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李立强

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李立强
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李立强

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李立强

发表时间:2018-03-15T14:27:02.0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作者:李立强[导读] 初中语文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才能更好的分析问题和学好其他学科。老师通过语文的教学传授祖国的千年文化知识,让学生们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文做为交流的工具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开阔学生们的思维。

李立强云南省砚山县江那镇中学 663100 【摘要】初中语文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才能更好的分析问题和学好其他学科。老师通过语文的教学传授祖国的千年文化知识,让学生们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文做为交流的工具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开阔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本文就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的相关策略。【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默读;朗读;个性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1-156-01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主要的语文能力之一,是学习、积累、探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兴趣是阅读的动力阅读与兴趣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把学生的被迫阅读变为自主阅读,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下列方法供大家参考: 1.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在课前设计好导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设计导入要抓住契机,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会学生“三想”。(1)读前推想。读前让学生先看标题,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读它可以了解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看完后思考一会儿,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内容。如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就让学生根据标题推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这样的推理,不仅为自己的阅读创造了思维推断的气氛,还能把文章安排与自己的推测预料对比,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析。(2)读中联想:任何一篇文章,其中总有关键词句和精彩的描写,读到这些语句时,稍停一下,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把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的画面。这对我们理解课文、体会中心、分析人物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3)读后续想。读完后还应该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写作思路继续展开联想。可以给文章的故事安排一个新的结局,也可以顺着文章的思路继续想下去,还可以模仿故事的情节另编一个新故事。如《皇帝的新装》学生的续想就多姿多彩。这样的续想,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三想使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不觉得自己是局外人,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

3.推荐一些趣味性比较浓的有益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骆驼祥子》等,列出阅读计划,让学生课外阅读,读后利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上台讲述、朗诵、讨论、复述、表演等,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自觉地阅读其他有益的书籍。

二、阅读重“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阅读的重点在于多读。默读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

1.默读。预习课文时,先让学生多默读几遍课文,第一遍慢读,把不认识的生字词勾起来,查工具书,将大意读懂,可以让学生做预习练习。第二遍稍快,把文字在一定的时间内摄入大脑,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遍稍快一点,读后想一想文章写得好,好在哪里。如我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本文的文体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再指导方法:A.精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B.研读课文,概括出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了解藤野先生的人格魅力。C.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细细品读,体会作者的爱国深情。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初读、精读,还是研读、细品,都可以用默读的方法,把文中的形象或意思反应在头脑中,经过大脑过滤后,再用自己的书面语言、有声语言传达出来,这样反复训练,阅读能力就会慢慢增强。

2.朗读。朗读要根据课文的感情读出语言的节奏、轻重、语调、快慢。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正确地理解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如我在教学《海燕》一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揣摩语言的轻重快慢,从中领悟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极度欢乐自豪之情。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领会作者所传达出的美感。

三、“读”出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3】。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多途径思辨问题,读出自己的理解,拥有自己的看法,避免千人一面,使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横看成岭侧成峰”【4】,另辟蹊径,才会有独特见解,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能所得。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有一段描写私塾中师生读书的场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真是人声鼎沸,学生乱读一气,还有人却做起了游戏……”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学生大都会说出诸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枯燥,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换个角度谈谈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有答:读书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答:不同的孩子读不同的书,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等等。学生的创新潜能被唤醒,理解水平一下子提高了,思维得到了拓展。

四、阅读练习不可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