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A、B、C、D为矩形的4个顶点,AB=16cm,BC=6cm,动点P、Q分别以

3cm/s、2cm/s的速度从点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向点D移动.

(1)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停止,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问经过2s时P、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cm?

(2)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停止,点Q随点P的停止而停止移动,点P、Q分别从点A、C 同时出发,问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3)若点P沿着AB→BC→CD移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移动到点D停止时,点P随点Q的停止而停止移动,试探求经过多长时间△PBQ的面积为12cm2?

【答案】(1)PQ=62cm;(2)8

5

s或

24

5

s;(3)经过4秒或6秒△PBQ的面积为

12cm2.

【解析】

试题分析:(1)作PE⊥CD于E,表示出PQ的长度,利用PE2+EQ2=PQ2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设x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在Rt△PEQ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16-5x)2=64,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

(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AB上时;②当点P在BC边上;③当点P在CD边上时.试题解析:(1)过点P作PE⊥CD于E.

则根据题意,得

EQ=16-2×3-2×2=6(cm),PE=AD=6cm;

在Rt△PEQ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PE2+EQ2=PQ2,即36+36=PQ2,

cm;

∴经过2s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设x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

(16-2x-3x)2+62=102,即(16-5x)2=64,

∴16-5x=±8,

∴x1=8

5

,x2=

24

5

∴经过8

5

s或

24

5

s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3)连接BQ.设经过ys后△PBQ的面积为12cm2.

①当0≤y≤16

3

时,则PB=16-3y,

∴1

2PB?BC=12,即

1

2

×(16-3y)×6=12,

解得y=4;

②当16

3

<x≤

22

3

时,

BP=3y-AB=3y-16,QC=2y,则

1 2BP?CQ=

1

2

(3y-16)×2y=12,

解得y1=6,y2=-2

3

(舍去);

③22

3

<x≤8时,

QP=CQ-PQ=22-y,则

1 2QP?CB=

1

2

(22-y)×6=12,

解得y=18(舍去).

综上所述,经过4秒或6秒△PBQ的面积为 12cm2.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李明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一根长40 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把每段首尾相连各围成一个正方形.

(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58 cm2,李明应该怎么剪这根铁丝?

(2)李明认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48 cm2,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李明应该把铁丝剪成12 cm和28 cm的两段;(2) 李明的说法正确,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设剪成的较短的这段为xcm,较长的这段就为(40﹣x)cm.就可以表示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根据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58cm2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2)设剪成的较短的这段为mcm,较长的这段就为(40﹣m)cm.就可以表示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根据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48cm2建立方程,如果方程有解就说明李明的说法错误,否则正确.

试题解析:设其中一段的长度为cm,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为cm2,则

,(其中),当时,

,解这个方程,得,,∴应将之剪成12cm和28cm 的两段;

(2)两正方形面积之和为48时,,,

∵,∴该方程无实数解,也就是不可能使得两正方形面积之和为48cm2,李明的说法正确.

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几何图形问题.

3.已知x1、x2是关于x的﹣元二次方程(a﹣6)x2+2ax+a=0的两个实数根.

(1)求a的取值范围;

(2)若(x1+1)(x2+1)是负整数,求实数a的整数值.

【答案】(1)a≥0且a≠6;(2)a的值为7、8、9或12.

【解析】

【分析】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与判别式之间的关系解答即可;(2)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

2

6

a

a+

,x1x2=

6

a

a+

,由(x1+1)(x2+1)=x1x2+x1+x2+1=

6

6

a-

是是负整数,即可得

6

6

a-

是正整数.根据a是整数,即可求得a的值2.

【详解】

(1)∵原方程有两实数根,

∴,

∴a≥0且a≠6.

(2)∵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6)x2+2ax+a=0的两个实数根,∴x1+x2=﹣,x1x2=,

∴(x1+1)(x2+1)=x1x2+x1+x2+1=﹣+1=﹣.

∵(x1+1)(x2+1)是负整数,

∴﹣是负整数,即是正整数.

∵a是整数,

∴a﹣6的值为1、2、3或6,

∴a的值为7、8、9或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能根据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关于a的不等式是解此题的关键.

4.计算题

(1)先化简,再求值:

2

1

x

x-

÷(1+

2

1

1

x-

),其中x=2017.

(2)已知方程x2﹣2x+m﹣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

【答案】(1)2018;(2)m=4

【解析】

分析:(1)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注意因式分解的作用;

(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求解即可.

详解:(1)

2

1

x

x-

÷(1+

2

1

1

x-

=

22

2

11 11 x x

x x

-+

÷

--

=

()() 2

2

11 1

x x

x

x x

+-

?

-

=x+1,

当x=2017时,原式=2017+1=2018

(2)解:∵方程x2﹣2x+m﹣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2﹣4×1×(m﹣3)=0,

解得,m=4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关键是熟记分式方程的运算顺序和法则,注意通分约分的作用.

5.“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即为母亲节,节日前夕巴蜀中学学生会计划采购一批鲜花礼盒赠送给妈妈们.

(1)经过和花店卖家议价,可在原标价的基础上打八折购进,若在花店购买80个礼盒最多花费7680元,请求出每个礼盒在花店的最高标价;(用不等式解答)

(2)后来学生会了解到通过“大众点评”或“美团”同城配送会在(1)中花店最高售价的基础上降价25%,学生会计划在这两个网站上分别购买相同数量的礼盒,但实际购买过程

中,“大众点评”网上的购买价格比原有价格上涨5

2

m%,购买数量和原计划一样:“美团”网

上的购买价格比原有价格下降了920

m 元,购买数量在原计划基础上增加15m %,最终,在两个网站的实际消费总额比原计划的预算总额增加了

152m %,求出m 的值. 【答案】(1)120;(2)20.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介绍两种解法:

解法一:设标价为x 元,列不等式为0.8x ?80≤7680,解出即可;

解法二: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先求出1个礼盒最多花费,再除以折扣可求出每个礼盒在花店的最高标价;

(2)先假设学生会计划在这两个网站上分别购买的礼盒数为a 个礼盒,表示在“大众点评”网上的购买实际消费总额:120a (1﹣25%)(1+

52m %),在“美团”网上的购买实际消费总额:a [120(1﹣25%)﹣

920m ](1+15m %);根据“在两个网站的实际消费总额比原计划的预算总额增加了152

m %”列方程解出即可. 试题解析:(1)解:解法一:设标价为x 元,列不等式为0.8x ?80≤7680,x ≤120; 解法二:7680÷80÷0.8=96÷0.8=120(元).

答:每个礼盒在花店的最高标价是120元;

(2)解:假设学生会计划在这两个网站上分别购买的礼盒数为a 个礼盒,由题意得:120×0.8a (1﹣25%)(1+

52m %)+a [120×0.8(1﹣25%)﹣920m ](1+15m %)=120×0.8a (1﹣25%)×2(1+

152m %),即72a (1+ 52m %)+a (72﹣ 920m )(1+15m %)=144a (1+ 152

m %),整理得:0.0675m 2﹣1.35m =0,m 2﹣20m =0,解得:m 1=0(舍),m 2=20.

答:m 的值是20.

点睛:本题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二问有难度,正确表示出“大众点评”或“美团”实际消费总额是解题关键.

6.已知关于x 的方程mx 2+(3﹣m)x ﹣3=0(m 为实数,m≠0).

(1) 试说明: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 如果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为正整数,求整数m 的值.

【答案】(1)()2

243b ac m -=+≥0;(2)m=-1,-3.

【解析】

分析: (1)先计算判别式得到△=(m -3)2-4m ?(-3)=(m +3)2,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到△≥0,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即可得到结论;

(2)利用公式法可求出x1=3

m

,x2=-1,然后利用整除性即可得到m的值.

详解: (1)证明:∵m≠0,

∴方程mx2+(m-3)x-3=0(m≠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3)2-4m×(-3)

=(m+3)2,

∵(m+3)2≥0,即△≥0,

∴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解:∵x=

()() 33

2

m m

m

--±+

∴x1=-3

m

,x2=1,

∵m为正整数,且方程的两个根均为整数,

∴m=-1或-3.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也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

7.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

(1)求证:方程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此方程的一个根是1,请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并求以此两根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周长。

【答案】(1)见详解;(2)4或4+.

【解析】

【分析】

(1)根据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来证明结论.(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求得m值,然后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方程的另一根.分类讨论:①当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2、3时,②当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分别是2、3时,由勾股定理求出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详解】

解:(1)证明:∵△=(m+2)2-4(2m-1)=(m-2)2+4,

∴在实数范围内,m无论取何值,(m-2)2+4≥4>0,即△>0.

∴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此方程的一个根是1,

∴12-1×(m+2)+(2m-1)=0,解得,m=2,

则方程的另一根为:m+2-1=2+1=3.

①当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1、3

形的周长为1+3=4

②当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分别是1、3时,由勾股定理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

角边为1+3+=4+

8.阅读材料:若22228160m mn n n -+-+=,求m 、n 的值.

解: 22228160m mn n n -+-+=,

222(2)(816)0m mn n n n ∴-++-+=

22()(4)0m n n ∴-+-=,

0,40m n n ∴-=-=,

4,4n m ∴==.

根据你的观察,探究下面的问题:

(1)己知2222210x xy y y ++++=,求x y -的值.

(2)已知△ABC 的三边长a 、b 、c 都是正整数,且满足2268250a b a b +--+=,求边c 的最大值.

(3) 若己知24,6130a b ab c c -=+-+=,求a b c -+的值.

【答案】(1)2(2)6(3)7

【解析】

【分析】

(1)将多项式第三项分项后,结合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根据两个非负数之和为0,两非负数分别为0求出x 与y 的值,即可求出x ﹣y 的值;

(2)将已知等式25分为9+16,重新结合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根据两个非负数之和为0,两非负数分别为0求出a 与b 的值,根据边长为正整数且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c 的长;

(3)由a ﹣b =4,得到a =b +4,代入已知的等式中重新结合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根据两个非负数之和为0,两非负数分别为0求出b 与c 的值,进而求出a 的值,即可求出a ﹣b +c 的值.

【详解】

(1)∵x 2+2xy +2y 2+2y +1=0

∴(x 2+2xy +y 2)+(y 2+2y +1)=0

∴(x +y )2+(y +1)2=0

∴x +y =0 y +1=0

解得:x =1,y =﹣1

∴x ﹣y =2;

(2)∵a 2+b 2﹣6a ﹣8b +25=0

∴(a 2﹣6a +9)+(b 2﹣8b +16)=0

∴(a ﹣3)2+(b ﹣4)2=0

∴a ﹣3=0,b ﹣4=0

解得:a =3,b =4

∵三角形两边之和>第三边

∴c <a +b ,c <3+4,∴c <7.又∵c 是正整数,∴△ABC 的最大边c 的值为4,5,6,∴c 的最大值为6;

(3)∵a ﹣b =4,即a =b +4,代入得:(b +4)b +c 2﹣6c +13=0,整理得:(b 2+4b +4)+(c 2﹣6c +9)=(b +2)2+(c ﹣3)2=0,∴b +2=0,且c ﹣3=0,即b =﹣2,c =3,a =2,则a ﹣b +c =2﹣(﹣2)+3=7.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以及非负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能售出500件,如果该商品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为了赚取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这时应进货多少件?

【答案】要赚取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为60元或80元.售价定为60元时,应进货400件;售价定为80元时,应进货200件.

【解析】

【分析】

设每件商品涨价x 元,能赚得8000元的利润;销售单价为(50)x +元,销售量为(50010)x -件;每件的利润为根据为(50+x-40)元,根据总利润=销售量×每个利润,可列方程求解

【详解】

解:设每件商品涨价x 元,则销售单价为(50)x +元,销售量为(50010)x -件. 根据题意,得(50010)[(50)40]8000x x -+-=.

解得110x =,230x =.

经检验,110x =,230x =都符合题意.

当10x =时,5060x +=,50010400x -=;

当30x =时,5080x +=,50010200x -=.

所以,要赚取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为60元或80元.售价定为60元时,应进货400件;售价定为80元时,应进货200件.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关键看到售价和销售量的关系,然后以利润做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10.若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于同一点,则称这两个函数为一对“x 牵手函数”,这个交点为“x 牵手点”.

(1)一次函数y =x ﹣1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一次函数y =ax +2与一次函数y =x ﹣1为一对“x 牵手函数”,则a = ;

(2)已知一对“x牵手函数”:y=ax+1与y=bx﹣1,其中a,b为一元二次方程x2﹣kx+k﹣4=0的两根,求它们的“x牵手点”.

【答案】(1)(1,0),a=﹣2;(2)“x牵手点”为(

1

2

-,0)或(

1

2

,0).

【解析】

【分析】

(1)根据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把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ax+2可求a的值;

(2)根据“x牵手函数”的定义得到a+b=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k=0,可得方程x2-

4=0,解得x1=2,x2=-2,再分两种情况:①若a=2,b=-2,②若a=-2,b=2,进行讨论可求它们的“x牵手点”.

【详解】

解:(1)当y=0时,即x﹣1=0,

所以x=1,即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

由于一次函数y=ax+2与一次函数y=x﹣1为一对“x牵手函数”,

所以0=a+2,

解得a=﹣2;

(2)∵y=ax+1与y=bx﹣1为一对“x牵手函数”

∴11

a b

-=,

∴a+b=0.

∵a,b为x2﹣kx+k﹣4=0的两根

∴a+b=k=0,

∴x2﹣4=0,

∴x1=2,x2=﹣2.

①若a=2,b=﹣2则y=2x+1与y=﹣2x﹣1的“x牵手点”为

1

,0

2

??- ???

②若a=﹣2,b=2则y=﹣2x+1与y=2x﹣1的“x牵手点”为(1

2

,0 )

∴综上所述,“x牵手点”为

1

,0

2

??

- ?

??

或(

1

2

,0)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的运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