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习题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习题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习题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习题

第一章小结

本章概要地介绍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以此作为全书的基础,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的内涵和方法论、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和系统的安全需求、信息系统常见的威胁和防御策略,信息系统的安全要素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划分准则。归纳起来,本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信息系统概述

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相关文献指出的定义,信息系统发展经历的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和典型代表系统。

2.信息系统安全

讲述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之间的关系,明确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的定义和基本内涵。指出了信息系统安全是一个多维、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的体系。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方法的要点。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的关系明确了保密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功能性和管理性保障。

3.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信息系统风险的概念和风险分析的层次,从硬件、软件、协议等方面指出了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和缺陷。详细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类型、主要方法和威胁类型。

4.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

介绍信息系统安全的防御体系的8个基本原则和工程实现原则,并给出了金融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典型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5.信息系统安全要素

介绍信息系统安全的两大目标、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物理环境及保障、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和管理者),重点讨论和列举了各构成要素的风险控制点。

6.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划分准则

本节主要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为核心内容,在可信计算基(TCB)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分别对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等五个等级所包含的范围、特征、规定等内容进行了描述。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系统?说明其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2.说明信息安全的内涵。

3.分析网络和通信协议的脆弱性和缺陷。

4.威胁信息系统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5.说明信息系统安全的防御策略。

6.说明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原则。

7.网络设备有哪些不安全因素?

8.如何从工作人员和环境条件方面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9.什么是可信计算基(TCB)?

10.详细说明安全标记保护级的可信计算基的功能。

11.结构化保护级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第二章小结

本章分三个层面对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进行介绍,首先重点给出了开放系统互连的安全体系结构,特别讲述了TCP/IP安全体系;然后讨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介绍了开放式系统互连的安全管理。归纳起来,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ISO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结构

主要围绕国家标准GB/T 18794-2003《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份:安全体系结构》的内容,简要介绍了ISO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结构所定义的五大类安全服务,以及提供这些服务的八类安全机制。

2.TCP/IP安全体系

介绍了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的四层概念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协议,以及OSI各层次与TCP/IP各层次的对应关系。介绍了TCP/IP安全体系结构和在TCP/IP不同层次提供安全服务的特点。

3.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给出了开放式系统互连(OSI)的安全管理的有关内容。系统安全管理、安全服务管理、安全机制管理是开放式系统互连的三类重要安全管理活动,其中系统安全管理涉及总的开放式系统互连环境安全方面的管理,如总体安全策略的管理、事件处理管理、安全审计管理等;

安全服务管理涉及特定安全服务的管理,如为该种服务决定与指派安全保护的目+标、选取为提供所需的安全服务而使用的特定安全机制等;而安全机制管理则涉及具体安全机制的管理,如密钥管理、加密管理、数字签名管理等。

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

1.解释国家标准GB/T 18794-2003的三维示意图(图2.1)的意义。

2.ISO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中设置了哪些服务功能?这些功能在OSI安全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3.说明ISO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的安全机制。

4.访问控制机制可以建立在哪些手段之上?

5.描述OSI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之间的关系。

6.阐述TCP/IP协议模型中提供的安全服务类型。

7.OSI的基本管理框架定义了哪些安全管理活动?

8.阐述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重要意义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小结

本章依据国家标准GB/T9387.2-1995《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份:安全体系结构》的内容,对数据通信环境的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鉴别交换机制、业务流填充机制、抗抵赖机制、公证机制、安全标记、安全审计跟踪和安全恢复等做详细的介绍,并介绍相关的实现技术和方案。主要有以下的内容:

(1)密码技术

介绍了密码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述了常见的加密算法的技术原理,作为特例介绍了DES、RSA。密钥及密钥管理框架,密钥管理实现方案中的Kerberos密钥分发系统、数字证书的签发、用户证书的验证流程等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2)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的目的是防止对信息系统资源的非授权访问和非授权使用信息系统资源。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访问控制列表(ACL)方案、权力方案、基于标签的方案、基于上下文的方案、基于口令的机制等访问控制相关的方案。本节也介绍了访问控制技术与

其他安全构建和安全技术的交互,在计算机网络中访问控制组件的分布,访问控制信息的管理等内容。

(3)机密性保护技术

机密性的目的是保护数据以免泄露或暴露给那些未被授权拥有该数据的实体。通过禁止访问、加密机制来实现机密性,也可通过数据填充、虚假事件、保护PDU头、时间可变域、上下文位置等其他机制来提供机密性。

(4)完整性保护技术

数据完整性的目的是保护数据以免被未授权的改变、删除、替代。通过密码学、上下文、探测和确认、阻止等机制来提供完整性。

本节也介绍了机密性保护和完整性保护技术与其他安全组件和安全技术的交互,通信协议需求,机密性和完整性在体系结构中的位置等内容。

(5)鉴别技术

鉴别机制是以交换信息的方式,确认实体真实身份的一种安全机制。鉴别机制可支持构成鉴别服务。鉴别服务的目的是防止其他实体占用和独立操作实体的身份。

这一节对鉴别机制按脆弱性、机制的配置进行了分类,描述了各类的机制的特征、内容、实现方案模型和实现特例。并介绍了与其他安全服务/机制交互。同时还具体描述了口令机制、一次性口令机制、质询—应答机制、基于地址的机制、基于个人特征的机制、个人鉴别令牌等非密码鉴别机制和基于密码的鉴别机制实现方案或模型。介绍了数据原发鉴别的内容。告诉了读者在设计鉴别协议时应注意的问题和通信协议需求和鉴别在体系结构中的位置。

(6)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技术是非对称密码技术的一种应用,可以用来提供实体鉴别、数据原发鉴别、数据完整性和抗抵赖等服务。本节详细介绍了带附录的签名技术和带消息恢复的签名技术的概念、一般原理、进程各阶段、各阶段的处理流程。作为实例讲述了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基于证书的签名技术中介绍了基于离散对数的数字签名机制和基于因式分解的数字签名技术。

(7)抗抵赖技术

抗抵赖服务可在时间戳等其他服务的支持下通过使用数字签名、加密、公证和数据完整性等机制提供。这一节描述了原发证明的抗抵赖,传递证明的抗抵赖技术,以及抗抵赖技术面临的威胁,如密钥泄露、泄露证据、伪造证据等威胁。同时介绍了抗抵赖技术与其他安

全组件和安全技术的交互以及通信协议需求。

(8)安全审计和报警技术

安全审计跟踪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安全技术,可通过事后的安全审计来检测和调查安全策略执行的情况以及安全遭到的破坏情况。一个与安全相关的事件会触发一个安全报警。本节描述了安全报警报告中传递的参数,还讲述了安全审计跟踪功能(ISO/IEC l0164-8)标准。同时介绍了安全审计和报警技术与其他安全服务和安全技术的交互。

(9)公证技术

在两个或多个实体间通信的数据特性(如完整性、源点、时间和目的地)可以由公证机构加以保证,这种保证由第三方公证者提供。本节简单介绍了公证技术的基本内容。

(10)普遍安全技术

普通安全机制的一种或几种可以在一种或几种安全服务或机制中配置使用,也可以在协议层的某一层或某几层上配置使用。这一节介绍了可信技术、安全标记技术、事件检测技术、安全恢复技术、路由选择技术等技术的基本功能。

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是链路加密、端到端加密?

2.画出及说明序列密码体制和分组密码体制。

3.说出常见的公钥密码体制。

4.说明密钥管理框架。

5.图示并说明数字证书的签发模型和用户证书的验证流程。

6.画出及说明PKI的树型、交叉型体系结构。

7.访问控制列表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8.描述基本访问控制方案。

9.描述基本访问控制方案的常见变种方案。

10.举例说明访问控制的权力方案。

11.权力方案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2.在什么情况下,判决访问设备指示访问应被拒绝?

13.什么是安全标签?在访问控制中的用途是什么?

14.说出在访问控制中基于标签的方案的基本特性。

15.哪些机制可用在判决访问设备中获得发起者绑定ACI或操作数绑定ACI?

16.访问控制信息在访问控制列表机制、安全标签和权力机制中是如何映射到隶属于发起者的信息和隶属于目标的信息?

17.访问控制决策组件采用了哪些资源中的信息?

18.图示说明插入访问控制的实例配置。

19.通过加密可提供机密性,说出在这种方式下机密性机制的种类。

20.机密性机制应用时需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21.除了通过禁止访问和通过加密提供机密性外,还有哪些机制能够提供机密性?

22.图示说明完整性机制中的一般的密封机制。

23.说出实现上下文完整性的两种方法。

24.鉴别机制定义为几级?分别是哪些?

25.以表格的方式说明各级别鉴别机制的脆弱性和特性。

26.图示说明鉴别方案。

27.哪些措施有助于防止口令猜测攻击?

28.说明改进的保护口令方案。

29.说明抗抵赖重放的保护口令机制。

30.描述质询-应答机制。

31.说明简化的基于密码技术的鉴别机制。

32.什么是数字签名?它可提供哪些服务?有哪两种数字签名机制?

33.数字签名机制应当满足什么要求?

34.签名进程需要哪些数据项?验证进程需要哪些数据项?

35.图示说明带确定的证据的验证进程。

36.图示说明带随机化证据的签名和验证进程。

37.证据要求能够把各种信息片断无可辩驳的联系或连结起来,至少包括哪些信息?38.说出在线可信第三方的证据转发方式。

39.什么是时间戳?有何用途?

40.可信第三方的作用是什么?

41.描述使用接收者的签名的传递证明抗抵赖的机制。

42.简述抗抵赖面临的威胁。

43.说明安全报警报告过程。

第四章小结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信息安全建设的指南。本章在介绍了风险和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给出了风险评估的原则,对风险评估的目的、评估要素及其关系、风险评估的流程进行了介绍;并以风险评估案例对风险评估过程及结果进行了概括。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对风险评估的概念、流程和使用的技术与工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归纳起来,本章的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

风险包含潜在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可能性和后果决定了风险的大小。风险评估则是识别风险和评估风险大小,使信息安全建设有针对性。

2.风险评估要素及其关系

风险评估涉及很多要素,这些要素互相影响,各有联系。理清这些要素及其关系,有利于对风险评估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风险评估的流程。

3.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风险与安全事件密不可分。根据安全事件的构成要素——资源、威胁源、威胁行为及其属性,构造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风险的量化提供参考。

4.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的流程包括组织业务和安全目标、资源识别与分析、脆弱性分析、风险分析、安全需求分析、安全措施需求导出、安全措施符合度比较和残留风险分析等,对流程的各个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述。

5.风险评估技术和工具

风险评估采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有很多,主要有风险评估的一般理论、脆弱性扫描技术、调查访谈方法和其他一些风险分析工具,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介绍。

第四章习题与思考题

1.风险评估的定义是什么?

2.风险评估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风险评估的流程是什么?

4.风险评估的原则有哪些?

5.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6.简述风险评估的各要素。

7.如何实现风险评估要素之间作用关系的形式化描述?

8.图示并说明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过程。

9.风险评估的相关标准有哪些?

10.风险与安全事件的关系?

11.风险评估在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如何?

第五章小结

本章系统地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个人计算机安全配置内容。包含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步骤;对操作系统用户管理和用户权限配置;系统服务管理、网络端口管理、网络共享控制、操作系统审计等方面的安全配置;个人计算机病毒的发现方法、清除措施和常用的计算机病毒和流氓软件清除工具使用方法。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可以使读者了解和掌握个人计算机的安全配置方法,以及常见个人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归纳起来,本章的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操作系统安装

操作系统的安装是个人计算机使用的首要步骤,虽然其过程简单,多数步骤都可以采用安装时系统提供的缺省步骤进行,但正是这样的缺省安装步骤,给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本节重点讲述了操作系统的选择、硬盘文件格式选择、操作系统补丁的安装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从个人计算机安全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操作系统安装配置的建议方案。

2.操作系统用户管理和登录

操作系统可以有多个用户,这些用户根据所在不同的用户组具有不同的资源使用权限,正确、合理地配置操作系统的用户及用户的资源使用权限是个人计算机安全的基础。本节重点讲述了操作系统创建用户的方法;用户权限的配置方式;用户密码的安全配置策略和方法;用户登录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并给出了配置上述内容的建议方案。

3.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多数个人计算机用户都不了解操作系统中系统服务、网络通信端口、操作信息审计等方面的知识,也未考虑对这些方面的配置和设置,一般都采用系统缺省配置和设置,由此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本节针对以上问题,讲述了系统服务概念,并列出了系统所有服务的作用

和建议配置方法;在介绍网络通信端口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给出了查看已用通信端口方法,并讲述了通信端口的管理方法。本节还讲解了网络共享需要控制的内容。

4.计算机病毒防护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软、硬件的正常运行,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程序。它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几大特点。本节讲述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如何识别、发现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命令和工具。

流氓软件也是困扰计算机用户的一个问题,当前流氓软件比较猖獗,为此本节还对流氓软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列出了流氓软件的主要特征,并给出了常用的清除流氓软件的方法。

第五章习题与思考题

1.在安装操作系统时,为了降低一定的安全隐患,最好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安装?

2.硬盘的NTFS格式分区有什么优点?

3.微软发布的系统补丁有哪两种类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说出在线更新操作系统补丁的操作步骤。

5.说出对用户进行基本设置的操作步骤

6.说出设置用户的高级管理的操作步骤

7.为什么要加强操作系统用户密码安全?具体措施有哪些?

8.怎样操作才能实现锁定操作系统的无效登录?

9.从安全角度考虑,如何处理操作系统的Guest用户?

10.如何查看在Windows XP正在运行的服务?

11.什么是协议逻辑端口?端口有哪两类?

12.可以使用什么工具软件来查看端口情况?

13.如何第三方软件管理端口?

14.说出去除Windows XP启动时自动将所有的硬盘设置为共享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15.怎样查看操作系统中的审计信息?

16.说出隐藏或删除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中的项目的操作步骤。

17.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其特点是什么?

18.计算机病毒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蠕虫、木马、脚本病毒的名字。

19.发现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有哪些?

20.什么是流氓软件?有哪些类型的流氓软件?

第六章小结

本章系统地介绍了涉及防火墙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了防火墙的基本类型和防火墙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配置方式。对防火墙使用中的局限性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给出的实际安全应用需求案例,给出了防火墙策略配置的流程和方法。归纳起来,本章的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基本概念

主要介绍了防火墙有关的概念,并简单描述了防火墙的功能。本节还给出了与防火墙有关的几个概念,如主机、堡垒主机、双穴主机、包过滤、缓冲带或非军事区等。

2.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本节介绍了防火墙的基本类型,对包过滤、应用网关、电路网关、混合型防火墙等几种类型的防火墙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技术,并给出了各类防火墙的特点。

3.防火墙的配置形式

主要讲述了包过滤防火墙、主机过滤防火墙、子网过滤防火墙、跨越公共网络的基于VPN的内联网防火墙系统在网络中具体配置的方式,分析了各种配置的适用范围,所起的功效,并给出了这些配置的优势和不足。

4防火墙的局限性

本节简述了防火墙局限性的表现,并给出了NIST给出的防火墙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程中加以注意。

5 防火墙的应用示例

本节以一典型防火墙产品为实例,具体介绍其主要特性、安全性措施,根据给出的实际安全应用需求案例,较为详细地给出了防火墙典型配置实例以及策略配置的流程和方法。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叫防火墙?说明防火墙的作用和设置防火墙的目的。

2.说明Internet防火墙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3.说明Internet防火墙的应用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4.解释下列概念:

①堡垒主机;②双穴主机;③路由器;④包过滤;⑤代理服务器;⑥DMZ。5.说明防火墙有哪些不足或局限性?应该采取什么样对策?

6.图示说明包过滤防火墙的逻辑位置。

7.说明包过滤防火墙存在的缺陷或问题。

8.简述应用层代理的工作原理。

9.回路层代理防火墙为连接提供的安全保护主要有哪些?

10.图示说明防火墙在子网过滤结构配置方式。

11.怎样配置防火墙以实现DMZ的保护模式。

12.防火墙的局限性主要有哪些表现?

第七章小结

随着黑客攻击技术的发展,系统的漏洞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防火墙的弱点使其对很多攻击无能为力,尤其是对于来自内部的攻击,更是束手无策。因此,人们提出了采用系统漏洞检测技术进行主动防御的思想。

本章首先概括了入侵攻击可利用的系统漏洞的几种主要类型,简要地介绍了几种类型的漏洞检测技术特点,然后通过一个漏洞检测系统的设计实例对典型漏洞检测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了介绍。归纳起来,本章的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入侵攻击可利用的系统漏洞的类型

网络入侵者常常是从收集、发现和利用信息系统的漏洞来发起对系统的攻击的。尽管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应用,甚至同一系统不同的版本,其系统漏洞都不尽相同,但这些系统漏洞大致上可分为网络传输和协议的漏洞、系统的漏洞、管理的漏洞等几类。本节简述了这几类漏洞存在的形式和范围。

2.漏洞检测技术分类

漏洞检测技术通常采用被动式策略和主动式策略。被动式策略是基于主机的检测,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以及其他同安全策略相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而主动式策略是基于网络的检测,通过执行一些脚本文件对系统进行攻击,并记录它的反应,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漏洞检测技术可分为基于应用的检测技术、基于主机的检测技术、基于目标的检测技术、基于网络的检测技术、综合检测技术等五类

3.漏洞检测的特点

本节从检测分析的位置、报告与安装、检测后的解决方案、检测系统本身的完整性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漏洞检测技术的特点和注意要点。

4.漏洞检测系统的设计实例

本节以一个实例详细讲述了漏洞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漏洞检测系统设计目标是在网络攻击者入侵之前,漏洞检测系统能够帮助系统管理员主动对网络上的设备进行安全测试,以便发现漏洞,通过及时下载安装各种补丁程序,以便提高网络系统抵抗攻击的能力。漏洞扫描系统的由外部扫描模块和内部扫描模块组成,外部扫描模块是由网络端口扫描模块、应用服务软件探测模块、反馈信息分析整理模块、匹配漏洞信息模、应用服务和信息漏洞维护模块等五个小模块和信息数据库、漏洞数据库等两个数据库组成。内部扫描模块的基本组成模块有主机登录用户扫描模块、主机登录密码文件扫描模块、基于信任机制的漏洞扫描模块、网络服务的内部扫描模块、网络应用软件扫描模块等五个子模块。

第八章习题与思考题

1.说明入侵攻击可利用的系统漏洞的各类型。

2.简述攻击者窃取口令的方法。

3.简单分析系统的安全漏洞。

4.说明漏洞检测技术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

5.列举出漏洞扫描系统的组成各功能模块。

6.漏洞扫描系统的外部模块有哪些部分组成?

7.漏洞扫描系统的内部模块有哪些部分组成?

第八章小结

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二道防线,是安全基础设施的补充。本章在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使用范围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框架、信息来源、信息分析方法及基本技术进行了介绍;按检测的监控位置划分,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三大类别,即基于主机的监测系统、基于网络的监测系统

和分布式监测系统,并对各类别的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概括。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应用及其主要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归纳起来,本章的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基本概念

入侵检测具有监视分析用户和系统的行为、识别攻击行为、对异常行为进行统计、进行审计跟踪识别违反安全法规的行为、使用诱骗服务器记录黑客行为等功能,使系统管理员可以较有效地监视、审计、评估自己的系统。本节还给出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并对入侵检测技术和产品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

2.针对TCP/IP协议安全缺陷的网络攻击

本节详细分析了TCP/IP协议安全缺陷,以及利用这些缺陷的网络攻击主要方式。详细分析了使用IP欺骗的TCP序列号攻击、利用源路径选项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针对ICMP 报文的攻击、利用路由信息协议(RIP)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利用IP分组、重组算法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服务失效攻击等的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攻击步骤,并给出了针对这些攻击的防御措施。

3.网络入侵攻击的典型过程

典型的网络入侵及攻击过程从步骤上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步:确定攻击目标并收集目标系统的有关信息;获取目标系统的一般权限;获取目标系统的特权账户权限;隐藏自己在目标系统中的行踪(防止自己的入侵活动被发现);进行破坏话动或者以目标系统为跳板向其他系统发起新的攻击;在目标系统中开辟后门(backdoor),方便以后入侵。本节在简述网络黑客史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网络入侵的步骤和该步骤的主要工作以及所采用的相关技术。

4.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本节简述了入侵检测框架结构,对其组成部分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典型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从网络入侵检测的信息来源、信息分析、入侵检测的基本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

5.入侵检测的基本方法

入侵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基于用户行为概率统计模型的入侵检测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基于专家系统的入侵检测技术、基于模型推理的入侵检测技术。本节给出了这些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

6 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

IDS的物理实现形式多种多样,按检测的监控位置划分,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监测系统、基于网络的监测系统和分布式监测系统三大类别。本节重点讲述了这三类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和实现技术。

7.入侵检测实现时若干问题的考虑

在使用入侵检测技术时,应该注意具有信息收集分析时间、采用的分析类型、检测系统对攻击和误用的反应、检测系统的管理和安装、检测系统的完整性、设置诱骗服务器等方面技术特点的应用需求,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八章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是入侵检测系统?

2.说明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3.目前网络攻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简述使用IP欺骗的TCP序列号攻击的步骤。

5.什么是服务失效攻击?其典型方式有哪些方式?

6.简述网络入侵攻击的典型过程。

7.获取系统管理权限通常有哪些可行途径?

8.攻击者隐藏自己的行踪常常采用哪些技术?

9.说明实现入侵检测系统的三个基本方法和技术。

10.说出网络入侵检测可以利用的分析数据信息可能的来源。

11.概述入侵检测系统三种基本类别的结构和特点。

12.入侵检测实现时需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第九章小结

网络黑客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那些利用某种技术手段,善意或恶意地进入其权限以外的计算机网络空间的人。黑客群体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强大,其技术也越来越高,对网络的危害程度也逐步增大。

黑客攻击现象已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网络世界中继垃圾邮件后的又一大公害,极大影响了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正常秩序。黑客攻击网络的手段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黑客攻击网络的一般过程为:收集被攻击方的有关信息,分析被攻击方可能存在的漏洞;建立模拟环

境,进行模拟攻击,测试对方可能的反应;利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扫描;实施攻击等五步骤。本章详细分析了从上五个步骤中所采用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并讲述了信息探测、网络嗅探技术、缓冲区溢出攻击技术、SQL注入式攻击技术、木马攻击技术的具体实现实例。

无论对黑客的行为如何评说,没有人会否认黑客技术特别是早期的黑客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未来的社会中,黑客技术依然会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补充动力。可以利用黑客技术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网络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监控;也可以利用黑客技术在信息战和情报战中发挥作用。

1.什么是黑客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黑客,人们对黑客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对黑客的定义也有很多,黑客就是指那些通过不合法的途径进入别人的网络寻找意外满足的人;也可以从广义地将黑客理解为那些利用某种技术手段,善意或恶意地进入其权限以外的计算机网络空间的人。网络黑客、计算机朋客或网络骇客是有一定的区别,这些人所采用的技术上并没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界限。黑客是为了网络安全而入侵,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而入侵;而骇客们是则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欲,进入别人的系统大肆破坏。

由于黑客的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甚至干扰经济建设和危及国家安全。许多国家已加大网络安全方面法律体系的建设,对黑客行为进行制裁。

2.黑客常用的攻击方法和防范措施

黑客攻击网络的手段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分析和研究黑客活动的规律和采用的技术,对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防止网络犯罪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黑客攻击的一般过程为:第一步,收集被攻击方的有关信息,分析被攻击方可能存在的漏洞;第二步,建立模拟环境,进行模拟攻击,测试对方可能的反应;第三步,利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扫描;第四步,实施攻击。

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巧,探测出域名、网络结构以及直接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系统的IP地址、主机位置、可能使用的操作系统等。通过端口扫描技术发现目标系统上提供的服务列表,然后根据端口与服务的对应关系,结合服务端的反应推断目标系统上运行的某项服务,获得关于目标系统的进一步的信息或通往目标系统的途径。为了实现有效的攻击,还需要进行漏洞扫描,以便利用这些漏洞来实现网络攻击。

网络嗅探攻击可以实现捕获口令;捕获专用的或者机密的信息;分析网络,进行网络渗透,危害网络邻居的安全,或者获取更高级别的访问权限。

缓冲区溢出攻击是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要手段,莫里斯蠕虫就是利用计算机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的最著名的案例。黑客利用软件的缓冲区溢出问题,精心设计入侵程序代码,使这个入侵程序代码覆盖堆栈的数据,从而获取程序的控制权,之后可以发起进一步的攻击。

SQL注入式攻击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攻击技术,它主要是针对网页进行的一种攻击。SQL 注入式攻击就是攻击者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的输入域或页面请求的查询字符串中,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

黑客最常用的攻击手段是使用木马技术渗透到对方的主机系统里,从而实现对远程目标主机的控制,从而任意地修改用户的计算机的参数设定、复制文件、窥视整个硬盘中的内容等。计算机木马经过多年的演变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强,采用的隐蔽技术也越来越高。

3.黑客技术的可利用性

黑客技术特别是早期的黑客对计算机技术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需要辨证地看待黑客技术和黑客现象,黑客技术的作用是双面的,和一切科学技术一样,黑客技术对网络世界的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及其动机。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可以利用黑客技术进行一些更有益的事情,如对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管、规范网络渗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在信息战和情报战中合理地使用黑客技术。

第九章习题与思考题

1.黑客是如何定义的?

2.黑客包含了哪几类人?

3.列举出几个著名的黑客及重要的事件。

4.黑客群体因其行为动机和行为本身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

5.计算机朋客大致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6.黑客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影响的主要表现是哪些?

7.我国制定的有关黑客和计算机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主要文件有哪些?

8.黑客攻击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各步骤主要完成的工作是什么?

9.信息探测是黑客攻击的首先要做的工作,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收集到哪些信息?

10.端口扫描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并简述其基本原理。

11.什么是网络嗅探?简述网络嗅探攻击技术的原理。

12.如何防范网络嗅探攻击?

13.什么是缓冲区溢出?简述缓冲区溢出攻击技术的原理。

14.如何防范缓冲区溢出攻击?

15.什么是SQL注入式攻击?简述SQL注入式攻击的原理。

16.如何防范SQL注入攻击?

17.什么是计算机木马?简述木马攻击技术的原理。

18.分析常用的木马隐藏技术。

19.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检查到计算机木马?

20.如何辨证地看待黑客和黑客技术?

第十章小结

VPN指在公共通信基础设施上构建的虚拟专用或私有(private)网(简称虚拟专用网或虚拟专网),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从公共网络中隔离出来的网络。VPN的隔离特性提供了某种程度的通信隐密性和虚拟性。

1.VPN技术及其应用

利用VPN技术几乎可以解决所有利用公共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虚拟专用网络连接的问题。VPN可以构建在两个端系统之间或两个组织机构之间、一个组织机构内部的多个端系统之间或跨越全局性因特网的多个组织之间,以及单个应用或组合应用之间。利用VPN可以实现远程访问、组建内联网、组建外联网。

2.VPN技术及其管理

VPN技术指支持在公共通信基础设施上构成虚拟专用连接或虚拟专用网络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配置管理技术、隧道技术、协议封装技术和密码技术等。这些技术可应用在TCP/IP 协议层的数据链层、IP层、TCP层和应用层。一个组织机构在决定构建VPN时,必须考虑虚拟专用网络配置、运行和维护中的技术性管理问题。VPN管理的目的在于为一个组织机构提供满足跨越公共通信网络建立安全、可靠和高效网络平台的虚拟专网。

3.安全VPN与网络安全

安全的VPN意为保证支持构建安全网络平台的VPN系统,安全VPN是一种策略,而非特指某些管件设备。安全VPN应包括以下功能和组件:虚拟连接的安全、连接的边界安全、连接的完整性、连接的机密性、主动审计能力、基于策略的集中式安全服务控制模式、VPN

设备的自身安全等。

4.链路层隧道封装技术

链路层隧道封装技术可以采用L2F、L2TP、PPTP来实现。

5.网络层安全协议IPsec

IPsec协议标准是把安全机制引入到IP协议,通过使用隧道技术和现代密码学方法支持机密性、完整性和抗重放服务,可以在不可信任的数据传输网络上建立起可信的安全隧道,构成安全的虚拟专用网,得到所期望的安全服务。IPsec将几种安全技术结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安全体系结构,它通过在IP协议中增加密码的两个安全保护机制——IP封装安全载荷(ESP)和IP鉴别头头(AH)来支持IP数据项的鉴别、完整性和机密性。通过IP安全协议和密钥管理协议构建起IP层安全体系结构框架,保护所有基于IP的服务或应用,而且当这些安全机制正确实现时,它不会对用户、主机和其他未采用这些安全机制的Internet部件有不良影响。

第十章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是VPN?

2.VPN的主要应用有哪些方式?

3.如何利用VPN组建内联网?画出组网拓扑图。

4.从TCP/IP协议来看VPN可以建立在哪些层上?

5.简述VPN的管理问题。

6.VPN的配置管理的需求有哪些?

7.VPN产品供应商的服务管理方案需要对哪些进程实现自动化或简化的管理?

8.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安全管理系统除了对网络资源安全访问的简单控制外,还必须提供一哪些机制?

9.端对端服务在跨越异构网络时可提供哪些基本等级的服务?

10.以IPsec技术实现的VPN产品应该具备哪些主要技术?

11.什么是安全VPN?安全VPN的目标是什么?

12.安全VPN应包括哪些功能和组件?

13.简述并画出VPN网络化安全管理模型。

14.链路层隧道封装技术涉及哪些协议?

15.简述IPsec的作用和特点。

解释以下概念和术语。①安全关联;②SA标识符SAID;③隧道;④解释域。16.简要说明AH的功能。

17.图示并说明AH传输模式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模型。

18.简要说明ESP的功能。

19.图示并说明ESP隧道模式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模型。

20.概述IPsec的应用。

液相色谱仪结构及原理

液相色谱仪结构及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 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一、特点: 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0×105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二、性质及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 1 .液—液分配色谱法(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及化学键合相色谱(Chemically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LLPC与GPC有相似之处,即分离的顺序取决于K,K大的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处,GPC中,流动相对K影响不大,LLPC流动相对K影响较大。a. 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b. 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c. 液—液分配色谱法的缺点:尽管流动相与固定相的极性要求完全不同,但固定液在流动相中仍有微量溶解;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的机械冲击力,会造成固定液流失。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的化学键合固定相(见后),可克服上述缺点。现在应用很广泛(70~80%)。 2 .液—固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这是根据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其作用机制是: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时,溶质分子(X) 和溶剂分子(S)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竞争吸附(未进样时,所有的吸附剂活性中心吸附的是S),可表示如下:

c语言试题及答案

《C语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在C语言中,字符型数据在存中的存储形式是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ASCII码 2. 在C语言中,十进制数47可等价地表示为 A) 2f B) 02f C) 57 D) 057 3. 设有定义:int x=12,n=5; 则表达式 x%=(n%2) 的值为 A) 0 B) 1 C) 2 D) 3 4. 设有定义语句:char str[][20]={,"Beijing","中国石油大学"},*p=str; 则printf("%d\n",strlen(p+20)); 输出结果是 A)10 B) 6 C) 0 D) 20 5. 已定义以下函数: fun(int *p) { return *p; } 该函数的返回值是 A)不确定的值 B)形参p所指存储单元中的值 C)形参p中存放的值 D)形参p的地址值 6. C语言中,函数返回值的类型是由 A)return语句中的表达式类型决定 B)调用函数的主调函数类型决定 C)调用函数时的临时类型决定 D)定义函数时所指定的函数类型决定 7. 有以下函数定义: void fun( int n , double x ) { …… } 若以下选项中的变量都已正确定义并赋值,则对函数fun的正确调用语句是 A) fun( int y , double m ); B) k=fun( 10 , 12.5 ); C) fun( 10 , 12.5 ); D) void fun( 10 , 12.5 ); 8. 以下选项中不能正确赋值的是 A) char b[]={′H′,′e′,′l′,′l′,′o′,′!′}; B) char b[10];b="Hello!";

不定积分练习题及答案

不定积分练习题一、选择题、填空题: 1、(1 sin2X )dx 2 2、若e x是f(x)的原函数,贝x2f(l nx)dx ___________ 3、sin(ln x)dx _______ 2 4、已知e x是f (x)的一个原函数,贝V f (tanx)sec2xdx ___________ : 5、在积分曲线族dx 中,过(1,1点的积分曲线是y _______________ 6、F'(x) f(x),则f '(ax b)dx ____________ ; 、1 7、设f (x)dx 2 c,则 x 8、设xf (x)dx arcs in x c,贝V ---------- dx f(x) 9、f '(lnx) 1 x,则f (x) _______ ; 10、若f (x)在(a,b)内连续,则在(a,b)内f (x) _________ (A)必有导函数(B)必有原函数(C)必有界(D)必有极限 11、若xf (x)dx xsin x sin xdx,贝Vf (x) _____ 12、若F'(x) f(x), '(x) f(x),贝V f (x)dx ______ (A)F(x) (B) (x) (C) (x) c (D)F(x) (x) c 13 、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d[ f (x)dx] f (x) (B)引 dx f (x)dx] f (x)dx (C) df(x) f(x) (D) df(x) f (x) c 14 、设f (x) e x,则: f(lnx) dx x 1 c x (A) 1 c x (B) lnx c (C) (D) ln x c ◎dx

工程热力学例题答案解

例1:如图,已知大气压p b=101325Pa ,U 型管内 汞柱高度差H =300mm ,气体表B 读数为0.2543MPa ,求:A 室压力p A 及气压表A 的读数p e,A 。 解: 强调: P b 是测压仪表所在环境压力 例2:有一橡皮气球,当其内部压力为0.1MPa (和大气压相同)时是自由状态,其容积为0.3m 3。当气球受太阳照射而气体受热时,其容积膨胀一倍而压力上升到0.15MPa 。设气球压力的增加和容积的增加成正比。试求: (1)该膨胀过程的p~f (v )关系; (2)该过程中气体作的功; (3)用于克服橡皮球弹力所作的功。 解:气球受太阳照射而升温比较缓慢,可假定其 ,所以关键在于求出p~f (v ) (2) (3) 例3:如图,气缸内充以空气,活塞及负载195kg ,缸壁充分导热,取走100kg 负载,待平 衡后,不计摩擦时,求:(1)活塞上升的高度 ;(2)气体在过程中作的功和换热量,已 知 解:取缸内气体为热力系—闭口系 分析:非准静态,过程不可逆,用第一定律解析式。 计算状态1及2的参数: 过程中质量m 不变 据 因m 2=m 1,且 T 2=T 1 体系对外力作功 注意:活塞及其上重物位能增加 例4:如图,已知活塞与气缸无摩擦,初始时p 1=p b ,t 1=27℃,缓缓加热, 使 p 2=0.15MPa ,t 2=207℃ ,若m =0.1kg ,缸径=0.4m ,空气 求:过程加热量Q 。 解: 据题意 ()()121272.0T T m u u m U -=-=? 例6 已知:0.1MPa 、20℃的空气在压气机中绝热压缩后,导入换热器排走部分热量,再进入喷管膨胀到0.1MPa 、20℃。喷管出口截面积A =0.0324m2,气体流速c f2=300m/s 。已知压气机耗功率710kW ,问换热器的换热量。 解: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黑箱技术 例7:一台稳定工况运行的水冷式压缩机,运行参数如图。设空气比热 cp =1.003kJ/(kg·K),水的比热c w=4.187kJ/(kg·K)。若不计压气机向环境的散热损失、动能差及位能差,试确定驱动该压气机所需功率。[已知空气的焓差h 2-h 1=cp (T 2-T 1)] 解:取控制体为压气机(不包括水冷部分 流入: 流出: 6101325Pa 0.254310Pa 355600Pa B b eB p p p =+=+?=()()63 02160.110Pa 0.60.3m 0.0310J 30kJ W p V V =-=??-=?=斥L ?{}{}kJ/kg K 0.72u T =1 2T T =W U Q +?=()()212211U U U m u m u ?=-=-252 1.96010Pa (0.01m 0.05m)98J e W F L p A L =??=???=???={}{}kJ/kg K 0.72u T =W U Q +?=g V m pq q R T =()f 22g p c A R T =620.110Pa 300m/s 0.0324m 11.56kg/s 287J/(kg K)293K ???==??()111 11111m V m P e q p q P q u p v ++?++() 1 2 1 22222m V m e q p q q u p v ++Φ?Φ++水水

C语言试题选择题及答案

★第1 题: 阅读程序,选择程序的运行结果___A___。 #include <> main() { int x; x=try(5); printf(“%d\n”, x); } try(int n) { if(n>0) return(n*try(n-2)); else return(1); } A. 15 B. 120 C. 1 D. 前面3个答案均是错误的 第2 题: 在下列结论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它是___A___。 A. 递归函数中的形式参数是自动变量 B. 递归函数中的形式参数是外部变量 C. 递归函数中的形式参数是静态变量 D. 递归函数中的形式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定义存储类型★第3 题: 阅读程序,选择程序的输出结果__A___。 #include <> f(int x, int y) { return(y-x); } main() { int (*g)(int,int); int a=5, b=6, c=2; g=f; c=(*g)(a,b);

printf(“%d\n”, c); } A. 1 B. 2 C. 3 D. 前面3个答案均是错误的 第4 题: 阅读程序,选择程序的输出结果__D___。#include <> char *p=”abcdefghijklmnopq”; main() { while(*p++!=’e’) ; printf(“%c\n”, *p); } A. c B. d C. e D. f ★第6 题: 阅读程序,选择程序的输出结果___D___。#include <> void prtv(int *x) { printf(”%d\n”, ++*x); } main() { int a=25; prtv(&a); } A. 23 B. 24 C. 25 D. 26 第7 题:

不定积分练习题及答案

不定积分练习题 2 11sin )_________ 2 x d x -=?一、选择题、填空题:、( 2 2()(ln )_______x e f x x f x dx =?、若是的原函数,则: 3sin (ln )______x d x =?、 2 2 2 4()(tan )sec _________; 5(1,1)________; 6'()(),'()_________;1() 7(),_________;1 8()arcsin ,______() x x x e f x f x xd x d x y x x F x f x f a x b d x f e f x d x c d x x e xf x d x x c d x f x --===+== +==+=?? ??? ? ? 、已知是的一个原函数,则、在积分曲线族 中,过点的积分曲线是、则、设则、设 则____; 9'(ln )1,()________; 10()(,)(,)()______;()()()()11()sin sin ,()______; 12'()(),'()(),()_____()() ()() ()(f x x f x f x a b a b f x A B C D xf x d x x x xd x f x F x f x x f x f x d x A F x B x C x κ??=+== - = ===???、则、若在内连续,则在内必有导函数必有原函数必有界 必有极限 、若 则、若则)()()()c D F x x c ?+++ 13()[()]() ()[()]()() ()() () ()()d A d f x dx f x B f x dx f x dx d x C df x f x D df x f x c === =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ln )14(),_______ 11() ()ln () () ln x f x f x e dx x A c B x c C c D x c x x -==++-+-+? 、设则:

哈工大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杨玉顺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 考 题 1. 热量和热力学能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热量和热力学能是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热量指的是热力系通过界面与外界进行的热能交换量,是与热力过程有关的过程量。热力系经历不同的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是不同的;而热力学能指的是热力系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合,是与热力过程无关而与热力系所处的热力状态有关的状态量。简言之,热量是热能的传输量,热力学能是能量?的储存量。二者的联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d d q u p v δ=+ 看出;热量的传输除了可能引起做功或者消耗功外还会引起热力学能的变化。 2. 如果将能量方程写为 d d q u p v δ=+ 或 d d q h v p δ=- 那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二式均适用于任意工质组成的闭口系所进行的无摩擦的内部平衡过程。因为 u h pv =-,()du d h pv dh pdv vdp =-=-- 对闭口系将 du 代入第一式得 q dh pdv vdp pdv δ=--+ 即 q dh vdp δ=-。 3. 能量方程 δq u p v =+d d (变大)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 很相像,为什么热量 q 不是状态参数,而焓 h 是状态参数? 答:尽管能量方程 q du pdv δ=+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似乎相象,但两者 的数学本质不同,前者不是全微分的形式,而后者是全微分的形式。是否状态参数的数学检验就是,看该参数的循环积分是否为零。对焓的微分式来说,其循环积分:()dh du d pv =+??? 因为 0du =?,()0d pv =? 所以 0dh =?, 因此焓是状态参数。 而 对 于 能 量 方 程 来 说 ,其循环积分:

HPLC分离技术

液相色谱分离技术 一、液相色谱分离条件选择 HPLC可供选择的固定相及流动相选择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应用范围。选择分离类型应根据分离分析的目的、试样的性质和量的多少、现有设备条件等来确定最佳分离方法. 1、依据相对分子质量选择 一般的液相色谱(吸附、分配及离子交换)最适合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200—2000.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的样品,则用空间排阻色谱较佳. 2、根据溶解性能选择 如果样品可溶于水并属于能离解的物质,以采用离子交换色谱为佳;如果样品溶于烃类(如苯或异辛烷),则可采用液固吸附色谱;如果样品溶于四氯化碳,则大多数可采用常规的分配或吸附色谱分离;如果样品既溶于水,又溶于异丙醇,则可采用液—液分配色谱,以水和异丙醇的混合物为流动相,以憎水性化合物为固定相. 3、根据分子结构选择 判断样品存在什么官能团.然后确定合适的色谱分离类型.例如,样品为酸、碱化合物,则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样品为脂肪族或芳香族,可采用液—液分配色谱或液—固吸附色谱;异构体采用液—固吸附色谱;同系物不同官能团及强氢键的样品可用液—液分配色谱.现在将其 列入表18.10,作为选择分离类型的参考.

4、流动相的选择 a、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一般要求 ①化学稳定性好.与样品不发生化学反应;与固定相不发生不可逆作用,应保持色谱柱效或柱的保留性能长期不变. ②对样品组分具有合适的极性和良好的选择性. ③必须与检测器相适应,例如,采用紫外检测器,所选用的检测波长(工作波长)应比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更长.所谓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是当小于外截止波长的辐射通过溶剂时,溶剂对辐射产生强烈吸收,此时溶剂被看作是光学不透明的,它严重干扰组分的吸收测量.表18.11列出了部分常用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

JAVA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234124JAVA语言程序设计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标记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下列语句序列执行后,k 的值是( B ) 。 int m=3, n=6, k=0; while( (m++) < ( -- n) ) ++k; A)0 B) 1 C) 2 D) 3 2.设i 、j 为int 型变量名, a 为int 型数组名,以下选项中,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B ) 。 A)i = i + 2 B) a[0] = 7; C) i++ - --j; D) a(0) = 66; 3.Java语言的类间的继承关系是(B )。 A)多重的B) 单重的C) 线程的D) 不能继承 4.设有定义int i = 6 ; ,则执行以下语句后,i 的值为( C ) 。 i += i - 1; A) 10 B) 121 C) 11 D) 100 5.下列选项中,用于在定义子类时声明父类名的关键字是( C ) 。 A) interface B) package C) extends D) class 6.若已定义byte[ ] x= {11,22,33,-66} ; 其中O W k<3,则对x数组元素错误的引用是(C )。 A) x[5-3] B) x[k] C) x[k+5] D) x[0] 7.下列语句序列执行后, ch1 的值是( B ) 。 char ch1='A',ch2='W'; if(ch1 + 2 < ch2 ) ++ch1; A) 'A' B) 'B' C) 'C' D) B

不定积分例题及答案

第4章不定积分

习题4-1 1.求下列不定积分: 知识点:直接积分法的练习——求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 思路分析:利用不定积分的运算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直接求出不定积分! ★(1) 思路: 被积函数52 x - =,由积分表中的公式(2)可解。 解: 5 3 2 2 23x dx x C - - ==-+? ★(2)dx -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1 14111 33322 23 ()2 4dx x x dx x dx x dx x x C - - =-=-=-+???? ★(3)22x x dx +?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2 2 3 2122ln 23 x x x x dx dx x dx x C +=+=++? ??() ★(4) 3)x dx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 3153 22 222 3)325 x dx x dx x dx x x C -=-=-+?? ★★(5)422 331 1 x x dx x +++? 思路:观察到422 223311311 x x x x x ++=+++后,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项, 分别积分。 解:4223 2233113arctan 11x x dx x dx dx x x C x x ++=+=++++??? ★★(6)2 2 1x dx x +?

思路:注意到22222 111 1111x x x x x +-==-+++,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项,分别积分。 解:2221arctan .11x dx dx dx x x C x x =-=-+++??? 注:容易看出(5)(6)两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一般地,如果被积函数为一个有理的假分式, 通常先将其分解为一个整式加上或减去一个真分式的形式,再分项积分。 ★(7)x dx x x x ? 34134 (- +-)2 思路:分项积分。 解:34 11342x dx xdx dx x dx x dx x x x x --=-+-?????34134(- +-)2 223134 ln ||.423 x x x x C --=--++ ★ (8)23( 1dx x -+? 思路:分项积分。 解 :2231( 323arctan 2arcsin .11dx dx x x C x x =-=-+++? ? ★★ (9) 思路 =? 111 7248 8 x x ++==,直接积分。 解 : 715 8 88 .15x dx x C ==+? ? ★★(10) 221 (1)dx x x +? 思路:裂项分项积分。 解: 222222 111111 ()arctan .(1)11dx dx dx dx x C x x x x x x x =-=-=--++++???? ★(11)21 1 x x e dx e --? 解:21(1)(1) (1).11 x x x x x x x e e e dx dx e dx e x C e e --+==+=++--??? ★★(12)3x x e dx ?

色谱分析分离方法概述

色谱分析分离方法概述 本书是色谱世界《色谱技术丛书》的第一分册。全书共四章,主要说明了色谱法的发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及性能比较,色谱法的原理,色谱模型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色谱法的发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色谱法发展简史 一、色谱法的出现 二、色谱法的发展 三、色谱法的现状和未来 第二节色谱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色谱法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色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色谱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和配合 一、色谱法的特点和优点 二、色谱法和其他方法的配合 第二章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及性能比较 第一节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一、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二、按使用领域不同对色谱仪的分类 第二节现代色谱法的应用领域和性能比较 一、色谱法的应用领域

二、各种色谱方法的性能比较 第三章色谱法的原理 第一节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色谱分离的本质 二、色谱分离的塔板理论 第二节色谱法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 一、气相色谱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 二、液相色谱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 第三节色谱的速率理论 一、气相色谱速率理论 二、液相色谱速率理论 第四章色谱模型理论 第一节色谱模型概述 一、色谱模型理论的意义 二、色谱模型的建立 三、色谱模型的求解 第二节线性色谱 一、理想过程 二、反应色谱 三、扩散的影响 四、相间传质阻力的影响 五、同时含扩散与相同传质阻力的情形

第三节单组分理想非线性色谱 一、理想非线性色谱数学模型分析 二、谱带发展与流出曲线 三、理想非线性色谱间断解的数学意义———弱解 四、非线性反应色谱 第四节双组分理想非线性色谱 一、数学模型分析 二、情形 三、简单波的传播 四、激波 五、谱带的发展与保留值的计算 第一节色谱法发展简史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于1903年在波兰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干燥叶子的石油醚萃取物。他把干燥的碳酸钙粉末装到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然后把植物叶子的石油醚萃取液倒到管中的碳酸钙上,萃取液中的色素就吸附在管内上部的碳酸钙里,再用纯净的石油醚洗脱被吸附的色素,于是在管内的碳酸钙上形成三种颜色的6个色带。当时茨维特把这种色带叫作“色谱”.茨维特于1906年发表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用此名,在这一方法中把玻璃管叫作“色谱柱”,碳酸钙叫作“固定相”,纯净的石油醚叫作“流动相”。把茨

c语言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1. 编程求和1-2+3-4+5-6+…+99-100 #include<> int main() { int i,t,s; s=0; t=1; for(i=1;i<=100;i++) { t=-t; s=s+(-t)*i; } printf("%d\n",s); system("pause"); return 0; } 2.求:1+(1+2)+(1+2+3)+…+(1+2+3+….10) 的和 #include<> int main() { int i,t,s; s=0; t=0; for(i=1;i<=10;i++) { t=t+i; s=s+t; } printf("%d\n",s); system("pause"); return 0; } 3. 求n的值,其中a是一个不为0的数字,例如2+22+222+2222+22222,其中数字a和n由键盘输入。 #include<> int main() { int a,n,i=1,sn=0,tn=0; printf("a,n:"); scanf("%d %d",&a,&n); while(i<=n) {tn=tn+a; sn=sn+tn; a=a*10; i++; } printf("%d\n",sn); system("pause"); return 0; } 4. 有一个函数如下: x (x<5) y= 2x+6 (5<=x<15) 2x-6 (x>=15) 输入x的值,计算出相应的y值。 #include<>

int main() { int x,y; printf("输入X:"); scanf("%d",&x); if(x<5) { y=x; printf("x=%3d,y=x=%d\n",x,y); } else if(x>=5&&x<15) {y=2*x+6; printf("x=%3d,y=2*x+6=%d\n",x,y); } else {y=2*x-6; printf("x=%3d,y=2*x-6=%d\n",x,y); } system("pause"); return 0; } 5. 某国的税收政策为:1000元以下免税,1000~2000元缴纳5%的税,2000~4000元上税10%,4000元以上按20%交税。试编写程序,输入一个人的收入,计算其需要上缴的税额。 #include<> int main() { float a; scanf("%f",&a); if(a<=1000) { printf("免税",a); } if(a>1000&&a<=2000) { printf("%f",a*); } if(a>2000&&a<=4000) { printf("%f",a*); } else printf("%f",a*); system("pause"); return 0; } 6. 编程分段统计学生成绩,输入为负数时结束。要求按90-100、80-89、70-79、60-69、60以下五档分别统计各分数段人数 #include<> int main() { float score; int a[6]={0,0,0,0,0,0}; char grade; int i; do{ scanf("%f",&score);

不定积分例题及答案 理工类 吴赣昌

第4章不定积分 习题4-1 1.求下列不定积分: 知识点:直接积分法的练习——求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 思路分析:利用不定积分的运算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直接求出不定积分!

★(1) ? 思路: 被积函数52 x - =,由积分表中的公式(2)可解。 解: 53 2 2 23x dx x C --==-+? ★(2) dx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1 14111 33322 23 ()2 4dx x x dx x dx x dx x x C - - =-=-=-+? ??? ★(3)22 x x dx +?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2 2 3 2122ln 23 x x x x dx dx x dx x C +=+=++???() ★(4) 3)x dx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 3153 22 222 3)325 x dx x dx x dx x x C -=-=-+?? ★★(5)4223311x x dx x +++? 思路:观察到422 22 3311311 x x x x x ++=+++后,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项,分别积分。 解:422 32233113arctan 11x x dx x dx dx x x C x x ++=+=++++??? ★★(6)2 21x dx x +? 思路:注意到 22222 111 1111x x x x x +-==-+++,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项,分别积分。

(完整版)工程热力学习题集附答案

工程热力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 1.能源按使用程度和技术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 2.孤立系是与外界无任何 和 交换的热力系。 3.单位质量的广延量参数具有 参数的性质,称为比参数。 4.测得容器的真空度48V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102.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 5.只有 过程且过程中无任何 效应的过程是可逆过程。 6.饱和水线和饱和蒸汽线将压容图和温熵图分成三个区域,位于三区和二线上的水和水蒸气呈现五种状态:未饱和水 饱和水 湿蒸气、 和 。 7.在湿空气温度一定条件下,露点温度越高说明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越 、水蒸气含量越 ,湿空气越潮湿。(填高、低和多、少) 8.克劳修斯积分 /Q T δ?? 为可逆循环。 9.熵流是由 引起的。 10.多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V c = 。 11.能源按其有无加工、转换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 12.绝热系是与外界无 交换的热力系。 13.状态公理指出,对于简单可压缩系,只要给定 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它的平衡状态。 14.测得容器的表压力75g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098.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 15.如果系统完成某一热力过程后,再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时,能使 都返回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卡诺循环是由两个 和两个 过程所构成。 17.相对湿度越 ,湿空气越干燥,吸收水分的能力越 。(填大、小) 18.克劳修斯积分 /Q T δ?? 为不可逆循环。 19.熵产是由 引起的。 20.双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p c = 。 21、基本热力学状态参数有:( )、( )、( )。 2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的( )函数。 23、热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 24、不可逆绝热过程中,由于不可逆因素导致的熵增量,叫做( )。 25、卡诺循环由( )热力学过程组成。 26、熵增原理指出了热力过程进行的( )、( )、( )。 31.当热力系与外界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物质交换时,该热力系为_______。 32.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

工程热力学习题解答

1. 热量和热力学能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热量和热力学能是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热量指的是热力系通过界面与外界进行的热能交换量,是与热力过程有关的过程量。热力系经历不同的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是不同的;而热力学能指的是热力系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合,是与热力过程无关而与热力系所处的热力状态有关的状态量。简言之,热量是热能的传输量,热力学能是能量?的储存量。二者的联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d d q u p v δ=+ 看出;热量的传输除了可能引起做功或者消耗功外还会引起热力学能的变化。 2. 如果将能量方程写为 d d q u p v δ=+ 或 d d q h v p δ=- 那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二式均适用于任意工质组成的闭口系所进行的无摩擦的内部平衡过程。因为 u h p v =-,()du d h pv dh pdv vdp =-=-- 对闭口系将 du 代入第一式得 q dh pdv vdp pdv δ=--+ 即 q dh vdp δ=-。 3. 能量方程 δq u p v =+d d (变大)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 很相像,为什么热量 q 不是状态参数,而焓 h 是状态参数? 答:尽管能量方程 q du pdv δ=+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似乎相象,但两者的数学本 质不同,前者不是全微分的形式,而后者是全微分的形式。是否状态参数的数学检验就是,看该参数的循环积分是否为零。对焓的微分式来说,其循环积分:()dh du d pv =+??? 因为 0du =?,()0d pv =? 所以 0dh =?, 因此焓是状态参数。 而对于能量方程来说,其循环积分: q du pdv δ=+??? 虽然: 0du =? 但是: 0pdv ≠? 所以: 0q δ≠? 因此热量q 不是状态参数。 4. 用隔板将绝热刚性容器分成A 、B 两部分(图2-13),A 部分装有1 kg 气体,B 部分为高度真空。将隔板抽去后,气体热力学能是否会发生变化?能不能用 d d q u p v δ=+ 来分析这一过程?

C语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C语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 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涂写在答案纸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C语言规定:在一个源程序中,main函数的位置 D 。 A)必须在最后B)必须在系统调用的库函数的后面。 C)必须在最开始。。D)可以任意 (2) C语言中的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三种字符组成,且第一个字符 A 。 A)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B)必须为下划线。 C)必须为字母D)可以是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中的任一种字符。 (3)下面四个选项中,均是正确的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的选项是 B 。 A)-10 0x8f -011 B) 010 -0x11 0xf1 C) 0abc -017 0xc D) 0a12 -0x123 -0xa (4) C语言中int型数据在内存中占两个字节,则unsegned int取值范围是 A 。 A)0 ~ 65535 B)0 ~ 32767 C)-32767 ~ 32768 D)-32768 ~ 327687 (5) 若有定义:int a = 7; floa x = , y = ; 则表达式x + a % 3 * (int) (x + y) % 2/4 的值是 D 。 A) B) 0.00000 C) D) (6)已知ch是字符型变量,下面不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B 。 A)ch = 5 + 9 ; B) ch= ' a + b '; C) ch = ' \ 0 '; D) ch= '7' + '6' ; (7) 设x , y和z是int型变量,且x = 3, y = 4 , z = 5 则下面表达式中值为0的

经济数学(不定积分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不定积分 习题 5-1 1. 1. 验证在(-∞,+∞) 内, 221 sin , cos 2, cos 2x x x -- 都是同一函 数的原函数. 解 221 (sin )'(cos 2)'(cos )'sin 22x x x x =-=-=因为 221 sin ,cos 2,cos sin 22x x x x --所以都是的原函数. 2. 2. 验证在(-∞,+∞) 内, 2222(),() 2()x x x x x x e e e e e e ---+-+都是 的原函数. 解 2 2 22[()]' [()]'=2() x x x x x x e e e e e e - --+=-+因为 2222 ()() 2().x x x x x x e e e e e e ---+=-+所以都是的原函数 3.已知一个函数的导数是2 11 x -,并且当x = 1时, 该函数值是3 2π,求这个函数. 解 设所求函数为f (x ), 则由题意知 '()f x = '(arcsin )x 因为 '()()d arcsin f x f x x x C ===+?所以 又当x = 1时, 3 (1)2f π =,代入上式, 得C = π 故满足条件的函数为 ()f x =arcsin x π+. 3. 3. 设曲线通过点(1, 2) , 且其上任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这点横坐 标的两倍,求此曲线的方程. 解 设曲线方程为 ()y f x =, 则由题意知'' ()2y f x x == 因为 2()'2x x = 所以 2'()d 2d y f x x x x x C = ==+? ? 又因为曲线过点(1, 2), 代入上式, 得C = 1 故所求曲线方程为 2 1y x =+. 5. 求函数y = cos x 的分别通过点( 0, 1) 与点(π, -1)的积分曲线的方程. 解 设y = cos x 积分曲线方程为 ()y f x = 因为 ' (sin )cos x x = 所以 ()cos d sin f x x x x C ==+? 又因为积分曲线分别通过点( 0, 1) 与点(π, -1),代入上式, 得C 1 = 1 与 C 2 = -1. 故满足条件的积分曲线分别为

JAVA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JAVA语言程序设计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下列各题A )、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标记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下列语句序列执行后,k 的值是( B )。 int m=3, n=6, k=0; while( (m++) < ( -- n) ) ++k; A) 0 B) 1 C) 2 D) 3 2 .设i、j为int型变量名,a为int型数组名,以下选项中,正确的赋值语句是(B )。 A) i = i + 2 B) a[0] = 7; C) i++ - --j; D) a(0) = 66; 3 . Java 语言的类间的继承关系是( B ) 。 A) 多重的B) 单重的C) 线程的D) 不能继承 4. 设有定义int i = 6 ; ,则执行以下语句后,i 的值为( C )。 i += i - 1; A) 10 B) 121 C) 11 D) 100 5. 下列选项中,用于在定义子类时声明父类名的关键字是( C )。 A) interface B) package C) extends D) class 6. 若已定义byte[ ] x= {11,22,33,-66} ; 其中0 wk<3,则对x数组元素错误的引用是(C )。

A) x[5-3] B) x[k] C) x[k+5] D) x[0] 7. 下列语句序列执行后,ch1 的值是( B )。 char ch1='A',ch2='W'; if(ch1 + 2 < ch2 ) ++ch1; A) 'A' B) 'B' C) 'C' D) B 8.下列语句序列执行后,i 的值是( D )。 int i=8, j=16; if( i-1 > j ) i--; else j--; A) 15 B) 16 C) 7 D) 8 9.下列语句序列执行后,k 的值是( C )。 int i=10, j=18, k=30; switch( j - i ) { case 8 : k++; case 9 : k+=2; case 10: k+=3; default : k/=j; } A) 31 B) 32 C) 2 D) 33 10 .下面语句执行后,i 的值是( B )。 for( int i=0, j=1; j < 5; j+=3 ) i=i+j; A) 4 B) 5 C) 6 D) 7 11 .设有定义float x=, y=, z= ;则以下的表达式中,值为true 的是( B ) A) x > y || x > z B) x != y

JAVA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J A V A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J A V A语言程序设计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标记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下列语句序列执行后,k 的值是( B )。 int m=3, n=6, k=0; while( (m++) < ( -- n) ) ++k; A) 0 B) 1 C) 2 D) 3 2.设 i、j 为int型变量名,a 为int型数组名,以下选项中,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B )。 A) i = i + 2 B) a[0] = 7; C) i++ - --j; D) a(0) = 66; 3.Java语言的类间的继承关系是( B )。 A) 多重的 B) 单重的 C) 线程的 D) 不能继承 4.设有定义 int i = 6 ;,则执行以下语句后,i 的值为( C )。 i += i - 1; A) 10 B) 121 C) 11 D) 100 5.下列选项中,用于在定义子类时声明父类名的关键字是( C )。 A)interface B) package C) extends D) class 6.若已定义 byte[ ] x= {11,22,33,-66} ; 其中0≤k≤3,则对x数组元素错误的引用是( C )。 A) x[5-3] B) x[k] C) x[k+5] D) x[0]

7.下列语句序列执行后,ch1 的值是( B )。 char ch1='A',ch2='W'; if(ch1 + 2 < ch2 ) ++ch1; A) 'A' B) 'B' C) 'C' D) B 8.下列语句序列执行后,i 的值是( D )。 int i=8, j=16; if( i-1 > j ) i--; else j--; A) 15 B) 16 C) 7 D) 8 9.下列语句序列执行后,k 的值是( C )。 int i=10, j=18, k=30; switch( j - i ) { case 8 : k++; case 9 : k+=2; case 10: k+=3; default : k/=j; } A) 31 B) 32 C) 2 D) 33 10.下面语句执行后,i 的值是( B )。 for( int i=0, j=1; j < 5; j+=3 ) i=i+j; A) 4 B) 5 C) 6 D) 7 11.设有定义 float x=, y=, z=;则以下的表达式中,值为true的是( B )。 A) x > y || x > z B) x !=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