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学生姓名: 唐 玲 玲

学 号: 20070608025

系 部: 教 育 系

专 业: 教 育 学

年 级: 07 - 4

指导教师: 王 海 福

完成日期: 2011 年 4 月 30 日

中文摘要

学困生在每个国家每个学校都客观存在,我国是教育大国,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何加强对学困生的了解和帮助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学困生进行了界定,列举了研究学困生问题的意义,并对学困生的成因作了分析,提出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促进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Elementary school study sleepy fresh origin and

transformed strategy

Abstract

Study sleepily lives in each national and each school objective existence.Our country educates the great nation, studies lives the question is an elementary education major problem sleepily, particularly in elementary school stage. How strengthens to study the sleepy fresh understanding and the help educates the matter of concern. This article to study lived sleepily carries on the limits, the example has lifted the research study to live the question sleepily the significance, and has made certain analysis to study the sleepy fresh origin, proposed study the sleepy fresh transformed strategy. The hope through to this question's inquisition, presses to go to school lives the study sleepily the enhancement.

key word: Studies lives sleepily; Origin; Transformed strategy

2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1)

一、学困生的定义 (1)

二、研究学困生问题的意义 (2)

三、学困生的成因 (2)

(一) 学校方面 (2)

(二) 家庭方面 (3)

(三) 学生个体 (5)

四、学困生的转化 (5)

(一) 教师方面 (6)

(二) 家庭方面 (8)

(三) 学生个体 (8)

参考文献 (10)

1

引言

学习困难学生自古有之,孔夫子有弟子三千,然而出色的却只有七十二名。

在以个别教学为主的古代,学困生问题并没有成为教育中的大问题,但自1632

年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并在全世界推广以后,由于同一班级内学生的个别

差异和统一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总有一部分学习落后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困

难。进入19世纪后,随着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学困生问题已相当突

出并亟待解决,尤其是在小学这样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基础打不好,势必

影响今后的学习。学困生在每个国家每个学校都客观存在,我国是教育大国,

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何加强对学困生的

了解和帮助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学困生进行了界定,例举了研究学

困生问题的意义,并对学困生的成因作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学困生的转化策

略,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促进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学困生的定义

关于学困生的定义,国内外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对此提出了许多看法。

克鲁克沙克认为:学困生是指由于特殊神经功能的失调而导致学习功能失调的

那些儿童①;巴班斯基根据学困生的成因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

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水平的学生。② 我国的学者

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张淑清在《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一书中提出:学

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因其自身某些特殊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自身学习潜能或

是不适应常规学习,从而导致学业“暂时性”落伍的学生。③ 笔者较赞同我国

学者的看法,即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教学不适等特殊

①瓦恩布雷纳.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②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8

③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

2

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自身学习潜能,导致学业暂时性落后的学生,自卑-厌学-拒

教是其主要特点,另外还表现为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策略不当,学习兴趣匮乏

等。

二、研究学困生问题的意义

学困生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普

及义务教育、全面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因素,而由此

引发的学生辍学、犯罪等一系列的品行问题也给国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带来困

难和压力,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看来,深入探讨学困生教育问题是十分

必要的。从宏观角度来看,学困生的转化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社会压力具

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义务教育的必然要求。从微观的角度考虑,转化学困生也

为学生个体身心全面发展、提升个人价值、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供了可能,

另外也有助于构建他们家庭的和谐幸福。

三、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其成因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自身三个方面。

(一) 学校方面

1、学校背离教育目标,教师贴标签

早在上个世纪末,教育部门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然而,由于对“素质教

育”缺乏认识,学校家长社会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回归到“应试教育”的老路,

把原本和谐统一的综合全面的素质教育人为地割裂,尤其体现在学校、教师方

面。几乎所有的学校、老师都是以升学率,以考试为中心。一些班主任甚至为

了不影响自己班级在学校的排名,居然不让成绩差的孩子参加考试,老师不仅

不从心理方面去关爱这些孩子反而进行讽刺、挖苦。我在实习过程中就经历过

这样一件事。期中考即将来临,教导主任通知各班主任:这次考试将进行班级

排名,各班统计出智力低下的学生。其实对于哪些班级有哪些智力异常的孩子

教导主任心理十分清楚,然而统计结果还是让教导主任跌破眼镜,除了四<1>

有一名真正的弱智儿童外,全校几乎每个班都有上报人数,以小学低学段尤为

严重。可以说,这是教导主任所不愿看到的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愿看到的。

于是教导主任将一<1>班三名所谓的智障儿童带进了办公室,并与其一一对话,

3

结果表明,这些孩子只是因为贪玩而造成学业不良,并非智力上的缺陷。给我

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小女孩,长得眉清目秀,一看就很灵光,据班主任说其母亲

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又因她成绩差,于是就被列入的弱智儿童行列,当时教导主

任的一句话触动了我,她说“如果她的家人知道自己机灵的孩子在学校被贴为

弱智儿童该有多伤心啊”。是啊,老师的这一行为使本来就因成绩差而感到羞愧

自卑的孩子又遭到奚落,忽视和不公平对待,于是他们自暴自弃,长此以往,

学困生就成了他们真正的标签了。

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一书中讲到:“遗憾的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学都是“教”

的教育学,而不是“做”的教育学,殊不知“做”比“教”还要根本。所以老

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教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 正确的“做人”

比正确的教书更重要。”①

2、教学方法不当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策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

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脱离了现实生活和学生

的内在需求,尤其是在小学低学段,学生由于抽象思维尚未发展,不善于对记

忆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因此,教师更不能“满堂灌”,脱离现实生活。

3、师生关系不和谐

师生关系是儿童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

关系。小学生是带着对老师无比崇敬的心理步入校门的。他们视老师为权威,

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得到发展,

特别是到了三年级以后,小学生开始对老师的教学、行为等有了自己的看法,

评价,无形中师生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此时,如果老师的言行伤害到学生,势

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和谐,从而影响学业。

(二) 家庭方面

家庭是个体最初的生活场所,也是人生的“第一站”和终身的港湾,个体

所受的教育首先从家庭开始,每个人都要受到家庭教育,而每个人的家庭教育

又会打上家庭中特殊人际交往的烙印,人受家庭的影响深刻而久远。本文主要

从家庭经济文化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两方面来探讨家庭与学困生成因的关系。

1、家庭经济文化因素

王东华.发现母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4

就经济背景而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父母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中的设施、学习用品等等。这样易形成自卑、偏执、嫉妒的不良心理从而影响学习成绩。而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相对于困难的学生会有较强的优越感,由此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等不良心理。但对于小学生来讲,家庭经济背景因素表现得不是很突出,相对而言,文化背景更显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长。如果父母道德文化水平较低,思想愚昧,生活方式不良,那么对孩子的恶劣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会模仿成人的许多行为。由此看来,父母文化素质低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学习的机会,反之,就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另外,家庭氛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家庭不完整和不和睦,势必影响到孩子,生活在家长经常争吵不休,情绪气氛差的家庭中,孩子易出现攻击行为,对周围的一切缺乏真心,且父母的这种争吵会给孩子幼小的记忆和人格留下难以磨灭的不良印象。

2、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式。父母的教学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和社会发展及学习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培养出不同的个体,父母教养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

(1) 专制型家庭:父母对孩子要求严厉,过分关注,不懂得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当孩子犯错时只会一味的惩罚,在专制型父母的教养下,孩子会形成畏缩、胆怯、自卑的性格,且缺乏主见,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策略主要是死记硬背,缺乏学习的灵活性,并且伴有考试焦虑症状。

(2) 溺爱型家庭:父母过于保护,迁就孩子,满足孩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大多是隔代人教育,即大多时候由爷爷奶奶监护。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依赖他人,不愿意学习,认为学习太苦太累,不能坚持。

(3) 放任型家庭:家长对孩子不关心,任孩子自由发展。孩子易撒谎,不讲理,无责任心,我行我素,故意不好好学习自暴自弃。

(4) 民主型家庭:这类家庭内有一种温暖、理解、民主的氛围。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善于听取孩子的意见,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民主型父母不同于专制型父母,他们更多的是对其加以分析、理解、引导。对于孩子在学习成长中

5

发生的问题,他们也是采用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的运用奖励惩罚,这类孩子往往善于思考,有主见,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灵活多样。

另外,社会因素也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外因,只不过对小学生而言表现的不是那么突出,社会方面(主要是网络,不良同伴两方面)。

(三) 学生个体

在研究学困生的成因时,学生个体自身的因素是万不可忽视的,本文从非认知因素和自我效能感两方面来探讨。

1、非认知因素

非认知因素包括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学困生总是被动的学习,缺乏学习的愿望,只是迫于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来到学校,学习兴趣淡薄,缺乏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适应能力差及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也是其自身的一个原因,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尤其是低学段儿童,由于刚入学在同伴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法,课堂环境各方面都会有很多不适应。到了高学段,许多问题就出现在学习习惯上,如上课不专心,马虎,粗心,不善于思考。有些有学习能力,但懒散消极,随着知识的增多自己却日益缺乏,成绩每况愈下,成为学困生,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思维发展不足,且记忆力注意力存在缺陷,没有掌握一定的记忆策略,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迁移导致学业成绩不良。

2、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者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ly )”,即在特定情境中有关个人能否胜任的观念,是对个人能力的判断。①

许多学生跟不上进度,开始还想努力,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努力,成为课堂生活中的“客人”,究其原因为,长期的失败导致其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中放弃尝试和努力,进而影响学业成绩。 四、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的成因极其复杂,因此,家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干预时,要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对策,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进行有意义的教育干预,万

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第八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49

6

不可一刀切,齐步走,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转化学困生的第一步应从教师出发。

(一) 教师方面

教师首先应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师如果没有一个实事求是分析原因的科学态度就不能“知彼”,没有反思自我的精神就无法“知己”,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在这个过程中就只能处于被动,只能打败仗。

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转化学困生,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是教育的第一必备素养,教师首先要有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的态度。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因为也学它还活着,人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小学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困生”。在某一阶段,也许他的学习还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不行,在学习方面他不出众,但也许他会有其他特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块不同质地的璞玉,都有自己独特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现且充分挖掘。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

19世纪初,德国大教育家培斯泰洛奇在其《教育之实验》一文中论述:所有的教师,不但要负起学生学些什么的责任,也要对他的学生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负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在帮助学生设定目标时应注意使目标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诱导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使他们切实地体会到自身的进步,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完成目标。

3、激发学习动机

有了学习目标,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即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学困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因而易形成不良学习态度,杰尔.布罗菲认为,学习动机是学生倾向于发现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尽力从中获取预期的学业上的提高。① 动机的来源有两个,内部和外部。内部动机主要来自个体因素,如需要、兴趣、好奇心等等,外部动机主

何先进.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策略的探索[J].中学语文2007年第7期

7

要表现在外部环境方面,如奖励惩罚,社会压力等等。教师在激发学困生动机时应以内部动机为目标,以外部动机为手段方法,即通过利用奖赏惩罚等手段来激发学生个体内部的兴趣,需要。具体的做法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意使问题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富有启发性。要形象生动的将讲授、图画、幻灯、演示等教学方式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近,不可脱离生活实际。另一方面,针对个体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可运用奖赏批评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时间要求和难度的适中,任务可由易到难,且近期能完成的,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要注意奖赏惩罚手段的科学运用。小学儿童很少对学习有直接的动机,往往需要由父母老师来培养和促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多从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些材料,认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这种情境中学习,学生就不会去计较有没有受到他人的表扬。

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的适当途径。”① 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考虑怎样的教育,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个体的发展。理想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但教学有法,又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均能都到与自身相称的充分发展。孔子教育其弟子时就能根据自己学生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仲由问:“听到就去干吗”,孔子曰:“家有父兄,你应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去做”,冉求也问孔子曰:“干吧”,公西华疑虑,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可见,教师应在充分了解不同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区别对待,采取分层教学或差异教学,因材施教。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可将以下三方面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第一,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转化。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去引导和帮助学困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安排一名学习能力比其稍强的同桌一起学习。第二,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的基础上进行赏识教育。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使学生在一定时间里

柏拉图.教育的艺术[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4

8

获得长足进步,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有很大关系,这在心理学上也叫期望效应。同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尤其是孩子,他们比成人更希望获得表扬。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赏识教育,用科学理性的爱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坚持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责备”。第三,恰当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强化学困生的学习。普雷马克原理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率活动的发生,即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来强化学习这一不太喜欢的活动。在强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定期观察学生,对他们的喜好进行重新排序,以便有效进行强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计划时,最关键的一步是找准强化物,除了观察这种间接的方式外,也可直接和学生交流看看他到底想要什么。

另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用有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能使人一身受用。方法上,老师可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策略,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强制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等等。当习惯内化为性格,学困生的转化就迎刃而解了。

5、鼓励家长作为合作者参与学校教育

在学困生的成因中,家庭父母是极其重要的,在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家长作为合作者参与进来。可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协商,共同教育管理学生,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学困生实施了转化策略后,教师应定期观察监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并恰当地调整转化策略。

(二) 家庭方面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家庭父母是帮助学困生转化的坚强后盾。首先,父母应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其次,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取得其信任,向民主型教养方式靠近。最后,积极配合学校与老师沟通,共同为孩子建立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

(三) 学生个体

转化学困生,仅仅依靠教师、家长这些外部因素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

9

学生个体能否接受是否有意识去转变。作为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评价,当然这是建立在父母老师对其引导帮助基础之上的。其次在老师的帮助下,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最后是要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这关系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主要靠父母老师引导监督。

如果能成功的找到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并在教学中将科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找到一种真正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那么这就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解决素质教育面对的问题,同时,也能丰富教育理论。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不是某一方面作用的结果,转化学困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共同努力。

10

参考文献

[1]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晓春.问题学生诊断手册[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葛碧建,万兆元.成功跨越学习困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第八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瓦恩布雷纳.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7]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冯维.小学心理学[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柏拉图.教育的艺术[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11]齐欣,赵国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12]吴廷岭.碎片如歌“我的教育随笔”[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13]王东华.发现母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4]何先进.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策略的探索[J]. 中学语文2007年第7期

11 致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生活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王海福老师。王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王老师都精心的辅导,从收集资料的过程到写作过程,从初稿到定稿,大到内容结构,小到标点符号、论文格式,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他的帮助下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

所以我的论文从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都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他这种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质朴平实的治学风格、和蔼可亲的待人原则、关心后辈的的责任心使我深受感动,对我做人、做事、做学问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此,我谨向尊敬的王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同时也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刘玉杰老师,在刘老师的督促下,我们才能顺利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论文。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教育系和我的母校喀什师范学院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成因及对策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调查研究表明,国内外都存在学龄儿童在某种程度和方式的学习困难问题,这说明小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在教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才引发国内外许多学者加入到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行列中。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学困生的数量不在少数,存在阅读能力低下的更是不少。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为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如果忽视对语文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就无异于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 (一)研究培养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以往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笔者发现:对学习困难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但研究内容的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多数还是集中于心理特征、诊断与评估、教育与矫治等内容的探索,学习困难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研究成果从后期开始兴起,相对有些零散、有限。虽然有一些研究者亲临一线与许多的学困生进行深入的内心交流,其研究目的仍是为探讨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转化策略,但并没有针对具体的某一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进行研究性指导。本课题力图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来探究我校语文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现状、存在问题、

主要原因及培养策略。通过此研究可以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还可以充实与丰富相关的研究理论。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既要确保每位小学生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又要确保其获得适合自身的优质教育。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研究的过程中对这个因素要充分考虑。这类学生因受其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和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成为班级中的语文学困生。本次调查主要以我校的语文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对本校的语文学困生及其家长和教师采取问卷和访谈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详细了解了本校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揭示导致他们当前语文学习状况,尤其是阅读能力不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的探索和思考,提出培养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的阅读素养,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表现自己,在家长的帮助下改变自己,逐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困难,为其探寻新的使之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舞台的方法与策略,实现教育艺术的真谛。 (二)研究培养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符合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目的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莫定基础。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一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产生学困生的原因有哪些

产生学困生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他们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为什么会有学困生出现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产生学困生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产生学困生的原因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智力方面,情感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态度方面,性格方面等等。教师要仔细研究自己的学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实际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 学习成绩于暂时落后的学生,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

那些学习成绩差,纪律又不好的学生,他们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 产生学困生的对策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常用的辅导方法有 ①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班总有少数语文学习困难生,他们不太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想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激发这些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所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为我们的孩子安排了一篇篇充满童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语文老师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班级里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新课程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课堂上不愿发言,即使是发言了,也是闪烁其词,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都说不上来,又谈何理解和体验呢?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感到学习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

音乐学困生成因分析

音乐学困生成因分析 丰田九年制学校 邹兴华 2014年11月

一、调查目的: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我校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语文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进行了《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在“语文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教师的科学分析,总结出其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 二、调查时间: 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三、调查对象: 丰田九年制学校小学1-3年级6个班。 四、调查过程: 1、概念的界定 语文学困生:不同学者、不同学科往往从自己的观点或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来定义语文学困生。到目前为止,有关语文学困生的概念与定义的讨论与争论仍在持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语文学困生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之外,还与每一学者或每一学科从自己观点出发来看问题有关。研究者目前比较一致的认为,语文学困生定义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第一,必须有形成学业不良的一些主要原因,或指出在某些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第二,必须强调智力正常,但在学业与学习任务上有困难。第三,必须指出学业成就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显著差异,即两者不一致性的存在。第四,必须有排他性,即排除一些相关联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第五,有必要的话,还应提出特殊教育的需要性。 根据上面的维度,课题组研究人员把语文学困生定义为:第一,语文学困生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力测验的分数(智商)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具体地说,在某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些特殊的缺陷;第二,语文学困生儿童可能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等等)上有一定的缺陷;第三,上述这些能力的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及格水平)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这是那些在学习语文学科上存在困难的学生。 2、具体实施 (1)确定个案,在调查研究、前测的基础上,在语文学科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个体档案。 (2)对学困生进行“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从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收集数据。 (3)与学困生本人以进行谈话,了解他在学习上遇到的障碍,进而了解其心理、情绪等。(4)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困生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情况。(5)通过对本班学生及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学困生的在校的各方面表现。 (6)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和学习水平测试进行客观的分析。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宝应县小官庄中心小学相志辉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学困生是指不包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类型有基础差,底子薄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多动的、意志薄弱的和对授课老师不感兴趣的等等。不管属于哪一类,他(她)们都厌学。这些学困生是怎么产生的,有该如何应对,以及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等。 一、学困生的界定: 1、确定依据: 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包含非智力因素的学生)主要是符合以下几点的学生。 (1)平时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速度太慢和正确率较低的学生; (2)基础知识较差,许多知识点都记不住。因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时对时错。 (3)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正常测试成绩在70分到45分左右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类型 1、基础差,底子薄的“学困生”。他们主要因为基础薄弱,脑海中的基础知识记得少,用什么知识都是糊里糊涂。所以总是跟不上同学,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2、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这类学生态度是好的,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时间一长,他们会觉得学习不好是自己天生太笨,渐渐的也就变成了“学困生”。 3、意志薄弱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比如做题,一遇到难题就等着抄袭答案。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了“学困生”。 4、多动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掉头与别人讲话,就是玩学具等。因此他们的听课效率低,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5、对授课老师缺乏好感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对上课老师没有好感,上课自然就没了兴趣,日子一长,也就成了“学困生”中的一员。 三、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内在的意志力、学习意识,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认为,小官庄中心小学“学困生” 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数学学科的特点造成的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最大的特征是抽象,逻辑性强,这也是“学困生”最怕的。而学生中有的属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思维层次低;有的先天不足,很多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的调查报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自律能力有限,他们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 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有些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这种认识,我对九年级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问题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这几年的探索实践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5、教师的原因。部分教师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6、家庭的原因。现在农村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少,大部分学生都有兄弟姐妹。家长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导致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反而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而独生子女的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把教育学生的责任全加在教师身上,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7、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8、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转化措施及建议 学困生只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大一大部分人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理不能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三泉学校符婕 【摘要】: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造成日趋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学困生比例的增加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以公办初中更为突出。因此,“薄弱学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认真分析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本课题结合三泉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角度分析英语学困生的成因,通过问卷调查、行动跟踪、具体案例,理论实践双结合的方式找到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可行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英语成因转化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三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彭浦地区偏僻的西北角,在宝山和闸北的交接地段,外来人口偏多,居民成分复杂,学生生源较差,学困生比例很高,一直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瓶颈。牛津英语教材以其图文并茂、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牛津英语过大的词汇量使得两极分化现象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出现,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有些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连Monday都不认识,甚至有人只识得26个英文字母!由于从低年级开始“欠债累累”,导致最后的“雪球效应”,想要挽救已为时已晚,使得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在公办“薄弱学校”显得尤为困难。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普通公办初中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在初中低年级时找出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如何有效地转化他们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 纵观20世纪教育发展史,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困生的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同意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我班的学困生有:郭津源、郭恒源、谭欣然、丁浩、王栋、张家畅、杨卓函、程俊哲、张卓、葛育嘉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我班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无动力,自主性差。他们在学习上都有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好动,容易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怕动脑筋等。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1、当今社会环境还是一种应试的氛围。2、有的家长们都忙于挣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而有的太过宠爱。3、一些是因为在早期教育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零乱,记忆力差,理解不深,加之消化不良,造成知识掌握不牢。 三、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有些学生一遇到比较复杂的题,或是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诱惑,就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自卑感强,自暴自弃。丧失学习的信心。 今后对待学困生的方法: 一、针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我要和家长结合,改变一味批评的教育方式,努力寻找学生的微小进步,对他们每一点努力和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学好的,老师和家长对他有信心。

二、对于学困生的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我仍需要和家长结合,让家长在家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学习时间表,并严格按照时间表去做。养成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学习时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我要花大力气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哪怕牺牲一些学习进度。 三、树立榜样。学困生的作业的书写质量一般都很差,在班里要重点表扬作业好的同学,把他们的作业让全班学生传阅,用这种正面强化的方式来激励后进生。 四、继续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学困生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出现分心现象,因此余部引导他们在有干扰的环境中或有限的时间内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范文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目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过程 1、学困生的界定我本人和参与调查的教师首先学习相关资料,把握准“学困生”的概念。我们认为,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据此,我们在本调查把学困生界定为: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2、调查过程 (1)通过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 (2)选取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主任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3)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手抄报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4)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3、数据整理 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个体形成的原因,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一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5%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二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2、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 3、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

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 一、基本情况: 1、你的年龄: 2、性别: 3、你是独生子女吗?() 4、家庭有意外变故吗?( ) 二、家庭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你父母对你的期望值怎样? A、过高而无法实现 B、一般化 C 、没有什么期望 2、父母在管教方面对你的态度是() A、过于严格 B、一般化 C、放任自流 3、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是() A、简单粗暴 B、一般化 C、谈心、交流、感化 4、你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 A、优越 B、一般化 C、较差 5、你的家庭学习环境怎样: A、很好 B、一般化 C、较差 6、当你考试成绩很差时,家长的态度是() A、狠狠的批评一顿 B、不理不睬,不做任何评价 C、告诫下次努力 7、你父母在家教辅导方面做得怎样() A、经常辅导 B、偶尔辅导 C、从不辅导 三、老师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8、你的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如何() A、陈旧、不当 B、一般化 C、新颖、易懂 9、教师对学生怎样评价() A、公平 B、一般化 C、不公平 10、教师对考试分数的态度() A、只要分数高就行 B、进步了就好 C、无所谓 11、课堂上老师的班级管理怎样() A、严格、井井有条 B、一般化 C、散漫,班风很差 12、教师对个体学生的辅导是怎样做的() A、经常随时进行辅导 B、偶尔辅导 C、从来不辅导 13、老师频繁考试、排名吗() A、经常考试 B、偶尔考试 C、从来不考试 14、你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A、浓厚 B、一般化 C、根本没有兴趣 四、学生自身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5、你对学习的自信心怎样() A、自信心不足 B、一般化 C、自信心强 16、你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 A、受挫能力强 B、一般化 C、碰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 17、你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如何() A、非常有上进心,我一定要比别人优秀 B、一般化 C、无所谓,别人优秀与我没关系

浅谈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

悉心关爱,科学引领 ——浅谈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 论文摘要: 目前,班级教学中学习普遍三级分化现象日趋严重。这种现象与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总目标是相悖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研究学习中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是重要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论述了学困生的定义,明确界定了学困生与差生的概念。其次针对学困生,我们深入社会、走进学困生家庭、访谈学困生家长以及和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深层次地挖掘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解读。我对这个问题调查研究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阐述了我们研究学困生的对策与方法,目的在于快速转化学习中的学困生。 关键词: 新课改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书读得越多想的就越多,想的越多问题就越多,问题越多感悟就越多,感悟越多就越想写点什么,就此借市局“三读三写三创”征文活动的春风浅谈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如下:

工作在一线的每一位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一个班级自始至终学生普遍分为三类(1)优等生(2)中等生(3)学困生。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而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所以优等生是健康成长;中等生是亚健康成长;学困生是病态成长,学生中三极分化有拉大之势。对于学困生的成长,该怎么办呢?今天我就对这个问题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学困生的定义 学困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不到明确的定义。在以前学困生叫差生。差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明确的定义。一般理解为:功课和作业做得不好的学生叫差生。随着素质教育开展和教育教学研究差生的概念也有了一定扩展。它不仅仅包括功课和作业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它的具体表现是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在常态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等各方面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成因 通过观察、调查、研究,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初中学困生是在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教学内容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分析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和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偿。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发现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科原因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往往是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后获得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如老师告诉学生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图上长度有限的线段,它的无限延伸性只能在脑中想象。而数学的系统性也很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就会遭成学习困难。然而,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灵活多样的问题。习题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二)学生自身因素

在我班上的学困生往往表现为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他们普遍对学习数学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学困的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他们自感周围的老师、同学等瞧不起自己,于是因卑生闭,表现出脱离群体,特别是怕接触老师,整天沉默寡言,有惑怕问,呈闭塞的心态,从而使他们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自暴自弃。还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念头。这就要求教师用极大的耐心、诚心和热情去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身边的一些负面影响和一些不良影视、网络、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和家庭中的矛盾及父母离异现象,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 尊重学生----点燃学习的热情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对社会而言,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因此,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更应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小部分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产生一定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选择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这一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予以研究,进行了探讨。 二、课题研究意义 实践意义:学困生大都是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材。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高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在分析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 三、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 3、新的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习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4、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研究内容主要有: 1、课题界定: (1)小学学生:指小学阶段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明天。

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日期: 2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宝应县小官庄中心小学相志辉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学困生是指不包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类型有基础差,底子薄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多动的、意志薄弱的和对授课老师不感兴趣的等等。不管属于哪一类,他(她)们都厌学。这些学困生是怎么产生的,有该如何应对,以及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等。 一、学困生的界定: 1、确定依据: 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包含非智力因素的学生)主要是符合以下几点的学生。 (1)平时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速度太慢和正确率较低的学生; (2)基础知识较差,许多知识点都记不住。因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时对时错。 (3)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正常测试成绩在70分到45分左右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类型 1、基础差,底子薄的“学困生”。他们主要因为基础薄弱,脑海中的基础知识记得少,用什么知识都是糊里糊涂。所以总是跟不上同学,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2、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这类学生态度是好的,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时间一长,他们会觉得学习不好是自己天生太笨,渐渐的也就变成了“学困生”。 3、意志薄弱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比如做题,一遇到难题就等着抄袭答案。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了“学困生”。 4、多动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掉头与别人讲话,就是玩学具等。因此他们的听课效率低,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5、对授课老师缺乏好感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对上课老师没有好感,上课自然就没了兴趣,日子一长,也就成了“学困生”中的一员。 三、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内在的意志力、学习意识,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认为,小官庄中心小学“学困生” 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数学学科的特点造成的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最大的特征是抽象,逻辑性强,这也是“学困生”最怕的。而学生中有的属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思维层次低;有的先天不足,很多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和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偿。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发现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科原因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往往是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后获得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如老师告诉学生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图上长度有限的线段,它的无限延伸性只能在脑中想象。而数学的系统性也很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就会遭成学习困难。然而,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灵活多样的问题。习题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二)学生自身因素 在我班上的学困生往往表现为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他们普遍对学习数学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学困的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他们自感周围的老师、同学等瞧不起自己,于是因卑生闭,表现出脱离群体,特别是怕接触老师,整天沉默寡言,有惑怕问,呈闭塞的心态,从而使他们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自暴自弃。还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念头。这就要求教师用极大的耐心、诚心和热情去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身边的一些负面影响和一些不良影视、网络、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和家庭中的矛盾及父母离异现象,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 尊重学生----点燃学习的热情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刻把他们放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一.成因: 造成一年级学习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除了极个别由于智力的某一方面(主要是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发展水平低于当前课程要求的水平的原因,学不懂,理解不了。大多数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跟上平时上课的进度,有的学生知识听,来不及思考其中道理,听的是一知半解,而课后又不及时复习、深思。 2、一些语文基础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分不清左和右,不是他对知识的不理解,而是对有些题目理解困难。比如我就发现,很多小孩让他在课堂上练习,对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就是弄不清,叫到跟前一提醒就会了。 3、不良的读题做题习惯。如:不听老师念题;做题不按顺序;没有检查的能力和习惯等。考试时也经常是这样,不听清楚老师念得题目,自顾自的答题,就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而导致成绩不理想。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学生。 二、对策 1、真情感化法

要让差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解除他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 2、优先提问法 教学过程中优先提问差生使之得到转化。由于他们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教师设计问题要讲究层次性,让差生也时时刻刻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给与差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每节课上都体会到成功和收获的喜悦。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3、优先批改作业法 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他们的作业尽量当堂批改。作业的评价也很重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会做了,就允许他们将错误擦掉,填上正确的答案。老师看到改对后就给画颗五角星,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又养成了有错就该得好习惯。 4、及时表扬法 差生虽然缺点很多,但是他们同样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他们取得进步活成功时,及时肯定。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夜村镇会峪联办小学教师何刚娃029--2451417 在教学实践中,学困生一直是科任教师感到头痛的群体。他们或不守纪律,惹是生非;或不言不语,启而不发。但共同的特点是学习差,成绩落后。学困率偏高是影响我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因而学校把“积极转化学困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定为教研专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有所感悟,现在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要教育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搞清楚造成学习后进的原因有哪些,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后进生的形成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所谓先天性,是指生理不正常,有体质缺陷或智力障碍,这类学生是很少的。大多数是后天形成的,分析其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父母忙于生计,或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关心不够,要求不严,放任自流,学生自制力差,对学习逐步放松,基础没打好造成的; 二是父母离异或亡故造成的单亲家庭,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性格孤僻,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上进心受到压抑,自暴自弃; 三是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随由自便,学习得过且过,没有恒心和毅力; 四是个别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学生有优越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只图吃喝穿戴,而不愿用功学习; 五是懒惰成性,怕吃苦,不愿动脑筋,靠抄袭别人作业为主的学生。 针对上述学习后进生的成因和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对后进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有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叩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用微笑的表情和关爱的语言给他们以精神抚慰。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使他们亲近你,相信你。“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从而引导他们去学习。 二、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大力进行表扬。 学习落后是后进生的一个方面,并非其他方面都落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有的学生爱画画,有的爱唱歌,有的爱劳动,有的乐于助人等等,先表扬其之所长,增强其自信心,然后适时引导,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 三、给学习后进的学生“开小灶”。 后进生大多数是基础知识欠缺,因而教师要多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及时表扬。降低作业难度,使其能顺利完成。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四、营造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在班级中组建学习小组,开展“手拉手”活动,让优生帮助学困生学习。也可以开展课外文体活动,让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这项工作充满着艰辛,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多一些热情,多一些责任,多一些关爱,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一定能使学困生得到转化,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最新-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精品

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 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背景1:我们学校地处天河区最北面,在白云区、萝岗区交界处,是一所典型城乡结合部学校,每次学生数学的测验及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很大部分的题目失分都是在计算部分,如何提高“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在一至六年级“数与代数”的错题的诊断和解决,以帮助学生在“数与代数”这方面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成绩,提高学生困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极具实用性。 (二)、课题的意义1:通过提取一至六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这方面的作业,练习、测验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进行诊断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这方面的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及时清除其学习上台阶障碍,使其后续的学习得以顺利的开展。 课题的意义2:一直以来数学教学的成绩困绕着我们数学教师的心,我们行政及教师也从不同角度分别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未能很好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此课题很好地从学生计算题方面进行研究,从最简单的式题做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成绩的真正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的意义3:也许我校地处偏僻,一直以来没有得到上级部门足够的重视,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教师很难开展理论研究,如何结合实践开展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们的共同愿望。近一两年来很荣幸得到教研室的帮助,在第二次课题的申报中得到审批,希望在教研室教研员及专家的帮助下,我们的老师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二、研究的依据及内容 (一)研究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