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教案.doc

最新整理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教案.doc
最新整理年月日单元教材分析教案.doc

第四单元 年、月、日

台州市路桥小学 施仙素

一、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认识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原省编义务教材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制第八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在结构上与原省编义务教材大体相同。

本单元结构如下:

本单元重难点如下:

二、教

材编写特点

2.编写特点

谁都知道时间单位抽象难懂,“年、月、日和24记时法”也是如此。义务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下学期,而人教版却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从原先的“时、分、秒”较短的时间单位跨越到“年、月、日”较长的时间单位,跨度大,换算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也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同时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并不是通过纸上谈兵就能得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它是在学生不断的应用、不断的体验中建立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块知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xxx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三者中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日”是最容易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的。但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却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一些有意义的日子: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日、北京申奥成功之日、3月12日植树节、六一儿童节等日子,还有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年历、月历。练习十还设计了让学生制作月历,小组猜生日等活动,同时还安排了闰年的来历小知识。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让这些素材为师和为生所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达到能运用身边事件体验生活时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年、月、日的观念。

(2)xxx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足够的时空中建构知识。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较之时、分、秒却显得更加复杂。虽然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是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缺乏对年、月、日的清晰认识和数学化的思考过程。如:学生虽然知道一到过年就是又长了一岁,但对于一年到底有多长是个模糊概念;他们虽然知道4月份过了就是5月份,可对一月到底有多长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知道上午时间加下午时间就是一天,但对用24记时却是陌生的操作。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人教版教材内容的设计xxx了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如:在观察年历月历有序得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几天?”→“一年有几天”?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解答这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当然,思维的有序不等同于知识发现的有序,教师要时刻xxx学生的学习起点,要不唯自我教学法或单一教学法,强拉学生的超前思维。教学24时计时法时,要注重与现实生活接轨,如让学生提前有意识地感知少儿栏目的开始时间、中央新闻联播时间和地方新闻播出时间等,强化对24记时法的有意识xxx,上课时尽量少作无用功;在教学求经过时间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等。不管是教学哪一块的知识点,我们都要给学生足够操作的时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教师的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抽象的时间概念的理解离不开活动,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要学好关于时间的知识,应不时的让学生接触时间的应用,在不断的生活应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培养学生收集有关时间信息的习惯,了解更多关于时间的知识。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对钟面的观察,生活感受是学生主体感知意识,就是一些超市、商场、书店等的营业时间要让学生在平时进行有意xxx;对钟面的观

(精心整理)[教案]集合单元复习课

集合单元复习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巩固集合、子、交、并、补的概念、性质和记号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教学中注重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渗透了集合中的分类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分类思想在生活中和数学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为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打下基础;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探索直观图示(Venn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通过合作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法及集合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掌握了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方法及集合间的相互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对象和结构,更好地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进而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和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难点:是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法描述集合和补集的逻辑含义。学生从本章正式开始学习集合知识,集合包含了比较多的新概念,还有相应的新符号,有些概念、符号还容易混淆,这些因素都可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含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年月日知识点整理

年月日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知识整理 一、基础知识 1、24时计时法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 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3、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 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①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5、平年全年共52个星期余1天; 闰年全年共52个星期余2天。 6、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第二季度91天 7、8、9月——第三季度92天 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

二、应用和方法 1、同一年中连续的大月有(7 )月和(8 )月,天数是共(62 )天。12月和1月也是连续的大月。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合起来是61天。 2、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3、计算经过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7年是68周年。(2017-1949=68) 6、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 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等、国庆节10月1日。 7、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1小时= 60分②1分= 60秒 ③1日=24小时④1周= 7天 8、1日=24时→24时也叫0时。

年月日知识点

年月日单元知识点 1、与“年”有关的知识 (1)一年有12个月,半年是6个月,平年全年365天,闺年全年366天。 (2)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1.年份的末位是单数(1、3、5、7、9)的一定是平年,如:2011年、1985年、 2.年份末位是双数看末两位是否是4的倍数。 3.后两位都是0的用前两位去除以.整百年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 是闰年,但1900年不是闰年。) (3)周年的计算方法:末位年份-开始年份=周年 2、与“月”有关的知识: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一个平月(二月) (1)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每年有4个小月:4月、6月、9月、11月。 (2)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7月和8月、12月和1月都是连续的大月。 在同一年中,那么只有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4)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5)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 例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是星期三。 (6)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年有365天(31×7+30×4+28=365)。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有366天(31×7+30×4+29=366)。 (9)一年有4个季度。 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 第二季度是4月、5月、6月,每年固定是91天, 第三季度是7月、8月、9月,每年固定是92天, 第四季度是10月、11月、12月,每年固定是92天。 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年四季,是按照农历的节气划分的,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季节和季度是不一样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区分的,而季度是根据月份区分的。 (10)平年全年有365天,有52个星期零1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有52个星期零2天。 (11)常用的节日、纪念日一定要记住: 元旦: 1月1日爱耳日:3月3日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劳动节:5月1日儿童节:6月1日 爱眼日:6月6日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爱牙日:9月20日国庆节:10月1日 残疾人:12月3日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七数下 第二章单元整理课教案设计

第二章单元整理课教案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 主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参看例60)。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2.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七年级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及《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包括四节内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性质;用尺规作角。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在整个学段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对顶角、补角、余角以及平行线的特征及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等,并初步体会了这些知识在一些简单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具备了一定的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经历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了一些数学建模方法,结合以往的数学学习经历,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学生经历过对以往章节学习的梳理总结的过程训练,也具备了合作学习建立知识结构框架的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可以放手学生对本章进行回顾与思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年月日》单元知识整理

第五单元《年、月、日》知识整理 一、大月、小月 一年有12个月。 有31天的是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 有30天的是小月:4月、6月、9月、11月(4个)。 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记大月的口诀: (1)要找大月你记住,7、8两月连着数,7月以前找单数,8月以后找双数。 (2)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三十一天永不差。 注意:7、8月是两个连续的大月,第一年的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也是两个连续的大月。 二、平年、闰年 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 平年全年有365天,全年52个星期余1天【365÷7=52(星期)……1(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全年52个星期余2天。【366÷7=52(星期)……2(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一般年份÷4 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整百年份÷400 三、季度 ★按月份划分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是第一季度(90或91天);4、5、6月是第二季度(91天); 7、8、9月是第三季度(92天);10、11、12月是第四季度(92天)。 ●按节气划分一年有4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注意:季度和季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要混为一谈。

四、记住一些重要日子 1月1日元旦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4日中国青年节6月1日国际儿童节 7月1日中国共产党生日8月1日建军节10月1日国庆节 第29届奥运会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 爸爸的生日是年月日;妈妈的生日是年月日。 五、两种计时方法 1.概念区分 24时记时法:是采用从0时到24时计时的方法,因为不会有重复时间,所以表示时间是不需要加时间词的。例如记作:3时13时18时等等。 普通记时法:是采用与钟面时间相同的记时方法,因为一天有24小时,时针要在钟面上走两圈,会出现2个同样的时间,所以要加时间词来区分。 例如记作:凌晨3时下午3时晚上10时20分等等。 2.记时法转化:互换方法举例:

年月日知识点

《年月日》的知识点只有以下几点: 1、一年有12个月。 一个月有31天的叫大月,共7个大月,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月); 一个月有30天的叫小月,共4个小月,分别是:四、六、九、十一; 另有1个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就是2月。 2、2月是最特殊的月份,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平年,2月是29天的年份叫闰年。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是看当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如果年份是整百数,就要看是不是400的倍数)。如果是单数年份,就不可能是4的倍数,一定是平年;或者只要用年份数的后两位除以4算一算就可以了。 3、一年有4个季度(季度与季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平年的第一季度是 31+28+31=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共91天。4月、5月、6月是第二季度(共30+31+30=91天),7月、8月、9月是第三季度(共31+31+30=92天),10月、11月、12月是第四季度(共31+30+31=92天)。4、

平年一年有365天,合52星期余1天;闰年一年366天,合52星期余2天。 5、记住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元旦(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劳动节(5月1日),儿童节(6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 所有的《年月日》的有关练习都离不开这些内容,但是同学们要读清题目,想清楚每个月份的天数,才能正确解答。例如:平年的第一季度有()天,先要列出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然后要想清楚每个月的天数,最后加起来。再如:闰年的上半年有()天,先要列出上半年是1月、2月、3月、4月、5月、6月,然后想清楚每个月的天数,最后加起来。 可以看到,以上的知识点中,大多跟平年闰年有关,也就是跟2月有关。涉及到这一点的题目要小心对待。

于敦利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二模块矫正课教案

教学案 课题Module 2矫正课课型矫正主备人于敦利审核人杨庆祥 授课时间第 5 课时共5课时序号 5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复习单词短语及be going to结构和助动词will的用法。 过程 与 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易错点,自我纠正。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表达近期打算及表述天气预报。 重点与难点重点:单词短语及be going to结构和will用法。难点:be going to结构接形容词的用法。 教具准备测试卷、成绩统计表 板书设计 Module 2矫正课 1.单词短语及be going to结构和will用法。 2.be going to结构接形容词的用法。 教 教师精讲与点拨学生活动备注

与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简单介绍测 试的基本情况。 二、教师要求学生自 己浏览试卷,自行纠错。 要求学生标记出存在疑 问的题目。 三、要求学生小组讨 论有疑问的题目,并把小 组内无法解决的题目标 记出来。小组无法解决的 题目提出在全班交流。 四、归类点拨:教师 对有疑问的题目重点讲 解: 1.It will be cold and windy in Xi'an.提示学 生“cold,windy”是形容 词,will 后用动词be。 2. Hey,there are some dark in the sky. 教师提示学生前面是 there are,故用cloud 复数。 小组长进行数据统计。 组长在课前把统计结果 报给老师。 认真听讲并反思。 学生自己浏览试卷,自行 改错。 标记出存在疑问的题目。 小组讨论有疑问的题目。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认真做好笔记。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 总结重点内容,交流学习 心得。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训练。 小组讨论题目,交流订正 答案。 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认真 听并标记出与自己答案不同 的题目。 总结所学内容,交流学习 心得。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公开课教案)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和数据分析。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活动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选择分类标准及正确的分类方法。 4.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卡片,纽扣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凌乱的书柜和整齐的书柜。(本班的书柜) 谈话: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两幅图,如果老师请你们在这书柜上帮我拿一本故事书. 师:你会选择在哪个书柜上拿书呢? 生:(2号书柜) 师:为什么你们会选择2号书柜呢? 生回答 师:哦!原来2号书柜的书分类摆放的整整齐齐的,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是啊!像2号书柜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板书:分类)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分类现象,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吗?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分类现象 师:超市里货架物品也是分类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哦(饮料、食物),还有哦,分类垃圾桶也是将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 教师课件出示:超市的货架,分类垃圾桶等等。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一)借助情境,提出问题。 师: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哦,看,它来到了游乐园,小朋友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课件出示动态主题图。 提出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小朋友们你们会给他们分分类吗? 学生举手回答。 生1:可以按气球的形状来分; 生2:可以按气球的颜色来分。 (二)自学思考。 师:真棒!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好,就请小朋友们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气球图片,在白纸上按照形状分类来摆一摆、贴一贴,记住哦!是按形状分类,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 师:好的,请所有小朋友放下手中的物品,坐坐好,看谁最快坐好。某某某第一,某某某第二,现在小朋友们坐的可真端正,老师刚刚看到有个小朋友是这样摆的,他是把气球分成了3类,这一类是糖葫芦形的,这一类是心形的,这一类是圆形的,摆的非常好! 展示作品1: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小朋友的,他是把气球摆成一列一列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第一列都是糖葫芦形的,为了能让大家看的更清楚,陈老师要在这底下画一条线,然后给它做上糖葫芦形的标记,也就是要告诉大家我这一列都是糖葫芦形,第二列都是心形的,那我要做上心形的标记,第三列都是圆形的做上圆形的标记。那像这样的图,我们就把它称为象形统计图。(在图的旁边板书: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2: 提问:从这里能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那每种图形各有几个?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它们的结果呢? 谈话:对,用数字记录它们的结果,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糖葫芦形的有(3)个,心形的有(4)个,圆形的有(5)个。 展示作品: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整理

“年月日”知识点 一:与“年”相关的知识: 1、一年=12个月半年=6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2、判断平年、闰年: 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例如:1968年-闰年,1954年-平年,1900年-平年,2000年-闰年。 判断方法: 年份的末位是奇数1、3、5、7、9的一定是平年如:2011、1985…… 年份末位是偶数的需要进一步判断,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1)看末两位是否能被4整除,如:1928,末两位28÷4=7所以是闰年; 又如:1918,末两位18÷4=4……2所以是平年。 (2)记住2000这个特殊年份是闰年。用需要判断的年份跟它求差,如:1996 年,2000-1996=4,4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又如:2016年,2016-2000=16,16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 3、推算周年: 方法:末位年份-初始年份=周年 例如:201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2011-1949 = 62(周年) 例如:2012年6月8日是小明9岁的生日,他是哪年出生的? 2012-9 = 2004(年) 二:与“月”相关的知识: 1、大月=31天全年共有7个大月 小月=30天全年共有4个小月 半个月=15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2、判断大月、小月、闰月(二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谣: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季度: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1、2、3月。第二季度:4、5、6月。 第三季度:7、8、9月。第四季度:10、11、12月。 4、区分“季节”: 春季:3、4、5月。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三:与“日”相关的知识: 1、重要节日: 元旦(1月1日)春节(1~2月)妇女节(3月8日)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儿童节(6月1日)党的生日(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知识点] 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计算经过的天数; [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平年 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 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 个) 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5、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 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6、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 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公元800 年、1200 年、1600 年、2000 年、2400 年等)。 7、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08年是 59 周年。(2008-1949=59) &公元1年一100年是第一世纪,如:公元1901 —2000是第二十世纪。 9、计算天数[分月计算]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年月日单元知识点整理 (1)1年=(12 )月闰年二(366 )天平年二(365)天 (2)记住大月31 天:1、3、5、7、8、10、12 (腊),31 天永 不差; 记住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3)判断是不是闰年的方法:年份除以 4而无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4)上半年:1-6月下半年:7-12月 第一季度:1、2、3月第二季度:4、5、6月第三季度: 7、8、9月第四季度:10、11、12月 (5)1周=7天1日=24小时1 时=60分1 分=60秒1 时=3600秒 1年有12个月,其中7大4小1平月每个月分3旬:上旬(1 日--10日)中旬(11-20日)下旬(21-月末) (6)节日整理 1月1日元旦节 3 月5日学雷锋日3月12日植树节 3 月8日妇女节 5 月1日劳动节 6 月1日儿童节 7月1 日党的生日8 月1 日建军节9 月10 日教师节10 月1日国庆节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北京奥运会:2008年8

《溶解》单元梳理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第一册《溶解》单元溶解单元梳理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的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一个单元的观察探究学习,学生对溶解知识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如何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从这一角度出发,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点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溶解的知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巩固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2、清楚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3、理解溶解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过滤与蒸发装置,把食盐、沙子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2、通过观察比较物质在水中溶解,清楚溶解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态度,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通过使用过滤和蒸发装置,把食盐和沙子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教学准备】 水槽、烧杯、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火柴、食盐、沙子、水 【教学过程】

三年级年月日知识点汇总

年月日知识点整理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一、年月日 1、年分为平年、闰年;平年有365天,有52个星期余1天; 闰年有366天,有52个星期余2天。 2、一年分为两部分:上半年(1-6月)、下半年(7-12月) 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 4月、5月、6月是第二季度(91天), 7月、8月、9月是第三季度(92天), 10月、11月、12月是第四季度(92天)。 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年四季,是按照农历的节气划分的,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季节和季度是不一样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区分的,而季度是根据月份区分的。 4季度季度第第2季度第3第平年 1季度 92 91 92 天数90 上半年181天下半年半年184天 第3季度第4季度闰年季度第 1第季度2 92 91 91 92 天数 天184下半年半年天182上半年 4大小)。1特殊个月,3、一年有12(7月末)日)日)旬:上旬(每个月分31日--10 中旬(11-20 下旬(21- “12月、85月、3月、月、7月、月、10月。17大--大”7有31天的月份是月,每年有个大月,是 月、月、个小月,是月,每年有有小”“4--30天的月份是小446月、911月。天。292闰天、28月有2

平2特殊”“1--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年的年的月有 月和12月、月和7、481天)62月都是连续的大月,共计(。在同一年中,只有8月和7月是连续的大月。 1 月月和1跨年的连续大月是12。30天)61天,那么其中就包含了一个大月(31天)和一个小月(如果连续两个月的天数是 闰年。1个平年,个5、通常每4年里有3的年份,但是遇到末尾两位是00意思是年份除以4,能被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整除的年份才为闰年。能够被400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不是。末尾不是两个0的年份,用末尾两位数除以(1) 2016年是闰年。=4,没有余数,则如:2016年,16÷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的年份,用前面两位数(三位数的年份就用前一位数)除以4 末尾是两个0(2)数就是平年。年是闰年。5,没有余数,则200020如:2000年,÷4=年不是闰年。1,有余数,则9009÷4=2……900年,的为平年)末尾个位是单数(32011 、、1999如:2017次生日,问小华的生日是几号?岁,只过了3例题:小华今年122日四年才有一次,所以小华的生日是月29,小华4年才过一次生日,闰年也是四年一轮,212解答:÷3=4(年) 日。月29 ,这就是中华1999-1949=50年)1日过了50年(10月1日成立,到1999年10月6、周年的意义:如我国1949年 50周年。人民共和国成立 =经过的年份周年计算公式:终止年份-起始年份周年,1日是建党941日诞生的,到2015年7月1()、计算周年: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年列式 2015-1921=94 (2)、例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列式:2018-1949=69(年) (3)、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2003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几岁?答:到今年6月15岁了。 列式:2018(今年的年份)-2003(出生年份)=15 如:小华今年12岁,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答:他是2006年出生的。 列式:2018(今年年份)-12(岁数)=2006 2 常用的节日、纪念日一定要记住:

年月日知识要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要点——第四单元《年月日》 l 知识要点: (一)年、月、日部分 1.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 可借助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冬即十一月)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2.熟记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184天)。 3.知道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4.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6.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参见书P49。

7.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8.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会计算到今年(或任一年)建国多少周年。如:到1999年是建国(50周年);到今年10月1日是建国(60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 9时 晚上9时 21时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会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3.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单元复习提高课教案

单元复习提高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空集,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培养提高学生应用集合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进一步正确运用相关的术语,符号和图形,表示和理解元素和集合,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些观点去研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符号. 难点:上述问题的含义,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提出例题,先由学生试作,然后教师进行分析,讲述及小结. 例1:(1)已知集合M={y|y=x2+1,x∈R},P={y|y=x+1,x∈R},则M∩P=________ [ ] A.{(0,1)} B.{0,1,2} C.{(0,1),(1,2)} D.{y|y≥1} [ ] A.M=P B.M P C.P M D.M∩P=φ 解:(1)本题中集合的元素是y,它表示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M={y|y≥1},P=R,∴M∩P={y|y≥1}, 应选D.

数,则P={1,3,9},∴M∩P=φ, 应选D.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弄清集合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符号,并让学生知道在具体情景下辩认集合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时,关键是抓住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从而确定集合中的元素的具体内容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例2:已知集合A={5,a2,1-a},B={a+5,2a-1,1-a2},若A∩B={5},求实数a的值. 解:∵A∩B={5},∴5∈B, (1)若a+5=5,则a=0; (2)若2a-1=5,则a=3; (3)若1-a2=5,则这样的实数a不存在. 当a=0时, A={5,0,1},B={5,-1,1},这时A∩B={5,1},与已知不合. 当a=3时, A={5,9,-2},B={8,5,-8},这时A∩B={5}符合题意,∴a=3. 教学意图:让学生明白,由A∩B={5},知5∈B,据此可列方程求出a;但由5∈B,只能满足{5}A∩B,并不一定能满足{5}=A∩B,因此对求出的a值还必须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结论.这里向学生介绍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很重要,今后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例3:已知集合S={x|1<x≤7},A={x|2≤x<5},B={x|3≤x <7}. 求:(1)(C S A)∩(C S B); (2)C S (A∩B); (3)(C S A)∪(C S B);

【强烈推荐】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与“年”相关的知识: 1、一年=12个月 半年=6个月 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2、判断平年、闰年: 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例如:1968年-闰年,1954年-平年,1900年-平年,2000年-闰年。 判断方法: 年份的末位是奇数1、3、5、7、9的一定是平年如:2011、1985…… 年份末位是偶数的需要进一步判断,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1)看末两位是否能被4整除,如:1928,末两位28÷4=7所以是闰年; 又如:1918,末两位18÷4=4……2所以是平年。 (2)记住2000这个特殊年份是闰年。用需要判断的年份跟它求差,如:1996年,2000-1996=4,4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又如:2016年,2016-2000=16,16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 3、推算周年: 方法:末位年份-初始年份=周年 例如:201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2011-1949=62(周年) 例如:2012年6月8日是小明9岁的生日,他是哪年出生的? 2012-9=2004(年) 与“月”相关的知识: 1、大月=31天全年共有7个大月 小月=30天全年共有4个小月 半个月=15天 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2、判断大月、小月、闰月(二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谣: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季度: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1、2、3月。 第二季度:4、5、6月。 第三季度:7、8、9月。 第四季度:10、11、12月。 4、区分“季节”: 春季:3、4、5月。

年月日知识(1)

《年月日》重要知识点(熟读熟记) (1)一年有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每年有4个小月,是4月、6月、9月、11月。 (2)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记录大小月: 一是拳头记忆法。(利用拳头关节的凹凸,边指着拳头边练,见书P18图:一月大、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二是口诀法: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 (4)7月和8月、12月和1月都是连续的大月。 如果强调在同一年中,那么只有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连续的大月合起来有62天。 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合起来是61天。 (5)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6)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 例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是星期三,6月15日也是星期三。 (7)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年有365天。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有366天。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8)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末尾有两个0)的,必须是400的倍数(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练习:1996、2100、1960、2010、2009、1978年中哪几年是平年、哪几年是闰年。 (9)一年有四个季度。 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列式30×2+28=90 。 闰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列式30×2+31=91 。 第二季度是4月、5月、6月,每年固定是91 天,列式30×2+31=91 。 第三季度是7 月、8 月、9 月,每年固定是92 天,列式32×2+31=92 。 第四季度是10 月、11 月、12 月,每年固定是92 天,列式32×2+31=92 。 (10)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的365天有52 个星期零 1 天,列式365÷7=52......1 。 闰年的366天中有52 个星期零 1 天,列式366÷7=52......1 。 (11)常用的节日纪念日一定要记住: 元旦: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劳动节:5月1日儿童节:6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

第一单元复习课 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案 海四中刘晶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⑶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方法。 ⑷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⑸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称量、过滤、蒸发、配制溶液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⑴以与生活、社会等息息相关的问题为背景,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⑵通过比较等方法,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⑶结合实物对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做重要的的介绍和操作的演示,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对容易出错的操作要做特别提醒。 ⑷运用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从生活中发现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规范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中考热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基本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归纳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初中化学常见仪器 【教学时间】2011-5-9 【课时】一课时 【复习流程】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有什么作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页 [练习]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等的变化。 ⑵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知识点汇总.doc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知识点汇总 要点内容 1 个世纪 =100 年一年 =1 2 个月平年 =365 天闰年 =366 天 单位换算 半年 =6 个月半月 =15 天 1 天 =24 小时 1 小时 =60 分钟 =3600 秒 1 分钟 =60 秒 通常每 4 年中有 3 个平年, 1 个闰年; 平年、闰年年份的末位是奇数1、3、5、7、9 的一定是平年; 判断公历年份除以 4,整百年份除以 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公历年份数的后两位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周年计算末位年份-初始年份 =周年 大月 =31 天(全年共有 7 个大月);小月 =30 天(全年共有 4 个小月); 月平年二月 =28 天;闰年二月 =29 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在同一年中只有7 月和 8 月是连续的大月 大、小月一三五七八十腊(12 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 11 月)三十天。 判断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一星期 =7 天; 平年一年 365 天,合 52 星期余 1 天; ??? 闰年一年366 天,合 52 星期余 2 天。 星期 每个月至少有 4 个星期日,最多有 5 个星期日 星期推算:总天数÷7,星期几加上余数 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 1、2、3 月。 ( 平年 :31+28+31 =90 天, ?闰年 :31+29+31 = 91 天); 季度第二季度: 4、5、6 月。(每年固定有 30+31+30= 91 天); 第三季度: 7、8、9 月。(每年固定有 31+31+30= 92 天); 第四季度: 10、11、12 月。(每年固定有 31+30+31=92 天)。 国庆节(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的。 元旦(1 月 1日)春节( 1~2 月)妇女节( 3月 8日)植树节( 3 月12日)重要节日劳动节( 5 月 1日)青年节( 5 月 4日)儿童节( 6月 1日)建党节( 7 月1日)建军节( 8 月 1日)教师节( 9 月 10 日)香港回归:( 1997 年 7 月 1 日) 澳门回归( 1999 年 12 月 20 日)

年月日知识

年月日知识 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查考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年月日的来历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