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阅读”于“数学”发展数学阅读能力

融“阅读”于“数学”发展数学阅读能力
融“阅读”于“数学”发展数学阅读能力

融“阅读”于“数学”发展数学阅读能力

【摘要】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以教学片断剖析为载体,着重从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愿读、掌握阅读策略让学生会读、丰富阅读内容让学生乐读三个方面入手展开阐述。

【关键词】数学阅读;激发兴趣;阅读能力;现象

一、为何数学课堂阅读现象寥寥无几

调查发现数学课堂阅读几乎为零。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大障碍。为了将数学阅读真正请进课堂,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吃中段”――传统数学教学经验的荼毒

研读数学教材普遍被认为是教师的事情,学生只要听懂课就行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吃中段”的数学教学。即教师事先把数学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将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

(二)“画地为牢”――家长固有思维定势的影响

笔者发现目前学生使用的数学书籍几乎全是习题式的。在他们看来,数学只要会解题就可以了,哪来的数学阅读?

(三)“耳濡目染”――学生依样画葫芦自害

鉴于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相当多的学生一般从来不阅读

数学内容,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情。即便教师布置了阅读数学书籍的任务,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式地草草而过,读不出书中的要点,读不出发生问题的症结,读不出字里行间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自己的独到体会和创新见解。

题1:古希腊人心目中最理想、最完全的数恰好由这个数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比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去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是最理想、最完全的数。这样的数被叫做“完全数”。

下面哪些数是“完全数”,请在该数的括号后打“√”。

12()

28()

36()

题2:下面是2001年6月13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情况统计图,从图中你还可以知道什么?

在答题的100个学生中,题1正确率仅有55%,许多学生表示对于题1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就是阅读能力弱,24%的学生表示看不懂题目中的数学表达,18%的学生表示不会应用阅读到的数学意义进行数学应用。在题2的解答中,许多学生在审读统计图后,获得“我知道了太原空气质量最差,厦门的空气质量最好”“杭州的空气质量是良好等级”等表面信息,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在表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统计推断与决策。

(四)“溯本追源”――重拾被遗忘的学习材料

教材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教师及家长只有重视以教材为核心的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才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理念。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愿读

(一)搭建平台,创造阅读的机会

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主要有课堂和课外。课堂全被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所占用,学生很少有机会阅读;课外时间则全被大量的试卷、讲义、练习所覆盖。因此教师要留出时间,可以每周开设一节数学阅读课,每天腾出20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数学阅读的教学,给学生阅读的机会。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的渴求度

在学生开始数学阅读前,教师要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变机械阅读为意义阅读。

1. 障碍性情境:是需要通过阅读克服一种现实困难为标志的。其中的障碍可以是数学认知方面的,也可以是数学表达方面的:不能解释问题的解法和答案,不能表达准确的数学观点……

2. 冲突性情境: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激起学生的阅读需求。

3. 趣味性情景:通过情境创设,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全身心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三、指导阅读策略,让学生会读

(一)咬文嚼字,反复阅读

学生在反复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关键词,反复推敲,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1. 概念阅读要点

阅读数学概念时一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二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三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的范围。

2. 定理阅读要点

阅读数学定理时,一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二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三要注意联系类似的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四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和引申。

3. 公式阅读要点

阅读数学公式时一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倒公式;二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三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4. 例题阅读要点

阅读数学例题时,一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二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三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努力去探索新的解题途径。

(二)巧用空白,手脑并用

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程。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运算证明常常省略。阅读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并归纳总结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促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效率。(三)质疑问难,比较阅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阅读中,让学生在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问题,相互协作中解决问题;阅读后,让学生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把知识内化,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丰富阅读材料,让学生乐读

(一)根本在于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

数学课本中,有许多阅读材料,如例题的阅读,概念、公式的阅读,习题的阅读等,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另外,新课程一般设计有“读一读”“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些内容和学生所学知识紧密相连。在教学中,

教师应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涉猎知识,提高能力。

(二)发展在于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

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宽知识。那么,我们可以有计划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丰富的数学课外材料――学习辅导书、小学生数学报、数学科普书籍、数学童话与故事、报纸上随手拈来的一段新闻报道,网页上趣味盎然的卡通等等。

祥柏先生所著的《数学与文史》一书中有一篇名为“成语算式”的文章,通过算式反应成一个数学关系,如下所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事无成)

3 - 2 = 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各有千秋)

10 ×100 = 1000

(三顾茅庐)+(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3 + 6 = 9

(三)促进在于强化生发材料的阅读

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做的数学读书笔记,数学日记,数学问题丰富的尝试思路,错题集萃等数学思考成果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交流阅读,从中学会了关注、理解、整理他人的学习思路,为己所用。比如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数学阅读中的收获来交流分享阅读。

(四)先进在于引入网络材料的阅读

教师可以运用学校网和互联网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数学阅读。教师先查找好相关的数学网站,搜集有益的数学阅读材料,方便学生阅读。组建班级QQ群或利飞信等群发自己编辑的“每日数学QQ报/手机报”来引导阅读。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阅读学习的内容和环节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去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学伟.小议数学教学中的阅读问题[J].中国教育报,2010(10).

[2]李毓佩.有兴趣数学才好玩儿[J].中国教育报,2004(02).

[3]杨洪萍,喻平.数学语言对数学阅读的影响研究[J].数学通报,2010(09).

[4]郑秀忠.巧用空白增强数学阅读效果[J].福建教育,2007(12).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_课题研究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_课题研究 数学阅读能力就是指导学生能够理解课本中的定义、性质、法则等基本概念,能正确的读懂例题、理解例题的思路,能正确的辨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独立、主动的阅读课外有关数学知识的报刊书籍,扩大知识面。 一、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数学课上,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尤其是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学习后、教师更要通过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介绍学习数学的方法,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在练习中检查看、读、思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掌握读书大致步骤以及如何使用工具书等,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读书要求:咬文嚼字理解含义;做阅读符号,写出批注;辨析概念,区别异同;集中提问,分组议论;布置预习检查评议。形成对学生阅读情况系统有序的督促,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指导读,引导学生读书入门。 加强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初步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正小数、负小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第一堂新授课时,考虑到与这个单元衔接的知识是正、负整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这两个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在学习方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学生阅读起来应该困难不多,所以可以布置以下阅读提纲:①、什么叫正小数?②、什么叫负小数?③、正、负小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与正、负整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异同?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新旧知识联系。经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较快的掌握正、负小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二)、课上研究深入读,帮助学生读书入门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使他们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和具有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的检查学生课前的阅读情况,根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适时的设置一些容易混易错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待他们暴露出各种问题后再让他们阅读有关课本内容,进行议论评判,使他们对课本中的数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后,为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有关几何知识的含义,我采取了读读、想想、划划、辩辩、议议的方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正确、全面。我的教法是先出示三句话:①、正方形、长方形、菱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接着出示三个问题:让学生想想、划划、议议:a、这三句话你认为那几个词是关键词?b、特殊的含义是什么?(它包含了平行四边形的一切特征)反过来说行不行?c、完全相同的含义是什么?画画图说明一下,必须完全相同。(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省去等底等高行不行?为什么?整堂课上围绕对概念的理解与区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阅读例题、充分发表意见,师生归纳后再回到数学课本上。这样,学生对所学的几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全面,而且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精练也有了体会,做练习时错误率就较低。三、导学生形成数学阅读的技巧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溪口中学汪璇瑄张仁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有“读书破万卷”、“开卷有益”等等,由此可见“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但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片面的。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很快的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都是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直接关系的。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1.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境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更是提倡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长大成人后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自学才能进一步吸取知识,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要自学的前提必须要学会阅读,利用当今各种媒体书本,报纸,网络等等都是探求知识的渠道,这些媒介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2.阅读可以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阅读材料,而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说考试要求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各不相同,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都不会去看的。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七年级上的阅读内容《与水有关的数字》,《数学符号》,《生活中的数字》等,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优生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里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部分数学特别有悟性的学生,于是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显的格外重要,这样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方便他们去自我提高。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科书的充分发挥。

《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18-02-08 一、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更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包办”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社会数学化”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产品说明书”、“股市分析”都需要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中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导航”。 理论意义: 1、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2、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只要掌握住了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材具有创新的精神,有创造性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在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教师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有责任也有义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创新能力所产生的新认识、新事物,不但具有“新颖”和“独特”的特点,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有价值的成果。在数学发展史上许多有创造性的重大成就对其它学科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都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让学生理解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解决的彻底程度,体现了深层次水平上的美。如在讲解反函数概念时,学生学会了利用“函数f(x)的反函数记为y=f—1(x)”,并有“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的结论,但当题目条件中出现了“函数y=f—1(x)+1的图像经过点(1,2)”的时候,很多学生也不假思索地将其转化为“则函数y=f(x+1)的图像必经过点(2,1)”这一错误结论。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中存在着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认为“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的结论,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在反函数概念上认识不够深刻。 二、教会学生掌握问题的关键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摒弃问题的细枝末节,把决定问题本质特征的地方找出来。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好比亮起了一盏指路灯,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思索——猜想——发现——证明,通常都能找到新的线索和结论,也是形成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例: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3倍,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换,得到的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36,求原来的这个两位数。 解: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十位数字是Y,那么 解以上两个方程可得X=6,Y=2,所以原来的两位数是26。提醒学生注意: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交换后所得的新的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有一个规律,启发学生去思考。这样一来,必然会触发肯动脑筋的学生去探索,去挖掘、找规律,去验证。如: 83—38=45=9×5,76—67=9=9×1, 52—25=27=9×3,︱27—72︱=45=9×5,……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 指导学生猜想:任何一个两位数,把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的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的差的绝对值都是9的倍数。 三、多种思路,多种变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 —2(m+1)x+4m(m—2)=0,⑴当m 为何值时,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⑵当m为何值时,二次函数y=mx2—2(m+1)x+4m(m—2)在实数范围内可以分解?⑶当m为何值时,二次函数y=mx2—2(m+1)x+4m(m—2)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一谈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语文、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数学化,仅具有文科阅读能力已明显不够,比如他们有时会看不懂某些电子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行期……表明在现代社会中要求人们具有文科阅读能力为基础外,还包括要具备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而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

学的特点及教育功能,认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特点 1.语言抽象,内涵丰富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也是一门语言。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简洁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2。逻辑严密,思维严谨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摘要: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 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 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在计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往往在理解 题意上被“绊倒”。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本文将试作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训练低年级学生应用题文字题 所谓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 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在计 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当他们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 如低年级学生读“直接计算2和3两个数的和”时,他们会准确无误地完成; 而把它们放在文字题或应用题中,如“2和3的和是多少”或“树上原来有2只小鸟、3只大鸟,树上有鸟多少只”,他们就不知道怎样去完成。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语 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的文字说明都不能准确地理解。 如在四年级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甲车间生产了三天,每天生产15台电视, 乙车间前两天各生产了16台,请问第三天至少要生产多少台才能超过甲车间?” 好多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至少……才能超过”、“前两天各生产了……”而出现了错误。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 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一、提高阅读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由之路,要提高 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使 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 如可以经常对学生讲一些关于“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的故事,树立读书的榜样;也 可以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刺激; 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摘录展示等活动,这 样既可检测阅读情况又可激励学生。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供阅读机会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训练纳入数学课堂 教学的基本环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 演示题一般都是老师自行朗读,边朗读边列式或计算,其实这是训练学生自行阅 读的最好机会。于是我们就将老师的演示题改为学生读,一人读,二人读……一直到读正确为止。这时的读,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这种机会也很多,几 乎每节课都有,若把这些机会让给学生了,学生读的机会也就多了,读的训练自 然也就得到了落实。 三、进行学法指导,教给阅读方法 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科学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 书要眼到、心到、手到,根据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学会粗读、细读、精读与研读。 读书指导要有步骤地进行。 低年级学生可提供教师编写的提纲向学生进行阅读的示范。如阅读应用题怎 么抓重点词、怎样停顿,读文字题时怎样读准数字和处理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都要一一准确示范,让学生从中悟出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质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归纳整理阅读要点,并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评价、交流与对话,可

浅谈重点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重点小学数学自学能 力的培养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浅谈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油城学校章玉花 玉门市教育局95号文件明确规定九月、十月对学生要进行自学训练。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为此我在学生自学的培养上有几点认识与大家斟酌。 一、激发自学动机,提高自学兴趣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让学生战胜自我,投入进去,坚持到底,争取成功。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我介绍了曾被人称“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着名数学大师华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 教师还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大力宣传倡导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学,让他们产生自学的愿望,以便形成正确的自学动机。 二、进行自学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石狮市蚶江洪窟小学蔡燕燕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分析、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从而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颖有趣,富有趣味性、启发性。 例如: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学生们想到了家里的冰箱、音箱等的形状是长方体的,玩过的积木是正方体的,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学百以内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数一数校园中有多少棵石榴树?班里共有多少名学生?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二、分类指导,理清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使学生做到会阅读。 指导阅读,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数学书需要重点读、精读、巧读相互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计算过程应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应用题则需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这样有机结合,分类指导,使学生懂得何时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距离小课题开题已经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所以使得小课题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多少有些被动,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使得各项工作按照计划如期进行。现将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汇报。 (一)理论学习 在我县召开的小课题开题报告会上,我作为名小课题负责人,在会上做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演讲。最后由评议专家做了点评,点评使我认识到自己设计的方案的不足,会后及时作了修改和调整。 这段时间我组成员对《新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研究》、《中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书籍认真阅读,同时要求每位老师做好学习笔记。转变教师的思想,转变教师的旧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促使本项研究顺利实施。 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县五中举办的中学数学解题研讨会,会议期间除了学习相关理论外,还向其他老师请教有关小课题研究方面的问题,并得到了他们的建议和指导,我感觉受益匪浅。 此外,我在网上也查阅了前人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从中吸取了一些好的经验。并关注同课题的其他同行的研究动态。时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具体实施 日我组制定了《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20道题,在我校三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A、B、C三个不同层次的班各一个,每班随机抽取2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我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日对研究的两个班进行了第一次考试,对研究的两个班进行了第二次考试,并对两次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的效果更加显著,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包括读教材,读教辅,读报纸杂志。并指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做使学生养成了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开展每章的知识体系总结和评比,并将评比成绩作为学分认定的平时成绩,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而个性的知识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体现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体现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作为教师应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要实现这一新的育人目标,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参与到知识发现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和能力。为此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做到以下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1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想培育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就拿教材而言,教师不能把教材当成一成不变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具体认识特点、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和有选择地利用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但其指导思想不能变,那就是有利于“双基”的掌握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的使教学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过程,着眼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新知识和归纳总结新方法、新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如:在探究式教学方式中,可先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再由学生通过画图、测量、判断、找规律、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有学生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叠一叠,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地感悟、体验、尝试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着成功后带来的乐趣。实践证明,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2 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2.1 创设平等情境。课堂是师生间情感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过程,而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不仅要求教师由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应以自己的良好个性,积极向上的情感感染学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样,学生才能敞开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显示灵性,展现个性,在探究问题、合

论文《浅谈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其次,试着看懂例题 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第三,寻找生活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

探析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探析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徐志平 (浙江金华市第一中学 321000) [ 摘要 ]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阅读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特点;数学阅读的具有教育功能;要重点研究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 关键词 ] :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我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课堂上经常会提问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与性质,比如函数的导数定义、立体几何中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等,结果往往是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表述不到位,包括班里的数学尖子生。这种情况在其他同行所教的班里也存在,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已经把教材内容进行了提炼,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而大部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印象不深,时间一长容易忘记,这样也就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学化,学生不具备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高考中的新亮点,如2005年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上海卷第12题,北京卷第20题,辽宁卷第20题,浙江卷第19题等等,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已将数学阅读设定为专题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一谈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语文、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数学化,仅具有文科阅读能力已明显不够,比如他们有时会看不懂某些电子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行期……表明在现代社会中要求人们具有文科阅读能力为基础外,还包括要具备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而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f12562095.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作者:刘丽峰 来源:《科教新报》2019年第31期 摘要:阅读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数学阅读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教师指导阅读方法:在愉悦的氛围中阅读;带着疑惑去阅读;在辨析中阅读;继而在阅读中思考,使学生领悟数学语言的内涵,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阅读 ;特点指导方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技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阅读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之一,通过数学阅读,使学生领悟数学语言的内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一、数学阅读的特点 数学阅读与普通阅读一样需要认读、分析理解、掌握阅读技巧等,还具有自身的特点:(1)数学材料主要由数学语言组成,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阅读中常常需要将这三种语言转换运用;(2)数学材料严谨、简练,一字之差,就会谬以千里;(3)数学材料抽象,呈现的大都是规律、性质、定理。 二、数学阅读的指导方法 1.在愉悦的氛围中阅读。教师充分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创办高、中、低段数学阅读材料集,学生收集数学读物、报刊,办数学手抄报等。每周开设一节数学阅读课,每天午读20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数学阅读,课后的每日一读,家校共同创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真实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 2. 在质疑中阅读。“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阅读数学课本时,学生走马灯似的浏览,并没有真正读懂。教师适时“设疑”,帮助学生解惑,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问:为什么要“在除法里”?“同时乘或除以”怎样理解?一定要是“相同的数”吗?“0除外”是在强调什么?通 过质疑、追问,加深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潜移默化中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提取关键词,多问“为什么”,久而久之,思考问题愈加周密。 3.在辨析中阅读。有辨析才有深刻地认知,数学材料既有同类题型的横向比较,也有同一知识体系的纵向比较。比如:“增加5倍”是比原来的数多了5倍;“增加到5倍”是在原有1倍的基础上多4倍;又如:画三角形的高与画垂线有什么不同?通过阅读比较得出高是垂线上顶点 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在重、难点处辨析点拨,学生才能有效获取新知,增强学习信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内容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数学阅读是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有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这样两句话:“题目没看清楚”,“意思理解错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差所造成的。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也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不仅我们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的意识,还要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认识到数学阅读是提高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连题目意思都看不懂,你即使有再过硬的计算能力也不行。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是使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愿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主动进行学习。而数学课本是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的,学生阅读时不会像读小说、故事之类书那样轻松、感兴趣。因此千万不能强硬的要求学生去读,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情境,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典故、趣事、名题、趣题等,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关数学方面的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用这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在学生阅读之前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也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阅读、认真地思考,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做好阅读示范,训练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产生了阅读兴趣是阅读的头一步,但究竟如何去阅读数学课本,对学生来说还是很茫然的。为此我们教师应该教会他们怎样去阅读,教给其阅读要领,先读通句子,再由表及里,读透读懂,养成“阅读加思维”的读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循序渐进,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问题”的习惯。 古人说:“学贵有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因此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的同时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阅读“切割线定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掌握主要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案例反思探析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案例反思探析 摘要:阅读教学可以促进数学教学优质发展,在思辨能力较强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认知情况、小学数学特征和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需求。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过程中主要考虑教师教育理念、授课类型、小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校整体教学氛围等因素。因此,数学阅读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从教师、教学计划和小学生等三个方面安排,促进小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1教学案例 观摩了小学四年级丁老师的一节数学教学,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例五:已知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定义和关系。教学过程,由学生齐读后发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数学信息并通过数量关系式计算得出结果。全班学生齐读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教师带读书本上的定义: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作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作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作时间。 2案例反思 本节课选《三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时为第三课时,主要通过体现实际生活应用习题案例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数学公式。应用题案例以数学语言叙述,需要小学生通过阅读摄取信息。整节课,授课教师很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一复习回顾知识是让学生回忆背诵数学公式并复述的方式。二教学应用题型,首先让全体学生读题目找信息,即是让学生找到解题关键、找到条件,全体同学齐读后,个别同学汇报信息。三通过对关键信息的解读来学习新的知识点,再让学生读定义。四让学生读数量关系式,熟读会背诵。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方法地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加深学生运用正确的数理逻辑的体验。 3数学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是获取、加工材料,摄取信息的过程,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透过数学现象看本质,根据条件得出结论等逻辑推理的过程即理解。阅读是自我学习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朗格朗的终身学习教育需要通过学会阅读来实现。解决数学应用到生活实际问题离不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分为浅阅读和深读两种。浅阅读停留在浅见的、浅显的层面上,而深读则是需要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发现数学信息、探求数学问题。数学阅读就是通过数学文本获取数理知识、理解数量关系、感知空间结构变化的过程。数学阅读教学,即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于文本获取数学信息的智育活动。 4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学理分析 很多小学生由于数学阅读意识还没有形成、数学阅读习惯还未培养,未能掌握良好的数学阅读方法。对于应用题的信息看不懂题目条件、看不出逻辑关系,这些都说明部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同时,很多教师对数学阅读教学没有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呈现“为了解题而解题”,的现象。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学理分析。其一,从认知情况分析来看,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发展。其思维主要呈现出具体性和形象性等特点,求知欲强烈,受学习经验和内容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还不够强,学习方法方面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学习习惯还处于塑型时期。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其二,从小学数学特点方面来看,小学数学主要包含了数的认识,数的关系,简单的图形问题等,让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基本的初步认知,教学内容和方式贴近生活,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但表达数学语言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方式大多选择直观教学,教学选取简单的、联系学生已有经验的内容,数学知识大多需要详细的文字解释。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批改作业时,常常听到老师讲:“唉,这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什么原因呢? 一、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追问数学阅读的本义。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出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因此,老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活动,这可以使老师对阅读的本质有更为深切的了解。阅读实质上是阅读主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并重组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最后将所获信息作用于主体已有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将文字语言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数学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①对已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在阅读的新情景中的重现;②对新情景中的数学语句进行分解和组合;③对新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的理解和记忆;④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的知识加以整合。 三、探寻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