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视频编解码技术研究摘要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视频编解码技术研究摘要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视频编解码技术研究摘要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视频编解码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数字图像视频信息(如数码图片、流媒体视频、监控视频)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数码相机的广泛应用,又衍生出高分辨率、低功耗、低成本图片和视频的需求。传统的图像视频采集方式,通常是通过获得超过有效维度的高密度观测样本。这种过度采样方式,不仅对硬件设备要求高,要求高密度的传感器;而且为了满足后续存储和传输的需求,采集得到的大量观测样本需要经过复杂的编码过程。压缩感知理论的提出,为新型低复杂度编码器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性。它指出,如果一个信号在某个变换域下是稀疏的,那么仅需极少量的观测值,就可以通过优化方法高质量地恢复出原始信号。这样,基于压缩感知理论进行图像视频的采集,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为了精确重建原始信号所需要的观测值数目,在信号采集阶段就隐含着降低了信号维度,从而大大简化了后续的压缩编码过程。压缩感知理论,改变了图像视频的采集、编码和重建方式,在低功耗编码器(如分布式视频)、低成本采集设备(如高速摄像机)等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针对图像和视频的编解码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出高效的编码和重建算法;并将其与传统的图像视频编解码方案相结合,在保证标准兼容的基础上,利用压缩感知技术提高编码效率。本文的创新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基于条带差分预测的压缩感知图像编码算法

在图像压缩感知系统的编码端,图像信号的采集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地对采集到的观测值进行压缩,是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性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条带差分预测编码的压缩感知图像编码方法。将一幅图像划分为由多行像素点组成的条带,以条带为单位进行采样和编码。与图像块的划分方式相比,具有同样像素点个数的条带更扁平,从而相邻条带之间更为接近,它们的观测值也就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实验还表明,在同样的重建算法下,条带划分相比于块划分能够在保证同等重建质量的前提想,产生更小的码率。将这种条带划分方式与差分预测编码框架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条带观测值之间的预测机制。由此计算得到的观测值的残差相比原始观测值具有更低的能量,从而达到更高的压缩效率。压缩

残差观测值,它们经过标量量化和熵编码得到更进一步的压缩。实验表明,这种图像编码方法能够提高系统的率失真性能,并在同等码率下,得到更高主观质量的重建图像。

2.基于非凸低秩模型的压缩感知图像重建

图像先验模型的设计,对于压缩感知的图像重建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图像的低秩特性,设计出一个非凸的Lp核范数模型,它能够准确地表示出图像的结构稀疏性和非局部自相关性。利用图像的非局部自相关性,将结构纹理相似的图像块聚成一个个图像块组;每一个图像块组内,将单个图像块排成一列,这样,由于各个图像块列向量之间非常相近,整个图像块组构成一个低秩的矩阵。将这一特性进行形式化的描述,准确的表达应该是矩阵的奇异值非零个数最少,即奇异值的L0范数最小。但L0范数的不稳定性和解的不唯一性,使其无法直接求解。本文提出图像块组奇异值的Lp范数模型,结合交换方向乘子算法框架,通过重加权的方式迭代地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模型无论在客观质量还是主观质量上,都有很好的重建性能。

3.基于重加权残差稀疏性的压缩感知视频重建

将视频信号从压缩感知的观测值中重建出来,需要有效地利用视频帧与帧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稀疏性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视频的临近帧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冗余,同时,同一物体在不同的视频帧会由于运动而不在同一位置。为了有效地利用帧与帧之间的相关性,在信号采集时将视频帧划分为关键帧和非关键帧,关键帧具有较高的采样率,而非关键帧具有较低的采样率。这样,在解码重建时,先将每一帧视作独立的图像进行重建,重建得到的关键帧具有更高质量,可以为非关键帧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对非关键帧上的每一个块,在关键帧中查找其多假设的预测块,从而与这些预测块的残差值在变换域中表现出稀疏性。为了区分每个变换系数的不同稀疏程度,对每个系数都根据多假设的预测赋予不同的权值,这个权值进行迭代地更新。得到的优化模型表达成L1范数最小化的问题,基于分裂Bregman迭代框架,划分成两个更简单的子问题进行求解。实验表明,该算法相比于其它压缩感知视频重建算法,能得到更高质量的重建视频序列。

4.压缩感知在传统编解码中的应用

在不改变传统编解码标准的基础上,压缩感知技术同样可以发挥它的优势。利用压缩感知的方式进行图像信号的采集,得到比传统方式直接采样更低分辨率的图像,然后将这个低分辨率图像输入到传统编码器中进行压缩。在解码端,利用传统编解码器进行解码,得到重构的小图像。利用压缩感知的重建方法,将小图像恢复成具有原始分辨率的大图像。本文设计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感知采样矩阵,使得编码端采集得到的观测值保留了原始的图像结构,从而能够与传统的编码器相兼容。在解码端,设计基于局部和非局部图像特性的联合稀疏模型进行

重建。图像的局部平滑性,表现在它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像素点的值非常接近,相邻像素点之间的波动非常小,这一特性可以表达成全变分模型。图像的非局部相关性,指整个图像范围内,不同的图像块之间可能存在纹理、结构方面的相似性,将相似的图像块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三维的立方体,这个立方体在经过三维的变换表现出稀疏性。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编码端传统编码器需要压缩的信息量,从而减小了编码端的复杂度;而且,在低码率下,它表现出比单纯用传统方式更高的编码性能。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和框架,分别提出了图像的编码、图像的重建和视频的重建方法,并将其与传统编解码方案结合应用,为设计低编码复杂度、高重建质量的编解码方案以及提高编码效率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证明。

压缩感知简介

2011.No31 0 3.2 熟悉结构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是关于承重构件的布置,使用的材料、形状、大小及内部构造的工程图样,是承重构件以及其他受力构件施工的依据。 看结构施工图最难的就是钢筋,要把结施图看懂就要知道钢筋的分布情况,现在都是在使用平法来标示钢筋,所以也要把平法弄懂才行。在识读与熟悉结施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钢筋平法表示的系列图集,搞清楚: a 各结构构件的钢筋的品种,规格,以及受力钢筋在各构件的布置情况。 b 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关系。 c 各个构件纵向钢筋以及箍筋弯钩的角度及其长度。 d 熟悉各构件节点的钢筋的锚固长度。 e 熟悉各个构件钢筋的连接方式。 f 熟悉在钢筋的搭接区域内,钢筋的搭接长度。 g 核算钢筋的间距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尤其是各个构件节点处的钢筋间距。 h 弯起钢筋的弯折角度以及离连接点的距离。 除此以外,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还应该熟悉各个构件的砼保护层厚度,各个构件的尺寸大小、布置位置等。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结施图的阅读应充分结合建施图进行。 4 结束语 在熟悉施工图纸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对于施工图纸中的疑问,和比较好的建议应该做好记录,为后续工作(图纸自审和会审)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建筑识图》周坚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银花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年; 摘 要 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 CS)理论是一个充分利用信号稀疏性或可压缩性的全新信号采集、编解码理论。本文系一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压缩感知的三部分即信号的稀疏表示、测量矩阵的设计、信号恢复算法的设计。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稀疏表示 测量矩阵 信号恢复算法 1 引言 1928年由美国电信工程师H.奈奎斯特(Nyquist)首先提出,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C.E.香农(Shannon)又对其加以明确说明并正式作为定理引用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是采样带限信号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它指出:在进行模拟/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中,当采样频率fs.max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fmax的2倍时(fs.max>=2fmax),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号中的信息。一般实际应用中保证采样频率为信号最高频率的5~10倍。该理论支配着几乎所有的信号/图像等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成为目前信息领域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数据获取和处理方面。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例如超宽带信号处理、核磁共振、空间探测等),Nyquist采样硬件成本昂贵、获取效率低下,信息冗余及有效信息提取的效率低下,在某些情况甚至无法实现。 (2)数据存储和传输方面。通常的做法是先按照Nyquist方式获取数据,然后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压缩,最后将压缩后的数据进行存储或传输,这样会造成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另外,为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通常以某种方式对信号进行编码,这给信息的安全传输和接收带来一定程度的麻烦。 近年来,由D .D o n o h o (美国科学院院士)、E . Candes(Ridgelet, Curvelet创始人)及华裔科学家T. Tao(2006年菲尔兹奖获得者,2008年被评为世界上最聪明的科学家)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指导理论,即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或称Compressed Sensing、Compressed Sampling)。该理论指出:对可压缩的信号通过远低于Nyquist标准的方式进行数据采样,仍能够精确地恢复出原压缩感知简介 刘太明1 黄 虎2 (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始信号。该理论一提出,就在信息论、信号/图像处理、医疗成像、模式识别、地质勘探、光学/雷达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受到高度关注,并被美国科技评论评为2007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2 CS基本原理 信号x∈R n×1压缩传感的测量过程可以表示为y=Ax∈R M×1,M<

0016算法笔记——【动态规划】图像压缩问题

0016算法笔记——【动态规划】图像压缩问题 1、问题描述: 在计算机中,常用像素点的灰度值序列{p1,p1,……p n}表示图像。其中整数p i,1<=i<=n,表示像素点i的灰度值。通常灰度值的范围是0~255。因此最多需要8位表示一个像素。 压缩的原理就是把序列{p1,p1,……pn}进行设断点,将其分割成一段一段的。分段的过程就是要找出断点,让一段里面的像素的最大灰度值比较小,那么这一段像素(本来需要8位)就可以用较少的位(比如7位)来表示,从而减少存储空间。 b代表bits,l代表length,分段是,b[i]表示每段一个像素点需要的最少存储空间(少于8位才有意义),l[i]表示每段里面有多少个像素点,s[i]表示从0到i压缩为一共占多少存储空间。 如果限制l[i]<=255,则需要8位来表示l[i]。而b[i]<=8,需要3位表示b[i]。所以每段所需的存储空间为l[i]*b[i]+11位。假设将原图像分成 m段,那么需要位的存储空间。 图像压缩问题就是要确定像素序列{p1,p1,……pn}的最优分段,使得依此分段所需的存储空间最小。 2、最优子结构性质

设l[i],b[i],1<=i<=m是{p1,p1,……p n}的一个最优分段,则l[1],b[1]是{p1,……,p l[1]}的一个最优分段,且l[i],b[i],2<=i<=m是{p l[1]+1,……,p n}的一个最优分段。即图像压缩问题满足最优子结构性质。 3、递推关系 设s[i],1<=i<=n是像素序列{p1,p1,……p i}的最优分段所需的存储位数,则s[i]为前i-k个的存储位数加上后k个的存储空间。由最优子结构性质可得: ,式中 4、构造最优解 数组l[i],b[i]记录了最优分段所需的信息最优分段的最后一段的段长度和像素位数分别存储在l[n]和b[n]中,其前一段的段长度和像素位数存储于l[n-l[n]]和b[n-l[n]]中,依此类推,可在O(n)时间内构造最优解。 算法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cpp]view plain copy 1.//3d7 动态规划图像压缩问题 2.#include "stdafx.h" 3.#include https://www.360docs.net/doc/e05309713.html,ing namespace std; 5.

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

广州市诚讯电子有限公司培训教程之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

目前视频流传输中最为重要的编解码标准有国际电联的H.261、H.263 、H.264 ,运动静止图像专家组的M-JPEG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运动图像专家组的MPEG系列标准,此外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应用的还有Real-Networks的RealVideo、微软公司的WMV以及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 监控系统大致可分为信号采集、传输、记录三部分。应用不同的视频压缩格式会影响到图像清晰度、画面延时、稳定性,主要的视频压缩算法包括:M-JPEG、Mpeg、H.264、Wavelet(小波压缩)。

MPEG系列标准 MPEG-1标准: 广泛的应用在VCD 的制作和一些视频片段下载的网络应用上面,可以说99% 的VCD 都是用MPEG1 格式压缩的。 我们目前习惯的MP3,并不是MPEG-3,而是MPEG 1 layer 3,属于MPEG 1中的音频部分。MPEG 1的像质等同于VHS,存储媒体为CD-ROM,图像尺寸320×240,音质等同于CD,比特率为1.5Mbps。 MPEG-2标准: MPEG组织于1994年推出MPEG-2压缩标准,以实现视/音频服务与应用互操作的可能性。PEG-2标准是针对标准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在各种应用下的压缩方案和系统层的详细规定,编码码率从每秒3Mbps~100Mbps。MPEG-2不是MPEG-1的简单升级,MPEG-2在系统和传送方面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和进一步的完善。MPEG-2特别适用于广播级的数字电视的编码和传送,被认定为DVD 和HDTV的编码标准。 MPEG-3标准: 是ISO/IEC最初为HDTV 开发的编码和压缩标准,要求传输速率在20Mbits/sev- 40Mbits/sec间,但这将使画面有轻度扭曲,而且由于MPEG2 的高速发展,此算法已被淘汰; MPEG-4标准: 传输速率要求较低,与MPEG-1和MPEG-2相比,更适于交互AV服务以及远程监控。 此算法也是目前在监控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成熟的;

陆吾生-压缩感知方法及其在稀疏信号和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陆吾生教授短期课程“压缩感知方法及其在稀疏信号和图像 处理中的应用”资料 1. 课程介绍_压缩感知方法及其在稀疏信号和图像处理中的应 用.doc 2. 陆吾生教授短期课程“压缩感知方法及其在稀疏信号和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的讲义 Lecture_Notes_CS_LWS_Final.pdf 3. 各章所涉及到的Matlab程序 Main functions Main functions.zip(内含 ex3_1.m (for Example 3.1) ex3_2.m (for Example 3.2) gp_denoise.m (for Algorithm GP in Sec.3.2) fgp_denoise.m (for Algorithm FGP in Sec.3.2) gp_deblurr.m (for Algorithm GPB in Sec.3.3) ) Auxiliary functions Auxiliary functions.zip(内含gen_dct.m oper_L.m oper_Lt.m proj_bound.m proj_pair.m gp_denoise_w.m) Data Data.zip(内含camera256.mat 及 lena256.mat)

4. 陆吾生“压缩感知方法及其在稀疏信号和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课程(1A-6B)上课录像 Lecture_LWS_1A.rmvb 2010.11.09.(220M) Lecture_LWS_1B.rmvb 2010.11.09.(231M) Lecture_LWS_2A.rmvb 2010.11.11.(252M) Lecture_LWS_2B.rmvb 2010.11.11.(193M) Lecture_LWS_3A.rmvb 2010.11.12.(225M) Lecture_LWS_3B.rmvb 2010.11.12.(200M) Lecture_LWS_4A.rmvb 2010.11.16.(239M) Lecture_LWS_4B.rmvb 2010.11.16.(169M) Lecture_LWS_5A.rmvb 2010.11.18.(239M) Lecture_LWS_5B.rmvb 2010.11.18.(226M) Lecture_LWS_6A.rmvb 2010.11.19.(256M) Lecture_LWS_6B.rmvb 2010.11.19.(224M) 5. 陆吾生教授2010.11.17.在上海大学所做的学术报告,题为:

压缩感知的重构算法

压缩感知的重构算法 算法的重构是压缩感知中重要的一步,是压缩感知的关键之处。因为重构算法关系着信号能否精确重建,国内外的研究学者致力于压缩感知的信号重建,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出了很多的重构算法,每种算法都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重构算法,大大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也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压缩感知的重构算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1.组合算法 2.贪婪算法 3.凸松弛算法 每种算法之中又包含几种算法,下面就把三类重构算法列举出来。 组合算法:先是对信号进行结构采样,然后再通过对采样的数据进行分组测试,最后完成信号的重构。 (1) 傅里叶采样(Fourier Representaion) (2) 链式追踪算法(Chaining Pursuit) (3) HHS追踪算法(Heavy Hitters On Steroids) 贪婪算法:通过贪婪迭代的方式逐步逼近信号。 (1) 匹配追踪算法(Matching Pursuit MP) (2)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OMP) (3) 分段正交匹配追踪算法(Stagewise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StOMP)

(4) 正则化正交匹配追踪算法(Regularized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ROMP) (5) 稀疏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Sparisty Adaptive Matching Pursuit SAMP) 凸松弛算法: (1) 基追踪算法(Basis Pursuit BP) (2) 最小全变差算法(Total Variation TV) (3) 内点法(Interior-point Method) (4) 梯度投影算法(Gradient Projection) (5) 凸集交替投影算法(Projections Onto Convex Sets POCS)算法较多,但是并不是每一种算法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三类算法各有优缺点,组合算法需要观测的样本数目比较多但运算的效率最高,凸松弛算法计算量大但是需要观测的数量少重构的时候精度高,贪婪迭代算法对计算量和精度的要求居中,也是三种重构算法中应用最大的一种。下面分别就贪婪算法中的MP,OMP算法以及凸松弛算法中的BP算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三种重建算法 本节主要是介绍一些基本的重建算法,比如贪婪迭代算法中的匹配追踪算法,正交匹配追踪算法,以及凸松弛算法中的基追踪算法,对其原理进行了介绍,并用matlab代码重构出来一维和二维的图形,进而比较这几种算法的性能。

多媒体图像压缩技术

多媒体图像压缩技术 201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刘小辉2010271022 摘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期望更高性能的图像压缩技术的出现。图像压缩是用最少的数据量来表示尽可能多的原图像的信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是现代网络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由于图像和声音信号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冗余,为数据压缩提供了可能。数据压缩技术有无损压缩缩和有损压缩两大类,这些压缩技术又各有不同的标准。 Abstract:With the ever-grow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people are looking for ward to new image compression technologie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s. Image compression with the least amount of data is represented as much information of original image .Multimedia data compression technology is the modern network development of the key technology of. Because of the image and sound signal in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kinds of redundancy, compression of data is possible. Data compression technology of lossless and lossy compression two categories, these compression techniques and different standards. 关键字(Keyword):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Multimedia data compression technology) 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Lossless and lossy compression) 图像和声音信号(The image and sound signal) 最少的数据量(The least amount of data)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图像数据信息以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重构模型的设计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重构模型的设计 压缩感知打破了传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可以用远小于奈奎斯特采样定律所要求的采样率从较少的测量值中高精度的重构出原始信号。文章利用MATLAB GUI对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压缩重构模型进行设计,该模型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 标签:压缩感知;小波变换;图像重构;模型设计 引言 压缩感知理论为信号采集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在信号具有可压缩性或稀疏性的前提下,压缩感知理论能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频率的采样率对信号进行采样,通过数值最优化准确重构原始信号[1-4]。压缩感知理论是编解码思想的一个突破,减轻了信号采样、传输和存储遇到的巨大压力,是一种信息获取及处理的全新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利用MATLAB GUI进行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重构模型的设计,使模型使用者方便操作界面。MATLAB是Math Works公司用C语言开发的集编程、数据结构和图形用户界面于一身的广泛被大家使用并具备矩阵及科学计算功能的一款较完备的软件,在该软件平台下进行的仿真以及系统模型的设计,在界面和性能上面远远超过很多软件,其专业性更是使其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能快速的利用图形用户界面(GUI)方式进行程序设计,这给设计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5]。 1 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感知 本节通过对原始图像采用小波变换,从而获得稀疏的小波系数矩阵,并利用高斯随机测量矩阵对稀疏变换后的小波系数进行测量,得到M个测量值,再通过OMP算法重构小波变换域下的稀疏矩阵,最后通过稀疏逆变换就可以得到重构后的图像。 本节选取大小为256×256的图像X,采样率为0.5对图像进行变化重构。本文实验仿真所得的PSNR值均经过10次仿真测量求平均值所得。 2 模型设计的主要步骤 根据上述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感知进行模型设计[6],主要步骤包括: (1)根据需求制定模型的重点功能,继而根据功能设计各个功能子模块。 (2)根据初始需求以及大致目标设计出最原始的软件界

视频编码标准汇总及比较

视频编码标准汇总及比较 MPEG-1 类型:Audio&Video 制定者: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 所需频宽:2Mbps 特性:对动作不激烈的视频信号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当动作激烈时,图像就会产生马赛克现象。它没有定义用于额外数据流进行编对码的格式,因此这种技术不能广泛推广。它主要用于家用VCD,它需要的存储空间比较大。 优点:对动作不激烈的视频信号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缺点:当动作激烈时,图像就会产生马赛克现象。它没有定义用于额外数据流进行编对码的格式,因此这种技术不能广泛推广。 应用领域:Mixer 版权方式:Free 备注:MPEG-1即俗称的VCD。MPEG是ISO/IEC JTC1 1988年成立的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的简称,负责数字视频、音频和其他媒体的压缩、解压缩、处理和表示等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MPEG-1制定于1992年,它是将视频数据压缩成1~2Mb/s的标准数据流。对于清晰度为352×288的彩色画面,采用25帧/秒,压缩比为50:1时,实时录像一个小时,经计算可知需存储空间为600MB左右,若是8路图像以每天录像10小时,每月30天算,则要求硬盘存储容量为1440GB,则显然是不能被接受的。 --------------------------------------------------------------------------------------------- MPEG-2

类型:Audio&Video 制定者: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 所需频宽:视频上4.3Mbps,音频上最低的采样率为16kHz 特性:编码码率从每秒3兆比特~100兆比特,是广播级质量的图像压缩标准,并具有CD 级的音质。MPEG-2的音频编码可提供左、右、中及两个环绕声道,以及一个加重低音声道,和多达7个伴音声道。作为MPEG-1的兼容性扩展,MPEG-2支持隔行扫描视频格式和其它先进功能,可广泛应用在各种速率和各种分辨率的场合。但是MPEG-2标准数据量依然很大,不便存放和传输。 优点:MPEG-2的音频编码可提供左、右、中及两个环绕声道,以及一个加重低音声道,和多达7个伴音声道,具有CD级的音质。可提供一个较广的范围改变压缩比,以适应不同画面质量、存储容量以及带宽的要求。支持隔行扫描视频格式和其它先进功能,可广泛应用在各种速率和各种分辨率的场合。 缺点:压缩比较低,数据量依然很大,不便存放和传输,如用于网络方面则需要较高的网络带宽,因此不太适合用于Internet和VOD点播方面。 应用领域:Mixer 版税方式:按个收取(最初的收费对象为解码设备和编码设备,中国DVD制造商每生产一台DVD需要交纳专利费16.5美元。向解码设备和编码设备收取的专利授权费每台2.5美元) 备注:MPEG-2是其颁布的(活动图像及声音编码)国际标准之一,制定于1994年,是为高级工业标准的图像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而设计,为了力争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720×486),提供广播级视频和CD级的音频,它是高质量视频音频编码标准。在常规电视的数字化、高清晰电视HDTV、视频点播VOD,交互式电视等各个领域中都是核心的技术之一。由于MPEG-2在设计时的巧妙处理,使得大多数MPEG-2解码器也可播放MPEG-1格式的数据,如VCD。MPEG-2的音频编码可提供左、右、中及两个环绕声道,以及一个加重低音声道,和多达7个伴音声道。我们平时所说的DVD就是采用MPEG-2编码压缩,所以可有8种语言的配音。除了作为DVD的指定标准外,MPEG-2的应用前景非常的广阔,

几种压缩感知算法

.1压缩感知部分 压缩感知算法主要可分为三类:贪婪迭代算法、凸凸优化(或最优化逼近方法)和基于贝叶斯框架提出的重构算法。由于第三类方法注重信号的时间相关性,不适合图像处理问题,故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前两类中。目前已实现6中算法,分别为正交匹配追踪法()、迭代硬阈值法()、分段正交匹配追踪法()、分段弱正交匹配追踪法()、广义正交匹配追踪()、基追踪法()。 1.1 正交匹配追踪法() 在正交匹配追踪中,残差是总与已经选择过的原子正交的。这意味着一个原子不会被选择两次,结果会在有限的几步收敛。的算法如下 (1)用x表示你的信号,初始化残差e0; (2)选择与e0内积绝对值最大的原子,表示为φ1; (3)将选择的原子作为列组成矩阵Φt,定义Φt列空间的正交投影算子为 通过从e0减去其在Φt所张成空间上的正交投影得到残差e1; (4)对残差迭代执行(2)、(3)步; 其中I为单位阵。需要注意的是在迭代过程中Φt为所有被选择过的原子组成的矩阵,因此每次都是不同的,所以由它生成的正交投影算子矩阵P每次都是不同的。 (5)直到达到某个指定的停止准则后停止算法。 减去的是在所有被选择过的原子组成的矩阵Φt所张成空间上的正交投影,而减去的是在本次被选择的原子φm所张成空间上的正交投影。 经算法重构后的结果如下所示: 算法的使用时间如下:

1.2 迭代硬阈值法() 目标函数为 这里中的M应该指的是,S应该指的是。这里要求: 之后我们利用式 对目标函数进行变形。接着便是获得极值点: 利用该式进行迭代可以得到极值点,我们需要的是最小值。此时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就得到了。此时便得到我们需要的公式: 我们要保证向量y的稀疏度不大于M,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保留最大的M项(因为是平方,所以要取绝对值),剩余的置零(注意这里有个负号,所以要保留最大的M项)。 算法结果:

浅析动态图像采集压缩技术

浅析动态图像采集压缩技术 【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今天,在实战中的具体功能、实际威力以及真实效果,使决策者和科技人员获得动态和感性的认识,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工业上,需要对一些多变的、有毒的、人类不宜久留的场合进行监测。在医疗上,则需要一些高级专家对异地的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这些都是基于高保真实时准动态图像采集压缩和远程传输技术的综合实现。 1 系统设计思想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基于互联网实现远程站点之间的高保真准动态图像的实时传输。整个系统贯彻如下设计思想:发送站点和接收站点都具有对图像质量的控制功能,以适应互联网传输率不稳定的情况;对图像采用多种类型的压缩技术,以适应不同的图像分辨率和环境要求;在互联网信道传输率较差时,能够启动自适应功能。 2 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优化策略 2.1 视频采集技术分析和选择 为了实时视频采集,需要安装相应的视频采集设备。即视频采集卡和摄像头等。并需要安装相应的驱动软件来支持这些设备的运行。 实际运行过程表明,上述分析是正确的。本系统设计中采用了overlay模式。这一选择对稳定性起到了较好的优化作用。 2.2 视频压缩、解压缩技术的优选和优化 针对视频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本系统的压缩、解压缩模块设计采用三种压缩方案,使用时可以从中选择一种,以适应不同环境和不同需求。 一是国际通用的高压缩比方案H.263,该方案压缩比高,但图像质量较差,适用于网络传输性能较差的情况,该方案大体符合现场图像的处理要求。二是图像压缩质量最好、算法最先进的MPEG-4方案,该方案图像质量好,但压缩比较低,适用于网络传输性能良好的情况。三是在H.263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修改和优化的TH.263方案,该方案在压缩比与H.263相近的情况下,图像质量有明显改善。TH.263方案是在对H.263深入分析基础上实施的。通过分析H.263的整个系统程序,得到其设计思想如下:首先将采集到的原始图像划分成8×8的宏块,然后判断此帧是不是关键帧。如果是关键帧,则对每个宏块作DCT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变换,对变换后的视频数据采用视觉能够接受的量化比量化,量化后许多高频分量将变成零,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压缩编码效果,采用Z形扫描技术将其重新组合,然后对组合串做行程编码,最后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哈夫曼编码;如果是非关键帧,则对每个宏块先进行运动矢量的计算,然后

各种音视频编解码学习详解

各种音视频编解码学习详解 编解码学习笔记(一):基本概念 媒体业务是网络的主要业务之间。尤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兴起,在运营商和应用开发商中,媒体业务份量极重,其中媒体的编解码服务涉及需求分析、应用开发、释放license收费等等。最近因为项目的关系,需要理清媒体的codec,比较搞的是,在豆丁网上看运营商的规范标准,同一运营商同样的业务在不同文档中不同的要求,而且有些要求就我看来应当是历史的延续,也就是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了。所以豆丁上看不出所以然,从wiki上查。中文的wiki信息量有限,很短,而wiki的英文内容内多,删减版也减肥得太过。我在网上还看到一个山寨的中文wiki,长得很像,红色的,叫―天下维客‖。wiki的中文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阅读后建议再阅读英文。 我对媒体codec做了一些整理和总结,资料来源于wiki,小部分来源于网络博客的收集。网友资料我们将给出来源。如果资料已经转手几趟就没办法,雁过留声,我们只能给出某个轨迹。 基本概念 编解码 编解码器(codec)指的是一个能够对一个信号或者一个数据流进行变换的设备或者程序。这里指的变换既包括将信号或者数据流进行编码(通常是为了传输、存储或者加密)或者提取得到一个编码流的操作,也包括为了观察或者处理从这个编码流中恢复适合观察或操作的形式的操作。编解码器经常用在视频会议和流媒体等应用中。 容器 很多多媒体数据流需要同时包含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这时通常会加入一些用于音频和视频数据同步的元数据,例如字幕。这三种数据流可能会被不同的程序,进程或者硬件处理,但是当它们传输或者存储的时候,这三种数据通常是被封装在一起的。通常这种封装是通过视频文件格式来实现的,例如常见的*.mpg, *.avi, *.mov, *.mp4, *.rm, *.ogg or *.tta. 这些格式中有些只能使用某些编解码器,而更多可以以容器的方式使用各种编解码器。 FourCC全称Four-Character Codes,是由4个字符(4 bytes)组成,是一种独立标示视频数据流格式的四字节,在wav、avi档案之中会有一段FourCC来描述这个AVI档案,是利用何种codec来编码的。因此wav、avi大量存在等于―IDP3‖的FourCC。 视频是现在电脑中多媒体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为了适应储存视频的需要,人们设定了不同的视频文件格式来把视频和音频放在一个文件中,以方便同时回放。视频档实际上都是一个容器里面包裹着不同的轨道,使用的容器的格式关系到视频档的可扩展性。 参数介绍 采样率 采样率(也称为采样速度或者采样频率)定义了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离散信号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采样频率的倒数叫作采样周期或采样时间,它是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注意不要将采样率与比特率(bit rate,亦称―位速率‖)相混淆。 采样定理表明采样频率必须大于被采样信号带宽的两倍,另外一种等同的说法是奈奎斯特频率必须大于被采样信号的带宽。如果信号的带宽是100Hz,那么为了避免混叠现象采样频率必须大于200Hz。换句话说就是采样频率必须至少是信号中最大频率分量频率的两倍,否则就不能从信号采样中恢复原始信号。 对于语音采样: ?8,000 Hz - 电话所用采样率, 对于人的说话已经足够 ?11,025 Hz ?22,050 Hz - 无线电广播所用采样率 ?32,000 Hz - miniDV 数码视频camcorder、DAT (LP mode)所用采样率 ?44,100 Hz - 音频CD, 也常用于MPEG-1 音频(VCD, SVCD, MP3)所用采样率

基于MATLAB的图像压缩感知算法的实现(含源文件)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基于MATLAB的图像压缩感知 算法的实现 目录 目录......................................................... I

第1章绪论 (6)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6) 1.2 数据压缩技术 (7) 1.2.1 传统数据压缩技术 (7) 1.2.2 压缩感知理论(Compressed/Compressive Sensing/Sampling, CS) (8)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 (10) 1.3.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0) 1.3.2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压缩的必要性 (12)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13) 第2章压缩感知理论 (14) 2.1压缩感知的前提条件—稀疏性和不相干性 (14) 2.2 三个关键技术 (17) 2.3信号的稀疏表示 (18) 2.4 观测矩阵设计 (20) 2.5 稀疏信号的重构 (22) 2.6 重构算法 (23) 2.7 压缩感知优势及不足 (24) 2.8 压缩感知在传感网中的观测方式 (25) 第3章压缩感知理论应用概述 (27) 3.1 压缩成像 (27) 3.2 模拟信息转换 (27) 3.3 生物传感 (28) 3.4 本章小结 (28) 第4章 CS在无线传感网中的应用 (29) 4.1 研究背景 (29) 4.1.1 基于感知数据相关性的压缩 (29) 4.1.2传统压缩重构方法 (29)

4.1.3 图像压缩重构质量的评价 (30) 4.2 压缩感知理论算法对一维信号的实现 (32) 4.2.1 CS用于WSN的优势 (32) 4.2.2 观测重构模型 (33) 4.2.2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MP) (33) 4.2.3 算法的实现及结果分析 (34) 4.3 压缩感知理论算法对二维图像重构的实现 (38) 4.3.1 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块压缩感知理论 (38) 4.3.2 实现步骤 (39) 4.3.3 重构结果及分析 (42) 4.4 本章小结 (45) 第5章总结与展望 (46) 5.1 工作总结 (46) 5.2 后续展望 (46) 参考文献 (47) 致谢 (49) 附录 (50) 摘要 数据压缩技术是提高无线数据传输速度的有效措施之一。传统的数据压缩技术是基于奈奎斯特采样定律进行采样,并根据数据本身的特性降低其冗余度,从而达到压

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综述

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综述 摘要:本文从目前视频流传输中最为重要的编解码标准国际电联的H.261、H.263,运动静止图像专家组的M-JPEG,国际标准化组织运动图像专家组的MPEG系列标准,以及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应用的Real Video、WMT、 QuickTime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及其应用。 关键词: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H.261,H.263,M-JPEG,MPEG,MPEG-1,MPEG-2,MPEG-4,MPEG-7,MPEG-21,Real Video,WMT,QuickTime。 随着Internet带宽的不断增长,在Internet上传输视频的相关技术也成为Internet节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目前,许多实验性的高速宽带网络都把视频传输的技术和应用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在Internet上传输视频有许多困难,其根本的原因在于Internet的无连接每包转发机制主要为突发性的数据传输设计,不适用于对连续媒体流的传输。为了在Internet上有效的、高质量的传输视频流,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其中数字视频的压缩编码技术是Internet视频传输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在多媒体的传输、处理、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如何在网络上传输视频?如何通过手机上网并接收视频和图像?如何对多媒体 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检索?如何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统一的存取?等等。 目前视频流传输中最为重要的编解码标准有国际电联的H.261、H.263,运动静止图像专家组的M-JPEG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运动图像专家组的MPEG系列标准,此外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应用的还有Real-Networks的RealVideo、微软公司的WMT 以及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具体如下: 一、国际电联的H.261、H.263标准 1.H.261 H.261又称为P*64,其中P为64kb/s的取值范围,是1到30的可变参数,它最初是针对在ISDN上实现电信会议应用特别是面对面的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而设计的。实际的编码算法类似于MPEG算法,但不能与后者兼容。H.261在实时编码时比MPEG所占用的CPU运算量少得多,此算法为了优化带宽占用量,引进了在图像质量与运动幅度之间的平衡折中机制,也就是说,剧烈运动的图像比相对静止的图像质量要差。因此这种方法是属于恒定码流可变质量编码而非恒定质量可变码流编码。 2.H.263 H.263是国际电联ITU-T的一个标准草案,是为低码流通信而设计的。但实际上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重构技术研究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重构技术研究 压缩感知理论表明,若信号在某变换域具有稀疏表示,且采样矩阵与稀疏矩阵不相关,则可从远低于信号维度的少量非自适应测量值中精确恢复原信号。目前,压缩感知理论已被广泛用于各类磁共振成像中,以便在不降低成像质量的情况下减少采样点数,提高系统扫描速度。 本文即研究从亚采样的磁共振数据中,怎样快速而有效地恢复目标图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为消除亚采样的磁共振成像重构时可能出现的过光滑(over-smoothed)和混叠伪影现象,将重构问题转化成含复合正则项的约束最小化问题,并提出一种高效的算法来求解。 该算法首先利用Bregman迭代技术,将约束问题转化成一系列无约束问题。然后利用算子分裂技术,将各无约束问题分解成一个梯度问题和一个能使用修改的SBD(Splitting Bregman Denoising)算法来求解的复合正则项的去噪问题。 最后再用加速方案对无约束问题的求解予以加速。本文将该算法称作BFSA (Bregman based Fast SBD Algorithm)。 对非笛卡尔轨迹采样的重构,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动态更新L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获得比其他算法更好的重构质量。 (2)为了克服现有动态磁共振成像重构速度较慢的问题,本文基于BFSA 算法框架,提出一种高效的动态磁共振成像重构算法ktBFSA。该算法利用SBD3D (Splitting Bregman Denoising for3D images)来求解含复合正则项的3D去噪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ktBFSA在重构速度和重构质量上都有优势。(3)SENSE (Sensitivity encoding)是常用的并行磁共振成像技术,引入压缩感知后重构

压缩感知原理

压缩感知原理(附程序) 1压缩感知引论 传统方式下的信号处理,是按照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对信号进行采样,得到大量的采样数据,需要先获取整个信号再进行压缩,其压缩过程如图2.1。 图2.1 传统的信号压缩过程 在此过程中,大部分采样数据将会被抛弃,即高速采样后再压缩的过程浪费了大量的采样资源,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存储和传输的代价。 由于带宽的限制,许多信号只包含少量的重要频率的信息。所以大部分信号是稀疏的或是可压缩的,对于这种类型的信号,既然传统方法采样的多数数据会被抛弃,那么,为什么还要获取全部数据而不直接获取需要保留的数据呢?Candes和Donoho等人于2004年提出了压缩感知理论。该理论可以理解为将模拟数据节约地转换成压缩数字形式,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即,在采样信号的同时就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压缩,相当于在采样过程中寻找最少的系数来表示信号,并能用适当的重构算法从压缩数据中恢复出原始信号。压缩感知的主要目标是从少量的非适应线性测量中精确有效地重构信号。核心概念在于试图从原理上降低对一个信号进行测量的成本。压缩感知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最近几年引起广泛的关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2压缩感知原理 压缩感知,也被称为压缩传感或压缩采样,是一种利用稀疏的或可压缩的信号进行信号重构的技术。或者可以说是信号在采样的同时被压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样率。压缩感知跳过了采集N个样本这一步骤,直接获得压缩的信号的表示。CS理论利用到了许多自然信号在特定的基 上具有紧凑的表示。即这些信号是“稀疏”的或“可压缩”的。由于这一特性,压缩感知理论的信号编解码框架和传统的压缩过程大不一样,主要包括信号的稀疏表示、编码测量和重构算法等三个方面。

语音编码分类及编解码标准解读

语音编码分类及编解码标准 将音频或视频信号在模拟格式和数字格式之间转换的硬件(编码器/解码器);压缩和解压缩音频或视频数据的硬件或软件(压缩/解压缩);或是编码器/解码器和压缩/解压缩的组合。通常,编码解码器能够压缩未压缩的数字数据,以减少内存使用量。 编解码器(codec)指的是一个能够对一个信号或者一个数据流进行变换的设备或者程序。这里指的变换既包括将信号或者数据流进行编码(通常是为了传输、存储或者加密)或者提取得到一个编码流的操作,也包括为了观察或者处理从这个编码流中恢复适合观察或操作的形式的操作。编解码器经常用在视频会议和流媒体等应用中,通常主要还是用在广电行业,作前端应用。 G.711类型:Audio 制定者:ITU-T 所需频宽:64Kbps 特性:算法复杂度小,音质一般 优点:算法复杂度低,压缩比小(CD音质>400kbps),编解码延时最短(相对其它技术) 缺点:占用的带宽较高 应用领域:voip 版税方式:Free

备注:70年代CCITT公布的G.711 64kb/s脉冲编码调制PCM。 G.721类型:Audio 制定者:ITU-T 所需频宽:32Kbps 特性:相对于PCMA和PCMU,其压缩比较高,可以提供2:1 的压缩比。 优点:压缩比大 缺点:声音质量一般 应用领域:voip 版税方式:Free 备注:子带ADPCM(SB-ADPCM)技术。G.721标准是一个代码转换系统。它使用ADPCM转换技术,实现64 kb/s A律或μ律PC M速率和32 kb/s速率之间的相互转换。 G.722类型:Audio 制定者:ITU-T 所需频宽:64Kbps 特性:G722能提供高保真的语音质量 优点:音质好 缺点:带宽要求高 应用领域:voip

形象易懂讲解算法II——压缩感知课件

形象易懂讲解算法II——压缩感知 之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小波变换的回答,得到很多赞,十分感动。之后一直说要更新,却不知不觉拖了快一年。。此次更新,思来想去,决定挑战一下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这一题目。 在我看来,压缩感知是信号处理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取得的最耀眼的成果,并在磁共振成像、图像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有效应用。压缩感知理论在其复杂的数学表述背后蕴含着非常精妙的思想。基于一个有想象力的思路,辅以严格的数学证明,压缩感知实现了神奇的效果,突破了信号处理领域的金科玉律——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即,在信号采样的过程中,用很少的采样点,实现了和全采样一样的效果。 正是被它的精妙思想所打动,我选择它作为专栏第二篇的主题。理解压缩感知的难度可能要比之前讲的小波还要大,但是我们从中依然可以梳理出清晰的脉络。这篇文章的目标和之前一样,我将抛弃复杂的数学表述,用没有公式的语言讲清楚压缩感知的核心思路,尽量形象易懂。我还绘制了大量示意图,因为排版问题,我将主要以PPT的形式呈现,并按slice标好了序号。 --------------------------------------------------------------------------------------------------------------------------- 一、什么是压缩感知(CS)? compressed sensing又称compressed sampling,似乎后者看上去更加直观一些。没错,CS是一个针对信号采样的技术,它通过一些手段,实现了“压缩的采样”,准确说是在采样过程中完成了数据压缩的过程。 因此我们首先要从信号采样讲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