压水井稳定运动的特点是:流线为指向 ;等水头面 为 ;各断面流量 。 10.实践证明,随着抽水井水位降深的增加,水跃值 ;而随着抽水井井径的增大,水跃值 。 11.由于裘布依公式没有考虑渗出面的存在,所以,仅当 时,用裘布依公式计算的浸润曲线才是准确的。 12.影响半径R是指 ,而引用影响半径R0是指 。 13.对有侧向补给的含水层,引用影响半径是 ;而对无限含水层,引用影响半径则 是 。 14.在承压含水层中进行稳定流抽水时,通过距井轴不同距离的过水断面上流量 ,且都属 于 。 二、判断选择题 1.在下有过滤器的承压含水层中抽水时,井壁内外水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井损的缘故。( ) 2.凡是存在井损的抽水井也就必定存在水跃。( ) 3.在无限含水层中,当含水层的导水系数相同时,开采同样多的水在承压含水层中形成的降落漏斗体积要比潜水含水层大。( ) 4.抽水井附近渗透性的增大会导致井中及其附近的水位降深也随之增大。( ) 5.在过滤器周围填砾的抽水井,其水位降深要小于相同条件下未填砾抽水井的水位降深。( ) 6.只要给定边界水头和井内水头,就可以确定抽水井附近的水头分布,而不管渗透系数和抽水量的大小如何。( ) 7.在无限含水层中,随着抽水时间的持续,降落漏斗不断向外扩展,引用影响半径是随时间而改变的变数。( ) 8.无论是潜水井还是承压水井都可以产生水跃。( ) 9.在无补给的无限含水层中抽水时,水位永远达不到稳定。( )

第二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渗流连续方程是 现。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在地下水运动中的具体表 。
2.试写出在忽略含水层骨架压缩情况下的地下水连续方程 3.地下水运动基本微分方程实际上是 时间内从 层在单位时间 方向和 。 、
方程,方程的左端表示单位
方向进入单元含水层的净水量, 右端表示单元含水
4.地下水平面二维、三维流基本微分方向的数学意义分别表示渗流区内 的渗流规律, 它们的物理意义分别表示任一 5.裘布依假设的要点是 直的,流线 体含水层。 7.贮水率的物理意义是:当水头 中由于水 是 ,后者是 ,以及介质骨架的 ,二是释放出 水量。 、 以及 。 时,从 ,而释放(贮存)的 含水层 水 不同,前者 以及没有 。 ,高等于 柱 的水量均衡方程。 是铅 ,实际上意味着
6.单位面积(或单位柱体)含水层是指
量。贮水系数与贮水率比较,主要差别有两点:一是含水层 水量,后者则完全是 二、判断题 1.对含水层来说其压缩性主要表现在空隙和水的压缩上。( 2.贮水率 μt=ρg (α+nβ)也适用于潜水含水层。( 3.贮水率只用于三维流微分方程。( ) )
不同,前者有疏干重力水和弹性
8.在渗流场中边界类型主要分为

4.贮水系数既适用承压含水层,也适用于潜水含水层。( ( ) 6.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就是贮水系数。( )

5.在一定条件下,含水层的给水度可以是时间的函数,也可以是一个常数。
7.在其它条件相同而只是岩性不同的两个潜水含水层中。在补给期时,给水 度 μ 大,水位上升大,μ 小,水位上升小,在蒸发期时,μ 大,水位下降大,μ 小,水位下降小。( )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壳运动规律专项训练

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有一处干热河谷,其河畔分布着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每当晒盐季节,当地纳西族妇女会打开河畔的盐井围栏的活动门,从盐井中取出卤水(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置于盐田晒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下图为澜沧江河畔盐田位置及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盐田晒盐的旺季与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分别是( ) A.1~3月4~6月B.4~6月7~9月 C.7~9月10~12月D.10~12月1~3月 2.该盐田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其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 A.现代盐湖广泛发育B.干热气候有利于盐矿形成 C.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D.地质构造便于盐井卤水形成 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4.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

A.向斜 B.背斜 C.地堑 D.地垒 6.该区域主要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C.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 D.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 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 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 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 8.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9~10题。 9.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地下水动力学

◆考试大纲模版: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下水动力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地下水动力学 100% (二)题型比例 填空题和判断对错题约40% 分析作图题约20% 计算题约40% 二、其他

地下水动力学 一、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考试内容 1、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概念:渗流与典型体元;渗流的运动要素;孔(空)隙平均流速(地下 水实际流速)与渗透流速(达西流速);压强水头和水力坡度。 2、渗流基本定律:线性渗流定律及渗透系数;线性渗流定律;各向异性岩层中地下水的 运动规律;地下水通过非均质岩层突变界面的折射现象。 3、流网:各向同性岩层地下水的流网特征;各向异性岩层地下水的流网特征。 重难提示 典型体元的概念和地下水运动基本定律;流网的应用。 考试要求 掌握渗流基本概念、流网的特征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详细叙述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所遵循的基本定律-达西定律。掌握典型体元、非均质各向异性、非均质各向同性、均质各向异性、均质各向同性的概念,正确区分地下水质点实际流速、空隙平均流速和渗透流速。 二、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考试内容 渗流连续性方程;水和多孔介质的压缩性;渗流基本微分方程基本形式和各种条件下(非均质各向异性、非均质各向同性、均质各向异性、均质各向同性、非稳定流、稳定流)的基本微分方程;潜水流动的布西涅斯克微分方程:裘布依假定,布西涅斯克微分方程;定解条件及数学模型。 重难提示

重点掌握地下水弹性储存的含义,理解弹性给水度的定义;了解地下水三维流动基本微分方程的基本形式以及几种简单条件下的流动微分方程。掌握裘布依假定的内涵。 考试要求 重点理解地下水弹性储存的含义,掌握弹性释水系数和重力给水度的概念;掌握渗流的连续性方程,潜水、承压水和越流含水层中地下水非稳定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的推导过程;熟悉定解条件,并能够正确建立数学模型。要求在此理解地下水非稳定运动基本微分方程形式的基础上,掌握如何在水文地质实体概化为水文地质模型后,建立与水文地质模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方法。 三、地下水向河渠的运动 考试内容 主要有均质和非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向河渠的稳定运动。 1、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向河渠的运动: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向河渠一维稳定流动;无入渗 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向河渠二维稳定运动;隔水底板水平的潜水运动;隔水底板倾斜的潜水运动;均匀稳定入渗的潜水向河渠二维稳定运动。 2、非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向河渠的运动:分段法;等效厚度法;吉林斯基势函数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无入渗潜水含水层中隔水底板水平时地下水向河渠二维稳定运动;均匀稳定入渗的潜水向河渠二维稳定运动;灵活运用分段法和等效厚度法求解非均质问题。 考试要求 总结各种简单条件下地下水向河渠运动的流量方程(承压、无压、底板水平或倾斜、无入渗或有入渗)。对于均质问题,要求理解各种条件下流量方程和水头线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无入渗承压和无压含水层中隔水底板水平时地下水向河渠二维稳定运动条件下的流量方程和水头线特征;掌握存在均匀稳定入渗的潜水向河渠二维稳定运动时的流量方程,学会运用简单解析公式求解河间地段实际问题。对于非均质问题,掌握分段法和等效厚度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