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放132东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积水方案设计

探放132东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积水方案设计
探放132东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积水方案设计

探放132东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积水

方案设计

编制:付延利

科长:

总工:

日期:2006年1月18日

一、概况

132东综放工作面为我矿第一个综放工作面,采用长壁式采煤方法,伪上山开采,开采后,三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向采空区内充水,在老空区形成积水区。本年度,133运联巷将从积水区附近通过,为保证133运联巷顺利、安全施工,防止水害事故发生,需对该积水区进行超前放水。

二、积水区水文地质情况

积水区最低点标高-404.8m,最高点标高-396.9m,预计积水区面积13200m2,积水量约4600m3,最大水压0.079MPa。133运联巷在134运联巷N37点开门向前施工35m后转角120度,与132东综采皮带顺槽平行掘进,两巷道间煤柱宽度13m。

三、方案设计

根据积水区的位置、积水情况、水压等特点,选用探、放、排方法,利用TXU-150型钻机在134运联巷N37点附近直接向采空区打钻放水。具体方案如下:

1、放水孔个数的确定

由于133运联巷开工较晚,且直巷段位于积水区左边缘,因此先布置两个钻孔,待巷道转弯后,再施工其他钻孔。

2、放水孔位置

1#钻孔位于N37导线点处,开孔位置距离巷道底板1.5m;2#钻孔位于N37导线点后5.0m,开孔位置距离巷道底板1.5m。

3、钻孔角度及深度

1#钻孔以垂直N37-N39连线的中线(方位角62度)仰角14.5度钻进,钻进深度24m。2#钻孔以N37-N33连线的中线右夹角54.5度(方位角35.8度)仰角3.9度钻进,钻进深度81.2m。

4、钻孔施工方法

采用TXU-150型钻机,利用岩柱做挡水墙,直接向采空区方向打眼。首

先将钻探工作面底板整平,钻机固定牢靠,用Φ56mm的钻头开孔,然后用Φ89、Φ108mm钻头扩孔,下入长1.2m(直径4寸)的无缝钢管作为套管,套管外露长度0.2m,并注浆固定,待浆液凝固两个循环后,试压,试验压力不小于0.5MPa,不漏水则扫孔钻进,若漏水必须重新进行注浆加固,直至不漏水,并在套管口安装阀门来控制放水。首先施工1#钻孔,然后施工2#钻孔,根据两个钻孔出水情况,在决定是否施工不同角度的其他钻孔。

四、排水系统

在134运联巷落平点处施工临时水仓,安设22KW的排水泵一台,配备?108mm排水管路一趟。

排水路线为:探水工作面→134运联巷→131东集中巷水沟→13皮带下山水沟→132水仓→中央水仓→地面

五、避灾路线

探水工作面→134运联巷→131东集中巷→13轨道下山→-305轨道大巷→副井底→地面

六、附图

1、134运联巷探放132东采空区积水设计图(孔1)

2、134运联巷探放132东采空区积水设计图(孔2)

3、134运联巷探放132东采空区积水避灾路线图

剖面图

平面图

-406.6m

-408.1m1.2m 80.0m

测量中线

孔深81.2m

1

5

m

3.9°剖面图

平面图

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回采技术研究

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回采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30T08:54:38.9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朱云龙 [导读] 可能发生人员窒息事故,并且上覆采空区局部存在积水,可能导致水害。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柳塔煤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200 摘要:在回采过程中易出现动载矿压现象,造成支架压死等事故,而且工作面顶板大面积垮落会导致上覆采空区中大量有害气体涌入工作面,可能发生人员窒息事故,并且上覆采空区局部存在积水,可能导致水害。 关键词:综采;矿压;回采;规律;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随着矿井机械化开采程度的加大,矿井服务年限在逐年缩短,为提高资源回收率,矿井、采区边界煤柱或受地质构造影响的煤层的开采被排上日程,由于受自然地质条件的影响,又要考虑资源的回收率,这些工作面处于积水采空区下,给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研究和探索积水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回采工艺和技术管理对于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压观测 为了确保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顺利通过煤柱,应及时监测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的位移,及时掌握工作面回采影响阶段煤柱下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并根据煤柱外巷道的矿压规律,制定合理措施保证工作面顺利通过。在实际监测过程中,通过观测煤柱下、煤柱边缘及煤柱外巷道的表面位移确定巷道顶底和两帮处的实际位移量。 1.测点布置。测点分布:共设置3个固定监测站:煤柱中心、出煤处边缘以及工作面两顺槽至煤柱中心40m处。位移基点应垂直于顶底板设置,距采帮20mm处。边帮测点设置在煤壁中心且两侧对中,整体呈“十”字排布。测试周期:总时长30d,顶板稳定时为测量2次/周,回采动压影响期改为1次/d。 2.监测结果某工作面在其正、副两巷分别设置了三个监测站,但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正巷处的三个测试站受到运输机、破碎机及转载机的干扰,无法取得正确和完整数据。现只将副巷处采集的表面位移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 二、顶板管理 1.采高确定和控制。过上覆集中煤柱时采高最低3.8 m,比正常回采时采高大,须防止顶板形成冲击压力后造成立柱瞬时下沉,行程量小导致支架压死事故。采煤机司机割煤过程中控制采高时应采取沿顶割底的措施,保证顶板完整性。 2.及时回撤联络巷处单体液压支柱,最后1根回撤时间不得滞后于支架立柱的前移;及时在端头挂挡风帘,保证过联络巷时起到挡风作用。 3.在上覆集中煤柱区段回采过程中支架工要跟采煤机前滚筒拉架控制顶板,遇顶板破碎时采用带压移架或擦顶移架的方式减少对顶板的破坏,并采用拉超前架等方式人为控制梁端距,保证梁端距不大于580 mm,防止架前漏矸,当梁端距超过580mm时,采取拉超前架的方法进行控制。 4.掌握工作面顶板完整程度,及时预测周期来压时间,观测顶板离层、采空区顶板是否正常垮落等矿压现象;保证采煤机运行良好,及时收回护帮板,保证收护帮板距前滚筒不得超过10架,操作人员站在距滚筒6~8 m外,防止片帮伤人,工作面采用沿顶割底方法控制采高,挖底高度每次不大于100mm;正常生产过程中滞后采煤机前滚筒2个支架位置进行移架,滞后支架由推溜工补齐,推溜工推移刮板运输机不得滞后采煤机10个支架的距离,及时打出护帮板,护帮板不得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0个支架距离,当工作面来压或顶板破碎时采用带压移架或擦顶移架方式,减少对顶板的影响程度;超前维护工要保证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效果;工作面所有人员不得在超前支护范围内停留。 5.保证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达到要求,如初撑力达不到要求应及时进行二次补压,保证其达到要求。 6.过上覆集中煤柱期间合理控制机头、机尾的超前或滞后距离,31201工作面巷道长1 865 m,工作面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调斜采煤机时应控制好采煤循环,调斜角度控制在1.0°~2.5°,两端头进尺相差最大不得超过13.7 m。 三、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1.巷道顶底板位移。回采动压影响阶段,第3测站所测相对位移量为40mm,相对移动速度为7mm/d,相对位移量及相对移动速度都较小,呈现稳定趋势。因此可判断,由于第3测站距离煤柱中心位置较远,所以其所承受的上覆采空区压力较小。第1测站相对位移量为 330mm,为第3测站所测数值8.25倍;相对移动速度为40mm/d,为第3测站的5.7倍。此外,根据现场情况来看,当工作面推进至距煤柱中心20m,第1测站所处巷道矿压显现明显且出现顶板下沉。当工作面推进至距煤柱中心10m处,第1测站所处巷道发生较大的顶板下沉,且顶板处移动平均速度达到最大值150mm/d。第2测站所测顶底板相对位移量为150mm,介于上述两测站所测数值之间,相对移动速度与第3测站测量数据基本相近,矿压基本较为稳定。此外,根据现场情况来看,当工作面推进至距煤柱中心位置时,巷道顶板下沉明显,且该时间段测得的相对移动速度升至98mm/d。整个监测周期内,顶板下沉明显,无明显底鼓现象。 2.巷道两帮位移。回采动压影响阶段,第2测站和第3测站两帮相对位移量略有区别,分别为90mm、70mm,而相对移动速度的变化基本一致,最高峰值时为48mm/d,平均移动速度分别为8mm/d和12mm/d,相对移动速度较大。判断可能受到支护方式影响:工作面采用钢棚支护,未采用主动的锚杆支护,两帮开始发生位移后,棚架才开始承受压力,并且棚腿所受侧压随位移量增大而增加;第3测站处采用木锚杆护帮,效果较差,菱镁托板开裂且出现多数断裂,未起到实际侧向支护效果。回采动压影响阶段第1测站所测位移量为480mm,远远高于其他两个测站所测位移量。此外,根据现场情况来看,当工作面推进至距1测站50m处,相对移动速度达到255mm/d,随后相对移动速度趋于稳定,平均移动速度约为40mm/d。主要原因为:W钢带锚杆联合密集锚索支护,能有效防止巷道顶板继续下沉,但压力逐渐向两帮传递,由于侧向支护方式的原因,两帮相对位移量较大。 3.观测结果分析。(1)通过对工作面副巷煤柱下、煤柱边缘及煤柱外巷道处监测所得位移数据分析,所体现的矿压显现规律为:煤柱所受最大应力出现在煤柱中心线,煤柱边缘巷道处受应力较小,至煤柱外采空区下巷道处最低。(2)工作面推进至煤柱50m处,煤柱带顶板开始受到周期性来压的影响,并逐渐明显。当工作面推进至煤柱下方,煤柱中下方巷道顶板所受支架阻力很大,且顶板出现明显下沉,可判断煤柱中部基本顶遭受破坏,为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3)进一步加强煤柱下巷道的支护。巷道掘进过程中通过锚索

综采工作面安装方案

1002综采工作面安装方案 第一部分:1002工作面概况 一、1002工作面地质概况 工作面切眼顶板9#煤同现回风巷停掘位置一样为小采区域,切 眼内采空区与煤柱交错,且采空区内存在老窑水,故对切眼二次扩帮影响较大,扩帮过程中,应准备足够的排水设备。 考虑到切眼上部为采空区,打起吊锚索锚固力无法保证,建议该 工作面所有大件起吊采用支设起吊梁起吊。 (1)、1002工作面参数: 10#煤煤层厚度米; 煤层顶板岩石容重,m 3 煤层倾角 0--12° 平均3° 工作面长度为:米; 工作面安装支架为:71~72架; 两端头采用液压支架配合单体支柱支护,(四对八梁迈步式) 超前支护形式:长度30米,采用DW-25(28)型支柱配合米Π 梁支护。 (2)、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在井田西、东南部与11号煤 层合并。上距9号煤层,平均。全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平均,根据1002工作面实测,该煤层厚度为米,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 该煤层为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为页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 二、支架选型验算 (一)、支架高度: 1、架最大结构高度:1max max S M H +==+= 2、支架最小结构高度:2min min S M H -== 式中:M max 、M min 为煤 层最大、最小截高,mm ; S1考虑伪顶冒落的最大厚度,此处取300mm 。 S2考虑周期来压时的下沉量、移架时支架的下降量和顶梁上、 底板下的浮矸之和,此处取400mm 。 ZY3200/12/29型液压支架最大支撑高度(大于),最小支撑高度 (小于),符合使用要求。 (二)、支护强度和工作阻力 1、支架支护强度:

探放老空区积水设计

探放老空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本矿回采工作面9105、9107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工作面东南方向存在老空区,根据生产技术科技术人员调查和我矿有关地质报告等资料考证,确定9105回采工作面和9107进回风顺槽附近有老空区距积水。为了加强本矿9105、9107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确保9105、9107工作面回采时的安全。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矿安全生产领导组决定在9105、9107工作面回采前,对该老空区的积水进行探放。 为确保探放水工作正常有序,特编制本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一、探水区地质概况 1、概况 本工作面所属区域位于鄂尔多斯断块、兴县~石楼南北向褶带的东侧,与离石~中阳菱形复向斜相邻,地层总体倾向南西,呈一单斜构造,由东向西出露地层依次有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和新生界松散岩层。区域地貌可划分为:剥蚀构造中、低山区、剥蚀堆积黄土丘陵区和侵蚀堆积的河流谷地三种地貌形态。区域深部奥陶系岩溶地下水属柳林泉域水文地质单元。 柳林泉出露于吕梁市柳林县城东约3km的薛家湾-寨东村三川

河河谷中,为侵蚀溢流泉,泉域面积6080.54km2,其中灰岩出露面积1238km2,由大小近百个泉点组成。泉区东西长2.4km,南北宽0.8km,分布面积约2km2,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中统。泉水出露标高790~801m,单泉流量最大为60L/s,小者泉流量呈流线。群泉流量 1.27~4.69m3/s,多年平均3.19m3/s(1956~2003),20世纪90年代以后,泉水流量衰减明显,1991~2003年的年平均流量仅1.97m3/s。泉水温度15~21℃,水质类型复杂。溶解性总固体为370~1850mg/L。本井田位于该泉域的径流区(见柳林泉域图)。 区域地表水属黄河流域的三川河水系,季节性沟谷地表水由南向北汇入三川河,三川河由东向西径流,于柳林城西注入黄河,年平均流量2.88亿m3。 三川河由北川、东川、南川河及三川河柳林段合称,流经方山、离石、中阳、柳林四县市,于柳林县石西乡两河口村汇入黄河。三川河全长168km,河床比降4.14%,流域面积4161.4km2。年平均径流量为2.88×108m3(含柳林泉流量1.23×108m3),最大洪峰流量4070m3/s (1966年),年平均输沙量2440万吨。其北川河为三川河正源。发源于方山县北赤坚岭,至离石县城西与东川河汇合。全长90km,流域面积1456.1km2,河床比降6.4%,常年清水流量约0.6 m3/s,年平均输沙量202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949×108m3。北川河上源多为花岗岩和古老变质岩山区,降水较多,水量丰足,河谷较开阔,宽约1000—2000m,由于河流弯曲,谷中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两级阶地。东川河位于离石县东北,上源分小东川河和大东川河,在五里铺汇合,全长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说明: 2308综采工作面安装及矿验收、试运转已经顺利完成,即将开始初采初放,为保证初采初放能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初采初放期间,区队每天每班安排一名矿领导跟班现场安全指挥,并及时向矿初采初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安全技术措施: 1、各工种进入工作岗位后,首先检查各台机电设备是否完好,确认完好正常

后,并联合试运转三分钟。 2、初采前,对切眼及两巷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消除和排查掉各种隐患,清理净切眼内的浮煤及影响行人的障碍物,清理净支架及架间的浮煤杂物,确保行人及运输畅通。 3、初采初放前,必须保证两巷超前支护长度不少于50米,超前支护段架棚时必须背帮背顶严实,严禁出现断棚,严禁使用失修失效单体、柱梁,单体支柱必须挂好防倒钩或保险绳,若遇软底时单体必须穿柱靴。 4、前、后部机头上方架设两对4.2米π型梁及机尾上方架设一对4.2米π型梁迈步式抬棚进行支护,π型梁对梁间距不

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的数值模拟研究

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浩1魏威2 (1、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0112、江苏徐州矿务集团生产技术部,江苏徐州221001) 划分“三带”有三种标准,即以采空区内的漏风强度、氧气浓度和温度分布来划分。本文研究某矿2324工作面采空区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宜作为划分“三带”的指标,因此结合前两项指标,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采空区遗煤漏风状态和氧气浓度分布,分析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危险性,从而为制定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工作面概况及相关参数 1.12324工作面概况 2324面位于-700m水平西二采区,开采煤层为下石盒子组3煤,为易燃煤层,自然发火期为3个月,最短时间只有46天,地面标高+32.1m,工作面标高-574~-625m。该面四周均为采空区,上部为2122面采空区,下部为13202面采空区,西部为2123面采空区,东部为1121面采空区。其中,13202面在收作期间采空区出现高浓度CO。2324工作面走向长530m,倾向长136m,煤层总厚0.1~3m,倾角8°,回采方式为高档普采。 1.22324工作面通风参数 按工作面倾向长度,平均间隔布置若干测点,每个测点埋设两个温度传感器和一根束管,并沿工作面倾斜及材料道布置一趟Ф50mm钢管,将温度引线和取样束管放置于钢管内,测温取样测点布置系统图,如图1所示。 对2324工作面通风参数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图1测温取样测点布置系统图 试验测得:进风道绝对压力:1065.3hPa,温度22.3℃,相对湿度55%,标高-606.7m,出口道绝对压力:1063.5hPa,温度24.6℃,相对湿度55%,标高-589.3m。 表12324工作面通风参数测定结果 1.3采空区数值计算基本物性参数取值 数值计算中的主要参数取值如表2所示。 表2数值计算中各主要参数取值表 1.4该矿采空区松散煤体孔隙率的取值 孔隙率是决定采空区漏风风流运动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关系到采空区渗流流场中气体的渗流强度。另一方面,孔隙率会影响到煤体的 传热性能,因此对煤的自然发火过程影响极大。采空区空隙系数较难 确定,一般采用物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来确定。采空区内平均空隙率 在各 区一般不同,由该矿采空区岩层 调 查资 料取值如图2所示。 2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数值模拟 2.1概述 编制数值计算程序可以以多种程序语言来实现,诸如FORTRA N、C、C++等。而目前流行的工具语言MATLAB,内含丰富的函数库和工 具箱可以利用,避免了使用传统的编程语言一切要从零开始的困境。因发火的数值模拟计算。 为了研究方便,忽略垂直于工作面方向的流场变化,将整个采空区风流场看成二维渗流问题,研究图1所示的采空区域内(工作面长110m,采空区走向长400m)的风流流动规律。利用有限元技术将渗流区域分成一系列的三角形单元,网格划分图如图2所示,其中三角形单元数5632个、节点数2921个。由于采空区距工作面120m处以后,基本都处于窒息带,因此本文重点研究0~120m范围内的三带情况。 图3采空区模拟区域单元剖分图 2.2数值计算结果及“三带”划分 根据实际测量,2324工作面风量为487m3/min,两端压差为34.8Pa。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如图3和图4,分别为采空区在正常风量下漏风流线和等速线图,根据目前国内采用的确定“三带”范围的风速界限0.1~0.24m/min,得出2324工作面的可能自燃带的范围如图阴影部分所示。可见可能自燃带的范围:沿采空区中心线宽50m,起自距工作面10m处;沿采空区两侧宽42m,起自工作面18m处。此结果和由现场测试的结果基本吻合。 图4采空区漏风流场流线图图5采空区内漏风等速线图2.3采空区内氧气浓度分布规律 计算条件:初始氧浓度为新鲜空气中氧的摩尔浓度(体积浓度为21%)9.375mol/m3。新鲜气流温度为23℃,相应的松散煤体耗氧速度V0(T) 为0.68mol/(m3.h)。工作面边界取第一类边界,采空区其余边界取第二类边界。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中可见,氧气浓度从进风侧向回风侧逐渐减小,其原因主要为漏风流中氧气逐渐和采空区遗煤结合,发生氧化反应所致。 2.4工作面风量对“三带”的影响 受工作面风量的影响,当风量发生变化时,自燃带的范围也随之变 摘要: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某矿2324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采空区三带范围,从而为制定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数值模拟 测点编号风量(m3/min)测点编号风量(m3/min) 1 480 2 463 3 428 4 391 5 352 6 436 7 473 27--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2021)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 (2021)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2021)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016综采工作面支架、采煤机、运输机等安装已经结束,通风、供水、供电、排水及运输系统已形成,工作面将投入生产,为了确保该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的安全生产,特编制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初采前,工作面倾角为89?40',为了防止工作面支架、输送机向下窜动,应加快刮板输送机机头处的推进,在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必须将工作面调直,保持支架、输送机、煤壁三直。初采期间工作面采高保持在1.8- 2.0米。 2.1016工作面为十层南盘区第一个工作面,由于我矿没有在破碎顶板下采煤的经验,因此,我队在初采期间必须做好初次放顶的安全准备工作,并记录好工作面直接顶的跨落情况。1016切眼煤壁至九层保护煤柱的水平距离为19-24米,在初采期间,由于采空区悬顶面积逐渐增大,使工作面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在初采期间应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采煤工作面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C8采煤工作面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C8工作面位于矿井C8煤层西翼,为我矿井后的现在回采工作面,上限标高+1614m,下限标高+1587,走向长约250m,倾斜长60m,煤层倾角24~30°,平均27°。煤层平均厚度2.5m,可采储量约3.3万吨。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式,采用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管理顶板,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DZ25-30/100G 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支柱布置形式为齐柱式,“三、四”排支柱管理顶板,见四回一,采面支柱排距为0.7m,柱距为1m。 运输方式:采面采用SGB-420/30T型刮板输送机运输,运输巷采用SGB-420/30T型刮板输送机。 二、C8工作面安装设备型号及数量: 1、单体液压支柱 型号:采区采用DZ25-30/100G型单体液压支柱,上下巷超前支护采用DZ25-30/100G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2、刮板输送机 型号:SGB-420/30T三台,采面一台,顺槽两台。 3、乳化泵二台(备用一台) 型号:XRB2B80/20 三、供排水、压风系统: 1、供水系统: ⑴地面→轨道上山→+1577井底车场→C8运输巷→C8工作面。

2、排水系统: ⑴C8运输巷→井底水仓→轨道上山→主平硐→地面。 3、压风系统: ⑴地面→轨道上山→C8运输巷→C8工作面。 四、运输路线 1、地面→运输大巷→+1619总回风巷→C8回风巷→C8切眼 2、地面→轨道上山→+1577井底车场→C8运输巷→C8切眼 五、运输巷刮板输送机的安装 1、铺设时必须按:机头架→过渡槽→中部槽→机尾的顺序进行铺设,所有螺丝必须上齐,拧紧使整个转载机联成一体。 2、刮板输送机的中心线和皮带运输机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3、机头必须摆正,传动装置联接面要严密,不留间隙。 4、刮板链不允许扭链。 5、链条要松紧适度,松动不得大于两环。 6、油质和油量要符合规定要求。 7、刮板链安装时,套包的凸起部分要向上,刮板链螺栓头必须向着刮板的运行方向。 六、单体液压支柱的安装 1、安装方法: C8采区切眼先安装两排支柱的安装支柱的方法,用SGB-420/30T刮板输送机出货,刷帮时够一颗支柱位置及时支护,把暴露出来的顶板支护好。支护支柱时必须用线拉着打,支柱必须打直,迎山角符合作

老空区探放水设计

盂县恒泰常顺煤业有限公司 老空区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我矿为兼并重组整合保留矿井,原为乡办煤矿,有一坑,二坑、三坑、四坑、五坑、西南关坑。除三坑(现常顺煤矿)生产外,其余均关闭。另外,井田内还有一个西南关煤矿也已关闭。 经过多年开采,西南关煤矿原来在F2断层以北开采9、15号煤层,形成大面积采空区。西南关坑口位于F2断层的西南,开采9号煤层,形成部分采空区。一坑、四坑、五坑均在现主、副斜井井口附近煤层露头处开采9号煤层,并形成部分采空区。二坑在现主、副斜井井口附近煤层露头处开采15号煤层,并形成部分采空区。 二、煤层的采空积水 1、四邻矿采空积水 井田周围相邻的几个煤矿均无越界开采。井田东邻新胜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由于本井田位于新胜煤业有限公司上山部位,其井田内局部采空区积水向东流入新胜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采空区内,新胜煤业公司采空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无影响。其它几个相邻煤矿(西南寿阳方山煤矿未建井)采空区与本井田之间均有井田边界煤柱相隔离,邻矿采空积水不会对本井田煤层开采造成影响。位于本井田上山部位的西南关村煤矿,其开采8号煤层,矿井采空区面积不是很大,且与本井田有井田保安煤柱相隔,其采空积水不会影响常顺煤矿开采。

2、煤层采空积水 井田内9号煤层已有大面积采空区,据调查井下观察,9号煤层积水有两个地方,第一个积水区位于井田北部F2断层以北由原西南关煤矿所采的采空区,积水区范围为34000m2,积水量Q1=8500m3。第二个积水区位于井田中西部,由西南关坑所采的采空区,积水区面积27750m2,积水量Q2=6938m3。同时对所开采的9号煤层进行井下了涌水量调查,主要为煤层顶板以上砂岩裂隙含水层通过冒落带,导水裂隙带下渗进入采空区。 15号煤层积水有一个地方,积水区位于井田北部F2断层以北由原西南关煤矿所采的采空区,积水区范围为55000m2,积水量Q1=20625m3。其积水来源主要为煤层顶板以上石灰岩裂隙含水层通过冒落带,导水裂隙带下渗进入采空区。 井田北部F1正断层以北9、15号煤层采空区汇集有大量积水,且积水区与正断层下盘相接,由于断层具有导水性,因此在开采断层南部上盘煤层时,要注意先加强探放水工作,确保安全。 煤层采空区积水量预算表 煤层号采空块段采空积水区面积(m2) 积水系数预测积水量(m3) 1 34000 0. 2 13727 9 2 27750 0.2 11204 15 1 55000 0.2 64143 合计116750 89074 三、探放水设计编制规范依据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中防治水部分、山西

初采

401综采工作面初采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401工作面已安装完毕即将投入生产,401回采工作面位于四采区第一区段,401工作面为倾向回采,工作面面长180m,倾向回采长度1435m,自北东向南西方向推进,401综采工作面走向长壁布置,煤层厚度平均4.50m。采放比1:0.7。根据矿压观测资料:直接顶初次冒落步距为17.4m;老顶初次垮落步距为34.5m;老顶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4.6m。为保证工作面初采期间的安全生产,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时间 2010年1月1日至老顶初次跨落 三、施工地点 401综采工作面 四、施工内容 综采工作面初采 五、劳动组织 1.综采工区成立401综采工作面初采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薄秋生: 2.具体分工: 生产组织:

机电管理、维修: 生产技术: 劳动组织: 劳动协调: 六、准备工作 1.加强初采来压前的瓦斯防治各项工作 1.在初次来压之前,工作面未垮落时,工作面后有较大的采空区不冒落,致使架前工作面风流稍小,采煤机割煤的时候,煤机附近瓦斯涌出量较大,随着工作面后采空区顶板的逐渐弯曲下沉,工作面架前风量逐渐增加,隅角瓦斯浓度会逐渐升高,须采取挂挡风帘、导风筒等办法,降低隅角瓦斯浓度。在老顶断裂初次来压前,综采工区应采取架设木垛等方法,加强第一个横贯的支护,确保第一个横贯的通风畅通,这样有利于初次来压前回风隅角及采空区的瓦斯稀释。 2.加强工作面瓦斯检查 工作面瓦斯设点为:工作面风流、工作面回风隅角、工作面回风流、工作面瓦斯尾巷。 根据设点计划每班至少巡回检查三次,检查结果记录在牌板上,并通知采煤班组长签字;检查结果做到三对口,并汇报安监处信息办,发现特殊情况立即汇报;通防部、通防工区接到通知后,立即安排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当瓦斯超限时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处理。 2.加强对综机设备的完好管理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正 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639-37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 全技术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本煤业公司正在回采的090102高档普采工作面与110102综放工作面,根据国家煤及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xx年12月20日对该矿所采9、10、11号煤层的检验报告:9、10、11号煤层均属自燃煤层,自燃倾向均为II类级;根据AQ1055-2008《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规定,开采容易自燃或采用放顶煤开采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设计两种以上综合灭火措施。本矿井开采采取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措施,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阻化剂防火工艺 在工作面运料巷适当位置(尽量靠近工作面)放置两辆矿车作为阻化剂药箱,交换使用,按需浓度(20%)

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安全技术 措施(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标准 版) 设备的安装 一、转载机、破碎机的安装 1、转载机、破碎机的安装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铺设前应先将作业地点的浮煤及杂物清扫干净。 3、将转载机机头架、过渡槽及传动部件用安装在机巷的8#、9#绞车拉到皮带机尾处,并放置稳妥。 4、将破碎机箱体及前拖座运至安装地点,逐件进行安装;紧固各部连接螺栓,将底链铺入底槽,并每隔2.76m(即30个环)安装一块刮板,防止链条拧劲。 5、依次安装转载机起坡段,桥身段及过渡槽,并随着铺设的进行,在桥身段下架设三个“#”型木垛,木垛间距2.5m;木垛用料

0.2×0.2×2m,0.2×0.2×1.5m方木,木垛必须架设在实底上,并与桥身段接实。 6、在机巷工字钢梁上用Φ26×92mm锚链、连接环悬挂一台5吨手拉葫芦,将转载机机头架用5吨手拉葫芦吊起放在皮带机尾架上,与过渡槽连接在一起,上齐连接销轴。起吊前在起吊梁两侧各加打一架一梁三柱抬棚,棚梁用2.6m兀型钢梁,棚腿用3.15m单体支柱,以此稳固起吊梁。 7、紧固各部连接螺栓,依次上齐转载机起坡段、桥身段两侧的挡煤板夹板,然后安装转载机及破碎机传动部。 8、待三架端头支架安装完毕后,再安装剩余中部槽及机尾架,铺设上链,补齐刮板,预紧刮板链,进行试运转。 二、支架的安装 (一)端头支架的安装: 1、安装端头支架前,先将5344机巷溜煤井漏斗关严,溜煤井贯满填实,在漏斗处架设一架2.8×2.8×2.5m(长×宽×高)的#形木垛,木垛接顶要严密;并将安装地点的浮煤杂物清扫干净。

采空区积水预测与大角度钻孔探放在晓明矿的应用

采空区积水预测与大角度钻孔探放在晓明矿的应用 晓明矿北二四层采空区内约有积水8000m3,直接影响着其下部N2709工作面的回采工作。通过在掘进过程中采用大角度钻孔对上部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放,保证了安全生产,又保证了工作面的持续。 标签:采空区积水;水量计算;大角度探放;持续性 1 概述 晓明矿井田生成在中生代早白垩纪为陆相沉积,隐蔽式煤田,断陷型聚煤盆地。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均为正断层,断层走向以南北向为主。本井田现开采一水平,上含煤段。本段共含煤十层(1#、2#、3#、4-1#、4-2#、5#、7#、8#、9#、10#)其中4-1#、7#煤层厚度大、分布广,为本矿主采煤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系地层主要有三层含水层,自上向下分别是第四纪含水层、白垩系砂砾岩含水层、侏罗系砂砾岩含水层。影响到开采煤层的为白垩系砂砾岩含水层。 N2709工作面位于晓明矿北二采区七层九段,工作面贯穿晓明一号向斜,南部为北二采区七层中巷,北部为我矿与大明矿井田边界,东部为N2710采空区,西部为F320断层,上部为四层采空区。本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倾斜长臂采煤法回采,工作面斜长1331m,1号切眼85m,2号切眼50m,3号切眼65m。煤层厚度1.90~2.85之间,一次采全高,工作储量61.6万吨。工作面没整体呈向斜,轴部位于晓明矿与大明矿井田边界向南650m处,走向94°,两翼倾角不等,南部3°~18°,平均14°,北部3°~13°平均10°。见图1 2 北二四层、409工作面采空区积水的成因及水量计算 N2409工作面位于N2709工作面上部,平均层间距在50米左右,N2409工作面于2007年1月份开始回采,到2007年9月份回采结束,根据面积比拟法测算,N2709工作面回采期间平均涌水量为0.6m3/h。出水层位为白垩系砂砾岩含水层,白垩系砂砾岩含水以静储量为主,为弱含水层。 N2709及N2409工作面均为倾斜长臂采煤,N2409工作面瓦斯治理采用顶板斜交钻孔抽采技术,过向斜轴后N2409回顺内平均布置40个抽放钻场,每个钻场需要施工4~6个(平均5个)抽放孔,每个孔平均需要施工12小时,打钻每小时用水7~8m3。既每个抽放孔用水约84m3,每个钻场用水约420m3,40个钻场用水计:16800m3,全部放如N2409采空区。 N2709邻区N2710工作面于2008年1月~10回采结束,N2710工作面回采期间已经对上部采空区积水进行了一次探放。N2709上部采空区积水量:根据N2409工作面回采期间自然涌水量、顶板斜交钻孔用水量、邻区N2710探放水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说明: 1171综采工作面安装及矿验收、试运转已经顺利完 成,即将开始初采初放,为保证初采初放能安全、顺利进 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初采初放领导小组: 组长:黄庆 成员:黄照欢、秦明祥、何厚德、罗通前、郜加林、 黄绍光、赵云雾、黄照禹、姜顺林、余中富 初采初放期间,区队每天每班安排一名干部跟班现场 安全指挥,并及时向矿初采初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的进展 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回采前的准备工作

1、提前对切眼及两巷的支架进行维护,采面支架、输送机安装调试完毕,巷道偏挂歪扭的棚子要提前加固,空顶漏顶处重新背顶,清净巷道内的浮渣杂物。 2、运输巷输送机和采面输送机调整好,要求平、直、顺,不得高低起伏。 3、安装调试好泵站及液压管路系统,上齐“一通三防”设施及各项安全设施。电话通讯保持畅通。 4、开采前,备齐两巷所需的柱、梁。轨道巷备足抢险物料、大料不少于30根,。 5、电气设备保证完好,无失爆现象,各种信号齐全,按扭灵活可靠,运输机铺设平直完好。然后对采面运输机及机巷转载机进行试运转,缺刮板、螺栓、螺丝的及时补齐、拧紧,确认无问题后方可进行靠运输机工作,保证机械设备运行正常。 6、开采应在工作面三级联合试运转之后进行。开采

综采工作面过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完整版

安全等级:三 编号:LYXSZGBW2017-17-01-64 发放编号: 山西寿阳潞阳祥升煤业有限公司 6102工作面过3#煤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 综采队 编制日期: 二O一七年九月 6102工作面过3#煤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6102工作面布置于原3#煤采空区下,北面为石门水库,西面为石门河,南面为6101回采工作面,东面为亨元煤业有限公司。6102工作面开始推进后进入3#煤采空区,与3#煤得层间距为8m,为了保证6102工作面安全回采,特制定此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6102工作面 第三章危险因素辨识 1、瓦斯:在生产过程中从煤层中涌出得以甲烷为主得有毒气体得总称。达到爆炸浓度、氧气浓度适合遇火花会发生爆炸,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得损坏;另外瓦斯浓度过高,会降低空气中得氧气浓度,造成工作人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回采期间,顶板大面积跨落或集中跨落,会造成瓦斯瞬间涌出量增加,导致局部瓦斯超限;初采期间,采空区未跨落或跨落不实,造成

工作面相对断面增大,工作面风速降低。 2、火灾:因摩擦、电气火花、撞击而引起巷道可燃物得燃烧,可造成人员伤亡与设备设施得损坏。 3、顶板事故:由于措施不力、支架自落或超前移架工作不到位,可造成架前漏矸、冒顶事故,尤其端头、端尾三角区,会伤及作业人员与影响煤质。由于皮顺留设保护煤柱较短,又采用锚网支护,回采过程中会出现顶板离层加剧冒顶伤人、锚具崩脱伤人得现象。 4、水灾:由于顶板中有含水层存在,在采动影响下可能造成涌水突然增大而淹没巷道、工作面,造成人员伤亡与设备设施损坏。 5、电气设备:可能因设备失爆、漏电而引发其它事故,诸如引发瓦斯、煤尘爆炸、电击伤人等,接地打设不规范、绝缘用具不全漏电伤人,带电搬迁设备触电伤人。 6、操作采煤机:进入煤墙作业,未闭锁刮板输送机或管理顶板造成伤亡,拉架离滚筒太近、错刀时操作不当割锚杆、单体柱造成设备损坏,滚筒上缠绕网片、锚杆甩出伤人,更换刀齿、紧滚筒丝未摘隔离、闭锁刮板输送机造成人员伤亡。 7、操作液压设备:更换、液管未及时通知停泵或未释放残余压力作业造成伤亡,崩管伤人,更换小梁、逼帮板未有效管理顶板造成人员伤亡。 8、操作绞车:绳卡打设不规范、操作不当绳断伤人,站位不当柱倒伤人,使用后不拉隔离(按钮未按照规定放置),误动作伤人。 9、原煤运输:转载机里外帮作业时坠入、打炭工打炭时坠入,更

XXX老空区探放水设计

山西灵石银源新安发煤业有限公司老空区探放水设计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 2012年5月

老空区探放水设计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该矿经过多年开采,2、4号煤层有相当多的采空区,现在已经停采,由于多年密闭,采空区内积水量较大。目前在井田北部开采9号煤层,为下山开采。西北部9号煤层采空区为2008、2009年采空区,此处采空区可能有采空积水;东北部为2010、2011、2012年采空区,由于回风大巷处于采区的较低部位,除低洼处极小部分积水流不出外,一般采空区内积水基本上能够沿着排水孔顺势流出,目前基本上无水。 二、煤层的采空积水 1、四邻矿采空积水 据生产地质报告叙述,井田北邻天聚柏沟煤业有限公司,东邻银源新生煤业有限公司,西邻红杏广进宝煤业有限公司。四邻矿均未越界开采,且矿与矿之间预留20m保安煤柱。邻矿采空积水影响较小。 2、上组煤层采空积水 井田开采下组煤,上组煤2、4号煤层均已停采,存在大面积采空区,采空区内有采空积水存在。 根据水文补充勘探报告叙述,该矿4号煤层的视电阻率整体表现为中阻反映,局部有高阻岩层。根据本区区域地质、水文及水情探查工作资料,推断此区域低阻反映区域为老窑采空区的积水区域。因时代久远,老充积水浸润围岩导致电性呈低阻反映的区域较大。在通过剖面图上异常,4号煤视电阻率顺层切片图上异常和已知地质资料进行

分析研究之后,推测以视电阻率值低于107Ω?m界定积水区域范围,以视电阻率值高于145Ω?m界定采空区域范围。 划分出十大采空区,其中六处采空区有大量积水,具体情况见表1及图1。 表1 新安发煤矿4号煤层物探推测采空区及采空积水情况表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

110103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 现110103综采工作面所有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成,已具备试采条件,根据《110103回采作业规程》要求,为保证110103工作面在初釆、直接顶初次垮落及老顶初次来压期间的安全试采,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初采初放领导小组 1、领导组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责任分工 110103综采工作面的整体负责人为组长田安峰,负责初采初放工作的整体协调,统筹安排及各项工作的落实; (生产矿长):初采初放期间的主要负责人,负责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的生产任务安排及生产调度协调; (总工程师):负责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技术措施的制定及推进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 (安全矿长):负责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安全及职工对规程、措施的贯彻、学习工作; (机电矿长):负责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供电及运输相关工作,保证供电及运输可靠; 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由综采队队长具体按措施实施,确保初采工作顺利进行,当班跟班矿领导为井下现场施工第一负责人,负责当班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工作的安排及监督

落实情况;值班领导负责当天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井上下全面调度协调工作。 领导组成员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分管范围内的相关工作,保证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顺利完成。 二、危险源辨识 初采期间存在主要风险为:顶板支护、机械伤人,强制放顶期间人员撤离不及时造成伤害,爆破作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伤人,老顶垮落形成飓风伤人等,为此进行危险源辨识,在作业过程中,加强控制及防范,杜绝事故发生。 三、初采初放期间的设备调试方案 1、110103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以调试设备为主,出煤为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分析 曾海利,李川,赵洪伟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生产事业部技术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通过在阳湾沟煤矿62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现场埋管观测,取得了采空区内进、回风侧不 同测点距工作面不同距离处温度、O2、CO气体浓度等参数,分析得到了采空区内O2浓度及漏风 强度的分布规律。依据“三带”划分方法对阳湾沟煤矿自燃危险区域进行了划分,确定了6202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范围,并根据氧化升温带宽度及浮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了工作面极 限推进速度。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自然发火;极限推进速度 中图分类号:TD75+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496X(2012)05-0137-04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Laws of"Three Zones"in Gob of Fully-mechanized Caving Face ZENG Hai-li,LI Chuan,ZHAO Hong-wei (Coal Production Department Technology Centre,Inner Mongolia Yitai Coal Co.,Ltd,Ordos017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gets the parameters of temperature,O 2 and CO at different distances of different measuring points in the intake and return side from working face by site buried tube observation in the gob of Yangwangou coal mine6202fully-mechanized caving face,and gets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 O 2 concentration and air leakage intensity in the gob.The hazardous area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Yangwangou coal mine is divided by"three zone"division method,and the scope of the"three zones"in the gob of6202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is determined.The limited advance speed of working face is determined by the width of the oxidation and heat accumulation zone and the shortest time of floating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Key words:fully-mechanized caving face;gob;three zones;spontaneous combustion;limited advance speed 阳湾沟煤矿6202综放工作面可采总走向长度514m,倾斜长度150m。平均采厚16m,倾角0? 3?。采用走向长壁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工作面沿倾斜方向布置。采放比1?4.33,放煤步距1.2m,放煤方式“两采一放”。6202综放工作面所处煤层外生和内生裂隙不发育、脆性差、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低瓦斯煤层、煤层层位稳定。煤层中含有黄铁矿结核和薄膜充填,增加了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40 60d。所以研究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考察、分析、研究采空区氧化自燃“三带”的划分,对做好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防治工作,提高防灭火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采空区数据采集及分析 根据自燃“三带”划分理论,需对采空区内煤体的温度、气体成分及浓度进行观测,如图1。 1.1采空区O 2 浓度的分布规律 根据埋管观测数据, 可以得出采空区内部距工 图16202综放工作面埋管观测点布置图 作面不同距离各点的O2浓度变化关系如图2。 由图2可知,采空区内随着距工作面距离的加大,O2浓度呈递减趋势。在距离工作面相同距离的位置,进风侧观测所得的O2浓度一般都大于回风侧埋管观测所得的O2浓度,并且进风侧的O2浓度递减速度要大于回风侧的O2浓度递减速度。 1.2采空区漏风强度分布 · 731 · 分析· 探讨(201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