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

走进化学实验室

总结,并引导学生填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二

巡回指导

根据生交流总结操作实验一:

向试管里倒入少量的A溶液,然

后向其中加3~5滴B溶液,振荡,

观察现象。同时,将A与C,B

与C混合,观察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在试管里加入

2~3块石灰石,用胶头滴管向试

管里滴入2毫升稀盐酸,观察石

灰石表面发生的现象。然后将一

根燃着的火柴伸进试管口,观察

现象

一生交流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

IV、反思总结

由一二生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师点拨总结。

V、布置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填写《化学探究活动手册》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别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最基本的手段是()。 A. 逻辑推理 B.大气探测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2. 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玻璃破碎 B.滴水成冰 C.铁钉生锈 D.酒精挥发 3.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 夏天,放置半天的饭菜变酸 C. 秋天,铁路上铁轨的对接处与夏季相比间隔变大 D. 冬天,玻璃窗上凝结出漂亮的冰花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 B.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用途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C. 食盐不但是一种调味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D. 化学只能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不能创造新物质 5.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

动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A. 受热易熔化 B.密度比水小 C.较软,硬度不大 D.不溶于水 6.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 中 操作如图,该操作说明该气体()。 A.极易溶于水 B.易溶于水 C.不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7. 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石蜡受热会熔化 C.酒精挥发 D. 氧气能变成淡蓝色液氧 8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简便方法是() A.测密度 B.用澄清石灰水 C.闻气味 D.用燃着的木条 9. 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 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合集

课题1 物质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据对概念理解判 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化学” 【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酚 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 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 1上出现两个红色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内容:物质 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地 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 化学角度看,物质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探究实验 实验及装 置 变化变化过程中发生现变化后物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前 物 质 象质 1水沸腾液 态 水液态沸腾 时生成水 蒸气,水 蒸气遇冷 玻璃片又 凝结为液 态水 液态 水 无 2胆矾研碎块 状 胆 矾 蓝色块状 固体被粉 碎成粉末 粉末 状胆 矾 无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 色 硫 酸 铜 溶 液 等 立即生成 蓝色沉 淀,溶液 颜色变 浅,最后 变为无色 蓝色 氢氧 化铜 沉淀 等 有

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 粒 状 石 灰 石 等 石灰石表 面有气泡 产生,且 石灰石逐 渐变小, 烧杯中澄 清石灰水 变浑浊 二氧 化碳 气体 等 有 课堂讨论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 质变化(如实 验1、2)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变化前观 察 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 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①反应条件(如 加热、点燃等) ②反应现象(发 光、放热、变色、 生成气体或沉 淀等) ①有几种物质生成 ②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评价试卷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食物腐烂 B 、轮胎爆炸 C 、西瓜榨汁 D 灯泡通电发光,久了会变黑。 2、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可燃性 B 、挥发性 C 、溶解性 D 、导电性 3、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有许多发明创造。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A 、酿酒 B 、黑火药 C 、指南针 D 、烧制陶瓷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A 、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只发生化学变化 C 、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D 、只是状态发生变化 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6、小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 建立假设 B 、 收集证据 C 、 设计实验 D 、 作出结论 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发出强白光 B 、放出大量热 C 、镁条减少 D 、有白色固体生成 8、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集气瓶 C 、量筒 D 、烧杯 9、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火焰分为三层 B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蜡烛逐渐变短 D 、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两者必须接触的是 A 、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 B 、向试管中加入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 C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酒精灯芯。 D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手。 1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发光放热 B 、有新物质生成 C 、有气体生成 D 、颜色、状态发生改变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 A B C 14 A 、嘴嚼米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 B 、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 、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 D 、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 15、某同学用量筒取一定量水,平视读数为20ml ,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2ml 。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水的体积是 点燃酒精灯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 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 4、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 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 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5、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了解操作要求,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6、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应用 2、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课时安排6课时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课时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2课时 单元复习与测验2

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 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 4、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实验准备[演示实验1-1]~[演示实验1-5]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特点,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 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 关。 [新课]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1]~ [实验1-4]演示时,边做边介绍仪器 [提问]这些实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们不同点? [补充实验1]用酚酞在纸上画画而后喷碱再喷酸 [讲解]1、物理变化:(三态变化、金属导电导热、机械 分割、吸附作用、升华、蒸发、潮解)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通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评价试卷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你们经过这段时间与化学学科的接触,一定已经与它成了最好的朋友。第一次参加化学考试大家千万不要紧张,老师只是想通过你们做的检查大家掌握的如何,更是为了老师下一步与你们更好的合作!请仔细审题,认真书写! 班级: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得分 得分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3×15=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2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 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徽州石雕 B.阜阳剪纸 C.铁锻制的芜湖铁画 D. 松枝烧制的徽墨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块融化 D、铁丝变曲 3、医院给病人氧时用到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采观测氧气输出的运率 4、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的由来。铅

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A、硬度小 B、熔点低 C、密度大 D、能导电 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6、“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发出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 8、“全球变暖”列为“汉语盘点2007”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D、臭氧层衰竭 9、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20、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化学是在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判断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中 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 伴随化学变化. 爆炸 化学变化,燃烧 化学变化.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 ;不能 ;不能 。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 即:液体取 ;固体 。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 ,也不要 ,更不能 ,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存放在 。 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钥匙或 按 (填入口诀)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 或 按 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同上) 3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存放在 。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 放在容器口正上方. 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以防 .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 在桌面上,以免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 ,以防 ;瓶口 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 ,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 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 。 注意:俯视则读数 ,实际 . 某同学仰视度数44ml ,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21ml ,问导出液体体积 为 23ml(大于,小于,等于) 4. 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 三部分,其中 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 部分加热;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或少于 ,不能 不能 ,用 ,然后轻提灯帽,酒精灯引起的小火灾用 。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 、 、 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 、 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2))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 ,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 ,然后 。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口朝向 。铁夹夹持试管的 位置应在离试管口 处。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 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 套上、取下。 加热液体试管口应 倾斜.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 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 6.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 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 发现。 7.两个重要实验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白烟指的是 。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能使木条复燃。 8、请写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9、写出对应的化学式或名称 Au 钡 银 钠 镁 硅 磷 钾 氖 氩 铁 碳 氦 氧 氯 铝 铜 锌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 一.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 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 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4.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②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 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 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物和臭氧等。(注意:二氧化碳没有在该项目内) 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3)实验结论: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注意事项:①装置不能漏气;②红磷要过量;③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B. 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二.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专项测试卷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部分化学研究的内容 1.(2016娄底)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 D.滴水成冰 2.(2016东营)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 3.(2016雅安)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CO用作燃料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 4.铝镁合金是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性质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是()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5.下列选项中,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体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6.下列图示的实验中,探究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7.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化学性质的是()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①

8.物质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盐酸除铁锈 B.尿素作钾肥 C.天然气作燃料 D.氮气充飞艇9.(2016安徽).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 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 10. (2016连云港)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 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12.从A-N中选出适当的选项分别用字母代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A.熔点,B.沸点,C.酸性,D.碱性,E.颜色,F.密度,G.溶解性,H.腐蚀性,I.吸水性,J.氧化性,K.可燃性,L.还原性,M.毒性,N.挥发性. ①氢气可作高能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②使用浓硫酸、氢氧化钠时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有很强的; ③锌和浓硫酸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是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 ④氧气在燃烧反应中表现出; ⑤酒精瓶的瓶塞要盖紧,是因为它有较强的; ⑥由于固体NaCl和CaCO3的不同,可用水鉴别; ⑦液态空气中,各种物质的不同,工业上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⑧利用盐酸的,可清除铁器表面的锈; ⑨煤气有,所以生煤炉时,要安装烟囱; ⑩根据不同,稀释浓硫酸时只能将其慢慢地加入水中。 第二部分化学研究的方法 1.下列图示仪器,用于表示烧杯的是()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质加热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垂直放置,以免液体洒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能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区分 2、能熟练操作实验并能运用实验原理自如的做一些书面习题 3、了解运用化学知识制造的高产品和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区分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 教学准备与手段看书----做题----归纳----反思 板书设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1)定义(2)特征(3)举例(4)判断方法(5)联系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蜡烛能燃烧,铁能生锈等教学反思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df17894915.html,]热爱化学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师生活动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1.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问题,如绿色化学等。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命题落点 1.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如例1。 2.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如例2。 3.化学新技术与其解决的问题,如例3。 4.以科技新成果为背景进行设计命题,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目前,下列化学制品在生活中不准使用的是() A.含磷洗衣粉 B.可降解塑料袋 C.高效低毒蚊香 D.合成纤维衣服 解析:本题考查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可以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中营养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藻类的疯狂生长,从而影响水中鱼类等动物的生存。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可保护环境,应提倡使用。高效低毒蚊香和合成纤维衣服的使用都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也应提倡使用。 答案:A 例2:(2004·吉林)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选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化学的社会价值: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人类研究化学的历史: 一、古代化学: 1.火的发现和利用。(翠绿色孔雀石上烧炭火会生成红色的铜。写出其中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2.我国古代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战国开始冶铁炼钢。 3.制取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陶器铜器铁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二、近代化学: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 指导下, 利用元素规律性知识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化学的发展前景: 1.纳米技术.

2.绿色化学(化学生产工艺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化学: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 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四个实验探究及其现象: 1.水沸腾试管口有水雾生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液态水。(物态变化) 2.胆矾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形状改变) 3.研碎的胆矾比块状的胆矾在水里更快的溶解,先后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4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消失;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各课题习题精选(含答案)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 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实验 B.测量 C.推理 D.理论 3.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放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可说明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良好的绝热性 B.良好的导电性 C.隔水 D.熔点高 4.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A.无机材料透气 B.特殊钢板耐高温 C.纳米碳板熔点高 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 5.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A.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C.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 6.“绿色化学”是指() A.无害化工产品 B.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 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 7.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①新型的半导体②电阻几乎为零超导体③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④能骤冷骤热又轻又透气的特殊衣料下列选项属于新型研究项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9.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 B.调味品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 点整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 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一.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 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4.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②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 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 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物和臭氧等。(注意:二氧化碳没有在该项目内) 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3)实验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注意事项:①装置不能漏气;②红磷要过量;③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B. 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教 案 执教者:李杰 二O一七年下学期

2017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进行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传达化学思想,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化学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因以往的一些客观原因,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兴致不浓,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三、具体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常规。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做好第一个实验,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虚心向外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化学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化学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9、争取结合化学学科内容多点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强教学效率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评价试卷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你们经过这段时间与化学学科的接触,一定已经与它成了最好的朋友。第一次参加化学考试大家千万不要紧张,老师只是想通过你们做的检查大家掌握的如何,更是为了老师下一步与你们更好的合作!请仔细审题,认真书写! 班级: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得分 得分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3×15=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非物质文 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徽州石雕 B.阜阳剪纸 C.铁锻制的芜湖铁画 D. 松枝烧制的徽墨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块融化 D、铁丝变曲 3、医院给病人氧时用到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采观测氧气输出的运率 4、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的由来。 铅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A、硬度小 B、熔点低 C、密度大 D、能导电 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

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6、“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发出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 8、“全球变暖”列为“汉语盘点2007”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D、臭氧层衰竭 9、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10、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 B.易燃 C.沸点为-42.1℃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14、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 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1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b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各课题习题含答案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习题精选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 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实验 B.测量 C.推理 D.理论 3.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放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可说明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良好的绝热性 B.良好的导电性 C.隔水 D.熔点高 4.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A.无机材料透气 B.特殊钢板耐高温 C.纳米碳板熔点高 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 5.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A.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C.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 6.“绿色化学”是指() A.无害化工产品 B.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 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 7.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①新型的半导体②电阻几乎为零超导体③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④能骤冷骤热又轻又透气的特殊衣料下列选项属于新型研究项目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9.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A.白色固体 B.调味品 C.易溶于水 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 10.下列不属于化学工业的是() A.农药 B.印染 C.汽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