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陆犯焉识》读后感

《陆犯焉识》读后感

读这本书之前,我听说是个悲剧,所以整本书读下来我都是心怀忐忑,生怕这本书中的人物也像余华《活着》中的人物一样,一个个逝去,直到我差不多读完整本书,读到“我祖父和我祖母决定登记复婚是1986年的6月30日”时,我才放下了心。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期待着早点读到焉识和婉瑜的重逢,一直期待着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生活,我喜欢圆满的结局,但是故事的结局并不像我所期待着那样的完美,每个人物的身上还是充满着悲剧的色彩。整本书反映的是一个家族,在那几十年间,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兴衰荣辱。因为文化大革命,留美归来、满腹学识的陆教授入了狱,而平反之后,像焉识这样被扣上反革命帽子的人们得以释放,但是在他们被关押的这几十年中,他们自己变了很多,外面的世界也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已物是人非。

年轻时的焉识,自以为是,不懂人情世故,自以为满腹的学识能打败一切事物,年轻气盛、固执己见的焉识被以反革命的罪名抓进了监狱;而入狱之后的焉识,尤其是去了荒漠上之后,慢慢学会了变通,学会了思考人情世故,学会了用结巴来伪装自己,几十年的牢狱生活使得陆焉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据理力争、自以为是的焉识了,而是变成了一个能够忍气吞声、任劳任怨的焉识了。

焉识背后的女人,一是恩娘,二是婉瑜,这两个女人一生都

在为焉识操劳打点。婉瑜一生都爱着焉识,不惜一切代价保住焉识,而庆幸的是,焉识在自己后半段人生中,看清了自己的内心,没让婉瑜一生的付出白费。婉瑜对焉识爱,很让人刻骨铭心,她用尽自己所有的能力来对焉识好,在焉识落魄入狱的时候,她也没有放弃焉识,她一直都在焉识的背后默默付出,为了一家人东奔西走,但是在最终她和焉识重逢时,她却不记得他了。我想,婉瑜一定是幸福的,她一生只爱了一个人,而那个人也爱着她。

书中还描述了西北荒漠中的监狱生活,在那里,人的生命好像没有了价值,每天都有生命因为饥饿、病痛或者其他原因而逝去,但是没有人同情他们,大家在监狱住了那么久,已经冷漠麻木了,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温饱问题很严重,加之各种阶级斗争、反革命斗争,人们的生活更加困苦。焉识是靠着要见婉瑜和丹珏的意念撑到了最后被释放的那刻,那个时代的中国,着实让人唏嘘。但是在困苦的背后,作者还是让我们看到了能够照亮时光、温柔岁月的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