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纺的特点

喷气纺的特点
喷气纺的特点

喷气纺纱的特点

1.1 喷气纺纱的成纱原理

喷气纺纱是一种纺纱原理既不同于环锭纺,也不同于转杯纺的新型纺纱方法,它采用棉条直接喂入四罗拉双短胶圈超大牵伸装置,经过2个喷嘴中方向相反的旋转气流对纱条进行假捻并包缠成纱,纱条引出后,通过电子清纱器,去除疵点后卷绕成筒子纱。

1.2 喷气纺纱的主要特点

(1)纺纱速度高。喷气纺纱采用旋转涡流假捻成纱,无高速回转机件(如环锭纺中的锭子、钢丝圈等)可以实现高速纺纱,最高纺纱速度可达300m/min,每头产量相当于环锭纺单锭产量的10倍~15倍。

(2)工艺流程短。喷气纺较环锭纺省略了粗纱、络筒二道工序,因而可节约厂房面积,减少用工,降低机物料消耗、能源费用和维修保养费用,维修工作量也大幅度减少。

(3)品种适应广。喷气纺可以纺制30 tex~70tex(20s-80s)的纱线,适用于化纤与棉的纯纺及混纺。喷气纱是由包缠纤维及芯纤维所组成的一种双重结构纱,在针织和机织的应用过程中都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4)产品质量好、有特色。对比T/C 18.5 tex和T/C 14.5 rex喷气纱和环锭纱的质量指标可以看出,喷气纱质量的综合评价较好,除了单纱强力比环锭纱约低20%外,其他质量指标均优于环锭纱。最为突出的是喷气纱的粗节和3 mm以上的毛羽少,强力CV值较环锭纱为低,特别适用于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等新型织机的织造,可提高织机效率2%~3%。

(5)制成率高,劳动条件好。喷气纺纱工序减少,又有断头自停装置,回花下脚少,制成率比环锭纺高2%左右。喷气纺车间含尘量一般仅为0.3g/m,噪声约为84dB,值车工劳动强度及工作环境均比环锭纺要好。

2 喷气纺产品的性能特点

2.1 产品性能特点

由于喷气纺的特殊成纱机理,使喷气纱的结构、性能与环锭纱有明显的差异,其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喷气纱织物性能与环锭纱织物有明显区别。

2.1.1 抗起球性能好

喷气纱的双重结构大大减少了纤维尾端、头端的游离数,成纱3mm以上毛羽数大幅度降低,故布面光洁,抗起球性好,可达3.5级以上。

2.1.2 耐磨性能好

喷气纱外层为包缠纤维,纤维取向明显,纱摩擦系数大,织物内纱与纱间摩擦抱合性好,不易产生相互滑移,耐磨性提高。且由于喷气纱是表层纤维头端包缠结构,纱线具有方向性,其摩擦性能也具有方向性。

2.1.3 透气性好,易洗快干

由于喷气纱结构较为蓬松,芯纤维几乎呈平行状态,纤维间间隙较大,因而织物的吸湿透气性能提高,同时洗涤后干燥速度快。

2.1.4 硬挺度大

由于喷气纱直径略粗,且刚性大,在相同经纬喷气纺纱技术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实用纺纱设备80年代才趋成熟。1963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开发了喷气加捻包缠纺纱法的专利,它采用单喷嘴加捻,但因成纱强力不高而未能继续发展。日本村田公司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喷气纺纱机,于1981年首次推出了适用于纺制38mm纤维的No.801型喷气纺纱机,最高纺纱速度可达180m/min;1988年对牵伸系统和喷嘴结构等进行技术改进后推出No.802型,纺纱速度达300m/min;1992年后,又相继推出了No.802H型、No.802HR 型喷气纺纱机,最高纺纱速度可达300m/min。这时的设备无论在牵伸系统、适纺纤维、产质量及自动化等方面均有了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全世界共有喷气纺

设备约28万头,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约占73%,亚洲约占19%,中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约占8%。美国是拥有喷气纺纱机最多的国家,总数约有30万头,占全世界总量的70%。这是由于喷气纺具有工序短、效率高、用工省的优点,被美国作为纺织业优先发展的项目。有资料介绍,近年来,美国纺纱锭总数及从业人员在不断减少,但纺织产量却大幅提高,其原因就是在压缩淘汰环锭纺的同时,大力发展了高技术的喷气纺和转杯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发展的不断提高,喷气纺、转杯纺等新型纺纱大有取代环锭纺的趋势。

3.2 国内喷气纺的应用现状

国内喷气纺设备的引进和使用较早,但发展缓慢。1985年江苏丹阳棉纺厂首次引进了10台日本村田N。.801型喷气纺纱机,使用至今已生产1万余吨纱。

4 喷气纺纱的发展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都取决于它的技术先进性、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和生产成本等诸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当前喷气纺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四大问题的影响。

4.1 产品开发

由于喷气纺产品在国内还不为纺纱、织造、印染及服装企业所熟悉,也不为市场开发人员和产品设计人员所熟悉,应用面比较窄,喷气纺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国内喷气纺主要用于针织,机织使用极少。因而,喷气纱的适应面似乎不如环锭纱广,也没有能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喷气纱后道产品。这是国内喷气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回顾转杯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转杯纺是伴随着牛仔布的发展而发展的。与转杯纱一样,喷气纱相对面料、成衣来说也只是一个中间产品,其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最终产品的应用,因此必须围绕后道的需求来进行产品开发。如有一种产品能充分发挥喷气纺纱的特点,那么喷气纱将具有不可替代性,当这种产品市场不断扩大时,将必然会促进喷气纺的发展。目前可以先从针织产品人手,加强对喷气纱特性的研究,发挥喷气纱的条干均匀、织物无歪斜等长处,扩大在针织产品上的应用。这方面我们正在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利用喷气纱织物抗起球的独特优越性能,开发新产品。

4.2 市场推广

国际上喷气纱的应用面很宽,我们不能只局限于针织的某些种类,应加大推广,逐步普及喷气纺纱技术,让织造、印染、服装和对外贸易的企业,让产品设计人员和外销人员了解和熟悉喷气纱的特性和用途,这是推进喷气纺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4.3 资本投放

由于目前喷气纺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单机价格高,项目投资大。以一万锭环锭纺设备作类比,采用喷气纺设备,投资约高出环锭纺2倍-3倍。在目前国内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积极性不高,缺少内在的推动力,因此只有设备价格降下来,企业才能在比较优势中作出抉择。此外,喷气纺在我国要发展,必须要走主机国产化之路。国内纺机研究部门要尽快组织力量研制生产出我国自己的喷气纺纱机和关键器材,从而降低设备价格,降低运行成本推进纺纱技术的革命。

5 结语

(1) 喷气纺是一种新型纺纱技术,与传统的纺纱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大、产量高、流程短、用工少等优点,产品有其独特的性能和用途,应用领域广阔。

(2) 后道产品应用开发是喷气纺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对喷气纱的特性研究,以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品种的研究和开发,喷气纺优势将愈加显现,喷气纺在我国必将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新型纺纱技术

新型纺纱技术 一、涡流纺纱 涡流纺纱是利用高速回转的空气涡流进行纺纱的一种自由端纺纱方法,纺纱速度可比环锭纺纱提高约6-7倍。它用一根固定的涡流管取代了高速回转的加捻器,所以是一种产量高而机构比较简单的新型纺纱方法。祸流纺是用条子喂入,直接纺成筒子,简化了纺纱工序,可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涡流纺是在负压条件下纺纱,不产生飞花,劳动条件好。且制成率比较高。目前主要用以纺粗、中号的化纤纱及包芯纱等。 1、纺纱原理 涡流纺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只静止的纺纱器下端由真空泵抽气,二边切开线长槽孔进气,强制气流在纺纱器内形成一股强大的涡流。被气流吸入的纤维,由于涡流的作用产生高速度回转,形成纤维环。如用一根纱引近纺纱器顶端的纺纱头小孔处,即自动被吸入纺纱器中,同时,纱头立即与聚棉处的纤维环连接起来,因为纱头上面是握住的,所以在纺纱器内的纱尾,由于涡流的作用,产生高速度回转而进行加拈,如纤维从小孔中连续输入,纱条从纺纱器头子中连续抽出卷绕在筒子上,这就是涡流纺纱的全过程。 2、涡流纺的主要特点 涡流纺无高速回转机件(如环锭纺中的锭子,钢丝圈等)采用旋转涡流加捻成纱,比机械式加捻效率高,高速回转的涡流只作用在纤维上,与前罗拉引出的纤维的功能一起形成对纤维的加捻作用,高速涡流除了完成加捻任务外,并不影响纱线支数的高低,因此可实现高速纺纱,最高纺速实际可达380m/min,每锭的产量相当于环锭纺单锭产量的22倍左右。由于纤维受到具有声速的喷气涡流及卷取罗拉作用而形成真捻,因此这种特殊的加捻作用是其它纺纱机械不能取代的,纱线高的回旋速度下的成纱结构比环锭纱线的结构更为紧密和稳定。 (1)自控程度高 涡流纺整个纺纱过程受到电子系统的监控,电子清纱器发现纱疵时即自动去除疵点,并立即应用自动接头装置将纱接起来,因此整个纺纱过程是全自动、连续式的。此外,每个锭子的纱都受到自动接头器的监控,如有异常,可实现单锭自动停止纺纱。 (2)工艺流程短 涡流纺与环锭纺相比,将粗纱、细纱、络筒和并筒等四个工序合而为一。占用的厂房面积小、用工省(可减少250%)、能耗低(可节约30%的能源),机物料消耗与维修工作量也少,具有较低的运行费用。 (3)品种适应广 涡流一般可纺10 tex以下的纯棉纱,涤/棉及化纤混纺纱,并可纺包芯纱、彩色纱、花式纱。 (4)产品有特色 涡流纺其纱线是由包缠纤维和芯纤维所组成的一种双重结构纱,外观光洁,纱线的毛羽可减少3/4,3mm以上的近乎为0;具有优越的吸汗、速干、透气性,因而其产品抗起毛起球性好(可提高30%);耐磨性、染色性佳,可广泛用于机

语言学发展史[1]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 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 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 (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 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 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 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 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 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 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 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 3 转换生成语法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理论,以

喷气燃料银片腐蚀机理及解决方法(CNKI)

石油化工与催化 收稿日期:2005204225;修回日期:2005210215 作者简介:潘蕊娟(1965-),女,山西省万荣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净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喷气燃料银片腐蚀机理及解决方法 潘蕊娟 (西北化工研究院,陕西西安710600) 摘 要:综述了喷气燃料银片腐蚀机理及解决方法。结果发现,引起银片腐蚀试验不合格的原因是活性硫化物,主要是单质硫。采用补充精制工艺,可以解决喷气燃料的银片腐蚀问题,对产品的相关性能没有影响。 关键词:喷气燃料;硫化物;银片腐蚀 中图分类号:TE626.23;TE62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143(2006)0120017203 Mechanism for silver strip test and the w ay to solution of unqualif ication of jet f uel in the test PA N R ui 2j uan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Xi ’an 710600,China ) Abstract :The cause for silver strip corrosion and solution to disqualification of jet fuel in silver strip test were describ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qualification of jet fuel in silver strip test was caused by active sulfides ,especially elementary sulfur.Supplemental refining may be adopted to solve the prob 2lem ,with no influence on related quality of the product . K ey w ords :jet fuel ;sulfide ;silver strip corrosion ;silver strip test C LC numb er :TE626.23;TE624.5+4 Docum ent cod e :A A rticle I D :100821143(2006)0120017203 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燃料系统采用铜、铝和镁等合金材料,高压油泵采用镀银部件。当喷气燃料中含有硫化物时,会与合金材料中的金属元素反应,从而发生硫化腐蚀。为了飞行安全,G B6537294规定3#喷气燃料必须进行银片腐蚀试验,且银片腐蚀试验级别不大于1级,军用喷气燃料银片腐蚀试验级别为0级。 喷气燃料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油的劣质化使得喷气燃料银片腐蚀试验不合格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以非加氢精制工艺进行喷气燃料生产时,为确保喷气燃料的颜色及热氧化安定性合格,均采用白土补充精制。但一些炼油厂如中国石油武汉石化总厂、中国石油石家庄炼油厂和中国石化洛阳石化炼油厂等发现,喷气燃料馏分经白土精制后,出现了银片腐蚀试验不合格的现象[1-3]。在柴油加氢装置切换 生产喷气燃料工艺中,如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400kt ?a -1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在开工生产喷气燃料后,均出现银片腐蚀不合格情况[4-6]。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炼油厂1140Mt ?a -1加氢裂化装置自2001年5月以来喷气 燃料银片腐蚀在1~2级波动,达不到军用喷气燃料的标准,所以被迫降级使用[7]。此外,喷气燃料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罐体本身的硫及微生物的污染 (主要为硫酸盐还原菌)也会导致银片腐蚀试验不合格[8-9,18]。喷气燃料中存在的活性硫化物与银片发生反应,引起银片腐蚀试验不合格,解决办法是采用补充精制工艺。 1 银片腐蚀机理分析 银片腐蚀试验方法(SH/T0023290)是在实验温 2006年1月第14卷第1期 工业催化INDUSTRIAL CA TAL YSIS Jan.2006 Vol.14 No.1

新型纺纱知识题目解析

_ 《新型纺纱》习题 一、概述 1. 新型纺纱是如何分类的?代表性的纺纱方法有那几种? 答:1按加捻方法分,可以分为自由端纺纱(加捻)和非自由端纺纱(加捻)两种。自由端纺纱按纤维凝聚加捻方法不同可分为转杯纺纱、静电纺纱、涡流纺纱、磁性纺纱等。非自由端纺纱按加捻原理可分为自捻纺纱、无捻纺纱、喷气纺纱、轴向纺纱等。2按成纱机理分,可分为加捻纺纱、包缠纺纱、无捻纺纱三大类。包缠纺纱主要有喷气纺纱和平行纺纱等。无捻纺纱有粘合纺纱、熔融纺纱和缠结纺纱等。 2. 自由端纺纱的原理是什么? 答:自由端纺纱的基本持点在于喂入端一定要形成自由端。自由端的形成,通常采用“断裂”纤维结集体的方法,使喂入端与加捻器之间的纤维结集体断裂而不产生反向捻回,并在加捻器与卷绕部件区间获得真捻。经断裂后的纤维又必须重新聚集成连续的须条,使纺纱得以连续进行。最后将加捻后的纱条绕成筒子。 3. 各种新型纺纱的生产流程?(重点转杯纺,喷气纺) 转杯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附高效除杂装置)——高产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无附加装置)——双联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 喷气纺:采用超大牵伸装置,可省略粗纱和络筒工序。前纺工艺流程与环锭纺工艺相当,混纺时工厂一般采用三道混并后喂入喷气纺。如采用双根粗纱喂入,则必须经过粗纱工序。 二、转杯纺 1. 与环锭纺纱相比转杯纺纱的特点(生产原理、产品质量、品种等方面)。 答:生产原理: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条子从条筒中引出通过喂给机构积极向前输送,经表面包有金属锯条的分梳辊分梳成单纤维。纺纱杯内由于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或由于风机的抽吸,形成一定负压,迫使被分梳辊分解后的单纤维被吸入纺纱杯,纺纱杯壁滑入凝聚槽形成凝聚须条。引纱通过引纱管时也被吸入凝聚槽内.引纱纱尾须条连接,并被纺纱杯摩擦握持而加捻成纱。然后引纱罗拉将纱从纺纱杯中经假捻盘和引纱管引出,依靠卷绕罗拉(槽筒)回转,卷绕成筒子。由于转杯纺取消了锭子、筒管、钢领、钢丝圈等加捻卷绕元件,并将加捻、卷绕作用分开生产原理简单成熟,速度高,卷壮大,

(完整版)不同纺纱方法的成纱结构和特性

不同纺纱方法的成纱结构和特性 当前棉纺领域有5种实用的、倍受关注的纺纱方法,即传统环锭纺、转杯纺、喷气纺、涡流纺和改进环锭纺——紧密纺。环锭纺纱方法已有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而后四者是在近几十年甚至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统称为新型纺纱方法。不同的纺纱方法无论在产量、质量方面,还是在成纱结构和特性方面,都有各自非常独特之处。 1 成纱机理 1.1 传统环锭纺 环锭纺纱是将牵伸、加捻和卷绕同时进行的一种纺纱方法,粗纱在牵伸系统中被牵伸至所要求纱支的须条,再经钢领、钢丝圈的加捻和卷绕形成一根纱线。由于牵伸作用,主牵伸区中的须条宽度是所纺纱线直径的数倍,此时各根纤维抵达前钳口线时呈自由状态。当这些纤维离开前钳口线后即被捻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纺纱加捻三角区。此纺纱加捻三角区阻止了边缘纤维完全进入纱体,部分边缘纤维脱离主体形成飞花,较多的边缘纤维则是一端被捻入纱体,而另一端形成毛羽。这些纤维不但对纱线的均匀度、弹性等性能起消极作用,且对纱线的强力极其不利。另外,在加捻时处于三角区外侧的纤维受到的张力最大,而在中心的纤维受到的张力最小,故成纱时这些纤维的初始张力不等,从而影响成纱的强力。这些都是传统环锭纺纺纱三角区造成的缺陷。 1.2 转杯纺 转杯纺又称气流纺,属于自由端纺纱方法。直接喂入纺纱器的棉条经分梳辊分梳成了单纤维状,纤维靠分梳辊的离心力和纺杯内负压气流的作用脱离分梳辊表面经输棉管道而进入纺杯,并在凝聚槽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纤维环,纤维环随着纺杯高速旋转,在接头纱的作用下,随着捻度不断的传递和连续剥离纤维束而成纱。 1.3 喷气纺 喷气纺纱以日本村田公司制造的MJS(Murata Jet Spinner)机型为代表。棉条直接喂入牵伸装置,经牵伸后的须条进入喷嘴,两个方向相反的高速旋转气流对纱条进行假捻并包缠成纱,纱条引出后经电子清纱器去除疵点后被卷绕在筒子上。 1.4 涡流纺 涡流纺纱是继MJS之后,村田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的喷气纺纱技术MVS(Murata Vortex Spinning)。涡流纺的成纱原理是棉条直接喂入牵伸装置,经牵伸后的须条从前罗拉钳口输出,立即被纺纱器的直喷嘴中涡流所产生的负压吸入,形成芯纤维,当纤维的末端脱离前罗拉时,因涡流作用而扩张,覆盖在空心锭子表面,并沿着固定的空心内壁回转,随着纱条的向前运动,纤维末端缠绕于纱芯上使纱线获得捻度而成纱。 1.5 改进环锭纺——紧密纺 紧密纺(Compact Spinning)亦称集聚纺。它主要是在环锭细纱机牵伸装置前增加了一个纤维凝聚区,从牵伸装置前罗拉钳口线迁移出来的纤维束集聚在一条线上,基本消除了前罗拉至加捻点之间的纺纱加捻三角区,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环锭纺纱存在的成纱强力、毛羽和飞花等关键问题,并给后续加工和产品质量带来一系列益处。不同的机器制造商提供了多种用于凝聚这些纤维的专利,但其原理基本相同,都是旨在通过集聚作用,使须条中的纤维特别是边缘纤维和浮游纤维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牵伸须条带的宽度,从而基本消除纺纱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摘要:三角学是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作为未来的中学教育工作者,了解三角学的发展史,是中学数学教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本文从三角学的兴起,希腊学者由于天文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三角形边与角的精确关系;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过程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阿拉伯地区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文艺复兴以后三角学更加完善并且深化。这几部分所涉及的三角学内容与当今中学课程标相关,本文探讨中学的三角学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三角学发展史教育 1.三角学的兴起 1.1古希腊天文学中的三角学 古希腊天文学家们为了做出一份天体运行位置以及日月食的详细记录,需要对天体的距离和角度十分熟悉。他们采用日晷仪指针。一种通过垂直杆的影长显示时间的简单装置,实质上是一种类似计算余切函数的装置。如图1,表示杆的高度,表示它影子的长度, 当太阳与地平线成角时,, 然而发明该指针的古人对余切函数没有研究,只是将其作为时间计时器。但是这种“投影计算”被古代学者得到良好的应用,这可称作三角学比例的先驱。后来,这种简单的方

法被成功的运用于测量地球的大小,以及行星之间的距离。后来希腊人创立了一门知识来预报天体的运行路线和位置以帮助报时,计算日历、航海和研究地理。 1.1.1希帕霍斯和三角学的兴起 三角学的兴起的标志性人物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希帕霍斯。他在爱琴海的罗德岛建造了一座天文台,应用自己发明的仪器进行天文观测。由于天文研究的需要,希帕霍斯对球面上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计算,制作了一个和现今三角函数表相仿的“弦表”,即在固定的圆内,不同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弦长(相当于现在圆心角一半的正弦线的两倍的表)。为了定出数值,他采用了巴比伦人的60进制。对于一定度数的圆弧,可以得到相应弦的长度数。 在希帕霍斯的三角学中,一个基本元素为单位圆中已知弧(或中心角)所对的弦,这里表示弧长,表示对应的弧长,如图2 因为角度和弧度的度量单位是“度”或“分”,为了统一单位希帕霍斯将圆半径的度量单位也转换成“度”或“分”。已知单位圆的周长为,取的六十进制近似值为3;8,30,他 算得近似到最接近整数的半径R的度数为:,则在该圆中任意角的度数(其对应的圆弧长除以圆的半径等于它对应的弧长的度数。

喷气燃料烟点测定(精)

喷气燃料烟点测定 烟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试样在标准灯具中燃烧时,不冒黑烟火焰的最大高度,称为烟点,又称无烟火焰高度,单位为mm 。 ①测定意义 烟点是评定喷气燃料燃烧时生成积炭倾向的指标。 喷气燃料烟点与生成积炭的关系 H/C 比越小,无烟火焰高度越低,生成积炭的倾向越大,各种烃类生成积炭的倾向为: 双环芳烃>单环芳烃>带侧链芳烃>环烷烃>烯烃>烷烃 为保证喷气燃料正常燃烧,避免积炭形成。我国1、2、3号喷气燃料均要求烟点不小于25mm 。 ②分析检验方法 喷气燃料烟点的测定按GB/T 382-1983(1991)《煤油烟点测定法》进行。灯具图。 测定时,量取一定量试样注入贮油器中,点燃灯芯,按规定调节 测定烟点用灯 SS6-SYP2201-I 煤油烟点试验器 1-烟道;2-标尺:3-燃烧室; 4-灯芯管;5-对流室平台; 6-调节螺旋;7-贮油器

火焰高度至10mm ,燃烧5min ,再将灯芯升高到出现有烟火焰,然后平稳地降低火焰高度,在毫米刻度尺上读取烟尾刚好消失时的火焰高度,即为烟点的实测值。 烟点测定值与测定仪器及大气压力有关,因此需按下式进行校正。 c H fH = 式中:H ──试样的烟点,mm ; H c ——试样的烟点测定值,mm ; f ——仪器校正系数。 仪器校正系数定义为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与实测值之比。其中,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是指标准燃料于101.325kPa (基准压力)下在该仪器中测定的烟点;标准燃料烟点的实测值,是指标准燃料于实际压力下在该仪器中测定的烟点。通常采用异辛烷和甲苯的混合物作为标准燃料,下表给出一些标准燃料在101.325kPa 下的烟点值。 一些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 比试样略高,另一个略低。然后分别测定这两个标准燃料在实际压力下的烟点,取其算术平均值即为仪器的校正系数。 ,,,,12A b B b A c B c H H f H H ?? =+ ? ??? 式中:H A,b 、H A,c ——第一种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实测值,mm ; H B,b 、H B,c ——第二种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实测值,mm 。 ③测定注意事项

3号喷气燃料(航空煤油)

3号喷气燃料(航空煤油) 产品介绍: 茂名正茂石化3号喷气燃料是以加氢裂化煤油馏分或经精制的直馏煤油馏分,按需要加入适量添加剂调和而成的优质煤油型喷气燃料。产品精制程度深,洁净性好;硫和硫醇硫含量低,具有低腐蚀性,无臭味;安定性好,常温下贮存不易变质,在较高使用温度下生成的胶质沉积物少;高空性能和燃烧性能好,可确保燃烧完全、稳定、积炭小、冒烟少,在高空飞行中不产生气阻,蒸发损失小。 本产品适用于航空涡轮发动机。 包装运输: 本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进行。产品的贮运管理必须严格,从生产、贮运到使用,务必保持产品的洁净性,不受外来污染,不得混入杂油。所用盛装容器、管线、机泵等应专用,符合有关规定。在使用前要经过充分沉降和过滤,除掉水分和杂质,并应采取保持产品洁净性综合措施,按规定经常清洗贮罐,排放罐底水,备有完善的过滤/分离设施,防止微生物繁殖及堵塞油滤,确保使用质量。 产品为易燃液体,微毒,贮运场地严禁烟火,装卸要使用铜质工具,以防发生火花,抽注油或倒罐时,油罐与活管必须用导电金属丝线接地。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正茂石化3号喷气燃料(军用)标准执行GB 6537-2006,正茂石化3号喷气燃料(民用)标准执行GB 6537-2006,航空煤油(JET A—1)标准执行AFQRJOS Issue 27版标准技术要求。 3号喷气燃料(军用)GB 6537-2006 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 *外观室温下清澈透明,目视无不溶解 水及固体物质 目测 *颜色不小于+25GB/T 3555 组成: 总酸值/(mgKOH/g)不大于芳烃含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烯烃含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总硫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 硫醇性硫(质量分数)/%不大于或博士试验b 直馏组分(体积分数)/% 加氢精制组分(体积分数)/% 加氢裂化组分(体积分数)/%0.015 20.0 5.0 0.20a 0.0020 通过 报告 报告 报告 GB/T 12574 GB/T 11132 GB/T 11132 GB/T 380、GB/T 11140、GB/T 17040、 SH/T 0253、 SH/T 0689 GB/T 1792 SH/T0174 挥发性:*馏程: 初馏点/℃ 10%回收温度/℃不高于 20%回收温度/℃ 50%回收温度/℃不高于90%回收温度/℃ 终馏点/℃不高于 残留量(体积分数)/%不大于损失量(体积分数)/%不大于闪点(闭口)/℃不低于 密度(20℃)/(kg/m3) 报告 205 报告 232 报告 300 1.5 1.5 38 775~830 GB/T 6536 GB/T 261 GB/T 1884, 1885

新型纺纱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原始手工纺纱 原理:利用回转体的惯性给纤维细条加上捻度。 二.手工机器纺纱 原理:脚踏转动绳轮,双手同时纺纱。 三.动力机器纺纱 (二)走锭纺纱机 原理:罗拉将纤维条一端夹住。锭子一边回转一边拉着纱条向外侧移动,将罗拉钳口与锭子间的纱条抽长拉细并加上捻回。然后锭子一边回转,一边向罗拉方向退回,将加上捻度的纱绕到纱管上。 (三)翼锭纺纱机 原理:拉细了的纤维条由罗拉钳口出来,先绕过锭帽的下缘,再绕到筒管上。筒管回转时,罗拉钳口至锭帽下缘间一段纱也随着回转,从而给纱条加上捻度。 (四)环锭纺纱机 1.原理:在锭杆四周套放固定环形轨道(钢领),轨道上骑跨下部有缺口的卵圆形钢丝圈。纤维条从罗拉钳口下来,先穿过钢丝圈,再绕到套在锭杆上的纱管上。锭子一回转,钢丝圈沿着钢领飞转,给纱条加上捻回,同时把纱条绕到纱管上。 2.特点:加捻和卷绕由同一零件(锭子)完成,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加捻和卷绕组件合一,限制了成纱卷绕尺寸和运转速度。 3.固有缺陷:卷绕尺寸与运转速度之间产生了无法克服的矛盾,这种矛盾只有当加捻与卷绕机构分开时才能克服。 第二节新型纺纱技术概述 一.新型纺纱的由来 (一)传统纺纱与新型纺纱 1.传统纺纱技术的优点 (1)机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 (2)生产率较高。 (3)适纺性强。 (4)成纱质量好。 2.传统纺纱技术的缺点:加捻和卷绕组件合一,限制了成纱卷绕尺寸和运转速度,因而产量难以大幅度提高。 3.新型纺纱的范畴 1965年以来发明的不同于传统纺纱技术的纺纱方法统称为新型纺纱。 (二)环锭纺纱技术的固有缺陷分析: 1.受钢丝圈转速限制,生产速度不可能有突破性提高。 2.受钢领直径限制,卷绕容量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 三.新型纺纱的分类 (一)按成纱原理分 1.自由端纺纱:喂入点与加捻点之间的纤维须条是断开的,形成自由端,自由端随加捻器一起回转使纱条获得真捻。如转杯纺、涡流纺、静电纺、摩擦纺DREF-II 2.非自由端纺纱:喂入点与加捻点之间的纤维须条是连续的,须条两端被握持,借助假捻、包缠、粘合等方法使纤维抱合到一起,从而使纱条获得强力。如喷气纺、平行纺、自捻纺、摩擦纺DREF-III自由端纺纱与非自由端纺纱 (二)按成纱方法分

喷气涡流纺纱设备产品开发实践

喷气涡流纺纱产品开发实践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雒书华1、公司简介 我公司是2003年建成并投产的一个现代化的新型纺纱企业。现拥有环锭纺120 000锭,其中紧密纺设备机台60 000锭、赛络纺纱锭60 000锭。2007年我公司又引进了16台共1280头涡流纺设备。自投产以来,我公司紧跟市场形式,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新型纺纱技术和探索新的纺纱工艺,重点研制开发新型纤维紧密纺针织纱线,现已经成功开发生产了兰精Modal系列、Tencel 系列、竹纤维系列、大豆蛋白纤维系列、牛奶蛋白纤维系列、羊绒系列等多种新型纤维的系列针织纱线,有紧密纺、赛络紧密纺、竹节纱、包缠纱、断彩纱、涡流纺、涡流纺包芯纱等系列产品。最近公司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源纺?”系列产品针织纱。 公司一景 2、喷气涡流纺介绍 2.1纺纱原理 喷气涡流纺是日本村田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其纺纱速度一般在300-450m/min,相当于普通环锭纺纱速度的20—30倍,相当于转杯纺的3-5

倍。涡流纺将经过并条的熟条直接喂入牵伸装置,借助压缩空气在涡流腔体内形成高速旋转涡流场,对经过牵伸的单纤维进行凝聚,一是径向凝聚,它使纤维不脱离纱线表面;二是轴向凝聚,使纱线获得一定强力,如图1所示。 图1 成纱示意图 2.2涡流纺特点 2.2.1喷气涡流纺纱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毛羽少。喷气涡流纺纱是以毛羽为中心加捻,完全清除3mm以上的毛羽。为此,使上浆中的上浆量减少了25%至50%。为脱浆的节能做出了贡献; 2)密度高。利用空气的精梳效果,喷气涡流纺设备通过压缩空气吹走1-2mm以下的短纤维,只将必要的纤维纺入纱线中,提高纤维密度,增强纱线的强度和均匀度; 3)双重结构。利用空气的旋转使长纤维向纱线的中心集聚,短线维分散包覆在外层。这种独特的生产方法不仅可以生产包芯纱,而且可以利用不同的纤维长度,收缩度等生产双重结构的纱,能纺出丰富多彩的特出纱; 4)爽感性好。喷气涡流纺纱具有优良的抗起毛起球和耐磨损效果;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14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喷气燃料密度测定(精)

喷气燃料密度测定 密度与标准密度 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称为密度,符号 ρ,单位g/cm 3 或kg/m 3 。我国规定油品在101.325kPa ,20℃时的密 度为其标准密度,用20ρ表示。 ①测定意义 喷气燃料的热值有质量热值(MJ/kg )和体积热值(MJ/m 3)之分。质量热值大,喷气式发动机的推动力大,油耗低;在油箱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为增加续航时间,则需要燃料具有较高的体积热值,即在保证燃烧性能不变坏的条件下,喷气燃料的密度大一些较好。 例如,我国2号喷气燃料要求密度(20℃)不小于775kg/m 3。 与质量热值相反,烃类氢碳比(H/C )越低,其密度越大,体积热值越高。当碳原子数相同时,烃类密度大小顺序为:芳烃>环烷烃>烷烃。同种烃类,密度随沸点升高而增大,当沸点范围相同时,含芳烃越多,其密度越大;含烷烃越多,其密度越小。 想一想 兼顾净热值和密度,哪种烃是喷气燃料的理想组分? ②分析检验方法 喷气燃料密度按GB/T 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测定。 主要仪器是一组玻璃石油密度计。测定时,将密度 计垂直放入液体中,当密度 计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其本身质量时,则漂浮于液体中,处于平衡状态。密度小的液体浮力较小,密度计露出液面较少;相反,密度大的液体,浮力也大,密度计露出液面部分较多。 SYP1026-Ⅱ 石油产品密度试验器

(a)石油密度计(b)透明液体的读数方法(c)不透明液体的读 数方法 石油密度计及其读数方法 玻璃石油密度计要求符合SH/T 0316-1998《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和下表中所给出技术要求。 密度计的技术要求 油液体密度计,均适用于低表面张力液体,具有较小刻度误差。分别有25支、10支、10支;其总长度依次为335mm,335mm,90mm;躯体直径长度范围分别为36~40mm,23~27mm,18~20mm。 按国际通行的方法,测定透明液体,以读取液体主液面(液体水平面或称下弯月面)与密度计干管相切的刻度作为检定标准,如图(b)所示;对不透明试样,要读取液体弯月面上缘(或称上弯月面)与密度计干管相切的刻度,见图(c),再按上表进行修正。

纺纱技术入门基础知识

纺纱技术基础知识 (一)环锭纺 环锭纺就是由锭子和钢领、钢丝圈进行加捻,由罗拉进行牵伸的一种机械纺纱的方法。 环锭纺纱(ring spinning),是现时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之纺纱方法,条子或粗纱经牵伸后的纤维条通过环锭钢丝圈旋转引入,筒管卷绕速度比钢丝圈快,棉纱被加捻制成细纱.广泛应用于各种短纤维的纺纱工程.如普梳,精梳及混纺,钢丝圈由筒管通过纱条带动绕钢领回转.进行加捻,同时,钢领的摩擦使其转速略小于筒管而得到卷绕.纺纱速度高,环锭纱的形态,为纤维大多呈内外转移的圆锥形螺旋线,使纤维在纱中内外缠绕联结,纱的结构紧密,强力高,适用于制线以及机织和针织等各种产品。 环锭纺(精梳)流程: 清花间--梳棉--预并条--条并卷--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环锭纺(普梳)流程: 清花间--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二)气流纺 气流纺纱是利用气流将纤维在高速回转的纺纱杯内凝聚加捻输出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 气流纺不用锭子,主要靠分梳辊、纺杯、假捻装置等多个部件。

分梳辊用来抓取和分梳喂入的棉条纤维,同过他的高速回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可把抓取的纤维甩出。纺杯是个小小的金属杯子,他的旋转速度比分梳辊高出10倍以上,由此产生的离心作用,把杯子里的空气向外排;根据流体压强的原理,使棉纤维进入气流杯,并形成纤维流,沿着杯的内壁不断运动。这时,杯子外有一根纱头,把杯子内壁的纤维引出来,并连接起来,再加上杯子带着纱尾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钻作用,就好像一边“喂”棉纤维,一边加纱线搓捏,使纱线与杯子内壁的纤维连接,在纱筒的旋绕拉力下进行牵伸,连续不断的输出纱线,完成气流纺纱的过程。 捷克伊文达(Investa)在1969年瑞士巴塞尔ITMA展上,向市场推荐了气流纺技术,它的产能远远高出环锭纺,但最初气流纺技术生产的气流纱手感非常粗糙,因而在许多应用领域难以达到人们的期望。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气流纱越来越接近环锭纱的特点。今天,气流纱已成为牛仔布、针织内衣和许多其他产品的首选纱线气流纺的特征:气流纺纱有速度大、纱卷大、适应性广、机构简单和不用锭子、钢领、钢圈的优点,可成倍的提高细纱的产量。 气流纺与环锭纺的区别 气流纺与环锭纺一个是新型纺织技术,一个是老式纺纱技术。气流纺是气流纺纱,而环锭纺则是机械纺,就是由锭子和钢铃、钢丝圈进行加捻,由罗拉进行牵伸。而气流纺则是由气流方式输送纤维,由一端握持加捻。一般来说,环锭纱毛羽较少,强度较高,品质较好。气流纺工序短,原料短绒较多,纱线毛,支数和拈度不能很高,价格

新型纺纱复习资料

摩擦比:指摩擦元件表面速度与引纱速度的比值。 自由端纺纱:使喂入端与加捻器之间得纤维结聚体断裂而不产生方向捻回,并在加捻器与卷绕部件区间获得真捻,断裂后的纤维必须重新聚集成连续须条,加捻后的纱条卷绕成筒子。 非自由段纺纱:喂入端与加捻器之间的纤维结聚体是连续的,纤维两端被握持,在加捻器的两边的纤维获得了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捻回。 头端自由纤维:纤维的一端被罗拉固定,另一端与主体分离 捻度传递长度:转杯纺过程中,剥离点到有捻与无捻分界点之间的距离。 细尾断头:断头纱尾逐渐变细的现象 捻回差:头端自由纤维与主体纤维的捻度差。 正向剥取:回转纱条剥离点的转速大于纺纱杯转速。吸纱引入时外界吸入气流少 反向剥取:回转纱条剥离点的转速小于纺纱杯转速。吸纱引入时外界吸入气流多 骑跨纤维:剥离点的后方骑跨在剥离点与凝聚须条尾端之间的空隙内的纤维 包缠纤维:输送管进入的纤维没有到达凝聚槽就直接搭接到回转纱条上。 卷绕比:卷绕辊线速度与引纱罗拉线速度的比值,反映平均张力的大小。 新型纺纱的分类:1自由端纺纱与非自由端纺纱(加捻方法)2加捻纺纱,包缠纺纱与无捻纺纱(成纱机理) 新型纺纱取消了锭子,筒管,钢领,钢丝圈等加捻卷绕元件,并且加捻与卷绕分开进行。 特点:产量高,卷装大,纺纱工艺流程短。 转杯纺纱的原理:利用离心力的作用,纺纱杯高速旋转,杯内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可使分梳腔转移到纺杯内的棉纤维产生凝聚形成纤维须条,须条被加捻后成为纱条,纱条引出纺杯后,棉纤维又在纺杯凝聚形成新的纤维纱条,以达到连续纺纱的目的。 转杯纺纱工艺流程:条筒→喂给喇叭→喂给罗拉 + 喂给板→分梳辊→输送管→转杯→引纱管→引纱罗拉→槽筒 转杯纺的前纺工艺:1,开清棉→梳棉→头、二道并条;2,清梳联合机→带自调匀整单程并条机 转杯纺对前纺加工的质量要求:1,良好的熟条质量;2,降低生条中的含杂率和微尘量转杯纺纱机的喂给机构由喂给喇叭、喂给板、喂给罗拉组成,主要作用是均匀有效地握持条子,供分梳辊分梳。 转杯纺纱机各组成机构的主要作用:(1) 喂给机构:均匀有效地握持条子,供分梳辊分梳。(2) 分梳机构:依靠分梳辊(锯条或梳针)打击和刺入纤维层,将纤维束分梳成单纤维状态,依靠气流将纤维输送到转杯内。(3) 排杂机构:排除尘杂,减少转杯凝聚槽内尘杂积聚。(4) 凝聚加捻机构: a. 凝聚:将分梳后的纤维和输送纤维的气流在凝聚机构中分离,将气流排出,纤维留下并排列成连续的须条,为加捻成纱做好准备。b. 加捻:将须条一端握持,另一端绕纱轴回转,给须条加上捻回。 排杂机构的类型:固体式排杂与调节式排杂 转杯纺纱机按排风方式可以分为自排风式和抽气式和补气与排杂分开式。 转杯纺的排杂装置的原理和目的:利用气流和分梳辊的离心力排除尘杂,达到减少转杯凝聚槽的积尘,稳定生产,减少断头,提高成纱质量,适应高速。 排杂装置的发展方向:1,将排杂与补气通道分开;2,放大排杂口与排杂腔;3,排杂口位置要合理,使分梳辊带动的气流切向流入排杂通道。 转移和输送的目的与要求:将梳理好的纤维脱离锯齿并送人纺纱杯的凝聚槽。保持单纤维状态并尽可能伸直弯曲或弯钩;保持运动方向,定向定点输送到凝聚槽。 纤维在通道内产生定向运动的关键及影响因素:使纤维在输送管内作加速运动;输送管

环锭纺、气流纺、喷气纺、涡流纺、赛络纺、紧密纺简介

环锭纺、气流纺、喷气纺、涡流纺、赛络纺、紧密纺简介 环锭纺 环锭纺纱是现时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之纺纱方法,条子或粗纱经牵伸后的纤维条通过环锭钢丝圈旋转引入,筒管卷绕速度比钢丝圈快,棉纱被加捻制成细纱.广泛应用于各种短纤维的纺纱工程.如普梳,精梳及混纺,钢丝圈由筒管通过纱条带动绕钢领回转.进行加捻,同时,钢领的摩擦使其转速略小于筒管而得到卷绕.纺纱速度高,环锭纱的形态,为纤维大多呈内外转移的圆锥形螺旋线,使纤维在纱中内外缠绕联结,纱的结构紧密,强力高,适用于制线以及机织和针织等各种产品。 环锭纺(精梳)流程: 清花间--梳棉--预并条--条并卷--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环锭纺(普梳)流程: 清花间--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气流纺 气流纺不用锭子,主要靠分梳辊、纺杯、假捻装置等多个部件。分梳辊用来抓取和分梳喂入的棉条纤维,同过他的高速回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可把抓取的纤维甩出。纺杯是个小小的金属杯子,他的旋转速度比分梳辊高出10倍以上,由此产生的离心作用,把杯子里的空气向外排;根据流体压强的原理,使棉纤维进入气流杯,并形成纤维流,沿着杯的内壁不断运动。这时,杯子外有一根纱头,把杯子内壁的纤维引出来,并连接起来,再加上杯子带着纱尾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钻作用,就好像一边“喂”棉纤维,一边加纱线搓捏,使纱线与杯子内壁的纤维连接,在纱筒的旋绕拉力下进行牵伸,连续不断的输出纱线,完成气流纺纱的过程。气流纺的特征 气流纺纱有速度大、纱卷大、适应性广、机构简单和不用锭子、钢领、钢丝圈的优点,可成倍的提高细纱的产量。

气流纺与环锭纺的区别 气流纺与环锭纺一个是新型纺织技术,一个是老式纺纱技术。气流纺是气流纺纱,而环锭纺则是机械纺,就是由锭子和钢铃、钢丝圈进行加捻,由罗拉进行牵伸。而气流纺则是由气流方式输送纤维,由一端握持加捻。一般来说,环锭纱毛羽较少,强度较高,品质较好。气流纺工序短,原料短绒较多,纱线毛,支数和拈度不能很高,价格也较低。 从纱体结构上来说,环锭纺比较紧密,而气流纺的比较蓬松,风格粗犷,适合做牛仔面料,气流纺的纱一般比较粗。 喷气纺 喷气纺是利用高速旋转气流使纱条加捻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喷气纺采用棉条喂入,四罗拉双短胶圈超大牵伸,经固定喷嘴加捻成纱。纱条引出后,通过清纱器绕到纱筒上,直接绕成筒子纱。 喷气纺可以纺制30-7.4tex(20-80英支)的纱线,适用于化纤与棉的纯纺及混纺。因喷气纺的特殊成纱机理,喷气纱的结构、性能与环锭纱有明显的差异,其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一、喷气纺纱及其产品的特点: 1、纺纱速度高。喷气纺采用空气加捻,无高速回转机件(如环纺中的钢丝圈),实现了高速纺纱,纺纱速度可达120-300米/分,每头产量相当于每锭环纺的10-15倍。 2、工艺流程短。喷气纺较环锭纺少了粗纱、筒子2道工序,节约厂房面积30%左右。与环锭纱比较,万锭用工90人,减少约60%,机物料消耗比环锭纺低约30%,平时维修费用及维修工作量也减少。 3、产品质量好,有特色。喷气纱质量的综合评价较好,除了成纱强力比环锭纺低5-20%以外,其它质量指标均优于环锭纱。喷气纱的物理特性如条干CV值,粗细节和纱疵均优于环锭纱。3mm以上毛羽较环锭纱少,虽成纱强力较低,但强力不匀率较环锭纱为低。适用于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等新型织机的织造,可提高织机生产效率2%以上。 喷气纺的品质除了与环锭纱类似以外,还有其独特性,喷气纱摩擦系数较大,纱线具有方向性,其摩擦性能也具有方向性。耐磨性能优于环锭纱,但手感较硬。 喷气纺附加一些装置,还可以开发一些特殊品种的纱线,如花色纱、包芯纱、混合纱等。

纺纱知识

新型纺纱技术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传统纺纱技术的缺点是什么? 答:加捻和卷绕组件合一,限制了成纱卷绕尺寸和运转速度,因而产量难以大幅度提高。 2. 新型纺纱按成纱原理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新型纺纱按成纱原理可以分为自由端纺纱和非自由端纺纱。 3. 自由端纺纱的定义是什么?举几个自由端纺纱的例子。 答:自由端纺纱是指喂入点与加捻点之间的纤维须条是断开的,形成自由端,自由端随加捻器一起回转使纱条获得真捻。转杯纺、涡流纺、静电纺、摩擦纺DREF-II都属于自由端纺纱。 4. 非自由端纺纱的定义是什么?举几个非自由端纺纱的例子。 答:非自由端纺纱是指喂入点与加捻点之间的纤维须条是连续的,须条两端被握持,借助假捻、包缠、粘合等方法使纤维抱合到一起,从而使纱条获得强力。喷气纺、平行纺、自捻纺、摩擦纺DREF-III都属于非自由端纺纱。 5. 新型纺纱按成纱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类?并请举例。 答:新型纺纱按成纱方法可以分为四类: (1) 加捻成纱:转杯纺、涡流纺 (2) 包缠成纱:喷气纺、摩擦纺DREF-III、平行纺 (3) 自捻成纱:自捻纺 (4) 粘合成纱:粘合纺 第二章转杯纺纱

1. 简述转杯纺纱的工艺过程。 答:条筒→喂给喇叭→喂给罗拉+ 喂给板→分梳辊→→输送管→转杯→引纱管→引纱罗拉→槽筒 2. 简述转杯纺纱的工艺路线。 答:第一条: 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附高效除杂装置)→高产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 第二条: 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无附加装置)→双联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 3. 简述转杯纺纱技术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1) 第一阶段:转杯速度:30000 ~ 40000 r/min;无排杂装置,头距小,自动化程度低。 (2) 第二阶段:转杯速度:50000 ~ 70000 r/min;附排杂装置,头距增大,自动化程度较高。 (3) 第三阶段:转杯速度:80000 ~ 150000 r/min;附高效排杂装置,自动化程度高。 4. 转杯纺纱机按排风方式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转杯纺纱机按排风方式可以分为自排风式和抽气式。 5. 转杯纺纱机的喂给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转杯纺纱机的喂给机构由喂给喇叭、喂给板、喂给罗拉组成。 6. 转杯纺纱机喂给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转杯纺纱机喂给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均匀有效地握持条子,供分梳辊分梳。 7. 什么是分梳面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