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现状调查研究

看病难,看病贵现状调查研究
看病难,看病贵现状调查研究

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为了进一步调查和明白郴州市居民看病问题的真实情况,通过百姓、医生、网络和媒体的信息的搜集,了解到许多情况,在那些调查中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诸多问题,现行医疗体制的缺陷也日益突出,在公平性方面,不同地区卫生需求的实际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出现严重的医院两极分化。现实改革的措施出现问题,如今强调医药分家,在许多基层医院和乡镇农村医生都表示这样的情况让他们丢掉饭碗。而乡村医生单单在购置药品上就需要贵达8毛甚至还要高的费用,有时候还会出现买不到药品的情况。这样的误差使得乡村医生也有点接受不了。再者,政府的政策落实无保障,国家对乡村医生的许多政策扶持,在政府这关便出现问题,这样使得人民现实问题出现分化,问题也有了增加。

关键词:看病难现状调查报告

一、看病现状的调查,百姓呼声看病难

(一)、难情:求医之路很艰辛

1、和许多村民同有苦感的淳朴农民李艳,生有一儿一女,与丈夫共创家补,其生活本来幸福美满。可是无奈老天捉弄苦命人。她哭述着:“儿子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两岁的孩子去医院的时间比许多大人去的还要多。有时借钱去医院看病。她说,去一趟门诊也就如同进了一次赌场,买几片药也得花掉十几元!很多当母亲的都这样苦感,买药回家给孩子吃了根本没有用,还是需要第二次看病,在医院不断来回周转。这样的情况

让人听了不时有点难受。

2、不敢生病,大家开玩笑的说。看一次医生就能把病看好是一件很难的事。要看几个医生,跑几个医院。其实这早已是求医路上的“家常便饭”。有人跑寺庙,求神拜佛来祈祷菩萨庇佑。他们问道:“普通感冒,为什么也不好治?看了那么多的医生病还是没有好”。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实在不行只好去求“神仙看病”。不忍心看着孩子这样受苦。”当然所谓的神仙还不是某些带有欺诈性质的宗教活动,这是不科学的,如此一来村民过分的崇拜,所谓迷信思想就会泛滥,甚至会造成家庭争执,影响家庭和睦。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借此机会干一些趁人之危的坏事。祸害人间,威胁社会和谐。

3、生病不去看医生的情况很普遍。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身体很强壮,普通发烧感冒拖一拖就能好。有的能够拖好,这很庆幸。可是,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的人都是拖得自己难受也不见起色了才慌忙走进医院或者买几片药吃。谁知,此时病情已经很严重。悲哀的是他们要花更高的费用和更多的时间去医治。这样显得太过不值了。破财了不讲,还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身心也受到折磨。

(二)、难情:医院看病忧患多

医院看病的人多。随便来到市里面的若干大医院。比如市人民医院,都可以看到人山人海的病人和家属。在市一医院看到即便是宽敞的等候区还是缴费区。都叹为观止排起长长的人龙!那么老百姓看病为什么那么难?他们为什么要花这样的等候千里迢迢来这里看病?病人这样来看病是一个怎样的心理呢?他们看的都是什么病等等。一位老大爷回答我的问

题:他有高血压,家里陪同来市里看病很多次了。随后我来到挂号区的队伍中。虽然队伍很长,但人们还是翘首以盼,希望能快点拿到一个号,顺利看到医生。一位看儿科的新父亲抱着一个两三月大孩子在队伍中特别着急,他说道,自己想挂个专家号。现在发现宝宝呼吸经常抽搐。想找个专家来看看孩子怎么了,期望孩子能够安全。但是他又添新焦虑,排队那么久,还不知道还能否挂上。听说专家号是很难挂的到。很多挂专家号的病人都是在前一天便已经排队。专家医生一周出诊的机会不多。如果这次挂不上号,就要等到下一次医生出诊。排几个小时的队不能顺利挂上号是常有的事。上一趟医院就是为了看到医生,可是恐怖的现实情况更是让病人难上加难。吃的住的也受到影响。那些顺利看上医生的病人说道:“排了几个小时的队,看到医生就两三分钟。”而有些病人第一次来的好不容易看上医生,首先做的就是先检查,检查后还要等结果出来,等到结果出来时看医生的处治还是得等。当然,如果要住院的话,什么时候能住进医院还是一个头疼的事情。实在等不了的就只能回家了。不过在医院旁边的小宾馆住下等结果的病人还是很多的。居住一个星期的情况都有。

(三)、难情:屋漏偏逢连夜雨

1、号贩子是医院的一大杀手。像火车站里的黄牛党一样猖獗,不少的老百姓都栽在他们的手里。在人群中和病人家属聊天时我问道这样的情况,有的表示很幸运没有遇见。有的就医急切难免会遇见倒卖专家号的号贩子,他们的票是雇人排队得到的。然后再转卖给病人,但是这样的一个专家号是十几块钱的,在他们口中卖出去便是200-300元的高价号。有些号还是假号。假号就不能看到医生了。

2、而更过分的是依托骗子,他们假借名医的幌子去骗取等候看病的病人们。拉拢他们去一个虚假的土医生,高价卖给他们低贱的药物。这样不仅骗取了他们的钱财,甚至会将他们推向更加困难的境地。在医院大门,我们可以很容易碰到那些主动上来和你搭讪的陌生人,并且会问你怎么了,来看什么病啊?穷追不舍的。如果你回答了他的话便很容易就被他骗进去,说他自己也经历过像你这样的病,并且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医生那里医好的,满心欢喜的要带着你去看病。那些求医心切的人最容易这样迷迷糊糊的被他带走了。谁知这就是一个陷阱。

3、在医院看一次病下来动不动就是上千元。可是即便是这样,老板姓也只能掏空心肺把病治好。一位冠心病的中年男子说,自己是老病号了。每次来医院光是那些检查的费用都很高,加上一些其他的费用就更是无法想象。当然如果想那种需要做透析或者血液骨髓之类疾病的人们,高额的费用就像是一座高山。让他们内心难受。

二、造成居民看病难、医院行医难的若干原因分析

1、医院存在那么多的病人看不了病是医生的工作时间不够吗?或许我们在看到这样人山人海的场面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医生的工作情况。病人一直看不到医生或者是医生人数太少、效率不高才能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和医院的管理有关系吗?医疗需求有缺陷吗?医院的护士表示:诊室里的医生都是在超负荷的工作,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离开半步,这个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像普通号的医生他们都是从早上早早的来到医院,便开始忙碌了。这一做就是整整的一天,有时候还要加班。如果碰上有手术就更加让他们忙的焦头烂额。手术的时间是不确定的,这样一来的话,如果

一天有两台或者三台重要的手术。医生就没时间顾及后面的病人了。我们还可以知道医院会出现有像分院、南院、北院的情况,这正是因为医院病人多而花巨资投建的医疗实施。扩建后的医院一天能容纳的病人就更多了。医院确实采取许多方法和措施来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但是,还是没能全部解决问题。

2、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室医疗资源被忽视。

(1)在县级,乡镇的基层医院。可以望到熙熙攘攘的看病者。有的门诊量为几百,有的不到百数,而有的医院门诊量惨淡得让人心寒。像在这样的乡镇社区看病的患者都是附近的低收入或者老年人最低医保群体。紧急情况的病者住进来了,很快他们就会转院向更高等级的医院就医。能在这样低层的医院看病的居民都是冲着医疗报销而去的,因为其他医院不能去是因为不能报。

(2)基层医院就医对病人是很有优势的。比如像冠心病、高血压这样的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在普通医院的医治是很可观的。这里的医护人员水平是没有问题的。而大医院在那些疑难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小病才去小医院,有报销的医院才能去。小医院的条件,大夫技术经验有限,医院有些药没有。小医院收费特别贵且存在收费问题,就医没保障等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小医院,一级医院,二级医院的经营出现低谷,失去了重要的位置。

3、人群就医观念不科学。比如慢性病,这样的病情适合一级或者基层医生帮助医治。因为他们能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管理。而大医院的专家是没有时间来长期的对每个病人跟踪治疗。

4、政府在医疗投入上不足,只占比重的8%。小医院的医疗报销比例不大,无法吸引患者。

5、大医院积聚了最好的专家和医疗资源,小医院则被认为技术落后,人员缺乏。这样就造成了大病小病人们都往大医院去看。小医院的服务和医疗优势不被人们察觉。在我国设立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医院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这里的医生能够全能的帮助病人服务的。

三、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应对看病难,制定科学的医疗措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实行医院分级管理体制,在全国建立了三级管理网。我国新一轮医改在2009年已经起航,提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意见出台。未来三年医改几项重点工作有: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

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覆盖面超过90%;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覆盖。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没人120元每年。3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改保险报销的体制。

2、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

3、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

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促进基本公共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

1、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今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人均基本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

结束语:

政策和措施的制定需要政府的决心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切实的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还涉及国民经济体系的调整,确实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解决将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路漫漫,任重道远。但是要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时红秀2005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解读,《南方经济》,第

31卷第3期。

[2]张岩松2000《医疗管理》,人民出版社。

[3]刘芙蓉、竹玲1997企业医疗,《企业公关危机管理》,改

革出版社。

[4]梁嘉骅2004现代医疗的本质,《中国软科学》第2期。

[5]张建华2009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第9期。

[6]唐文清、张进辅2008中外价值观研究述评,《心理科学》

第31卷第3期。

致谢: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有关看病难、看病贵的调查报告

有关看病难、看病贵的调查报告 09财会2班陈丽芬2239 近年来,群众抱怨“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日渐高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了“两会”热点。究其原因,表面上看似乎是医疗服务供方的原因,但事实上在我国更为重要的却是医疗服务需方(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不足)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事关社会公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所以我就“看病难、看病贵”这个课题展开了详细的调查。 根据我的调查显示我镇有%的群众认为“看病难”,有%的群众认为“看病贵”。而群众认为“看病难”主要“难”在:看病手续繁琐(%)、对医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到不满(%)、居住地的医疗场所设备不够完善(%)、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缺乏就医信息指南(%)等。同时调查显示,群众认为“看病贵”主要表现在:药品费用贵(%)、目前的家庭收入比较低(%)、诊断治疗的费用较贵(%)、做一些非必要的检查或开多余的药的费用(%)等。 关于导致看病难问题的原因 1、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医疗资源80%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也只能奔向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了门诊的海洋中。医疗服务中外地患者比例比较高,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患者医疗服务的多样性和趋高性,医疗体制改革过缓,致使部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2、根据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数据统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卫生支出曾经

调查报告特点

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 调查报告的类型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将调查得到的材料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关于调查的报告。由于申论是根据现成材料完成考试内容,调查这一步所收集的材料可以由申论材料直接提出,所以,申论考试中涉及调查报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调查报告依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大类型。下面,专家就如下五种类型的调查报告作出如下简要介绍: 1.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类报告通常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反映一个地区、一个系统或一个部门的基本情况,它可能提供全面的情况,或者反映出某种动态、倾向,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决策的参考依据。 2.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这类报告通过对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的典型经验的分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阵、政策提供具体的经验和方法。它往往通过对某项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收效的调查,分析概括出具有启发和参考意义的经验和办法,以指导和推动整体工作。 3.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比较全面完整地反映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和成长规律,揭示它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它多在“新”字上下功夫,重在扶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 4.揭示问题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是根据工作需要,为了解决矛盾和问题而写的。它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的调查,指出其危害性,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引起重视,促其解决。 5.查明真相的调查报告 这类报告多针对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事件进行调查,以披露真相,还其本来面目,消除人们的疑惑。它一般只叙述说明事实,不作过多的议论。这类调查报告的对象还包括未曾显露真相的历史事实,其目的仍然是还其本来面目,还历史以真实。 调查报告的特点 在申论考试可能涉及的其他实用性文体中,属于事务文书的调查报告,写作内容由于和申论的考查内容最接近而考到的可能性很大。 1.针对性 调查报告的目的是直接服务于现实工作。这就需要针对现实中的具体工作或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将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或总结经验,提供情况,或反映问题,查明真相,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成为决策时的参考依据。因此针对性是调查报告的关键,针对性越强其价值也就愈大。这一点也与申论的特点相契合。 2.客观性 调查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作者写作时要力求客观。事实是调查报告的基础,在调查报告中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能歪曲事实。作者不能弄虚作假,必须客观地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否则,没有真实性,调查报告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3.叙述性 调查报告的重点在于表述调查所得的材料和结果,同时要从中得出结论和意见,这就决定了它要以叙述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议论。它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事实,说明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而无需完整的论证过程。 4.时效性

分析看病难及看病贵原因及解决措施

分析看病难及看病贵原因及解决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制;基本医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得以改善,医疗科技水平不断取得进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全社会关注的构建和谐社会突出问题之一,它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试图浅析其主要原因及对策。原因涉及基本医疗服务资源不足,医疗卫生体制缺陷,医疗保障不完善和医疗行业管理漏洞等诸多方面。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府责任,采取综合措施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 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制;基本医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为补充的医疗卫生体制应运而生,打破了公有制为主体,医疗机构独家办的格局,同时公有制医疗机构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补偿水平,增强了微观活力,效益亦明显提高,缓解了多年积存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看病贵”、“不敢得病”、“看不起病”的问题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本文将从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着手,探讨缓解当前的措施及对策。 1 看病难的成因 1.1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不合理一是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如江苏省大量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南京等大中城市,郊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比较短缺。二是医疗机构之间实力悬殊。少数几家大医院集中了比较优秀的医疗人才,拥有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建有比较完善的住院病房。而大多数中小医疗机构既缺人又缺物,经营发展十分艰难。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所带来的结果是:(1)远城区和农村病人不能就地看病,必须到中心城区大医院就诊,长途求医只会增加患者的额外经济负担。(2)大医院收治了大部分病员,导致了不同医院之间不公平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医疗机构两极分化不断加深,不仅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加重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1.2 医疗服务观念滞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医疗消费需求也愈来愈高,群众看病已从原来的被动求医变为主动选择,即病人的自主选择性越来越大,医院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已成为病人衡量就医场所优劣的一个重要砝码。但目前仍有众多医院服务观念滞后,造成病人看病难。 1.3 病人求医观念有待改进“病人选医生”是眼下的一个社会热点,但部分医院初试的效果却值得关注。据南京几家大医院门诊业务分析,由名医坐诊的专家门诊人满为患,而这其中大多数病人并非疑难重症,仅是感冒发热之类的普通病。其实由病人这样选医未必能使病人受益,同时也造成了在专家门诊看病难的情形,造成有限的、宝贵的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因此病人求医观念有待改进。 1.4 医疗市场混乱状况不宜低估目前医疗市场混乱,有两大表现,一是有些游医违法行医,二是有的医生或出于爱面子,或为了一己之私利,当自己不具备诊治病人的条件时,即使明知别的医院或医生有办法也不让病人转诊。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分析 任凌云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分析任凌云 2011-01-18 一、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表现 1、药价虚高让政府和患者都不堪重负。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医院的收入增加了70%,但实际上治疗的病人却在逐年减少。只有25%的城镇居民和10%的农村居民拥有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全中国约一半的人口在生病时无力接受医疗救助。中国卫生部对116个农村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因疾病死亡的5岁以下的农村儿童中,约一半的人没有到医院接受救治,其中28%的人是因为无力预先支付医药费而被医院拒绝收治。新医改后的随着城市医保和新农合推行,城市居民和农民看不起病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药价虚高的问题没有解决,看病吃药仍然是很多人不能承受的负担,很多人在重病面前选择放弃治疗。 2、好医院是稀缺医疗资源 北京妇产医院号贩子搞兼职,孕产服务一条龙。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曹景行认为:号贩子搞兼职背后反应出,当前社会中,有某些需求正规的行业还是不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这就给了号贩子以活跃的空间,也证实社会当中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十分稀缺。山西省人民医院日平均门诊诊疗人次为2457人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为2919人次,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达到了3258人次。枯燥的数字折射出的是真实的场景:门前拥堵的车流,院内穿梭的人流,楼里候诊的人群……在有限的几所省内知名大医院里日复一日呈现着这样的场面。 二、看病贵看病难原因的收集 1、药价虚高的原因收集 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府官员等各类人群都对药价虚高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有这些。 ⑴政府的原因。今年两会期间,药价“虚高”再次成为热点问题。卫生部高强副部长面对记者说到:“尽管涨了几十倍,但你去查查,肯定没有超过国家的最高限价,也就是说,再贵也是合法的!……这说明药价不合理首先是政府定价太高……”。这说明现行的药品价格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要求,是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重要原因。 ⑵药品生产企业的原因。我国目前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个,大型企业只有314家,许多企业是低水平重复生产,品种趋同、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并且国内创新药品不多,生产企业在销售中缺乏产品竞争力,只能通过给回扣等手段促销,这就为各种不合理费用提供了空间,也直接导致药价虚高。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汇报

华池县人民医院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方案汇报 华池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8207平方米,建筑面积5430平方米。现有职工177人,其中正式职工112人,临聘人员55人。设病床150张,年门诊6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000 例,急诊抢救500 例,开展手术750 例。1998年被市卫生行政部门命名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1999年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2008年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初评。近年来,我院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解决,切实保障我县群众舒适的就医环境,开创医疗卫生事业新局面。 一、加强我院内部建设,多渠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是实行网上预约挂号系统,杜绝因挂号排队而耽误病人病情的情况发生。我院响应市卫生局的要求,我院实行了网上预约挂号系统、电话预约挂号。我院在网上公布医生上班时间,方便病人选择医生,选择时间段看病,完善病人选择医生制度。为病人解决了因医生休息而浪费就医机会。 二是实行药房取药制度,节省病人看病取药时间。我院药房结构布局小,取药窗口少,门诊病人相对较多,病人取药排队时间较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实行病房下午、早上门诊病人就医人数少的时间段集中取药,这样减少了门诊、

住院部两方的取药压力,受到了病人的好评。 三是为了解决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在用药上,我们主张有效,廉价的用药原则,能简单的药就不用复杂的药,能用国产的药,就不用进口的药,坚决杜绝滥用药现象,在医疗收费上,我们对大中型手术费下浮20℅,并对部分治疗费用也进行了适当下调,截止今年五月份让利患者约5万元。我院设有12张济困病床,按照政府部门规定,以20℅的比例,为“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患者进行医疗费用减免.解决特殊困难群众就医问题。 四是改善硬件设施增添医疗设备,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华池县由于经济欠发达,医院投入不足,医疗设备落后,服务能力相对较差。面对这些现实,医院多方争取,积极筹资,及时增添医院硬件设施,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平台。近三年来,医院多方面筹资200多万元,添置医疗设备50余台件,先后添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球计数仪、500mAx光机、CR、腹腔镜手术系统、骨科C型臂,购置呼吸机4台分配各病区使用,增添手术无影灯,监护仪等手术急救设备7台(件),随着这些医疗设备的更新,使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二、实行医院整体搬迁项目,解决医院面积狭小,科室建设不齐全问题 由于医院业务用房不足,门诊楼破旧,难以满足群众的

深度报道 叙事特点分析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叙事特点分析 以“深度报道全国首例特大地沟油案”为案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注重过程性、深刻性,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因此,如何将新闻事实讲好,需要通过叙事来整合新闻信息,把握报道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在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地沟油案中,也通过新闻叙事的手法,即“故事”、“叙事话语”和“叙述行为”三个方面对新闻事实的介绍呈现。 首先是主播的画面,一开始就交待了事件的重要信息:深恶痛绝的地沟油走上餐桌,在今年8月22日,公安机关侦破了特大非法制售地沟油的案件,在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正如导视一样,交待信息并引出具体的新闻事实。 首先从报道的情节和细节上来看,这起地沟油案件被侦破,20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诉,随后便对这起案件进行深度挖掘,即“这起案件是如何侦破的?”“犯罪嫌疑人又是如何制售地沟油的呢?”通过这两个提问随即把视线转到去年3月份。这里的叙事方式是一种倒叙的方式,找准了时间的切口,有了结果再去分析过程。当时宁波市宁海警方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利用餐厨垃圾煎炸废油,炼制地沟油。根据这个线索,警方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随着侦破工作的继续,警方顺藤摸瓜把销往外省的中间人和山东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犯罪嫌疑人以及一些违法的粮油经销商抓获。而后又提出问题“在侦破这一案件后,围剿地沟油的这一行动又路在何方呢?”并且对地沟油的来源和危害做出分析,指明应该如何治理地沟油。 深度报道的特点之一就是事实材料不那么完整,因此要通过捕捉典型细节来连贯,通过细节也有利于报道的节奏快慢有致。整个报道的细节主要是叙述侦破格林生物能源公司时的视频语言,里边有悬念的设置,有报道的波澜,把人和人、事与事之间的冲突都展现出来了。该公司收购地沟油为什么要测试酸价?为什么经常有大量的白土运进格林公司?这都能引起读者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当然这正是叙事手法的运用,有意铺设新闻事件如何发展的疑端,随着情节的发展,事情原委会逐渐清楚,做出释悬,满足观众的心里期待。还有就是里边的矛盾冲突,在侦破格林生物能源公司时,侦破过程情节波折,通过新闻事实的事件本身来设置冲突。首先是警方掌握的证据与犯罪嫌疑人当时的说法完全不一致,也即是有了对立的双方,而且双方存在分歧,尤其是警方在跟踪该公司出厂的油罐车时被犯罪嫌疑人发现,被对方车辆猛打方向挤出去,拦住了。这使得报道气氛紧张,形成波澜。 从这则深度报道的情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在“故事”上的叙事艺术。好的“故事”叙述总是遵循着一个呈现冲突的戏剧性过程,电视丰富的画面和声音更是凸显了这一点,而且故事里的悬念又推动了叙事的发展,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这种事件发展的矛盾和悬念使观众处于期待中,从而关注节目的进程。这档《新闻调查》对全国特大地沟油案的深入分析一开始就把公众利益和犯罪嫌疑人的利益对立,从审判现场到侦破回顾再回到审判现场,处处安排兴奋点,观众也好似跟随记者的镜头,和警方一起进行调查,最终才慢慢掌握事实的全部,走向节目尾声。 从叙事话语和叙事行为上,依旧少不了戏剧性的悬念和冲突,并且运用各种镜头语言和人物采访,将画面、解说和现场同期效果相结合,用细节还原了收集、炼制以及买卖地沟油,加工成食用油的事实真相,结构清晰,在最后一板块还针对专家做采访,分析地沟油的来源和危害,通过这一个过程,把侦破这一特大制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之我见 胡佳竹 10300120141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之我见 ——关于民生问题的思考 10300120141,英语,胡佳竹 民生问题是关乎我们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之下,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关注民生问题就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民生问题由低到高、递进地呈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侧重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住房保障、基础性公共卫生制度等等;第二个层面侧重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主要是“生计来源”的问题,包括就业的各方面问题以及基本权益保护的问题;第三个层面,主要是社会福利状况,侧重民众的生活质量,举例来说,比如在瑞典,公民在二十岁以前都可以免费定期看牙医。第三层面属于较高层面,是目前的中国力所不能及的,但这仍是未来民生问题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应被列入我国改善民生的中长期计划中去。 显而易见的是,这三个层面呈现出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一层面的问题的解决,都须以前一层面的实现为基础,而绝无可能逆转进程。当然须注意到的是,第一层面与第二层面的问题中有部分是紧密相连甚至互为促进的,比如,民众的发展权只有在生存权得以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保障,但是属于发展范畴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是民生之本,在民众的总体发展趋于正轨时,其生存权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真正被保障。这个问题暂时不讨论;今天我所想要浅谈的是,属于第一个层面的,也即关乎民众基本生存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不仅因为它是关乎民众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更是因为我作为一个体弱的年轻人,对这一问题也有切身体会。看病难与看病贵,让民众对本该象征“安心”与“得救”的医院,成为生病时犹豫是否要前往的心病。而这并非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一.何为“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众感觉去大医院看病很难。且不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民众人均享受的医疗资源远少于东部地区,以及农村人口赶到城市大医院看一场病不容易,仅以上海为例,虽然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各大医院总是人满为患;我曾在一个周日去华山医院挂皮肤科,让医师看病只用了不到五分钟,但排队等候看病与等候付款、取药却用去四十多分钟,约占到看病所花时间的88.9%。看一次病,往往要预先留出大量时间。见医生一面实属不易。而谈及住院,就更加麻烦,常常是一床难求,走廊里都睡满了人。

“看病难、看病贵”分析与对策

“看病难、看病贵”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1-11-01T15:25:38.9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肖斌付振之 [导读] 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肖斌付振之(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1)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388-02 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程度。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是扫清实现小康社会障碍之一。各级政府着力增加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完善和推进医疗保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真切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病不再是一件烦心事,人们都将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1 导致当前我国“看病难”的原因 1.1根据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有29.6%应住院不住院。高强在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三是医疗保障覆盖面太小。四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五是政府投入不足。这五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就医的难度,也影响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1.2应该说,这5大原因是百姓“看病难”的主要症结。但我看最重要的是“经济困难”。卫生部门与国际接轨,百姓收入还没有接轨。目前,我国还是穷国,贫困人口还相当多。贫困人口连温饱都难以保证,能拿出“闲钱”看病吗?要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必须双管齐下,加快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是解决“看病难”的根本之道。国家应该加强农村医疗建设,并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保险制度。让老百姓用“小钱”也能看病,减轻个人医药费负担。 1.3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和发展滞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窄、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低收入群体扩大、人们就医偏向影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医疗补偿机制和管理上的缺陷。 2 解决“看病难”的建议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是重心前移,从源头抓起,优先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好众多的初级医疗卫生机构,增强居民体质,减少疾病,生病及时就诊,提高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 (1)国家就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完备的方针和政策 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我认为对看病难有很大的好处,有利于人口居住集中,便于社区卫生及医院的建设,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意见,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城市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居住区建设规划,形成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2)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要合理调整,逐步建立医疗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城市新型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一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建设好一批二级医院和众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提高质量,降低费用,贴近老百姓。第二全力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发展和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3)建立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形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公共卫生、中医药、护理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具有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队伍。 (4)完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居民对参加“医保”的期盼也很高,当前亟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尽力扩面,力争应保尽保,切实提高参保率。二是探索和完善医保与医疗卫生服务相互配合的有效体制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减轻个人医药费负担。 (5)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建立福利医院及补偿机制 医疗救助是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的行为。实施医疗救助,对于解决当前大量存在的因病致贫和病贫相系等问题,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完善医疗救助办法,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采取医疗减免、福利医院等形式及时重点救助转型时期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生活在“低保”线以下的残疾人员等。要突出医疗救助的责任,提高救助资金的使用效应,注意重点帮助那些有劳动能力却身患疾病的贫困人群恢复劳动能力,重新就业自救脱贫,实现医疗救助的良性循环。 (6)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二是加强监管。 三是完善医疗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增强医疗信息透明度。 (7)建议医药分家不可取,不具可操作性,医药纠纷会增大,因此会带来很多弊端。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经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心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新闻传播学院10广电班黄露1006010138 节目形态 节目类型: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新闻调查》的成立时建立在《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上的。当年由于《焦点访谈》节目播出时长太短,受客 观原因限制,对新闻的调查不能够太深入,所以为了要成立一档能够 深入调查新闻事实的栏目,《新闻调查》应运而生。 节目时长:45分钟,这较之前的《焦点访谈》多出了十几二十分钟,这使得记者对新闻的采访深度和报道的张度都有所提高。 节目播出时间:(首播)周六21:30-22:15,(重播)周日0:15-1:00、2:45-3:30、4:15-5:00 14:10—14:55 节目播出方式:录播形式。 节目口号: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节目定位:比《焦点访谈》更深层次的解剖社会问题的大型深度节目。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 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拍摄方式:双机拍摄,一台拍采访对象,一台拍记者。这样,一方面能够真实地记录下采访对象的行为言语,又能够客观地记录记者的提问和评论。 拍摄后期也可以在两个机位之间相间选取画面剪辑拼接,如此可使得 节目更加真实可信,提高了片子的记录性特点。 节目内容 选题:选题方向:《新闻调查》选取的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节目的选题。主要有以下类型:1、全面深入的重大新闻事件背景调查2、国计民生改革热点话题难点疑点解惑3、大时代背景下一波三折的新闻故事。例如,98抗洪三部曲,在《新闻调查》历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记录。《保卫荆江》全国收视率排名第六,创下了《新闻调查》的收视纪录。 选题来源:l、观众来信、来电、来访、手机短信、电子邮件。 2、通讯员及固定“线人” 3、自主策划 4、内参资料 5、各部委新闻办 6、各地联动媒体信息通报 7、互联网 8、报纸、电台等其他媒体 叙事方式:1、《新闻调查》的叙事方式是多角度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并进行递进式分析的。比如当年《新闻调查》做了一期关于《宏志班》的节目, 就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到了城市贫困的问题上,这对于当时社会只关注 农村贫困的问题是有突破性的,可以说它的叙事角度是很新颖的。而

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探讨 【摘要】本文在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后,提出了看病贵的主要矛盾是层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与非层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关键词】社会层化;理性;政府约束;医疗服 务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全国普通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实践考验。有人说,看病难,解决看病难更难;更有人说:“三医”(医生、医院、医药)问题已成为不亚于“三农”问题的又一社会问题,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确非易事。自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讲话要求全国各地在今年内要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人民办实事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认真探索,出台了许许多多的治理措施和解决方案。 1分析全国各地已经出台的各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方案、措施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一是镇江模式,该模式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主,用风险分担的方式来解决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看不起病的问题,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二是杭州模式,该模式以“限制医疗收费对弱势人群的费用减免”为主,主要用降低收费方式来解决看病贵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两种模式,尽管都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各自弊端 在镇江模式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这种模式下政府的财政压力巨大。以2004年为例,为扩大参保面以提高覆盖率,镇江市财政为低收入人群参保投入600万元;二是该模式对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作用不明显。仍以2004年为例,该市参保人员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平均为4986元,占参保人员总医疗费用的17,说明该市医药费用仍然较高[1]。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和医院可能满意,但政府常常不满意。而在杭州模式中,同样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靠行政命令,这种机制可以奏一时之效,但难以维持,更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长期坚持下去;二是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没有区分清楚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因此,“一刀切”的结果使社会弱势人群得到的好处并不明显(很大一部分被社会中高收入阶层获得了),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和社会可能比较满意,但医院难以满意[2]。 上述两种模式应该说都取得了最低效果(社会满意),但都没有取得最佳效果——三赢(政府、社会、医院3方均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因措施缺乏针对性所致。 3针对我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对策 我们认为,在像我市这种底子薄、财力十分有限的西部城市,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只有在认真分析并抓住我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有的放矢的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1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其主要矛盾是什么?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抓住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才有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困扰政府、社会和医院3方的社会问题。

新闻调查之分析

自1996年5月17日第一期节目播出,《新闻调查》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其中历经了三次改版,栏目形式的成熟稳定、个性特征的清晰明确,使《新闻调查》逐渐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由于其独特的新闻视角、深度调查的节目形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度被认为是社会的良知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精英阶层的追捧。但是,十年后中国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地方电视台的迅速崛起、中央电视台内部新闻资源竞争的白热化,使得今天的《新闻调查》面临着十年前同样的境遇:如何在绝境中探询新的途径,如何在陈旧中摸索出新的形式。 一、选题策划标准 选题往往是节目的灵魂,作为央视的品牌栏目,选题标准的明确化和清晰化,往往是决定栏目长久风格的重要因素。因此选题策划是一个节目在运行之初,首先要做的工作。而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前期策划。 《新闻调查》是中国电视界较早成功引入“策划”理念的栏目,于1998年成立了专业的策划组。对选题是否具有独家性、资料信息是否准确、方案是否可行进行敲定,并根据新闻线索及所收集的资料确定节目样式、基本结构、采访提问和镜头的设计等等。关于《新闻调查》选题标准应该准确我觉得应该确定为以下五点: 1、事件性 《新闻调查》作为一个深度的调查类新闻栏目,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必然是为众人所关注,具有过程性、曲折性和故事性。首先,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必然具有某种焦点性因素,无论是重大的社会热点,还是深刻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对于缺乏重大性和重要性的选题无法在心理诉求上满足观众,也无法体现《新闻调查》一贯所承担的社会道义。其次,过程性、曲折性和故事性是决定节目是否具有可看性的重要因素。英美传媒业甚至是学术专著中都将新闻事件称作“故事”,将制作新闻节目称为“讲故事”,其根本在于电视要想吸引受众,视听表现的可能性必须强调。[1]过程性为节目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可能性,不至于调查很快走向终结,曲折性是保证节目悬念丛生的关键,而故事性则能为节目编排提供较大的活动余地,吸引观众深入了解事件真相、参与事件的思考,否则无力支撑《新闻调查》45分钟的节目长度。 2、代表性 也可以认为是选题的影响力。《新闻调查》面对的是全国上十亿观众,因此其选题应该是反映广大的公众生活,与公众的利益相关。它应该能代表某一个社会阶层、代表某一个社会群体,代表某一种社会观念。反映出某一个社会现象、揭示出某一种社会问题、体现出某一种价值观。最终是能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思考,以达到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目的。 3、深度性。 《新闻调查》作为一个调查类栏目,其吸引观众且能运作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其深度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重庆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论文题目:“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学号:2014051507012 姓名:黄瑞奇 指导教师:翟琼 2016年5月19日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在不断进行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到现在看来经过多年的改革“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群众呼声最强烈也是最关心的问题。在如今看来这一问题已经成了全国普遍存在的一大热点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关系到民生这一重大的问题。本论文主要阐述的就是“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其对策。 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对民生的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形成并渐渐扩大,而我国也在建立医疗卫生体制后一直进行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在这十几年的改革中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得以改善,医疗科技水平不断取得进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民生也因此得到了改善。我国的医疗机构在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水平,效益亦明显提高,解决了多年积存的医疗卫生难题。 但在这一列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加的人民健康需求和落后的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了一对矛盾,与此同时“看病难,看病贵”人民不敢得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这些现在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有关看病难_看病贵的调查问卷总结

有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13级药学三班 2013515073 尹帅帅 2013515076 屈星 2013515077 崔义才 前言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了。而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生病易,看病难”道出我国医保的缺点。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我国目前医疗情况,我们小组进行了有关“有关看病难、看病贵”的思政调查。 一、背景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的水平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是,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专家指出,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资源人均水平较低,配置不均衡,难以满足群众需要;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多数群众靠自费就医,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二、调查概况

首先我们从各种媒体资源上获取资料。如因特网、报纸电视传媒等。写出问卷(见附件)。我们打印了30份问卷。中期我们在28小区进行我们的问卷调查。由于居民的不太配合,有效问卷18份,最后我们小组一起统计可回收的问卷情况,总结在这次思政调查的结果。 三、资料统计以及分析 我们调查的人群很广,他们的年龄跨度也很大。他们大都来自普通人民大众群体,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在他们只之中有来自外省的,也有本地人。在他们中有收入高的也有收入较低的人群。在我们统计问卷后,有66,7%(12人)的人认为目前我国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22.2%(4人)的人认为看病较难。也有11.1%(2人)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其中有很多因素,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资源的分布还不够广,医疗人才和器械都分布在大城市,较偏远的地区的占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没有。当然很有少部分的人群说他们平时很少生病。很少去医院所以不清楚这方面的消息。据我的调查分析,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自身的健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保自然成为我们第一个关心的事。 四、总结 通过这次思政调查,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目前我国的医疗情况,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更应该关心有关国家政策,民生问题。我们到处的结论是,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不过完善,

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特色——以《新闻调查》为例

2011年05月学术探讨 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特色 ——以《新闻调查》为例 文/于芳 摘 要:本文着重研究了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化特色,并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新闻调查实践为例,从报道手法方面分析了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特色。 关键词:电视;调查性报道;本土特色;《新闻调查》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312-01 调查性报道起源于西方,但是现在在我国已经得到广大受众的广泛欢迎,比如电视调查性报道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各种媒体中却是发展最快的,也是最受受众普遍关注的。下面本文就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新闻实践,从报道手法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特色。 第一,富有个性的故事化叙事方式。 透过富有个性化的镜头语言,用电视特有的优势来阐述一个故事,承载一定的思想深度。无论调查某个具体事件,还是要探究某种社会现象,《新闻调查》都是在叙事,节目中充满悬念、冲突、隐秘,结构上一波三折、层层推进。“《新闻调查》要求每一个节目都应该引起观众的注意而不是漠视,其理想的状态是:不同的内容能够引起观众不同的情感与态度——对不幸者的同情,对不人道与不民主的愤慨,对偏见的警觉,对观念与制度的反思等等;所以选题必须关注题材的曲折性、冲突程度、显著性、异常性(荒诞性)、人情味。”[1]新闻评论部的副主任梁建增曾把这一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2]凄婉可悲的《藏羚羊之死》、积极向上的《走进大山的年轻人》、发人深省的《贩毒家族覆灭记》等许多节目都因故事性而大为增色。《一个死囚的忏悔》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除了把母性、人性和社会的普遍美好的感情挖掘地够深够细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设置了故事化的悬念和情节。 《新闻调查?婚礼后的诉讼》节目一开始就设置了悬念,一个刚举行了婚礼七天的新娘,不仅逃离了新房,还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状告新郎强奸了她。这个一反常态的举动很容易给观众造成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当女主人公说明他们只是举行了婚礼并没有领结婚证而找到公安局和妇联的时候,没有给她满意的答案,但是她没有放弃。在她一遍遍申诉时,她竟然收到了一张法院的传票,男主人公控告她用婚姻诈骗钱财。事情没有什么进展,竟然又受到阻碍,冲突、波折,记者又真实的记录了他们的情况在当地引起的许多有关伦理、法律、习俗的争论,情节引人入盛,又引起观众的思考。 第二,报道始终坚持客观平衡的立场。 《新闻调查》的记者柴静在谈到调查性报道中的平衡技巧时这样说:“一个错误,表面看总有明确的受害与施害者,但是,我们把它放在历史、制度和法律的坐标系里就会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所为、一个人的责任那么简单。在调查中,平衡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它的出发点不是激起义愤或是控诉和指责,是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3]《新闻调查》的记者在采访时尽量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在报道中尽量客观真实的把事件展现给受众,尽量客观真实地把事件双方的话语、态度都表达出来,尽量给双方同等申诉或是辩解的机会,以达到一种客观的平衡,让受众自己从报道中对事件进行价值的判断。而这种客观平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保证报道中事实材料来源的多样性,并且要表明事实、背景、观点从何而来。 第三,报道充满了人文关怀。 特别是一些中性题材中,很多事物和人的身上总会有人文精神的闪光点,《新闻调查》就很注意捕捉这种闪光点,给节目增添了很多情感的热点和收视的亮点。如《新闻调查?双城的创伤》中,记者柴静在采访心灵受到极大创伤的小学生时,没有像采访其他对象那样提出很多理性化的问题,而是设身处地的为小孩子的承受能力着想,当她看到孩子流泪时,要么轻轻地为他擦去泪水,要么拍拍肩膀表示安慰——每一个无声的画面传达出的报道内涵,都让观众心领神会。充满关爱的现场感拉近了观众和记者的情感认同和视角融合。在《新闻调查?逃亡日记》中,犯罪嫌疑人赵军在回忆自己的逃亡经历时“真的很傻,很可悲,我自己亲手把自己毁了……”,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了“电线上站着一只小鸟”的画面。通过节目我们可以知道在赵军逃亡时最大的心理感受就是孤独的滋味,他的这段充满悔恨的自白,想要诠释的就是对自由的向往,编导想要表达的是当一个人犯罪逃亡时,还不如一只小鸟自由。一个画面就可以把主题表现的更加深刻,更加触动人心,编导在一篇短文里说自己是“从人性的角度关注一个逃亡者”。 第四,报道始终保持理性和严肃的风格。 《新闻调查》始终遵循“以创立典型的‘电视调查主体’作为自己在新闻改革中的突破口,”[4]“这种调查理性的基本特征是:冷静、平视的调查视角;厚重、大气的调查风格;探寻、求证的调查样式。”[5]在媒体日趋娱乐化的今天,虽然我国的电视媒体的新闻类节目不像西方的媒体,特别是西方的商业电视那样有明显的媚俗化和娱乐化的倾向,但是很多新闻类节目更趋向于娱乐、轻松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多新闻栏目因向着娱乐化发展而收视率巨增。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新闻栏目经不起收视率的巨大诱惑和压力,慢慢被视觉刺激、猎奇、轰动效应、色情暴力等内容侵蚀。而《新闻调查》能够经受住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节目内容的严肃和精神气质的理性,是非常难得的。《新闻调查》冷静而深入的对新闻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又通过记者的采访尤其是追问,挖掘出深藏在表面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理性本质的东西。 电视调查性报道凭着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和巨大的潜能,已经成为我国电视深度报道宣传形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特色做好电视报道,使之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是所有媒介人努力的共同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参考文献: [1]梁建增,赛纳,张洁.调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纪实报告.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246—254. [2]转自朴实的采访人生——记央视《新闻调查》记者董倩.新华网,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df4772159.html,/newsmedia/2003-04/11/content_827128.htm,2003-04-11. [3]柴静.调查性报道中的平衡技巧.采写编,2005年03期. [4][5]王俊臣.《新闻调查》——透视常人难以触及的中国社会现状.南方电视学刊,2000年第四期. 312 2011.05

论述“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论述“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空一行) 摘要: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解决问题。本文在分析得出引起“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涉及基本医疗服务资源不足,医疗需求缺口激增医疗卫生体制缺陷,医疗保障不完善和医疗行业管理漏洞如以药养医,以检查费补医等诸多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措施为加大医疗事业的建设力度,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旨在最终顺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空一行) 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以药养医以技养医医疗保险 (空一行)(一、二级标题左侧顶格书写,三级及以下标题首行缩进两字符)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近年来,医疗服务费用增长异常迅速,198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143.2亿元,2010年达到19600亿元。与此同时,个人支出大幅递增,1980年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为14.51元。2010年达到1499元增长了99倍。而同时期的农村人均收入则由1980年的192.33元上升到5919元,增长了31.5倍。因此,医疗卫生费用增长过快成了广大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沉重负担。另外在医疗服务费用支出构成上则存在着药品与检查费用过大的问题。这导致了居民不愿到医院就医的现状。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就是对居民的真实写照。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数据:中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全国因病致贫的比例约在50%以上。“一人生病,全家不宁,亲朋受累”。2010年除去因灾返贫的77%以外,因病返贫的比例占到12%,处第二位。“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教育、住房、医疗消费是近年老百姓反映最多的三大消费话题,尤其是药价高、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疗、轻预防,重突发事件、轻平时监管;公立医疗机构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少数医院为保吃饭和建设而产生趋利行为;少数医生为避免医患纠纷而采取的“防卫性”治疗和大型设备的过度使用,增加了患者负担;药品流通领域问题突出等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反映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从表面上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个医疗服务问题,但实质上却是涉及到政府和社会以及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药品流通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成因复杂。 二、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 看病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医疗资源总体供给不足、分布不合理。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僧多粥少”导致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占有80%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只有20%,因此,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尤为突出。 (二)医疗需求缺口激增。 据统计,自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中,我国人口年均增加950万左右。人口增加就医的绝对量必然增加。老龄人口增多对医疗的刚性需求增加。我国从2000 年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0年底,我国60 岁以上的老人已达 1.74 亿,占总人口的12.8% 。老年人体质弱,易病多病,尤以慢性病患者居多,对医疗的需求更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普遍富营养化,特别是青少年饮食以高热量食品居多,加上室外活动、体力劳动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导致体质下降,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发病率上升,进而就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