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重点

局解重点
局解重点

1、三边孔: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四边孔内侧1cm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

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2、四边孔: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

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3、肱骨肌管: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和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间形成一个由内上向外下的围绕肱骨中份后面的螺旋

型管道,即肱骨肌管或称桡神经管,由于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肱深动脉所通过而得名。该管有上、下两个口,上口位于肱骨中、上1∕3交界处的内侧,在大圆肌、背阔肌腱下缘的下分,由肱骨、肱三头肌内、外侧头围成;下口位于肱骨中、下1∕3交界处的外侧,在肱肌和肱桡肌所构成的沟(肘前外侧沟)的深处。

4、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

过。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包绕。

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cm。屈肌总腱鞘常与小指指滑膜相通。由于拇长屈肌腱鞘一直延续到拇指的末节,故拇长屈肌腱鞘与拇指的制滑膜鞘相连。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

5、肘管:尺神经沟的浅面有尺侧副韧带尺侧屈腕肌筋膜和弓状韧带沟通形成的顶,两者之间的通道

6、鼻烟窝:位于手背外侧部的浅凹,在拇指充分外展并后伸时明显。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

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扪及其搏动。

7、股三角: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长收肌围成。从外向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及其分支,还有股管(空隙)等结构。股三角在大腿的前面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和长收肌。

(1)股动脉:是股三角内的中心结构,有四大分支。向前发出三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向后发出股深动脉,该动脉又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股动脉与股深动脉几乎处于同一垂线上。

(2)股静脉:位于动脉内侧,有四条属支,与动脉的分支同名但归属有异。其前方为一支,即大隐静脉。后方为三支,即股深静脉、旋股内、外侧静脉。

(3)股神经:位于动脉的外侧,立即分成多条肌支和皮支,其中有两条神经一直伴动脉下行,即隐神经及其外侧的股内侧肌支。

(4)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图1-8)。

(5)股管: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及筛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神经、动脉和静脉三者间的动态变化为:由原位的外、中、内关系,发展到前、中、后关系。即外侧的神经向前,内侧的静脉向后,在三角的尖部,神经和血管呈前后一排,由前向后分别为: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深动脉、股深静脉。因此,在三角尖部由前向后刺入,可同时损伤四条血管。股动脉浅面无任何神经肌支跨过,沿股动脉切开,除切断浅层的股前皮神经和隐神经外,无任何神经肌支受损。动脉的内侧肌群由闭孔神经支配,其外侧肌群由股神经支配,耻骨肌位于动脉内侧,也由股神经支配,但该神经由动脉之深面通过。

8、股管: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及筛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

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9、踝管:小腿深筋膜在胫骨内踝下后方形成屈肌支持带,张于内踝与跟骨结节间,其内走行(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肌

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肌腱及腱鞘,胫后A和胫神经,长屈肌肌腱及腱鞘。

其内被三个纤维隔分为四个骨纤维管,由前向后依次通过:

①胫骨后肌腱;②趾长屈肌腱;③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④长屈肌腱。

上述各肌腱均包有腱鞘。

10、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由股内侧肌、缝匠肌、长

收肌和大收肌围成。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的管状间隙。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所以收肌管又称股腘管。股三角或腘窝的炎症可借此互相蔓延。收肌管内的结构,前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为股动脉,后为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进入收肌管者为:股动脉、股静脉和隐神经;通过收肌管者为:股动脉和股静脉;途中穿出收肌管壁者为:隐神经和膝降动脉11、梨状肌上孔:梨状肌起始于盆腔后壁,第2~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的上缘之间各有一间隙,称为梨状肌上孔.穿过此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臀上神经分上、下两支支配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后部;臀上动脉椅分浅、深两支,浅支主要营养臀中、小肌及髋关节静脉与动脉伴行。12、梨状肌下孔:梨状肌起始于盆腔后壁,第2~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的下缘之间有一间隙,称为梨状肌下孔。穿过此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13、坐骨小孔:由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共同围成,其间通过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它们从坐骨小孔进入坐骨肛门窝,分支分布于会阴结构

14、听诊三角: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内侧有一肌间隙,临床称听诊三角,又称肩胛旁三角。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该三角范围会扩大。

15、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亦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不等四边形的间隙。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三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肾手术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当切开此腱膜时应注意保护上述三神经。第12肋前方与胸膜腔相邻,为扩大手术野常切断腰肋韧带,将第12肋上提,此时需注意保护胸膜,以免损伤引起气胸。肾周围脓肿时可在此切开引流。腰上三角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可经此三角向后突,形成腰疝。

16、腰下三角: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

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亦可形成腰疝。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

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深部阑尾炎时,此三角区有明显压痛。腰区深部脓肿可经三角出现于皮下。17、枕下三角: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是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

界为头下斜肌。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浅面借致密结缔组织与夹肌和半棘肌相贴,枕大神经行于其间。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椎动脉穿寰椎横突孔后转向内,行于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内,继穿寰枕后膜入椎管,再经枕骨大孔入颅。头部过分旋转或枕下肌痉挛可压迫椎动脉,使颅内供血不足。枕下神经为第1颈神经后支,在椎动脉与寰椎后弓间穿出,行经枕下三角,支配枕下肌。

(二)论述题http://202.120.143.131/Able.Acc2.Web/Template/View.aspx?wmz=3081&courseType=1&courseId=5437&topMenuId =29066&menuType=4&contentId=3081&action=view&type=&name=&linkpageID=18991

1、试述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三段

2、试述上肢肌的神经支配]

3、试述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及临床意义

4、股三角境界、位置、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

5、腘窝的境界、位置、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

6、穿经梨状肌上孔和下孔的结构及其排列顺序

7、脊柱区肌肉的层次

离别似绝症已灭亡的高兴令我的背影於东京结冰

无伴侣认领怨命也不肯认命自问仍好胜

往事留旧城铺展了风景

世上客机大可帮我逃命

流浪到地中海终会蝶泳

谁让我的生涯天涯极苦闷开过天堂幻彩的大门

我都坚持追寻命中的一半强硬到自满谁让我的生活生命被转换

都记得自己从未悲观

只要前度夸奖洒脱

忘掉根本生又何欢

来让我任性这情人节即兴

独个攀塔尖不必等背影

无伴侣做证也踏破苏州夜静

让庭园扫兴

隔岸无旧情姑苏有钟声

震荡过的内心只有承认

逃避到地心都不会入定

谁让我的生涯天涯极苦闷

开过天堂幻彩的大门

我都坚持追寻命中的一半

强硬到自满

谁让我的生活生命被转换

都记得自己从未悲观

只要前度夸奖洒脱

忘掉根本生又何欢

飞过天际走到海角要拾回快乐

双手摸索双眼搜索我尚有感觉

心似刀割总算醒觉胜地难闭幕

失去感觉失去知觉我尚有躯壳

局解重点总结知识分享

局解重点总结

一、头部 1.翼点:指颅骨侧面额骨,顶骨,颞骨,蝶骨4个骨相连处的缝,多呈H形, 在颞弓中点上方约3.8cm处。 2.腮腺鞘:颈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 腺鞘。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 神经,舌下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神经的支配: 眼裂周围,眼轮匝肌——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 鼻孔周围,鼻肌——面神经颊支 口裂周围,浅层,口轮匝肌、颧肌、笑肌、降口角肌——面神经颞支、颧 支、颊支、下颌缘支 中层,提口角肌、降下唇肌——面神经颊支 深层,颊肌、颏肌——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 颈部,面神经颈支 5.面动、静脉的行径,面静脉的交通及结构特点: 面动脉的行径:在颈动脉三角起自颈外动脉,走向前方,经二腹肌后腹深面 进入下颌下三角,经下颌下腺深面,至咬肌止点前缘处, 翻绕下颌体下缘出现于面部。 面静脉的行径: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位置较浅,行程也不如 面动脉迂曲,至下颌角下方,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穿 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交通的特点:1、内眦静脉-眼上静脉-颅内海绵窦 2、面深静脉-翼静脉丛-颅内海绵窦 面静脉的结构特点: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段交通常无瓣膜,因此,当面部 感染时,通过上述途径,可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 窦血栓或颅内感染。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 口角之间的三角区为“危险三角”。 6.面神经的分部、分支: 面神经分部: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 第二段,腮腺内段。 第三段,面神经穿出腮腺后的部分。 面神经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7.三叉神经末支出颅的位置及分布范围: 1、眶上神经:眶上切迹穿出,分布于额部、上睑皮肤 2、眶下神经:眶下孔穿出,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唇上皮肤 3、颏神经:颏孔穿出,分布于下唇、颏区皮肤 8.腮腺的形态和位置: 腮腺的形态:质软,色淡黄,大致成楔形 腮腺的位置: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下颌角 前——咬肌、下颌支、翼内肌的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9.腮腺管的行程及开口部位:

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复习题汇总

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复习题 一、腹前外侧壁 1、髂前上棘耻骨结节 2、麦氏点兰氏点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阑尾的体表投影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为McBurney点 阑尾的体表投影在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界处,称为Lanz点 右侧半月线与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又称为Murphys点 3、指出腹股沟三角的境界 又称Hesselbach,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管韧带和腹壁下动脉组成 4、(不考)Camper筋膜Scarpa筋膜 5、在腹直肌鞘内找出腹壁下动脉 腹壁下动脉:在近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处,发自髂外动脉。 6、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腹股沟管下壁 腹股沟管浅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一个三角形的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游离下缘即弓状下缘 腹股沟管下壁:即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和联合腱构成(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下缘呈弓状行于精索的上方,在腹直肌的外侧缘、精索的后方两者呈腱性结合,形成腹股沟镰,亦称为联合腱); 7、半月线腹白线弓状线腹股沟韧带 半月线:在腹直肌外缘,腹直肌鞘前、后层相愈着,形成一凸向外侧的半月形弧形,称为半月线。(沿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 腹白线: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上宽下窄。 弓状线:在脐以下约4-5cm,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转向腹直肌的前方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其后层的下缘呈一凹向下的弓状游离缘,称为弓状线或半环线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的腱膜卷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 8、腹直肌鞘前层、后层 腹直肌鞘是包裹负直接和锥状肌的纤维组织(腹直肌下端的前内侧常有的三角形的小扁肌——锥状肌); 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 9、腹直肌及其腱划 腹直肌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肌纤维被3-5个腱划分割 10、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其腱膜 腹外斜肌:为腹前外侧壁浅层的扁肌。肌纤维自外上向内下斜形,在腹直肌外缘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以下移为腱膜。其中,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的腱膜卷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亦为扁肌。呈扇形斜向内上,后部纤维止于下3对肋。 腹横肌:为腹前外侧壁最深层的扁肌。肌纤维自后向前内侧横行,至腹直肌的外侧缘移行为腱膜。11、第10对肋间神经 第7肋间N:分布于剑突平面 第10肋间N:分布于平脐面 第12肋间N:分布于髂前上棘平面 第1腰N:分布于腹股沟平面 12、腹股沟管内容 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13、在腹前外侧壁分别画出: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切口麦氏切口 正中切口:经腹白线(或腹部正中线的切口)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 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

局解重点详细版

局解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与论述题 范围: 1、肱骨肌管: 又称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和尺神经等。 2、肘窝: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其尖指向远侧,底位于近侧。 ⑴境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⑵内容:由内向外依次为正中神经、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肱二头肌腱和桡神经及其分支。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 肱动脉在约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外下,至肱桡肌内侧继续下行;尺动脉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至尺侧腕屈肌深方下行。正中神经越过尺血管前方,穿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指前屈肌深面。 桡神经位于肘窝外侧缘的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约在肱骨外上髁前方或稍下方,分为浅、深两支。浅支经肱桡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下行;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肌皮神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后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3、腕管: 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又称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又称桡侧囊)包绕。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 cm。屈肌总腱鞘常与小指指滑膜鞘相通。拇长屈肌腱鞘一直延续到拇指的末节,与拇指的指滑膜鞘相连。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的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4、腰上三角: 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下方。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第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也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间隙。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当切开腱膜时,应注意保护上述3神经。第12肋前方与胸膜腔相邻,为扩大手术野,常需切断腰肋韧带,将第12肋上提。此时,应注意保护好胸膜,以免损伤造成气胸。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经此三角向后突出,形成腰疝。5、腰下三角: 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也会发生腰疝。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和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6、血管腔隙: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肌筋膜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又称陷窝韧带),外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股环、腹股沟深淋巴结。 7、肌腔隙: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腰椎结核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经此腔隙扩散至大腿根部,并可能刺激股神经产生症状。 PS:腹股沟韧带与髂骨间被髂耻弓(连于腹股沟韧带和髂骨的髂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

局解外侧重点总结

胸前区 神经:肋间神经前皮支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静脉: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开深筋膜,找到头静脉末端 暴露胸大肌:可见胸小肌,锁胸筋膜,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 穿锁胸筋膜的结构:胸外侧神经,胸肩峰血管,头静脉 以胸小肌为标志,观察解剖穿胸小肌下缘,胸小肌上缘及穿过胸小肌的结构: (1)胸小肌上缘的主要结构均从锁胸筋膜传出。1):头静脉和锁骨下淋巴结 2):胸外侧 神经 3):胸肩峰动,静脉 (2) 胸小肌下缘的主要结构:1):胸外侧动,静脉和胸肌淋巴结 2) :胸长神经 (3)穿过胸小肌的结构:胸内侧神经自胸小肌穿出后进入胸大肌 腋区:腋腔由顶,底,四壁构成 顶:由锁骨中1/3, 第一肋,肩胛骨上缘围成 底:有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构成,此区人大汗腺变态称为狐臭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胸大肌:主要作用是使臂内收 和旋内,有胸,内外侧神经支配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 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及肩胛骨所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四个肋及期间的肋间肌构成前锯肌由胸长神经支配 外侧壁:由肱骨结间结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和喙肱肌构成 腋腔的内容:锁骨下动脉(于第一肋外侧缘)------腋动脉(于大圆肌下缘)-------肱动脉 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动脉分为三段 (1)第一段:位于第一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分支胸上动脉 (2)第二段:位于胸小肌深面,有分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其中胸肩峰动脉于胸前神经伴行,穿锁胸筋膜后分为胸肌支,三角肌支和肩峰支 (3)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之间。此段发出1)肩胛下动脉:又发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至冈下窝。胸背动脉:

(完整版)局解重点归纳整理

头颈部 名词解释: 1.头皮: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三层合称头皮。 2.颅顶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头皮撕脱伤也多沿此层分离。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肌、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部危险三角:面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借多条途径向交通,因此面部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尤其是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感染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性更大,被称为“危险三角区”。 5.封套筋膜:即颈筋膜浅层。向上附于头颈交界处,向下附于颈、胸和上肢交界线,向前在颈前正中线处左、右相延续,向两侧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并形成两肌的鞘,向后附于项韧带和第7颈椎棘突,形成完整的封套结构。 6.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距胸骨柄上缘约3~4cm处,分为深浅两层,向下分别附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内有颈静脉弓,颈前静脉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7.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外侧壁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8.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等。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 9.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 10.颈动脉鞘:颈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鞘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为颈总动脉。在颈动脉鞘下部,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在二者之间的后外方有迷走神经。鞘的上部,颈内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方,迷走神经行于二者之间的后内方。

局部解剖学标本考复习资料

局部解剖学标本考复习资料2140 颅顶软组织的层次结构,何为“头皮”。 从浅到深依次是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腱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其中前三层合称头皮。 腮腺的位置和毗邻,腮腺上端、前缘、下端穿出的结构。穿经腮腺的结构。 位置毗邻: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近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缘;后邻乳突、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 穿出结构:前缘:面N颧支、颊支、下颌支,面横血管,腮腺管。上缘:耳颞N,颞浅AV,面N颞支。下缘:面N下颌缘支、颈支,下颌后V 穿经结构:纵行:颈外A、下颌后V、颞浅AV、耳颞N。横行:上颌AV、面横AV、面N 各支。 甲状腺的形态和毗邻。甲状腺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在甲状腺手术时不要损伤哪些神经?位置:呈H形,分左右两叶及甲状腺峡,或有锥状叶。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前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六气管软骨;峡部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 血液供应:甲状腺上、下A、最上A(部分) 注意神经:喉上N(结扎甲状腺上A要紧贴甲状腺上极),喉返N(结扎甲状腺下A要远离下极) 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下颌骨下缘和二腹肌前后腹围成。浅面: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深面: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咽中缩肌。内容:下颌下腺及其导管、舌N、舌下N、面AV、舌AV,下颌下淋巴结。 颈动脉三角的边界及内容。 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肩胛舌骨肌上缘、二腹肌后腹。浅面: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深面:椎前筋膜;内侧:咽侧壁及其筋膜。内容:颈内V及其属支、颈总A及其分支、舌下N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及颈外侧深淋巴结。 气管切开手术入路经过哪些层次? 切开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气管前间隙。 肋间血管、神经位于何处?其相互排列顺序如何。 肋间后AV、肋间N的主干(上支)和它们在肋角处发出的下支分别沿肋沟和下位肋上缘前行,走行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在肋沟处自上而下分别为V、A、N。 上纵隔分层及其内容 器官和结构可分为三层。前层:胸腺、头臂V、上腔V;中层:主A弓及其分支、膈N、迷走N;后层:气管食管胸导管。 何为肺根,肺根的毗邻。 肺根是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AV、支气管AV,淋巴管和N等结构的总称,表面被结缔组织包绕。前到后:VA支;上到下:左A支V;右支AV。 毗邻:左肺根:主A弓、肺韧带、左膈N,左心包膈AV,胸主,左迷走N;右肺根:奇V 弓、肺韧带、右膈N,右心包膈AV,奇V,上腔V、右心房、心包部分,右迷走N。 后纵隔包括哪些结构?(心包后壁和脊柱胸下部之间) 食管、迷走N、胸主A、奇V、半奇V、副半奇V、胸导管、胸交感干、纵隔后淋巴结。 何为腹直肌鞘和弓状线。腹直肌鞘的构成。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1.收肌管adductor canal 即Hunter管,为股前内侧区中1/3段的肌性管道,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至腘窝,长15~17厘米。管的前壁为股内侧肌和大收肌间的股收肌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上口由股内侧肌、大收肌、股收肌板上缘围成,下口为大收肌腱裂孔,前口为股收肌板下份的裂口。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2.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结构及其属支 3.股鞘femoral sheath 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并包绕股动脉和股静脉上 段所成之漏斗形筋膜鞘,长3~4cm。两个纵形的纤维隔将其分为3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内侧格即股管。 4.股管femoral canal为股鞘内侧份一个潜在性间隙(股鞘内侧格),长约1~2cm。其上口为股环,通腹膜外间隙;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腹腔内容物若顶着腹膜通过股环进入股管则形成股疝。 5.股环femoral ring 股管上口。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侧借纤维隔与股静脉毗邻。股环被腹膜外结缔组织所充填。由于股环的内、前、后三面均为韧带,故股疝容易发生嵌顿。 6.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骨及髂耻弓围成,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7.血管腔隙lacuna vas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动、静脉,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等。 8.腕管Carpal canal 位于腕掌侧,是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的骨筋膜鞘。管内有拇长屈肌腱及指浅、深屈肌腱共9条肌腱、正中神经、桡侧囊、尺侧囊通过。 9.鱼际间隙thenar space 又称拇收肌间隙,位于手心外侧半。前界为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以掌中间隙为界,外侧是掌外侧肌间隔。近端为盲端;远端经第1蚓状肌管与食指背面相通。 10.指蹼间隙fingerweb space & Web’s space又称联合孔,在第2~5指间掌骨头处,由位于指蹼深面的掌浅横韧带与掌腱膜的纵、横纤维所围成,是手指血管、神经等出入的部位,又是手掌、于背与手指三者间的通道。 11.指髓间隙Pulp space 在指深屈肌腱抵止处远侧,皮肤和远节指骨远侧4/5的骨腹之间有纤维隔相连,此隔将指腹的脂肪分成小叶,形成指髓间隙,又称指端密闭间隙,内有血管和神经。炎症时宜早期切开减压,以保护末节指骨 12.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 space位于气管前方,气管前筋膜与颈深筋膜中层脏部之间。间隙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或奇静脉丛,并可能有甲状腺最下动脉,在幼儿还可见胸腺上端或左头臂静脉及头臂干。此间隙向下与上纵隔相通。如有感染,脓液可向下蔓延至上纵隔。此间隙为气管切开必经之处。 13.乳房后间隙retromammary space为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使乳房可轻度移动。此处若感染化脓易向下扩展,宜作低位切开引流术。乳腺癌时如侵及此间隙,乳房即固着于胸前壁。

局解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神经点 :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针点。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 纵膈: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 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 颈动脉鞘: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 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 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 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 心包横窦: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 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 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 椎横突前结节. 锁胸筋膜:为胸部筋膜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头静脉、肩峰动脉、 胸外侧神经及淋巴管穿过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 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 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 定、支持作用。 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 区域称肾区。 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长约 5cm,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 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 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 入,故称为肝门。 动脉导管三角: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股鞘,股管: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 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 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 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 内侧部称股管 (二)简答题 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 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 腹之间。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 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内容: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舌下神经及其降支、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 巴结等。[ 2、肌三角的境界和内容: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 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其浅面 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 颈前静脉与皮神经,以及颈筋膜浅层;其深面 为椎前筋膜。三角内有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和肩 肿舌骨肌上腹,以及深层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 舌骨肌,以及位于气管前筋膜深部的甲状腺、 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3、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和内容: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 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又名二腹肌三角。 此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 层,深面由浅入深依次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 及咽中缩肌。内容主要有下颌下腺、淋巴结及血 管、神经等 4、穿越梨状肌下孔的结构有哪些?穿越梨状肌下孔 的结构: 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 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 和阴部神经。 5、腘窝的境界和内容: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 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内 下界和外下界为腓肠肌的内、外侧头,顶为腘筋 膜,底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和 腘肌及其筋膜。腘窝内容由浅入深为胫神经、 腘静脉和腘动脉。其外上界有腓总神经,血管周 围有腘深淋巴结 6、何为踝管?通过其的结构有哪些:小腿深筋膜在 胫骨内踝下后方形成屈肌支持带,张于内踝与跟 骨结节间,形成的管状结构即为踝管。其内走行 (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腱及 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及腱鞘。 7、股三角的境界和内容: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 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 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外侧是髂腰肌, 内侧为耻骨肌及其筋膜。另一种说法将长收肌 内侧缘作为股三角的内侧界,故三角的后壁除髂 腰肌、耻骨肌及其筋膜外,还有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股三角内有股鞘、股管、股神经、股动脉、 股静脉、淋巴管、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等。这些 结构的位置关系是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 内侧为股静脉 8、收肌管的组成和内容:又称Hunter氏管。位 于股前部中1/3段,缝匠肌深面,长约15厘米, 断面呈三角形。其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 收肌及大收肌,前壁为缝匠肌及架于内收肌与股 内侧肌间的腱纤维板。收肌管的上口与股三角尖 端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管内通 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其中隐神经与膝降动脉伴行自前壁的下部穿出。 9、肌腔隙和血管腔隙的组成前界为腹股沟韧带; 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髂腰 肌和股神经通过。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 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扩大散至大腿根部,并 可侵犯股神经 血管腔隙的组成: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 为耻骨梳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血管腔隙 中有股动、静脉,股管及股淋巴管通过 10、大、小隐静脉的行径及伴行的神经大隐静脉的 行径和伴行的神经: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 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 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 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 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 点。 小隐静脉的行径和伴行神经:起于足背静脉弓的

局解期末考试测试试题

局解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日期:

局部解剖学试题(1) 一、单选题(10分)EDECB ADBAB 1. 关于面静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位置较浅,伴行于面动脉的前方 B.在下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吻合 C.穿深筋膜,注入颈外静脉 D.眼静脉为面静脉入颅的必经通道 E.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 2. 关于腱膜下疏松组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层蜂窝组织 B.头皮撕脱自此层分离 C.血肿或脓肿可蔓延全颅顶 D.导血管不与板障静脉相连 E.被称为颅顶“危险区” 3. 副神经的行程是()A.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B.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入枕三角 C.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D.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处进入枕三角 E.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4. 颈丛皮支阻滞麻醉穿刺处为()A.斜方肌前缘中点 B.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 C.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D.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中1/3交界处 E.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界处 5. 右肺根动脉排列自上而下是()A.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 B.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 C.主支气管、肺静脉、肺动脉 D.肺动脉、主支气管、肺静脉 E.肺静脉、主支气管、肺动脉 6. 关于腹前外侧壁皮肤的感觉神经分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有明显的节段性 B.第6肋间神经分布于剑突平面 C.第9肋间神经分布于脐平面 D. 脐以上是第10肋间神经分布 E.耻骨联合上缘是肋下神经分布 7.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的()A.上部 B.下部 C.水平部 D.降部 E.升部 8. 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翼状肩”,估计可能损伤() A.胸背神经 B.胸长神经 C.肩胛上神经 D.胸内侧神经 E.胸外侧神经 9. 股疝容易发生嵌顿现象的原因是:()A.股环周围结构缺乏伸缩性 B.股管过于狭窄 C.股管过于宽松 D.股鞘坚硬 E.卵圆窝的镰状缘锐利10. 收肌管内的结构不包括()A.股动脉 B.股神经 C.股静脉 D.隐神经 E.股神经内侧肌支 二、填空(20分) 1.在海绵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2.颈动脉鞘的结构排布关系,位于前外的是(),前内的是(),二者之间后方的是()。 3.膈的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及主动脉裂孔所对的胸椎平面分别是()、()和()胸椎平面。三者的穿经结构分别为()、()()。4.壁胸膜包括()、()、()和()4部分。 5.股鞘内结构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 三、名词(12分) 1.翼点 2.斜角肌间隙 3.Calot三角 4.腕管: 四、简答(30分) 1.腮腺和面神经的关系?2.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 3、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有哪些? 4、腹股沟管的构成、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腋窝的构成及其内容? 6.股三角的位置、构成及其内容? 五、综合分析(12分) 某患者女性23岁,突然发生上腹部疼痛,10小时后局限于右下腹,伴有呕吐、发热和白细胞增高,右下腹部压痛明显。诊断:急性阑尾炎。问:(1)触诊何部位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为什么?(3分) (2)需立即手术,行右下腹部麦氏切口进人腹腔,需经过哪些层次结构?(3分)

局解重点总结(精品文档)_共1页

一、头部 1.翼点:指颅骨侧面额骨,顶骨,颞骨,蝶骨4个骨相连处的缝,多呈H形,在颞弓中 点上方约3.8cm处。 2.腮腺鞘:颈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 下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神经的支配: 眼裂周围,眼轮匝肌——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 鼻孔周围,鼻肌——面神经颊支 口裂周围,浅层,口轮匝肌、颧肌、笑肌、降口角肌——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 下颌缘支 中层,提口角肌、降下唇肌——面神经颊支 深层,颊肌、颏肌——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 颈部,面神经颈支 5.面动、静脉的行径,面静脉的交通及结构特点: 面动脉的行径:在颈动脉三角起自颈外动脉,走向前方,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经下颌下腺深面,至咬肌止点前缘处,翻绕下颌体下缘出现 于面部。 面静脉的行径: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位置较浅,行程也不如面动脉迂曲,至下颌角下方,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交通的特点:1、内眦静脉-眼上静脉-颅内海绵窦 2、面深静脉-翼静脉丛-颅内海绵窦 面静脉的结构特点: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段交通常无瓣膜,因此,当面部感染时, 通过上述途径,可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或颅内感染。 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为“危险三角”。 6.面神经的分部、分支: 面神经分部: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 第二段,腮腺内段。 第三段,面神经穿出腮腺后的部分。 面神经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7.三叉神经末支出颅的位置及分布范围: 1、眶上神经:眶上切迹穿出,分布于额部、上睑皮肤 2、眶下神经:眶下孔穿出,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唇上皮肤 3、颏神经:颏孔穿出,分布于下唇、颏区皮肤 8.腮腺的形态和位置: 腮腺的形态:质软,色淡黄,大致成楔形 腮腺的位置: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下颌角 前——咬肌、下颌支、翼内肌的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9.腮腺管的行程及开口部位: 腮腺管的行程:自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1cm处横跨咬肌表面至该肌前缘继而

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

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

局解知识点总结: 1.肱动脉的体表投影;肱动脉的3个分支: 肱动脉的体表投影: 上肢外展90度,手掌向上,由锁骨中点至肘前横纹终点远侧2cm处的连线,为腋动脉和肱动脉的体表投影。两者以大圆肌下缘为界,大圆肌下缘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肱动脉的3个分支: (1)肱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的稍下方起于肱动脉后内壁,与桡神经一起经肱三头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之间转入臂后区的桡神经沟中。 (2)尺侧下副动脉:在肱深动脉起点稍下方自肱动脉发出,伴随尺神经穿过内侧肌间隔行向内上髁背侧面,与尺侧返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吻合。 (3)尺侧上副动脉: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5厘米处起于肱动脉,分布于内上髁的前,后面,参加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上肢动脉的主干: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掌浅弓、掌深弓 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的五条属支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注意上肢的深静脉和浅静脉都有哪些,怎么走形! 2.腹部的体表标志 1.肋弓下缘: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缘和第11-12浮肋构成,用于腹部分区、肝脾测量和胆囊定位 2.剑突:胸骨下端软骨,肝脏测量标志 3.腹上角:两侧肋弓至剑突根部的交角,判断体型及肝脏测量。 4.脐:腹部中心,投影至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分区法的标志,易有脐疝发生。 5.髂前上棘:髂棘前方突出点,腹部九分区法标志,骨髓穿刺部位 6.腹直肌外缘:位于锁骨中线处,用于手术切口和胆囊点定位。 7.腹中线:腹部四分区法的垂直线,易有白线疝。 8.腹股沟韧带:寻找股动脉、股静脉的标志,常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和所在。 9.耻骨联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

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1.腋腔及顶,底,四壁? 腋腔:当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窗,其深部呈四棱椎体形的腔隙。顶:是腋腔的上口,向上通颈外侧区,由锁骨中3分之1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四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内侧壁:上四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外侧壁:结节间沟,肱二头肌两个头及喙肱肌。 2.肌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髂骨。内侧界:髂耻弓。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3.血管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髂耻弓。内容:股动脉,股静脉,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4.股环的边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 5.上颌动脉分几段,每一段的分支有哪些? 分三段。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深面的一段。分支:颊动脉。第三段:自翼外肌上缘进入冀腭窝以后的一段。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 6.腕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组成。内容:指浅屈肌腱及腱鞘,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正中神经。 7.下颌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内容: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血管,舌下神经,舌血管,舌神经。 8.气管颈部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是什么? 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 9.椎动脉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外侧界:前斜角肌内侧。内侧界:颈长肌外侧缘。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内容: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鞘及交感干等。 10.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通过的结构各有哪些? 浅面:面神经颈支,面动脉和下颌后动脉的前支。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 11.三边孔和四边孔的组成及通过的结构。 三边孔: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内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通过的结构:旋肩胛动脉和旋肩胛静脉。 四边孔: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外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通过的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旋肱后静脉。 12.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 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梨状肌下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3.腘窝的边界和内容。 边界: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上内侧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壁为腓肠肌内侧头,下外侧壁为腓肠肌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足石)肌,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的腘面,膝关节囊的后壁和腘肌。内容:在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周围的腘深淋巴结。窝内主要结构之间有大量的脂肪组织充填。 14.踝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连于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并向深部发出三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四个骨纤维管道,对肌腱起约束作用,对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内容:由前向后依次是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姆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15.上纵隔由浅入深有哪些结构?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左右膈神经及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气管胸部,食管胸部的一部分,胸导管等。 17,后纵隔得内容。

(完整版)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

局解知识点总结: 1.肱动脉的体表投影;肱动脉的 3 个分支:肱动脉的体表投影: 上肢外展90度,手掌向上,由锁骨中点至肘前横纹终点远侧2cm处的连线,为腋动脉和肱动脉的体表投影。两者以大圆肌下缘为界,大圆肌下缘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肱动脉的 3 个分支: (1)肱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的稍下方起于肱动脉后内壁,与桡神经一起经肱三头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之间转入臂后区的桡神经沟中。 (2)尺侧下副动脉:在肱深动脉起点稍下方自肱动脉发出,伴随尺神经穿过内侧肌间隔行向内上髁背侧面,与尺侧返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吻合。 (3)尺侧上副动脉: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 5 厘米处起于肱动脉,分布于内上髁的前,后面,参加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上肢动脉的主干: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掌浅弓、掌深弓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的五条属支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注意上肢的深静脉和浅静脉都有哪些,怎么走形! 2.腹部的体表标志 1.肋弓下缘:8-10 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缘和第11-12 浮肋构成,用于腹部分区、肝脾测量和胆囊定位 2.剑突:胸骨下端软骨,肝脏测量标志 3.腹上角:两侧肋弓至剑突根部的交角,判断体型及肝脏测量。 4.脐:腹部中心,投影至3-4 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分区法的标志,易有脐疝发生。 5.髂前上棘:髂棘前方突出点,腹部九分区法标志,骨髓穿刺部位 6.腹直肌外缘:位于锁骨中线处,用于手术切口和胆囊点定位。 7.腹中线:腹部四分区法的垂直线,易有白线疝。 8.腹股沟韧带:寻找股动脉、股静脉的标志,常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和所在。 9.耻骨联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 10.肋脊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是检查肾脏压、叩痛的位置。 3. 腹部的分区 (一)四区法:即十字型法,以脐为中心划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两线相交,把腹部分成四区 (二)九区法井字型分区,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成九个区,上水平线又称肋线,为两侧肋缘最低点(相当于第十肋骨)的连线;下水平线又称髂棘线,为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左、右两条垂直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上所作的垂直线。这四条线相交将腹部分成九个区 1. 右上腹部(右季肋部)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等。2.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 3.右下腹部(右髂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女性的右侧卵及输卵管、男性的右侧精索、淋巴结。 4.上腹部肝左叶、胃、十二指肠、横结肠、大网膜、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局解标本考试整理

局解-实物考试标本整理 Acknowledgements This work was completed by following partners: Photos:Hu Zhong-nan Answers: Zhang Nai-ding; Lu Chao; Tang Song-jia; Lai Jian-bo. 说明: 1.部分答案不确定; 2.由于不少标本上缺失编号,答案“/”略去; 3.对于照片中不能看清的编号,只要能知道它是考察内容,知道其答案即可,具体编号并不重要; 4.本小组不对答案的正确性负任何责任!如有疑义的,欢迎大家医学群上交流,以便后期的改进。 Presented by Common Progress Society for Grade-09 Medico, GPS-09M

⑩ ④ ①(颈部)浅筋膜②颈阔肌③胸锁乳突肌④斜方肌 ⑤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前鞘⑥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后鞘⑦浅筋膜 ⑧/ ⑨面血管⑩下颌下腺 PS:⑤⑥不确定,但⑤覆盖在颈外静脉之上,故先考虑其为“颈部浅筋膜”;⑦不确定,可能为锁骨上大窝/三角,但标本上很难标识窝类结构,仍考虑浅筋膜。

(14) (1)迷走N. (2)锁骨下V. (3)/ (4)颈外A. (5)颈内A. (6)喉上A. (7)甲状腺上A. (8)/ (9)颈横A.浅支(10)肩胛上A. (11)胸肩峰A.及其分支(12)枕A. (13)/ (14)颈丛皮支(15)耳大N. (16)副N. (17)/ (18)臂丛(19)喉返N. (20)颈袢上根/面动脉(21)下牙槽A./迷走N. (23)面V. (24)面深V. (25)眶下N. PS:(14)优先考虑枕小N.上端断裂;(20) (21)均有两个编号;(24) (25)不确定,应该不考。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局部解剖学总结 名词解释: 1、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2、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3、腮腺咬肌筋膜 4、海绵窦:位于垂体及蝶鞍两侧的双层硬脑膜之间的间隙。窦内有结缔组织小梁,呈海绵状,血流缓慢,易产生血栓。 5、神经点:是颈丛皮质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6、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7、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膈;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8、颈动脉三角: 9、胸膜顶:是覆盖肺尖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缩股内侧上缘2-3cm。 10、椎动脉三角 11、乳房后隙: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 12、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13、乳房悬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 14、胸锁筋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穿经锁胸筋膜的结构:头静脉、胸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淋巴管。 15、胸膜隐窝: 16、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呈半环形,是肋胸膜反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容量大,积液常积聚于此。 17、肺段 18、食管下三角 19、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心脏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部位。 20、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厚而坚韧;内层为浆膜心包,为一封闭的浆膜囊,分脏、壁两层。 心包裸区:下胸膜间区的心包前方无胸膜覆盖,直接与胸骨后面相邻,称为心包裸区 21、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可通过一手指。心和大血管手术时,可在心包横窦处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