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微观第五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5.微观第五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5.微观第五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五章思考题A、B、C详解

(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

1.1(错)。它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1.2(对)。正常利润就是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差额,经济利润是在会计利润中再剔除正常利润(或机会成本)后得到的,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

1.3 D 经济学上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标准是企业调整生产要素需要的时间。

1.4 C 这是属于规模报酬问题,与长期生产函数有关。当长期边际成本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时,长期平均成本上升,对应的是规模报酬递减。

1.5 A 一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投入组合是要求是等产量曲线不变,调整等成本曲线,调整到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位置。由于题中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和切点,而等产量曲线固定,只能调整等成本曲线,向外移动(即增加成本),直到与等产量曲线相切。故是增加投入,选A。

1.6 A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本题中企业购买或使用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正是这部分的有形成本,所以是显性成本,选A。

1.7 D AFC=TFC/Q,由于TFC在短期中固定不变,而Q在不断增加,故AFC是不断减少的,所以它的曲线是一直趋于下降,选D。

1.8 答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1.9 答案:(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

(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边际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和产量绝对减少三个阶段。

1.10 答案:在经济学里,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它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账簿上得到反映。隐性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

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性成本包含在内。

对于许多小规模工商企业而言,隐性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高。例如,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投入资金的利息,自己的用于经营的房屋的租金等。我国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安排的时候,通常都没有计算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如果考虑农民进行生产的隐性成本,就容易理解民工潮的兴起了。

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最主要的隐性成本是投入资金的利息。如果计算这部分隐性成本,也就容易理解国企改革的迫切性了。

(二)思考题B:名校试题

2.1 A 当MP L/MP K=w/r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不再调整;否则就会用边际产量更高的要素去替代边际产量较低的要素。

2.2 B 一种可变要素L的合理投入区域为生产的第II阶段,即开始于AP L最高点(即MP L与AP L相等),结束于MP L转为负时(即MP L为零)。

2.3答案:(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各种要素,现假定仅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可变的,而其他要素保持不变,那么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在开始时,它的边际产量有可能增加;但随着可变要素的继续增加,它的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现象。这种由于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而引起的边际产量的递减甚至总产量的减少的现象,称为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规律。

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分析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在任何生产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纯技术关系。必须指出: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规律是以生产技术给定不变为前提的。技术的进步可能会使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延后,但绝不会使报酬递减规律失效。其次,这里的报酬递减规律,是以除一种要素外的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变为前提,来考察一种可变要素发生变化时其边际产量的变化情况。还有,报酬递减规律是在可变的生产要素使用量超过一定数量后才出现。

(2)规模报酬递减是指随着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达到某一时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出现递减现象的规律。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变化来定义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假定各生产要素都以同样的比例增加,则企业产量的变化有三种可能:第—,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如增加—倍生产要素的投入导致产量的增加多于一倍,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报酬递增。第二,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如增加—倍的生产要素投入导致产量的增加不到一倍,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报酬递减。第三,当产量增加的比例恰好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相同时,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一般说来,企业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

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个阶段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2.4答案: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企业的会计利润,是企业的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也就是企业在申报应缴纳所得税时的账面利润。但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并不仅仅是会计利润,必须进一步考虑企业自身投入要素的代价,其中包括自有资本应得利息、经营者自身的才能及风险的代价等。这部分代价的总和至少应与该资源投向其他行业所能带来的正常利润率相等,否则,企业便会将这部分资源用于其他途径的投资而获取利润或收益。在西方经济学中,这部分利润被称为正常利润,显然,它等于隐性成本。如果将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性成本,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的概念,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上述各种利润关系为:

企业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隐性成本

2.5答案:错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对应的是短期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可变成本而并非最低平均成本。从如下数学推导中,我们不难看出:

L AP w Q L w Q TVC AVC 1=?== Q

TFC AP w Q TFC TVC AC L +=+=1 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VC 达到最小,而AC 并没有达到最小,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不变成本仍然在减小,AC 曲线最低点的出现后于AVC 曲线的最低点。

2.6答案:(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反映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反映在供给曲线中,也成为供求理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7答案:(图略)

(1)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边际产量(MP )和平均产量(AP )的关系:

边际产量(MP )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AP )曲线的最高点。

相交前,MP>AP,平均产量AP递增;相交后,MP<AP,平均产量AP递减;相交时,MP=AP,平均产量AP最大。

2.8答案: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企业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企业根据它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企业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企业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企业可能也会同时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2.9答案:由题意可得,15L+30K=660,

用K来表示L可得到:L=44-2K;

将上式代入生产函数Q可得到:Q=20*(44-2K)+50K-6*(44-2K)2-2K2

为求Q的最大值,就要先求生产函数Q对K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

一阶导数为:dQ/dK=-52K+1066=0,可以直接解得:K=20.5

二阶导数为:d2Q/dK2=-52<0

因为二阶导数为负值,所以当K取20.5时,生产函数取最大值。

再由L=44-2K 可解得:L=3

所以,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L=3,K=20.5。

2.10答案:每天的征收费用为

2

(502)250

==-=-+

TR PQ P P P P

欲每天征收费用最多,则

=-+=

4500

MR P

P=

解得,12.5

此时征收费用为:

2

212.55012.5312.5500

TR=-?+?=<

显然如果建设费用和征收费用都归承包商,由于承包商平均每天的成本大于收益,所以没有人愿意承包。

政府需要给予承包商一定的补贴,补贴方式多样,可以免税、一次性财政补贴、分期财政补贴等,但无论那种方式,都要使承包商分摊到的实际费用每天小于312.5元。

2.11答案:(1)当K 、L 同比例增加λ倍时,有

),(2)()(2),(21212121L K F L K L K L K F λλλλλλ===

所以该企业的规模报酬不变。

(2)企业利润最大时,企业处于均衡状态,满足均衡条件r w MP MP MRTS K L LK ==

,所以 21

21

-=L K MP L ,2121

L K

MP K -=,得r w L K MP MP K L == 当2=w ,9=K 时,L r 9

2= 成本L L L r L rK wL TC 42292=+=+=+=,生产函数2121212121

6)9(22L L L K Q =?==

当P=6时,利润L L L L TC PQ 4364)6(62

121

-=-=-=π 41821'-=-L π

为使利润最大化,应使0'=π,则481=

L ,所以企业雇用最优的劳动数量为481=L 。 (3)如果工资提高到3=w 时,有:L L r r w L K 33

9==?= 成本L r L TC 693=+=,利润L L 63621

-=π

61821'-=-L π,要得到最优的劳动数量,须使利润最大化,即0'=π时,由06182

1=--L 得,9=L 。

2.12答案:(1)不少企业会不顾安全坚持生产主要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具体来讲:

①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MR >MC ,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企业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

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MR <MC ,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因此,企业必须要减产。

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这一原则具有普遍的意义。它对任何企业无论是在完全竞争市场,还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都是适用的。

②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尽可能的缩减成本,增大利润。矿井、煤窑、交通设施在极为恶劣的安全条件下就大大较小了生产的成本。而且企业带着侥幸心理,安全生产恶性事故不一定发生在自己的矿井或煤窑里。所以,不少企业会不顾安全坚持生产。

(2)依据是:市场自身的调节存在市场失灵,应该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调控应该一个原则:使得企业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相一致。

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管制措施:政府通过运用法律、法令,制定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防备标准、卫生标准,并通过强制性检查、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措施,要求雇主加以执行。市场机制和事后工伤补偿制度通过增加雇主的相关生产成本,从而间接激发了雇主安全生产的经济动机,而政府管制则运用更为直接的方式可以实现同样的结果。

(3)协调安全与生产的建议思路:

①由于风险的知识有限,劳动力市场的缺少竞争性、工人缺乏流动性和风险津贴差异化失灵,而导致市场机制难以充分有效发挥作用,这可以通过政府管制,要求雇主记录和公布安全状况,对工人进行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培训,克服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

②工伤补偿措施在降低工人获取赔偿的交易成本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交易成本,制约了其有效性。这可以通过要求工人的雇主共担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评定机制,将因道德风险造成的交易成本降低到最大限度,从而激发雇主和工人实现安全生产的动机。

③强制性政府管制虽然在短时间更直接有效,但是长期来看会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因此,一方面,在标准的制定和推行上要适当考虑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注意管制的成本和收益,同时要加强对高风险行业检查和监督的力度;另一方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为企业提供安全与健康知识的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以及与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充分调动企业自身预防安全与健康问题发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降低工伤事故的社会成本,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市场、保险和管制等多种措施。

2.13答案:由题意可知:

实际上是求在 min Z=20K+5L (1)

约束为 LK 2=Q (Q 为常数) (2)

下的K/L

由(2)式可得:L=Q/K 2,再将其代入(1)式得Z=20K+5Q/K 2

当0/)2(5203=-+=K Q dK

dZ 时,Z 取得最小值 解得32/Q K =

K/L=K/(Q/K 2)=K 3

/Q=1/2

因此,在产量一定时成本最小化的资本与劳动的组合比例为1/2。

2.14答案:(1)由题中所给出的生产函数形式,可得企业在最优生产时,满足

q 22k l ==

212

l k q ==即为要素需求函数。 所以成本函数为C =1×21q 2+1×21q 2

=2q (2)企业出钱买此技术必须至少不出现亏损,设专利技术费用为T

企业购买此技术后其利润为

22pq C T (1000 1.5q)q q T 2.5q 1000q T ∏=--=---=-+-,且∏≥0

d 5q 10000dq

∏=-+=得*q 200=,此时C =2q =40000,∏=100000-T ≥0 所以T ≤100000,又因为T ≥0,所以T max =100000

所以企业最多愿意支付100000用于购买此技术。

(3)如果政府征收50%的从价税,此时价格为1.5p ,市场需求变为)5.11000(5

.11p q -=

,仍设其购买专利技术费用为T ,此时,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T q q q ---='2)5

.11000(π且π'≥0 045

.11000=-='q dq d π得*q ≈167。 此时'∏≈55555-T ≥0,故T ≤55555,又因为T ≥0,所以55555max =T

所以在政府征收50%的从价税的情况下,企业愿意多支付55555。

2.15答案:

(1)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规模经济分为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内在经济是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例如,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可以实现有利于技术提高的精细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效率;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以更有利的价格、渠道等采购原材料和推销产品等等。

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得个别企业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根据形成外在经济的原因,可分为技术性外在经济和金融性外在经济。技术性外在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发展,个别企业可得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非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而引起的外在经济。金融性外在经济是指随着行业的发展,使个别企业在融资等货币方面受到了影响而发生的外在经济。

外在经济和内在经济一样,都会改变企业的成本,但是他们的前提条件、影响方式又是完全不同的。外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行业规模的扩大,而内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外在经济是行业中其他方面便利因素为个别企业提供了效益,内在经济则是企业经营的个别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所致。因

此,外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企业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平移,而内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市场上平均成本曲线随企业规模扩大而向下倾斜。

(2)规模经济被称为汽车工业的灵魂,不赞成此观点的至少有两个结要解,一是认为某两个汽车项目效益最好时,都在形成规模之前。要注意,这时的高额利润是由高关税下的短缺市场造成的,与规模无关。其二是说达到15万辆“规模经济”之日,就是效益下滑之时。答案很简单,所谓规模经济,包括整车、零部件、销售、产品开发等在内,整车能力达到后,零部件由于厂点分散、投资不足、技术未达标等原因,远远达不到自身的最低规模经济要求,因此成本降不下来,价格居高不下,这还没包括产品开发等其他规模经济因素。

汽车工业实行规模经济是一套严谨的工程理论,核心是固定资产的不可分割性。中国汽车工业近十年的发展表明,规模经济基本上都是成功的,没有规模经济的几乎没有一家是成功的。没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富康和天津夏利这些厂的规模经济,也就没有悦达、奇瑞、吉利、英格尔这些所谓汽车新势力!它们是沾了规模经济的光。广州本田、风神汽车捡的是合资外方在国外的规模经济的尾巴,没有合资外方在国外工厂的规模经济,就没有它们的快速盈利和快速发展。

现在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头,因此更要重提规模经济的必要,同时大声疾呼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让规模经济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否则只有两种后果:一是优胜劣不汰,汽车厂越来越多,既然汽车不神秘,谁都可以干,那为什么我不干一把呢?二是中国加入WTO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用国外汽车零部件组装的整车厂,中国也就有可能成为某些媒体倡导的世界汽车工业制造中心。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汽车工业到时候可能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实实在在地变成跨国汽车公司的“附庸”,付出了开放市场的代价,结果最后什么都没换回来。

(三)思考题C:课外延伸

错误答案:

(1)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量。

(2)增加设备投入,使用生产效率更高的设备,增加边际产量。

(3)增加规模,达到规模经济水平。

(4)增加分店或连锁店。

正确答案:

点心厂点心的平均成本曲线是U形的。

由于3-4个人时,平均成本最低,每个点心的平均成本只有0.50元,那么我们可以把这3-4个人的生产作业模式(含机器)固定下来,以3-4个人为一个组,分组作业。

可以十个或者多个组为一个车间,多个车间为一个分厂,如此类推,设置多个分厂,达到规模化生产。

最新《环工原理》部分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一篇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 某室内空气中O 3的浓度是0.08×10-6 (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 Pa 、25℃下,用μg/m 3 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 Pa 和15℃下,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1)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298K/273K =24.45L 所以O 3浓度可以表示为 0.08×10-6 mol ×48g/mol ×(24.45L )-1 =157.05μg/m 3 (2)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1.013×105 Pa ×288K/(0.83×105 Pa ×273K )=28.82L 所以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0-6 mol/28.82L =2.78×10-9mol/L 2.2 假设在25℃和1.013×105 Pa 的条件下,SO 2的平均测量浓度为400μg/m 3 ,若允许值0.14×10-6 ,问是否符合要求? 解:由题,在所给条件下,将测量的SO 2质量浓度换算成体积分数,即 3396 5 108.31429810400100.15101.0131064 A A RT pM ρ--???=??=??? 大于允许浓度,故不符合要求 2.6 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 3 /d ,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3.0mg/L 。有一支流流量为10000m 3 /d ,其中污染物浓度 为30mg/L 。假设完全混合。求: (1)求下游的污染物浓度; (2)求每天有多少kg 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解:(1)根据质量衡算方程,下游污染物浓度为 1122 12 3.0360003010000 /8.87/3600010000 V V m V V q q mg L mg L q q ρρρ+?+?= = =++ (2)每天通过下游测量点的污染物的质量为 312()8.87(3600010000)10/408.02/m V V q q kg d kg d ρ-?+=?+?= 2.7 某一湖泊容积10×106m 3 ,上游有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流入该湖泊,流量为50m 3 /s 。一工厂以5 m 3 /s 的流量向湖泊排

毛概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C 3D 4B 5B 6C 7B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A 17B 18B 19B 20B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A、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中国的民族问题; C、中国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D、中国的“三农”问题 2、毛泽东明确号召“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瓦窑堡会议上;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 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针对()。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苏联模式;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D、“两个凡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人民大众的参与 B、无产阶级的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封建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两个霸权”的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8、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 D、完善上层建筑 11、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__问题。 2.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是需求_________,向右移动是需求____________。 3.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_____________。 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__________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________边际收益。 6.分配理论是__________理论在分配问题上的应用。 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_____________。 9.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____________。 11.货币供给是指_______________。 12.周期性失业又称为___________的失业,是由于_________而引起的短期失业。13.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贸易收支状况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会引起:()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2.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 3.内在经济是指:() A。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B。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减少 C。一个行业的扩大对其中每个企业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D。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一个企业所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4.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B。MR=MC,AR=AC C。AR=AC D。MR=AC 5.当劳伦斯曲线和绝对平均线所夹面积为零时,基尼系数:() A。等于零B。等于一C。等于无穷大D。无法确定 6.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 A。消费物价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减指数D。遗憾指数 7.假如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为20%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模型,资本—产量比率应该是:() A。4 B。2。5 C。6 D。5 8.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政府需求D。国外的需求 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会引起:()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I 篇 习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生产论 1.下面(表4—1)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表4—1 可变要素的数量可变要素的总产量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 12 210 324 412 560 66 770 80 963 (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解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2所示: 表4—2 可变要素的数量可变要素的总产量可变要素的平均产 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 产 量 1222 212610 324812 4481224 5601212 666116 770104 8708\f(34)0 9637-7 (2)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4—2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从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eqo(K,\s\up6(-)))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 MP 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解答: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1所示。 图4—1

由图4—1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 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 到最高点A 以后又下降的趋势。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 L 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 导出TP L 曲线和AP L 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于TP L 曲线。由于MP L =f(dTP L ,dL),所以,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上 升的;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 =0时,TP L 曲线达最高点。换言之, 在L =L 3时,MP L 曲线达到零值的B 点与TP L 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 ′点是相互对应的。此外, 在L <L 3即MP L >0的范围内,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增,即TP L 曲线以递增 的速率上升;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减,即TP L 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当 MP ′=0时,TP L 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换言之,在L =L 1时,MP L 曲线斜率为零的A 点与TP L 曲线的拐点A ′是相互对应的。 关于AP L 曲线。由于AP L =f(TP L ,L),所以,在L =L 2时,TP L 曲线有一条由 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 。该切线是由原点出发与TP L 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故该切点对应的是AP L 的最大值点。再考虑到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 L 曲线的最高点。因此,在图4—1中,在L =L 2时,AP L 曲线与MP L 曲线相交于 AP L 曲线的最高点C ′,而且与C ′点相对应的是TP L 曲线上的切点C 。 2 3.已知生产函数Q =f(L ,K)=2KL -0.5L -0.5K 2 ,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 K =10。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函数和 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函数。 (2)分别计算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各自达 到最大值时的厂商的劳动投入量。 (3)什么时候AP L =MP L ?它的值又是多少? 22 解答:(1)由生产函数Q =2KL -0.5L -0.5K ,且K =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 Q =20L -0.5L 222 -0.5×10=20L -0.5L -50 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 2 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 =20L -0.5L -50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 =TP L /L =20-0.5L -50/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 =dTP L /dL =20-L (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 令dTP L /dL =0,即dTPL/dL =20-L =0 解得L =20 2 TPL/dL 2 =-1<0 且d 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 =20时,劳动的总产量TP L 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令dAP L /dL =0,即dAP L /dL =-0.5+50L 解得=已舍去负值L10() 223 - AP/dL100L =- L 且<d0 - 2 =0 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 =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达到极大值。 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 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 =20-L 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考虑 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 =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 L =MP L 。由(2)已知,当L =10时, 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达到最大值,即相应的最大值为 AP L 的最大值=20-0.5×10-50/10=10 将L =10代入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 =20-L ,得MP L =20-10=10。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含有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共30 ) 1、若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4%,则这种情况下商品 的需求价格弹性:(B) A. 大于1; B. 等于; C. 小于1; D. 等于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 C)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已知消费者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 7单位X和10单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增加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B. 同时增加X和Y的购买; C.减少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D. 同时减少X和Y的购买 4、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5、完全竞争条件下,在达到行业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D) A. 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B. 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C. 可能会亏损;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6、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7、在垄断竞争市场中: A.只有数目很少的几个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B.有许多厂商生产同质产品; C. 只有数目很少的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 D. 有许多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8、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工资率提高,替代效应将使单个居民: A.同时减少劳动和休闲; B.增加劳动,减少休闲; C.增加休闲,减少劳动; D.同时增加劳动和休闲。 9、右图是一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假设要素同比例变化, BC段表示规模报酬: 10 A 11、要获得同样的产出量,如果厂商增加第5单位资本使用量的同时需要减少5单位劳动 使用量,则增加第6单位资本可替代的劳动数量: A. 等于1; B. 小于5; C. 小于1; D. 大于5。 12、某企业使用劳动一种可变要素,如果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上升(完全竞争的产品市 场),将引起: A.该企业每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 B.企业所用的劳动投入量减少 C.该企业每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减少 D.企业产量减少 13、下列哪种情况企业正好有正常利润? A. 总收益大于总成本; B. 总收益等于总成本; C. 总收益小于总成本; D.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4、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 B. 企业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C.企业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企业可否调整产量。 15、属于垄断企业实行三级价格差别的情况是: A.将产品定三种不同的价格; B. 按产品使用量多少收取不同价格; C.在分割的市场上分别实行不同的价格; D.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二、名词解释(共15分)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 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四章生产论 1. 下面(表4—1)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可变要素的数 量可变要素的总产 量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 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 量 12 210 324 412 560 66 770 80 963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解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2所示: 可变要素的数 量可变要素的总产 量 可变要素的平均 产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 产量 1222 212610 324812 4481224 5601212 666116 770104 8708\f(34)0 9637-7 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4—2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从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 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eq \o(K,\s\up6(-)))的TP L 曲线、 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解答: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1所示。 图4—1 由图4—1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 曲线呈现出先 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 L 曲线出发, 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 L 曲线和AP L 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1、钻石用处小而价格极其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 解释。 2、答: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从钻石中得到的总效用,但商品的价格是 由P=MU/入决定,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付非常低的价格,钻石用途不大,但数量小,边际效用高,因此价格昂贵。 3、吉芬商品与劣质商品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相同之处,替代效果和收入效果的作用方向相反,两者互相抵消。不同之处,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用,是劣质商品中的特殊情况。 4、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在MRS12>P1/P2或MRS12P1/P2,则消费者减少对商品2的消费,增加对商品1的消费,反之,则相反调整 5、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 的关系。 答:图略,由图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L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L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L曲线和APL曲线,并掌握他们各自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关于TPL 曲线。由于MPL=DTPL/DL,所以,当MPL>0时,T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0时,TPL 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L=0时,TPL曲线达到最高点。换言之,在L=L3时,MPL曲线达到零值的B点与TPL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是相互对应的。此外,在L0的范围内,当MP’L>0时,TPL曲线的斜率递增,即TPL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当MP’L<0时,TPL曲线的斜率递减,即TPL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当MP’=0时,TPL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换言之,在L=L1时,MPL曲线斜率为零的A点与TPL曲线的拐点A’是相互对应的。关于APL曲线。由于APL=TPL/L,所以,在L=L2时,TPL曲线有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该切点是由原点出发与TPL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故该切点对应的是APL的最大值点。再考虑到APL曲线和MPL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L曲线的最高点。因此,在图中,在L=L4时,APL曲线与MPL曲线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C’,而且与C’点相应的是TPL曲线上的切点C。 6、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II阶段(2)厂商将使用什 么样的要素组合(3)如果PL=0或PK=0或PL=PK,厂商应在何处经营 答:(1)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I阶段经营,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意味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总产量的增加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III 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第II阶段,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2)厂商在生产的第二阶段,由MPL/PL=MPK/PK决定的使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3)如果PK=0,厂商将在使劳动有最大平均效率的点上进行生产(即在劳动第II阶段开始出处,此时APL为最大且MPK=0),如果PL=0,厂商将在资本第II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K为最大且MPL=0),如果PL=PK,厂商将在第II阶段内MPL和MPK相等的组合点上进行生产(有均衡条件MPL/PL=MPK/PK,当PL=PK时,MPL=MPK。 7、为什么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 答:扩展线是不同的等产量线和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所形成的一系列切点的轨迹。根据对厂商生产均衡的分析可知,扩展线上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在相应(不同的)产量水平或相应(不同的)成本水平上的最优要素组合(均衡点)

最新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章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1.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一 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 物料的进与出。 (2)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处理。 (4)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不便自动控制。 2.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2)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 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4)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3.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 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 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 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8)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它通常用到哪几类基本方程? 基本内容: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计算达到规定的目标所需要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四章(汇编)

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 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 (2) 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 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 (4) 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 —V 图及T —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 T =常数 (特征) PV =常数 (方程)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12p p =21 v v 3)计算各量:u ?=0 、 h ?=0 、s ?=21p RIn p -=21v RIn v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1t v w w RTIn v == 21 t v q w w R T I n v === 4) P ?V 图,T ?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4.2 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21212121(),();(),()v p v p u c t t h c t t q u c t t q h c t t ?=-?=-=?=-=?=-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21()v q u c t t =?=-适于定容过程, 21()p q h c t t =?=-适用于定压过程。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1 t v w w RTIn v == 21t v q w w RTIn v === 4.4 过程热量 q 和过程功w 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2111 v q p v In v =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1p 、1v 和2v 确定了, q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q 与途径无关?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 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w δ,问这v Q mc dT δ= 是否成立? 答:成立。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为零。故v Q mc dT δ=,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做功无关。 4.6 绝热过程的过程功w 和技术功t w 的计算式: w =12u u -,t w =12h h -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答:不只限于理想气体和可逆的绝热过程。因为q u w =?+和t q h w =?+是通用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生产论 1. 下面(表4—1)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表4—1 可变要素的数量可变要素的总产量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12 210 324 412 560 66 770 80 963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解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2所示: 表4—2 可变要素的数量可变要素的总产量可变要素的平均产 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 量 1222 212610 324812 4481224 5601212 666116 770104 8708\f(34)0 9637-7 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4—2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从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 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eq \o(K,\s\up6(-)))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解答: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1所示。

图4—1 由图4—1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 L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 L曲线和AP L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于TP L曲线。由于MP L=eq \f(d TP L,d L),所以,当MP L>0时,TP L曲线是上升的;当MP L<0时,TP L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0时,TP L曲线达最高点。换言之,在L=L3时,MP L曲线达到零值的B点与TP L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是相互对应的。此外,在L<L3即MP L>0的范围内,当MP′L>0时,TP L曲线的斜率递增,即TP L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当MP′L<0时,TP L曲线的斜率递减,即TP L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当MP′=0时,TP L 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换言之,在L=L1时,MP L曲线斜率为零的A点与TP L曲线的拐点A′是相互对应的。 关于AP L曲线。由于AP L=eq \f(TP L,L),所以,在L=L2时,TP L曲线有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该切线是由原点出发与TP L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故该切点对应的是AP L的最大值点。再考虑到AP L曲线和MP L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 L曲线的最高点。因此,在图4—1中,在L=L2时,AP L曲线与MP L曲线相交于AP L曲线的最高点C′,而且与C′点相对应的是TP L曲线上的切点C。 3. 已知生产函数Q=f(L,K)=2KL-0.5L2-,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10。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函数。 (2)分别计算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各自达到最大值时的厂商的劳动投入量。 (3)什么时候AP L=MP L它的值又是多少 解答:(1)由生产函数Q=2KL-0.5L2-,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 Q=20L-0.5L2-×102=20L-0.5L2-50 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 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20L-0.5L2-50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TP L/L=20-0.5L-50/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d TP L/d L=20-L (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 令d TP L/d L=0,即d TP L/d L=20-L=0 解得L=20 且d2TP L/d L2=-1<0 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20时,劳动的总产量TP L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令d AP L/d L=0,即d AP L/d L=-+50L-2=0 解得L=10(已舍去负值) 且d2AP L/d L2=-100L-3<0 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达到极大值。 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 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 L=MP L。由(2)已知,当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达到最大值,即相应的最大值为 AP L的最大值=20-×10-50/10=10 将L=10代入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得MP L=20-10=10。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终极

1. 论述你对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理解?答: 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 的问题,即要确认事实本身,及其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它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第三,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的内容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阶值观的影响。不同阶级地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绝对相反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第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实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 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实证分析法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客观事实是检验由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的标准。 规范分析法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 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具体的经济分析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行为。在实证分析法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 除少数 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分析以外,基本一致认为经济学既是实证的科学,又是规范的科学,因为提 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突出强调那些因素,实际上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问题” 。 例如: 1、“ 70 年代世界油价暴涨主要是由垄断力量达成的。” 这句话就是比较客观的,是一个人通过经济模型得出来的结果,你无可辩驳,这就是实证分析 2、“效率比平等更重要” 。世界上没有一个经济定理这样说,有的人会认为效率重要,而平均主义者会认为平等更重要。这就带有主观评价,这就是规范分析。 5. 综述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答: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用图形表示为: 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具体解释如下: 1. 消费者行为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