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全波形采集与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_黄武煌

一种高速全波形采集与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_黄武煌
一种高速全波形采集与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_黄武煌

第34卷第1期2013年1月

仪器仪表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

Vol.34No.1Jan.2013

收稿日期:2012-

04Received Date :2012-04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A03007023801217,A03008023801080)资助项目

一种高速全波形采集与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

*

黄武煌,王厚军,叶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成都611731)

要:分析了新一代脉冲激光遥感对回波的全波形参量信息的需求,然后采用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与全波形采集相结合的

构架,通过精确的触发定位与完整的波形数据存储来获得回波全波形的精确时间与幅度信息,最终实现了一种高速全波形数据采集与波形序列定位系统的设计。对脉冲时间间隔测量与全波形数据存储关键技术作了着重阐述,提出了一种双脉冲沿的时间间隔测量校正方法,并进行了误差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波形采集与定位精度高、性能可靠且易于控制,应用在激光遥感系统中将提高后续的数据分拣与反演分析处理能力,从而提升复杂目标成像及其特征提取的精度(可达1.83cm )。关键词:激光遥感;全波形采集;序列定位;时间间隔测量;双脉冲沿测量

中图分类号:TP274+

.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代码:510.8040

Research on high-speed full-waveform acquisition and high-precision

positioning technology in laser remote sensing

Huang Wuhuang ,Wang Houjun ,Ye Peng

(School of Auto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China )

Abstract :The requirement of echo full-waveform parameters in new generation pulsed laser remote sensing is ana-lyzed ;then adopting the combination architecture of high-accuracy time interval measurement and full-waveform ac-quisition ,the precise time and amplitude information of the echo full-waveform are obtained using accurate trigger po-sitioning and complete waveform data storage ;finally a system design of high-speed full-waveform data acquisition and

waveform-sequence positioning is achieved.In the paper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pulse time interval measurement and

full-waveform data storage are elaborated ,

and a correction method of time interval measurement based on dual-pulse edge is proposed.At the same time ,error and test analysis is also performed.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system fea-tures high-accuracy waveform acquisition and positioning ,reliable performance and easy to control.Applied in laser remote sensing ,the system will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capability of follow-up data sorting and inversion ,and promote the accuracy of complex target imaging and feature extraction (up to 1.83cm ).Keywords :laser remote sensing ;full-waveform acquisition ;sequence positioning ;time interval measurement ;dual-pulse edge measurement

1引言

激光遥感技术由于具有较高距离、角度和速度分辨

率,能同时获取目标距离与强度等图像,以及强抗干扰性等特点,成为了复杂背景下最具潜力的目标探测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森林调查、地貌测绘、武器制导等领域的目标图像绘制与识别

[1]

以往的激光探测主要通过获取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获取距离图像信息,只能用于提供目标水平分布的信息,无法获得目标的特性及垂直结构信息,因为其中的回波波形所包含的丰富信息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新一代脉冲激光成像系统采用了对回波波形进行全波形分析技术,其发射单次激光脉冲即可获取一个激光脚印内复杂目标的回波全波形信息,并可充分分

析其脉冲时间、幅度、脉宽及脉冲个数等综合信息

[2-3]。

74仪器仪表学报第34卷

该技术通过波形分拣和反演算法就可以实现复杂目标成像及其特征识别与提取,如在森林调查中对树木、作物等与地表的分离实现植被高度、稀疏程度等生物量的定量测算;在军事调查中对隐蔽在遮蔽物下的目标进行提取判别予以精确打击目标[4-8]。为此,精确获取目标回波的全波形参量信息成为了其中关键技术之一,是提高后续目标的实时成像处理及其特征识别与提取能力的基础[1]。

为了精确获得复杂目标的脉冲激光回波信号参量信息,国内外文献已有大量的研究。其中文献[9]在光子技术成像激光雷达中利用TDC测量单元对一个起始脉冲和多个回波停止脉冲进行多次触发测量,以获得各个回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信息。但当两个回波停止脉冲之间间隔较近或幅度相互交叠的情况下,就无法获得准确的回波全部信息。文献[10]阐述了激光回波的数字化原理,并实现了1ns的时间测量精度,但并未对各个采样时刻与起始发射脉冲作进一步高精度测量。文献[11]采用了以独立示波器为测量平台的脉冲回波全波形数字化来进行探测成像,但其不利于控制与轻型化。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全波形采集与高精度波形序列时间定位相结合的技术,以精确获得激光回波脉冲的全波形参量信息,使得对回波信号的运算更加准确,从而达到复杂目标的精确成像及其特征的有效识别与提取。

2脉冲激光遥感系统结构

脉冲激光遥感是根据发射激光脉冲和接收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关系来确定距离及图像信息的,其系统改进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发射单元、接收单元、时间数字转换器(time-digital converter,TDC)及波形采集单元和系统控制及处理中心等[7-11]。激光发射单元按照一定的频率发出激光脉冲,照射到被测目标,然后激光接收单元接收由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回波脉冲并转换成电信号送至TDC及全波形采集单元进行全波形采集与时间序列定位。系统根据距离计算公式d=Δtc/2得出距离信息;根据发射脉冲的波形信息与回波波形信息并利用相应的分解及特征提取计算方法得出复杂目标的多层反射信息,从而进行多维成像与特征提取识别。其中d表示激光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Δt表示激光脉冲的时间间隔,c表示光速。

3全波形采集的系统构架

从脉冲激光对复杂目标的探测原理可知,其关键在于精确测量激光脉冲的往返时间间隔和采集回波的全波形信息,即需要高精度地测量脉冲间的时间间隔且需同时获得各回波的全波形采样点与起始发射脉冲触发点的精确时间间隔关系。系统时间测量与全波形采集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激光器发射出在时域上具有高斯型的脉冲激光(幅度为A

s

,半幅度宽度为τ),照射到复杂目标,经多重反射叠加后形成了复杂的回波脉冲,其在时域上表现为由多个高斯型脉冲相互叠加而成的,且幅度上可能有多个凸出的峰值,进而反映出了目标高度与灰度等多方面的特性。系统工作时通过设定相应的触发阈值来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Δt,同时对回波脉冲进行高速采样,并测量各个采样时刻与发射脉冲触发点的精确时间间隔,最终得出回波脉冲的全波形信息。由于采样时钟源与激光脉冲源并非同源的,也就是说采样时钟相位与激光回波脉冲的触发时刻是不相关的。于是为获得各个采样时刻与发射脉冲的触发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需同时精确测量回波脉冲触发时刻与其之后的第1

个采样点d

f

之间的时间间隔,即t

f

。则d

f

与起始发射脉冲

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d

=Δt+t

f

,然后依采样周期关系就可以得出回波脉冲波形的每个采样点与起始发射脉冲之间的精确时间间隔关系,完成了对波形的精确定位,

故t

d

也称为波形序列定位时间。利用该精确定位信息就可以进一步完成复杂目标的高精度回波分解与特征提

取。因此,Δt和t

f

的测量精度对整个系统全波形采样时刻的测量精度起着决定性因素。根据Δt测量范围大、线性度好和精度高等特点的要求,选择了基于数字内插法的

专用测量芯片TDC-GP1来实现;而依t

f

测量范围小和高精度的要求,可选择时间脉冲展宽法来测量[12-14]。于是全波形采集系统的构架如图3所示。

第1期黄武煌等:一种高速全波形采集与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

75

图3全波形采集系统框图

Fig.3Block diagram of the full-waveform acquisition system 本系统基于FPGA+DSP的双处理器构架,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控制信号采集、时间间隔测量模块及系统上位机通信的工作过程[14-15]。发射脉冲信号经调理通道送至触发比较器作为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的起始信号。回波脉冲信号经调理通道分别送至模数转换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和触发比较器作为高速采样的输入信号和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的停止信号。其中触发比较器的比较电平由FPGA控制DAC精确产生。时间间隔测量由2部分组成:时间数字转换器TDC1接收起始和结束信号并进行时间间隔Δt测量;由时间展宽电路(time pulse expended circuit,TPEC)搭建的时间数字转换器TDC2接收结束信号与采样时钟进行t

f

测量。FPGA作为系统的实时处理控制中心,控制ADC、TDC及DAC的工作过程,并且接收TDC的测量结果数据和ADC的采样数据进行存储与预处理。DSP是系统软件运行平台,与FPGA通信来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并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4测量关键技术

从以上分析得出,系统测量的关键技术包括时间间隔参数测量与全波形数据存储控制,以下将作进一步分析。4.1Δt的精确测量

影响Δt测量精度的因素有信号调理带宽、传输延迟及其抖动、TDC测量精度等。为提高信号调理精度,需使用高精度宽带模拟器件进行幅度和电平调整,以适合ADC 与TDC-GP1的测量输入要求,且两个调理通道和触发电平需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两个通道的传输延迟直接影响着系统Δt的测量结果,设发射脉冲和回波脉冲的传输延

迟分别为t

1、t

2

,则测量结果需校正为Δt-(t

1

-t

2

)。

TDC测量模块是Δt测量结果的直接来源,也是系统测量最关键参数之一。为充分发挥TDC-GP1的性能,需

采取相应的校正、使用低抖动温补晶振频率源等手段,来进行温度补偿,提高系统的精确度。但该芯片测量时间间隔的最小值t

min

为3ns,并不为零,即所测时间间隔大

于t

min

。于是为了能测得从零开始且不超出芯片的最大

测量时间间隔t

max

的时间间隔,则系统设计需满足:

t 1+t

min

≤t

2

≤t

1

+t

max

(1)

在传输的路径上引入的抖动会增加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测量结果的精度。设其引入的抖动方差为σ2

td

,TDC测量模块的测量精度方差σ2

tdc

,则Δt的测量结果表达式需进一步校正为:

Δt-(t

1

-t

2

)?σ2

td

+σ2

槡tdc(2)

4.2t

f

的精确测量

时间间隔t

f

是回波脉冲触发点与其之后第1个采样

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其范围为(0,T

s

],具有时间间隔短、控制复杂等特点。为此,系统选用FPGA+TPEC构架作为实现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性能与可控性。通过两个被测信号上升沿形成一个窄脉冲,送至TPEC单元进行脉冲展宽,然后送回FPGA进行计数,以达到窄脉冲高精度测量目的

[15]。其测量原理如图4所示。

图4展宽脉冲形成原理及测试方案分析

Fig.4Principle of the expended pulse forming

and its test scheme analysis

回波脉冲的触发信号s

tri

的上升沿与其之后的第1

个采样时钟sclk上升沿形成测量脉冲pluse

e

送至TDC2进行展宽测量。由于TPEC在进行脉冲展宽时都有特定的线性区间,故展宽脉冲形成时需加入固定时间长度的

脉冲进行预拓展,本文以加入2个sclk时钟周期T

s

为例,其实现原理如图5所示,使用了4个D触发器和1个

与门[12-15]。该方式简单,易于实现,但当t

f

处于临界时,

即出现如图4所示的触发信号s

tri2

处于dclk的上升沿附近时,由于信号抖动和触发器亚稳态的因素存在,系统会

随机出现2种完全不同的展宽脉冲pluse

e1

、pluse

e2

(为相差1个

T

s

的2个不同脉冲),将造成测量结果的错误。

图5展宽脉冲拓展的实现原理

Fig.5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of the expended

pulse expending

这种测量错误在脉冲激光成像系统中是不允许存在的,所以本文在原有方案基础上提出双脉冲沿测量方案,即同时测量回波脉冲的触发沿与其之后的数据同步时钟

76仪器仪表学报第34卷

sclk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时间间隔,然后根据测量结果

进行校正。校正的方法为:若回波信号的触发信号为s

tri2

时,则其与sclk上升沿形成的展宽脉冲处于临界状态,而

与sclk下降沿形成的展宽脉冲为pluse

es

,此时,故应选取

前者作为展宽测量结果T

pes

;同理,若回波信号的触发信

号处于sclk的下降沿附近时,则其与sclk下降沿形成的

展宽脉冲处于临界状态,此时与sclk上升沿形成的展宽

脉冲为确定状态,故应选取后者作为展宽测量结果T

pe

为实现方便,选取sclk边沿中点作为判断依据,即当

T s /4<T

pe

≤3T

s

/4时,选取T

pe

作为测量结果,否则选取

T

pes

作为测量结果。

设TDC2测量总方差为σ2

TPEC ,则若测量结果选T

pe

时,t

f 测量结果表达式为T

pe

?σ2

槡TPEC;若测量结果选T pes

时,t

f

测量结果表达式为:

T pes -

T

s

2

?σ2

槡TPEC(3)

式中:当T

pes <T

s

/2时,表示测量的触发时刻在采样时钟

上升沿时刻之后,反之则表示测量的触发时刻在采样时钟上升沿时刻之前。

双脉冲测量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单脉冲测量可能带来的测量错误问题,为系统准确的时间间隔测量与全波形精确采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3全波形数据存储机制

脉冲激光成像系统在进行数据分拣与反演运算时需获取回波脉冲的全波形信息,即需要回波脉冲完整的波形采样数据。于是数据采集系统就需要存储回波信号触发点前后足够数量的采样点数据,这就给以往仅从触发点开始存储数据的采样存储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本文引入以数字存储示波器为代表的数据采集系统中所采用的预触发和后触发的存储方式,可有效地存储完整的回波脉冲波形,具体方法详见文献[14-16]。5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系统测试分析时需从时间间隔测量精度和精确波形采样性能2方面进行。t

d

的精确测量取决于Δt和t

f

时间测量结果,而后者测量的精确性又取决于其传输路径、TDC 测量、时钟晶振源等抖动因素。为此,在电路设计上需充分考虑传输路径上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尽量减小反射、串扰等问题,同时应采用高稳定性晶振以提高测量精度。

测试分析采用整体与分项测量相结合的方式,以系统的上位机作为控制中心。上位机软件是整机测量与控制的中心,如图6所示,其主要功能包括:调节控制输入发射同步信号与回波信号的幅度、偏移等参数,并测量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调节采样时基、幅度档位,显示回波脉冲完整波形,并校正显示时间间隔测量结果;记录回波

脉冲的数量;可导出回波波形采样值以作进一步数据分拣与反演的成像处理等。

图6系统测试上位机软件界面

Fig.6The interface window of the

system test host PC software

系统测试的标准脉冲与高频正弦波由泰克AWG5014B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实测电路时采用泰克DP0/DSA70404B,这2台仪器能很好地满足本系统性能的测试要求。

表1Δt测试结果统计表

Table1Statistical table ofΔt test results ns 标准时间间隔Δt测量最小值Δt min测量最大值Δt max测量均值Δt标准差σΔt 1000.001000.121000.291000.210.09 20000.0020000.1120000.2820000.190.10 300000.00300000.08300000.28300000.180.12 4000000.004000000.104000000.274000000.180.11

5.1Δt测试结果分析

Δt的测试由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2路具有一定脉宽的可调时间间隔脉冲,分别输入到测试电路的起始发射脉冲与停止回波脉冲输入通道中。在经过系统校正后,2个脉冲的时间间隔分别进行100次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时间间隔测量的标准差小于0.12ns,

对应的测距误差小于1.8cm;而Δt的均值结果比标准值大约0.19ns,依式(2)可知,其为t

1

-t

2

的值,也就是回波脉冲的调理通道传输延迟比发射脉冲的大0.19ns。

最终的测量结果表示为Δt-0.19?σ

Δt

第1期黄武煌等:一种高速全波形采集与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77

5.2

t f 测试结果分析

t f 测量是以外部展宽电路TPEC 进行的,故需先对该

电路的线性度与精度进行测试。该测试采用以固定展宽倍数方式、由校准源产生不同的标准窄脉冲输入其中。线性度测试以步进0.50ns 的标准脉冲、经50次测量取

均值,

其结果如图7所示

。图7固定展宽倍数的TPEC 测试分析图(步进0.50ns )Fig.7TPEC test analysis diagram for fixed expending multiple (stepper 0.50ns )

经直线拟合后可以看出,在[5.00ns ,12.20ns ]区间中有较好的线性度,为此选用添加2个T s 的固定时间进行测量脉冲的预拓展,使得处于TPEC 的展宽时间线性区间[

8.00ns ,12.00ns ]中。精度测试用固定的2个与3个T s 的时间间隔送至TPEC 中进行5000次测量,得出如图8所示的测量折线图。经计算,

测量数据的均值为803.8与1208.6、标准差为2.1与2.3。换算后,它们的展宽倍数N 为402.4,对应的均值为7.99ns 、12.01ns ,标准差为0.021ns 、0.023ns 。由此得知,σTPEC =0.023ns ,均值与标准脉冲宽度偏差较小,测量精度高

图8TPEC 精度测试图(上:8.00ns 、下:12.00ns )Fig.8TPEC precision test diagram (top :8.00ns ,bottom :12.00ns )

在Δt 测试的同时,可进行t f 测试,测试结果如图9所

示。

从图中可知,t f 的范围分布在1个T s 的展宽时间间隔范围T E 1(=NT s )里,

其中T E 2为固定增加的2个T s 时间间隔展宽范围,但T E 2并不等于2T E 1。经分析表明,T E 2超出2T E 1的部分是在形成测试脉冲时引入了传输延迟。另

外,经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进行相同的测试,发现结果随温度有一定的变化,

于是需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进行相应的测量校正[13]

图9

t f 测试时展宽脉冲的实测图

Fig.9Real test graph of t f expended pulse

5.3

t d 测试及系统分析

波形定位时间t d 的测量结果由Δt 与t f 间接测量结果

组成的,其经等精度测量的结果表达式为:

t d =t d ?ks t d

=(t f +Δt )?k

σ2t f

+σ2

Δ槡

t 式中:k 为置信因子。结合Δt 与t f 测量结果可得出t d 的测量标准差为0.122ns 。除t d 外,全波形激光遥感还要对高速采样后的波形数据进行分拣和反演运算才能最终得出复杂目标信息,

所以系统的采样性能也是目标成像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还需对系统的采样性能作测试分析:由标准信号源输出100MHz 正弦波信号至系统中,再把采样的数据进行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 )分析,得出如图10所示测试图。经计算得出,其信噪比为38.89dB ,有效位数为6.17b ,能较好地满足系统要求。

图10正弦波100MHz 的采样数据FFT 分析图

Fig.10FFT analysis diagram of sampling data

for a 100MHz sine wave

78仪器仪表学报第34卷

6结论

本文以新一代脉冲激光遥感系统对激光回波全波形采样的需求为基础,采用时间间隔测量与波形采样相结合的系统构架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脉冲沿测量的时间间隔测量校正方法,设计实现了一种高速的全波形采集与精确系统。经测试表明,系统的波形序列定位精度达0.122 ns,整体性能可靠且易于控制,应用在脉冲激光遥感中将提高后续的数据分拣与反演运算的精确分析,从而提升复杂目标成像及其特征提取的精度(可达1.83cm),对激光遥感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志慧,邓甲昊,闫小伟.国外激光成像探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J].科技导报,2008,26(3):

74-79.

SUN ZH H,DENG J H,YAN X W.Progress and curr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ser imaging detection system

and its key techniques[J].Science&Technology Review,

2008,26(3):74-79.

[2]CHEVALIER T.Performance of laser penetration through forest vegetation[J].Proc.SPIE,2007,6550.

[3]KAMEYAMA S,IMAKI M.Development of long range,real-time,and high resolution3-D Imaging LADAR[J].

Proc.SPIE,2011,8192.

[4]ANDERSSON P,TOLT G.Detection of vehicles in a forest environment using local surface flatness estimation in3-D

laser radar data[J].Proc.SSBA,2007:65-68.

[5]羊毅,丁全兴,张春风.机载激光成像技术新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40(4):620-625.

YANG Y,DING Q X,ZHANG CH F.New advances in

airborne laser imaging techniques[J].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2011,40(4):620-625.

[6]CHAUVE A,VEGA C.Advanced full waveform lidar data echo detection:Assessing quality of derived terrain and

tree height models in an alpine coniferous forest[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9,30:

5211-5228.

[7]周梦维,柳钦火,刘强,等.全波形激光雷达和航空影像联合的地物分类[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25

(6):821-827.

ZHOU M W,LIU Q H,LIU Q,et al.A method for classi-

fication by fusing full-waveform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data and aerial images[J].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10,25(6):821-827.

[8]黄涛,胡以华,赵楠翔,等.遮蔽目标的激光雷达回波波形的建模与仿真[J].激光技术,2011,35(1):

11-14.

HUANG T,HU Y H,ZHAO N X,et al.Simulation and

modeling of lidar waveforms returned from obscure targets

[J].Laser Technology,2011,35(1):11-14.

[9]朱磊,黄庚华,欧阳俊华,等.光子计数成像激光雷达时间间隔系统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8,27

(6):461-464.

ZHU L,HUANG G H,OUYANG J H,et al.Study on time

interval measurement system in photon counting imaging

lidar[J].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2008,

27(6):461-464.

[10]李旭,龚俊斌,周志伟.激光成像雷达回波数字化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增刊1):206-209.

LI X,GONG J B,ZHOU ZH W.Waveform digitization of

laser echo in lidar[J].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07,(Suppl.1):206-209.

[11]LETALICK D,LARSSON H.High range resolution laser scanner with full waveform recording[J].Proc.of SPIE,

2010,7835.

[12]KALISZ J.Review of methods for time interval measure-ments with picosecond resolution[J].IOPscience-Metro-

logia,2004,41:17-32.

[13]吴刚,李春来,刘银年,等.脉冲激光测距系统中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模块的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7,26(3):213-217.

WU G,LI CH L,LIU Y N,et al.Study on high resolution

time interval measurement module in pulsed laser ranging

system[J].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2007,26(3):213-217.

[14]黄武煌,王厚军,曾浩.一种超高速并行采样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8):

67-71.

HUANG W H,WANG H J,ZENG H.Research and im-

plementation of ultra high-speed parallel sampling tech-

nology[J].Journal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

ment,2009,23(8):67-71.

[15]郭连平,田书林,蒋俊,等.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触发点同步技术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24

(3):224-229.

GUO L P,TIAN SH L,JIANG J,et al.Research on the

trigger point synchronizing technology of ultra-high-spee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J].Journal of Electronic Meas-

urement and Instrument,2010,24(3):224-229.

[16]张沁川,王厚军.并行采集系统触发晃动实时校正技术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24(2):

167-171.

ZHANG Q CH,WANG H J.Research on the real-time

calibration technology of trigger jitter in the parallel sam-

第1期黄武煌等:一种高速全波形采集与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79

pling systems [J ].Journal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 ,

2010,24(2):167-171.

作者简介

黄武煌,于2007和2010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现为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获取与处理、电子测量仪器等。

E-mail :huangwuhuang@163.com Huang Wuhuang received B.Sc.and M.

Sc.degrees both from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ESTC )in 2007and 2010,respectively.Now he is a doctorial candidate in UESTC.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electronic measurement

instrument.

王厚军,

1982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分别于1985和1991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信号获取与处理、测试技术与理论等。

E-mail :hjwang@uestc.edu.cn

Wang Houjun received bachelor degree from Beihang Univer-sity in 1982,and obtained M.Sc.and Ph.D.degrees both from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in 1985and 1991,respectively.He is currently a professor and Ph.D.su-pervisor in School of Automation Engineering ,

UESTC.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test technology and its theory.

数据采集系统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2届) 教学部:机电信息工程教学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肖红杰 班级: 0801 学号 0812140106 指导教师姓名:杨韬仪职称讲师 2011年12 月10 日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1.结合课题任务情况,查阅文献资料,撰写1500~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数据采集及其应用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数据采集系统在各行各业也迅速的得到应用。如在冶金、化工、医学、和电器性能测试等许多场合需要同时对多通道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预处理、暂存和向上位机传送、再由上位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信号波形显示、自动报表生成等处理,这些都需要数据采集系统来完成。但很多数据采集系统存在功能单一、采集通道少、采集速率低、操作复杂、并且对操作环境要求高等问题。人们需要一种应用范围广、性价比高的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实现处理功能强大、处理速度快、显示直观,性价比高、应用广泛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总之,无论在那个应用领域中,数据采集与处理越及时,工作效率就超高,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 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就是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信号,并送入计算机,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测,其中一些数据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某些物理量。 数据采集系统的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可用数据器为核心构成一个小系统,而目前国内生产的主要是数据采集卡,存在无显示功能、无记忆存储功能等问题,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开发高性能的,具有存储功能的数据采集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高性能的电子芯片不断推出,为我们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提供的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方便,单片机具有体积小、低功耗、使用方便、处理精度高、性价比高等优点,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广泛的选用单片机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处理器。一些高性能的A/D转换芯片的出现也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无论是采集精度还是采样速度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如MAXIM公司、TI公司、ADI公司都有推出性能比效突出的 A/D转换芯片,这些芯片普通具有低功耗、小尺寸的特点,有些芯片还具有多通道的同步转换功能。这些芯片的出现,不仅因为芯片价格便宜,能够降低系统设计的成本,而且可以取代以前繁琐的设计方法,提高系统的集成度。 数据采集器是目前工业控制中应用较多的一类产品,数据采集器的研制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数据采集器的各类不断增多,性能越来越好,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在国外,数据采集器已发展的相当成熟,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美国FLUKE公司的262XA系列数据采集器是一种小型、便携、操作简单、使用灵活的数据采集器,它既可单独使用又可和计算机连接使用,它具有多种测量

高精度高自动化电压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方案

青岛农业大学 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方案 项目名称高精度高自动化电压数据采集系统 申请人陈昌栋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9级2班 指导教师李言照李吉忠 申请日期 2011 年 10 月 28 日

一、人员结构: 项目人员情况 项目主持人 姓名 性 别 年 龄 学院专业班级专长、发表文章及奖励承担的工作陈昌栋男22 理学与信 息科学学 院 通信工程 09级2班 曾获得全国大学生 电子设计大赛山东赛区 一等奖、第五届电子设 计大赛一等奖、网页设 计大赛三等奖、电脑知 识竞赛三等奖。精通电 子系统设计,精通C语 言编程、模拟电子设计 和单片机系统设计。 系统整体设 计整合,软 件部分编 程,电路设 计,软件部 分编程。 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 性 别 年 龄 学院专业班级专长、发表文章及奖励承担的工作丁胜朋男22 理学与信 息科学学 院 通信工程 09级2班 曾获得全国大学生 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 第五届电子设计大赛一 等奖。精通C语言编程、 模拟电子设计和单片机 系统设计。 软件部分编 程,系统组 装实现。 指导教师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院研究方向 李言照男52 硕士教授 理学与信息科 学学院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李吉忠男41 博士副教授 理学与信息科 学学院主要从事通信算法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指导教师情况简介(包括专长、曾发表文章、奖励情况、指导学生情况等): 李言照,1960年6月出生,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共党员,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青岛市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青岛市计算机学会教育分会委员,嵌入式分会委员。青岛农业大学理信学院总支书记,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六和奖教金”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加省级科研及教学课题8项,青岛市科研项目4项,目前在研课题经费80余万元。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1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获国家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一项,农业部优秀教材2部,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项,08年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县域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40余篇。 参加工作以来,主讲过《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接口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PASCAL 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VB 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等课程。 李吉忠,1970年5月出生,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青岛农业大学理信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主任。 1.指导老师参加的科研项目 1)参加了与GPSign公司合作项目“GSM-GPS混合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负责研究定位算法,利用最优化理论中的Gauss-Newton法解算终端位置。 2)参加了与企业合作项目“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混合定位设备与系统研发”,整个混合定位系统采用AGPS(Assisted GPS)原理,负责其中定 位算法仿真、测试与分析。 3)参加了863项目“时空混沌密码系统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2001AA144130)”,负责采用语音编码与混沌加密结合。

高精度车载(厘米-分米-亚米-米级精度)定位方案精华版

高精度车载(厘米/分米/亚米/米级精度)定位方案精华版 1.市场需求 1)更高定位精度 随着两客一危、港口、机场、矿山、火电厂、农业机械、叉车、军车、特种车辆等对高精度定位需求的涌现,众多行业车辆的用户已不满足于GPS的10-20米的定位精度,希望能提高到厘米级、分米级、亚米级、米级精度。相关应用需求简述如下, 两客一危需要定位到亚米级,这样可以判定在哪个车道行使,监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监控车辆是否违规行驶到快车道,转弯速度是否超标等,更好的保证车辆安全。 港口车辆需要定位到亚米级,可以实现车道级定位,港区实现更精细化监控和管理; 机场车辆在机场内需要沿着固定白线行走,后台监控管理系统要求车辆行驶路线偏差在1米以内,更好的保证飞机、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矿山、火电厂等装卸和采掘车辆,需要精确在矿石、煤炭等堆体区域作业,车辆位置精度要求从厘米级到1米; 自动驾驶农机需要定位精度在2厘米,实现农机在田里按预定轨迹的自动驾驶,保证农作物的间距合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 叉车需求精度在厘米级到分米级,后台监控管理系统会记录货物的存放位置,提高存储和出货效率。 2)车辆方向角度需求 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各种车辆,除了需要高精度定位外,还需要在行驶和静止状况下测量车辆的方向,希望能达到0.05°、0.1°、1°的方向精度。 3)所有区域能有效定位 卫星定位在有遮挡区域会出现精度变差或无法定位的情况,用户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所有区域的有效定位。 2.方案简介 针对这些需求,上海北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精度卫星接收机产品,综合应用北斗、GPS、GLONASS、Galileo等各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厘米级、分米级、亚米级、米级的定位精度,以及0.05°、0.1°、1°的方向精度。产品包括高中低端系统产品,价格从几百元、几千元到几万元,满足各行业对不同精度、性能和价格的要求。 我们定位技术分为地面差分和星基差分两种 地面差分 地面差分精度更高,但需要地面差分信号。 差分信号可由我们的差分基准站产品提供,或是通过地面广域增强网,付费取得差分信号。 需要配套无线通讯模块,接收差分数据。 星基差分 精度可达亚米和米级,自动从卫星接收差分信号,无需任何费用。 无需差分基准站采购成本,或地面广域增强网的服务费。 无需配套接收差分数据的无线通讯模块。 我们还会结合惯导、轮速、激光、无线、标签、视觉、地图匹配等方式,定制开发无缝定位导航、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农机、无人驾驶叉车、无人驾驶扫地车、AGV等应用的完整导航方案。 3.北寻产品

高精度数据采集放大器AD522及其应用

高精度数据采集放大器AD522及其应用 摘要:AD522是AD公司推出的高精度数据采集放大器,利用它可在恶劣工作环境下获得高精度数据。文中介绍了其主要特点,给出了AD522的典型应用电路,并对AD522在特殊应用情况下漂移、增益、共模拟制比的调整方法作了说明,最后还指出了AD522的误差形成原理及调整方法。 关键词:数据采集放大器共模抑制比漂移 AD522 1 概述 AD522集成数据采集放大器可以在环境恶劣的工作条件下进行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它线性好,并具有高共模抑制比、低电压漂移和低噪声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12位数据采集系统。AD522通常用于电阻传感器(电热调节器、应变仪等)构成的桥式传感器放大器以及过程控制、仪器仪表、信息处理和医疗仪器等方面。 AD522具有如下特性: ●低漂移:2.0μV/℃(AD522B); ●非线性低:0.005%(G=100); ●高共模抑制比:>110dB(G=1000); ●低噪声:1.5μVp-p(0.1~100Hz); ●单电阻可编程增益:1≤G≤1000; ●具有输出参考端及远程补偿端; ●可进行内部补偿; ●除增益电阻外,不需其它外围器件; ●可调整偏移、增益和共模抑制比。 AD511采用14脚DIP封装,其结构外形和常用的AD521相似。图1给出了AD522的引脚排列。表1是各引脚的功能说明。 表1 引脚功能说明

2 AD522的主要特性 AD522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信号调理,它的输出失调电压漂移小于1V/℃,输入失调电压漂移低于 2.0μV/℃,共模抑制比高于80dB(在G=1000时为110dB),G=1时的最大非线性增益为0.001%,典型输入阻抗为10 9Ω。 AD522使用了自动激光调整的薄膜电阻,因而公差小、损耗低、体积小、性能可靠。同时,AD522还具有单片电路和标准组件放大器的最好特性,是一种高性价比的放大器。 为适应不同的精确度要求和工作温度范围,AD522提供有三种级别。其中“A”和“B”为工业级,可用于-25~+85℃。“S”为军事级,用于-55~+125℃。AD522可以提供四种漂移选择。输出失调电压的最大漂移随着增益的增加而增加。失调电流漂移所引起的电压误差等于失调电流漂移和不对称源电阻的乘积。另外,AD522的非线性增益将随关闭环增益的降低而增加。 AD522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的测量环境条件为±10V,使用阻值为1kΩ的不对称电阻。在低增益情况下,共模抑制比主要取决于薄膜电阻的稳定性,但由于增益带宽的影响,AD522在60Hz以下频率时相对比较恒定。但在有限的带宽中,AD522的相移将随着直流共模抑制比的升高而增加。 在动态性能方面,AD522的稳定时间、单位增益带宽和增益成正比。 3 应用 3.1 典型应用 图2是AD522应用于桥型放大电路时的典型电路图。该电路可在低电压、高阻抗、大噪声的环境中获得最佳性能。当然,这需要正确的屏蔽和接地。在图2电路中,信号地和AD522直接连接,从而形成了输入放大器的偏置电流回路。用户在设计时,可以像图2所给电路那样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小于1MΩ的电阻间接连接。 为了降低噪音,输入管脚和增益电阻应被屏蔽。利用自举电路可实现无源数据的保护以改善交流共模抑制比。这种方法可减小差分相移,同时也可抑制系统带宽下降。 利用图2这种平衡设计不需使用外部旁路电容就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性能。但如果信号源被置于远处(10英尺或更远)或者携带超过几千毫伏的噪声时,就需要使用旁路电容来获得更好的性能。

实现单板卡高精度定位定向

Trimble? BD970 GNSS 系统是一款紧凑型的多星接收机,专为满足各种精确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应用需求而设计。 ?220 个通道: – GPS:同步L1 C/A、L2E、L2C、L5 – GLONASS:同步L1 C/A、L1 P、L2 C/A (仅限于GLONASS M)和L2 P – SBAS:同步L1 C/A、L5 – GIOVE-A:同步L1 BOC、E5A、E5B 和E5AltBOC1 – GIOVE-B:同步L1 CBOC、E5A、E5B 和E5AltBOC1 – GALILEO:未开通2 ?天宝Maxwell 6 高级民用测量GNSS 技术 ?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伪距测量的高精度多相关器 ?未经滤波、未平滑的伪距测量数据,用于低噪音、低多路径误差、低时 域相关性和高动态响应 ?噪音极低的GNSS 载波相位测量,1 赫兹带宽内的精度<1 毫米 ?dB-Hz 内报告的信噪比 ?应用成熟的天宝低仰角跟踪技术 初始化时间3 通常<10 秒 初始化可靠性3 >99.9% ?一个USB 端口 ?一个CAN 端口 ?一个LAN 以太网端口: –支持链接10BaseT/100BaseT 网络 –通过单一IP 地址执行全部功能 同步性——包括网页图形用户界面访问和原始数据流 –支持网络协议 HTTP(网页图形用户界面) NTP 服务器 基于TCP/IP 的NMEA、GSOF、CMR 等或者UDP NTripCaster、NTripServer、NTripClient mDNS/uPnP 服务搜寻 动态DNS 电子邮件警报 谷歌地球网络链接 支持基于PPP 的外置调制解调器 ? 3 x RS232 端口 –波特率高达115,200 ? 1 Hz、2 Hz、5 Hz、10 Hz、20 和50 Hz 定位输出(取决于安装选项) ?高达50 赫兹的原始测量与定位输出 参考输出. . . . . . . . . . CMR、CMR+、RTCM 2.1、2.2、2.3、3.0、3.1 导航输出. . . . . . . . . .ASCII: NMEA-0183 GSV、AVR、RMC、HDT、VGK、 VHD、ROT、GGK、GGA、GSA、ZDA、VTG、GST、 PJT、PJK、BPQ、GLL、GRS、GBS 以及二进制:Trimble GSOF ?控制软件

总结高精度定位难点与解决办法

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基础。在电力、化工等大型复杂作业环境中,现场设备多,作业过程多变,对现场人员的安全防护管理更是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 人员的位置管控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必须严格管理作业人员按照安全规定的位置和路线进行作业,危急情况下更需要准确获知人员的实时位置,以便及时准确施救。 但是,在这些场合,受现场环境的限制,通用的室外GPS定位或普通的室内定位技术很难达到预期的精度和要求,迫切需要研制特定的定位设备和系统,实现作业人员的实时定位和追踪管理,保障作业安全。 技术难点 1、电厂、化工厂厂区建筑物复杂,大型设备多,建筑物的遮挡、金属电磁干扰反射等因素使得常见的技术方案难以实现精准定位。 2、作业人员活动的随机性高,包括室内、室外、管廊等位置,无法采取路径吸附等位置纠正算法。 3、人员的活动状态、姿态等安全信息也需要感知。 4、对设备的防爆性、携带和使用的方便性、待机时间等要求高。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 针对电厂、化工厂的定位需求,云酷科技采用UWB精准定位、激励器存在性检测定位、车辆采用GPS定位技术相结合的定位方案。 整体定位方案运用业内领先的TOA算法,同时结合定位大数据分析,解决了传统定位模式抗干扰能力差、定位准确度低、安装布线困难、成本费用高等问题;针对不同区域提供不同定位解决方式,达到定位精准度适宜,投入性价比高的建设目标。同时考虑到不同电厂的业务需求不同,系统拥有两票管理、缺陷/隐患管理、到岗到位管理、外委管理、工器具管理、车辆管理、手机APP等多种功能模块。支持电子围栏、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联动、智能门禁

联查、各类报警预警等功能。 该方案可帮助中电厂厂区实现现场操作的更加规范化、协同化、科学化和智能化,人员安全监控和管理变得更加主动、及时和准确,大大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企业人员安全,成功搭建事前预防、事中及早发现、事后可追溯的安全防范机制,成为智慧电厂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多路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

多路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 无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A/D 和D/A 向射频端靠近,对ADC、DAC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实现高速度、大的带宽、需要较大的动态范围,ADC技术是系统设计的难点,数据采集系统是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输入端,系统的模拟输入带宽、采样速率和动态范围等系统性能指标对电子系统的方案设计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中,不只是单路采集系统要求高性能,多路采集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研制背景及意义当今时代,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时间发展,数据采集及其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数据采集系统得以迅速发展,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工厂及实验室等应用中的高精度数据采集装置在信号进行转换之前会有单级或多级的放大装置,放大装置的作用是把传感器检测到的微弱的模拟信号放大到进行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要求,但数据采集系统的前置放大装置容易引起干扰,导致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影响了采集系统采集信号的精度,对系统后面的运行有较大的不利影响,通常信号的采集是用多路模拟开关来对需要检测的信号进行分类选择,另外。采集系统的主要控制芯片用来模拟采样开关并控制A/D 转换芯片,造成了系统采集的误差,对系统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选用单片机AT89S51为主要控制芯片大大减少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成本,并且不需要外置的前置放大装置,避免了使用前置放大装

置使系统抵抗外界扰动的作用大大提高,使用单片机AT89S51使数据采集系统变的构造更加简单,并且使系统控制精度变的更高,系统的工作也更加稳定,便于维护、维修,大大提高改善了以往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弊端。 2系统设计原理 多路高多路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①输入模拟信号特征。 ②输出的数字信号需求。 ③电路的抗干扰问题。 ④高速数字电路部分的信号完整性分析。输入模拟信号的特征 包括模拟信号的带宽和频段等性能特 征,这些系统性能的特征参数决定了A/D 转换器及外围电路的选取,输出数字信号的特定需求决定采样数据处理的方式,前置放大电路易引起扰动。 本设计中以单片机AT89S51为系统的控制核心,该系统从机负责数据采集并应答主机的命令。8路被测电压通过模数转换器ADC0809进行模数转换,实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数据通过串行口MAX232专输到上位机, 由上位机负责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显示,并用LED数码显示器来显示所采集的结果。软件部分应用VC++编写控制软件,对数据采集系统、模数转换系统、数据显示、数据通信等程序进行了设计。系统采集段可分为十六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有检测系统数据参数的传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目录 1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2 2几种常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方案简介与分析比较 3 2.1基于ARM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3 2.2基于MCU+FPGA组合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6 2.3基于USB2.0芯片CY7C68013以及模数转换芯片MAX1195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10 2.4几种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比较 12 3自行设计的基于单片机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13 3.1设计原理 13 3.2 AD转换模块设计 14 3.3 DA输出模块设计 16 3.4 LCD显示模块设计 18 3.5 总的电路图 18 4程序设计 19 5心得体会 25 6参考文献 26

1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通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存储等功能,软件部分则完成对硬件控制、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等功能。与传统的中、低速数据采集系统相比,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有其特殊性。首先,对于采样率高到一定程度的系统,很难用软件和常规的微机接口对其采样、转换过程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用硬件实现转换过程的控制和采样数据的同步;其次,如果系统的实时性要求高,必须采用高速缓存对数据进行存储和高速DS芯片完成数字信号的实时处理。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外界模拟信号进行采集转换,然后送往计算机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其结构主要由信号调理、采样保持、模数转换和微机系统等部分组成,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框图 其中数据采集系统前置电路一般包括传感器、放大器和滤波器等,传感器把外界信号转变成模拟电量(如热电偶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等),其转换后的信号一般比较微弱,需要进行放大处理,在传感器转换信号和放大器工作时,常常产生噪声信号影响采集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滤波器降低各种噪声信号提高系统的信噪比。数据采集系统中常常需要对多组模拟量进行采集,在模拟量信号变化周期不快的情况下就可以选用模拟多路开关,这样模数转换电路就可以只选取一套从而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其中模数转换器是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性能决定了数据采集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 2几种常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方案简介与分析比较

【CN110068844A】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7422.9 (22)申请日 2019.03.09 (71)申请人 江苏北斗星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高新产业 技术开发区峨眉山路1号 (72)发明人 包学兵 崔常福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331 代理人 明志会 (51)Int.Cl. G01S 19/33(201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 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差分基准站;步 骤二、建立U -GNSS多系统融合算法;步骤三、差分 信息形成和定位测速功能;步骤四、将基准站通 过电台或者网络发生差分数据与用户相连接;步 骤五、将信息传送至差分信息传输机发播出去, 站点信息需要进行实时发播;步骤六、将基准站 作为已知点,实时解算出伪距改正数,载波相位 修正值;本发明通过运用同一颗芯片实现将所有 卫星导航系统信号的接收、处理融为一体,支持 多个系统和频点的卫星信号输入及对应的基带 处理功能,使定位导航精度达到2m左右,可以满 足用户快速、高效、 低成本的需要。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10068844 A 2019.07.30 C N 110068844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68844 A 1.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差分基准站; S1、将北斗接收器至于准确测量过的精确点上,北斗接收器支持北斗二代和GPS的高性能集成; S2、将北斗接收器与处理器连接在一起,用来采集、处理、传输和存储数据; S3、将处理器通过无线与航位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显示出定位导航的信息; 步骤二、建立U-GNSS多系统融合算法; S1、在处理器中建立多系统数据融合数据库; S2、在多系统数据融合数据库中生成U-GNSS多系统融合算法,利用更多的观测信息,并能够有效改善地面网型结构欠佳代理的不良影响; 步骤三、差分信息形成和定位测速功能; S1、利用北斗接收器接收卫星信号,并经过低噪放放大信号; S2、通过处理器完成导航信号的捕捉、跟踪和导航进行相位测量以及原始观测量; S3、通过处理器完成数据的处理,差分信息形成以及定位测速功能; 步骤四、将基准站通过电台或者网络发生差分数据与用户相连接; 步骤五、将信息传送至差分信息传输机发播出去,站点信息需要进行实时发播; 步骤六、将基准站作为已知点,实时解算出伪距改正数,载波相位修正值; 步骤七、利用信息传输设备进行播发、各差分型用户机进行北斗定位的通知,进行实时接收基准站播发的改正数,同时进行修正自身的定位,实现高精度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差分信息的发播内容和频度是可控制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可单独播发一个频点的伪距和载波相位信息,或播发两个频点的差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处理器还连接有摄像头和显示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处理器还连接有应用处理模块,用于人机界面的数据交互、控制等功能。 2

车载高精度定位定向方法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基于捷联惯导/里程计的车载高精度定位定向方法研究 作者:杨波, 王跃钢, 彭辉煌, Yang Bo, Wang Yuegang, Peng Huihuang 作者单位:杨波,王跃钢,Yang Bo,Wang Yuegang(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系,陕西西安,710025), 彭辉煌,Peng Huihuang(第二炮兵驻8602厂军事代表室,湖北孝感,432100) 刊名: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英文刊名: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 年,卷(期):2011,19(10) 参考文献(8条) 1.张永健;吴亚洲基于选择性权重机制的GPS/DR车载定位系统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0(04) 2.Cho Seong Yun;Choi Wan Sik Robust positioning technique in low-cost DR/GPS for land navigation[外文期刊] 2006(04) 3.陶俊勇;温熙森;杨定新车载挠性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1999(04) 4.缪玲娟;李春明;郭振西陆用捷联惯导系统/里程计自主式组合导航技术[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09) 5.Zhang Hongliang;Wu Wenqi;Hu Xiaoping A New Online-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for Odometer' s Scale Factor 2007 6.严恭敏;秦永元车载激光陀螺SINS/DR组合导航系统研究[期刊论文]-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5(04) 7.严恭敏车载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研究[学位论文] 2006 8.Francoise Beaufays Transform-domain adaptive filters:an analytical approach[外文期刊] 1995(0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0563304.html,/Periodical_jsjzdclykz201110052.aspx

压力传感器的高精度数据采集

压力传感器的高精度数据采集 压力传感器的高精度数据采集 一、引言 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纺织、轻工、水利等工业及科研领域中,都必须进行相关的压力检测与分析。通常压力值的变化速度较缓慢,但在测量压力值并把它由非电量转变成电量这一过程中,要求精度非常高,本文介绍了一种通用的高精度压力数据采集系 统。系统的压力传感器选用Motorola公司的高精度X型硅压力传感器MPX2100,转换精度高、灵敏度高,具有极好的线性度,在高性能单片机AT89S52的控制下,放大调理后的模拟电量通过高精度、高性能芯片ICL7135进行A/D转换,可以保证系统具有很高的数据采集精度和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使用寿命长。系统采用液晶显示及PS/2键盘接口,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换。PLD技术的应用,节省了硬件电路的开销。 二、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高精度压力数据采集系统框图。压力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被放大调理后经模/数转换 模块转换为数字量,传送给单片机,经过标定、运算及零点补偿等处理,在液晶显示模块上显示出来,同时可经串行接口传送到上位机,实现良好的人机交换,键盘提供人机交互的手段。 1、压力数据采集及信号调理电路 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将压力转换成电流/电压的器件,可用于测量压力、位移等物理量。 压力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其中硅半导体传感器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性能好、易集成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硅压阻式传感器属于其中的一种,它是在硅片上用扩散或离子注入法形成四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条,并将它们接成一个惠斯登电桥。当没有外加压力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电桥输出为零。当有外加压力时,电桥失去平衡而产生输出电压,该电压大小与压力有关,通过检测电压,即可得到相应的压力值。但这种传感器由于四个桥臂电阻不完全匹配而引起测量误差,零点偏移较大,不易调整。Motorola公司生产的X型硅压力传感器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与惠斯登电桥不同, Motorola专利技术采用单个X型电阻元件,而不是电桥结构,其压敏电阻元件呈X型,因而称为X型压力传感器。该X型电阻是利用离子注入工艺光刻在硅膜片上,并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激光修正技术,温度补偿技术,使Motorola硅MPX系列压力传感器的精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运用实践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563304.html,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运用实践研究 作者:胡娅莉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第33期 摘要:现代列车运行系统需要通过实时位置信息定位来实现控制可能,而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就能实现针对列车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加强列车运行定位结果的可靠性,为列车高速稳定运行提高安全指数。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北斗与GPS双模卫星系统的列车高精度定位方法及其相关技术理论实践过程。 关键词:北斗定位;GPS;高精度;双模卫星系统;加权完好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214-0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并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目前已经基本无缝覆盖我国本土及周边地区,在水利防汛、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军事防卫领域都有应用,具有极高的全境范围导航定位可用性。到2020年为止,我国计划建成服务范围覆盖全球的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 1 关于列车定位 1)列车定位概述 列车定位的精确性与安全可靠性决定了其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实现了列车的高速运行效率。考虑到现如今铁路环境越来越复杂,针对它的接收卫星数量呈现几何式分布且要求较高,所以应该采用北斗卫星系统配合GPS实现双模双点定位来满足列车轨道占用识别高精度需求。从技术角度讲,两大系统都属于码分多址,都能独立应用,二者相结合在定位精度与完备性方面表现更好,所以文中会给出基于两大系统的双模卫星高精度单点定位算法,增加系统接收可见卫星数量,并改善它们的几何分布。同时也要采用加权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来剔除可能存在的故障卫星,进一步提升列车定位的精度与可靠性。 2)北斗与GPS双模卫星系统的定位方式分析 目前在我国,针对列车的北斗卫星设置分布还偏少,所以在观测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定位列车还存在很大局限性,因此本文选择北斗卫星配合基于原始观测数据的GPS系统,实现双模卫星高精度单点定位目的。从技术层面来看,北斗卫星与GPS观测数据系统在双模组合定位过程中会统一坐标及时间系统,同时考量两定位系统的卫星码偏差异同,所以首先要对其坐标系统实施统一校正。具体来说,一般北斗卫星所采用的都是CGCS2000坐标系,而GPS则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统,将两坐标系统在原点、尺度与定向方面统一定义,并设置二者的椭球常数为[a、f、GM、ω]。在这里,扁率[f]是存在微小差异的,这种所产生的坐标差异主要是同一点在两个坐标系在参考椭球扁率差异时所形成的,它的具体转换方式如下:

基于双GPS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

第35卷第3期 2010年5月 测绘科学 Sc i ence o f Survey ing and M app i ng V o l 35N o 3 M ay

作者简介:李可心(1980 ,男,河北隆化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融合、雷达数据处理。E m a i:l l ekex i n @126 co m 收稿日期:2008 10 22 基金项目:国防预研项目(BZ20070278

基于双GP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可心,夏宏森 (沈阳炮兵学院电子侦察指挥系,沈阳 110162 摘要通过对目前武器装备定位定向手段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双GP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 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阐述了定位定向的基本原理,并对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该系统定位定向时间短、精度高,使用方便可靠,满足武器装备作战使用的要求,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主定位定向;全球定位系统;载波相位差分 中图分类号 P22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307(201003 0180 03 1 引言 在未来战争中,自行火炮和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等间瞄武器和侦察定位装备(统称载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影响这些武器系统作用发挥的诸多因素中,测地保障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能否为这些装(备提供全天候、实时、快速、准确地测地保障,将直接影响到炮兵火力反应的速度和侦察定位的精度,甚至关系到战斗的成败。由于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作战行动将不分昼夜连续实施,而我军目前的测地保障受测地车、测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在夜间实施的难度较大,并且增加了组织协同的复杂性。当对载体定位定向的时间和精度要求较高时,以往只能采用基于惯性技术的导航寻北仪,这种装置的主要缺点是成本高,一般在30万以上。G PS 一般只用于定位,无法对载体进行定向[1]。 为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我们研制设计了基于双GP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该系统内置两台GPS 接收板,采用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实现对载体的定位定向,具有成本底、性价比高、使用范围广、定位定向时间短、精度高的特点。

高精度压力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第9卷第3期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9No.3 2008年6月JOURNAL OF BE I HUA UN I V ERSI TY(Natural Science)Jun.2008 文章编号:100924822(2008)0320274203 高精度压力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庄 严1,伊 凤2 (1.北华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21;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研究院,吉林吉林 132021) 摘要:介绍了一种高精度压力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以高性能MSC1211Y5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高精度硅压式压力传感器采集数据,配以信号处理,同时利用RS2485接口构成总线型通信网络,形成一个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 关键词:数据采集;压力;传感器;微处理器 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  Desi gn of Hi gh Accuracy Pressure Dat a Acquisiti on Syste m ZHUANG Yan1,YI Feng2 (1.E lectric Infor m 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B eihua U niversity,J ilin132021,China; 2.China Petroleum J ilin Petro2che m Research Institute,J ilin132021,China) Abstract:A design method of high accuracy p ressure data acquisiti on syste m is intr oduced.MSC1211Y5with high2perf or mance m icr op r ocess ors is the core,using high accuracy silicon p ressure sens or collects data,coup led with signal p r ocessing,using RS2485interface constituted bus2communicati on net w orks s o that a high accuracy data acquisiti on system is for med. Key words:Data acquisiti on;Pressure;Sens or;M icr op r ocess or 作为常见的工程量之一,对压力的数据采集技术研究很多.微电子技术的一系列成就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不仅为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也对压力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及科研领域中,都必须进行相关的压力检测与分析.通常,描述过程参量的压力值变化速度较慢,但在压力信号的采集过程中,要求非电2电的转换精度非常高.所以,高精度是压力数据采集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1 设计方案 高精度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应具有精度高、稳定性优良、误差小、灵敏度高等优良特性[2],并结合具体应用全面考虑设计技术指标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在实现功能、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力求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和低功耗. 本文设计的高精度压力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了一种精确测量压力的系统方法,它将三种技术融为一体:收稿日期:2007212211 作者简介:庄严(1968-),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设计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技术的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技术的分析 文章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伪距差分定位模型。结合GPS的伪距差分定位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北斗导航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概述,对比计算基线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北斗导航系统的伪距差分可以达到亚米级的精度,对BDS地基的加固施工提供了新方向;同时还讨论了BDS卫星可见数对伪距差分定位的影响,对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标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定位技术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model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BDS). Based on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model of GPS,the model is compared,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accuracy of baseline results i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ce of the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can reach the accuracy of sub-meter level,which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DS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visible number of BDS satellites on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i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BDS);pseudo 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positioning technology 1 概述 BDS即指北斗衛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是世界四大导航定位系统之一,同时还有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12年完成了为亚太地区大部分地区提供定位、导航和短文通信服务功能服务,具有特色的短消息通信功能的特点。 现在,国内许多省市都积极推进北斗基础强化体系统的建设,以迎合相关行业和公众用户对亚米级和米级定位的增长需求。但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利用载波进行精确计算,这需要计算整周的未知数,并且观测值的周跳数的影响有很多因素。对于精度要求不高、需要实时定位或快速定位的要求,GPS伪距差分定位早已可以达到此要求。本文研究了BDS伪距差分定位,探讨了BDS和GPS 时间系统分析与坐标系统的区别,和其对伪距差分定位的影响,两基线分别使用BDS和GPS来分析计算伪距差分,以此对比BDS和GPS伪距差异结果的区别。 2 北斗导航系统的概述 2.1 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 (1)定位精度:通过设计,北斗2号的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相近于GPS的

24位高精度数据采集课程设计

24位高精度数据采集 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2011年1月5日

24位高精度数据采集设计 一、课程设计内容 采用AD7710+MCU的方案设计出一个24位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并能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输给PC机。 二、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资料。 2、学习24位高精度数据采集设计的方法。 3、通过此课程设计进一步的了解、掌握、和熟悉单片机开发的使用方法及汇编或者C 语言的编程方法。 4、会将设计代码下载到8051芯片内部,并通过使用硬件设备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5、学会制作电路板。 三、课程设计背景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系统也迅速得到应用。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可获得大量的动态信息,是研究瞬间物理过程的有力工具,也是获取科学奥秘的重要手段之一。数据采集技术是一项基本的实用性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振动测试、语音信号分析和瞬态信号分析等众多领域。目前不同性能指标的通用或专用的数据采集系统,在各种领域中随处可见。 数据采集系统从广义上讲是一个数据信号收集装置、能够将被收集的信息(电信号)转换为一种统一标准格式的信号,然后进行存储、处理、交换(甚至用于控制某个执行机构)。被收集的数据信号通常是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等,对其他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等)的采集则是通过一种叫传感器的装置进行交换,使之成为电学量。信号的类型可以是模拟量、频率量、脉冲量、开关量等。 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比一般数据采集系统要复杂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不同技术指标之间往往湖湘影响、制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的思想来综合考虑。综合起来,其基本要点一般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A、对应用环境的深入调研 B、设计模拟通道 C、AD转换器件和电压基准源的选择哪个 D、系统控制及电路结构设计考虑 E、数据存储于数据通信问题 F、可靠性及低功耗问题的考虑 四、AD7710简介 4.1、AD7710工作原理 AD7710以一定的速率对模拟输入信号连续采样,采样速率受系统时钟的控制。采样信号经PGA放大,使其输出电平满足电荷平衡ADC的要求,然后转换成数字脉冲序列。该序列经数字滤波器处理后,以内部数字滤波器的一阶陷波频率确定的速率更新输出寄存器的数据。寄存器中的数据可以从双向串口随机读出。 4.2、AD7710管脚图及管脚说明 AD7710提供多种封装形式,其中24脚双排直插封装的引脚排列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