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闻

国际贸易新闻
国际贸易新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12日开幕

本次战略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开幕式和部长闭门会议之后,中美双方就强化贸易诚信、经济平衡发展、能源、环境和双边投资等五个议题进行讨论。在本次对话关注的几大热点话题中,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贸易顺差问题最为引人关注。针对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实行严格管制,限制中国从美国进口问题,吴仪呼吁,美国应放宽对中国民用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并指出这也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所在。她表示,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美国在对华出口方面,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的政策是明确的,中国对美国产品敞开大门,关键在于美方的政策。

2.世界银行及世界银行集团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发布了《2008全球商业环境报告》

报告显示,2006/07年度全球商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报告称,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期间,共有98个国家采取了200项改革举措。改革内容包括简化创业手续、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改善投资者保护、扩展信贷渠道、降低税收负担、加速贸易发展并降低贸易成本等。在改革方面居前十位的国家依次为:埃及、克罗地亚、加纳、马其顿、格鲁吉亚、哥伦比亚、沙特阿拉伯、肯尼亚、中国和保加利亚。该报告列举了中国所采取的出台新的《物权法》和《企业破产法》等改革举措

3.宏达电起诉苹果侵犯专利

宏达电去年5月份起诉苹果侵犯了其四项专利,要求ITC禁止苹果在美国市场销售iPod、iPhone和iPad。苹果和三星也在多个国家相互起诉对方侵犯了自己的专利。

4.近日,一些媒体关注中国进口猪肉的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猪肉进口和国内猪肉市场价格走势发表了谈话。他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2006年猪肉产量5197万吨,占全球产量的52%。中国对猪肉进口实行自由贸易,同时实施严格的进口检验检疫制度,以防止国外疫病传入中国。目前获得向中国出口猪肉检疫许可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法国、丹麦和爱尔兰,其中法国、丹麦和爱尔兰只有部分加工厂获得检疫许可。中国一直进口一定数量的猪副产品,也有少量猪肉进口。2006年进口猪副产品20万吨,猪肉2.4万吨。进口的品种主要是猪蹄、猪耳、猪下水等副产品,以及猪小排、猪蹄膀等和一些猪肉制品,高档宾馆饭店也进口一些高档猪肉。今年以来,中国国内猪肉供应一度紧张,价格上扬,进口数量有所增加,今年1-7月进口3万吨,由于受国际市场因素的制约,进口数量不会很大,预计今年大约进口10万吨左右,占国内猪肉消费量0.2%,不及每天平均13.5万吨的猪肉消费量,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很小。进口猪肉大多为中、高档宾馆饭店所消费,进口猪副产品则为调剂市场、增加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

5.欧盟公布对中国鞋反倾销最终方案

随着中欧贸易额日益上升,欧盟对贸易摩擦的处理有日益强硬的趋势。据《财经(相关:理财证券)时报》从欧盟有关人士了解的情况来看,欧盟下一个的目标也许就是贸易逆差问题。长达两个月的休假和两周后的中欧峰会,显然没有让曼德尔森的“斗志”稍有松懈。8月30日,这位欧盟贸易委员公布了一项“最终”提议,对出口到欧盟的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分别征收16.5%和10%的长期反倾销税,以取代即将到期的临时反倾销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16日宣布,在当天举行的该组织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结束了长达18年的马拉松式谈判,正式获准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

6.中澳第8轮自贸区谈判在京召开双方谈判进入实质阶段

近日,中国和澳大利亚第8轮自贸区谈判在京召开。中方负责谈判的商务部世贸司农业处的官员表示,谈判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目前,双方在工业品、农产品、服务和投资等几个重点领域都有一些关键点需要深入讨论。双方商定,在第8轮谈判中,在不影响各自立场的前提下,交换投资领域的壁垒清单,并就如何消除壁垒进行讨论。”商务部世贸司农业处副处长刘健南表示。

7.印度铁矿石出口分段“计价”我钢铁行业面临新挑战

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我国铁矿石行业又面临着一轮新挑战:印度自今年3月1日起对从印度出口的所有品位铁矿石征收300卢比/吨的关税,约合7美元/吨。在此之前,我国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没有任何关税,印度此举引起了我钢铁业界一片哗然。为此,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召集国内100多家铁矿石进出口企业召开紧急会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3·15期间,又传出印度可能对铁矿石进行分段征税的消息。而在中钢集团宣布暂停进口印度铁矿石后,中国与印度的“铁矿石之战”开始了新一轮博弈。

8.我纺织业出口压力渐显

中国海关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一月份天津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纺织品同比下降 2.1%。迄今,中国纺织品出口压力渐显,形势日趋严峻。

中国纺织业一直是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作为纺织行业全球第一生产、出口、消费大国,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总量占据全球的25%。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屡遭国外反倾销、特保政策,同时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又使出口企业面临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少等困境。故此,中国纺织品出口备受压力,出口增速放缓,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9.石油出口拉动里约成为巴西第四大出口洲

随着巴西石油自给和石油出口增加,里约成为巴西第四大出口大州,顺差跃升到全国第三。2006年,尽管巴西雷亚尔继续升值,严重影响了巴西出口,里约州出口还是攀升到 114.6亿美元,仅次于圣保罗、米纳斯和南大河州,进口额也有不同程度增长,进口总额达到72.7 亿美元,顺差41.9亿美元,外贸总额187.3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全国外贸份额上升到8.4%。

里约外贸历来是逆差。2006年外贸平衡出现顺差,主要是石油和衍生物出口大量增长,其中石油出口总额达到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6%。

10.深圳成为台湾零关税水果最大进口口岸

据海关总署深圳原产地管理办公室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8月1日大陆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15种鲜水果实施零关税优惠待遇以来,截至 2006年12月31日,经深圳关区进口原产于台湾地区享受零关税待遇的鲜水果共计1480.7吨,总值225.6万美元,税款优惠257万元人民币,深圳成为台湾零关税水果最大进口口岸。

据海关总署深圳原产地管理办公室统计,2006年经深圳口岸进口的原产于台湾地区15种鲜水果优惠政策下的商品全部享受零关税优惠进口,受惠率高达100%,此举表明业界对此优惠政策已充分了解并开始有效利用

11.中美商务理事会2007年圆桌会议召开业内人士热议中美贸易

由中国贸促会和美国商会共同举办的“中美商务理事会2007年圆桌会议”在京召开。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美国商会会长多诺霍以及来自中美各个行业的企业家出席了此次会议。此外,中美企业家就“公司治理与市场波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医疗保险的地位、推进中美投资与贸易”三个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各抒己见,共同为中美贸易进步出谋划策。

据了解,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从1997年不足25亿美元,上升到2600多亿美元(截止2006年),增长了100多倍。如今,美国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12.商务部公告终止对进口丁醇的反倾销调查

2007年3月2日,商务部发布2007年第10号公告,公布了丁醇(英文称为butanols, butyl alcohols)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认定原产于俄罗斯、美国、南非、马来西亚、欧盟和日本的进口丁醇存在倾销,国内丁醇产业未受到实质损害,决定自2007年3月2日起,终止对原产于俄罗斯、美国、南非、马来西亚、欧盟和日本的进口丁醇的反倾销调查。

被调查产品丁醇(包括正丁醇及其他丁醇)是一种有机化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增塑剂和有机溶剂等。经审查国内丁醇表观消费量、国内产业产能、产量、销售量、市场份额、销售价格、销售收入、税前利润、投资收益率以及就业人数、人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和期末库存等产业损害指标,国内产业未受到实质损害,商务部依照WTO规则和我国法律规定,公正合理地做出终止本案调查的决定。

13.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国际油价将高位波动

2007年03月06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杨青最新完成的报告预计,近期如果产油国不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受供需较为平衡的影响,油价将保持在目前的价位上小幅涨跌,价格处于今年以来较高水平。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趋涨,自上周以来,由于伊朗核问题出现激化态势以及美国成品油库存继续

减少,纽约市场油价连涨7天并于3月1日创出去年12月22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而随着春季临近,市场预期美国驾车高峰的到来将拉高汽油需求,这使得国际油价处于相对高位。

14.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破万亿美元

据商务部预测,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超过2.1万亿美元,累计贸易顺差将达到2500亿美元。外贸增长方式粗放、国际贸易摩擦压力加大等问题凸显。

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开幕的第二届欧盟-非洲首脑会议(下称"欧非峰会")上,贸易协定的续签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

欧盟27国和包括非盟国家在内的78国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将于今年底到期。为在更大程度上打开非洲的商品和服务市场,欧盟要求非盟国家与欧盟签署经济合伙关系协定(EPA),内容涉及工农业产品和服务贸易、投资监管和市场竞争政策的修改。

15.中国信息产业探求赴周边国家发展加工贸易新模式

面对当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现的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等迥异往年的新趋向,有信产部官员表示,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以加工出口带动的中国信产业是否已走到一个拐点,未来发展模式值得探求。

在今天此间举行的二00七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信产部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说,中国信息产业成本优势正面临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外资企业也已出现转移迹象,在此背景下,应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考虑引导国内优势企业赴周边国家发展加工贸易,具体方法可参考当年新加坡在中国创办工业园的做法,由政府出面与周边国家共建信产园区。

16.中国遭反补贴全球最多应对成商务部工作重点

美国新近祭出的反补贴大棒已经引起中国警觉。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李玲前日说,中国今年已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全力应对反补贴调查将成为商务部明年工作重点。针对近日境外媒体报道称中国已经承诺于2008年1月1日前取消12项工业补贴一事,她态度谨慎,称并不知情。

17.中国已成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2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日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日方统计,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日邦交正常化35年来,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已由单纯货物贸易往来发展为货物与服务贸易、相互投资、技术合作并举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形成了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2007年1-10月,中日贸易保持增势,进出口总额为1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0%。

截至2007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为39334个,实际到位金额607.8亿美元,日本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第二大来源国。

18.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三成来自服务贸易

商务部在27日举行的首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暨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成立大会上发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报告称,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含银行、保险、证券)实际使用外资211.39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30.4%,占比较2005年增长11.1个百分点。

根据报告,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41家,占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17.2%,占比较2005年上升0.28个百分点。

据介绍,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对服务贸易领域作出了广泛而深入的承诺,涵盖《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占服务贸易部门总数的62.5%,开放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加入世贸组织6年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在内的服务贸易部门已全部向外资开放,加入WTO的承诺在2006年底已经基本实现,而且中国在一些领域的自主开放,实际上已经超出当年加入WTO的承诺。

据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介绍,中国将以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引入竞争为核心,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市场壁垒,促进中国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软件开发、离岸外包、物流服务等发展潜力较大的领域让外资充分参与,加快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记者王优玲吴宇)

19.中亚需求激增拉动新疆外贸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出口能源收益大幅增加,显著拉动了社会消费和居民消费增长,新疆外贸出口由此受益。

记者日前从乌鲁木齐海关了解到,今年前10个月,新疆外贸进出口突破百亿美元,其中出口达85.7亿美元,增长了56%。中亚及俄罗斯位列新疆贸易伙伴的前列。新疆外贸额猛增,主要是出口货物数量的大幅增长,这表明新疆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服装、鞋帽、小家电等基础消费品的需求十分旺盛,这种需求将支持今年后两个月乃至明年新疆外贸出口的继续增长,从而拉动新疆外贸进出口整体的快速发展。

购买力不断增强的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新疆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哈萨克斯坦GDP 增长10.5%,预计全年增长11%,市场需求旺盛。今年前10个月,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双边贸易额为56.7亿美元,占新疆同期外贸总额的54%,增长了38%。

与此同时,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贸易额为23亿美元,增长了六成半;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贸易额分别为4.5亿美元、2.6亿美元和2.5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1倍、11%和52%。(金炜)

20.数据显示,2010年1至10月,世界各国、各地区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摩擦案件中,涉及海宁的新增案件有4起,全部为反倾销案件,此外涉及海宁的影响较大的贸易救济措施案件也有3起,总涉案金额2000多万美元。 2010年,海宁市在原有的浙江省级沙发行业预警点以及嘉兴市级袜子产品预警示范点运作的基础上,针对海宁市块状经济特点,建立了沙发、袜子、家纺、经编、皮革、太阳能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服务点。

新闻报道的格式

新闻报道的格式 1,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2,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18大新闻专题采访策划书 ---关于18大未来5年建设,倾听民众心声街头采访策划书一、背景分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大会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采访报道主题:人民群众对18大的召开想法。 三、报道方式:街头采访 四、采访角度:从民众眼里看18大 五、采访对象:老人、年轻人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新闻史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史》课程研究的是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衍变规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二)学习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了解邸报、民报等的发展与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 一、识记:

1.邸报 2.开元杂报 3.敦煌进奏院状 二、领会: 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与特点。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 一、识记: 1.小报 2.京报 二、领会: 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与主要报刊。 (二)学习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掌握《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新闻报》等主要报刊。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说 一、识记: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蜜蜂华报》 3.《中国丛报》 二、领会: 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来访新闻报道方法案例

(一) 当来访者具有官方身份或半官方的社会团体领导身份时,一般在标题和导语中表述为来访者“来访”、“访问”、“调研”、“考察”等句式,不用公司领导会见的句式。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在太钢调研时强调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本报讯11月11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来我公司调研。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副省长陈川平,省委常务副秘书长姜新文,太原市市长张兵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崇慧,省经委主任洪发科参加了调研。 公司领导李晓波、杨海贵、胡玉亭、刘复兴、周宜洲、王新平、韩瑞平、侯进平、高祥明、柴志勇、秦同文、林企曾、王一德、谢力、张志方、韩珍堂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焦化厂热情迎候了张宝顺一行,并陪同参观了焦化厂脱硫脱氢、7.63m焦炉、干熄焦、4350m3高炉余压发电、供水厂水处理、新炼钢饱和蒸汽发电等节能环保项目。在参观中,公司领导详细介绍了这些项目的工艺、技术、装备及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后,张宝顺一行同我公司领导在渣场会议室进行了座谈。 公司董事长李晓波首先做工作汇报…… 太原海关关长周斌来太钢调研 本报讯 2月24日上午,太原海关关长周斌来太钢调研,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晓波、总经理胡玉亭、总会计师周宜洲,不锈钢股份公司总会计师韩珍堂在公司主楼一楼会议室热情接待了周斌一行。 李晓波说,太原海关一直以来都给予了太钢极大的支持,服务意识也很强,

太钢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太钢经过快速发展,具备了工艺装备先进、品种规格齐全、研发能力超前、能源资源充足等竞争优势,因此,对度过“严冬”、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充满信心。危机总会过去,太钢作为山西省进出口“大户”,希望在发展过程中能得到太原海关更有力的支持。 周斌介绍,太原海关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台了《太原海关支持山西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二项措施》,并相继征询了一些特大型、大型企业对海关工作的意见和需求,采取切实措施,支持企业共克时艰。周斌说,通过调研,感到太钢在危机面前所采取的对策是积极有效的,在装备、管理、人员等方面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有很多方面都值得太原海关学习借鉴。周斌表示,太原海关全力支持太钢发展,保证24小时无假日通关。下一步,太原海关要对像太钢这样的特大型、大型企业实行个性化服务,将指派专人与企业进行密切联系,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更好发展。 会谈前,周宜洲陪同周斌一行参观了新炼钢、2250mm生产线、不锈冷轧厂。 杜玉林来太钢检查元宵节安全保卫工作 本报讯 2月7日下午,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杜玉林在太原市副市长李俊明,市政法委书记柳遂记,省公安厅副厅长、市公安局局长苏浩及有关部门领导陪同下视察太钢元宵节安全保卫工作。公司领导杨海贵、韩瑞平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杜玉林一行。 在罗马广场,杜玉林一行对渣场焰火燃放点情况进行了了解和现场勘察,详细询问了在人员组织、人员控制、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准备情况,要求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确保焰火晚会万无一失。 在渣场三楼会议室,杜玉林一行听取了公司工会、公安城北分局(保卫部)关于元宵节活动安排及安全保卫情况的汇报。 听取汇报后,杜玉林指出,太钢元宵节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组织比较好,安全保卫方案和措施也非常到位,下一步重点是要抓好落实工作。他要求安保工作一定要做到警力到位、责任到人,对重点部位与重点路段要做好重点防护,特别是要做好人员的防护工作。他称赞太钢在奥运火炬传递工作中安全保卫工作搞得非常好,为太钢、为山西争了光。希望元宵节安全保卫工作也一定要抓细抓好,确保万无一失,让老百姓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元宵节。 会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对省城元宵节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也作了安排部署。 注解:按理应该在标题中标明杜玉林的身份,但杜玉林的官职字数多到15个字还不包括2个顿号,所以只好在标题中直呼其名,官职放在导语中介绍。 省国有企业党建调研组来我公司调研 本报讯 2月24日、25日,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组组长、晋煤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贾国华一行4人,就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来我公司进行专题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新闻事业的改革 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定本制度 2、《时务报》 3、黄远生 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5、《红星报》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2、述中国早期广播事业的诞生情况 3、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和宣传工作 三、论述题(40分) 1、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影响(15分) 2、试分析范长江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事迹(10分)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15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时务文体 3、邵飘萍 4、《向导》周报 5、红色中华通讯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苏报案”发生的过程 2、简述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3、简述国统区的“拒检运动” 三、论述题(40分) 1、试分析《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15分) 2、试分析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事迹(10分)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15分) 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相关部门审查,即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 2、《时务报》: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是维新派的著名报刊。梁启超主编,发表了许多维新变法的主张,著名的有《变法通议》,1898年8月停刊。 3、黄远生:民国初年名记者,提出新闻记者的“四能”。善写新闻通讯,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我国第一个新闻研究团体,1918年10月成立,该会以研究新闻原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专业只发展为宗旨。 5、《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1年12月在瑞金创刊,遵义会议前邓小平主编。后来由陆定一主编。《红星报》内容丰富、生动,对提高红军的政治觉悟帮助很大。 二、简答题 1、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的。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用声音、动作、符号、图画、雕刻、绳结、烟火、实物表意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活动。语言产生后主要靠口语交流。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以后,新闻有了便捷的载体,《春秋》、《左传》之类的历史文献出现传播新闻的记载,但许多信息仍然主要是口语传播的。 2、中国早期广播发展:外国人最先在上海办广播电台,国人办得最早的是哈尔滨广播电台,不久沈阳、天津、北京也相继出现广播电台,至此广播在我国开始发展。 3、延安台建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广播工作者克服技术上的很多困难,该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延安台报道了皖南事变的真相等,它的建立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对根据地的新闻封锁。 三、论述题 1、近代外国人办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报刊观念、报刊内容形式和物质技术等方面。 2、范长江是著名新闻记者,20世纪30年代两次去西北采访,其《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情况,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人生动形象,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二:

新闻的定义及要素

定义: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两原则: 一、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是新闻的生命线。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1.对新闻事实的表述准确;①新闻报道中用词忌讳不准确②避免虚构情节,添枝加叶,合理想象。2.对新闻内容材料的选择准确。3.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准确。 二、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生命 从理论上来说,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简单地说就是“新鲜、快速、简短”。 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通讯社:新闻服务机构,即向其他新闻媒介提供新闻服务的机构。 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 其他:塔斯社、新华社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 一,简答题 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推选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

新闻与报道的关系

浅析新闻与报道的关系 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新闻报道”这个词。但实际上新闻学中新闻与报道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又不乏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本文将浅析新闻与报道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从定义上看,1943年陆定一先生提出“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至今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这里的“新闻”其实包含了“新闻”和“报道”两个概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则是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从两者的定义可知,新闻侧重于客观事实,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而报道侧重于表象和描述,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新闻来自已存在的事实,而报道是对存在事实的整理、加工和发布,是新闻的表现形式,两者分属于不同环节。 其次,从两者的发展历程上看,新闻是长久存在于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人类诞生前就存在。而新闻报道则是人类意识加工的产物,是一种普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上的普遍的社会现象,伴随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慢慢壮大、成熟。人类的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而人们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最后,是否具有主观色彩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同样的新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报道,同样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报道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审视这个“新闻”,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判断。但如果我们究其根源就会发现,报道者的主观态度只是一个表层的原因,真正的关键在于“作为‘经验事实’‘社会意识’的报道本身就是直接性和间接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①。报道反映了新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新闻,主观意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普遍性即能为社会大众所接收,特殊性在于受报道者自身条件的制约,报道可能千差万别。 虽然有如此多的差别,与此同时新闻与报道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首先,新闻与报道的关系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构成哲学上的“矛盾”。其次,新闻的存在是报道诞生的前提和基础,报道则是使新闻得以传播的必要条件。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今天,新闻一直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社会条件变化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带来对新闻需求的增加,又迫使人们不得不扩大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最后,新闻与报道其实不存在直接联系,而是一种间接联系,可以用“新闻—人—报道”来表示。从新闻到报道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新闻工作者接收新闻形成主观意识阶段,二是报道新闻阶段。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条件,缺一不可。 新闻报道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尽量真实的提供信息,有一定的准确性、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虽然报道是人对新闻的主观反映,但报道必须始终坚持“真实”这个原则。如果失去这个原则,新闻将失去它存在的价值,甚至引起社会的混乱和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①摘自齐齐哈尔电视台刘波《探讨新闻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关系》 数字出版01班 周晓语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古代 1官报 邸报定本制度《读开元杂报》印刷技术应用----宋代 P9 两份进奏院状《天变邸抄》P28 《急选报》 2 小报(非官报) 内容:封建官报不准备报道和未来得及报道的事情P18特点P19第四段商品性(报纸开始成为商品宋代) 3京报 清代(明代中叶开始产生我过民间报房办的报纸P21 P38 京报的内容 辕门抄,京门抄的概念P40 为什么说京报是古代最完备的报纸?发行,内容P38 近代 1 外国人办报 A 鸦片战争以前 代表报刊 境外《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米怜3条原则P45 境内《东西洋考》〈新闻纸略论> 中文报刊中第一篇新闻学转文 -<天下新闻>------印刷 2外文报纸 第一家<蜜蜂华报> <广州记录报> <中国丛报> <各国消息>------第一个石印 这一时期报刊的性质 B 鸦片战争以后 1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遐尔贯珍> P53 <万国公报> 2商人资本家半的中文报刊申报,,上海新报,,新闻报字林沪报所办副刊<消闲报> 3外文报刊P51得臣报,士蔑西报, 耔剌报, 字林西报----旧中国影响最大 天津<时报> eg: 外人在华办报活动(论述) 答:1过程(鸦片战争前后) 2 性质(两个方面) 中国人办报 上海<隳hui报> <西国近事汇编> P77 1873年8月<昭文新报> P76 <述报> ---印刷 (重点)香港<循环日报>王韬 三个第一--------政论著称,报刊政论家,政论文集 写作原则及其意义 维新派办报: <万国公报>---à<中外记闻> 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创办时间 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各个代表报,创办时间,创办人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P109—110 <大公报>,<京话日报>,<时报>,<东方杂志> 需注意: 1时务文体 2 梁启超的板报活动极其新闻思想,舆论观(对他这个人物要能够串起来),可分为两个时期: 戊戌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

(完整版)事业单位考试网络新闻写作知识系列之新闻相关概念

事业单位考试网络新闻写作知识系列之新闻相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 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 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 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事实”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 ,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 ,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 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 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 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 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 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 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 此, 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 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 W ”。什么事( What ,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 ,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When ,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 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 H (How ,怎 么样)? (四)新闻的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新闻包括多种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息(简讯)、通讯、报告文学等。 消息即是狭义的新闻,它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广泛、最经常 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必须具备上面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一则消息只有具备这五个要素,才能让读者对所报道的事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因为消息是新闻写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家动笔写稿件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家接触最多 的形式,,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重点只讲一下怎样写好消息稿件的问题。其他文体就不在 赘述了。新闻写作是安徽省合肥市等地区事业单位考试新闻中心及文秘等相关岗位笔试考试 的主要内容之一,为助广大考生备考一臂之力,华图教育提供了新闻写作训练习题及答案 系列资料。本篇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新闻写作训练习题答案——填空题。

新闻播音类型初探

新闻播音类型初探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当前的新闻播音类型分类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而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新闻从“播”到“说”“聊”,既是一种话语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触发了传统播音类型的裂变。随着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播音样式还会不断出现。从目前对新闻播音类型的界定来说,存在着概念混淆,定义含混的通病,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对当前的新闻播音类型作一番梳理和归类,以纠正在当前对新闻播音类型上存在的认识误区和错误提法,抛砖引玉,就教于新闻界同行。一、播音类型的本体认同在新闻播音类型的分类中,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把新闻播音类型分为:“传统的类型”,“播报”,“播报式主持”,“说新闻”,“较完全意义上的新闻主持”等,而且强调在新闻节目领域,主持和播音、播报尚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多数情况下,新闻主持基本等同于新闻播报,而新闻播报较之传统播音,也没有实质性区别。这里且不提传统播音这个概念的提法本身就不恰当,把传播播音、主持、播音、播报在提法上处于并列的地位,显而易见是错误的。不管是播报新闻,说新闻、新闻主持,都是把有声语言的表达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也就是说播音是主要岗位。而且对“新闻节目主持人”提法国内也有一部分认为在实践中是虚无的,在美国三大电视网只有新闻节目主持(newsanchors),他们平时以播稿为主,有重大事件也参与采访,既使参与采访,他还是播音员,正如记者出镜采访出声,仍然是记者一样。因此,无论是播报、播报式主持等,都属于播音员的范畴,新闻播音是一个类型的总称呼,相对于文艺播音,体育节目播音等。“说”在已经建立的播音理论中也是播音的一种类型,《中国播音学》阐述播音语言表达类型有四种:宣读式、播报式、讲述式、谈话式。所谓说新闻,只不过是新闻播音类型的一个分类而已。 把播音员和主持人并称,在当前的播音理论和实践中,这一称呼也相当普遍,而且还肯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新闻节目播音与主持的界限不甚分明。《广播电影电视艺术辞典》对播音员的定义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中,以播音为主要职业的工作人员。其基本任务是把编辑部门采访、编写的各类节目的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向受众传播。根据工作需要,播音员应能担负现场报道及采访工作,能够担任节目主持人。”由此可见,节目主持人应当也是播音员。这里姑且认为有“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名称,那么把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并称的提法也是错误的,更不要说认为新闻主持人和新闻播音员全然不同,犯了概念混淆的错误。为澄清当前在新闻播音类型上存在的提法上的错误,明确概念间的关系,笔者纠正上述的不当之处,提出应当把新闻播音作为播音学中的一个大类。在上述提到的播报、主持、说新闻、新闻主持、传统播音等,首先应当肯定都属于新闻播音的范畴,其次把新闻播音划分为两个大的门类:纯播音和泛播音。凡是只涉及播音,无论是主持、播报、主播、讲新闻、传统播音,不参与节目的采编制作和现场采访,属于纯播音。凡在播音的同时,不仅要主持、播,而且还要在串联过程中,现场采访各种人物或通过线路与现场记者沟通,这样的新闻播音同纯播音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本质还是新闻播音,笔者把它定义为泛播音。 小结:新闻播音类型的本体认同,实际上就是要为播报,讲新闻,传统播音,新闻主持等各种播音样式寻根,无论其如何千变万化,本质上都是新闻播音这一门类。在这一类别下,存在着纯播音和泛播音两个门类。当然,对这两个门类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二、播音类型的样式构成一种新闻播音类型的产生,同产生这种播音样式的时代,同播音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一档以消息为主的新闻节目,那么往往采用纯播音的一种类型播报,典型节目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整点新闻》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等,所谓播报,就是播送报告消息。因此,我们常说的“播”新闻,是指适应于消息类报道的一种样式。对于专题类,访谈类节目,在播音类型上往往采用泛播音的样式,大量引入记者报道和新闻播音时的串连评说,这时的新闻播音员有时直接和受众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要事件汇编(一)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要事件汇编(一) 2009-07-24 10:33:34| 分类:考研资料 |字号订阅 1、 “京报”—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京报”发展到完备形式,即可以用《京报》来指称。 始于乾隆年代,清中叶以后日趋盛行。 名称开始固定,性质仍属于官场的情报资料,其内容仍是些可以公开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与前不同的只是有原来分散的雇人抄报,改为统一由民营作坊印刷。 这时,《京报》的性质已经出现变化, a)它继续邸报的余绪,在中央和地方官吏中发行,含有内部参考资料性质 b)它公开销售于民间,只要付钱便可订阅,具有大众传播工具的商品特征。它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但还不能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因为它只有抄录和印刷人员,没有记者、编辑,只许照章抄录宫门抄、谕旨和奏章,不准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安排版面。 总之,《京报》与以前的同类在体相比,虽有很大不同,但仍没质 2、 《东西洋考》创办的目的和宣传的特点--- (一)办报目的--为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政府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 (二)宣传的特点--虽是宗教性报刊,但已没有解释教义的专文,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

A、言论:不再阐述教义,而是用来宣传中外人士之间的行为准则。 B、科学文化知识:除介绍西方的情况外,还大量介绍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 C、新闻信息传播: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绝大部分译自外报,少数录自穗澳的地方新闻,后期也录有些“京报”的材料。该刊所载《新闻纸略论》一文,为中文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它还比较重视贸易活动,后期曾多次看懂中外进出靠贸易的物价表。 D、编辑业务:文字通俗,文章简短,又作连载,每期有目录,便于阅读,栏目也比较固定。 E、宣传策略:与《察世俗》相同,处处附会儒学,封面印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主编署名“爱汉者”。 3、 香港报业的发展与商业报刊的崛起--- a、鸦片战争后中国报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就是商业性报刊崛起并迅速成为报业发展的主流。 香港最早出现的4家商业性报纸为《中国之友》《香港记录报》《德臣报》《子子喇报》。1860年前,香港的商业性报纸由《德臣报》《香港记录报》《中国之友》三足鼎立。1860年后,形成《子子喇报》与《德臣报》两家对峙的格局。 b、香港的中文商业性报纸,最早是从早已成熟的英文商业报纸中孕育出来。 c、商业性报纸的涌现,推动了新闻时效观念的提高,原来的中文报刊均为月刊、周刊,而中文商业报纸则多为周三刊和日报。通讯手段和采编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印刷条件日趋先进。为争取快速出版,它已报刊已经摆脱了以往的书本形式,形成近代报纸散页出版物的模式。要求信息量大,及时真实,使报纸充分体现新闻纸的特性,一些消闲性的志怪传奇之作被日益排除在新闻之外。

新闻价值观

新闻记者与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观是新闻记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基本认识。它形成于新闻传播实践之中,是贯穿于新闻写作以及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是记者、编辑、受众判断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所具有的价值要素的总称,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转型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深刻地影响着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一名职业记者能否在新闻战线真正体现于国、于民的社会责任,关键在于他能否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审视、塑造和发展自己的新闻价值观。 每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采写实践中都会形成个体的新闻价值观,它直接影响记者采写新闻的价值判断与取向,新闻记者可以选择自己的报道角度,也可以选择自己报道的题材。 而在这里就体现出记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它是指实践主体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制作、编辑等活动中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也就是说,是对重要性、接近性、及时性、趣味性等标准之间的侧重与取舍。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其采取的新闻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新闻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宏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 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强调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更强调新闻的社会引导功能,对于新闻的重要性、权威性显著性更为关注,并将新闻的重要性置于国计民生、国富民强、国之安定等以“国”为主、以“国”为重的政治伦理判断之中。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市场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可以发现由此带来的对新闻规律的关注和向“受众本位”的回归。在新闻价值取向上,则呈现出对以大众趣味为目标的接近性、趣味性的追求。由于媒介种类的迅速增加,信息节奏急剧加快,信息量骤然增长,独家信息的获得越来越难,为了争夺受众的“注意力”,一些媒体竞相在新奇性、时效性方面加大力度,导致了新闻价值取向上误区的出现。 而对于新闻的新奇性的追求,则是媒体更加的偏好于通过报道与传统观念不一致的新思想、新观点,或者通过强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反常、奇异和骇人听闻现象来激发大众的阅读欲望与快感,吸引受众的目光。在新思想、新观念没有得到确认的情况下,有可能形成对受众的误导。这种过度报道和渲染,其实容易形成误解,不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受众树立三观,可能还会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而且在这样一个讲求快速消费的信息时代,媒体会盲目地急于追求及时性,使部分记者满足于别人提供的现成材料和数据,甚至把流言蜚语、道听途说当成了事实来报道,形成不认真核查的风气。追求极端的时效性,还会使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长年累月沉溺于各种表面的新奇怪异的、昙花一现的突发事件中,而造成对关系到社会发展、人类福祉的深层次的、根本的问题的忽视。

新闻播报的11种技巧

新闻播报的11种技巧 (1)停顿简洁(少停多连)句尾处理有停连(2)重音少而精,选择重音要从整篇消息选(3)对字头字尾的处理,字头叼住字尾上扬(4)语句规整,注意词的轻重格式和词组的断连(5)读好语句中的中心词(6)注意对助词的地得一般一带而过,时态助词当……的时候处理好(7)气匀流畅(呼吸和口腔控制)(8)语流晓畅(不能让自己的语势下滑)保持多上扬的语气(9)新闻播音声区,自如声区(中声区)(10)用实声不用虚声播新闻(11)出口积极看准了就念 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播报式,宣读式,谈话式 宣读式语言特点:又称播读式,是三种新闻播音语言样式中规整性要求最严的一种。这种语言样式带有很强的书面语的影响,它的吐字归音,语句停连处理都较为规整,气息控制也较匀畅沉稳,声音坚实宏亮。 谈话式语言特点:这种样式较播报式灵活自然,语气稍松缓,交流感强,使受众更有一番贴近感。它的词语组织更加口语化,比如更多地使用简单句和短句,使用惯用词和听觉容易分辨的词。它对规整性,简洁性都还是有要求的。不能说半句话,不能拖泥带水,反反复复,不能想想说说停停。一个贴近内容,语言又比较自然地播报和一个语言比较讲究的说新闻,单在语言样式方面比较时没有太大差异的。 说新闻得具体做法1强记信息要点和叙事的逻辑顺序,需要在原文基础上重新组织语序,不必拘泥于原来的词句,注意叙事层次流畅和语句抱团儿推进。2

语序调整,依据听觉接受的线性特点,要对新闻事实较为复杂,背景相对生疏的语句做语序调整,背景提前,兴趣关注点提前,以事件发生发展时间或空间为序,由主到次一一交待或根据因果比较点面结合的逻辑结构进行调整。3词语处理,将生涩刻板的书面文字换成口头词语,但必须符合新闻语体,少用或不用专门术语,多用倒装句和欧化句。语音避免同音字误听误解,词语朗朗上口,入耳动听。4交流感和讲述感的加工,从故事性的各案切入,把握适当的细节描述,口语式第二人称,赋予交流感的设问或自问自答。5状态要专注积极,松弛自信而有活力,眼神表情要真诚到位,吐字清晰,语流松紧疏密,要紧扣新鲜信息要点,要与观众信息要求呼应即合,态度基调具体贴切,要有适度变化,只有这样才不失新闻节目的权威感,公性度和亲和力。6说新闻不可以与社教服务类节目主持串味。 说新闻考察的3个能力1信息的把握能力2语言加工能力3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流畅清晰,口头表达) 新闻评论播音的特点:1新闻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不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评论则正好相反,它的任务是通过对新闻事件或新近出现得问题,动向的分析直接地明确地发表作者的观点,表明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起到影响舆论,引导舆论,指导社会生活的作用。 评论播音的特点是: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以理服人 评论握住论点,使其在受众中留下清楚而又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必须将鲜明的态度贯穿于一文章的中心论点,它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红线,是评论文章的

学习新闻播报也有技巧吗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学习新闻播报也有技巧吗? 学习新闻播报是成为一名播音员的前提,只有学习到位了,知识掌握了,才能够进行播音创作。新闻播报的学习也有技巧吗?是的,而且按照技巧来学习会提高学习效率。新闻播报,在考试当中,有的时候需要自备稿件,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先从已有稿件的播读开始学习。在稿件播读过程中,有以下四个技巧。 1、体会稿件特点 考生在练习新闻稿件播报时,一定要清楚新闻稿件的特点。新闻稿件具有真实性、新鲜性、简短性、典型性、及时性的特点,在新闻播报中,要学会体现出这些特点。 2、叙事叙述清晰 新闻稿件播报首先要叙事清楚,逻辑严密。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把新闻事件叙述清楚是新闻播报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基础的要求。杭州金鹰艺术专修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求考生在新闻播报时,语言清晰,处理好语句的停连重音,层次分明,语意饱满,分清主次,这样才能使新闻事实表达清楚,让观众一听就明白。 3、播报体现新鲜感 新闻稿件播报时,要保证新鲜感强,以新感人。新闻报道的内同是新近发生的,传播及时,具有很强的新鲜性,因此在播报行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现这种新鲜感。这就要求考生在播报时,语言节奏明快,字音饱满有力度,气息的弹法跳跃感明显。播报语言要求准确规范、朴实无华、圆润饱满、简洁明快。 4、模仿著名播音员 打开电视,每个电视台都有许多播音主持前辈。他们之所以家喻户晓,受人瞩目,也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是优秀播音主持水平的体现。《新闻联播》是新闻稿件播报的最好榜样,所以杭州金鹰艺术专修学校的老师建议学生坚持每天模仿练习,一定能迅速提高新闻稿件播报能力。 先模仿后创作,在新闻播报的学习过程中也是这个道理,不过,在模仿之前,要先搞清楚稿件的内容,确保理解到位,然后再模仿,这样会更加容易体会到著名播音员在做新闻播报时的感觉。以上四个学习技巧是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新闻播报的态度 播报的态度,就是指在播报一篇新闻稿件时所持的主观倾向性,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是积级的还是消极的等。新闻稿件的作者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所以稿件的内容也是用叙述事实来体现作者的意见的,将主观寓于客观,具有内在的倾向性。但是,从受众的角度,他们收看收听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些新鲜的信息,而不愿意听播音员说教,所以,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新闻事实叙述清楚,让受众自己去理解,去感受,也就是说要注意态度的分寸控制。具体该如何做呢? ①利用内在语来控制语气。也就是说将我们的倾向性隐藏在客观事实背后,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 ②联系背景材料来理解分析,避免态度的过或欠。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有所处的历史条件,都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新闻背景对稿件的具体有烘托、深化的作用,有利于读播者找准播报的着眼点以及感情态度的分寸把握,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2)处理好稿件中的细节部分。 稿件的细节部分包括导语、主体、情节、长句子和数字。 ①新闻稿件的导语,是指每一条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个自然段,揭示了新闻的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