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一模试题4新(供参考)

济南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三一模历史试题2015年4月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第Ⅰ卷共 20小题,每小题2.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5分,共50分)

1.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材料中“秦国新法”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商鞅变法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齐桓公称霸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开拓疆土3.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

堂赐群臣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①迁都洛阳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4. 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世篇”的是

①地动仪②曲辕犁③筒车④司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 B.贞观之治局面 C.开元盛世局面 D.经济重心南移6. 阳光中学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

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①张骞通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岳飞抗金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有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概括为“悲凉的三部曲”。下列事件能反映这一说法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某校历史小组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以下图片不.符合这一主题的

9.“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

寒,苦苦追求、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歌词中“南湖的红船”代表的事件是

A.中共成立 B.井冈会师 C.遵义会议 D.延安抗日

10.史学家张阴麟曾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

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其中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中奋斗”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11.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右图这幅

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B.“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恰当主题应

当是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演讲周恩来总理迎接来访的尼克松总统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大上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祖国统一大业完成D.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这个

转变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4.“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

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

A. 文艺复兴发生

B.基督教产生

C.新航路开辟

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A.虎门销烟

B.江南制造总局

C.《新青年》杂志

D.辛亥革命

15. 图中两人一个领导美国获得独立,一个法兰西第一帝国的

缔造者。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处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6.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其中《独立宣言》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B.宣告独立,脱离殖民统治

C.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建立三权分立联邦制国家

17.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是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在下列图标反映的行业中,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无关的是

A B C D

18.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为安排战后世界,在谈判桌上展开了较量。关于右边表格的说法表述

正确的是

①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②是《九国公约》的内容

③只能暂时缓和矛盾④是对德国的和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

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土地法令》的颁布

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其共

同原因是

A.朝鲜战争爆发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形成经济共同体 D.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三个大题,

2.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

一、(16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发展对外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地理志》2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2007年7月31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她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在古代,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22、丝绸之路最早开始于什么朝代,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4分)依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2分)

材料三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23、请你概括材料三中“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两个特点,(2分)并用清朝的史实来证明这两个特点。(4分)

二、(16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4.以上四幅图片,分别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4分)结合所学回答,图二和图四这两个历史

事件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4分)

材料二表格: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三大步

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7.15亿公斤

25.材料二表格中的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哪一政策?(2分)这一政策有何积极作用?(2分)

材料三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提出了著名的“鞋子论”: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

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习近平的“鞋子论”不仅道出了中国新任领导人对于

各国发展模式差异的认识和对国际秩序的主张,也彰显了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013年11月12日新华网《习近平的政治自信从哪里来?》

26.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道路自信”指的是什么道路?(2分)列举中国在这条道路上

取得的两项显著成就。(2分)

图一 1949年开国大典

图四 197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图三 1957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图二 1956年参加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的比例

三、(18分)世界近现代史上,大国的迅速崛起推动了世界的进程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27.根据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废除农奴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不“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也不“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做的?(2分)

材料二

28.科技发明促进了社会进步,改变着世界面貌,影响着人们生活。材料二中描写的图景应该发生在英国哪次历史事件之后?(2分)造成烟囱多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29.材料二中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什么?(2分)这一“药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对美国及世界历史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过:“我不愿农

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

地主毒打农奴 英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