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4.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小分子蛋白(8-30KD);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围小,绝大对数近距离发挥作用。

5.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方面?

1)参与细胞生长、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

2)参与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相互识别,免疫细胞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发挥;

3)造血细胞的分化和造血过程的调控;

4)参与炎症的发生、血栓形成和组织修复;

5)肿瘤的恶化和转移。

6.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1)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主要作用)

2)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作用)

7.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 抗原具备两种特性:

1)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有些小分子物质虽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称半抗原。

8.试述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区别

9.简述Ig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答: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分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各条肽链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在Ig近N端轻链的1/2和重链的1/4或1/5围,其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较大,

其中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称为超变区,

除超变区之外的部位氨基酸组成及排列相对保守,通常称为骨架区。

Ig近C端在L链的1/2及H链的3/4或4/5区域,氨基酸组成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称恒定区。

生物学活性和功能:

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是由IgV区的氨基酸组成及空间构型所决定。2)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 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3)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

①调理作用:IgG、IgM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γR、FcμR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②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靶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Mφ、单核细胞的Fcγ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释放,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③Ig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④人IgG的Fc段能非特异性与SPA结合。

4)选择性传递:人IgG能借助Fc段选择性与胎盘微血管皮细胞结合,主动穿过胎盘。SIgA 可经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

5)具有免疫原性

10.什么是同种型,什么是同种异型,什么是独特型?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原活性,能与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但其本身对异种动物、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或自身体某种B细胞来说又是一种抗原性物质,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抗Ig抗体。利用此种抗Ig抗体检测分析免疫球蛋白的抗原表位,可将其分为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性三种血清型。

1同种型:同种间所有正常个体都具有的Ig抗原特异性,包括IgH链的类和亚类及L链的型和亚型,以及VH/VL的群和亚群的抗原;亦即同种生物所有正常个体都有各类、亚类及不同型别、群和亚群等多种Ig的变异体。这种同种型变异体并不具有个体特异性。

2同种异型: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不同抗原,亦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血型抗原和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异型的特异性只存在于同种的某些个体中,而同种型的特异性则普遍存在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3独特型:同一种属某一个体产生的抗体分子具有独特的抗原决定簇,不但与其他个体受同

一抗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不同,而且与自身其他特异性抗体也有区别,独特型是单克隆的,其抗原决定簇位于V区,与高变区决定簇的互补空间相关联,反映Ig分子高变区抗原决定簇的差异。

11.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其优点是什么?

由一个克隆B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cAb 具有很多优点:

1)结构均一,一种McAb分子的重链、轻链及独特型结构完全相同,特异性强,避免血清学的交叉反应。

2)McAb效价高,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并可经杂交瘤大传代

12.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生物学功能。

1组成:补体系统由30多种成分构成,按其生物学功能分为三类:

a).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参与活化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包括C1~C9、MBL、B因子、D因子。

b.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包括备解素、C1抑制物、I因子、C4结合蛋白、H因子、S蛋白、Sp40/40、促衰变因子、膜辅助因子等。

c.补体受体:包括CR1~CR5、C3aR、C4aR、CaR等。

2生物学功能:补体系统具有生物学作用: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细菌。

2)促进中和和溶解病毒作用:补体、抗体与病毒作用后可有效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另外,补体也可直接溶解灭活某些病毒。

3)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

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4b)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免疫黏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或C4b黏附于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4)炎症介质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可使小血管扩、通透性增加;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以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C3a、C567、C5a有趋化作用,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积累,增强炎症反应。

13.比较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1经典途径:激活物是免疫复合物;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分别是C4b2a和C4b2a3b;感染一般在后期才能发挥作用

2旁路途径:激活物是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细菌,直接激活C3;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分别是C3bBb和C3bBb3b;存在正反馈放大环;无需抗体存在即可激活补体,感染早期发挥作用3MBL途径:激活物广泛,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甘露糖;除识别途径与经典途径不同,后续其他途径都相同;对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有交叉促进作用;无需抗体参与激活补体,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14.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

1Th细胞的激活:在B细胞应答中,Th细胞的激活分为两种不同情况

①初次免疫应答时,DC和巨噬细胞负责摄取、处理抗原,以MHCI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提呈给CD4+Th细胞;

②再次免疫应答时,由B细胞吞抗原,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肽段,并以MHCI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提呈给CD4+Th细胞。

2Th细胞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活化的T细胞表达CD40L与B细胞表面组成性表达的CD40相互作用,向B细胞传递重要的第二活化信号。在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中,其他膜分子间的作用(如ICAM-1/LFA-1、CD2/LFA-3等)也很重要。

3Th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活化的Th细胞(主要是Th2)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IL-4、IL-5、IL-6、IL-10、IL-13等),可辅助B细胞活化、增生与分化及抗体的产生。

15.何谓阳性选择?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阳性选择是T细胞在胸腺分化成熟过程中经历的一个发育阶段。

胸腺CD4+、CD8+双阳性的T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或MHC-II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

其中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双阳性细胞CD8分子表达升高,而CD4分子表达下降;

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双阳性细胞CD4分子表达升高,而CD8分子表达下降,选择性发育分化为CD4+或CD8+的单阳性细胞。

而未能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或MHC-II类分子结合的或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的T细胞则发生凋亡,此过程称为阳性选择。

阳性选择的结果,使双阳性T细胞发育为成熟单阳性T细胞时获得了MHC限制性。

16.列出B细胞的特点和主要生物学功能。(P82)

1特点:B淋巴细胞亦可简称B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B细胞的细胞膜上

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2生物学功能: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此外,活化的B细胞还可提呈可溶性抗原。

1)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2)提呈抗原;3)免疫调节功能。

17.简述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1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

1)调控免疫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

2)调控免疫细胞在外周器官的发育、分化、活化和功能。

2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

1)抗感染作用:抗菌免疫、抗病毒免疫;2)抗肿瘤作用;3)诱导细胞凋亡。

18. 什么是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试述其生物学意义。

1多基因性:即在同一个体中,HLA复合体基因座位在数量和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2多态性:是指在一随机婚配的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有两种以上基因型,即可能编码二种以上的产物。HLA复合体是迄今已知人体最复杂的基因复合体,有高度的多态性。主要由每一座位均存在的为数众多的复等位基因所致。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 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稳定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严重感染 2、关于补体下列错误的是() A、补体通常处于非活性状态 B、补体性质不稳定 C、补体是具有酶原性质的免疫球蛋白 D、补体系统由多种成分组成 E、补体的激活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级联反应 3、首先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补体成分是() A、C1q B、C1r C、C1s D、C4 E、C2 4、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A、C1~C9 B、C5b6789 C、C4b2b D、C4b2b3b E、C4bBb 5、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肝脏 C、胸腺 D、淋巴结 E、散在淋巴组织 6、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A、APC B、嗜碱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与B细胞 E、DC

7、Th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2分子 B、CD3分子 C、CD4分子 D、CD5分子 E、CD8分子 8、表达低亲和性IgG Fc (CD16+)受体,具有ADCC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CTL细胞 9、半抗原()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 C、只有免疫原性,而没有抗原性 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抗原性 10、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大分子物质 B、表位 C、自身物质 D、同种异体物质 E、异种物质 11、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12、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13、传递TCR识别抗原信号的是()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4.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小分子蛋白(8-30KD);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绝大对数近距离发挥作用。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时:6学时 学分: 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 执笔人:边藏丽 审定人:王恺兵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细胞形态观察、淋巴细胞分离、ELISA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免疫学实验对象多为具有传染性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操作与观察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凝集反应(试管凝集、玻片凝集) 3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 2.方法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玻片、水浴箱、吸管、伤寒杆菌“H”“O”诊断菌液、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诊断血清等。 4.掌握要点 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血清效价;凝集现象的观察。 5.实验内容: (1)玻片凝集(抗原定性试验) (2)试管凝集(抗体定量试验) 实验二对流免疫电泳、血型鉴定 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了解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掌握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方法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经典沉淀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而设计的一项实验。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电荷有关。抗原在的缓冲带负电荷,将抗原加于琼脂板阴极端的小孔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为球蛋因电渗作用而流向阴极。当抗原抗体在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此种在双向琼指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 血型鉴定属直接凝集反应。将已知标准抗A和抗B血型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如果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引起红细胞凝集,反之则不凝集,据其凝集现象可判断血型。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标准的抗A和抗B单克隆抗体(抗A为蓝色,抗B为黄色)、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待测血清、甲胎蛋白诊断血清,肝癌病人阳性血清, L巴比妥缓冲液,琼脂对流免疫板、打孔器、加样器、电泳仪等。 4.掌握要点 (1)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 (2)血型鉴定的方法及结果判断。 5.实验内容: (1)讲述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3)血型鉴定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实验三小鼠吞噬细胞及转化细胞形态观察 2学时 1.目的要求 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现象;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转化细胞、淋巴母细胞的形态了解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方法原理 巨噬细胞可吞噬异种或异体细胞等体积较大的异物,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多种细菌。观察这两类细胞的吞噬现象,可计算出吞噬异物的细胞数和吞噬细胞中吞入的异物数,用以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淋巴细胞,在受抗原的刺激后,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医学免疫学问答题期末考试题

免疫思考题 第一章: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对机体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当抗原性异物进入机体后,机体能识别“自己”或“非己”,并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对自身物质不发生免疫应答而形成免疫耐受. 2.免疫应答的类型。 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 第一章: 1.免疫器官的组成。 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根据功能分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有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2.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的功能。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屏障作用:血—胸腺屏障;骨髓是分化、产生血细胞的场所:多能造血干细胞,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脾脏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同时能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还具有过滤作用。淋巴结也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也具有过滤作用。第二章: 1.什么是抗原、抗原表位? 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原。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表位。 2.抗原有哪些基本特性? 两大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即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及致敏淋 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即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3.简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体现在分子大小,大分子物质含表位数量较多,有强免疫原性;化学组成,蛋白质是良好抗原,多糖和多肽也有一定免疫原性,脂质和单独的核酸免疫原性差;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物理形状;佐剂使用。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4.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T细胞决定簇 B细胞决定簇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必需不需 表位性质主要是变性多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中医学(骨伤)、针灸推拿学专业 [实验学时] 9 学时 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是与《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的、非单独设课的医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为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医药相关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2)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5)培养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细菌的人工培养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培养基接种技术。 (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认识菌落、菌苔。 (3)了解常用的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的成分、制备方法和用途。 2、实验内容 (1)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 (2)斜面培养基接种方法 (3)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4)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法 (5)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细菌各种培养物的示教;描述细菌

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观察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现象。 3、实验仪器 普通琼脂平板,普通琼脂斜面,半固体培养基,肉汤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大肠杆菌24小时斜面培养物等。 4、实验学时 1学时 实验二细菌的分布及消毒与灭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证实热力和紫外线的杀菌效果;证实常用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证明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存在,为在医学实践中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提供依据。 2、实验内容 (1)高压蒸气灭菌法 (2)干热灭菌器(干烤箱) (3)紫外线的杀菌实验 (4)热力对芽胞及繁殖体的作用 (5)药物敏感性试验 (6)化学消毒剂的杀菌的作用———手指皮肤消毒前后的细菌学检查 (7)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8)污水和净水中的细菌数检查 (9)皮肤表面的细菌检查 3、实验仪器 普通琼脂平板、1%高层琼脂,血琼脂平板,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灭菌棉签,咽拭子,酒精灯等。 4、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 (3)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 (4)了解细菌的动力 2、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3)动力试验 (4)革兰染色 3、实验仪器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②补体调节蛋白 ③补体受体 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 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 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 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 经典途径: 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 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 旁路途径: 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 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 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 MBL (凝激素)途径: 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 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

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 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 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 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 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 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指主要由 C1q 与激活物( IC )结合后,顺序活化 C1r 、 C1s 、 C4 、C2 、 C3 ,形成 C3 转化酶( C4b2b )与 C5 转化酶( C4b2b3b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5 、补体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导炎症反应 激肽样作用: C2a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过敏毒素作用: C3a 、 C4a 、 C5a 可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炎症性充血、水肿; 趋化作用: C3a ,C5a 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引起炎性细胞侵润。 6 、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 C4b 、 iC3b 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C3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C3a C5a C567 具有趋化作用。 7.简述I g生物学功能。 一、V区功能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稳定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严重感染 2、关于补体下列错误的是() A、补体通常处于非活性状态 B、补体性质不稳定 C、补体是具有酶原性质的免疫球蛋白 D、补体系统由多种成分组成 E、补体的激活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级联反应 3、首先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补体成分是() A、C1q B、C1r C、C1s D、C4 E、C2 4、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A、C1~C9 B、C5b6789 C、C4b2b D、C4b2b3b E、C4bBb 5、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肝脏 C、胸腺 D、淋巴结 E、散在淋巴组织 6、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A、APC B、嗜碱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与B细胞 E、DC 7、Th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2分子 B、CD3分子 C、CD4分子 D、CD5分子 E、CD8分子 8、表达低亲和性IgG Fc (CD16+)受体,具有ADCC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CTL细胞 9、半抗原()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 C、只有免疫原性,而没有抗原性 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抗原性 10、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大分子物质 B、表位 C、自身物质 D、同种异体物质 E、异种物质 11、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12、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13、传递TCR识别抗原信号的是() A、CD2 B、CD3 C、Igα/Igβ D、mIg E、MHC-Ⅰ/MHC-Ⅱ类分子 1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Thl、Th2 B、Th1、Tc C、Th1、Ts D、Th2、Tc E、Th2、Ts 15、产生CD4+T细胞活化的第2信号分子是() A、CD8与MHC-Ⅰ类分子 B、CD2与IgG C、CD4与MHC-Ⅱ类分子 D、CD28与B7 E、TCR与CD3 16、FasL可表达于() A、活化中性粒细胞表面 B、活化巨噬细胞表面 C、活化T细胞表面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7章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就是型: A、I 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都不就是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均不就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有NK 细胞与巨噬细胞参与 C、没有补体参与 D、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就是由IgG 与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III 型变态反应的就是: A、特应性皮炎 B、输血反应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接触性皮炎 E、移植排斥反应 5、I 型超敏反应主要就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6、参与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就是: 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就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就是: A. 肾上腺素 B. 阿司匹林 C. 青霉素 D. 抗血清 E. 扑尔敏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就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就是 A.自身组织细胞就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就是典型的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G 与IgM D.吞噬细胞与NK 细胞的杀伤就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E 13、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A.I 型 B.II 型 C.III 型 D.IV 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就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姓名:学号:记分: 一单选择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B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C ) A.E受体 B.IgG 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E )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 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 E.以上均正确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C )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D )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 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D ) A.C1qB.IgG1 C.IL-2 D.H因子 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B )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 D.能结合补体 E.能促进吞噬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C ) A.肿瘤的诊断 B.肿瘤的治疗 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 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E )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D ) A.IL-6受体、IL-2受体 B.IL-2受体、IL-4受体 C.IFN-α受体、IFN-γ受体 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 ) A.经遗传而获得 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 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13.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 D ) A.H链和L链均不同 B.V区不同 C.L链不同 D.H链不同 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医学免疫学教案

第1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课堂训练内容安排 (1)案例; (2)通过图片思考、根据情境设计展开讨论分析; (3)问题探讨,总结归纳;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设计巩固性作业、项目式作业、预习性作业、推荐参考书及网站) (1)项目式作业: 每小组针对每种类型超敏反应至少写出两种疾病和对应的治疗方案、护理注意事项(2)预习性作业: 案例角色扮演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师生互问好,考勤(3 分钟) 步骤2:复习,提问(4 分钟) 步骤3:图片展示,案例,学生分析(8 分钟) 步骤4:教师对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 一、概念 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类型 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U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 川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 W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一)1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某男孩,15 岁,急性扁桃体炎,青霉素治疗。皮试为弱阳性,护士误作阴性处理,给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约半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随即抽搐、昏迷、抢救不及而死亡。(时间短、症状重)步骤5:学生分析,回答(5 分钟) 2、常见疾病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哮喘、消化道上吐下泻等 3、变应原接触/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室尘、动物皮毛等 食物变应原:鱼、虾、蛋、牛奶、海产品等药物:青霉素、异种免疫血清(TAT、普鲁卡因、VitB等 步骤6:视频播放(5 分钟)

(二)n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产妇27岁,血型RH-,产下的RH+女婴浑身多处瘀斑,2天后死亡。诊断死于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的机制 步骤7: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川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男8岁,因患白喉大量注射动物免疫血清,1 -2周后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皮疹、 发痒、面部及眼睑浮肿、关节疼痛、肾小球肾炎、尿中出现蛋白。为什么 步骤8: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四)W型超敏反应(5分钟) 1 、案例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后,以0T试验普查对结核病免疫力。 1 、常见疾病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接触性皮炎、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3、特点 (1 )发生较慢,常需24?72小时; (2)无抗体和补体参与。 (3)炎症反应与效应T 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步骤9:临床案例,小组分析,讨论(10 分钟)

医学免疫学复习简答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复习 1、试述CD4+T细胞如何分化为CD4+Th1、Th2、Th17 和Tfh 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作用。 (2) 2、什么是免疫球蛋白转换,那些细胞因子诱导Ig类别转换为IgG、IgA、IgE。 (2) 3、比较三种补体激活途径 (2) 4、干扰素分类及其作用。 (3) 5、细胞因子概念和分类? (3) 6、细胞因子的产生特点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3) 7、比较IL-10 和TGF-β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的差异。 (4) 8、诱导Th1、Th2、Th17、Tfh分化的细胞因子分别是什么? (4) 9、试举一例已经商品化的细胞因子并说明其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 (4) 10、HLA复合体的分区及各区所含的基因座位。 (4) 11、比较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在结构和与递呈抗原肽方面的特点。 (4) 12、T细胞的成熟过程 (5) 13、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定义及其生物学意义。 (5) 14、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 (5) 16. 简述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及其主要功能。 (6) 17. 简述调节性T细胞亚群及其负向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 (7) 18. 简述B细胞与CD4+Th2/Tfh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7) 19. 试述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过程。 (8) 20、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8) 21、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9) 22、抗体的效应阶段 (10) 23、细胞因子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10) 24、细胞因子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10) 25、总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和其作用,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共同特点和其意义。 11 26、简述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引发的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11) 27、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主要功能。 (12) 28、以肿瘤细胞为例,叙述肿瘤抗原呈递过程,以及对T细胞的激活。 (12) 29. 简述免疫耐受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13) 30. 举例说明研究免疫耐受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的重要意义。 (13) 31、试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 (13) 32、简述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和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及其作用机制。 (14) 33、简述ABO血型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及其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14) 34、举例说明抗体刺激性超敏反应和抗体阻抑型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 (15) 35、以Arthus反应或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为例,简述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5) 36、以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为例,简述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5) 37、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后,会出现Ⅲ型超敏反应。 (15) 38、举例说明固有免疫细胞对适应性应答的调节作用。 (16) 39、简述三种专职APC作用的T细胞及其介导产生的主要生物学效应。 (16) 40、简述新生儿Rh型溶血症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及免疫学检测方法。 (17) 1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一. 单选题(120个)1. 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A.骨髓 B.胸腺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 E.淋巴结 2. 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A.骨髓 B. 胸腺 C.腔上囊 D.脾 E. 淋巴结 3. 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淋巴细胞成熟场所淋巴细胞成熟场所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 免疫应答场所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 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 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5. Th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CD3 C. CD4 E. CD8 6. Tc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CD3 C. CD4 E. CD8 7. 巨噬细胞表面与抗体调理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A.CD4 * C. IgGFc E. BCR 8. 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 A.IgA C. IgM E. IgE 9. 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 A.IgA C. IgM E. IgE 10. 血清中含量最高 的抗体类型是

A.IgA C. IgM E. IgE 11. 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 A.IgA C. IgM E. IgE 12. 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A.IgA C. IgM E. IgE 13. 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分子裂解片段是 A.C2a C. C3b 14.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A. 15. 能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 A.C5b B. C5b67 C. C5b6789 16. 下列物质中,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是 A.IgG C. 细菌脂多糖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 凝聚的IgG1 17. 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A.朗罕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并指状细胞 E.中性粒细胞 18. 不受MHC限制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是 A.Th细胞和B细胞 B. 巨噬细胞和Th细胞 C.树突细胞和Th细胞细胞和肿瘤细胞细胞和肿瘤细胞 19. 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试题及答案

简答题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2调理吞噬作用;3.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如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 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答:1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源性;2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向性;3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4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泌性糖蛋白;5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6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高效性;7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重叠性;8细胞因子作用具有多效性;9细胞因子作用具有网络性。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 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组成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T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细胞 NK1.1*T细胞、B1-B细胞 作用时相即刻-96小时内96小时后 作用特点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较广;不经克隆特异性作用,抗原识别专一;经细胞, 扩增和分化,即可发挥免疫效应克隆扩增发挥免疫效应 和分化成为效应 作用时间间无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 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异物性:1.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2.同种异体物质: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等。3.自身物质。 (二)理化特性:1.大分子;2.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3.物理状态;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三)免疫途径和机体应答性:具有异物性和复杂结构的大分子物质是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但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同。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需经皮内、皮下或肌肉注射、喷雾等方式进入机体,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 6、简述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答:(1)Th1细胞为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 (白细胞介素2)、IFN-γ(γ干扰素)和TNF-β(β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2)Th2细胞也是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IL-4、6、10等细胞因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姓名: 学号:记分: 一单选择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B ) 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C ) A.E受体B.IgG Fc受体C.C3b受体D.DHA受体E.IL—2受体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E )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E.以上均正确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C )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D )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D ) A.C1qB.IgG1 C.IL-2 D.H因子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B )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D.能结合补体E.能促进吞噬 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C ) A.肿瘤的诊断B.肿瘤的治疗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E )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D ) 受体IL-4受体、IL-2.B 受体IL-2受体、IL-6.A. C.IFN-α受体、IFN-γ受体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 ) A.经遗传而获得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00030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45学时 理论学时:27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 使用教材: 1.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高劲松、吴高莉. 病原生物免疫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参考教材: 1.曹雪涛、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郝素珍.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司传平、丁剑冰.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4. 4.柳忠辉、吴雄文.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免疫学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抗原的特性;及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与规律。临床免疫学包括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疾病免疫学。免疫病理学主要研究在疾病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对抗原应答的规律。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原理,以及免疫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操作。 医学免疫学还广泛渗入到医学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成为指导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因此,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免疫学概论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10)

临床、口腔、生计专业微免(A)试卷 选择题不全= = 一、选择 1.胸腺先天受损时 A.细胞免疫缺失,体液免疫下降 B.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缺失 C . 细胞免疫缺失,体液免疫正常 D .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下降 E . 细胞免疫下降,体液免疫缺失 2、以下关于HLA II类分子正确的是 A 接受外源性抗原 B 表达在所有有核细胞膜上 C 与CD8+T细胞识别 D 由α β3链组成 3、关于免疫球蛋白正确的是 A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识别区 B 所有的自然抗体都可以激活补体 C 免疫球蛋白都可以发挥调理作用 D 免疫球蛋白都可以ADCC 4、以下抗原分子配对不正确的是 A、CD28,CD80 B、CTLA-4,CD80 C、CD8,CD4 D、LFA-1,ICAM-1 E、CD2、LFA-3 11、细菌L型缺少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C细胞核 E细胞器 14.病毒在机体局部增值并不侵入血液是哪种血症 A毒血症 B菌血症C脓毒血症D败血症E坏血症 18 以下病毒是无包膜病毒的是 A HSV B HIV C 流感病毒 D 柯萨奇病毒 E HBV 19.以下是缺损病毒的有 A HAV B HBV C HSV D HDV E HIV 20.以下疾病疫苗常用灭活病毒是 A风疹 B 狂犬病 C 乙肝 D 麻疹 E 脊髓灰质炎 下面有两个病例分析太长了,根本没法记= = 二、名解 1、APC 2、乙肝大三阳 3、顿挫感染 4、抗原表位 5、补体的调节作用 6、芽孢 7、转化 8、EHEC 9、抗原漂移 10、免疫耐受

三、问答 1、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的区别 2、从超敏反应的机制来说一下新生儿溶血症 3、举例说明细胞毒力 4、举例6种通过性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与疾病 5、举例说明持续性感染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