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Ⅰ》第2章墙体

《建筑构造Ⅰ》第2章墙体
《建筑构造Ⅰ》第2章墙体

《建筑构造Ⅰ》课程第二章教案首页

第二章墙体

第一节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体的类型

1、按墙体所处位置及方向分类

●按位置分为:内墙、外墙

●按方向分为:纵墙、横墙

外横墙俗称山墙

●按与窗的关系分为:窗间墙、窗下墙

2、按受力情况分类:承重墙、非承重墙

●在砖混结构中非承重墙分为:自承重墙、隔墙

●在框架结构中非承重墙分为:填充墙、幕墙

3、按材料和构造方式分类

●实体墙──单一材料的实心墙体

●空体墙──单一材料的空心墙体

●组合墙──两种以上材料的墙体

4、按施工方法分类

●块材墙──块材砌筑的墙体

●板筑墙──现浇的墙体(如混凝土墙、夯土墙)●板材墙──预制的墙体

二、墙体的设计要求

(一)、结构方面的要求

1、结构布置方案★

1)、砖混结构的布置方案

●横墙承重──承重墙为横墙

优点:横向刚度好,隔声效果好,纵墙开窗限制较小 缺点:空间组合不够灵活

适用于房间面积不大、墙体位置较固定的建筑

●纵墙承重

优点:空间组合较灵活

缺点:横向刚度差,纵墙开窗受限制

适用于要求较大空间、墙体位置有变化的建筑

●纵横墙承重──部分横墙和部分纵墙均为承重墙

●半框架承重──四周墙承重、内部框架承重

2)、纯框架结构的布置方案

●横向框架──横向梁为主梁

●纵向框架──纵向梁为主梁

●纵横向框架──纵横向梁均为主梁

2、墙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墙体的承载力

2)、墙体的稳定性──控制高厚比

(二)、功能方面的要求

1、保温和隔热要求

1)墙体保温措施

●选择材料,提高墙体保温能力

增加墙体厚度:增加结构自重

选用空隙率高、密度小的材料:强度不够,仅适用于框架结构 采用外墙保温系统

●防止外墙出现冷凝水

在内侧设置隔蒸汽层,防止蒸汽进入墙体。

●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选用密实性好的材料,加强缝隙处理●采用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

2)墙体隔热措施

●提高材料热阻性—选用密实性好的材料

●遮挡辐射—遮阳处理

●反射辐射

●设置空气间层

●设置通风间层

●蒸发降温——水雾喷淋墙面

2、隔声要求

●噪声控制标准:

城市住宅42db,教室38 db,剧场34db

●墙体隔声措施:

加强密封措施

增加墙体密实度及厚度

采用空气夹层或夹层墙

建筑总体布局时考虑隔声问题

3、其他要求

1)、防火要求

2)、防水防潮要求

3)、建筑工业化要求

第二节块材墙构造

一、墙体材料

(一)、常用材料

1、砖

●普通实心粘土砖

尺寸:240×115×53

现在已经限制使用

●耐火砖

2、砌块

1)空心砌块

2)、实心砌块

(二)、胶结材料

砌筑砂浆★

●水泥砂浆——水泥+砂,强度高、防潮性能好

●石灰砂浆——石灰+砂,强度差、防潮性能差,和易性好●混合砂浆——水泥+石灰+砂,有一定强度差,和易性好。

二、组砌方式

组砌原则:错缝搭接,避免形成通缝

1、砖墙的组砌

2、砌块的组砌

事先设计,并做加固措施。

三、墙体的尺寸

1、墙厚

★计算公式:125n-10(n=1,2,3…)

墙段长度亦可采用此公式计算。墙体长度超过1米不用计算,可利用灰缝调节。

2、洞口尺寸

●1000mm以内,采用基本模数1M进制

●1000mm以上,采用扩大模数3M进制

四、墙身的细部构造

(一)、墙脚构造

墙脚——室内地坪以下、基础以上的墙体

1、墙身防潮

1)、防潮层的位置★

●室内地面垫层为密实材料时

设在垫层内,低于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即通常所说“±0.000下一线砖”。

●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

平齐或高于室内地坪60mm处

●内墙两侧有高差时

上下两道水平防潮层+垂直防潮层

2)、防潮层的做法★

●防水砂浆防潮层

●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油毡防潮层

如果墙脚为不透水材料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不设墙身防潮层。

2、勒脚构造

1)、勒脚——外墙墙脚

2)、勒脚做法

表面抹灰

采用坚固的材料

贴面

3、外墙周围的排水处理

1)、散水

●散水宽度0.6-1.0米

●散水坡度不小于3%

●散水和外墙间应设分格缝

2)、明沟

自由落水屋面应设散水和明沟,

有组织排水屋面可只设散水。

(二)、门窗洞口构造

1、门窗过梁构造

1)、钢筋混凝土过梁:

●常用形式:

平窗过梁

带窗套过梁

带窗楣过梁

应注意防止冷桥

2)、砖拱过梁

洞口宽度不超过1200

2、窗台

内墙或阳台的窗、外墙贴面砖的外窗可不设挑窗台。

(三)、墙身加固措施

1、门垛和壁柱

砖墙门垛一般120或240

砌块墙门垛一般100或200

砖墙壁柱一般突出墙面120或240,宽度370或490

2、圈梁★

1)、作用—“紧箍咒”

增加房屋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

2)、设置要求

3)、构造做法:

●钢筋混凝土圈梁

●钢筋砖圈梁

3、构造柱★

●作用

增加房屋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加强墙体抗弯、抗剪的能力,使墙体在破坏中有一定延性,减缓墙体的酥碎现象产生。

构造柱是防止房屋倒塌的有效措施。

●设置要求

●构造做法

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柱,每隔高度500设2?6拉接筋。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深入地下500或锚入基础圈梁。

4、空心砌块墙墙芯柱

(四)、变形缝★

1、变形缝的类型和设置要求

(1)、伸缩缝

除基础外全部构件断开

(2)、沉降缝

基础及以上全部构件断开

(3)、防震缝

(4)、一缝多用

2、墙体变形缝构造

第三节隔墙构造隔墙是室内的非承重墙。

一、块材隔墙

墙下应有梁

1、半砖隔墙—普通砖砌筑

●高度超过5米要加固处理;

●顶部与楼板相接处斜砌;

●自重较大

2、砌块隔墙

3、框架填充墙

●有防水、防潮要求的房间墙下应先砌3-5匹砖

二、轻骨架隔墙

骨架和面层组成。自重轻,墙下无需设梁。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

1、骨架:

●木骨架

●型钢骨架

2、面层

●木质板材

●石膏板

●硅酸钙板

●水泥平板(埃特板)

三、板材隔墙

1、轻质条板隔墙

2、蒸汽加气混凝土板隔墙

3、复合板材隔墙

建筑构造教案(墙体部分)

第三章 墙 体 第一节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的类型 1.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墙体分内墙和外墙。 2.按方向分:横墙和纵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外纵墙又称檐墙。 3.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 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4.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砼墙等。 5.根据构造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有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 教学目的 1. 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墙身的加固措施、 内外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 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块墙常用隔墙、隔断类型和要求要求。 课程重点 墙身的加固措施、砖墙尺度、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 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课程难点 砖墙加固及砖墙构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 师生互动 课堂问答及讨论 作业类型 作图:墙身大样

取消粘土砖为主的墙体材料:采用板筑墙(混凝土墙),板材墙(机械化施工),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5、防火要求 6、防水防潮要求 7、建筑工业化要求 第二节砖墙 一砖墙的材料 砖墙的材料是用砂浆将一块块砖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一)砖 按其使用材料分,砖有粘土砖、炉渣砖和灰砂砖等;依其形状特点分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多孔砖。 粘土砖是我国传统的墙体材料。它以粘土为主要材料,经成型、干燥、焙烧而成。我国标准粘土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 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分别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级别。 (二)砂浆 水泥砂浆:,属于水硬性材料,强度高,较适合于砌筑潮湿环境的砌体。 石灰砂浆: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民用建筑中地面以上砌体。 混合砂浆::是由水泥、石灰膏、砂加水拌合而成,这种砂浆强度较高,和易性和保水性好,常用于砌筑地面上砌体。

建筑构造教(学)案(墙体部分)

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三章墙体 第一节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墙的类型 1.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墙体分内墙和外墙。 2.按方向分:横墙和纵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外纵墙又称檐墙。 3.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

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教案内容教学设计 4.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砼墙等。 5.根据构造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有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之分。 实体墙包括实砌砖墙,借手工和小型机具砌筑而成。 板筑墙则是施工时直接在墙体部位竖立模板,然后在模板内夯筑或浇注材料捣实面成的墙体,如夯土墙、灰土墙等。 装配式板材墙是以工业化方式在预制构件厂生产的大型板材构件,在现场进行安装的墙体。这种墙体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工期短,不受气候的影响,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二、墙的设计要求 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墙体设计应满足: 1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体的强度与所用材料有关。如砖墙与砖、砂浆强度等级有关;砼墙与砼的强度等级有关。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以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 教案内容教学设计 关。当墙身高度、长度确定后,通常可通过增加墙体厚度、增设墙垛、壁 柱、圈梁等办法增加墙体稳定性。 2、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性能

教案内容教学设计 第二节砖墙 一砖墙的材料 砖墙的材料是用砂浆将一块块砖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的砌体,其主要 材料是砖和砂浆。

(一)砖 按其使用材料分,砖有粘土砖、炉渣砖和灰砂砖等;依其形状特点分 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多孔砖。 粘土砖是我国传统的墙体材料。它以粘土为主要材料,经成型、干燥、 焙烧而成。我国标准粘土砖的规格为240mmi15mm53mm 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分别为MU30 MU25 MU20 MU15 MU10 五个级别。 (二)砂浆 水泥砂浆:,属于水硬性材料,强度高,较适合于砌筑潮湿环境的砌体。石灰砂浆: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民用建筑中地面以上砌体。 混合砂浆::是由水泥、石灰膏、砂加水拌合而成,这种砂浆强度较高,和易性和保水性好,常用于砌筑地面上砌体。

《建筑构造》试题第三章《墙体》

《建筑构造》检测试题 第三章《墙体》 一、填空题 1、砖墙的组砌原则是:()、()、()、()、避免通缝,保证砌体强度和整体性。 2、普通砖的规格为() 3、墙体结构的布置方案一般有()()()三种形式。 4、砌筑砂浆是()与()掺和加水搅拌即成。 5、变形缝分为()、( )、( )三种。其中从基础底面到屋顶全部断开的是( )。 6、砌筑砂浆中,一般用于砌筑基础的是( ),用于砌筑主体的是( ) . 7、下列砖墙组砌方式中,适合于砌筑半砖墙的方法是( )。 8、圈梁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现场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 9、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触的部分叫( )。 10、泛水高度不应小于( ). 11、沉降缝处基础的做法有( )、()、()。 12、在设有暖气槽的窗台,至少应有()的围护墙。 15、按受力情况不同,墙体有( ) 和( ) 之分。 16、墙体按构造方式不同,有( ) 、( )、( ) 。 17、墙体按施工方式不同可分为( ) 、( ) 、( )。 19、砖的强度等级分( ) 。 20、常用的砌筑砂浆为( ) 。 21、常用的墙体厚度为( ) 、( ) 、( ) 、( ) 等。 22、24实体砖墙的常用的组砌方式为( ) 、( ) 、( ) 、 18实体砖墙的组砌方式为( ) 。23、砖墙的细部构造主要包括门窗过梁、窗台、勒脚、散水、明沟等。 24、门窗过梁常用的有砖平拱、钢筋砖过梁、( ) 等。 25、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伸入墙内的长度应不小于( ) 。 26、钢筋混凝土过梁按施工方式不同,分为( ) 、( )两种。 27、砖砌悬挑窗台的悬挑长度一般为( ) 。 28、墙身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地面垫层范围内,一般在( ) 标高处。 29、墙身防潮层根据材料不同,一般有( ) 、( ) 、( ) 等。 30、散水的宽度一般为( )。 31、散水的材料一般用( ) 、( ) 。 32、对墙身加固的方法一般有( ) 、( )、( )等。 33、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 ) 的连续封闭的梁。 34、圈梁有( ) 和( ) 两种。 35、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应与( ) 砖的规格相适应,常见的有( )和( ) 。附加圈梁和圈梁之间的关系( )。 36、常见的隔墙有( ) 、( ) 、( ) 。 37、按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常见的墙面装修可分为( ) 、( ) 、( ) 、 ( )和( ) 等五类。 38、墙面装修的作用有( ) 、( ) 、( ) 。 39、普通的抹灰一般有( ) 、( )组成。 二、判断题 1、提高砌墙砖的强度等级是提高砖墙砌体的强度的主要途径。() 2、圈梁是均匀地卧在墙上的闭合的带状的梁。() 3、设有暖气槽的窗台至少应有240mm外围护墙。() 4、伸缩缝和沉降缝即成可以不必断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