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 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 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 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 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2. 初二级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根据数据描绘出如图的温度-时间图象,结合你学过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蜡是非晶体

B. 蜡要达到熔点才开始熔化

C. 蜡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蜡在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3. 如图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时=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C.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也不放热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4.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晶体凝固的图象是()

A. B. C. D.

5. 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 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30℃

C. 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D. 第15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6. 小明利用电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如图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描述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A. B. C. D.

7. 在如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8. 分析如表可知:在-50℃时,水银处于______ 态,酒精处于______ 态.

物质熔点(℃)沸点(℃)

水银-39 357

酒精-117 78

9. 在研究某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可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该物质是晶体,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是______ .

10. 如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根据图中可知,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在C点时的内能,理由是______ ;

(2)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的比热容分别为C1、C2,则C1:C2=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8.0分)

11. 小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琳应选______ 图(选填“1”或“2”)装置来进行实

验.

(2)小琳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3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BC阶段物质处于______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

(3)设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试管内冰的质量为0.1kg,则图3中AB阶段该物质共吸收了______ J的热量(c冰=2.1×103J/kg?℃);该物质在b点时具有的内能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点的内能.

(4)试管内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 .12.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水、试管、表、酒精灯、海波、石蜡

步骤过程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50 53

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9 52 54 56

(1)______ 是晶体,______ 是非晶体.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当温度达到℃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保持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蜡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蜡由硬变软到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2)在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海波和蜡停止熔化.将

试管放回烧杯后,海波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3)实验中通过对时间的测量来了解吸热多少,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

结论晶体熔化需要达到______ ,继续______ .非晶体熔化需要______ ,温度______ .

13.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 ;

(2)将装有适量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之一能使试管均匀受热.实验中发现萘熔化的整个过程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可以通过______ 水量(选填“增加”或“减少”)来达到延长过程的目的;

(3)小明同学实验时想让温度计与萘充分接触,坚持把玻璃泡插入到试管底部,这样做是______ (选填“允许”/“不允许”)的;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蔡是______ (选填“晶体”/“非晶体”),萘的熔点是______ ℃;

(5)由图乙可知,在5min时萘处于______ 态,20min时萘处于______ 态.14.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

律”.

(1)实验室常用温度汁是利用液体的______ 性质制成的,小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该温度值为______ ℃;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_ (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_____ (“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4)图3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 段的物质处于______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5)试管中的冰完全溶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 (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 .15. 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

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O l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40 42 44 45 48 48 48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该物质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_ .

16.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 ℃;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42 44 46 48 49 50 51 52 (2)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 .加热过程中要观察冰的______ 变化和温度计的示数.

(3)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特点是______ ;冰的熔点为______ ℃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17. (1)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1)小丽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该温度值为______ ℃.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_ (“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_____ (“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4)试管中的冰完全溶化后,若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 .18. 如图甲所示,是小聪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试验中组装的实验装置.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图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3 0 0 0 0 1.5 3 (1)实验时,将固体粉末放入大试管中,然后用“水浴法”加热,并配备搅拌棒搅拌,其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体______ .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试管中受热物体的温度和______ 变化,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刚开始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加热固体的初温是______ .

(3)实验过程中晓聪他们发现,加热到第2分钟,固体开始熔化,到第5分钟全部熔化.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 ,由此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9. 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的实验装置,不用酒精灯加热是______ (正确/错误)的;图乙是“探究蜡烛熔化”的实验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______ (升高/不变/降低),在铜、玻璃、松香中具有冰熔化特点是______ .

20. 在探究海波和蜡熔化规律时,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3 56

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1)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现已绘制出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请你在图2中绘制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

(2)在海波和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 ,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______ 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答案】

1. B

2. B

3. D

4. A

5. B

6. D

7. A

8. 固;液

9. 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该物质的质量太小)

10. 小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1:2

11. 2;晶体;固液共存;4.2×103;小于;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2. 海波;蜡;转换法;熔点;吸热;吸热;不变

13. 秒表;增加;不允许;晶体;80;固态;固液共存

14. 热胀冷缩;-2;碎冰块;乙;固液共存;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5. 均匀;试管壁;46;48;晶体;a

16. 39;非晶体;使物体受热均匀;状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0;不正确

17. -2;碎冰块;乙;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8. 受热均匀;状态;-6℃;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

19. 正确;使物体均匀受热;不变;铜

20. 海波;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固

【解析】

1.

解:A、甲的温度随时间升高,是熔化的图象,所以错误;

B、乙的温度随时间升高,是熔化的图象,同时,这种物质边吸热、边升温、边熔化,是非晶体,所以正确;

C、丙的温度随时间降低,是凝固的图象,但图象中显示,这种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是晶体,所以错误;

D、丁的温度随时间降低,是凝固的图象,这种物质边放热、边降温、边凝固,是非晶体,所以错误.

故选B.

首先观察图象中温度的变化趋势,确定是熔化还是凝固的图象,再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不同加以区分.

判断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时,既要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同时还要看它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这样才能准确、全面.

2.

解:A、由图可以看出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蜡是非晶体,故A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不需要达到熔点,故B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的吸热,故C正确;

D、蜡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故D正确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的理解.

3.

解:A、由图可知,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1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体状态,故A错误.

B、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

故B错误.

C、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4.

解:A、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象,并且有一水平线段,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B、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象,并且没有水平线段,说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与题意不符;

C、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与题意不符;

D、图中的图象是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象,但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在图象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条水平线段.

本题考查了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根据图象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是一项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5.

解:A、分析图象可知,A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45℃,就是该物质的熔点,这是晶体熔化时的图象,因此物质A是晶体;物质B的温度始终上升,所以物质B是非晶体,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45℃,故B错误;

C、物质B是非晶体,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故C正确;

D、第15min时,物质A处于熔化过程,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

故选B.

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如果温度一直升高,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

分析物质熔化图象时,既要看温度随时间的整体变化趋势,更要学会观察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这样才能做出全面的分析.

6.

解:A、根据图象可知,A中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的温度在升高,说明物体在吸热,且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的熔化过程的特点: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

不变.

同时要知道冰的熔点是0℃,知道冰块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

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是分清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7.

解:A、图中温度随时间而升高,且有一段呈水平,是铁锭在熔点温度时熔化,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温度随时间而降低,且有一段呈水平,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C、图中温度随时间而降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D、图中温度随时间而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故选A.

铁锭熔成铁汁的过程属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同时,因为铁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有一段时间图线呈水平.据此来对四幅图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铁锭熔成铁汁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吸热的,再根据图中的变化特点,逐一分析并确定是否与题意要求相符合.

8.

解:水银是晶体,水银的凝固点是-39℃,熔点也是-39℃;-50℃比-39℃温度低,此时水银已凝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50℃比-117℃温度高,此时酒精还是液态.故答案为:固、液.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以及晶体熔化吸热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以及熔化吸热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9.

解:由图可知,此图温度没有不变的阶段,故得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

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该物质是晶体,而实验中却没有体现晶体的特点,原因可能是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使用的该物质的质量太小).

故答案为: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该物质的质量太小).

实验时,如果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者使用的该物质的质量太小,都不能体现温度不变这一过程.

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我们在做实验时也要注意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

10.

解:(1)据图象能看出,该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所以物质正在B点时的内能小于在C点时的内能;

(2)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 段温度升高10℃,被加热5min;在CD 段温度升高10℃,被加热10min;

则该物质在AB段吸热与CD段吸热之比为1:2,根据Q=cm△t可得,

===.

故答案为:(1)小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2)1:2.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2)晶体熔化过程中质量不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加热时间成正比,根据Q=cm△t 可判断比热容的比值.

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图象时,首先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性

质,再通过寻找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

11.

解:(1)图中试管较小,如果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受热会不均匀,且温度上升较快,不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可以选用图2装置,使冰在空气中吸热自行熔化;

(2)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是晶体;BC阶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

(3)吸收的热量为:Q=cm△t=2.1×103J/(kg?℃)×0.1kg×20℃=4.2×103J;物质吸热,内能变大,物质由b到c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变大;

(4)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2;(2)晶体;固液共存;(3)4.2×103;小于;(4)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可从加热时是否容易使冰均匀受热角度进行比较;

(2)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混合态;熔化完后处于液态.

(3)利用公式Q=cm△t可计算吸收的热量;

(4)水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试管内的水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学生分析物质熔化的图象,是本实验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从图象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也是物理实验中经常运用的.

12.

解:(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海波属于晶体.蜡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蜡由硬变软到稀,最后熔化为液体,石蜡属于非晶体.

(3)实验中通过对时间的测量来了解吸热多少,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晶体达到熔点时,需要吸收热量才能熔化,但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持续升高.

故答案为:(1)海波;蜡;(3)转换法;熔点;吸热;吸热;不变.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晶体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来解答此题.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

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实验,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注意不同实验应用的探究方法;这道题对能力要求比较强.

13.

解:(1)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2)由Q=cm△t可知,可以通过增加水量来达到延长加热时间的目的;

(3)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使试管不能接触容器的底部;

(4)由图可知,萘在80℃熔化,且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为晶体,熔点为80℃;(5)由图乙可知,在5min时萘还没熔化,处于固态,20min时萘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秒表;(2)增加;(3)不允许;(4)晶体;80;(5)固态;固液共存.(1)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2)根据Q=cm△t分析;

(3)试管不能接触容器的底部;

(4)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找出关键的温度点,将图象分成不同的时间段,可判断每一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

态.

读取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应抓住图象的关键特征,先确定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再明确不同图象段的物质状态及对应的时间、温度等.

14.

解:(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最常见的液体有水银(如体温计)、酒精、煤油(如寒暑表).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

(2)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

(3)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4)冰是晶体,由图象可知BC段表示冰处在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5)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2)碎冰块;(3)乙;(4)固液共存;(5)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其原理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结合液面的位置即可读数.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4)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5)水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试管内的水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本题是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加热的方法、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对熔化特点的分析.

15.

解:

(1)在加热时,石棉网起到了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的作用;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6℃;

(3)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保持48℃不变,所以该晶体的熔点是48℃;

(4)晶体熔化时时,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有一段图线是呈水平的,即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故答案为:(1)均匀;(2)试管壁;46;(3)48;晶体;(4)a.

(1)石棉网在加热的实验中经常用到,目的是为了使烧杯的底部受热均匀;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4)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其中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中有一水平线段,而非晶体没有.

本题是探究物质熔化的实验,要知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本质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16.

解:(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

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2)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加热过程中要观察冰的状态变化和温度计的示数.

(3)析图象可知,冰达到0℃时开始熔化,故冰的熔点为0℃;在BC段,是冰熔化过程中,此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室温高于冰的熔点,冰会从室温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熔化;冰块变成水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因此杯子的外壁感觉很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液化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

(1)39;非晶体;

(2)使物体受热均匀;状态;

(3)吸收热量,温度不变;0;

(4)不正确.

(1)温度计在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2)水浴法可使物体受热均匀.在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物体状态的变化以及温度的变化.(3)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4)冰在熔化时必须吸热,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也可以在室温下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本题要求同学们能数据分析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还考查了温度计读数、实验操作要求等问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7.

解:(1)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

(2)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

(3)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因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2;(2)碎冰块;(3)乙;(4)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1)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其原理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结合液面的位置即可读数.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本题是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加热的方法、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对熔化特点的分析.

18.

解:(1)用“水浴法”加热,并配备搅拌棒搅拌,其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体受热均匀;(2)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6℃;

(3)由图象知,该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故答案为:(1)受热均匀;(2)状态;-6℃;(3)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1)“水浴法”加热可以受热均匀;

(2)在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时,不仅要记录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情况;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3)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

此题通过实验考查了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注意实验中使晶体均匀受热的方法,同时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19.

解:由于实验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室内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可以使冰吸收到热量,这样熔化更慢,更容易观察和记录数据,因此甲缺少酒精灯加热是正确的;

乙装置将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并用水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更加均匀;铜和冰都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玻璃和松香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具有冰熔化特点是铜.

故答案为:正确;使物体均匀受热;不变;铜.

(1)熔化过程需要吸热,为使一些固态物质能够被均匀加热,需将固体物质弄碎,并放入试管中,将试管放在水中或空气中进行加热;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此题是探究冰、蜡烛的熔化特点.在此实验中也可以不用酒精灯加热,并考查了对固态物质进行加热的方法.同时考查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20.

解:(1)将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和时间的对应点描出来,用曲线连起来,如下图所示:

(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海波这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因此,海波是晶体.当海波的温度为42℃时,还没有达到它的熔点,所以仍处于固体状态.

故答案为:(1)图象见上图;(2)海波;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固.

(1)采用描点法,将温度和时间的对应点描出来,然后用圆滑的曲线将各点连起来即可;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即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对晶体的熔点和熔化过程中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② 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③ 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一、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6)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凝固【重点】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5)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热传递: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热传递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注:热传递必须要有温度差,就像开空调的卧式没有关门,而客厅的“热空气”就传递到卧式,使得卧式的温度上升。所以为了节能,我们开空调时要关好门窗,早上要开窗通风。

熔化和凝固学案3.17

41中导学案 学科:物理编写:物理组授课时间:2012- - 姓名:班级:初一班学号: 课前评价:课后评价: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熔化和凝固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固体熔化的特点; 2、知道晶体有熔点。 二、学习活动 实验准备: 仪器:铁架台,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海波,试管夹,火柴。 阅读教材实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固。 2、熔化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而凝固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 酒精灯使用方法: 3、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扣放在桌上。 4、划着火柴,从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5、点燃后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6、实验中应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_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应注意: 不要,要。 实验: 阅读教材,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海波熔化实验装置

初一物理实验课导学案 记录实验数据。 经过讨论得出: 8、从实验现象中可以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当温度达到℃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直到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材的熔点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9、固体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晶体的特点是。 10、属于晶体的有,属于非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教材中的熔点表,填写下列物体的熔点。 铝,铜,锡,固态水银。 小结: 拓展题: 11、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为什么? 12、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室外的温度吗?为什么?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西城区北京四中李丽娟 教学设计思路: “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教师认为,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如果每一个探究的环节都在课堂里进行,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所以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环节提前布置由学生在家完成,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写出部分的实验报告,课堂上直接进行交流。另外,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固体熔化的实验数据,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所以本节课中暂不训练学生组装实验仪器的能力,教师事先调整好实验装置,做实验前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学生只需将“熔化和凝固实验器”装入大烧杯的热水中就可以进行实验了。这个实验中使用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器”及采用“水浴法”加热,很好的解决了海波受热不均的问题,使固液共存的状态可以清楚地被记录下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分别、同时进行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探究。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本节课先用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既复习了旧知识,也引起学生对冰熔化时温度的关注。实验的器材外观很大,教师在上课前将实验装置摆放在正对实验室门口的位置,引导学生进实验室的时候先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此演示实验还隐含着本节课的知识--晶体的熔化。 新课引入时,通过丰富、漂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物质的不同物态,再由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对比实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熔化和凝固”,展示“铁熔化为铁水”的图片,提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学生先展示和交流提前预习完成的实验方案,然后开始动手实验,教师在这节课中将利用温度传感器与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时,将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图像法,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重点。教师采用先由学生初步分析,互相讨论、补充,教师一边引导的方式得出初步的结论,再带领学生整理、归纳,得出晶体熔化温度变化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怎样看物理的图像,怎样分析物理的图像,怎样从图像的分析中找到规律,体会出图像直观,形象的特点。接下来由学生自行分析石蜡融化的图像,巩固落实图像法。通过对比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图像,得出固体可以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通过分析,是学生了解熔化的条件;通过资料表查出海波的熔点,引导学生对比所作实验,继续思考、做出评估;通过资料表查出冰的熔点,再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呼应开篇,提出问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的多少有关吗”?引导学生观察冰变少了,但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还是00C,加深对熔化过程的理解;教师视频展示课前做的“水的凝固”实验,并展示教师记录的数据,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再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加深对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理解。 最后布置学生在家完成“水凝固和冰熔化”的实验,做出水凝固和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查资料,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对点强化练习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

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1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焦子健到超市买了一罐可乐和一些冰块,他把冰块放入可乐中,一会儿可乐变得凉爽可口,这是因为冰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时要________热量,使可乐的温度降低;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 ℃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被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时________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__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要________,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________。 知识点2熔化、凝固条件 3.深秋的早晨发现湖中水面结了一层薄冰(不计蒸发吸热),由此可知昨夜最低气温为() A.0 ℃B.0 ℃以下 C.0 ℃以上D.0 ℃或0 ℃以下 4.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 C.熔化少于一半D.熔化超过一半 知识点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应用 5.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6.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试根据图回答: (1)萘在BC段是____________态,在DE段是________态,在EF段是____________态。 (2)萘的熔点是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3)萘熔化时用了________min,凝固时用了________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第1节_熔化和凝固学案1

§4-1 熔化和凝固学案 2课时 九年级物理备课组 主备 袁亚辉 学习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目标一: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阅读课本81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2、 相互转化的。(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二:观察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 松香的熔化 3、 结合上表[思考]: A:加热时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是否变化,是否一直变化? 加热时,海波和松香的温度 变化,松香的温度一直在 ;海波的温度先 ,但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却保持 ,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 。(填“上升”、“降低”或“不变”) B: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海波和松香的状态有没有发生变化? 时间(分)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40 42 45 46 48 48 48 48 50 52 54 状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0 43 48 52 56 60 63 65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J.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牛-乙]冰是固体,水雄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

时间/min 《 熔化和凝固》 导 学 案 【使用说明】预习课本53-57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实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导学流程】目标预设-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点拨提升-反馈评价 一、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二、导入新课: 三、自主学习: 阅读53页“物态变化”部分填空 1、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 是 相互转化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能够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假设与猜想 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设计并实行实验: 参照课本图4.2-1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

声悬浮实验

实验四十四 声悬浮实验 【实验目的】 1. 观察声悬浮现象,并利用声悬浮现象测量声速; 2. 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时差法测量声速。 【实验方案】 一般地讲,弹性介质中的纵波都被称为声波。频率在20~20000Hz 之间的声波,能引起人的听觉,称为可闻声波,也简称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叫做超声波。 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的压力与无声波时的静压力之间有一差额,这一差额称为声压。声波是疏密波,在稀疏区域,实际压力小于原来的静压力,声压为负值;在稠密区域,实际压力大于原来的静压力,声压为正值。以p 表示声压,则有 )sin(kx t p p m --=ω (1) 其中,ω=2π/T ,为声波的角频率;k =2π/λ,为声波的角波数;而声压振幅 ωρuA p m = (2) 其中ρ为介质密度,u 为声波波速(简称声速),A 为声波振幅,ω为声波角频率。由(2)式可知,声压的大小由4个物理量来决定。因为声速的大小仅由声波传播时所经过的介质来决定,所以在传播介质一定的情况下,声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和频率。 声强就是声波的强度,即为 u p uA I m ρωρ2222121== (3) 声悬浮是利用高强度声波产生的声压来平衡重力,从而实现物体悬浮的一种技术。由于驻波产生的声压远大于行波,所以声悬浮实验普遍采用驻波。 一个最简单的驻波系统可由一个声发射端和一个声反射端构成,即形成一个谐振腔。发射端到反射端的距离L 是可调的,以满足驻波条件。如果将声场近似看作平面驻波,则驻波条件为 3212,,,==n n L λ , (4) 发射面和反射面是声压的两个波腹,声压波节位于λ/4,3λ/4,5λ/4,…处。在声压波节处,声辐射力具有回复力的特性,即一旦样品有所偏离,就会被拉回原位置,所以声压波节就是样品的稳定悬浮位置。因此可以悬浮的样品数应为n 个,且两个样品之间的距离为λ/2。通常,选择声波的传播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以克服物体的重力。较重的物体,其悬浮位置会偏向声压波节的稍下方。 以悬浮一个半径为r 的小球为例,若平面驻波的声压为 ) sin()cos(t kx p p m ω= (5) 则它在小球上产生的声辐射力为 )2sin(265322kh r p F m ??? ??=λπρωπ (6)

热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熔化和凝固

熔化凝固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放热) 3、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要点诠释: 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2、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达到凝固点(3)继续放热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1)相同点:都是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2)不同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同。 4、晶体熔化凝固图象: 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 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5、凝固放热的考例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 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 防止菜冻坏 )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 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热) 6、熔化吸热的考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因为冰熔化吸热 冷空气下沉 )。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因为雪熔化吸热) 。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 7、熔点与凝固点的考例 ①萘的熔点为80.℃当温度为79℃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时 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 为了加快雪熔化 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因为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凝固点是39℃ ,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 117℃, 此时保持液态 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④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 2.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工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走进生活,观察图片,思考物质有哪几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二、进行新课 观察滴水成冰与冰雪消融两张图片,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记录数据,绘制图象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 搅拌器、温度计、火柴、秒表 (4)总结实验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例:海波、冰、石英、萘、食盐、明矾、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例:松香、玻璃、石蜡、沥青、橡胶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201x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37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一、实验探究题 1.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 (1)这种物质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 (3)在第10min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丽丽同学用图13甲图装置实验测得0.5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设该物质每分钟从水中吸收的热量恒定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________。 (2)根据图象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min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min时物体的内能。 (3)丽丽通过实验过程发现:该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 。 (4)已知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C1=1.6×103J/(kg?℃),丽丽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2=________J/(kg?℃) 3.小明同学用图甲装置探究了“固体熔化”的实验: (1)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熔化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解决问题后将两个实验连续完成,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 (4)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 4. 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3.2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说明:注意区别溶化和溶化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加热。所以用“火”旁“熔”,例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加热要熔化。 溶化指固体溶解,是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要加热,但是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例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糖水。 二: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注意:酒精灯外焰加热,水浴加热、并且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者 海波(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2、现象: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 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停止加热,变成液态的海波又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还是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等到所有的海波全变成固态时,温度才又继续下降。 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停止加热,由稀变软,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 三:晶体与非晶体 1、根据物质在熔化时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可将物质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如海波、冰、石英、所有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如石蜡、沥青、玻璃、橡胶、蜂蜡等。 2、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的熔点是0℃、海波的熔点是48℃、萘的熔点是80℃。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需要两个条件:温度必须达到熔点;让晶体继续吸热。晶体凝固也需要两个条 件:温度必须降到凝固点;让晶体继续放热。 4、晶体在处于熔点和凝固点时,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典型例题】实验改进,如何缩短加热时间?增加水的初始温度。 【典型例题】海波的熔点是48℃,则海波在48℃是所处的状态是() A,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固液共存态D,都有可能 【典型例题】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水0℃的水效果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要从外界吸热,熔化成0℃的水后又可以继续吸热,这样0℃的冰就比等质量0℃的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典型例题】火山喷发是一种十分壮观的自然现象,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黑云母-白云

初二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案及练习

熔化和凝固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态变化。 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状态之间的转化呢? 随着什么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什么是物态变化? 【实验目的】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 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 【分析与论证】 图3.2-2 和图3.2-3 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将 海波熔化图像蜡的熔化图像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学生

晶体非晶体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

【提出问题】 【想想议议】 1.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2. 1969年2月13日清晨,在我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漠河气象站观测到新的最低气温

黑龙江漠河气象站 【问题导学】 1. 夏天,人们喜欢吃海鲜,要把它运往内地,为什么要用冰块来保存? 2.你能够解释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 【教师点拨】 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

到熔点 0℃,却不能从外界吸热,故不能熔化。 解析:雪就是冰,冰是晶体,熔点是0 ℃,并且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有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0 ℃的位置在原点上,故这段水平的线段与时间轴重合 【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