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心理学导论

耶鲁心理学导论
耶鲁心理学导论

第一课第一课是简短的介绍。第二课是《基础:这是你的大脑》

以下是提到的书。

《诺顿读本》格雷·马库斯

《心理学》彼得·格雷

《惊人的假说》

《爱丽丝》刘易斯·卡罗尔

心理学分为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威廉·华兹华斯说:(三岁定终身)The child is father to the man

提到的电影:《衰鬼上错身》《星际迷航》

第二课笔记:

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元是如何进行连接的

脑组织各种脑组织的功能大脑两半球

第三节,讲弗洛依德的概论和评价

无意识动机:本我自我超我

口唇期期(依赖)

**期(洁癖)

性器期(恋母情节阉割情绪)

潜伏期

生殖期

升华移植投射退行防御机制

癔症自由联想

梦境宗教

《记忆战争》可证伪性

He's not right . He's not even wrong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

斯金纳——行为主义

习惯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电影:《发条橙》

书籍:《行为语言述评》

知识并非天生,必须通过学习获得。no

并不需要诸如欲望目标等概念来解释人类的心理学现象。no

这些机制适用于所有领域以及所有物种。no

第六节:我们如何交流?

语言的要素语音、语态、语法、单词之间的界限、符号任意性、有限域的无限应用、

语言的共性抽象概念

语言的发展混杂语言(奴隶)语言隔离(狼孩)特殊语言损伤

非人类语言交流

一、感知

1、颜色亮度

格式塔原则、相邻性、相似性、封闭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整体性

2、深度

深度线索、线条透视、对象重叠、纹理梯度、缪勒·莱耶错觉、潘佐错觉、谢巴德旋转桌

二、注意 A.I.

三、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外显记忆、内显记忆

语义记忆、情景记忆

编码、储存、提取(回忆和再认)

遗忘症(马特·达蒙徳遗忘症)

《心理学导论》第八节

斯特鲁普效应变化盲视

一、记忆的种类: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

外显记忆、内显记忆、

对空间地点的记忆、对长相的记忆、对日常客体的记忆

短时记忆——组块,七加减二,储存容量,保持性复述,加工深度实验,海马体认路空间记忆,记忆程度取决于理解程度,短时记忆变长时记忆需赋予信息意义。

记忆的关键:组织和理解

二、提取信息:

提取线索,相容性原则,情景/状态依赖原则。

记忆幻觉大脑记忆的错乱

三、遗忘(大脑退化、干扰、提取线索的变化)

1.童年遗忘症

2.脑损伤性遗忘

a.逆行/过去性遗忘

b.顺行性遗忘科尔萨科夫综合症(遗忘-虚构综合征)永远活在当下,内隐记忆

《克莱夫·威尔林》《初恋五十次》《记忆碎片》

c.灌输虚假记忆

引导性问题,催眠,编造记忆

四、压抑记忆,心理记忆,闪光性记忆,照片式记忆

阅读材料:《如何灌输虚假记忆》

《心理学导论》09:爱

爱由亲密(分享秘密)、激情(生理吸引)、承诺组成。

三无:“无爱”

只有亲密:“喜欢”——普通朋友

只有激情:“迷恋”——一见钟情

只有承诺:“空洞的爱”——长期关系恶化

只有亲密、激情:“浪漫式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

只有亲密、承诺:“友谊之爱”——密友

只有激情、承诺:“愚昧之爱”——闪婚

三有:完整的爱

三大点:空间距离、相似性、熟悉影响吸引度

四小点:

能力。出丑实验——两级效应:能人出丑人气增加,普通人则减少

外貌吸引。假卷发实验——人们更在意自己认为有吸引力对象的评价

得到失去。增益效应、损耗效应——需求不断增加、仅有我们在意的人才能伤害自己

唤醒原因错误归因。摇摆桥实验——环境误导,家庭暴力

《心理学导论》第十节

一、惊人的假说——大脑

又一惊人的假说——达尔文的危险想法——复杂事物的起源,智者创造,自相矛盾

二、自然选择:随机变化,物种差别,恰好激发我们想象力的完美结构

达尔文的观点、笛卡尔的反驳

三、误区1、传播基因,区别终极导因与引信导因

误区2、适应性,副产品与意外区

四、超自然论、《震撼性教育》,酒吧进化心理学

五、人的理性,直观推断

框架效应(损失规避)

禀赋效应(拥有价值上升)

忽略基础比率(直觉至上)

可获得性偏差

确认偏差

六、沃森选择任务,逆向工程

《心理学导论》11

一、情感

二、情感设立目标分清主次,由文化环境决定

《星际迷航》《lie to me》

三、杜兴微笑——真正的微笑

泛美微笑——礼节性微笑

腼腆的微笑——紧张

婚姻的丧钟是蔑视

四、恐惧蜘蛛、蛇、高度、大型动物、黑暗、血、陌生人、羞辱、深水、独自离家——这是潜意识中威胁祖先生存的东西、因此,这是伴随着进化的情绪。

五、对亲属的利他行为

六、病毒利用生物繁殖后代

七、婴儿橱柜效应

《心理学导论》12

灵长类动物的微笑,安抚及缓和情绪

婴儿依恋最亲近的人,父母的关爱比物质重要

非亲属——互惠利他主义

囚徒困境、投桃报李、最后通牒博弈

理性的人很容易被利用,理性的人的回应经常不恰当

暴力声望与互惠利他主义相制衡

情绪文化差异与文化环境差异相关——如荣誉文化差异

《心理学导论》13

一、人们有何不同

1、性格:对待世界,对待他人

性格评定方法:可信度,有效性

五大类性格因素OCEAN

Openness 开放性

Conscientiousness 责任感

Extroversion 外向性

Agreeableness 随和性

Neuroticism 情绪性

2、智力——逻辑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

G总体智力水平

S特定测试能力

IQ影响社会成就,社会地位,工作表现,反应速度,理解力,记忆力持久性定理

二、人们为何不同——基因似乎是主要原因

1、基因

2、环境(共享的与非共享的)

同卵双胞胎、收养小孩、异卵双胞胎

人类群体差异:组内差异(遗传)、组间差异(环境)

菲林效应:智力逐代增加。

父母与孩子的影响度——双向未定

《心理学导论》14

一、男和女的差异——荷尔蒙

亲本投资、生殖细胞、体型、攻击性、

“库里芝效应”

二、性吸引

1、漂亮外表:均衡脸孔

2、女性关注权利、地位、孩子

男性还关注生育能力(年龄)

3、男女社会区别对待

三、性取向起源

基因、青春期经历(不明确)纯粹同性恋是进化之谜

《心理学导论》15

一、道德感

亲缘选择:基因

合作:思维进化

同理心导致道德焦虑和行动

二、道德判断

无意识、无处不在

道德推理,文化争论:自主道德观

道德惊愕

三、道德行为

恶的动机:失去自我和不把别人当人看

善的动机:互相依赖和从他人角度出发

《心理学导论》16

一、个体差异:六度空间理论

二、看待自己(放大)

焦点效应、透明度效应

沃博肯湖效应

认知失调效应(理由不足效应)

三、看待他人

基本归因错误:人们对个人特质的权重过高,而对情境因素权重过低文化地域产生差异

为什么喜欢他人?(性吸引)

邻近性(纯粹接触效应)

相似性

漂亮(马太效应)

《心理学导论》17

一、看待他人

1、印象形成

第一印象很重要;印象形成迅速;性取向判断容易

自我实现预言:“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我认为你这样,你越表现这样。

二、看待群体

1、刻板印象,记录信息和归纳能力,大多准确

第一印象证实偏差;误导性信息;道德性(评价人)心理画像

影响,“刻板印象威胁”

三个水平:公众、私人、潜意识

(内隐态度测试)影响判断

自动化理论:每个人都有刻板印象,自动激活,有意识压制

三、未解之谜

1、睡眠

慢波(安静)睡眠,快速眼动睡眠

原因:保持健康,保持能量,

睡眠障碍:安眠药副作用

真正的梦和睡眠思想区别:阶段不同

每晚做3-4次梦,最常发生:被追逐

2、笑

社会**际性和感染性

当我们的期望和现实出现不一致时,我们会笑,除非结果令人惊悚。

笑是一种假装攻击和集体攻击的信号。

柏拉图:笑声是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的形式。

喜剧和悲剧的区别是:悲剧就是我切到了我的手指,喜剧就是你掉进个露天的下水道死了。

不能戏弄自己的原因:没有惊奇、没有假装攻击、自我刺激某种抑制

《心理学导论》18

一、怎么界定不正常、非典型、不健康的精神

社会准则;行为特征(性别);情境

3D:痛苦、机能失调、异常

二、诊断和理解精神疾病

1、抑郁症:悲伤,快感缺失。持续2周以上。年龄差距大,性别差异个别情况:“带伤前进”

体重或食欲变化,

睡眠障碍,嗜睡症

感觉无力,自责感

注意力下降,无判断力

考虑死亡

2、狂躁期:不正常的长期亢奋,易怒。连续的

膨胀的自我评价

睡眠减少

目标导向行为

P.S.伟人成功人士轻度狂躁症患者

3、双相障碍

三、情感障碍的主要理论和治疗方法

1、生物学理论和治疗

基因遗传(双生子研究)

神经递质(一元胺)

器官(前额皮层、杏仁核、大脑中前扣带皮层)得到各种抗抑郁剂

锂治疗双相障碍,只针对狂噪

2、认知行为理论和治疗(着重现实)

负面认知,情绪推理,自我指责

认识——触发——挑战——改变环境

3、人际理论和治疗(着重过去)

负面自我认知

《心理学导论》19

一、心理失常:原型精神分裂症、成瘾、唐氏综合症、老年失忆症、青少年抑郁症

二、看待精神病,迷信,排斥,疾病

三、精神分裂症(同现实分裂)

1、阳性症状(一般人没有的):幻觉、妄想(牵连观念)、胡言乱语、紊乱(紧张性综合征)

阴性症状(一般人有的):情感缺失

2、类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妄想)

紧张性精神分裂症(无法对话)

精神混乱(疯子、幻觉、不能自理)

3、原因:患者不能将思维和感知结合到一起,逻辑思维缺乏,认知障碍,失去社交联系,现实反馈不足,恶性循环

遗传,重要因素。环境,诱因。

多巴胺过量——苯龘丙胺性精神障碍

工业欠发达国家病例低:家庭自由,精神抑制少,社会看法

四、焦虑症

类型:

焦虑——行为持续性

恐惧症——“备战理论”

强迫症——洁净和宗教,反复检查恶清洁,血清素治疗

五、解离性障碍(人格分裂)

类型:

解离性失忆症(心因性失忆症)——酒精黒视,重大事件刺激,短暂

解离性漫游症(心因性神游症)——完全失忆,身份转换

解离性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遗传+严重受虐引起《一级恐惧》,压抑记忆

六、人格障碍

类型:

自恋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精神变态,冷血,野心,性滥交,James Bond

《心理学导论》20

一、治疗有效(统计回归、对照组)

针对性、差异性

治疗——支持,自证预言

《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

二、幸福(积极心理学)

《真实的幸福》《奈特尔的幸福》《撞上快乐》

基本问题:how happy are you ?

乌比冈湖效应:什么都高于平均水平

“当我们健康,吃得好,感觉舒适,安全,有知识,受人尊敬,有人疼爱时感觉更幸福。”

三、幸福的事实

1、幸福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变化无常,环境影响少,遗传决定。

2、普通的事也会让你幸福,而你认为幸福的事情不会持续长久。

“幸福感预测”原因:适应,人们无法意识到特定事件的日常无关性

噪音和整容例外。

解决方法:不断改变,追求实质

3、幸福是相对的,受控于环境,与周围对比

“有钱人就是比他的小叔子多挣一百美元的人。”

四、评价过去发生的事,结果很重要。

五、后语

1、关于思想的基本问题无人解答

2、通过系统的一以及课验证的科学假设来解释

耶鲁大学公开课:博弈论全集下载

导论-五个入门结论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Q/2/S7KDBTEQ2.flv 2: 学会换位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Q/L/S7KDC64QL.flv 3: 迭代剔除和中位选民定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J/Q/S7KDBUDJQ.flv 4: 足球比赛与商业合作之最佳对策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6/0/S7KDC7960.flv 5: 纳什均衡之坏风气与银行挤兑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6/R/S7KDCAC6R.flv 6: 纳什均衡之约会游戏与古诺模型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5/E/S7KDB145E.flv 7: 纳什均衡伯川德模型与选民投票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4/1/S7KDCB541.flv 8: 立场选择种族隔离与策略随机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D/D/S7KDBQ6DD.flv 9: 混合策略及其在网球比赛中的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E/7/S7KDBUFE7.flv 10: 混合战略棒球,约会和支付您的税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F/0/S7KDC3GF0.flv 11: 合作,突变,与平衡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B/E/S7KDEBLBE.flv 12: 社会公约,侵略,和周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2/J/S7KDE8L2J.flv 13: 道德风险,奖励和饥饿的狮子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1/P/S7KDED31P.flv 14: 承诺,间谍,和先行者优势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L/T/S7KDEAKLT.flv 15: 国际象棋,战略和可信的威胁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T/4/S7KDEENT4.flv 16: 声誉和决斗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6/F/S7KDEFS6F.flv 17: 最后通牒和讨价还价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125913.html,/movie/2011/12/A/T/S7KDEK0A T.flv 18: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第三课)

心理学导论第三课 上堂课我们探讨了大脑及其功能The last class we talked about the brain.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一些基础理论Now we're going to talk a little bit about some foundations. 所以在今天和星期一So today and Monday 我们将学习两大心理理论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two very big ideas 其代表人物分别是and these ideas are associated with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和Sigmund Freud and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 F. Skinner 这两个理论便是精神分析理论and are psychoanalysis 和行为主义理论and behaviorism.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精神分析理论And I want to talk about psychoanalysis today 下周再谈行为主义理论and behaviorism next week. 这些理论广阔的适用范围Now, one of these things-- one of the things 则是它们能够吸引大家关注的原因之一that makes these theories so interesting is their scope. 本课程中所学习的大部分理论Most of the work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大部分学术观点in this class-- 它们的应用范围都是狭隘的most of the ideas are narrow. 我们会谈到某人所提出的So,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somebody's idea 关于种族偏见的理论about racial prejudice, 但它却并不是语言获得的理论but that's not a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我们会讲到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理论We'll talk about theories of schizophrenia 但它们却并不能用来解释性吸引but they're not explanations of sexual attractiveness. 大多数理论的适用范围都是有所限定的Most theories are specialized theories, 但这两个理论则是大理论but these two views are grand theories. 它们试图对世间的一切做出解释They're theories of everything, 包括了日常生活encompassing just about everything that matters, day-to-day life, 儿童发展心理疾病child development, mental illness, 宗教战争及爱情religion, war, love. 弗洛伊德和斯金纳的理论解释了上述一切Freud and Skinner had explanations of all of these. 当然这里并不是历史课堂Now, this is not a history course. 给你们介绍这两位心理学泰斗I have zero interest in describing historical figures in psychology 并不只是想让大家了解心理学史just for the sake of telling you about the history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答案

同学们:大家好!现将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参考答案发给你们,难免有错误之处,望参考回答。其余部分将陆续发给你们,希望同学们按作业要求认真完成,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儿童心理学作业1 一、概念: 1、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是通过观察,记述婴儿的发展,并加以编排、描述和说明。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达尔文 3、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结构或图式:认知结构,或皮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8、同化和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 9、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初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 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力,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他们甚至可以被随意的杀害或抛弃。直到公元四世纪,罗马时代的父母们仍有权杀死其残废、非

2016.5 公选课《心理学导论》复习范围修改版

1.情境的含义 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规定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 2.灾难后压力障碍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这种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1)对周围事物麻木不仁,对早先的活动缺乏兴趣,孤独,退隐,意志消沉;(2)在记忆中与睡梦里反复出现受灾时的场面;(3)焦虑,可能出现寝食难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和过度的警觉。有些人因其他人死亡而自己却活着会产生罪疚感。灾难后压力障碍可以在灾难后立即形成,也可因某些较轻压力的触发而在数周或数月后产生。它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不愈。这时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包括疲劳感增加、头痛、感冒等病症,以及由寝食难安而导致的体重下降。 3.理解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称为行为系统。该系统分为4 个层次, 由小到大分别是: 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4个层次是以行为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直接程度分界的, 从微系统到宏系统, 对儿童的影响也从直接到间接。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的行为系统模型见图1[4, 5 ]。 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系统, 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 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大多数婴儿来说, 微系统仅限于家庭。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 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幼儿园、学校和同伴关系不断纳入到婴幼儿的微系统中来。对学生来说, 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布朗芬布伦纳强调, 为认识这个层次儿童的发展, 必须看到所有关系是双向的, 即成人影响着儿童的反应, 但儿童决定性的生物和社会的特性与其生理属性, 人格和能力也影响着成人的行为[6 ]。 例如, 母亲给婴儿哺乳, 婴儿饥饿的时候会以哭泣来引起母亲的注意, 影响母亲的行为。如果母亲能及时给婴儿喂奶则会消除婴儿哭泣的行为。当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交互反应很好地建立并经常发生时, 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持久的作用。但是当成人与儿童之间关系受到第三方影响时, 如果第三方的影响是积极的, 那么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会更进一步发展。相反, 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例如, 婚姻状态作为第三方影响着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当父母互相鼓励其在育儿中的角色时, 每个人都会更有效的担当家长的角色。相反, 婚姻冲突是与不能坚守的纪律和对儿童敌对的反应相联系的[7] 第二个环境层次是中间系统, 中间系统是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 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 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 微系统间的非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儿童在家庭中与兄弟姐妹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他在学校中与同学间的相处模式。如果在家庭中儿童处于被溺爱的地位, 在玩具和食物的分配上总是优先, 那么一旦在学校中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则会产生极大的不平衡, 就不易于与同学建立和谐、亲密的友谊关系, 还会影响到教师对其指导教育的方式

耶鲁公开课笔记4

美国耶鲁大学网络公开课《金融市场》视频笔记4 耶鲁大学网络公开课《金融市场》由罗伯特.J.希勒(Robert J. Shiller)教授主讲。共26课(集),每课时长均为一个多小时,配有字幕。 [第4课] 多元化投资组合和辅助性的金融机构(时长1小时07分) 本课内容是多元化投资组合(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辅助性的金融机构(Support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尤其是共同基金(Mutual Funds)。 希勒介绍,这也是他长期研究的一类课题。 希勒相信,世界需要更多的多元化投资组合。这也许会让人们觉得有点怪,但希勒认为这是绝对正确的。 埃米特.汤普森也研究过这类起因的相同课题,即,为了帮助世界上的穷人,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来改进。 希勒说他完全就是这样认为的。 (世界上)有大量的人类困难,都可以通过多元化(分散)投资来解决。 本课要讲的,不仅只适用于安逸的富人,而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实际上这还是关于风险的问题。 当任何人遇到惨境时,那都是某些随机遇到的结果。 当人们在生活中陷入实际麻烦时,那是由于一系列糟糕事件将人们推到不幸的境地。 金融风险管理常常就是防止发生这种不幸情况的部分(措施)。 本节课将从一些数学问题讲起,是对第二节课的继续。 希勒在第二节课讲过关于风险分摊的原理,今天接着拓展到某些方面,即,将略微集中到投资组合问题。 先讲怎样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其中有哪些数学问题,由此引入到资产定价模型,这个模型是金融中许多思考的基石。 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在耶鲁的其他课程会讲得详细些,尤其像约翰.吉纳科普洛斯(John Geanakoplos)讲的经济类251号课程(Econ 251)。 从这节课可以获得基本要点。下面从基本概念开始讲。 希勒说他只用最简单的术语来讲述。 1

【推荐】电大儿童心理学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四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20分) 1、移情: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2、情绪理解: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3、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4、情绪调节: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5、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6、拟合模型: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7、自我认知: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 8、自我控制: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 9、自尊: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 10、性别概念: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期后期才逐渐成熟的。 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给予回应。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一岁半以后,婴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情绪的识别能力也迅速发展。 3、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到了6个月左右,婴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1岁以后,婴儿开始使用其他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如摇晃自己的身体、咬东西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18-24个月的婴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而且,此时他们也开始能处理一些挫折事件。在婴幼儿阶段,孩子们情绪掩饰的能力也有发展。在3岁以前,婴幼儿就开始表现出一些有限的隐藏自己真实情绪的能力。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婴幼儿调节恐惧或其他消极情绪的能力逐渐增强。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心智的不断成熟,婴幼儿对情绪的有效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冲动性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 4、简述情绪表达规则。 (1)最小化规则:即与真正的感受相比,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减弱。(2)最大化规则:主要指积极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增强。(3)面具规则:即用中立的表情来表达不置可否的情绪。(4)替代规则:指个体被期望用一种很不同的(通常是相反的)情绪代替另一种情绪。例如,当你收到的礼物并不尽如人意时,也要抑制住自己的失望表情,而表达高兴的情绪。 5、依恋与日后的发展有何关系? (1)这种最初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是个体成人后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会促使婴儿对他人、自我、世界以及自我和外界的关系产生期待和信念,形成心理表征——“内部工作模式”,它将成为日后所有亲密关系的范型,并贯穿于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中。(2)依恋会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与母亲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拥有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在同龄人中也更受欢迎。而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安全感。(3)依恋关系具有代际传递性。和父母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成年后与他们的配偶也有安全的亲密关系,当他们成为父母后,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反之亦然。 6、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为什么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1)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2)某些行为的意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3)环境对气质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父母的抚养实践、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孩子的气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优秀心理委员答辩稿

优秀心理委员答辩稿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园林121班的白暄,很荣幸参加这次的优秀心理委员答辩。这是平时的我,时而很沉静,时而很逗比,所以在大一一开始的班委竞选时我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心理委员这个职务。我担任园林121的心理委员已经快有两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对心理学的好奇心理,到后来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我觉得心理委员这个职务教会了我什么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所做的一些工作业绩。大一的时候我组织班级参加一次关于大学生交流的心理团培,这次团培基本做到了全班参与,非常有效的促进了大家之间的互相了解。并且从当上心委后我便开始每天在班级群里发一条心理向导每日一句,希望可以大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感悟。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大二上我们班搬到了西区,有了自己的画室。于是我和女心理委员一起策划了每周在画室放映一部优秀电影的活动,在享受优秀电影洗涤心灵的同时增进各个宿舍之间的感情。像这部电影就是最近刚放映的宫崎骏收官之作《起风了》。大二下,也就是这学期一开始,我在我们班开展了心理部的推荐活动《守护天使》,活动非常有趣,收获的效果也是我一开始没想到的。除了这些特别的活动外,平时心理部的工作我和另一位心理委员也是积极配合,并且我自己也有在校网上收看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导论》这门公开课。 我觉得心理委员在班级中扮演了四种角色,学校心理工作的前沿信息员2传播健康心理知识的宣传员3组织同学进行心理活动的策划员4帮助同学排忧解难的疏导员。只有成功地扮演好这4个角色,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班级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将近两年的工作中,心理委员做的许多工作也许并不是马上就能收到效果,甚至大家有时并不了解一些心理活动的意义。但这并没有动摇我为大家服务的热情,我觉得只要能够看到班里的同学快快乐乐,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所有的付出就是值得的。而且这些付出也是有回报的,那就是大家快乐的笑脸,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锻炼出的责任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拥有了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为班级,为学校的心理工作,最大限度的贡献我的力量。谢谢大家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详细笔记

PHIL 176 Death Professor Shelly Kagan (第一课没什么实质内容,可以略过)教授在第一课列举了这门课将要讨论的一些问题:1.人能否幸免于死2.人是什么?“我”是什么?3.有没有来生?4.自杀一定是恶的吗?……然后他摆出了自己的观点:1.不存在灵魂2.永生并不是好事情3.对死亡的恐惧是很正常的4.自杀在特定情境下有可能是理性的,并且在道德上是正当的…… 他希望通过这门课: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他不是要灌输给学生这些观点,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理性,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些观点,都要有合理的根据,给出论证。 第二课 要回答“我能否幸免于死”“我死后我是否还存在”,就需要先回答:“我”是什么?或人是什么?什么叫“幸免于死”?什么叫“活着”?一个人过了一段时间仍然是这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 反驳: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是混淆概念造成的,根本毫无意义,因为1.如果“死亡”的意思是生命的结束的话,那么2.“是否来生”就相当于“生命结束之后是否还有生命”,这就好比“碗里的饭吃完后碗里还有饭吗”,那么3.“是否有来生”或“我能否幸免与死”的答案当然就是否定的(因为很明显这些提问自相矛盾),这能从问题里直接得到答案。△回应:1.如果,“死亡”指的是身体的死亡(即一系列的生理过程);那么,2.之前的问题将变成“我的身体死后我是否还存在”,这和“生命结束之后是否还有生命”不同,不能从提问中直接得到答案。YYets 3.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提问和回答“我能否幸免与死”是有意义的。 要回答“我能否幸免于死”(在上面的那个理解下),就需要先弄清楚:“我”是什么?“我”是什么东西组成的?或者人是什么?人由什么组成? 一般来说,有两种主流观点:一、二元论(Dualism)◎1.人是由身体和心灵(灵魂)两部分组合而成严格说来,人的本质是灵魂,它与某具肉身密切联系着;“我”就是指我的灵魂,尽管与我的身体紧密联系着。2.身体和心灵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身体是物质的,灵魂是非物质的(不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3.心灵指挥身体,“身体反作用于心灵”4.死亡就是指身体的死亡,灵魂离开肉体(?)二、物理主义(Physicalism)○1.人只有身体,尽管2.这个身体能够实现多种功能3.人就是一个物理对象,一个纯物质的存在4.谈论心灵,实际上就是谈论大脑(或大脑的功能),正如微笑就是特殊的肌肉运动5.死亡就是指身体丧失了正常功能 第三课 二元论与物理主义的分歧:是否存在灵魂? 证明事物存在的方法:1.通过五感获得的经验证据来证明但是,灵魂是非物质的(如果二元论正确的话),我们无法通过感官来感觉到灵魂。所以2.对于无法通过五感感觉到的事物,需要通过“最佳解释推理”来证明其存在:我们必须假设a 存在,才能解释现象P,而且能给出最佳解释。(例如:原子、X 射线)注意:这里要求的是可能的“最佳”解释,而非任一看似可行的解释。 所以,二元论者要论证灵魂存在,就必须:找到我们身上的某个现象或特性F,只有通过假设灵魂存在才能给出最佳解释(物理主义无法解释或者只能给出较差的解释)。 灵魂存在论证◎YYets 根据F 的不同,有不同种类的论证。第一类诉诸普通的事物(情感、理性之类);第二类诉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第四课)

心理学导论第四课 我想在这节课的开始先回头讲讲弗洛依德I actually want to begin by going back to Freud 解决一下上节课遗留的几个问题and hitting a couple of loose ends. 我周三上课的时候跳过了部分内容There was a point in my lecture on Wednesday where I skipped over some parts. 我当时说"没时间讲了" 就跳过没讲I said, "We don't have time for this" and I just whipped past it. 可整个周末我都因此而寝食难安And I couldn't sleep over the weekend. I've been tormented. 我不该跳过它们所以现在我要讲一下I shouldn't have skipped that and I want to hit-- 先告诉大家我当时为什么跳过没讲Let me tell you why I skipped it. 我所跳过的是关于The discussion I skipped was the discussion of "我们为何会有无意识" 的讨论why we would have an unconscious at all. 我当时正在讲So, I was talking about 在科学上颇有名望的弗洛依德理论the scientifically respectable ideas of Freud 我想给大家讲一些新的and I want to talk about some new ideas 关于"无意识为何会存在"的理论about why there could be an unconscious. 我之所以没讲是因为Now, the reason why I skipped it is 我不能肯定这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I'm not sure this is the best way to look at the question. 正如我们将会在这门课中了解到的As we will learn throughout the course, 尤其是绝大多数的大脑活动by far the vast majority of what our brains do, 绝大多数的心理活动the vast majority of what our minds do, 其实都是无意识的是无法察觉到的is unconscious and we're unaware of it. 因此问题或许不该是So the right question to ask may not be, "为什么有些心理活动是无意识的""Why are some things unconscious?" 而应该是"为什么心理活动的一小部分but rather, why is this tiny subset of mental life-- 为什么这一小部分是有意识的"why is this conscious? 另一方面On the other hand, 这些关于无意识功能的主张these claims about the utility of unconsciousness, 是很具有煽动性很有趣的I think, are provocative and interesting. 所以我想很快地来给你们大家讲一下So I just wanted to quickly share them with you. 那么从进化的观点来看So, the question is, from an evolutionary standpoint,

儿童心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儿童心理学》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儿童发展心理学 2、遗传决定论 3、跨文化研究 4、幼儿期 5、关键年龄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卢梭。() 3、陈鹤琴采用测验法研究儿童心理。() 4、1岁左右儿童能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自如。() 5、华生主要研究儿童的情绪。() 6、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7、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向前推进的。() 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指出生至青少年初期的人。() 9、0-1岁是乳儿期。() 10、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1、对儿童的动作训练越早越好。() 12、格塞尔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 13、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14、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等特点。() 15、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称

横向研究。()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2、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何谓关键期?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有什么启发?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 1、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2、试述儿童手、行走动作的发展。 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4、指3-6、7岁。 5、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二、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判对1分,改对1分) 1、×,发展与儿童对调 2、×,卢梭改成普莱尔 3、×,测验法改成日记法 4、×,1岁改成1.5岁 5、×,情绪改成行为 6、√ 7、√ 8、√ 9、×,乳儿改成新生儿 10、√

耶鲁公开课笔记2

美国耶鲁大学网络公开课《金融市场》视频笔记2 耶鲁大学网络公开课《金融市场》由罗伯特.J.希勒(Robert J. Shiller)教授主讲。共26课(集),每课时长均为一个多小时,配有字幕。 [第2课] 风险管理中的普遍原理:风险汇聚和对冲(时长1小时09分) 本课主题是风险管理中的普遍原理----风险汇聚和对冲(Pooling and Hedging of Risk)。 希勒认为这是金融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本课先讲概率论(Probability Theory),再讲通过风险汇聚来分摊风险的概念。 概率论是极具智慧的构想,诞生于历史上的特定时期,并令人意想不到地获得广泛应用,金融是其应用领域之一。 对部分学生来说,本课相对所讲的其他课会显出更多的技术性,并且遗憾的是又安排在学期初。 对于学过概率和统计的学生而言,就不是新知识了。这是从数学角度的看法。 概率论是新知识,但不要太畏惧。课前有个学生告诉希勒,他的数学有些生疏了,是否还能选这门课?希勒说,如果你能听懂这堂课,那就不会有问题。 什么是概率?通过举例说明。 比如,今年股票市场会走高的概率是多少?例如认为概率是0.45,是因为对股市悲观,预测股市会走高的可能性是45%,而股市会走平或走低的可能性是55%。这就是概率。 听了这个例子,人们就会觉得这个概念是熟悉的,如果有人提到概率是0.55或0.45,也就知道他说的意思了。 话锋一转,希勒强调,概率并非总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述的。 概率论成形于十七世纪,此前没有人提出过。撰写概率论历史的作者伊恩.哈金(Ian Hacking),查遍世界所有关于概率论的文献,没有发现在十七世纪之前有概率论的文献,也就是说,在十七世纪产生了一次智慧的飞跃,当时用概率词汇来表述非常时髦,引用概率进行表述的方式很快传遍世界。 但是,有意思的是,如此简单的概念此前从未使用过。下面希勒详细介绍哈金的成果。 哈金研究表明,概率词汇早已存在于英语中,莎士比亚就用过,但其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哈金举了一个年轻小姐的例子,这位小姐描述她喜欢的男子,说道,“我太喜欢他了,我觉得他有很大‘可能’”(probable)。 1

耶鲁心理学导论第十四课笔记—是什么驱使我们行动-性

人们花在性爱上的时间: 研究表明人们都喜欢性爱,另一方面,人们每天花在性上的平均时间,大概为四分三秒,即使只是四分钟,但是其中包括了调情,跳舞,抛媚眼,林荫大道散步,健身房,美容院。 1.我们实际上没有在性上花费很多时间 2.即使是短短的四分钟性是非常重要的 有关性道德问题: 观点1:性行为是为了繁殖的,那么同性恋,绝经性行为,婚后节育等没有为生殖的目标服务,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是反常的。 观点2:人拥有自我意志(基因自己跳河理论),遗传的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文化的也不意味着容易改变。 磁性和雄性在的性差异 1.生物学事实:雄性动物携带有很小的生殖细胞,除了精细胞外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雌性动物有很大的生殖细胞,除了有基因还有食物、保护罩、以及各种其他东西。 2.亲本投资理论-任何提高后代存活率的投资,通过耗费父母的精力,投资其它后代。 雌性会比雄性有更高的亲本投资,雌性的生殖细胞更大且在体内孵化它们。对于雄性可能只是片刻交欢 3.导致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1.雄性可以跟很多雌性交配,这就引起了谁可以与最多的雌性交配的竞争,单一雄性可以使数个雌 性受精,这迫使一些雄性伴侣减少,并引起雄性之间与雌性交配的竞争(雄性的富有攻击性,侵略性)

2.对于雌性,不管怎样,总能找到雄性,所以单纯的数量并不重要,所以她们的策略是跟更优秀的 雄性交配,那样,后代的存活率更高 3.从生物学上讲,雌性是挑剔的,所以雄性不仅要跟其他雄性竞争,而且还要取悦雌性。 4.雌性比雄性更加专一,女同比起男同,拉拉更倾向于一夫一妻。对于艾滋病的研究也发现,男同 性恋往往会有成百上千个性伴侣 4.造成差异除了生物学原因之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男孩女孩从婴幼儿开始就会被区别对待 5.雌性表现方面的差异 1.同情心是一个核心的性别差异,睾丸酮越多社交性越差。 2.男生在社会认知理论的思维任务中表现往往不如女生。 3.孤独症、艾斯伯格综合症、行为障碍和精神病等男性的患病比例都相对较高。 4.平均来说女性在生理上就对逻辑推理这类不怎么在行。 性吸引力 对跨文化的10000个人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喜欢善良聪明的 女性更加关注权利和地位,并且非常看重伴侣是否愿意为孩子投资(年龄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因为20岁的男人和35岁的男人在精子质量上并没有多么大的差异),女人大脑的标配就是去寻找有这样特质的男人。 漂亮实质是健康和年轻。

发展心理学答案.doc

《发展心理学》试卷 姓名分数 第一部分单选题 1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 普莱尔 B 格塞尔 C 施太伦 D 达尔文 2临床法的优势在于()A A主试水平高;B方法科学;C 随机应对;D被试的积极配合 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达尔文B高尔登C华生D皮亚杰 4遗传提供给个体的是()B A 性格; B 发展的可能性; C 父辈的人品; D 发展的现实性 5 横断研究可以探讨()C A 同一些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的连续变化; B 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C 不同被试组群的心理发展特点; D 可以研究某些特定的心理品质 6不是观察法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C A 观察的记录要客观;B保证观察情境的通常性;C一定要有录象辅助;D在某些情境下可以不跟被观察者见面 7儿童心理的发生,出现在()A A 10-20个月; B 15天左右; C 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时候; D 4个月前后 8 以儿童的心理危机为标准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D A弗洛伊德 B 伯曼C列昂节夫D艾里克森 9儿童在按照由短到长的规则排列小棒的时候,只关注小棒的一端,忽视另一端,此阶段属于()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0儿童想管住自己,但却常常管不住,是因为其大脑中的()发育成熟较晚造成的。B A枕叶;B额叶;C顶叶;D颞叶 11婴儿期动作的发展遵循以下哪些规律()D A从局部到整体发展;B从随意动作向不随意动作发展;C不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D遵循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 12关于优先注视范式以下那些说法是不正确的()D A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B以注视时间为指标;C能够发现儿童的注视偏爱;D 比习惯化范式更适合结识婴儿的感知特点 13关于婴儿感觉的发展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D A婴儿对所接触的外部事物具有选择性;B婴儿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及对语音的辨别发展较早;C婴儿早期有痛觉反应;D研究发现,婴儿期没有嗅觉的习惯化 14关于婴儿感觉的发展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D A 很多感觉都是在婴儿期发生的;B婴儿的记忆比感知在认知结构中占据的比例要大;C 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D新生儿对味觉不具有辨别能力 15以下关于婴儿言语发展的理论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D A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B先天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C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D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列昂节夫 16言语发展理论中环境和主体相互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斯金纳B布鲁纳C乔姆斯基D皮亚杰 17以下关于婴儿思维发展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C A婴儿的思维起源于动作;B婴儿能够在遇到类似情境时采用同样行动;C婴儿的思维活动可以暂时离开感知和动作进行;D婴儿的思维,内容比较狭隘 18以下关于婴儿的社会性依恋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D

耶鲁大学公开课

甭看名人励志演讲了,去看看耶鲁大学的公开课吧(中文字幕),能学到太多了,国内的大学真是误国误民啊。。。转来当日志收着来源:陈俐彤小C~的日志 最近一朋友和我讲,YALE大学把他们上课的内容录了下来,并发布在因特网上,供网络传播浏览。 一个全世界排名第二的大学,竟然把自己课程的内容完全录了下来,并在全世界传播,在大学产业化的中国,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你没交学费,怎么可以把我的课程免费的给公众提供呢?可是人家并不是这样认为的,本着人不分贵贱,教育不分你我的原则,耶鲁大学做出了这个匪夷所思的举动,实在是非常钦佩。。。 好了,不说大话,这个公开课真的非常的好,我有义务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首先你得会用电驴,具体怎么用百度去 ps:我分享的这个是有字幕的,而且这个字幕是非常考究的,所以出的非常慢,理解一下。。。 =========================================== 音乐学 聆听音乐Listening to Music(教授本人著述) 课程简介: 本课程培养在对西方音乐理解基础上对音乐的感悟。它会介绍各种类型的音乐是如何搭配,并教导如何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从巴赫,莫扎特,格里高利咏叹调到蓝调 关于课程主讲人: Craig Wright在1966年于the Eastman School获得钢琴乐和音乐史双学位,在1972年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Craig Wright从1973年开始在耶鲁大学任教,目前是the Henry L. and Lucy G的音乐教授。 在耶鲁大学,Craig Wright的成就包括常年流行的入门课程“聆听音乐”和选择性研讨会“探索大自然的天才”。 每年夏天,他都会带领一些耶鲁大学的社团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采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