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验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

实验二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验

实验2-1建立用例框图

●实验目的:

1、掌握建立系统用例框图。

2、掌握对系统初始需求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和分析系统用户和系统提供的功能,确定角色和用例;

3、掌握分析系统用户和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确定角色和用例的关系;

●实验要求:

1、使用rose建立系统用例框图;

2、使用rose建立系统角色;

3、使用rose建立系统用例;

4、使用rose建立角色与用例的关系;

●预备知识:

1创建用例框图:

●右击rose浏览器中的包Use Case View;

●选择弹出菜单中的New菜单,单击Use Case Diagram;

●选择新框图后,输入新框图名;

●双击浏览器中的新框图将其打开。

2增加用例:

●选择工具栏中的User Case按钮或选择tools->create->User Case,

单击User Case框图中任一位置并放上新用例;

●右击浏览器中User Case View,选择New->User Case,从浏览器中

把新增加的用例拖动到用例框图中。

3增加角色:

●选择工具栏中的Actor按钮或选择tools->create->Actor,单击User

Case框图中任一位置并放上新角色;

●或者右击浏览器中User Case View,选择New->Actor,从浏览器中把新

增加的角色拖动到用例框图中。

●用例与角色规范:

●双击用例(角色)或则右击用例(角色),从弹出菜单中选择Open

Specification;

●在name字段中输入用例(角色)名称;

●在stereotype字段中输入用例(角色)版型;

●在Abstract复选框中设置抽象用例(角色);

●在Documentation字段输入用例(角色)描述;

●在rank字段中输入用例优先级;

●在multiplic字段中设置角色基数;

4使用关系:

●选择单向关联按钮,将鼠标从角色拖动到用例,或从用例到角色;

●选择依赖按钮,将鼠标从用例拖动到用例,双击用例关系,设置关系

版型,在stereotype字段中输入include或者extend,设置用例的使

用关系或扩展关系;

●选择继承按钮,将鼠标从角色拖动到角色,设置角色的一般化关系;

5用例框图工具栏:

文本

注释

注释与项目连线

用例

角色

单向关联

依赖

继承

聚集

实验内容:

1、初始需求:这是一个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1)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员工。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图书、读者打交道,并在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工作。

(2)图书管理员负责新书的购买和登记,每一种图书可以购进多本书。

(3)图书管理员对图书进行加工处理,给每本书添加条码号和索取号,条码号在图书馆中是唯一的,可以唯一确定具体一本图书。索取号主要由分类号和出版日期组成。

(4)图书管理员对加工好的图书书目信息进行登记。

(5)图书管理员对本馆读者进行管理,办理读者证,并对读者信息进行登记。(6)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办理借书业务,将图书借给读者,并登记借阅信息,同时检查读者预定信息,如果有相应预定信息,则进行预定取消处理。

(7)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办理还书业务,将读者还回的图书从新放回图书馆,并登记还书信息。

(8)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办理预定业务,并登记预定信息。

(9)当旧书破旧不堪时,系统管理员可以把它们从图书馆中剔除,并登记剔除信息。

(10)所有图书和读者信息要能够方便地进行查询。

(11)馆长可以对每个月的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

(12)本系统支持从calis系统导入图书编目信息。

(13)系统能够运行在所有流行的技术环境中,包括UNIX、Windows和OS/2等,并有一个现代的图形用户界面。

(14)系统容易扩展新功能。

2、在use case view中新建一个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用例框图;

3、分析初始需求,找出角色,把角色添加到用例框图中,设置角色规范,包括名称,概要说明等;

4、分析初始需求,找出用例,把用例添加到用例框图中,设置用例规范,包括名称,概要说明等;

5、建立角色,用例的关系;

6、保存模型文件;

实验2-2建立活动框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例描述方法;

2、掌握系统用例活动框图的建立;

3、掌握简单用户需求文档的编写;

二、实验要求:

1、使用word根据给定的用例描述规格说明样式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用例

模型中的主要用例进行详细描述;

2、对用例详细描述中的事件流进行分析,使用rose建立用例的活动框图;

3、根据用例框图;用例子详细描述和用例的活动框图编写一份简单的用户

需求文档;

三、预备知识:

1、创建活动框图:

●右击rose浏览器用例,选择new->Activity Diagram;或右击用例

模型中的用例,选择Sub Diagrams->Activity Diagram;

●命名新的活动框图

2、选择工具栏中的Start State或End state,添加活动开始和活动结束;

3、选择工具栏中的Activity,添加一个活动,并命名;

4、选择工具栏中的State Transition,添加从一个活动间的过渡;

5、双击过渡,在过渡规范中选择Detail项,在Guard Condition字段中输入保护条件;

6、选择工具栏中的Decision,添加决策;

7、选择工具栏中的Horizontal Synchronization和Vertical Synchronization 添加水平同步和垂直同步;

8、用例描述规格说明样式:

9、需求说明书样式。

10、活动框图工具栏说明:

状态

活动

开始状态

结束状态

从一个活动或状态过渡到另一活动

过渡到当前活动或状态

水平同步

垂直同步

工作流或事件流中的决策点

1、实验内容:

1、根据大学图书馆借书业务过程,借书用例描述如下,根据借书用例描述建

立借书用例活动框图;

2、根据大学图书馆还书、图书查询、预约图书等,按用例描述规格样式表,进行用例描述;分别保存成用例描述-还书.doc、用例描述-图书查询.doc、用例描述-预约图书.doc等;

3、建立用例模型中用例与用例描述的关联,双击用例,在用例规范中选择file 项目,按鼠标由键,选择insert file项,打开相关的用例描述文档;

4、根据用例用例描述中的事件流,建立还书、图书查询、预约图书等用例的活动框图;

5、根据用户需求样式,简单编写大学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说明书。主要包含项目概述、用例模型、角色说明、用例描述、活动框图、词汇表、界面原型等主要内容。

6、从浏览器中选择User Case View,单击鼠标右键,选择New->File,把用户需求说明书添加到模型中;

7、保存模型文件;

实验2-3建立分析类框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例实现分析方法;

2、掌握建立分析类,包括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

3、掌握建立用例实现的分析类框图;

二、实验要求:

1、根据需求说明书,进行系统分析,初步确定分析类;

2、根据需求说明书中的用例的详细描述和用例活动框图,建立用例实现的

分析类框图;

3、对分析类进行简单描述;

三、预备知识:

1、创建分析包:

●右击rose浏览器中的包Logical View;

●选择弹出菜单中的New菜单,单击Package;

●选择新建立的包,输入包名;

2、创建分析类框图:

◆右击rose浏览器中的包Logical View

◆选择弹出菜单中的New菜单,单击Class Diagram;

◆选择新框图后,输入新框图名;

◆双击浏览器中的新建立的类框图将其打开。

3、把用例模型中的角色和用例添加到分析类框图:

◆从rose浏览器中的User Case View中选择角色;把角色拖拉到分

析类框图中;

◆从rose浏览器中的User Case View中选择用例;把用例拖拉到分

析类框图中;

4、定制工具栏,鼠标右击工具栏,在弹出菜单中选择customer,在定制窗

口中添加角色、用例、用例实现、控制类、边界类和实体类等工具;

5、通过用例规范窗口设置用例板型为用例实现;

6、选择工具栏中的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和关联,添加到分析类框图中,并命名;

7、对分析分析类描述,样式说明如下:

8、分析类描述规格说明样式:

9、类框图工具栏说明:

接口

单向关联

关联类与关联关系连接

类依赖关系

类继承关系

类实现接口

控制类

边界类

实体类

四、实验内容:

a)打开实验2-1,实验2-2建立好的大学图书管理系统用例模型;

b)建立分析包,包名为“分析模型”;

c)在“分析模型”包中建立类框图;命名为”借书用例分析”;

d)把rose浏览器中的User Case View中图书“管理员角色”拖到借书

用例分析类框图中;

e)把rose浏览器中的User Case View中图书“借书”用例拖到借书用

例分析类框图中;

f)双击“借书”用例,在用例规范窗口中设置用例板型为用例实现

(use-case realization);

g)根据用户需求说明书中“借书”用例描述,活动框图等,对“借书”

用例进行分析,添加“借书”用例实现的相关分析类,如:借书窗体(边界类),借书控制(控制类),读者信息(实体类),书目信息(实体类),馆藏信息(实体类),预定信息(实体类),借阅信息(实体类)等;“借书”用例实现分析类图如下:

h)根据用户需求说明书,重复3-7步,对其他用例进行分析,建立用例

实现分析类图;

i)对分析类进行描述,根据“借书窗体”的描述样式对系统其他类进行

j)建立分析模型中分析类与分析类描述的关联,如双击借书窗体分析类,在类规范中选择file项目,按鼠标右键,选择insert file项,打开分析类-借书窗体.doc;并把主要职责部分内容复制粘贴到类规范窗体的documentation中;

k)保存模型文件;

实验2-4建立设计类框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设计类的描述;

2、掌握建立设计类;

3、掌握建立设计类的关系;

二、实验要求:

1、根据分析模型中的分析类描述,初步对设计类进行描述;

2、根据设计类的描述,使用ROSE建立设计类;

3、分析设计类,建立类的关系;

三、预备知识:

1、添加类:

●右击rose浏览器中的包Logical View,选择弹出菜单中的New菜单,

单击Class Diagram;

●选择类工具栏中的class按钮,单击类框图中的任一位置;

●输入类名;

2、类规范:

●双击类框图中的类或者右击类,从弹出菜单中选择Open

Specification;

●在Name中输入名称;

●在Stereotype中输入类的版型;

●在visibility中设置可见性;

●在multiplicity中设置类的基数(实例数);

●在Space中输入类的存储需求;

●在Persistence中设置类的持续性;

●在Concurrency中设置类并发性;(sequential:只有一个控制线程时,

类正常工作,而在有多个控制线程时则不能保证类能否正常工作;

Guarded存在多个控制线程时,类正常工作但不同线程中的类应相互

协作,保证互不干扰;Active:类有自己的控制线程;Synchronous:

存在多个控制线程时,类正常工作不需要与其他类相互协作,因为类

本身能处理互斥情形。)

●在Abstract中设置类为抽象类;

3、添加类的属性:

●在类的规范窗口中选择Attributes选项;

●在类属性设置区域右击鼠标,从弹出菜单中选择insert项,添加一个

类属性;

●双击新添加的属性项,在属性规范窗口中的name中输入属性名称,在

type中输入属性的数据类型;在initial中输入属性的初始值;在

Export Control中设置属性的可见性;在derived设置属性为派生属

性;

4、添加类的操作:

●在类的规范窗口中选择Operations选项;

●在类操作设置区域右击鼠标,从弹出菜单中选择insert项,添加一个

类操作;

●双击新添加的操作项,在操作规范窗口中的name中输入属性名称,在

Return中输入操作返回类型;在Export Control中设置操作的可见性;

●单击操作规范窗口中的detail项,在arguments中插入操作的变元(参

数),并设置变元的类型和初始值;在protocol中输入操作协议;在exceptions中指定操作异常;在Size输入操作所需要的内存量;在Time中指定操作所需的时间;

接口

单向关联

关联类与关联关系连接

类依赖关系

类继承关系

类实现接口

控制类

边界类

四、实验内容:

l)根据设计类描述规格说明样式和分析模型中的分析类和分析类描述,使用word描述设计类;类的主要属性和操作如下:

i.Book:图书信息类;属性name:书名,字符型;author:作者名,

字符型;isbn:国际标准书号,字符型;publisher:出版社,字符

型;pdate:出版日期,日期型;Ctype:分类号,字符型,Sno:索书

号,字符型,派生属性;Bnum:复本数,数值型,初始值为0,派生

属性;操作:find:查找,Create:创建,Check:检查,destroy:

销毁;Add:增加,Dele:删除

ii.Bitem:书目或馆藏信息类,属性Barcode:条码号,字符型;BiAdd:馆藏地点,字符型;操作:find:查找,Create:创建,Check:检

查,destory:销毁;Add:增加,Dele:删除

iii.Reader:读者信息类;属性name:读者姓名,字符型;Tel:联系电话,字符型;Address:联系地址,字符型;find:查找,Create:创

建,Check:检查,destory:销毁;Add:增加,Dele:删除

iv.LoanBook:借阅信息类:属性Ltime,日期型;操作:Create:创建;

Loan,借书;Retu,还书;

v.LoanForm:借阅窗体类,版型为Form;

m)在Logical View建立设计包,包名为“设计模型”,在“设计模型”

包中分别建立“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包;

n)在“用户界面”包中建立类框图;把分析模型中的边界类拖到框图中;o)在“业务逻辑”包中建立类框图;把分析模型中的实体类和控制类拖到框图中;

p)设置类的规范(名称,类型,版型,可见性,基数,存储需求,持续性,并发性,抽象类);

q)添加类的属性(名称,数据类型,初始值,可见性);

r)添加类的操作(名称,返回数据类型,可见性,变元等);

s)设置类之间的关系;设计类框图如下:

t)保存模型文件;

实验2-5建立交互框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建立时序框图;

2、掌握建立协作框图;

二、实验要求:

1、根据分析模型中的用例实现,设计模型中的设计类,使用rose建立时序

框图;

2、将设计类中的操作映射消息;

3、根据时序框图,使用ROSE模型转换功能,建立协作框图;

三、预备知识:

1、添加时序框图:

●右击rose浏览器中的包Logical View,选择弹出菜单中的New菜单,

单击Sequence Diagram;

●命名时序框图;

2、添加对象:

●选择时序框图工具栏中的object,单击时序框图中要放对象的位置;

●双击对象,在对象规范窗口中设置对象的名称并将对象映射类;

●在Persistence中设置对象持续性(持续,静态或临时);

●在multiple instances中设置对象的多个实例;

3、使用消息:

●选择时序框图工具栏中的object Message;

●将鼠标从发送消息的对象或角色生命线拖动到接受消息对象或角色生

命线;

●设置消息规范,命名消息,将消息映射对象操作;

●设置消息同步信息:

(1) simple(简单),这个消息在单个控制线程中运行;

(2) synchronous(同步),客户发出消息后,等待供应者响应这个消息;

(3) balking(阻止),如果供应者无法立既接收消息,客户放弃这个消息;

(4) timeout(超时),如果供应者无法在指定时间内接收消息,客户放弃这个消息;

(5) asynchronous(异步),客户发出消息给供应者,然后客户继续处理,不等待消息是否被接收;

(6) procedure call (过程调用),客户机等待处理消息的整个嵌套顺序完成后才继续;

(7) return(返回),表示从过程调用返回;

●设置消息频率:aperiodic(不定期)和periodic(定期)

4、添加生命线结束:

●选择时序框图工具栏中的destruction Marker图标;

●单击对象生命线;

5、使用时序框图创建协作框图:

●打开时序框图;

●选择菜单Browse->create Collaboration或按F5;

6、时序框图工具栏说明:

7对象

对象消息

对象反身消息

对象返回消息

对象删除,生命周期结束

对象过程调用

对象异步消息

对象

类实例

对象连接

对象自身连接

连接消息

反向连接消息

对象数据流

对象反向数据流

四、实验内容:

1、初步建立借书用例的时序框图,参考如下图,同学根据自己的借书用例分析设计实际建立;

2、创建借书用例的协作框图;

3、细化设计类,参考如下图;

4、细化借书用例时序框图,包括对象映射类,消息映射类操作等,参考如下图;

5、检查模型,选择菜单Tools->check model,对模型进行检查;

6、建立还书、预定等用例的时序框图;

7、保存模型。

工程热力学实验 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2012.06.07)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 (,,)=0 (7-1-1) F p v T 或 =(,) (7-1-2) v f p T 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ar(7.387MPa),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30.9℃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p a v v b RT + -=2 (7-1-3) 或写成 pv bp RT v av ab 320-++-=() (7-1-4) 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于是,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点,满足如下条件: ( )??p v T =0 (7-1-5)

软件工程实验教案网络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实验 任课教师:陈利平 所属院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教学班级:计科1301-02网络1301-03 教学时间:2015-2016 学年第2 学期 湖南工学院

课程基本信息

实验一Microsoft Visio软件的使用(选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io的工作环境及组成; 2.掌握用Visio软件绘制图表的基本操作; 3.能熟练全用Visio软件绘制各种较复杂的专业图表; 4.掌握各种图表文档创建方法. 二、实验环境 1.安装有Microsoft Visio 2010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2.准备将使用Microsoft Visio 2010绘制图。 三、实验内容 1.熟悉Microsoft Visio 2010的建模环境; 2.根据教材和实验老师的演示,从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中找到一个数据流图,用Microsoft Visio将它画出。可以使用实验指导书的图1-5所示的数据流图. 3.根据教材和实验老师的演示,从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中找到一个状态图,用Microsoft Visio将它画出。可以使用实验指导书的图1-9所示的状态图。 4.根据教材和实验老师的演示,从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中找到一个E-R图,用Microsoft Visio将它画出。可以使用实验指导书的图1-19所示的实体关系图。 四、实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Microsoft Visio相关操作的实现。 五、实验成果 完成实验后,每人提供一份实验报告,简述Microsoft Visio的使用、特点、组成及安装要点,重点说明其建模环境及使用,至少包含三个已绘制的Microsoft Visio文件。 六、实验思考 1.反复练习Microsoft Visio绘制各种图。 实验后记: 实验一Microsoft Visio软件的使用(选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io的工作环境及组成;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6版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吴鸿韬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2016年9月 目录

第一章实验要求 (1) 第二章白盒测试实践 (3) 第三章黑盒测试实践 (6) 第四章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 (7) 第五章自动化功能测试实践 (35) 第六章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 (56) 附录1实验报告封皮参考模版 (71) 附录2小组实验报告封皮参考模版 (72) 附录3软件测试计划参考模版 (73) 附录4 测试用例参考模版 (77) 附录5单元测试检查表参考模版 (81) 附录6测试报告参考模版 (82) 附录7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参考模版 (87)

第一章实验要求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测试实验,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熟练掌握软件测试的流程、会设计测试用例、书写测试报告,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共设计了2个设计型、3个验证型实验和一个综合型实验,如表1所示。设计型实验包括白盒测试实践和黑盒测试实践,验证型实验包括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自动化功能测试和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主要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软件测试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并能运用测试工具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综合型实验以《软件设计与编程实践》课程相关实验题目为原型、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测试设计与分析,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测试管理,完成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提高软件测试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 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内容学时实验性质实验要求 实验一白盒测试实践 4 设计必做 实验二黑盒测试实践 4 设计必做 实验三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四自动化功能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五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六、综合测试实践课外综合选做 二、实验环境 NUnit、JUnit、LoadRunner、Quick Test Professional、VC6.0、Visual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全解

实验一 空气定压比热容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增强热物性实验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气体比热容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构思。 2.学习本实验中所涉及的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由实验数据计算出比热容数值和比热容关系式的方法。 3.学会实验中所用各种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热力学可知,气体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式为 ( )p p h c T ?=? (1) 在没有对外界作功的气体定压流动过程中,p dQ dh M =, 此时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可表示 为 p p T Q M c )(1??= (2) 当气体在此定压过程中由温度t 1被加热至t 2时,气体在此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可由下式确定 ) (1221 t t M Q c p t t pm -= (kJ/kg ℃) (3) 式中,M —气体的质量流量,kg/s; Q p —气体在定压流动过程中吸收的热量,kJ/s 。 大气是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当湿空气由温度t 1被加热至t 2时,其中的水蒸汽也要吸收热量,这部分热量要根据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来确定。如果计算干空气的比热容,必须从加热给湿空气的热量中扣除这部分热量,剩余的才是干空气的吸热量。 低压气体的比热容通常用温度的多项式表示,例如空气比热容的实验关系式为 3162741087268.41002402.41076019.102319.1T T T c p ---?-?+?-=(kJ/kgK) 式中T 为绝对温度,单位为K 。该式可用于250~600K 范围的空气,平均偏差为0.03%,最大偏差为0.28%。 在距室温不远的温度范围内,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认为是线性的,即可近似的表示为 Bt A c p += (4) 由t 1加热到t 2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则为 m t t t t pm Bt A t t B A dt t t Bt A c +=++=-+=? 2 21122 1 21 (5) 这说明,此时气体的平均比热容等于平均温度t m = ( t 1 + t 2 ) / 2时的定压比热容。 因此,可以对某一气体在n 个不同的平均温度t m i 下测出其定压比热容c p m i ,然后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2016年修订)

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编写:梁早清朱凯严尚维林毅申 完成人信息 学号姓名主要角色和任务比重 朱凯2016年修订 分组至少3人至多4人。 备注:此文档仅作为《软件工程》实验指导用,其他课程的文档模板请根据其他老师提供的模板撰写。

软件工程实验课实验说明 本实验指导书是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的指导书,目的在于让同学们通过这些实验,体会软件开发的过程(从需求分析到设计和测试计划)。老师们试图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易实现的软件系统,让同学们分阶段完成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部件级设计等设计和功能测试的工作,并完成相应的文档。同学们之间根据规范相互评审每一阶段的文档,过后老师再统一评讲。以此让同学们加深对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功能测试的方法的理解。(特别指出:因课时所限,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不在本实验课上讨论,学院另外开设有《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课程。) 题目如下: 一、软件系统需求的文本描述 《课程成绩管理系统》提供一个方便我校任课老师管理学生成绩的小型软件系统。该系统为教师提供方便的成绩管理功能,也为学生提供查询成绩的功能。系统描述如下:学生的成绩包含以下4个部分:课堂点名成绩、课堂考试成绩、课后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成绩评判标准和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如下: 1.课堂点名3次,每次点名没有到的不得分(即记0分),到了的100分。第一次点 占总成绩的1%,第二次和第三次各占总成绩的2%,课堂点名占总成绩的5%; 2.课堂考试3次,每次满分100分,具体成绩由老师给出。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占 总成绩的7%,第三次占总成绩的6%,共20%; 3.课后作业3次,每次满分100分,具体成绩由老师给出。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占 总成绩的8%,第三次占总成绩的9%,共25%; 4.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50%。 教师能通过成绩管理软件来管理学生的成绩,包含添加、删除、修改、查看、统计学生的成绩。各个功能具体描述如下: 1.添加学生成绩:填写学号,点击添加,然后在添加界面上录入对应学生的第一次点 名、第二次点名、第三次点名、第一次课堂考试、第二次课堂考试、第三次课堂考 试、第一次课后作业、第二次课后作业、第三次课后作业,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点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1 熟悉StarUML建模环境[实验目的] 1.掌握StarUML的安装 2. 熟悉StarUML的功能与特点 3.掌握StarUML的基本操作 [实验预备知识] 了解StarUML的背景 [实验内容] 1.安装StarUML 2.系统主菜单 3.建立UML模型初步 [实验提示] StarUML安装指南和运行指南见StarUML使用手册。

实验2 用例图与活动图设计与实现[实验目的] 1.熟悉UML建模 2.掌握用例图的设计与实现 4.掌握使用活动图细化用例的方法 [实验预备知识] 掌握StarUML环境下UML全局模型的创建 [实验内容] 1.了解网上选课系统的需求 2.熟悉用例的事件流 (1)添加课程 (2)选课 3.网上选课系统用例图 操作提示: (1)创建并设置执行者 (2)设计并实现执行者之间关联 (3)创建并设置用例属性 (4)设计并实现执行者与用例间关联 4.使用活动图细化用例 完成“添加课程”和“选课”两个用例的活动图。 操作提示: (1)添加一个空的活动图 (2)新建泳道 (3)添加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 (4)添加动作状态 (5)添加转换 [实验提示] 参考StarUML使用手册。

附录1: 网上选课系统用例图与活动图设计与实现 1.简单需求分析 选课系统包括如下功能: (1)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系统,建立学期要开的各种课程,将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 (2)学生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可以选课,也可以查询已选课程 本系统涉及的用户包括管理员和学生,他们是用例图中的执行者,他们的主要特征相似,都具有姓名和注册号(学生为学号)等信息,所以可以抽象出高层执行者“人”,而管理员和学生都从人统一派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另外一个执行者。 2.事件流 下面是系统中一些用例的事件流。 添加课程事件流 (1)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2)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3)管理员输入密码 (4)系统验证密码 A1:密码错误 (5)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目前所建立的全部课程信息 (6)管理员选择添加课程 (7)系统提示输入新课程信息 (8)管理员输入信息 (9)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 A2:有冲突 (10)系统添加新课程,提示课程添加成功 (11)系统重新进入管理主界面,显示所有课程 (12)用例结束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程热力学 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 P-V-T 关系 一、实验目的 了解CO 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增加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掌握CO 2的p-v-t 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 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测定CO 的p-v-t 关系。在P-V 坐标系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 C)、临界温度 (t=31.1 C)和高于 临界温度(t=50 C)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 相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2、 测定CQ 在低于临界温度(t=20 C 、27C )时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并与图四中的t s -p s 曲线比较。 3、 观测临界状态 (1) 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 气液整体相变现象。 (3) 测定CQ 的p c 、V c 、t c 等临界参 数,并将实验所得的 V c 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 德瓦 尔方程的理论值相比教,简述其差异原因。 三、实验设备及原理 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和实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三大部分组成(如图一所 示)。 1、 2、 3、 和技巧。 4、 图一 试验台系统图

蛍渥水 H -------------------------------- * CU J空间 承压玻璃 4” 十一 Ezz E力油 高压容器 图二试验台本体 试验台本体如图二所示。其中1—高压容器;2 —玻璃杯;3 —压力机;4—水银;5—密 封填料;6—填料压盖;7 —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杯;9—CQ空间;10—温度计。、 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V、t之间有:F( p,v,t)=0 或t=f(p,v) (1) 本实验就是根据式(1),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Q的p-v-t关系,从而找出CQ的p-v-t关系。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由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 先装了CQ气体的承压玻璃管,CQ被压缩,其压力和容器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 实验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如要提高精度,可由加在活塞转盘上的平衡砝码读出,并考虑水银柱高度的修正) 。温度由插在恒温水套中的温度计读 出。比容首先由承压玻璃管内二氧化碳柱的高度来测量,而后再根据承压玻璃管内径均匀、截面不变等条件来换算得出。 四、实验步骤 1、按图一装好实验设备,并开启实验本体上的日光灯。 2、恒温器准备及温度调节: (1)、入恒温器内,注至离盖30?50mm检查并接通电路,开动电动泵,使水循环对

(上课)软件工程实验一

实验指导书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导论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8年 2 月 24 日 实验名称分析系统业务流程和绘制系统业务流程图 实验目的: 1、掌握结构化分析方法 2、掌握业务流程分析方法和业务流程图的绘制 实验内容: 任务一绘制系统业务流程图 试绘制工资管理系统的系统流程图,根据系统流程图的符号说明仔细理解如图含义: 任务二分析系统业务流程和绘制系统业务流程图 案例一:总务办公管理系统

系统简介:某单位准备开发一个购买办公用品和设备的总务办公管理系统。办公用品的购买申请由各科室提出,由负责总务工作的办公室统一收集。其中,购买申请的金额低于500元(含500元)可以由总务办公室直接审批,而高于500元的购买申请由机构主管领导审批,批准的购买申请形成采购清单由采购员负责购买,同时应记录每次实际购买清单,进行入账。在提出购买申请时要包括下述数据:申请单位、物品名称、物品数量、预计价格、物品用途等。每次购买完成后应记录以下数据:物品名称、物品数量、价格、总金额、购买日期、经办人等。 案例二:火车票预订系统 系统简介:某高校后勤集团为了学生寒暑假返乡,办理代学生预订返乡火车票事务,订票必须提前三天办理,后勤订票处提前三天向火车站办理购票事务。订票处使用一台微机处理订票后购票事务,学生订票一次称为一个事务,由订票员将其输入在微机中,系统核实订单后,将订票信息记录放在订票库中。系统每天打印预订三天的购票单,并更新订票库。 请对以上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后,绘制出该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实验原理: 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等)。表达的是信息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 系统业务流程图的符号: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71436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南昌航空大学信工学院 2010年01月

目录 实验1 用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绘制数据流图 (3) 1 实验环境 (3) 2 实验目的 (3) 3 实验内容 (3) 4 实验要求 (3) 5 实验步骤 (3) 实验2 用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设计数据库 (5) 1 实验环境 (5) 3 实验内容 (5) 4 实验要求 (6) 5 实验步骤 (6) 实验3 用Microsoft Visio工具设计用户界面 (10) 1 实验环境 (10) 2 实验目的 (10) 3 实验内容 (10) 4 实验要求 (10) 5 实验步骤 (10) 实验4 用Rational Rose绘制用例图 (14) 1 实验环境 (14) 2 实验目的 (14) 3 实验内容 (14) 4 实验要求 (14) 5 实验步骤 (15) 实验5 用Rational Rose工具绘制类图 (18) 1 实验环境 (18) 2 实验目的 (18) 3 实验内容 (18) 4 实验要求 (18) 5 实验步骤 (18)

实验1 用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绘制数据 流图 1 实验环境 Windows 2000、Sybase公司的Power Designer应用软件 2 实验目的 1)了解Power Designer工具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Power Designer中的Process Analyst(PA)模块的建 模方法及其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验内容 1)设计数据流图(DFD) 2)利用外部实体、过程处理、数据流及数据存储绘制数据流图。 4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PAM(Process Analyst Model)的应用实例。 为方便旅客,某航空公司拟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施行目的地等)输入该系统,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和帐单,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单和帐单交款取票,系统校对无误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绘制该机票预定系统的数据流图。注意:功能分解的细化程度视具体情况而定。该实验中分解到第三层止。 5 实验步骤 数据流图是系统处理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心问题是把功能逐层分解为多个子功能。 1)建立根处理模型 S1:在Windows桌面上双击Process Analyst程序图标,打开Process Analyst应用程序。 S2:建立一个处理过程P1。单击工具栏中的Process工具,在模型工作区内单击会出现一个处理过程的符号,它是建立的第一个处理过程。单击鼠标右键释放Process工具,再双击新建立的处理过程符号,出现特性对话框,对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 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手册: 严家騄、余晓福着,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编,热力实验指导书,2001 参考书: 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王加璇等编着,工程热力学,华北电力大学,1992年。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1995年。 曾丹苓等编着,工程热力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美]M.C. 波特尔、C.W. 萨默顿着郭航、孙嗣莹等 译,工程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 何雅玲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 概论(2学时) 1.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从人类用能的历史和能量转换装置的实例中认识理解:热能利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 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 热能及其利用(0.5学时) 0-2 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0.5学时) 0-3 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0.2学时) 0-4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0.8学时) 3. 重点难点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本课程四大部分(特别是前三大部分)之联系;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4.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热力学各分支;本课程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各自的任务及联系;有关工程热力学及其应用的网上资源。 5.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视频片段 6.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软件工程实践实验指导书XXXX

《软件工程实践》实验指导书 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汪璟玢 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软件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熟悉并掌握一种表达工具,实现一个小规模的系统开发。 能力方面:在本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方面:通过本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两方面的良好素质:一是针对实际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善于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二是规范地表达分析和设计方案。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3-6人一组完成一个系统,并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形成相关文档资料。 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六版)(美)Roger S.Pressman著, 郑人杰马素霞白晓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五版)(美)Roger S.Pressman著, 梅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3.《软件工程》(第六版)(英)Ian Sommerville著,程一剑陈霞译,机 械工业出版社 4.《软件工程》郑人杰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5.《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孙家广主编,刘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 社

实验一:项目选择与用例图表达 目的:结合具体的项目,要求学生结合用例图和用例文本的方法将系统功 能表达清楚。 内容:项目选择、参与者确定、用例识别、用例间的关系表达,用例文本的表达 要求:能够发现任务与用例的关系、用例间的关系并准确表达、用规范的 用例文本描述用例。 开发环境和工具要求掌握:Windows200 Advanced Server、Rational Rose2003、MS visio2003 实验二: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类图 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对具体项目进行类的识别和分析,并完成系统类图。 内容:识别类、确定类的属性和操作、分析类间的关系完成类图 要求:调查工作要深入,对系统的业务流程要充分了解;结合系统的功能 进行类的分析。 开发环境和工具要求掌握:Windows200 Advanced Server、MS visio2003、Rational Rose2003 实验三: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数据流图 目的:结合具体项目,训练学生的抽象分析及分层描述问题的能力,联系 数据和功能,分层次表达系统的功能。 内容:任务分解;识别外部实体、加工、数据存储和数据流;分层次表达的方法。 要求:调查工作要深入,对系统的业务流程要充分了解;结合系统的功能 分解进行数据流图的绘制。 开发环境和工具要求掌握:Windows200 Advanced Server、MS visio2003

实验——学生用指导书(1-3)软件工程作业

实验一:Visio工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icrosoft visio环境。 2、掌握数据流图的基本元素; 3、掌握建立数据流图; 4、掌握数据字典的建立。 二、实验准备 1、Visio基本绘图知识 Microsoft Visio 2003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绘图功能,使用Visio中提供的图形模板,我们可以轻松绘制数据流图、系统流程、程序流程图、ER图、UML类图、Gantt图等图形,这些图形是我们在软件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中使用的非常重要的系统描述工具。 利用Visio,我们不仅可以绘制ER图,还可以对一个现有的数据库结构进行反向工程来生成数据库的ER图和具体的表的定义结构。Visio支持包括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Access、Oracle 和 IBM的DB2在内的多种数据库。 2、利用Visio进行绘图的大致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打开模板,添加图形; ◆移动图形或者改变图形的尺寸; ◆添加文本; ◆将图纸中的图形连接到一起; ◆格式化图形; ◆保存制图。 三、实验内容 1、熟悉Visio进行绘图的基本操作 ?绘图环境 ◆打开模板:文件→新建→选择绘图类型 ◆打开模具:文件→形状 ◆文档模具:开始绘图时,Visio创建的特定于该绘图文件的模具。文件→形状→显示 文档模具 ◆(说明:可以通过修改文档模具上的主控形状,修改绘图文件中所有页上形状的所有 实例。用户不能保存文档模具以用于其他绘图。) ?文件操作 ◆新建绘图文件:文件→新建 ◆创建新页:插入→新建页 ?基本绘图工具 ◆直线、弧线、矩形、椭圆、自由曲线

?图形的操作 ①图形的选择 ◆选择手柄:图形角上和边上的小框,用来改变图形的大小。 ②图形的连接 ◆连接点:蓝色的×符号 ◆连接线:可粘附在绘图中的两个图件之间的,用来连接它们的任何一条直线。 ◆连接方式: a.形状到形状连接:单击工具栏上“连接线”按钮,将要连接的形状拖到绘图页上。 或者单击“连接线”放到第一个形状的中心上,出现红色轮廓,再拖到第二个形状上。 b.点到点连接:拖动两个连接点。(右单击连接线可改变属性) ③图形排列 ◆对齐图形:“形状”→“对齐形状” ◆分布图形:“形状”→“分配形状” ?文本操作 ◆文本块:与某个形状相关联的唯一的文本区域称为文本块。 ◆选取文本块:单击“文本工具”旁的下三角按钮,选择“文本块工具”,单击相应的 形状来选取文本块。 ◆创建纯文本图形:单击工具栏中的“文本工具”图标按钮。 2、 Visio绘制组织结构图 ◆[例1]绘制信息学院组织结构图 图1 组织结构图示例 信息学院组织结构图2007-4-21 ◆[步骤] (1)新建文件:文件→新建→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 (2)添加图件:将“总经理”形状拖到绘图页上,再拖动“经理”形状放到“总经理” 图形上…… 拖动“多个形状”图件到到“经理”图形上 (3)布局排版:单击“组织结构图”工具栏中的:重新布局、水平布局、垂直布局、 调整布局、增大图形间间距(组织结构图→更改间距)、 (4)文字排版:给图形添加文字并进行排版、定义线条颜色

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

第七章工程热力学综合实验 实验1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 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 (,,)=0 (7-1-1) F p v T 或 =(,)(7-1-2) v f p T 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 a r (7.387M Pa ),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30.9℃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p a v v b R T + -=2 (7-1-3) 或写成 pv bp RT v av ab 3 2 -++-=() (7-1-4) 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于是, 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

(上课)软件工程实验一

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导论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8年 2 月 24 日

系统简介:某单位准备开发一个购买办公用品与设备的总务办公管理系统。办公用品的购买申请由各科室提出,由负责总务工作的办公室统一收集。其中,购买申请的金额低于500元(含500元)可以由总务办公室直接审批,而高于500元的购买申请由机构主管领导审批,批准的购买申请形成采购清单由采购员负责购买,同时应记录每次实际购买清单,进行入账。在提出购买申请时要包括下述数据:申请单位、物品名称、物品数量、预计价格、物品用途等。每次购买完成后应记录以下数据:物品名称、物品数量、价格、总金额、购买日期、经办人等。 案例二:火车票预订系统 系统简介:某高校后勤集团为了学生寒暑假返乡,办理代学生预订返乡火车票事务,订票必须提前三天办理,后勤订票处提前三天向火车站办理购票事务。订票处使用一台微机处理订票后购票事务,学生订票一次称为一个事务,由订票员将其输入在微机中,系统核实订单后,将订票信息记录放在订票库中。系统每天打印预订三天的购票单,并更新订票库。 请对以上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后,绘制出该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实验原理: 系统流程图就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就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等)。表达的就是信息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 系统业务流程图的符号:

基本符号 系统符号实验过程与结果: 一、操作步骤: 1.运行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10

2.选择流程图中的基本流程图模板 3.用鼠标选拉图标进行绘图 二、实验结果:

软件测试实验指导书

软件测试实验指导书 软件测试实验课程指导书2021 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 郭烨 第1章实验基础知识 1.1 软件测试概述 1.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或者说,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2.测试过程为了保证测试的质量,将测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即: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代码会审由一组人通过阅读、讨论和争议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单元测试集中在检查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上,通过测试发现实现该模块的实际功能与定义该模块的功能说明不符合的情况,以及编码的错误。集成测试是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系统测试是测试整个系统,以证实它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所规定的功能、质

量和性能等方面的特性。验收测试的目的是向未来的用户表明系统能够像预定要求那样工作。与系统测试非常相似,主要区别是测试人员不同,验收测试由用户执行。 3.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的方法分为功能性测试和结构性测试。功能测试是指在对程序进行功能抽象的基础上,将程序划分成功能单元,然后在数据抽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功能单元生成测试数据进行测试。进行功能测试时,被测程序被当作打不开的黑盒,因而无法了解其内部构造,因此又称为黑盒测试。 结构性测试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它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此方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透明的盒子,又叫白盒测试。 4.测试工具 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很大(据统计,会用到40% 的开发时间;一些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软件,测试时间甚至占到总开发时间的60% ),但测试却是在整个软件过程中极有可能应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的工作,原因是测试的许多操作是重复性的、非智力创造性的、需求细致注意力的工作。测试工具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普遍的趋势。测试工具一般可分为白盒测试工具、黑盒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

实验指导书(二氧化碳PTV关系测定)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1)学习在准平衡状态下,测定气体三个基本状态参数关系的方法。 的临界参数。 (2)观察在临界状态附近汽液两相互变的现象,测定CO 2 (3)掌握活塞式压力计及恒温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要求 (1)牢固树立热力学平衡态的概念,通过实验掌握系统的划分,明确热力学三 个基本状态参数的含义和特性以及它们和平衡态之间的关系。 (2) 能描述临界现象,懂得临界参数的含义。 (3) 充分理解准静态过程、准静功、简单热力系、状态方程和状态参数坐标图。 二、实验原理 在准平衡状态下,气体的绝对压力p、比容v和绝对温度T之间存在某种确定的函数关系,即状态方程 F p v T= (,,)0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具有最简单的形式: = pv RT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比较复杂,目前尚不能将各种气体的状态方程用一个统一的形式表示出来,虽然已经有了许多在某种条件下能较好反映p、v、T之间关系的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因此,具体测定某种气体的p、v、T关系,并将实测结果描绘在平面的坐标图上形成状态图,乃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研究气体工质热力性质的方法。 因为在平面的状态图上只能表达两个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所以具体测定时有必

要保持某一个状态参数为定值,本实验就是在保持绝对温度T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三、实验设备 本实验装置所测定的气体介质是二氧化碳。 整套装置由试验台本体、测温仪表、活塞式压力计和恒温器四大部分所组成,其系统示意图见图一 图一试验台系统图 试验台本体的结构如图二所示。

图二试验台本体 1—高压容器 2—玻璃杯 3——压力油 4——水银 5—填料压盖 空间 10——温度计6—密封填料 7—恒温水套 8—承压玻璃 9—CO 2 它的工作情况可简述而下: 由活塞式压力计送来的压力油首先进入高压容器,然后通过高压容器和玻璃 杯之间的空隙,使玻璃杯中水银表面上的压力加大,迫使水银进入预先灌有CO 2 气体受到压缩。如果忽略中间环节的各种压力气体的承压玻璃管,使其中的CO 2 损失,可以认为CO 气体所受到的压力即活塞式压力计所输出的压力油的压力, 2 气体的其数值可在活塞式压力计台架上的压力表中读出。至于承压玻璃管中CO 2 容积,则可由水银柱的高度间接测出(下面还将详细述及)。 承压玻璃管外还有一个玻璃套管,其上下各有一个接头,分别用橡皮管与恒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指导书-llp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指导书 2 0 16年

第一部分软件项目管理实验内容 实验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软件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将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软件项目开发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配合《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本实验要求针对《软件项目管理教学网站》项目(也可自选项目),项目简称:SPM。完成软件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实践,一共包括17个实验(实践)环节。 准备: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人,每组代表一个团队,并且有一个代表团队的名称。每个团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给定的项目的项目管理的实践环节。 1、实验(实践)一、项目招投标 实验目的:明白项目招投标过程 实验要求: 1)老师(甲方)提供项目要求 2)团队(乙方)选定并分析项目 3)编写***项目的项目章程 4)选择2个团队课堂上进行竞标,进行答辩,提交项目章程 5)其他团队进行评述,充当评审专家的角色,可以提问题。 老师评述和总结: 2、实验(实践)二、项目生存期模型确定 实验目的:掌握软件项目生存期模型选择方法 实验要求: 1)复习课程的生存期模型 2)分析SPM项目特性 3)确定SPM项目生存期模型 4)选择1个团队课堂上讲述SPM项目生存期模型 5)其他团队进行评述,可以提问题。 老师评述和总结: 3、实验(实践)三、项目需求管理 实验目的:掌握软件项目需求管理过程,可以编制需求规格, 实验要求: 1)复习需求分析的几个方法 2)编写SPM项目的需求分析说明书 3)复习需求变更控制流程

4)编写SPM项目的需求变更控制 5)选择1个团队课堂上讲述SPM项目需求规格和需求变更控制流程6)其他团队进行评述,可以提问题。 老师评述和总结: 4、实验(实践)四、任务分解实践环节 实验目的:明白WBS概念,掌握任务分解和验证方法 实验要求: 1)复习任务分解和验证方法 2)编写SPM项目的任务分解,即WBS。 3)选择1个团队课堂上讲述SPM项目任务分解结果 4)其他团队进行评述,可以提问题。 老师评述和总结: 5、实验(实践)五、成本估算 实验目的:掌握软件项目规模成本估算方法。 实验要求: 1)复习软件成本估算方法 2)采用功能点方法估算SPM项目 3)采用自下而上方法估算SPM项目 4)选择1个团队课堂上讲述SPM项目的两个估算方法 5)其他团队进行评述,可以提问题。 老师评述和总结: 6、实验(实践)六、项目任务网络图和历时估算 实验目的:掌握软件项目的网络图示。 实验要求: 1)复习任务网络图示 2)完成SPM项目的网络图 3)复习任务历时估算算法 4)完成SPM项目的每个任务的历时估算,确定任务完成时间 5)选择1个团队课堂上讲述SPM项目的网络图和任务时间估算 6)其他团队进行评述,可以提问题。 老师评述和总结: 7、实验(实践)七、项目进度编排 实验目的:掌握软件项目进度编排 实验要求: 1)复习项目编排方法 2)学习MS project进度管理工具 3)采用MS project进度管理工具编制SPM项目的进度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学院 2009年5月19日

目录 一、气体定压比热测量实验 (3) 二、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验 (6)

实验一气体定压比热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气体比热测定装置的基本设备与测量原理。 2、熟悉本实验中的温度测量、压力测量、热量测量、流量测量的方法。 3、掌握由基本数据计算出比热值和求得比热公式的方法。 4、分析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可能途径。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 实验装置由风机、流量计、比热仪主体、电功率调节及测量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比热仪主体如图2所示。

流后流出。在此过程中,分别测定:室温;空气在流量计进口处的干、湿球温度(t 1,t 1w );气体经比热仪主体的出口温度(t 2);每流过10L 空气所需的时间(τ);电热器的输入功率(W );以及实验时相应的大气压(B )和流量计出口处的表压(Δh )。有了这些数据,并查用相应的物性参数,即可计算出被测气体的定压比热(c pm )。 气体的流量由调节阀控制,气体出口温度由输入电热器的功率来调节。本比热仪可测300℃以下的定压比热。 三、实验内容 开启风机,调节流量,使它保持在额定值附近。调节电热器的输入功率,根据测得的室温;空气在流量计进口处的干、湿球温度(t 1,t 1w );气体经比热仪主体的出口温度(t 2);每流过10L 空气所需的时间(τ);电热器的输入功率(W );以及实验时相应的大气压(B )和流量计出口处的表压(Δh )等数据,并查用相应的物性参数,计算出被测气体的定压比热(c pm )。 四、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1、接通电源及测量仪表,将U 型管(测量压力)安装好,将出口温度计插入混流网的凹槽中。 2、开动风机,旋转调节阀,读出每10L 空气通过流量计所需时间(τ,秒),使流量保持在额定值附近。 3、调节电热器功率至某值[可以根据下式预先估计所需电功率:τt W ?≈12,式中:W 为电热器输入电功率(W );Δt 为进出口温度差(℃)——可假设从25℃加热到200℃,取n 个间隔,预估出Δt ];τ为每流过10L 空气所需的时间(s )],连续加热进入设备的空气,记录加热后的出口温度。 4、需要记载的数据:室温t 0;比热仪进口干、湿球温度——即流量计的进口温度(t 1,t 1w ,℃);连续变化的出口温度(t 2,℃);当时相应的大气压力(B ,mmHg )和流量计出口处的表压(Δh ,mmH 2O );电热器的输入功率(W ,W )。 5、根据流量计进口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从湿空气的焓湿图查出含湿量(d ,g /kg (a )),并根据下式计算出水蒸气的容积成分: /622 1/622 w d r d = + 6、根据电热器消耗的电功率,可算出电热器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kcal /s ): 3 4.186810W Q = ? 7、干空气质量流量(kg /s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