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文档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绪论第一章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德育学科性质: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一、研究对象——一般问题

德育一般问题是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p3 德育科学产生和发端于德育问题。

考点提示:特殊问题、普遍问题、现象二、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 p3 (一)研究任务根本任务——揭示德育规律最终目的——指导实践、解决德育问题(二)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德育规律的特点: 1. 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 2. 被揭示出的客观规律是科学规律德育原理的发展历史第二节一、形成发展历史过程 1.萌芽阶段《理想国》《论语》、:三纲领、八条目《大学》独立科学阶段2. 《大教学论》 1632 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德育原理在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3.真正科学阶段标志——马克思德育原理的产生二、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实践《论共产主义教育》等(一)马卡连柯——《教育诗》、思想: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 1. 集体教育思想(核心)—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2. 3.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思想

(二)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最高目标:道德信念方法:自我教育三、20世纪西方的道德教育思想(一)杜德海姆《道德教育论》道德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道德过程:他律到自律(二)杜威《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1.道德价值——”实用主义“标准 2.道德教育目的——促进儿童生长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 3. 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

文档

主要方法:实验法 1.社会学习和榜样影响道德判断

2.榜样起到“替代强化”作用

3.成人和同伴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四)柯尔伯格 1.认知发展阶段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2.学校德育目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方法:道德两难法第三节德育原理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坚持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二、原则——客观性、全面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三、具体研究方法

观察、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历史法、比较法第二章德育的概念知识体系德育定义品德定义品德的结构和要素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3-7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德育的定义一、语源和词义道——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规律的综合)德——合乎道的思想和行为二、德育定义结构——条件+人+教学内容+目标简要定义: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p22 (一)实质是育德 1. 品德小德(道德品质)、大德(政治品质)狭义(道德品质)和广义(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 2.本质——培养人的品德 3.德育的主要矛盾——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二)德育是施教传道与受教修德的统一德育永远是施教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者修德的统一活动、矛盾运动。道——德——行(三)德育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1.共性——培养人的品德 2.个性—— *社会差异(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 *内容 *对象方法 *形式(四)学校德育的定义p26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要,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学校德育的特征: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2.过程的组织性

3.内容系统性稳定性

4.方法的合理科学三、德智体美的关系

文档

1.区别——本质不同

2.联系——统一于人的培养中德智体美相互渗透(内容渗透)德智体美相互制约和促进(相互作用)第二节品德的定义一、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及其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规范是调整人、自然、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的具体形式——哲学政治思想

法权思想道德宗教二、品德的定义品德是个人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以及宗教戒律行动时变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1. 个体现象、社会意识和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2.品德表现——内在思想情感和外在行为统一

3.品德发展顺序——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三、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的关系联系:意识、规范是个人品德前提和基础区别:意识规范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第三节品德的结构和要素(一)品德的“三维结构”品德内容——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德形式——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品德能力——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修养能力(二)层次结构品德内部动机、品德外部行为(内外式层次结构)第三章现代德育和我国德育现代化知识框架德育发展历史现代德育我国德育特点我国古代德育的传统批判和继承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1-7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德育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一、德育产生德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德育的特点——原始融合性、简单化、没有阶级性二、学校德育产生和古代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古代学校德育包含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 1.学校化组织 2.阶级性和等级性 3.内容丰富,基本目标是“名人伦”三、现代德育资本主义德育、社会主义德育

文档

现代德育存在的基础——机器化的工业大生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原始形态德育——古代学校德育———现代德育第二节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一、德育目标的全面发展性发展性德育二、功能的全面性三、结构多样综合和开放四、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五、德育社会地位的主体独立性六、本性和存在形式的变革性第三节我国德育的性质和特点一、性质:社会主义初级性二、特点社会主义方向科学民主性变革性开放性统一多样和层次性全面发展和兼容性第四节我国古代德育

的批判和继承一、出发点和原则 1. 出发点—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德育体系

2.批判继承的标准和原则——科学性和民主性二、批判继承主要内容

德育思想和传统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为贵、责任思想民本思想和刚健有为思想全民性、利民性思想科学性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三、我国新时期德育批判继承中的借鉴与创新方法:继承、变革、借鉴、创新意义:保持优良传统、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德育第四章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知识提要品德发展的涵义和基本条件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内因及量变质变的关系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年龄阶段特征规律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3-7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品德发展的含义和基本条件一、品德发展的含义品德发展是指个体随着生活年龄的推移,其品德遵循着一定规律而发生和变化的过程。本质: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旧质到新质广义:出生到衰老狭义:出生到成熟品德发展是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的统一。二、

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 *影响因素和条件: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实践因素(一)生物因素最重要最关键因素——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 1.生物因素是生物前提 2.生理成熟制过程和阶段 3.差异性——气质、智力和性别 4.生物因素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二)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

文档

1.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社会生活条件: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

*生物因素从可能性到现实性 *影响方向、水平、速度和差异 2. 生产方式——根本性影响(制约)生产力、生产关系 3.社会精神文化——重要直接作用

水平和内容/评价原则/速度/传媒作用 4.社区生活环境(家庭环境、邻里社区) 5.学校起到主导作用如何理解学校在品德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第一,专门的社会组织机构,特殊的生活条件和形式。第二,学校德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第三,有专门培训的教师第四,现代学校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形式。环境、活动、教育者、地位大环境:社会生活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精神文化小环境:家庭、邻里、社区、学校三、实践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社会实践是直接现实的基础

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品德发展第二节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内因及量变质变的关系一、品德发展的内因内因或内部矛盾是品德发展的动力。品德发展的动力——人在积极活动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现实品德水平的矛盾二、德育与内部矛盾的关系

内因是根据和动力,环境教育是条件。人的品德发展是由适合人的品德发展的教育条件和德育条件决定的。德育与品德发展的辩证关系:p69 德育主导品德发展德育要遵循品德发展规律三、德育和品德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关系(一)领会和掌握是德育与品德发展的中间环节(二)从领会掌握到品德发展是比较明显的质变过程 p70 第三节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一、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一)顺序和阶段性:品德内容、理想、道德品质、评价标准(他律到自律)(二)稳定和可变性(突变和渐变)(三)不均衡和差异性关键期 /内容的差异/个体间差异二、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规律第四节德育和儿童品德发展年龄阶段一、儿童年龄特征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六个时期:乳、婴、幼、童、少、青二、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 1.乳儿期——适应性 2.婴儿期——两义性(品德开始发生) 3.幼儿期——从他和情景性

4.童年期——协调性(好孩子)

5.少年期——动荡性(两极分化)

6.青年初期—成熟性(自律)品德发展“关键期”和成熟期 4个关键期第五章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本章出题趋势

文档

题型:简答、选择分值分布:2-7分重要程度:★★知识提要德育和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关系德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德育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德育的相对独立和继承性第一节德育和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关系第二节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对德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制约德育目标制约德育内容——更新和扩展德育形式规模和结构(经费、物质条件、人口、时间)德育方法二、德育对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影响(一)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二)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三、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影响作用(五)环境和人类安全(六)生产出新的思想道德第二节德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的制约作用制约德育的阶级性质制约德育的支配权利(政策、经济、文化)制约德育的目标制约德育的内容(内容的选择性)制约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二、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一)培养符

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二)培养社会政治领导人才(三)传播社会制度观念和制造社会舆论第三节德育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一、社会意识对德育的制约和影响(一)哲学——制约根本观点和方法(二)政治思想——制约目标和实施内容(三)社会意识——制约德育内容(最直接)(四)社会意识关系——制约实施的精神文化环境二、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一)传递社会意识(首要作用)(二)优化和升华社会意识(三)创造和发展社会意识第四节德育的相对独立和继承性了解第六章德育的目标和德育内容本章出题趋势题型:简答、选择分值分布:3-8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一、德育目标概述(一)概念——受教育者品德发展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预期结果的标准作用——指导、选择、协调、激励(二)形式主观性、内容客观性、实践性(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二、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一)依据社会需要社会生活和实践——一般要求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特定

内容和阶级性质经济、社会结构和教育制度——具体目标精神文化——重要影响

文档

(二)依据对象的需要和可能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水平和需要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具体依据(三)依据教育目的及理论三、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一)目标演变 1952年(二)新时期中小学一般目标及其组成部分 1.道德法纪和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2.为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打基础。

3.为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奠基。

4.初步品德认识、实践和修养能力。

5.健康品德心理品质。(三)新时期目标的具体规定性两个大纲和时间 1993、1995 第二节德育内容一、德育内容的定义形成品德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二、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一)根本制约因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对象品德发展

的需要和可能(二)学校德育内容的直接制约因素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品德实际

三、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道德教育从德育的内容结构去理解和认识

第三节基本内容的安排一、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安排的原则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道德教育为主、各项内容全面安排系统连贯性二、序列化安排(一)必要性(二)可能性(三)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模式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直线式螺旋循环说——我国的主要模式三、阶段德育的重点第七章德育过程本章出题趋势题型:简答、论述、选择分值分布:4-12分重要程度:★★★知识提要第一节德育过程概述第二节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第三节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文档

德育过程概述第一节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将一定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受教者个体德育过程是在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道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中,品德的过程。二、学校德育过程的概念学校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施教传道和学生受教修道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中,将一定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第二节一、德育过程的结构四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对象、主体德育内容、方法——手段和中介物德育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19 相互统一的矛盾统一体?

二、德育过程的矛盾主要关系: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关系施教传道——传道、调控、解惑受教修德——受道、调控、修养主要矛盾: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矛盾实质:社会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矛盾的次要方面: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p123 德育过程的特殊本质:思想道德个体化、个性化和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社会化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第三节一、品德形成的阶段—知、情、意、行品德认识——

确定人对事物态度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原因品德情感——高级情感(情操)品德意志——采取决定和执行行动两个阶段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定性、控制力品德行为——,它是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自动化的品德行为就是品德行为习惯

品德行为特征:自觉认识和自由选择品德形式四要素的关系一般顺序 1.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内部联系 2. 激发品德发展动机是德育过程的真正开始和起点二、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基础

遗传论、环境论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活动交往中表现并受到检验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交往是一种教育性的交往活动三、学生品德是在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的—动力第八章德育原则本章出题趋势题型:材料案例、论述、简答、选择分5-18分值分布:★★★★重要程度:★德育原则概述第一节一、德育原则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二、德育原则和规律、科学规律的联系区别规律——科学规律——原则科学规律决定原则,原则间接反映规律德育基本原则第二节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一)含义

文档

(二)提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要求(三)贯彻要求——实践指导意义

1.坚持正确指导思想

2.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结合

3.学习与理想联系起

来二、知行统一原则(一)含义(二)依据提出理论是指导、实践是基础(三)贯彻要求 1.联系实际、讲清理论中心环节是搞好显性的德育课程性质的教学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3.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三、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一)含义(二)提出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德育的根本目标(三)贯彻要求 1.正面说理、说通引导、启发自觉。 2.树立典型 3.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4.建立必要规章制度四、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一)含义(二)提出依据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三)贯彻要求 1.一分为二看学生 2.引导学生发扬有点、克服缺点3.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五、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结合(一)含义(二)提出依据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人格尊严尊重热要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三)贯彻要求

1.尊重信任学生

2.对学生行为进行监督

3.对学生严格要求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一)含义(二)提出依据集体是德育的主体

个体有差异,因材施教(三)贯彻要求 1.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

2.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七、因材施教原则(一)含义(二)提出依据学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个别差异(三)贯彻要求 1.针对身心发展、品德发展的年龄特点 2.从学生思想特点出发 3.学生个性特点

4.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八、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一)含义(二)提出依据影响人发展因素及其不同作用(三)贯彻要求 1.学校内部德育影响要一致 2.学校和家庭要一致 3.学校和社会要一致 4.计划性和连贯性

5.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

文档

九.品德教育自我品德教育结合(一)含义(二)提出依据德育和品德形成的关系(三)贯彻要求 1.教育者主导 2.学生主体 3.品德教育和自我品德教育结合第九章德育方法本章出题趋势、简答、材料案例题型:选择、论述分分值分布:4-12 ★重要程度:★★德育方法概述第一节一、德育方法的概念德育过程相互作用活动方式的总和。(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性)制约因素——外在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哲学世界观和德育原则——直接制约因素 1.德育目标和内容 2.学生实际——年龄

和个性 3.原理原则相关的知识:决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决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二、德育方法的分类 p153

常用方法:说理法、感染法、训练法、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中小学主要的德育方法第二节一、语言说理法含义——说理法,提高认识为主讲解报告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一)讲解报告法含义体现——课程教学、报告和讲座优点内容系统科学和针对性运用要求:1. 内容深度和广度要合适2. 感染性3. (二)谈话法含义——师生交谈、学生明白道理体现—启发式、批评式、总结式等优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施方

便灵活运用要求:教师充分准备1. 营造良好气氛 2. 强调启发性和情感交流 3. (三)讨论法含义优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品德能力运用要求:1.教师做好组织

2.主题要有针对性做好引导和总结

3. (四)阅读指导法

含义优点——自我阅读、自我品德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拓展认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

习惯1. 运用要求: 2.精选课外阅读材料

文档

3.做好检查总结二、形象感染法——感染法含义:获得认知和情感特点:形象、具体、直接、真实主要方式:参观(调查、访问)法示范法、陶冶法(一)参观(调查、访问)法含义特点:直观性强、感染力说服力大操作要求:1.做好准备计划 2.做好参观过程的组织指导 3.组织总结反思(二)示范法——榜样示范法特点:形象、直观;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榜样示范的类型操作要求: 1.学生了解榜样的先进事迹 2.树立和宣传榜样实事求是

3.要开展必要的活动(三)陶冶法特点:系统典型、情景交融、易于共鸣操作要求:选择和加工环境因素,创设教育环境陶冶的方式: 1.教师人格和爱的感化 2.环境熏陶 3. 文艺熏陶三、实际训练法主要方式:常规训练法、活动训练法(一)常规训练法条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点操作要求: 1.

学生了解规范 2.难度要适当 3.引导监督

(二)活动锻炼法优点:知行结合、言行一致提高活动能力和自我品德教育能力活动形式及其意义操作要求:明确目的、加强组织、任务适中四、品德评价法—评价法品德评价是德育过程、一种辅助方法具体形式:

奖励法、惩罚法评比法、操行评定法(一)奖励法对群体和个体赞许、表扬和奖赏优点:愉快体验,强化发展动机要求:实事求是、公正合理、适度(二)惩罚法批评和处分优点:不愉快体验、促进反思、改变行为要求: 1.教育性,尊重学生人格,要和说理教育紧密结合 2.

公正合理,符合实际 3.得到舆论支持 4.运用教育机智

文档

(三)评比法优点:营造竞争气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要求:学生端正态度、坚持民主过程注重比较、及时表彰(四)操行评定对学生的品德的全面评定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第三节中小学常德育方法的选择理解:德育有法、但无定法德育方法选择的依据:

1.德育目标德育内容

2.

3.学生年龄和个性差异

4.教师个人因素第十章德育组织形式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分值分布:2-8 ★★重要程度:各科教学第一节一、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什么是基本组织形式?)

教学提供科学文化基础和能力基础 1. 2.教学具有教育性(德育渗透)教学是基本手段(地位) 3. 二、各科教学的德育作用德育课程:专门性、特殊作用

人文社会课程自然科学课程——思想教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的榜样作用

团队、学生会活动第二节一、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一)共青团活动的内容品德教育活动 1. 2.学风建设 3.文体活动团组织活动

4. (二)共青团活动的作用寓教于乐二、少先队组织活动(一)少先队活动的内容 1.品德教育 2.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文体活动 4.假日活动(二)活动形式大队会、中队会、小队会三、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第三节一、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的特点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二、课外和校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内容:1.科技活动 2.文艺活动体育活动 3. (二)课外校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动——最普遍 2.小组活动——最基本 3.个人活动

文档

三、课外校外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 1. 要有明确的目的 2.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4.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寓教与乐) 5.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第四节社会实践活动一、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作用:技能、精神、经验:

原则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三下乡)第五节校会、周会和晨会一、校会——集体教育二、周会和晨会第六节班主任工作集体教育、主题班会、个别教育第十一章德育与学生集体的关系本章出题趋势题型:简答、选择、论述 3-12分值分布: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学生集体的意义和班级的德育的任务一、学生群体的概念集体、学生群体和班集体二、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组建、形成初期、中期、后期三、班集的德育作用和班级德育的任务(一)班集体的德育作用 1.班集体是重要的德育力量和手段

奋斗目标、社会关系、纪律舆论 2.基本环境和条件集体生活和与人交往的场所 3. 4.品德比较的基础(二)班级德育的任务把学生群体培养成为集体1. 2.实现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4. 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第二节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一)对象和内容群体和个体(二)方法阶段和要求三个阶段:调查了解、分析研究、提出措施要求:全面经常、客观深入、发展性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步骤)(一)提出共同奋斗目标统一意志行动(二)选择和培养班干部(三)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风的概念(四)建立严格的班级集体纪律(五)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一)根据学生类型特点——因材施教(二)优等生和中等生优等生:一分为二、严格要求、自我认知

文档

(三)后进生转化三个阶段:醒悟、转变、自新要求:1.关爱后进生

全国2006年4月自考国际私法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私法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249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国际条约中采纳了反致制度的是(B) A.华沙公约 B.关于死者遗产继承的准据法公约 C.联合国国际货物和销售公约实体法公约 D.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2、最早提出“意思自治原则”的是(C) A.萨维尼 B.巴尔特 C.杜摩兰 D.戴西 3、根据1961年《遗嘱处分方式法律冲突公约》第1条规定:不动产遗嘱的有效方式必须符合(A) A.财产所在地法 B.法院地法 C.遗嘱人立遗嘱地法 D.遗嘱人立遗嘱时或死亡时本国法或住所地法 4、《保护文学作品的伯尔尼公约》规定对一般作品的经济权利最低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C) A.25年 B.30年 C.50年 D.55年 5、国际私法要解决的法律冲突,主要是指(A) A.法律的国际冲突 B.法律的区际冲突 C.法律的人际冲突 D.法律的时际冲突 6、英国的既得权说的创立者是(C) A.戚希尔 B.诺思 C.戴西 D.莫里斯 7、租船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未选择法律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多按国际私法规则而适用旗国法或(A) A.合同缔结地法 B.合同执行地法 C.法院地法 D.租船人营业地法 8、《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我国生效的日期是(D) A.1980年1月1日 B.1981年1月1日 C.1987年1月1日 D.1988年1月1日 9、我国在批准加入海牙《域外送达公约》的决定中,指定的中央机关是指(C) A.公安部 B.外交部 C.司法部 D.最高人民法院 10、在监护问题上,首先从管辖权入手的,即如果其法院对某一涉及监护的案件有管辖权,它便只适用本国法的国家是(C) A.日本 B.泰国 C.英国 D.韩国 11、对于国际私法的性质问题,正确的观点是(B) A.它既是国内法,也是国际法 B.它主要是国内法,但也有国际法的因素 C.它主要是各国的国内法 D.它已发展成了国际法 12、对于涉外工程承包合同,如当事人未选择合同所适用的,一般情况下应适用(A)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00468

https://www.360docs.net/doc/df5361906.html,我自考网整理 全国2012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D) 1-4 A.建构德育知识体系B.分析德育现象 C.研究德育方法与原则D.揭示德育一般规律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B) 1-11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 C.杜德海姆D.柯尔伯格 3.采用实验法,集中研究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家是(A) 1-14 A.班杜拉B.杜德海姆 C.柯尔伯格D.杜威 4.德育的实质是(C) 2-23 A.传道B.施教 C.育德D.授业 5.人的品德构成中处于基础性层次的品质是(A) 2-31 A.道德品质B.政治品质 C.法纪品质D.思想品质 6.最早具有阶级性的德育是(B) 3-39 A.原始社会的德育B.奴隶社会的德育 C.封建社会的德育D.资本主义社会的德育 7.关于现代德育特点说法正确的是(D) 3-43 A.无阶级性B.结构封闭 C.方法单一D.功能全面 8.为人的品德发展提供生物前提的因素是(C) 4-58 A.教育B.环境 C.遗传D.文化 9.对个体品德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 4-67 A.实践活动B.学校德育 C.家庭熏陶D.遗传素质 10.德育的超前性反映的是(B) 5-95 A.德育的继承性B.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C.德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D.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11.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称为(C) 6-97 A.德育措施B.德育方式

全国自考国际私法历年真题

2015 年1O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私法试卷 (课程代码00249) 本试卷共6 页,满分l00 分,考试时间l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l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关于“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的性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关于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B.冲突规范 C.统一实体规范D.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 2.德国学者萨维尼提出的国际私法学说是 A.既得权说B.法律关系本座说 C. 法则区别说D.本地法说 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涉外民商事案件中,适用经常住所地法律,自然人有经常居所地不明的,适用何种法律? A.其现在居所地B.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 C. 其原始住所D.其国籍国的住所 4.国际私法上对外国法人的承认是指 A.认可外国法人为内国法人 B.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从事的民事活动 C.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有财产豁免权 D.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有权从事反对其政府的活动 5.“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这条冲突规范中的“住所地”在国际私法上称作A.范围B.准据法C.指定原因D.连结点 6.“亲子间的法德关系,依父之本国法;如元父时,依母之本国法”这一冲突规范是 A. 单边冲突规范B.双边冲突规范 C.无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D.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 7.涉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依照我国有关规定和司法解释,依何种方式确定? A.原告住所地法 B.被告住所地法 C. 法院地法 D.冲突规范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8.对于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识别是解决援用哪一个冲突规范的前提 国际私法试卷第2 页共9页 B.识别主要是一种限制外国法适用的手段 C.识别主要在确定法院管辖权时进行 D.如果两国制订相同的冲突规则,就不会产生识别冲突

全国2014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德育原理是德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德育一般问题 B.揭示德育一般规律 C.揭示德育一般方法 D.揭示德育一般过程 2.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是 A.马卡连柯 B.克鲁普斯卡娅 C.苏霍姆林斯基 D.赞可夫 3.德育的质的规定性即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A.培养人的思想品质的活动 B.培养人的政治品质的活动 C.培养人的法纪品质的活动 D.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4.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角度看,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是 A.全面性和发展性 B.综合性和开放性 C.科学性和民主性 D.独立性和变革性 5.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对人的品德发展来说,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说明的是 A.生物因素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B.生活环境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C.人的生命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D.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6.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品德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童年期(6、7—11、12岁)的主要特征是: A.两义性 B.协调性 C.动荡性 D.成熟性 7.原始社会要求德育培养人们具有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封建社会要求德育培养人们具有纯朴、坚

自考国际私法(00249)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私法试卷 (课程代码 00249)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关于“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的性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关于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 B.冲突规范 C.统一实体规范 D.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 2.德国学者萨维尼提出的国际私法学说是 A.既得权说 B.法律关系本座说 C. 法则区别说 D.本地法说 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涉外民商事案件中,适用经常住所地法律,自然人有经常居所地不明的,适用何种法律? A.其现在居所地 B.与其有最密切联自考单科包过qq: 18606240系的住所 C. 其原始住所 D.其国籍国的住所 4.国际私法上对外国法人的承认是指 A.认可外国法人为内国法人 B.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从事的民事活动 C.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有财产豁免权 D.认可外国法人在内国有权从事反对其政府的活动 5.“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这条冲突规范中的“住所地”在国际私法上称作A.范围 B.准据法 C.指定原因 D.连结点 6.“亲子间的法德关系,依父之本国法;如元父时,依母之本国法”这一冲突规范是 A. 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无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 D.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 7.涉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依照我国有关规定和司法解释,依何种方式确定? A.原告住所地法 B.被告住所地法 C. 法院地法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00468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二牺牲精神二意志自由三要素组成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杜德海姆 2.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别是施加或改变一种条件,以引起研究对象某种现象出现 而进行观察的方法是 A.经验总结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3.品德包括思想品质二政治品质二法纪品质和 A.德行品质 B.道德品质 C.德育品质 D.教育品质 4.古代学校德育内容相对丰富,基本目标是 A.自由 B.平等 C.明人伦 D.博爱 5.从他性和情境性,是以下哪一年龄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A.婴儿期 B.童年期 C.幼儿期 D.少年期 6.德育目的在于使人们形成信仰上帝二绝对服从二忍耐二勤劳二节俭二禁欲等宗教思想道德品质 的是 A.欧洲中世纪 B.中国奴隶社会 C.欧洲奴隶社会 D.中国封建社会 7.在德育上提出 明明德 二 亲民 二 止于至善 三大纲领的是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考试国际私法试卷(真题+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考试国际私法试卷 (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024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哪一位学者把有关公共秩序的强行法分为“国内公共秩序法”和“国际公共秩序法”?( C ) A.萨维尼 B.斯托雷 C.布鲁歇 D.巴托鲁斯 2.率先采用国籍作为确定属人法的连接点的是( C ) A.1971年《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 B.1978年《奥地利联邦国际私法法规》 C.1804年法国民法典 D.1896年《德国民法施行法》 3.下列关于识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识别是解决援用哪一冲突规范的前提 B.识别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外国法的适用 C.识别的依据有法院地说、准据法说、分析法学及比较法学说等 D.识别还包括对冲突规范的解释 4.《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2条规定:“本联盟任何国家的国民,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在本联盟所有其他国家内应享有各该法律现在授予或今后可能授予各该国国民的各种利益。”是一条( C ) A.最惠国待遇制度的规定 B.互惠待遇制度的规定

C.国民待遇制度的规定 D.非歧视待遇制度的规定 5.在中国历史上,下列哪一期间外国人在中国的民事法律地位处于特权时期? ( C ) A.从西汉到明末 B.从明末倭寇及葡萄牙、荷兰的入侵至鸦片战争 C.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D.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6.巴托鲁斯是以下哪种学说的代表人物? ( D ) A.国际礼让说 B.关系本座说 C.既得权说 D.法则区别说 7.关于婚姻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C ) A.适用婚姻举行地法 B.适用当事人本国法 C.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D.选择适用属人法和行为地法 8.当事人具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在确定其本国法时,各国可能的做法不包括( C ) A.以当事人最后取得的国籍优先 B.以当事人住所或惯常居所所在地国国籍优先 C.以当事人最先取得的国籍优先 D.以与当事人有密切联系的国籍优先 9.就国际私法的立法名称来说,l3本称之为( C ) A.民法施行法 B.冲突法 C.法例 D.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 10.属于属人连接点的是( A ) A.住所 B.动产所在地 C.婚姻举行地 D.合同履行地

全国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

全国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A. 德育特殊问题B.德育一般问题 C.德育特殊规律 D.德育一般规律 2?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 共产主义教育 B.社会主义教育 C.国际主义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 3?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处于基础性层次的是() A. 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法纪教育 D.道德教育 4. 学校德育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

全国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3 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德育形态,它产生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 人的品德发展的内因即动力是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 A.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之间的矛盾

资料仅供参考 B. 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之间的矛盾 C. 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之间的矛盾 D. 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是() A.语言说理法 B.实际训练法 C.形象感染法 D.品德评价法 7. 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首先表现为()A.传递社会意识的作用 B.优化、升华社会意识的作用 C.控制社会意识的作用 D.创造、发展社会意识的作用 8. 按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社会思想道德的 内在逻辑和层次结构,将德育基本内容作系统连贯的安排, 是指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安排的() A.程式化 B.制度化 C.序列化 D.固定化 9. 在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手段或中介物是() A.德育目标和德育对象 B.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C.德育主体和德育客体 D.德育评价和德育效果 10. 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全国2001年4月自考国际私法试题(有答案)

200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私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于国际私法的性质问题,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国际私法() A、既是国际法,也是国内法 B、主要是国内法,也有国际法因素 C、是国际法 D、是国内法 2、自法则区别说产生以来,最早以当事人的本国法作为属人法的是() A、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 B、1794年《普鲁士法典》 C、1804年《法国民法典》 D、1900年《德国民法典》 3、在我国,自西汉到明末,对外国人基本上采取() A、特权制度 B、排外制度 C、平等待遇制度 D、全理待遇制度 4、“婚姻之权利,依当事人各该本国法”,这是一条()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重叠性冲突规范 D、选择性冲突规范 5、最早提出识别问题的是() A、胡伯和巴丁 B、卡恩和里斯 C、胡伯和里斯 D、卡恩和巴丁 6、自1878年福果案后,法国判例确定了() A、反致制度 B、识别制度 C、公共秩序制度 D、先决问题制度 7、在国际私法中被称为“安全阀”制度的是() A、反致制度 B、识别制度 C、公共秩序制度 D、先决问题制度 8、依我国司法解释的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能力,则其民事行为能力的准据法应是() A、我国法律 B、外国人的本国法 C、外国人的住所地法

D、外国人的惯常居住地 9、解放初期,我国对于外国人在华企业国籍的认定,依照() A、复合标准说 B、实际控制说 C、法人住所地说 D、法人设立人国籍说 10、对于本人与代理人的关系,首选应适用() A、本人的属人法 B、代理人的属人法 C、意思自治原则 D、最密切联系原则 11、关于行使票据上权利的行为方式和登记行为方式,一般只适用() A、法院地法 B、行为地法 C、物之所在地法 D、当事人属人法 12、关于破产管理的法律适用,一般认为应适用() A、物之所在地法 B、当事人属人法 C、破产宣告国法 D、意思自治原则 13、《世界版权公约》规定,作品的保护期一般不得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 A、15年 B、25年 C、35年 D、50年 14、最早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当事人意思自治作为确定合同准据法首要原则的法律是() A、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 B、1865年的《意大利民法典》 C、1896年的《德国民法施行法》 D、1898年的《日本法例》 15、“合同自体法”学说认为,合同首选适用() A、合同缔结地法律 B、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C、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D、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的法律 16、《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只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并且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即() A、双方当事人都是缔约国国民,或营业地都在缔约国境内 B、双方当事人住所都在缔约国境内,或营业地都在缔约国境内 C、双方当事人的惯常居所在缔约国境内,或合同在缔约国境内缔结 D、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都在缔约国境内,或根据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 17、国际金融组织和其成员国之间的贷款协议一般适用() A、该组织的有关规定 B、该成员国的有关法律

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 卷 2019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D.杜威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 2.在我国,最早使用“德育”这一专门术语的是

A.《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B.王国维的论文《论德育之宗旨》 C.唐钺编著的《德育大辞书》 D.王克仁等编写的《中国教育辞书》 3.德育效果问题指的是 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 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 4在德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首要的是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生态功能 5.学校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初期 6.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是学校德育的 A.民主化 B.世俗化

C.平民化 D.科学化 7.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 A.规范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8.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需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这一德育目的属于 A.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 B.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C.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 D.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 9.社会学习理论是一个受行为主义影响但又有所发展的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10.提升直接德育课程实效的关键点是

全国2012年4月自考国际私法试题及规范标准答案

,.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国际私法试题 课程代码:002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已知在国内法中规定冲突规则最早的成文法,欧洲大陆当数() A.1756年的《巴伐利亚法典》 B.公元前18世纪的《汉穆拉比法典》 C.公元653年的唐朝《永徽律》 D.公元565年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离婚之请求,非依夫妇之本国法及法院地法均有离婚之原因者,不得为之”,这是一条()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选择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 D.重叠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 3.对于不当得利应适用的准据法选择,有各种不同的主张,但一般来说,主要应适用()A.法院地法 B.当事人属人法 C.意思自治原则 D.不当得利发生地法 4.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按照有关立法规定,应当适用于() A.合同履行地法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C.法院地法 D.外国法 5.首先提出不动产物权依物之所在地法的法学家是() A.巴托鲁斯 B.达让特莱 C.胡伯 D.萨维尼 6.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3条第1款规定:“有关警察与公共治安的法律,对于居住于法国境内的居民均有强行力。”这一规定属于公共秩序保留立法中的()

,. A.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 B.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 C.合并限制的规定方式 D.以上三项均不是 7.在涉外代理中,关于本人和代理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一般应适用的准据法是()A.代理关系成文地法 B.代理人为代理行为地法 C.代理人营业地法 D.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 8.在国际私法上,有学者提出了“侵权行为自体法”学说,它是指对涉外侵权行为应该适用()A.侵权案件双方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 B.与侵权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C.侵权行为地法律 D.侵权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共同住所地法律 9.我国对外国法院的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采取的办法是() A.看成同我国法院的判决一样,直接由当事人履行 B.重新起诉再作一份判决 C.不经审查直接由我国法院发出执行令 D.经审查后,裁定承认其效力,发出执行令,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10.由付款人购买所在地国的汇票,寄给对方,由对方到受票人处兑现,此种汇付的方式称为()A.电汇 B.信汇 C.票汇 D.托收 11.最早提出识别问题的是() A.胡伯和巴丁 B.卡恩和里斯 C.胡伯和里斯 D.卡恩和巴丁 12.依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死亡的外国人,遗留在我国的无人继承财产,一般适用()A.我国法律 B.当事人的本国法 C.当事人的住所地法 D.国际惯例

00468德育原理 全国2013年7月自考 试题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 A.班杜拉B.柯尔伯格 C.赞科夫D.凯洛夫 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集体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 C.道德教育D.劳动教育 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 A.全面发展性B.全面性 C.科学性D.主体独立性 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 A.社会实践活动B.人际交往活动 C.理论学习活动D.信仰敬拜活动 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 A.社会适应说B.螺旋循环说 C.社会建构说D.自我建构说 6.一般说来,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 A.独立性B.滞后性 C.超前性D.不平衡性 7.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A.德育方法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D.德育方针政策 8.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 A.德育科学规律B.德育原理 C.德育实践经验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 9.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

A.教育者的教育水平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C.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D.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10.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A.评比法B.品德评价法 C.奖励法D.操行评定法 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B.形成优良班风 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 12.制约个人品德修养的条件主要包括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 A.身体条件B.知识水平 C.智力水平D.自身的主观条件 13.品德测评的关键是 A.分析B.指导 C.运用D.系统化 14.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 A.少年期B.童年期 C.幼儿期D.青年初期 15.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16.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17.品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是 A.实践法B.陶冶法 C.评价法D.内省法 18.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 19.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的A.统一性B.全民性 C.全面发展性D.整体性 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2007年4月自考国际私法试题答案

2007年4月自考国际私法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A 3.B 4.D 5.A 6.D 7.C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A 15.C 16.C 17.D 18.D 19.A 20.B 21.C 22.B 23.B 24.D 25.B 26.B 27.D 28.D 29.A 3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CE 32.ABCD 33.ABDE 34.AD 35.ABCDE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国籍是指自然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 国籍积极冲突的解决途径: 一个人同时既具有内国国籍,又具有外国国籍,一般是以内国国籍优先;当事人同时具有的二个或二个以上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一般做法为:(1)最后取得的国籍优先;(2)当事人住所地或惯常居所所在地国国籍优先;(3)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国籍优先; 国籍消极冲突的解决:一般主张以当事人住所所在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如当事人无住所或住所不能确定的,则以其居住地法为其本国法。 37.公共秩序是指法院在依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法律作准据法时,因其适 用的结果与法院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基本道德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拒绝或排除适用该外国法的一种保留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第一次全面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该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工分)此处的“社会公共利益”实际上就是我国法律中的公共秩序。从该条的规定来看,就立法方式而言,它采用的是直接限制外国法适用的立法方式,是一个颇具弹性的自由裁量条款,一般来说,社会公共利益包括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的基本观念。从公共秩序的适用来看,应认为援引该条款排除外国法的适用,是一种例外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法院应适用经冲突规范指定的外国法律。 38.(一)协议离婚: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二)诉讼离婚:中国法院在受理涉外离婚案件时,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只要被告 在中国有住所或居所,中国法院就有管辖权,同时,对于被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离婚

自考00468德育原理考试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 A.班杜拉B.柯尔伯格 C.赞科夫D.凯洛夫 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集体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 C.道德教育D.劳动教育 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 A.全面发展性B.全面性 C.科学性D.主体独立性 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 A.社会实践活动B.人际交往活动 C.理论学习活动D.信仰敬拜活动 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 A.社会适应说B.螺旋循环说 C.社会建构说D.自我建构说 6.一般说来,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 A.独立性B.滞后性 C.超前性D.不平衡性 7.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A.德育方法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D.德育方针政策 8.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 A.德育科学规律B.德育原理 C.德育实践经验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 9.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 A.教育者的教育水平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C.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D.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10.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A.评比法B.品德评价法 C.奖励法D.操行评定法 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B.形成优良班风 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 12.制约个人品德修养的条件主要包括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 A.身体条件B.知识水平 C.智力水平D.自身的主观条件 13.品德测评的关键是 A.分析B.指导 C.运用D.系统化 14.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 A.少年期B.童年期 C.幼儿期D.青年初期 15.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16.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17.品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是 A.实践法B.陶冶法 C.评价法D.内省法 18.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 19.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的A.统一性B.全民性 C.全面发展性D.整体性 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A.协调各科德育关系B.控制纪律 C.规划目标D.组织德育活动

最新自考00249国际私法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资料

2018年l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私法试卷 (课程代码00249)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9世纪,提出法律关系本座说的代表人物是 A.巴托鲁斯 B.萨维尼 C.孟西尼 D.杜摩兰 2.国际私法主要解决的法律冲突是 A.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 B.不同国家之间的刑事法律冲突 C.影响同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新旧、前后法律之间的时际法律冲突 D.不同国家之闻的法律冲突 3.中国于l986年1月1日正式成为其成员国的,从事统一私法工作的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是 A.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B.国际法委员会 C.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D.国际统一私法协会 4.萨维尼在其发表的《现代罗马法体系》中指出 A,凡是物法必须且只能在制定者管辖领域内适用,凡是人法则可以随人之所至而适用于域外 B.必须承认内外国人法律地位的平等和内外国法律的平等 C.在契约关系中应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那一习惯 D.凡居住在其境内的,包括常住的与临时居住的人,都可视为该主权者的臣民5.“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适用自然人经常屠所地法律。”在这条冲突规范中,“自然人经常居所地”在国际私法上被称为 A.连结点 B.范围 C.准据法 D.关联词 6.提出“功熊识勇4说”的学者是 A.德国的拉贝尔 B.法国的巴丁 C.德国的纽豪斯 D.法国的德帕涅 7.不同种族、民族、宗教、部落以及不同阶级的入的法律之间的冲突属于 A.区际法律冲突 B.人际法律冲突 C.时际法律冲突 D.国际法律冲突 8.外国人在内国的民事法律地位,一般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直接加以规定的?

真题版2012年04月自学考试00468《德育原理》历年真题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答案请百度搜索自考一点通论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建构德育知识体系B.分析德育现象 C.研究德育方法与原则D.揭示德育一般规律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 C.杜德海姆D.柯尔伯格 3.采用实验法,集中研究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家是【】 A.班杜拉B.杜德海姆 C.柯尔伯格D.杜威 4.德育的实质是【】 A.传道B.施教 C.育德D.授业 5.人的品德构成中处于基础性层次的品质是【】 A.道德品质B.政治品质 C.法纪品质D.思想品质 6.最早具有阶级性的德育是【】 A.原始社会的德育B.奴隶社会的德育 C.封建社会的德育D.资本主义社会的德育 7.关于现代德育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无阶级性B.结构封闭 C.方法单一D.功能全面

8.为人的品德发展提供生物前提的因素是【】 A.教育B.环境 C.遗传D.文化 9.对个体品德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实践活动B.学校德育 C.家庭熏陶D.遗传素质 10.德育的超前性反映的是【】 A.德育的继承性B.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C.德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D.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11.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称为【】 A.德育措施B.德育方式 C.德育目标D.德育手段 1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与教育者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自身认识与社会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其理想品德之间的矛盾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反映的品德要素是【】 A.品德意志B.品德情感 C.品德行为D.品德认识 14.关于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德育规律是德育原则的反映 B.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是一一对应关系 C.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D.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可能是多对一、一对多的关系 15.形象感染法的主要功能是【】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 C.磨砺品德意志D.培养品德习惯 16.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团队活动B.品德课

2019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D.杜威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 2.在我国,最早使用“德育”这一专门术语的是 A.《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B.王国维的论文《论德育之宗旨》 C.唐钺编著的《德育大辞书》 D.王克仁等编写的《中国教育辞书》 3.德育效果问题指的是 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 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 4在德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首要的是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生态功能 5.学校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初期 6.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是学校德育的 A.民主化 B.世俗化 C.平民化 D.科学化 7.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 A.规范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8.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需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这一德育目的属于 A.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

2020年国际私法自学考试试卷(供参考)

绝密★启用前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私法试题 (课程代码00249) 本试卷共6页,5大题,4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信息,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的作答: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填涂选择项。应使用正确 填涂方法,将选择项涂满涂黑。若需对答案进行修改,用橡皮擦擦除干净后再重新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宇笔作答。答题时要求依试题顺序作答,首先在“大 题号”列依次注明大题号,在“小题号”列依次注明小题号,按题号顺序依次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非选择题答题区”的部分作答无效。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美国教授库克提出了著名的 A.法则区别说B.国际礼让说C.法律关系本座说D.本地法说 2.联合国通过的涉及国际私法的国际公约是 A.1923年《关于承认仲裁条款的议定书》 B.1965年《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 C.1930年《关于本票、汇票的日内瓦公约》 D.1928年《布斯塔曼特法典》 3.杜摩兰的以下哪一原则,现在已成为选择契约准据法的一项普遍接受的原则? A.特别法优于普通法B.国家主权C.意思自治D.既得权利 4.下列属于国际私法中的双边冲突规范的是 A.“定居国外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 B.“产品责任,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D.“收养的条件和手续,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5.英美法国家多以当事人的以下哪一选项为当事人的属人法? A.住所地法B.属人法C.本国法D.法院地法 6.下列关于反致的表述中哪顶是正确的? A.在直接反致和间接反致中,最终导致法院地国的实体法规范得到适用,而转致则导致第三国实体法规范的适用 B.若针对同一具体案件,有关国家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着消极冲突,则反致即会发生 C.我国承认转致但不承认反致 D.直接反致和转致均涉及三个国家的法律

全国2011年7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00468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封建社会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著作是( B )1-8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中庸》 2.决定德育社会阶级性质的是( C )5-86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意识 3.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D )7-128 A.自我教育 B.学校教育 C.品德情感 D.活动和交往 4.下面属于初中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是( A )6-114 A.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启蒙教育 B.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公德、国民公德的品质 C.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启蒙教育 5.直接影响德育的根本观点和实施方法的是( C )5-91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哲学观点 D.商品经济 6.德育的实质是( A )2-23 A.育“德” B.育体 C.育美 D.育人 7.我国古代德育批判继承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是建立( B )3-51 A.中国现代德育体系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德育体系 C.中国社会主义德育体系 D.共产主义德育体系 8.“教,是为了不教”,主要反映了德育应遵循的原则是( A )8-148 A.品德教育和自我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C.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阐述思想道德方面的原理、原则和行为规范要求,提高学生品德认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