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重点

材料科学基础重点
材料科学基础重点

第一章

1.1原子的结合有哪些?

1.2工程材料可分为哪几类?

1.3晶向指数、晶面指数能画图,给图能写出。

1.4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密排面、密排晶向、结构中的间隙。

1.5晶体中缺陷的种类。

1.6位错的种类、位错方向与柏氏矢量的关系、位错的运动方式。

1.7位错反应条件及计算。

1.8晶界的种类,界面能与晶界的关系。

第二章

2.1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有哪些因素?有何规律?

1、原子尺寸因素:溶质和溶剂的尺寸差别越小越容易形成置换固溶体

2、晶体结构因素:同一种间隙原子在fcc的固熔度大于bcc的

3、负电性因素;负电性相差很大时,即亲和力很大,往往比较容易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

负电性差不大时,随负电性值增加,有利于增大固溶度

4、电子浓度因素:溶质元素的原子价越高,形成固溶体的极限固溶度越小。

2.2间隙固溶体与间隙相之间的关系。

间隙固熔体式固熔体的一种,间隙相是一种金属间化合物两者的晶体结构也各不相同。

2.3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及特点

金属间化合物分为正常价化合物,电子价化合物和间隙化合物;

正常价化合物:电负性差值越大,稳定性越高;

电子价化合物:

间隙化合物:主要受组元的原子尺寸因素控制。通常是由渡族金属与原子半径很小的非金属元素组成,分为简单间隙化合物与复杂间隙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处于化合物晶格的间隙中。第三章

3.1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物质系统总是自发地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转变,就是说只有伴随着自由能降低的过程才能自发的进行。

3.2金属结晶的能量条件是什么?

能量起伏(详细看书P85-86)

固态金属自由能低于液态金属自由能。当温度低于Tm时液态的自由能Gl高于固态的自由能,由液态转为固态时,将释放出那份能量而是系统自由能降低,所以过程才能够自动进行。凝固过程一定要在低于熔点温度时才能进行。

3.3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是什么?

结构起伏(详细看书P86-87)

3.4金属结晶时的形核有哪些方式?

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3.5根据凝固理论,如何细化晶粒?

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取决于两个因素: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V;增加过冷度;小制件:增加冷却速度,大制件:采用形核剂;振动。超声波振动和电磁搅拌等措施来细化。

3.6晶体长大时,液-固界面处于那种微观结构?光滑界面、粗糙界面

有哪些长大方式?垂直长大、横向长大

长大方式与微观结构有什么关系?

垂直长大方式是针对粗糙界面结构提出来的。

因为粗糙界面上的空位较多液相扩散而来的原子填入空位中与晶体连接起来垂直于界面生长

横向长大方式是针对光滑界面结构提出来的。

因为光滑界面上空位数目与占位数目之比要么很小要么很大由液相扩散而来的原子不易于晶体牢固连接,依靠小台阶接纳液态原子的向前推移,代表模型:二维晶核台阶生长机制,晶体缺陷台阶生长机制。

3.7晶体长大有哪些形态

平面状长大和树枝状长大

平面状长大:正温度梯度——粗糙面结构;P103

树枝状长大:负温度梯度——粗糙面结构——具有特定的方向性,主要取决于晶体结构。P104 第四章

4.1相平衡:某一温度下系统中各相长时间不相互转变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叫做相平衡。相率的表达式是什么?

f=c-p+2 恒压条件下:f=c-p+1 (C组元数、P相数、f自由度)

4.2晶内偏析:固熔体不平衡结晶时,由于从液态中先后结晶出来的固相成分不同,结果使得

一个晶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这种现象为晶内偏析。

枝晶偏析:由于固熔体一般都以树枝状方式结晶,树枝的结晶轴会高熔点组元较多,而晶枝间含低熔点组元较多,故把晶内偏析又称枝晶偏析。

枝晶偏析的危害:导致合金塑性韧性下降,易引起晶内腐蚀,降低合金的抗蚀性能,特

别是给合金的加热工带来困难

消除方法:将铸态合金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进行长时间均匀化退火,使异类原子互相充分扩散均匀。

4.3什么是区域熔炼?将金属棒沿棒的长度方向逐渐从一端向另一端顺序的进行局部熔化提

纯金属;

如何提纯金属?区域熔炼一次就会使圆棒中的杂质从一端向另一端,富集反复进行多次就可使金属材料获得高度的提纯。

4.4什么是成分过冷?由于液相成分改变而形成的过冷。

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生长形态和组织有什么影响?

固熔体合金凝固时,在正温度梯度下,由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存在过冷并逐渐增长,使

界面生长形态从平直界面向包状晶、包状树枝晶、树枝晶发展。

4.5利用杠杆定律计算组织和相含量。

4.6什么是共晶转变?写出其反应式?画出示意图。

4.7共晶、亚共晶、过共晶合金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

4.8什么是包晶转变?写出其反应式?画出示意图。

4.9包晶合金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

4.10什么是共析转变?写出其反应式?画出示意图。

4.11什么是偏晶转变?写出其反应式?画出示意图。

4.12什么是熔晶转变?写出其反应式?画出示意图。

4.13什么是包析转变?写出其反应式?画出示意图。

4.14什么是合晶转变?写出其反应式?画出示意图。

4.15什么是同素异构转变?

4.16画出F-Fe3C相图。写出包晶、共晶、共析反应式。分析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及冷却过程中相和组织变化,根据杠杆定律计算相和组织的含量。

4.17分析铸锭的组织。

4.18利用杠杆定律和中心法则计算四相平衡时的相和组织含量。

4.19多元合金配料计算。

4.20三元匀晶合金合金凝固时成分变化曲线投影的特点。

4.21三元共晶相图中的相和组织标注,分析结晶过程。

4.22三元共晶相图的等温截面和截面。

4.23三元合金相图相区之间的关系,杠杆定律的应用。

第五章

5.1.扩散第一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扩散通量J)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公式见书P199)

5.2.科肯道尔效应:置换型扩散偶中,由于两种原子扩散速度不同,导致扩散偶的一侧向另一侧发生物质静输送。

5.3限定元公式及其应用P202

5.4恒定元公式及其应用。P202 高斯误差函数及其表格应用。P203

渗碳层厚度与时间关系公式及应用。P204

5.5扩散的两种主要机制:

间隙机制:质点从一个间隙到另一个间隙

空位机制:原子跃迁到与之相邻的空位.

5.6扩散的驱动力:化学位梯度

5.7上坡扩散及其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的关系: 扩散沿着与浓度梯度相同的方向进行

5.8 反应扩散:通过扩散使固溶体内的溶质组元超过固溶极限而不断形成新相的扩散过程。又称相变扩散。

纯铁在渗碳时组织发生变化情况,写出成分变化式。P212

5.9低碳钢在两相区渗碳,发生什么现象?

两相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宏观界面,始终没有出现两相组织混合区。二元合金的扩散层不可能出现两相混合组织。P212

5.10合金发生扩散时,合金组元与混合区的关系

二元合金的扩散层不可能出现两相混合组织。三元系中三相区温度渗层中不可能出现三相混合区,但可以有两相混合区域。

5.11扩散系数公式。P213

第六章

6.1常温下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孪生

6.2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和晶向(滑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且不破坏晶体内部原子排列规律性的塑变方式

6.3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成一个滑移系。

6.4金属晶格中的滑移系:P221

面心立方晶格的滑移系:

Cu,Al,Ni,Ag,Au 滑移面{111}×4 滑移方向<1-10>滑移系个数12

体心立方晶格的滑移系:

α-Fe,W,Moα-Fe,W,Mo α-Fe,K 滑移面 {1-10}×6 {1-21}×12 {2-31}×24

滑移方向<111>×2 <111>×1 <111>×1 滑移系数目 12 12 24

6.5临界分切应力及其应用。计算分切应力、取向因子。P223

6.6几何硬化:如果某一滑移系原来处于软取向,在拉伸时,随着晶体取向的改变,滑移面的法向与外力轴夹角越来越远离45°,使滑移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现象称为几何硬化。

6.7 单滑移:只有一组滑移系处于最有利的位置,进行的单系滑移

多滑移:在多个(>2)滑移系上同时或交替进行的滑移。

交滑移:晶体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滑移面上沿同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

他们与位错的关系:晶体的滑移通过位错运动来实现。

6.8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作均匀切变所产生的变形

孪生有什么特点?滑移与孪生有何异同?

相同点:沿一定的晶面、晶向进行;不改变结构。

不同:1、孪生使一部分晶体发生了均匀的切变,而滑移是不均匀的。

2、孪生后的晶体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成镜面对称关系,位向发生变化,而滑移后

晶体各部分的位向并未改变。

3、孪生比滑移的临界切应力高得多。

4、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比滑移小得多。

5、孪生在偏光下或腐蚀后仍能看到孪晶,而滑移变形后的试样经抛光后滑移带消失。

6.9细晶强化:多晶体的强度随晶粒细化而提高,这种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机理: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

6.10固溶强化:当合金由单相固溶体构成时,随溶质含量的增加,强度、硬度不断提高,

塑性、韧性不断下降的现象。

实质: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电、化学交互作用。

6.11弥散强化材料通过基体中分布有细小弥散的第二相质点而产生强化的方法称为弥散强化。

机理:第二相为不可变微粒时,移动的位错与不可变形微粒相遇时,受粒子阻碍而弯曲,位错绕过时既要克服第二相粒子的阻碍作用,又要克服位错环对位错源的反向应力。因此,继续变形时必须增大外应力,从而使流变应力迅速提高。

第二相为不可变微粒时,位错切过机制,造成滑移面上原子错排,要求错排能;位错切过粒子,在滑移面上产生反相畴界,要求反相畴界能;位错切过粒子,生成宽为b的台阶,需要表面能;弹性应力场与位错交互作用,阻碍其运动;位错能量、线张力变化;

6.12变形机构:多晶材料的塑性变形中,随变形度的增加,多晶体中原先任意取向的各个晶粒发生转动,从而使取向趋于一致,形成择优取向,称为变形织构。

6.13加工强化:随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机理:产生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产生滑移,滑移面和其附近的晶格扭曲,使晶粒伸长和破碎,金属内部产生残余应力等,因而继续塑性变

形就变得困难,从而引起加工硬化。

第七章

7.1冷变形金属在加时,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显微组织变化:

第一阶段-回复阶段:显微组织仍为纤维状,无可见变化;

第二阶段-再结晶阶段:变形晶粒通过形核和长大过程,完全转变为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第三阶段-晶粒长大阶段:再结晶后的等轴晶粒晶界继续移动,晶粒粗化,直至达到相对稳

定的形状和尺寸。

性能变化:力学、化学、物理性能

1、力学性能

回复阶段: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高。

再结晶阶段:强度、硬度显著下降,塑性急剧提高。

晶粒长大阶段:强度、硬度继续下降,塑性在晶粒粗化不十分严重时,仍有继续提高趋势,晶粒粗化严重时,塑性也下降。

2、物理性能

密度:在回复阶段变化不大,在再结晶阶段急剧升高;电阻:电阻在回复阶段可明显下降。

3、内应力变化:回复阶段,变形金属的内应力可部分消除;再结晶阶段,内应力全部消除。

7.2.回复: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尚未发生光学显微组织变化前(即再结晶前)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过程。

驱动力:弹性畸变能的降低。

回复时,金属内缺陷如何变化?组织如何变化?

低温回复:0.1Tm~0.3Tm,因温度较低,原子活动能力有限,主要局限于点缺陷的运动。通过空位迁移至晶界、位错或与间隙原子结合而消失,空位浓度显著下降。

中温回复:0.3Tm~0.5Tm 因为温度稍高,原子活动能力增强,除点缺陷外,位错也被激活。其主要机制是位错滑移导致位错重新组合,以及异号位错互相抵消,使位错密度有所下降。高温回复:>0.5Tm因温度较高,位错可以被充分激活,发生多变化(同号刃型位错沿垂直于滑移面的方向排成小角度亚晶界),弹性畸变能降低。同号刃型位错塞积于同一滑移面上时,位错间相互排斥,发生攀移,在不同的滑移面上垂直排。异号刃形位错产生的应变部分抵消。随多边化的进行,逐步形成位错网络,构成亚晶界。

7.4.再结晶:冷变形的金属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加热时,通过新晶粒的形核及长大,以无畸变的等轴晶粒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再结晶时,金属内缺陷如何变化?组织如何变化?

显微组织彻底改组,变形储存能充分释放,性能显著变化。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新的等轴晶粒逐渐增多并长大,直到完全代替了变形晶粒。

再结晶的驱动力:

7.5再结晶有哪些形核机制:晶界凸出形核亚晶形核机制

7.6.影响再结晶有哪些因素?如何影响?

退火温度:温度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大。

变形量:变形量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变形量增大到一定值,再结晶温度趋于稳定。变形量大,退火时的再结晶速度也快。

原始晶粒尺寸:晶粒越小,驱动力越大,再结晶温度降低;晶界越多,有利于再结晶形核。微量溶质元素:阻碍位错和晶界的运动,不利于再结晶。

分散相粒子:间距和直径都较大时,提高畸变能,并可作为形核核心,促进再结晶;直径和间距很小时,提高畸变能,但阻碍晶界迁移,阻碍再结晶。

7.7.再结晶后长大时,金属内缺陷如何变化?组织如何变化?再结晶后长大的驱动力是什么?

驱动力:晶粒长大后总的界面能的下降组织:大晶粒吞食小晶粒。

7.8二次结晶:少数晶粒突发性的、不均匀的长大。

什么情况下易发生二次再结晶(4种):大晶粒;具有织构的组织中非择优取向的晶粒;

晶界微粒溶解的晶粒;热蚀沟钉扎的薄板中表面能低的晶粒;

7.9热变形: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变形。

热变性的实质是什么:加工硬化与动态软化同时进行,形变硬化为动态硬化所抵消,不显示硬化作用。

7.10.动态回复与变形速率和温度有何关系?

当变形温度一定时,应变速率越大,达到稳定的应力和应变越大。

当应变速率一定时,变形温度越高,达到稳定的应力和应变越小。

7.11动态再结晶与变形速率和温度有何关系?应变速率低、变形温度高时,晶粒尺寸大。

7.12流线:在热变形中,某些枝晶偏析、夹杂物、第二相等随组织变形而伸长,沿变形方向分布,晶粒发生再结晶,形成新的等轴晶粒,而夹杂物等沿变形方向呈纤维状分布称为流线。他对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

使金属机械性能出现各向异性,沿纵向变形方向和横向变形方向性能不同,纵向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塑性和韧性为了保证零件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热加工时应控制工艺使流线与零件工作时受到的最大拉应力的方向一致,而与外加的剪切应力和冲击方向相垂直。7.13什么是带状组织:热变形后共析钢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成条带状分布

第八章

8.1相变固态物质在温度、压力、电场、磁场改变时,从一种组织结构转变成另一种组织结构。

8.2惯习面: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族上形成,这组晶面称为惯习面

8.3固态相变的阻力是什么?固态相变时的应变能与表面能。

8.4固态相变均匀形核时,核的形状与界面有什么关系?

具有低表面能和高应变能的共格晶核,倾向于盘状或片状。

具有高表面能和低应变能的非共格晶核,可能呈球形或等轴状,若形核时因体积胀大而引起应变能显著增加,晶核趋于呈片状或针状

8.5脱溶(沉淀):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一个成分不同的新相或形成溶质原子富集的亚稳区过渡相的过程。

8.6调幅分解:又称增幅分解,指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成结构相同、成分不同的两个相的过程

特点:通过上坡扩散实现成分变化,不经历形核阶段,不存在明显的相界面,分解速度快。条件:起始成分在两个化学拐点之间;每个原子有足够的相变驱动力△Gv。

8.7马氏体相变的特点?

一、马氏体与基体的自由表面交截时,表面出现浮凸。

二、存在不变平面,即惯习面。相变产生的变形是均匀的。

三、马氏体相变中,新旧相之间有一定的位相关系。

四、马氏体具有亚结构。

马氏体相变的分类和马氏体的种类。等温马氏体、变温马氏体

第九章

9.1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在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物质复合起来而得到的一种具有优越性能的固体材料。

9.2有哪些复合效应?

线性效应、非线性效应、界面效应、尺寸效应、各向异性效应

9.3有哪些复合思想?

仿生思想、绿色材料思想、充分利用协同效应思想、智能材料思想

9.4什么复合材料的界面?

一般把基体和增强物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传送载荷作用的区域称之为界面。

9.5如何改进复合材料的界面?

1、降低界面残余应力

2、基体改性

3、纤维表面改善

4、选则合理的复合工艺和使用条件

《材料科学基础》经典习题及答案全解

材料科学与基础习题集和答案 第七章回复再结晶,还有相图的内容。 第一章 1.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421,210,123晶面及[][][]346,112,021晶向。 2.在六方晶体中,绘出以下常见晶向[][][][][]0121,0211,0110,0112,0001 等。 3.写出立方晶体中晶面族{100},{110},{111},{112}等所包括的等价晶面。 4.镁的原子堆积密度和所有hcp 金属一样,为0.74。试求镁单位晶胞的体积。已知Mg 的密度3 Mg/m 74.1=m g ρ,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原子半径r=0.161nm 。 5.当CN=6时+Na 离子半径为0.097nm ,试问: 1) 当CN=4时,其半径为多少?2) 当CN=8时,其半径为多少? 6. 试问:在铜(fcc,a=0.361nm )的<100>方向及铁(bcc,a=0.286nm)的<100>方向,原子的线密度为多少? 7.镍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nm 1246.0=Ni r 。试确定在镍的 (100),(110)及(111)平面上12mm 中各有多少个原子。 8. 石英()2SiO 的密度为2.653Mg/m 。试问: 1) 13 m 中有多少个硅原子(与氧原子)? 2) 当硅与氧的半径分别为0.038nm 与0.114nm 时,其堆积密度为多少(假设原子是球形的)? 9.在800℃时1010个原子中有一个原子具有足够能量可在固体内移 动,而在900℃时910个原子中则只有一个原子,试求其激活能(J/ 原子)。 10.若将一块铁加热至850℃,然后快速冷却到20℃。试计算处理前后空位数应增加多少倍(设铁中形成一摩尔空位所需要的能量为104600J )。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带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一) 一、概念辨析题(说明下列各组概念的异同。任选六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2 热加工与冷加工 3 上坡扩散与下坡扩散 4 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 5 相与组织 6 交滑移与多滑移 7 金属键与共价键 8 全位错与不全位错 9 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 二、画图题(任选两题。每题6分,共12分) 1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010]、[120]、[210]晶向和(110)、(112)晶面。 2 画出成分过冷形成原理示意图(至少画出三个图)。 3 综合画出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变化示意图和晶粒大小、内应力、强度和塑性变化趋势图。 4 以“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作用”为主线,用框图法建立与其相关的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简答题(任选6题,回答要点。每题5分,共30 分) 1 在点阵中选取晶胞的原则有哪些? 2 简述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与应用。 3 二元相图中有哪些几何规律? 4 如何根据三元相图中的垂直截面图和液相单变量线判断四相反应类型? 5 材料结晶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6 细化材料铸态晶粒的措施有哪些? 7 简述共晶系合金的不平衡冷却组织及其形成条件。 8 晶体中的滑移系与其塑性有何关系? 9 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 哪一种晶体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为什么? 四、分析题(任选1题。10分) 1 计算含碳量w=0.04的铁碳合金按亚稳态冷却到室温后,组织中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的相对含量。 2 由扩散第二定律推导出第一定律,并说明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 3 试分析液固转变、固态相变、扩散、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驱动力及可能对应的工艺条件。 五、某面心立方晶体的可动滑移系为(111) [110].(15分) (1) 指出引起滑移的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 (2) 如果滑移由纯刃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3) 如果滑移由纯螺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4) 在(2),(3)两种情况下,位错线的滑移方向如何? (5) 如果在该滑移系上作用一大小为0.7MPa的切应力,试确定单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线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点阵常数a=0.2nm)。 六、论述题(任选1题,15分) 1 试论材料强化的主要方法、原理及工艺实现途径。 2 试论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 3 试论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材料科学基础相图习题DOC

1.下图为一匀晶相图,试根据相图确定: (1) w B =0.40的合金开始凝固出来的固相成分为多少? (2)若开始凝固出来的固体成分为w B =0.60,合金的成分为多少? (3)成分为w B =0.70的合金最后凝固时的液体成分为多少? (4)若合金成分为w B =0.50,凝固到某温度时液相成分w B =0.40,固相成分为w B =0.80,此时液相和固相的相对量各为多少? 2.Mg —Ni 系的一个共晶反应为: 0.23520.546g g i M L M N 纯+(570℃) 设w Ni 1=C 1为亚共晶合金,w Ni 2=C 2为过共晶合金,这两种合金中的先共晶相的质量分数相等,但C 1合金中的α总量为C 2台金中α总量的2.5倍,试计算C 1和C 2的成分。 3.根据A-B 二元相图 (1) 写出图中的液相线、固相线、α和β相的溶解度曲线、所有的两相区及三相恒温转变线; (2) 平衡凝固时,计算A-25B(weight%)合金(y ’y 线)凝固后粗晶β相在铸锭中的相对含量; (3) 画出上述合金的冷却曲线及室温组织示意图。

4.根据如图所示的二元共晶相图 (1)分析合金I,II的结晶过程,并画出冷却曲线; (2)说明室温下合金I,II的相和组织是什么,并计算出相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3)如果希望得到共晶组织加上5%的 初的合金,求该合金的成分。 (4)合金I,II在快冷不平衡状态下结晶,组织有何不同? 5.指出下列相图中的错误: 6. 试述二组元固溶体相的吉布斯(Gibbs)自由能-成分曲线的特点? (a) (b) (c) (d)

最新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复习题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原子结合键包括物理键和化学键, 下述结合键中属于化学键的是. (A) 金属键(B) 离子键(C) 分子键(D) 共价键 2. 原子结合键包括物理键和化学键, 下述结合键中属于物理键的是. (A) 氢键(B) 离子键(C) 分子键(D) 共价键 3. 工业用硅酸盐属于. (A) 金属材料(B) 陶瓷材料(C) 复合材料(D) 高分子材料 4. 布拉菲点阵共有中. (A) 8 (B) 10 (C) 12 (D) 14 5. BCC、FCC和HCP等三种典型晶体结构中, 单位晶胞的原子数分别为. (A) 2, 4, 6 (B) 4, 2, 6 (C) 3, 4, 5 (D) 6, 2, 4 6. 晶面间距表示相邻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其大小反映了晶面上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一般规律是. (A) 在简单立方点阵中, 低指数的晶面间距较大 (B) 在简单立方点阵中, 高指数的晶面间距较大 (C) 晶面间距越大, 该晶面上原子排列越紧密 (D) 晶面间距越大, 该晶面上原子排列越稀疏 7. BCC、FCC和HCP等三种典型晶体结构中, 原子配位数依次为. (A) 8, 12, 8 (B) 8, 12, 10 (C) 12, 8, 6 (D) 8, 12, 12 8. 密堆积结构的致密度为. (A) 0.68 (B) 0.74 (C) 0.82 (D) 1.0 9. MgO陶瓷晶体具有NaCl型结构, 单位晶胞的离子数为. (A) 4 (B) 6 (C) 8 (D) 10 10. SiC陶瓷晶体具有金刚石型结构, 该结构一般特征是. (A) 原子结合键为共价键 (B) 原子配位数为4 (C) 单位晶胞包含8个原子 (D) 属于面心立方点阵, 为密堆积结构 11. 下述晶体缺陷中属于点缺陷的是. (A) 空位(B) 位错(C) 相界面(D) 间隙原子 12. 下述晶体缺陷中属于线缺陷的是. (A) 空位(B) 位错(C) 晶界(D) 间隙原子 13. 下述晶体缺陷中属于面缺陷的是. (A) 表面(B) 位错(C) 相界面(D) 空位 14. 下述界面中界面能最小的是. (A) 完全共格界面(B) 共格界面(C) 非共格界面(D) 半共格界面 15. 下述界面中界面能最大的是. (A) 完全共格界面(B) 共格界面(C) 非共格界面(D) 半共格界面 16. 理想密排六方金属的c/a为. (A) 1.6 (B)(C) (D) 1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经典题目doc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经 典题目

16.简述金属固态扩散的条件。 答:⑴扩散要有驱动力——热力学条件,化学势梯度、温度、应力、电场等。 ⑵扩散原子与基体有固溶性——前提条件;⑶足够高温度——动力学条件;⑷足够长的时间——宏观迁移的动力学条件 17. 何为成分过冷?它对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貌有何影响? 答: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虽然实际温度分布一定,但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液相的凝固点,此时过冷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这种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形成在液固界面前沿产生了类似负温度梯度的区域,使液固界面变得不稳定。当成分过冷区较窄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小,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只能稍微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不规则胞状、伸长胞状或规则胞状;当成分过冷区较宽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大,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较快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胞状树枝或树枝状。所以成分过冷是造成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按胞状或树枝状生长的主要原因。 18.为什么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可能是无限固溶体? 答:这是因为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后,会使溶剂产生点阵畸变,引起点阵畸变能增加,体系能量升高。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产生的点阵畸变大,体系能量升高得多;随着溶质溶入量的增加,体系能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溶剂点阵就会变得不稳定,于是溶质原子便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溶剂点阵的阵点上,产生的点阵畸变较小;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差别越小,点阵畸变越小,固溶度就越大;如果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接近,同时晶体结构相同,电子浓度和电负性都有利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19.在液固相界面前沿液体处于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纯金属凝固时界面形貌如何?同样 条件下,单相固溶体合金凝固的形貌又如何?分析原因

材料科学基础选择题汇总

1、极化会对晶体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可使键性由( B )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A: 共价键向离子键B: 离子键向共价键 C: 金属键向共价键D: 键金属向离子键 2、离子晶体中,由于离子的极化作用,通常使正负离子间的距离( B ),离子配位数()。 A: 增大,降低B: 减小,降低 C: 减小,增大D: 增大,增大 3、氯化钠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晶胞分子数是(C )。 A: 5 B: 6 C: 4 D: 3 4、Na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4,Na+填充在Cl-所构成的( B )空隙中。 A: 全部四面体B: 全部八面体 C: 1/2四面体D: 1/2八面体 5、Cs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1,Cs+填充在Cl-所构成的( C )空隙中。 A: 全部四面体B: 全部八面体 C: 全部立方体D: 1/2八面体 6、MgO晶体属NaCl型结构,由一套Mg的面心立方格子和一套O的面心立方格子组成,其一个单位晶胞中有( B )个MgO分子。 A: 2 B: 4 C: 6 D: 8 7、萤石晶体可以看作是Ca2+作面心立方堆积,F-填充了( D )。 A: 八面体空隙的半数B: 四面体空隙的半数 C: 全部八面体空隙D: 全部四面体空隙 8、萤石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8,F-配位数为( B )。 A: 2 B: 4 C: 6 D: 8 9、CsCl晶体中Cs+的配位数为8,Cl-的配位数为( D )。 A: 2 B: 4 C: 6 D: 8 10、硅酸盐晶体的分类原则是(B )。 A: 正负离子的个数B: 结构中的硅氧比 C:化学组成D:离子半径 11、锆英石Zr[SiO4]是( A )。 A: 岛状结构B: 层状结构 C: 链状结构D: 架状结构 12、硅酸盐晶体中常有少量Si4+被Al3+取代,这种现象称为( C )。 A: 同质多晶B: 有序—无序转变 C: 同晶置换D: 马氏体转变 13. 镁橄榄石Mg2[SiO4]是( A )。 A: 岛状结构B: 层状结构 C: 链状结构D: 架状结构 14、对沸石、萤石、MgO三类晶体具有的空隙体积相比较,其由大到小的顺序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hcp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 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2. Al 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 ,其结构原子体积是 ,每个晶胞中八面体间隙数为 ,四面体间隙数为 。 3. 纯铁冷却时在912ε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 结构转变为 结构,配位数 ,致密度降低 ,晶体体积 ,原子半径发生 。 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211晶面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 面上的方向。在hcp 晶胞的(0001)面上标出)(0121晶面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 6 在铅的(100)平面上,1mm 2有多少原子?已知铅为fcc 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R=0.175×10-6mm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 ,塑性 ,导电性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 2)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 ; (2) ;(3) ;(4) 和环境因素。 3) 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 和 。 4) 按照溶质原子进入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 和 。 5) 无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金性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 ,塑性 ,导电性 。 6)间隙固溶体是 ,间隙化合物是 。 二、 问答 1、 分析氢,氮,碳,硼在?-Fe 和?-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入点阵中的位置和固溶度大小。已知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氢:0.046nm ,氮:0.071nm ,碳:0.077nm ,硼:0.091nm ,?-Fe :0.124nm ,?-Fe :0.126nm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1. 在液态纯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 起伏和 起伏。 2 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两部分,其中 自由能

《材料科学基础》总复习(完整版)

《材料科学基础》上半学期容重点 第一章固体材料的结构基础知识 键合类型(离子健、共价健、金属健、分子健力、混合健)及其特点;键合的本质及其与材料性能的关系,重点说明离子晶体的结合能的概念; 晶体的特性(5个); 晶体的结构特征(空间格子构造)、晶体的分类; 晶体的晶向和晶面指数(米勒指数)的确定和表示、十四种布拉维格子;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缺陷 晶体化学基本原理:离子半径、球体最紧密堆积原理、配位数及配位多面体; 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离子晶体结构,鲍林规则(第一、第二);书上表2-3下的一段话;共价健晶体结构的特点;三个键的异同点(举例); 晶体结构缺陷的定义及其分类,晶体结构缺陷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举例); 第三章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相的定义 相结构 合金的概念:

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1)晶体结构 无限互溶的必要条件—晶体结构相同 比较铁(体心立方,面心立方)与其它合金元素互溶情况(表3-1的说明) (2)原子尺寸:原子半径差及晶格畸变; (3)电负性定义:电负性与溶解度关系、元素的电负性及其规律;(4)原子价:电子浓度与溶解度关系、电子浓度与原子价关系;间隙固溶体 (一)间隙固溶体定义 (二)形成间隙固溶体的原子尺寸因素 (三)间隙固溶体的点阵畸变性 中间相 中间相的定义 中间相的基本类型: 正常价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表示方法 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种类 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间隙相、间隙化合物 二元系相图: 杠杆规则的作用和应用; 匀晶型二元系、共晶(析)型二元系的共晶(析)反应、包晶(析)

型二元系的包晶(析)反应、有晶型转变的二元系相图的特征、异同点; 三元相图: 三元相图成分表示方法; 了解三元相图中的直线法则、杠杆定律、重心定律的定义; 第四章材料的相变 相变的基本概念:相变定义、相变的分类(按结构和热力学以及相变方式分类); 按结构分类:重构型相变和位移型相变的异同点; 马氏体型相变:马氏体相变定义和类型、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特点,金属、瓷中常见的马氏体相变(举例)(可以用许教授提的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金属、瓷马氏体相变性能的不同――作为题目) 有序-无序相变的定义 玻璃态转变:玻璃态转变、玻璃态转变温度、玻璃态转变点及其黏度按热力学分类:一级相变定义、特点,属于一级相变的相变;二级相变定义、特点,属于二级相变的相变; 按相变方式分类:形核长大型相变、连续型相变(spinodal相变)按原子迁动特征分类:扩散型相变、无扩散型相变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经典题目教学内容

16.简述金属固态扩散的条件。 答:⑴扩散要有驱动力——热力学条件,化学势梯度、温度、应力、电场等。 ⑵扩散原子与基体有固溶性——前提条件;⑶足够高温度——动力学条件;⑷足够长的时间——宏观迁移的动力学条件 17. 何为成分过冷?它对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貌有何影响? 答: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虽然实际温度分布一定,但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液相的凝固点,此时过冷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这种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形成在液固界面前沿产生了类似负温度梯度的区域,使液固界面变得不稳定。当成分过冷区较窄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小,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只能稍微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不规则胞状、伸长胞状或规则胞状;当成分过冷区较宽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大,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较快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胞状树枝或树枝状。所以成分过冷是造成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按胞状或树枝状生长的主要原因。 18. 为什么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可能是无限固溶体? 答:这是因为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后,会使溶剂产生点阵畸变,引起点阵畸变能增加,体系能量升高。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产生的点阵畸变大,体系能量升高得多;随着溶质溶入量的增加,体系能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溶剂点阵就会变得不稳定,于是溶质原子便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溶剂点阵的阵点上,产生的点阵畸变较小;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差别越小,点阵畸变越小,固溶度就越大;如果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接近,同时晶体结构相同,电子浓度和电负性都有利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19. 在液固相界面前沿液体处于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纯金属凝固时界面形貌如何?同样条件下,单相 固溶体合金凝固的形貌又如何?分析原因 答:正的温度梯度指的是随着离开液—固界面的距离Z 的增大,液相温度T 随之升高的情况,即0>dZ dT 。在这种条件下,纯金属晶体的生长以接近平面状向前推移,这是由于温度梯度是正的,当界面上偶尔有凸起部分而伸入温度较高的液体中时,它的生长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周围部分的过冷度较凸起部分大,从而赶上来,使凸起部分消失,这种过程使液—固界面保持稳定的平面形状。固溶体合金凝固时会产生成分过冷,在液体处于正的温度梯度下,相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区呈现月牙形,其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此时,成分过冷区的特性与纯金属在负的温度梯度下的热过冷非常相似。可以按液固相界面前沿过冷区的大小分三种情况讨论:⑴当无成分过冷区或成分过冷区较小时,界面不可能出现较大的凸起,此时平界面是稳定的,合金以平面状生长,形成平面晶。⑵当成分过冷区稍大时,这时界面上凸起的尖部将获得一定的过冷度,从而促进了凸起进一步向液体深处生长,考虑到界面的力学平衡关系,平界面变得不稳定,合金以胞状生长,形成胞状晶或胞状组织。⑶当成分过冷区较大时,平界面变得更加不稳定,界面上的凸起将以较快速度向液体深处生长,形成一次轴,同时在一次轴的侧向形成二次轴,以此类推,因此合金以树枝状生长,最终形成树枝晶。 20. 纯金属晶体中主要的点缺陷类型是什么?试述它们可能产生的途径? 答:纯金属晶体中,点缺陷的主要类型是空位、间隙原子、空位对及空位与间隙原子对等。产生的途径:⑴依靠热振动使原子脱离正常点阵位置而产生。空位、间隙原子或空位与间隙原子对都可由热激活而形成。这种缺陷受热的控制,它的浓度依赖于温度,随温度升高,其平衡态的浓度亦增高。⑵冷加工时由于位错间有交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位错交互作用的结果能产生点缺陷,如带割阶的位错运动会放出空位。⑶辐照。高能粒子(中子、α粒子、高速电子)轰击金属晶体时,点阵中的原子由于粒子轰击而离开原来位置,产生空位或间隙原子。 21. 简述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并如何区分冷热加工?动态再结晶与静态再结晶后的组 织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一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基体的弹性畸变能,而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来自界面能的降低。再结晶温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1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Ⅰ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 )分解为a/2[111]+a/2]111[. (A) 不能(B) 能(C) 可能 2.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 (A) 氧离子空位(B) 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A)1

材料科学基础精彩试题库(内附部分自己整理问题详解)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一、选择 1、在柯肯达尔效应中,标记漂移主要原因是扩散偶中 __C___。 A、两组元的原子尺寸不同 B、仅一组元的扩散 C、两组元的扩散速率不同 2、在二元系合金相图中,计算两相相对量的杠杆法则只能用于 __B___。 A、单相区中 B、两相区中 C、三相平平线上 3、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在于有无 _A____。 A、莱氏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4、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_B____。 A、组元的浓度梯度 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 C、温度梯度 5、在置换型固溶体中,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 __C___。 A、原子互换机制 B、间隙机制 C、空位机制 6、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 _B____。 A、肖脱基缺陷 B、弗兰克尔缺陷 C、线缺陷 7、理想密排六方结构金属的c/a为 __A___。 A、1.6 B、2×√(2/3) C、√(2/3) 8、在三元系相图中,三相区的等温截面都是一个连接的三角形,其顶点触及 __A___。 A、单相区 B、两相区 C、三相区 9、有效分配系数Ke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围是 _____。(其中Ko是平衡分配系数) A、1

材料科学基础选择题版

材料科学基础选择题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极化会对晶体结构产生显着影响,可使键性由(B)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A)共价键向离子键(B)离子键向共价键 (C)金属键向共价键(D)键金属向离子键 2、离子晶体中,由于离子的极化作用,通常使正负离子间的距离(B),离子配位数()。 (A)增大,降低(B)减小,降低(C)减小,增大(D)增大,增大 3、氯化钠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晶胞分子数是(C)。 (A)5 (B)6 (C)4 (D)3 4、Na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4,Na+填充在Cl-所构成的(B)空隙中。 (A)全部四面体(B)全部八面体(C)1/2四面体(D)1/2八面体 5、Cs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1,Cs+填充在Cl-所构成的(C)空隙中。 (A)全部四面体(B)全部八面体(C)全部立方体(D)1/2八面体 6、MgO晶体属NaCl型结构,由一套Mg的面心立方格子和一套O的面心立方格子组成,其一个单位晶胞中有(B)个MgO分子。 (A)2 (B)4 (C)6 (D)8 7、萤石晶体可以看作是Ca2+作面心立方堆积,F-填充了(D)。 (A)八面体空隙的半数(B)四面体空隙的半数 (C)全部八面体空隙(D)全部四面体空隙 8、萤石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8,F-配位数为(B)。 (A)2 (B)4 (C)6 (D)8 9、CsCl晶体中Cs+的配位数为8,Cl-的配位数为(D)。 (A)2 (B)4 (C)6 (D)8 10、硅酸盐晶体的分类原则是(B)。 (A)正负离子的个数(B)结构中的硅氧比 (C)化学组成(D)离子半径 11、锆英石Zr[SiO4]是(A)。 (A)岛状结构(B)层状结构(C)链状结构(D)架状结构 12、硅酸盐晶体中常有少量Si4+被Al3+取代,这种现象称为(C)。

材料科学基础经典复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回复再结晶,还有相图的容。 第一章 1.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421,210,123晶面及[][ ][]346,112,021晶向。 2.在六方晶体中,绘出以下常见晶向[][][][][]0121,0211,0110,0112,0001等。 3.写出立方晶体中晶面族{100},{110},{111},{112}等所包括的等价晶面。 4.镁的原子堆积密度和所有hcp 金属一样,为0.74。试求镁单位晶胞的体积。已知Mg 的密度3 Mg/m 74.1=mg ρ,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原子半径r=0.161nm 。 5.当CN=6时+Na 离子半径为0.097nm ,试问: 1) 当CN=4时,其半径为多少?2) 当CN=8时,其半径为多少? 6. 试问:在铜(fcc,a=0.361nm )的<100>方向及铁(bcc,a=0.286nm)的<100>方向,原子的线密度为多少? 7.镍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nm 1246.0=Ni r 。试确定在镍的 (100),(110)及(111)平面上12mm 中各有多少个原子。 8. 石英()2SiO 的密度为2.653Mg/m 。试问: 1) 13 m 中有多少个硅原子(与氧原子)? 2) 当硅与氧的半径分别为0.038nm 与0.114nm 时,其堆积密度为多少(假设原子是球形的)? 9.在800℃时1010个原子中有一个原子具有足够能量可在固体移动, 而在900℃时910个原子中则只有一个原子,试求其激活能(J/原子)。 10.若将一块铁加热至850℃,然后快速冷却到20℃。试计算处理前后空位数应增加多少倍(设铁中形成一摩尔空位所需要的能量为104600J )。 11.设图1-18所示的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 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若该滑移面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如果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与滑移面各边平行,其柏氏矢量b ∥AB 。 1) 有人认为“此位错环运动移出晶体后,滑移面上产生的滑移台阶应为4个b ,试问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并画出位错运动出晶体后,滑移方向及滑移量。 12.设图1-19所示立方晶体中的滑移面ABCD 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晶体中有一条位错线de fed ,段在滑移面上并平行AB ,ef 段与滑

材料科学基础选择题版

1、极化会对晶体结构产生显着影响,可使键性由(B)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A)共价键向离子键(B)离子键向共价键 (C)金属键向共价键(D)键金属向离子键 2、离子晶体中,由于离子的极化作用,通常使正负离子间的距离(B),离子配位数()。 (A)增大,降低(B)减小,降低(C)减小,增大(D)增大,增大 3、氯化钠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晶胞分子数是(C)。 (A)5 (B)6 (C)4 (D)3 4、Na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4,Na+填充在Cl-所构成的(B)空隙中。 (A)全部四面体(B)全部八面体(C)1/2四面体(D)1/2八面体 5、Cs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1,Cs+填充在Cl-所构成的(C)空隙中。 (A)全部四面体(B)全部八面体(C)全部立方体(D)1/2八面体 6、MgO晶体属NaCl型结构,由一套Mg的面心立方格子和一套O的面心立方格子组成,其一个单位晶胞中有(B)个MgO分子。 (A)2 (B)4 (C)6 (D)8 7、萤石晶体可以看作是Ca2+作面心立方堆积,F-填充了(D)。 (A)八面体空隙的半数(B)四面体空隙的半数 (C)全部八面体空隙(D)全部四面体空隙 8、萤石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8,F-配位数为(B)。 (A)2 (B)4 (C)6 (D)8

9、CsCl晶体中Cs+的配位数为8,Cl-的配位数为(D)。 (A)2 (B)4 (C)6 (D)8 10、硅酸盐晶体的分类原则是(B)。 (A)正负离子的个数(B)结构中的硅氧比 (C)化学组成(D)离子半径 11、锆英石Zr[SiO4]是(A)。 (A)岛状结构(B)层状结构(C)链状结构(D)架状结构 12、硅酸盐晶体中常有少量Si4+被Al3+取代,这种现象称为(C)。 (A)同质多晶(B)有序—无序转变(C)同晶置换(D)马氏体转变 13.镁橄榄石Mg2[SiO4]是(A)。 (A)岛状结构(B)层状结构(C)链状结构(D)架状结构 14、对沸石、萤石、MgO三类晶体具有的空隙体积相比较,其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A)沸石>萤石>MgO (B)沸石>MgO>萤石(C)萤石>沸石>MgO (D)萤石>MgO>沸石 15、根据鲍林(Pauling)规则,离子晶体MX2中二价阳离子的配位数为8时,一价阴离子的配位数为(B)。 (A)2 (B)4 (C)6 (D)8 16、构成硅酸盐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SiO4]四面体,两个相邻的[SiO4]四面体之间只能(A)连接。 (A)共顶(B)共面(C)共棱(D)A+B+C 17、点缺陷与材料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材料的高温动力学过程等有关,以下点缺陷中属于本征缺陷的是(D)。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大全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莱氏体 2、共晶转变、共析转变、包晶转变、包析转变 3、晶面族、晶向族 4、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 5、晶胞 6、二次渗碳体 7、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 8、晶体结构、空间点阵 9、相、组织 10、伪共晶、离异共晶 11、临界变形度 12、淬透性、淬硬性 13、固溶体 14、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15、成分过冷 16、间隙固溶体 17、临界晶核 18、枝晶偏析 19、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0、反应扩散 21、临界分切应力 22、调幅分解 23、二次硬化 24、上坡扩散 25、负温度梯度 26、正常价化合物 27、加聚反应 28、缩聚反应 29、 30、 二、选择

1、在柯肯达尔效应中,标记漂移主要原因是扩散偶中_____。 A、两组元的原子尺寸不同 B、仅一组元的扩散 C、两组元的扩散速率不同 2、在二元系合金相图中,计算两相相对量的杠杆法则只能用于_____。 A、单相区中 B、两相区中 C、三相平衡水平线上 3、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在于有无_____。 A、莱氏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4、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_____。 A、组元的浓度梯度 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 C、温度梯度 5、在置换型固溶体中,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_____。 A、原子互换机制 B、间隙机制 C、空位机制 6、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_____。 A、肖脱基缺陷 B、弗兰克尔缺陷 C、线缺陷 7、理想密排六方结构金属的c/a为_____。 A、1.6 B、2×√(2/3) C、√(2/3) 8、在三元系相图中,三相区的等温截面都是一个连接的三角形,其顶点触及_____。 A、单相区 B、两相区 C、三相区 9、有效分配系数Ke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_____。(其中Ko是平衡分配系数) A、1

材料科学基础相图部分参考

参考答案 第4章 相 图 范莉: p.4 问题 讲义中说:“压力平衡最容易,温度平衡次之,化学势平衡最难达到”,为什么? 答:从三个层次考虑,力(压力) 能量(温度) 物质(化学势),平衡越来越难。 p.8 问题 从图4-1看出,自由能G 随温度T 的增加而下降。能不能据此做如下判断:低温物质不如高温物质稳定,因为前者的G 高,而后者低。 答:不可以。用G 判据判定体系是否稳定需在同一温度下比较,否则无意义。 问题 p G S T ???=- ????表明,G T -曲线的斜率一定是负的。除此之外,G T -曲线还有另一个特点,请问是什么? 答:温度越高熵值越大,曲线斜率越来越负,即曲线随温度的增加越降越快。 问题 在图4-1中,设有一个温度m T T <。证明:若T 与m T 相差不大,则 ()T T T L G G G m m m L S V -=-=? 答:提示:(1)局部线性 (2)m m /T L S = p G S T ???=- ????,m m m T L T )-T S T G (=??=? 问题 当压力不变时,某种纯金属处于两种不同的状态:一是理想晶体;二是含晶界的多晶体。请说明两种不同状态下该金属的G T -曲线有什么差异? 答:含晶界的多晶体的熵值比理想晶体大,故曲线更陡。 问题 当压力不变时,某种纯金属处于两种不同的状态:一是非晶体;二是含晶界的多晶体。请说明两种不同状态下该金属的G T -曲线有什么差异?在横坐标中注明熔点位置。 答:(1)非晶体的熵值比含晶界的多晶体大,故曲线更陡。 (2)按照纯金属的自由能-温度曲线标出熔点。

问题 从图4-2看出,固-气、液-气两相平衡的温度范围比较大,而固-液两相平衡仅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存在,请分析原因。 答:根据 m d d L p T T V =? ,主要看V ?的大小。 问题 对图4-2中的亚稳平衡线,克拉贝龙方程还适用吗?为什么? 答:适用,克拉贝龙适用于两相平衡。 P12~13 问题 为什么“应变能因素总是使固溶体中A 组元的化学势高于纯A ”?注意,不能用公式回答,而要用文字表述。 答:应变能永远为正,使得体系能量增大,A 组元的化学势高于纯A.(位错等缺陷带来影响也是使体系自由能增大,与之类似。) 问题 从()x T k Z x G -+Ω+=1ln B 2A A μ看出,当1x →时,A μ→-∞。请从物理概念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注意:负无穷大总是不合理的。 答:考虑在纯B 中加入一个A 的情况,此时熵的变化很大而内能变化很小,此时G-X 的曲线做切线时斜率很大,A d d G G x x μ=-,故A μ→-∞ 问题 讲义中说:规则溶液模型既可以用于液体,也可以用于固溶体。问:具体应用时,两者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答:两者的是主要差异在于线性项,参见教材P14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一道题1分) 第1章原子结构与键合 1.高分子材料中的C-H化学键属于。 (A)氢键(B)离子键(C)共价键 2.属于物理键的是。 (A)共价键(B)范德华力(C)氢键 3.化学键中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是。 (A)共价键(B)离子键(C)金属键 第2章固体结构 4.面心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 。 (A)100% (B)68% (C)74% 5.体心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B 。 (A)100% (B)68% (C)74% 6.密排六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 。 (A)100% (B)68% (C)74% 7.以下不具有多晶型性的金属是。 (A)铜(B)锰(C)铁 8.面心立方晶体的孪晶面是。 (A){112} (B){110} (C){111} 9.fcc、bcc、hcp三种单晶材料中,形变时各向异性行为最显著的 是。 (A)fcc (B)bcc (C)hcp 10.在纯铜基体中添加微细氧化铝颗粒不属于一下哪种强化方式?

(A)复合强化(B)弥散强化(C)固溶强化 11.与过渡金属最容易形成间隙化合物的元素是。(A)氮(B)碳(C)硼 12.以下属于正常价化合物的是。 (A)Mg2Pb (B)Cu5Sn (C)Fe3C 第3章晶体缺陷 13.刃型位错的滑移方向与位错线之间的几何关系? (A)垂直(B)平行(C)交叉 14.能进行攀移的位错必然是。 (A)刃型位错(B)螺型位错(C)混合位错 15.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 为。 (A)肖特基缺陷(B)弗仑克尔缺陷(C)线缺陷 16.原子迁移到间隙中形成空位-间隙对的点缺陷称为 (A)肖脱基缺陷(B)Frank缺陷(C)堆垛层错 17.以下材料中既存在晶界、又存在相界的是 (A)孪晶铜(B)中碳钢(C)亚共晶铝硅合金18.大角度晶界具有____________个自由度。 (A)3 (B)4 (C)5 第4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19.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稳态扩散的特征,即浓度不随变 化。

材料科学基础讲义第十章

第十章目录 第一节固态相变的特点及分类第二节相变热力学 第三节相变动力学 第四节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转变第五节钢的加热转变 第六节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第七节钢的退火与正火处理 第八节钢的淬火 第九节钢的回火 第十节钢的表面热处理 小结

第十章固态相变及材料热处理 固态相变—固态物质内部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 1.晶体结构的变化,如纯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马氏体相变。 2.化学成分的变化,如单相固溶体的调幅分解,其特点是只有成分转变而无相结构的变化。 3.有序程度的变化,如合金的有序化转变,即点阵中原子的配位发生变化,以及与电子结构变化相关的转变(磁性转变、超导转变等)。 固态相变是材料热处理的基础。

第一节固态相变的特点及分类 一、固态相变的特点 1、相界面 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共格界面、半共格(部分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三种,如图10-1

3.位向关系 2.应变能 固态相变时,由于新相与母相的比体积不同,使新相形成时发生的体积变化受母相的约束而引起弹性畸变,产生应变能. 3.位向关系 为了减少界面能,新相与母相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关系.通常是以原子密度大而彼此匹配较好的低指数晶面互相平行. 4.惯析面 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析面.

6.原子扩散5.晶体缺陷的影响晶体缺陷对固态相变有促进作用(非均匀形核)。新相晶核常常优先在母相的晶体缺陷(晶界、位错、空位)处形成。 6.原子扩散 在很多情况下,新相与母相的成分不同,相变时必须通过组元的扩散才能进行。此时扩散成为相变的控制因素。 7.过渡相(中间亚稳相)的形成 相变过程可以写成: 母相—较不稳定过渡相—较稳定过渡相—稳定相 固态相变根据具体条件分阶段进行的规律,称为相变阶段规则。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5-答案-二元相图作业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习题——二元相图1、发生匀晶转变的两个组元在晶体结构、原子尺寸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两者的晶体结构相同,原子尺寸相近,尺寸差小于15%。 2、固溶体合金的相图如下图所示,试根据相图确定: ①成分为ω(B) = 40%的合金首先要凝固出 来的固体成分;(画图标出) ②若首先凝固出来的固相成分含ω(B) = 60%,合金的成分为多少?(画图标出) ③成分为ω(B) = 70%的合金最后凝固的液 体成分;(画图标出) ④合金成分为ω(B) = 50%,凝固到某温度 时液相含ω(B)为40%,固相含有ω(B) = 80%, 此时液体和固相各占多少?(计算) ①过ω(B) = 40%的成分线与液相线的交点做与底边的平行线交固相线即可 ②过ω(B) = 60%的成分线与固相线的交点做与底边的平行线交液相线即可 ③过ω(B) = 70%的成分线与固相线的交点做与底边的平行线交液相线即可 ④液相:(80-50)/(80-40)=0.75 固相:(50-40)/(80-40)=0.25 3、指出下列相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由相律知,三相平衡时,图中应该为一点,而不是线 段,且二元相图中最多只有三相平衡,所以把d图中 r相除去。 由相律知在二元相图中 纯组元凝固温度恒定,液固 相线交于一点 4、根据教材图7.20,假设F与G点坐标分别选取5%与99%,计算:①Sn含量为40%的合金在凝固至室 A 20 40 60 80 B 温 度 W(B) % α L+a L

温后的组织组成比例;②根据初生相(α)、共晶组织中的相(α+β),以及冷却过程中析出的二次相(αⅡ或βⅡ),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比例。 解:①Sn 含量为40%的合金在凝固至室温后的组织组成比例: %95.4819 9.6119 40)(=--= +βαW =--?--=5991999199.61409.61αW 43.45% %6.7599519199.61409.61=--?--=∏βW ②根据一次相、共晶组织中的相,以及冷却过程中析出的二次相,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比例: 5、 Mg-Ni 系的一个共晶反应为 设C 1为亚共晶合金,C 2 为过共晶合金,这两种合金中的初生相的质量分数相等,但C 1合金中的α总量为C 2合金中的α总量的2.5倍,试计算C 1和C 2的成分。 解:相图: Ni Mg 由二者的初生相的质量分数相等得:(23.5- C 1 )/23.5= (C 2 -23.5)/54.6-23.5 又α总量为C 2 中α总量的205倍:(54.6- C 1 )/54.6=2.5*(54.6- C 2 )/54.6 由以上两式得C 1 =12.7% C 2 =37.8% 6、 组元A 和B 在液态完全互溶,但在固态互不溶解,且形成一个与A ,B 不同晶体结构的中间化合物,α(纯镁)+ 2Mg Ni[w(Ni) = 54.6%] L (ω(Ni) = 23.5%) 507℃ A 23.5 54.6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