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考试试卷 基础理论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考试试卷基础理论

(时间:120分钟)

考试说明

1.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笔试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此试题为基础理论测试,内容涵盖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理论。

2.试题包括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和论述五类题型,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4.全部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试卷上,并保持字迹清晰。

5.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听从主考的指挥。

一、填空(25分,每空1分。)

1.钟梫《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一文中特别提到了“___________”和“课内课外相结合”

的实践性原则。

2.20世纪9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层面的应用研究有了新的发展。这一阶段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教学原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

3.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___________、话语能力和___________。

4.对外汉语教学范围内的文化教学内容包括___________、基本的中国国情和___________。

5.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听说法强调以___________为主要训练方式。

6.人类的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部分,其一是以待定的参数形式出现的语言原则,称为

___________。

7.第二语言习得有一个自身的进展轨迹,是按其___________所规定的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

行处理,因此,教师无法完全控制学习者对输入语言的内化过程。

8.克拉申认为通过___________获得的语言不能用来自然地表达思想,在交际中流利地运用

第二语言只能靠___________。

9.幼儿在没有足够能力讲话的那段时间,通过听,对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进行加工、整理,这

段时间被称为___________。

10.学习策略大体上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11.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和目的语社团的热爱而引起的学习动机是___________。

12.中国传统文化强调___________,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要协调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13.汉代的___________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揉阴阳五行、道、法诸家学说,建立起一个以

___________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支柱。

14.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提出一切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的___________的主张。

15.儒学在清代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归向经学,注重训诂和考据,被称为___________,代表

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利用来自权威的思想的推理方式是___________。

17.在时间观上,大多数西方文化充分意识到过去、现在、将来,将重点放在将来,这属于

___________时间观,而佛教徒认为历史循环式的发展,属于___________时间观。

二、单项选择(20分,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的是()。

A.教学目的

B.理论基础

C.教学性质

D.教学环境

2.下列选项不属于任务大纲的特点的是()。

A.以语言结构为中心

B.注重交际目的

C.刺激教学过程

D.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以下教学法强调用母语进行教学的是()。

A.阅读法

B.语法翻译法

C.自然法

D.听说法

4.下列对外汉语教材中属分科型的是()。

A.《实用汉语课本》

B.《汉语教科书》

C.《基础汉语课本》

D.《初级汉语课本》

5.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先天条件和素质而进行的测试是()。

A. 学能测试

B.诊断测试

C. 水平测试

D.成绩测试

6.团体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7.以对比分析假说为理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是()。

A.暗示法

B.听说法

C.全身反应法

D.阅读法

8.文化适应假说由()最先提出。

A.拉多

B.科德

C.弗赖斯

D.舒曼

9.西方语言中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动词“时”的概念,在汉语中本来没有,但西方学生学习汉语时仍时常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

A. 阻碍性干扰

B.目的语泛化

C. 介入性干扰

D.化石化

10.对比分析弱势说比强势说合理的方面在于()。

A.主张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

B.主张中介语和目的语的对比

C.通过对比预测学习者的难点

D.通过对比说明学习者产生错误的原因

11. 汉语学习者常常说出“我刚回来了。”这样的句子,其产生偏误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母语负迁移

B.目的语规则泛化

C.学习策略的影响

D.交际策略的影响

12.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指的是()。

A.2岁以前

B.5岁以前

C.7岁以前

D.12岁以前

13.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动机说法正确的是()。

A.外部动机不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B.兰伯特和加德纳区分了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C.对动机的分析应考虑学习者的愿望、态度和努力程度。

D.如果学习者没有融合性动机就很难成功习得语言。

14.下列属于“四书”的是()。

A.《礼记》

B. 《大学》

C.《春秋》

D. 《易经》

15.先秦法家集大成者是()。

A.商鞅

B.慎到

C.韩非子

D.申不害

16.张角创立的道教教派是()。

A.太平道

B.天师道

C.全真教

D.茅山教

17.古代最隆重的祭祀仪式是()。

A.祭天

B.封禅

C.祭祖

D.祭孔

18.以下属于隐型文化的是()。

A. 语言

B.文学

C.饮食

D.交际模式

19.文化的核心是()。

A.民族性格

B.世界观

C.价值观

D.思维方式

20.()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现形式。

A.语构文化

B.语义文化

C.语法文化

D.语用文化

三、多项选择(15分,每题1分。每题有一项以上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是()。

A. 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B. 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C. 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提高文化素养。

D. 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

A.哲学

B.对外汉语语言学

C.文化学

D.社会学

3.智力包括()等基本心理因素。

A.观察力

B.注意力

C.记忆力

D.想象力

4.通常所说的“言语交际技能”是指()。

A. 言语的得体性

B.话语规则

C.学习策略

D.交际策略

5.增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应该做到()。

A.使教材内容稚化

B.增加学习者所关注的话题

C.练习方式避免单一化

D.内容切合学习者的生活和交际

6.学习与习得的区别在于()。

A. 是否在目的语环境下进行

B.学习者注意力是否在语言的意义

C. 目的性是否明确

D.是否有大纲和教材

7.关于中介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语言学习者也有中介语。

B.中介语有其自身的规律。

C.学习者的中介语不会消失。

D.中介语的偏误会重现,也会僵化。

8. 语言学能测验,主要考察的能力包括()。

A.归纳能力

B. 语言保持能力

C. 语言编码能力

D.语法敏感性

9. 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主要有()。

A.重复

B.回避

C. 语言转换

D.委婉

10.中国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的“五伦”包括()。

A.君臣

B.朋友

C.夫妻

D.兄弟

11. 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方面强调的是()。

A.内圣外王

B.三纲五常

C. 经世致用

D.实事求是

12.孔子的政治思想为()。

A.无为

B.正名

C. 立信

D.仁政

13.按“文化”的内容可以分为()。

A.观念文化

B.制度文化

C.物质文化

D.精神文化

14.关于“交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交际都是有意识的。

B.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C.信息交流是一种编码和译码的心理活动。

D.交际受社会中众多因素的影响。

15.价值观的特点有()。

A.易改变

B.民族性

C.阶级性

D.排外性

四、名词解释(16分,每题4分。)

1.效标关联效度

2.场依存性

3.今文经

4.民族中心主义

五、论述(24分,每题8分。)

1.请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2.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可避免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学习者的偏误?

3.请客观评价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和弊端。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考试试卷基础理论

参考答案

一、填空(25分,每空1分。)

1.精讲多练

2.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3. 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

4. 汉语的文化因素文化背景知识

5.句型操练

6.普遍语法

7.内在大纲

8.学习习得

9.沉默期

10.认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

11.内在动机

12.天人合一

13.董仲舒天人感应

14.知行合一

15.朴学顾炎武黄宗羲(或王夫之、颜元)

16.直觉推理法

17.直线环形

二、单项选择(20分,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5 D A B D A 6-10 C B D C D 11-15 B D C B C 16-20 A B D C B

三、多项选择(15分,每题1分。每题有一项以上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1.ABCD

2.ACD

3.ABCD

4.ABD

5.BCD

6.BCD

7.BD

8.ACD

9.BC 10.ABCD 11.CD

12.BC

13.ABC 14.BCD 15.BC

四、名词解释(16分,每题4分。)

1.效标关联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指确定一种能反映测试效度的参照标准,然后考察某一考试与该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这种效度标准通常是其他效度高的考试,尤其是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也可能是受试者的平时成绩或能力表现,甚至是教师所做的等级评定等。

2.场依存性

场依存性是易于感知事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场依存性的学习者长于在自然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他们关心别人,善于与人交往,因而易于在交际过程中潜意识地习得语言。

3.今文经

汉武帝时期的经书,大都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到汉代才用当时流行的隶体文字书写而成,因此称为“今文经”。

4.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群体中心主义是指某个民族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把本民族的文化当作对待其他民族的参照系,以自己的文化标准衡量其他民族的行为,并把自己与其他文化隔离开来。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文化、任何群体的成员都常常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民族/群体中心主义。

五、论述(24分,每题8分。)

1.请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答: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其特点为: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不是让已具备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分析并

纠正学习者的错误。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

(6)集中、强化的教学——相对来说,课程较为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较快,班的规模较小。

2.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可避免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学习者的偏误?

答:(1)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有的现象,是正常的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学习者正是通过不断地客服偏误学会语言的。教师对学生语言偏误,既无须视为大敌,也不应过分挑剔;重要的是鼓励学习者积极进行语言交际,不要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大胆地运用语言。另一方面,强调偏误的不可避免性和它对认识习得过程的意义,强调实事求是地评价偏误对交际的影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习者的偏误可以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根据中介语理论,并非所有的偏误都会自行消失,有些偏误可能产生僵化的现象,因此教师纠正学习者的偏误能加速中介语的发展,促进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

(2)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地模仿、记忆和运用并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

(3)纠正学习者的偏误,既不能采取部分青红皂白有错必究的机械态度,也不能采取能不纠就不纠的过分宽容态度,而是首先要对偏误的性质进行分析:是整体性偏误还是局部性偏误;是理解的偏误还是表达的偏误,是口语中的偏误还是书面语的偏误,以区分轻重缓急。同时还要看偏误发生的场合,采取不同的纠正方式:在对语言形式进行训练时,不论是语音的还是词汇、语法的偏误都应从严纠正;在进行交际性练习时(如演讲、对话等)都应避免当场纠错、影响学习者的交际活动。总之,纠正偏误的方法要得当,不能挫伤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3.请客观评价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和弊端。

答:1. 价值

(1)了解各国文化差异的捷径;

(2)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3)跨文化交际中预测的依据。

2. 弊端

定型观念往往导致过分简单化、偏见和歧视,如性别偏见、年龄偏见、民族和种族偏

见。我们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信息量越少,就越可能按照定型观念对他的行为作出反应。比起同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中交流者所知道的对方的信息量更少,因此定型观念在认知过程中的影响更大。定型观念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表现在:

(1)阻止跨文化交流的发生。如果对某个文化群体有强烈的消极性的定型观念,就不愿意与该文化群体的成员进行交流,如果必须要交流,也要把这种交流降低到最少的程度。

(2)严重影响跨文化交流的质量。定型观念指导个体对一定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使个体作出选择性的记忆,并去寻找支持自己定型观念的证据。在交流时,我们花费在证明自己观念上的时间,远比花在试图真正了解对方上的时间多。感知的选择性和由定型观念所产生的解释常导致歪曲和防范性行为。防范性和表面性的交流减少了进一步交流的机会,从而导致定型观念的加深,产生消极性交流的恶性循环。

(3)构成歧视行为。如果定型观念非常强烈,就会使人用主动的言语或行为公开对待他所讨厌的群体,构成歧视行为,从而导致对抗和公开的冲突。人种的、民族的和群体之间的言语歧视和差别待遇给跨文化交际造成消极的气氛,并产生持久影响。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

2017.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汇总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一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一致时,学习者会很快掌握第二语言,这种迁移被称为。 2.教师教了“把”字句,给学生讲了“把”字句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还弄不清楚,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这样的测试是。 3.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和。 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5. 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 6.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7. 在课堂教学中,若干个教学步骤组成一个。 8. ICCAI 指的是汉语辅助教学。 9.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 10. 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的教学法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汉语教科书》B.《汉语课本》 C《基础汉语课本》D《学汉语》 12. 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外部因素中,哪一项不涉及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 A.语言环境 B.学习氛围 C.学习者的个性 D.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13.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语言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系统性和开放性

语言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系统性和开放性 摘要:语言学基础理论教材用于语言学初学者的入门学习,要求教材既要具有系统而一贯的理论体系,同时又要具有开放性,能够吸纳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的编写总体上立足于这两个方面。文章就此介绍阐述修订版《纲要》的理论体系和修订内容。 关键词:语言;教材;系统性;开放性;修订 《语言学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叶蜚声先生和徐通锵先生合著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初版于1981年,此后在海内外多次再版,广受欢迎。教材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编写原则很好地满足了语言学基础理论教学的特殊需求。 “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基础理论课,也是语言学的入门课。课程要使学习者藉此了解当代语言学领域的概貌,掌握语言学研究中基本概念术语的内涵,对语言本体的一般性质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要使学习者得到基本的语言分析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在学习中体会到理论的系统和严谨,从而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自主更新知识的能力。 原版《纲要》能在这两个方面为语言学教学提供支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材的两个特色。 其一,教材整体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原版《纲要》没有对当时语言学研究中的各种观念方法做面面俱到而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立足于基本的语言符号观念和结构思想,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为主线构建了体系的基本框架,对语言学中的基本问题,包括语言的基本性质,语言结构各个层面基本单位的确立原则和结构关系,语言的总体发展特征和语言系统的演变规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做了简明而系统的阐述。清晰的脉络和一贯的理论体系更利于初学者对语言学基本知识和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对学习者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 其二,教材尽可能地吸收了当时新的语言学研究思想。原版《纲要》不仅参考了当时国际上新出版的各种语言学专著和教材,而且综合了当时新的汉语言研究的成果,包括编著者个人的研究成果。所有这些内容都有机地纳入了教材的整体框架,各得其所。这使学习者由此能直接了解到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 原版《纲要》这两方面的特点体现出基础理论教材应具备的系统性和开放性,这使其在语言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多年来产生很大影响。此次《纲要》的修订正是为了在保持原书特色的基础上,吸收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使教材更好地满足语言学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研究领域有许多新的进展。语言研究的取向,从单纯地强调重视口语形式转为言文并重,从单纯地强调语言共时研究转为共时和历时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 2、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3、 4、2、演绎法 5、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 6、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 7、A 比B+ 形容词 8、“他比我高。” 9、 10 、?3、归纳法 11 、?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12、 13 、?4、对比法

15、有点儿 比较 16、 贵 17、 这儿东西有点儿贵 18、 这儿的东西比较贵 19、 20、便宜 21、 22、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 23、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24、 25、5、情景导入法 26、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27、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 28、 学生:他昨天没来。 29、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 30、 31、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习题答案

《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 □言语是 ×. 言论与语言×.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 说话和所说的话 □语言是一种 ×. 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 √. 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 ×. 用来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 □抽象思维的一般特性是 ×. 概括性、民族性×. 概念、判断、推理 ×. 固定、再现、改造√. 概括性、社会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指的是 ×. 一切思维必须由语言完成 √. 主要指抽象思维和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高级阶段离不开语言×. 指直观动作思维和表象思维离不开语言 □思维的三种类型是

√. 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 ×. 概念、判断、推理 ×. 固定、再现、改造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 ×. 语言符号的创造和使用总是任意的 ×. 我们可以任意理解语言的符号 √. 语言符号音义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 语言符号的排列没有阶级性,象一根线条排列在一起 ×. 语言符号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随时间推移不分层次逐渐延伸√. 语言符号在时间的线条上逐个出现,同时不排除层次性 □“他肯定不会来了!”这句话强调了说者的 ×. 说话行为√. 施事行为 ×. 取效行为×. 言语行为 □汉语声调从中古到现代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规律是√. 个别语言的发展规律×. 一般语言的发展规律 ×. 汉民族各种方言的发展规律 □一个民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称为

√. 民族共同语×. 民族交际语 ×. 国际交际语 □克里奥尔语是语言的 √. 混合×. 融合 ×. 分化×. 整化 □语言融合的“底层”现象是 ×. 语言装置的最下面一层,即语音部分√. 被融合的语言的某些遗留下来的因素×. 被压迫的阶层 第二章语音 □声调决定于 √. 音高×. 音强 ×. 音长×. 音质 □[p、t?、b、k]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特点是×. 清音×. 不送气 √. 塞音×. 擦音 □舌尖后浊擦音是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类课堂游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10类课堂游戏 2011-02-1516:3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10类课堂游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课堂教学游戏,适用的范围各不一样,优劣皆有,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应用于生词、拼音、句子或课文教学。 一、拍“苍蝇”。用报纸和硬纸片做成苍蝇拍,学生两人或三人一组,将黑板上生词当作“苍蝇”,听到其他同学念出生词,以最快的速度拍中者胜出。 二、向前进。两人或三人一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到老师出示的生词、短语或句子,以最快的速度读对者向前走一步,最先到达终点者胜出。 三、不到长城非好汉。类似于游戏2,换汤不换药。黑板上画出由很多台阶组成的长城,每抢答对一个问题,可以向上一台阶,最先登上长城顶峰者胜出。 四、消失的生词。从数个或一叠生词卡中抽出一两个,让学生说出被抽出的生词。(要求学生对生词充分熟悉理解后,才能进行) 五、猜猜猜。看老师的嘴形、表情、动作,猜出生词。(如果学生水平较好,可将难度增至短语、句子) 六、找朋友。一半学生手持拼音卡,一半学生手持生词卡,在规定时间内生词和拼音要互相找到对方,并站在一起。 七、点名喽!每个学生一张生字卡,卡上生词为学生临时名字,老师念“**”,手持“**”的学生就要高举生词卡,并大声而准确地读出来,其他学生跟读一遍;若被点到名而没反应过来或是读错,则失去生词卡,并罚读三遍老师指定的生词、短语或句子。 八、蹲蹲蹲。以个人或组为单位,每个单位以生词命名,“**蹲,**蹲,**蹲完☆☆蹲。”“☆☆蹲,☆☆蹲,☆☆蹲完※※蹲。”依此类推,一个接一个。反应不过来或是说错的,

回答老师的提问,以示惩罚。 九、团结就是力量。以组为单位,人手一张字条,上面是一个句子的某部分,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拼出完整的句子,派一个组员写于黑板上。 十、PK赛。两队人马站在台前,读得较好那一队可以坐回座位上,读得较不好的继续跟下一队PK。这里的学生比较懒,谁都不愿意一直站在台前,当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读。 来源:上海儒森对外汉语文化交流中心

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学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 A.墨翟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4.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5.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 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 A面向全体学生 B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7.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使少数有特长的学生能得到尽快的发展 B使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达到合格标准 C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D使全体学生的素质达到较高水平 8.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9.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者是() A冯恩洪 B孙晓云 C布鲁纳 D加德纳 10.教育部在()颁布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A 2000年 B 2001年 C 2002年 D 2003年 1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A 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12.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 ) A. 整体性 B.独特性 C. 稳定性 D.社会性 13. 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教师的社会地位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素质 14. 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迁移。 A、顺向 B、逆向 C、正 D、负 15.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姆 B、布鲁纳 C、奥苏柏尔 D、加德纳 16.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迁移 B.定势 C. 功能固定 D.原型启发1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A ) A、线性B、正弦曲线C、倒U曲线D、因果 18.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 A.连续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 19.自信与自卑、大方与羞怯、认真与马虎,指的是人的()。 A、气质 B、性格 C、态度 D、能力 20、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 B、成就C.交往D.任务 21、学生的阅读、计算、写作、观察一种()技能。 A、动作 B、智力 C、一般 D、特殊 22、生活中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的() A.感知B.理解C.迁移D.应用 23、教师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 A、观察 B、训练 C、模仿 D、习惯培养 24、对学习材料适当重复能使信息得以记忆与保持,其学习策略是()。 A、练习 B、精加工 C、组织 D、复习 25.创造力的两个最本质的特征是()。 A、独创性和灵活性 B、流畅性和精密性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 a)定义:“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b)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c)教学类别和模式也属于教学范围。 2.学科 a)作为一个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包括教学,而且包括跟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 b)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至少涉及四个方面:语言层面、心理层面、教育层面和技术层面。 3.事业 a)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民族的事业。 b)任务:加快孔子学院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 构建全球汉语网络平台; 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 二、第一语言和本族语的关系 1.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母语:传统上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 3.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三、习得理论包含哪几个方面 1.强化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斯金纳 c)内容:儿童学习说话就是对环境或成人话语作出合适的反应,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奖励,使之受到强化并形成语言习惯。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2.传递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奥斯古德 c)内容:内在刺激产生的内部反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媒介如何表现不在眼前发生的事,以及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3.内在论 a)理论依据:心灵主义 b)代表人物:【美】乔姆斯基 c)内容:儿童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使其能对所接触的语料进行处理。当儿童发现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并将之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时,就可以创造性的应用语言了。 4.认知论 a)理论依据: b)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 c)内容:儿童的语言发展,就是天生能力和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认知活动和语言活动相互促进。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性质:是汉语作为外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理论基础/支柱: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汉语语音的特点:1、音节有声韵调构成。 2、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 3、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直接法: 代表人物:1、贝力子 2、叶斯珀森 3、帕默 4、韦斯特 5、艾克斯利 对直接法的评价(可能出判断题): 成就: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 2、整套的练习体系和影响广泛的教材。 不足: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抑制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偏重经验,忽视感觉及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 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1、语言学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龙菲尔德) 2、心理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原则: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P28-30 认知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 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人脑的认知活动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故又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课程班(07·假期)考试题(考试时间:2008·2·1——授课教师:孙雁雁副教授) 科目: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姓名:学号:分数: 一.名词解释:(20分) 总体设计 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教学大纲 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二.简答题:(45分) 1.简要叙述对外汉语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事件及时间。 2.简要叙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3.简要叙述“课程设计”与“课程设置”的区别。

课程设计的定义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科书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 三.实践题:(35分) 请你为零起点的留学生设计出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题目、生词、语法点、常用句子、课文、练习。(注:综合课和口语课分别计划) —————————————————————————————————————— 作业投递地址:北京师范大学教三楼(出版社楼)413室; 邮编:100875;收件人:朱慎国老师。———————————————————————————————————————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1、汉语各要素的教学任务、原则和方法 (1)语音 A、语音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使学习者掌握汉语普通话标准、正确的发音及语音系统。 B、通常认为语音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a、单音教学(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b、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c、循序渐进 d、理解与发音相结合 e、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的练习相结合 C、辅音和声母教学:辅音不同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特别注意:送气音&不送气音;清音&浊音; D、元音和韵母教学:韵母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E、声调教学 (2)词汇 A、词的选择:确定要教的词的范围。选择所要教的词汇的标准:a、频率b、范围c、可用性d、覆盖率e、熟悉程度f课堂交际用途g、可学性。二语教学中的选词标准:a、常用和构词能力强b、考虑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 B、词汇量的控制:决定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时限

国家汉办制定的留学生长期进修大纲:初等2500个,中等5000个,高等8500个 C、词义解释的方法:a、实物或图片解释b、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解释c、用语素义进行解释d、类比e、叙述情境f、用学生已掌握的语言解释。 词汇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a、翻译法b、直接法c、语素法d、语境法e、词根法f、词源法g、搭配法h、话语联结法i、比较法j、用话题词汇核对表k、循序渐进l、数量与质量相结合m、课上、课下结合n高复现率 D、词汇练习:常用的练习方法是―― a、感知性练习b、理解性练习c、 模仿性练习(语音模仿和汉字书写模仿)d、记忆性练习e、应用性练习 (3)语法 A、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任务和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正确表达遣词造句。 B、语法教学的内容: a、把词组织成词组的规则 b、把词和词组组织成句子的规则 c、把句子组 织成语段的规则d、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规则 C、重点语法项目的选择:两个标准――选择的项目要能体现语法系统的总 体特征;选择的项目应是学习者的难点。重点语法项目举例:量词用法;形容 词谓语句;无标记被动句;把字句;了着过用法;比较句;方位词用法;长定语;三位数以上的大数目,等等。 D、语法点的编排:a、先易后难b、在不违背上一条原则的前提下,尽可 能把相关的语法点组成一个系列,连续编排。 E、语法点的解释和练习 教语法的方法三种:A、归纳法,先给例子,后总结规则。B、演绎法,先 给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C、引导性的发现法,结合两种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能表现人的特点。语言现象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其研究语言的理论方法对语言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就谈谈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包括: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与思维、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等。 关键词:语言言语思维语言符号社会约定性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本身,“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讲到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时,开宗明义,“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人类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索绪尔首先明确提出要把“语言”和“言语”分开,他称之为“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个分岔路。” “语言”和“言语”区分理论是索绪尔为了明确语言学对象、建立独立的语言科学而创建的一个根本性的概念理论。 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言语是指个人说话的行为,是人类发出的一定声音和一定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活动,所以表现出千差万别。言语的多样性是由相同符号反复出现而组成的,并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抽象化为语言。因而,语言是有规律、有制度的,是人类的某种契约,是一个潜存于人类大脑之中的语言结构规则体系,并在人类群体中完整存在。 因而,在索绪尔言语体系下,语言是抽象,言语是具象;语言是群体的概括,言语是个人的活动;语言是一般,言语是个别;语言是相对静态的,言语是相对动态的;语言是潜在(内在)的,言语是显在(外在)的。二者区别明确,但不是相互孤立的。语言是作为言语的本质部分而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言语则是本质的具体表现。二者相互统一。 二、语言和思维 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可以从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印证。儿童怎样学会理解一个词的意义?某一个实物经常和一组特定的语音联系在一起,结果使得这个语言组合能在听话人的思想中唤起对这件实物的联想。 儿童(人类)在学习语言中的归纳概括能力作用巨大。把同一个名称用于形形色色的实物就像在这些实物上贴上相同的标签。这些实物是从纷杂的外部世界挑选出来,归并在一起的。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受到启发诱导,对这些实物进行认真观察,并从中归纳出相似点来。 儿童的智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持续得到锻炼。每一个词语符号都获得一个相对明确的思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 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2016年4月对外汉语理论考试模拟题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 正像教学法是“怎样教”的理论一样,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是“”的理论。 2.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提出了,这种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其心理学的基础。 3. 听说法认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采用胜过分析,这个过程包括了归纳和辨别。 4. 偏误分析包括选择语料、确定语料中的偏误、将偏误分类、和评价偏误五个步骤。 5.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是 6. 为了给汉语学习者按照汉语水平分班进行的测试是 7. 式学习和封闭式管理是速成教学比较常见的方式。 8. 在制订教材编写方案过程中,明确教材编写目标、思考教材的创新和特色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 9. 《语法大纲》丙级语法项目构成了汉语水平标准的语法内容。 10. 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为。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应用语言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语言学家()于1870年提出的。 A.索绪尔B.S.皮特·科德

C.扬·涅切斯瓦夫·博杜恩·德·库尔德D.韩礼德 12. 对外汉语教学的三大基础理论不包括()。 A.语言学B.心理学 C.教育学D.教学法 13. 一个人生下来以后接触到的第一种语言或几种语言是()。 A.母语B.第一语言 C.第二语言D.目的语 1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日常交际的氛围,符合克拉申提出的()。 A.习得——学习假设B.监控器假设 C.输入假设D.情感过滤假设 15. 在课堂教学中,始于语音,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法为主线的是()。 A.近代翻译法B.直接法 C.口语法D.听说法 16. 盛炎把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接受过程分为观光期、()、逐渐适应期、接近或完全复原期。 A.体验期B.了解期 C.挫折期D.熟悉期 17. ()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 A.总体设计B.教材编写 C.课程设计D.成绩测试 18. 教师讲完“了”的用法后出一些题目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这种测验属于()。 A.成绩测验B.水平测验 C.诊断性测验D.安置性测验 19.《商贸汉语》属于()类教材。 A.语言技能类B.语言知识类 C.文化知识类D.特殊用途语言 20. “我是韩国人,我的名字叫申炳荣”违反了交际的()。 A.历史原则B.实践原则 C.有效原则D.语境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赵金铭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创刊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世界汉语教学》(1987)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专家言论:王力:“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朱德熙:“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在国外已经变成了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王还:“如果教外语是一门科学,我们教汉语就是作为一种外语来教,自然也是一门学问。”1983年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下属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杨庆华,1995)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崔永华,1997)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中最老的一个分支。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以语言教学为对象的应用学科。 “两属性,三要素”说: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属性,“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邢福义)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的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陆俭明论及对外汉语研究的建议:“研究工作应仅仅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尽快学好汉语?这么一个问题。首先需做基础研究,其次需要加强汉外对比研究和外国学生偏误分析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再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订出各种门类的高质量教材。最后,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学法”(陆俭明,1999) 综观全局,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研究: 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 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为教育学。 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